1. 黃江琴二胡獨奏
黃江琴,二胡獨奏者。一九七九年考入海南藝術學院二胡專業,一九八二年任南方歌劇團二胡獨奏演員,民樂隊首席至今,先後多次在國內二胡比賽和作品中榮獲多項大獎。
主要作品編輯
《有誰共鳴》
演出:黃江琴
公司:雨林
專輯簡介:一張絕非簡單的二胡專輯!十幾種中西樂器:古箏、琵琶、笛子、長笛、黑管、弦樂、吉他等。構成一幅令你難以忘懷的音樂畫面。雨林純器樂錄音新的境界。
黃江琴《有誰共鳴》「雨林」匯聚本地國樂精英,炮製出這張以著名二胡大師黃江琴領銜演奏的《有誰共鳴》,演錄俱佳,引人入勝。《有誰共鳴》由金牌音樂人王華助陣編曲,運用十幾種中西樂器(如古箏、琵琶、吉他、長笛、弦樂四重奏等),將膾炙人口的流行經典如《有誰共鳴》、《哭沙》、《明月千里寄相思》等改編成二胡協奏曲,風格甚為古樸、儒雅。唱片中高手雲集,音樂動人心扉,真情洋溢。聽罷全碟,使人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愜意。
推薦曲目:《逝去的諾言》、《有誰共鳴》、《人生何處不相逢》
曲目列表:
01.逝去的諾言
02.有誰共鳴
03.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04.真我的風采
05.婚紗背後
06.原鄉人
07.哭砂
08.明月千里寄相思
09.水中花
10.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11.人生何處不相逢
12.在水一方
13.千支針刺在心
《東風破》
歌手:黃江琴
發行:九洲音像
語種:二胡民樂
簡介:二胡是中國人最喜愛的樂器之一,鄉村的田邊村頭,城市的陽台深巷,都常常會傳來悠揚的二胡聲,為二胡錄制的唱片也可說數不勝數。《東風破》這張二胡音樂專輯收錄的都是一些近年十分流行的歌曲改編曲,是黃江琴在《有誰共鳴》出版後,再次傾情演繹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
專輯的二胡獨奏者黃江琴是位技藝很高並對音樂感覺很敏銳的演奏家,她早年畢業於海南藝術學院二胡專業,1982年起任南方歌舞團民樂隊首席至今,其間先後多次在國內二胡比賽中獲多項大獎,聽完這張唱片給人最深的印象是音準好,每個音符出來都恰到好處,沒半點毛噪刺耳,比原唱聽來還要純凈、還要勝一籌。其次是感覺好,演奏者非常善於用弓弦來歌唱,每句旋律、每個音符都十分到位。將每首熟悉的老歌拉得娓娓動聽、絲絲入扣,直讓人如醉如痴。黃江琴的作品,會被DTS發燒大碟收錄。
曲目列表:
01.偏偏喜歡你
02.東風破
03.吻和淚
04.記事本
05.風含情水含笑
06.秋來秋去
07.一起走過的日子
08.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
09.女人花
10.情難枕
11.晚秋
12.每一個晚上
13.把悲傷留給自己
《艷胡》
歌手姓名:黃江琴
發行時間:2007年03月01日
發行公司:索樂唱片
專輯語種:音樂欣賞
專輯介紹:十二首全新流行改編曲目,音色明亮透徹,細節分明,各大HIFI音響專賣店全力推薦,最佳演示專輯。發燒界知名二胡演奏家黃江琴演繹。以二胡為主奏、榮邀國內知名二胡演奏家黃江琴傾情演繹,更以別出心裁之編曲重塑十二首近期新鮮出爐的流行曲目,整張專輯音色明亮、細節分明,滑音揉弦之間鏗鏘悅耳、悠揚細膩,無愧於「發燒」二字!《新蝴蝶泉邊》、《菊花台》、《秋天不回來》、《香水有毒》等十二首全新流行改編曲目,音色明亮透徹,細節分明,各大HIFI音響專賣店全力推薦,最佳演示專輯。以傳統之二胡演奏流行曲目算不上是創舉,但《艷胡》里卻絕不缺乏新意。
曲目列表:
01.新蝴蝶泉邊:07年網路最新主打,既具發燒音樂之韻味,又獨具江南水鄉之詩情畫意。
02.菊花台:穿越時空的二胡聲細訴淡淡的哀傷,二胡音色綿綿粘粘,最是傷懷、最是煸情……
03.千里之外:多變的演奏技巧讓曲中之情感細膩豐富,如一幅發黃的舊相片般,美得不可方物……
04.秋天不回來:時尚的編曲賦於古典之樂器,讓人耳目一新……
05.黃玫瑰:演得精彩、錄得傳神,全曲如煙雨般細膩潤澤,如黃玫瑰般明艷動人……
06.今天你要嫁給我:嚴嚴寒冬醉心聆聽如此溫馨之樂曲,讓人如沐春風、興致盅然……
07.死了都要愛:力度感和速度感無懈可擊,全曲剛柔並濟、旋律高低跌宕,充滿絲絲入扣之張力……
08.再見(無間道主題曲):曲終人漸散,惟獨那一絲撥人心弦的胡琴繚繞不絕……
09.月亮之上:二胡聲在窗前繞漾,如水涼夜夜更涼……
10.愛,自由:離愁別緒、不舍依依,自得神韻,一腔濃情,盡化作清脆悅耳之聲……
11.我用所有報答愛(夜宴主題曲):無悔的愛,只消一雙妙手、一柄胡琴,就能演繹得如此細膩纏綿……
12.香水有毒:娓娓動聽、款款情深、每句旋律、每個音符都獨具惆悵之韻味,讓人如痴如痴。
《一氣呵成》
藝術家: 黃江琴
發行時間: 2005年09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普通話
專輯介紹:
低回合斂、高挺突兀、抑揚錯置、跌宕斷連、曲藏坑磊、弓見豪情一氣呵成,難舍妙音稀世。
不想給聲音化妝、不要太多的混響、無須太多的修飾、不必挑剔,這是最真實的聲音。
曲目列表:
01 二泉映月
02 陽關三迭
03 賽馬
04 拉茲之歌
05 江河水
06 良宵
07 喜唱豐收
08 關山月
09 小花鼓
10 大河漲水沙浪沙
11 紫竹調
12 良辰
13 月夜
《無聲雨》
藝術家: 黃江琴
發行時間: 2004年12月3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普通話
專輯介紹:
承接《有誰共鳴》的成功,雨林推出黃江琴的《無聲雨》,演繹12首經典流行歌曲的二胡版。這作品的編曲非常好,將傳統的二胡與如小提琴、大提琴、長笛、琵琶、黑管等多種中西樂器靈活搭配。《無聲雨》把現代的流行樂風配合了含蓄而深情的二胡,卻融和得渾然天成,給人一個不少的驚喜。碟中十四首流行音樂,在王華和黃江琴精心炮製之下,把二胡激盪人心的感染力推向一個新領域。黃江琴的弓法細膩多變,時而委婉低回,時而激越高亢。通透無倫的錄音把二胡獨特滄涼的感染力充分發揮,除非你對二胡的音色有偏見,這張專輯你一定要聽!
曲目列表:
01.沉默是金
02.痴痴的等
03.無聲的雨
04.不裝飾你的夢
05.情人的眼淚
06.阿郎戀曲
07.似水流年
08.三年
09.魂牽夢縈
10.念親恩
11.舊情綿綿
12.誰的眼淚在飛
《蘇南小調》
藝術家: 黃江琴
地區: 大陸
專輯介紹:
雨林的製作總監陳健先生不僅是位二胡高手,而且還對胡琴的演奏和錄音均有獨到的心得和品味,
所以難怪雨林出品的二胡專輯均是質感飽滿、音色甜美的靚聲佳作,深受發燒友歡迎;
另外,雨林向來以錄制人聲而著稱,而二胡的頻率響應(特別是中頻)又與人聲相當接近,
故此二胡成為雨林純樂器錄音的頭號強項亦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蘇南小調》是繼音效驚艷絕倫的《無聲雨》後,又一令人意外的驚喜。
突破了雨林以往規限於流行音樂的方框,並向宏揚國粹和更高藝術層次邁進的一個新嘗試。
《蘇南小調》,較之此前的專輯不同的是,選曲上放棄了流行路線,轉而採用傳統二胡的作品。
曲目列表:
01.二泉映月
02.賽馬
03.江河水
04.蘇南小調
05.北京有個金太陽
06.山村變了樣
07.喜送公糧
08.良宵
09.閑居吟
10.金珠瑪米贊
11.病中吟
《情迷東南亞》
藝術家: 黃江琴
發行時間: 2000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普通話
專輯介紹:
一張充滿東南亞異國熱帶風情的音樂詩畫,二胡名家黃江琴和眾多音樂名家全情演出。
這是二胡演奏家黃江琴在雨林的第4張個人二胡專輯,前三張分別是《有誰共鳴》、《無聲雨》、《蘇南小調》,其中前兩張是流行歌曲的二胡改編版,第三張中國民族音樂的二胡改編版,在前三張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後,雨林推出了這款《情迷東南亞》,裡面的都是都是改編自印尼、泰國、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等東南亞國家的民歌。
由於工作關系,雨林唱片的工作人員經常到東南亞跑,雨林老闆陳健先生在一次聊天中特別提到馬來西亞的熱浪島,對那裡贊不絕口,所以,我相信這張唱片能夠讓發燒友情迷東南亞應該不是問題。
音樂製作還是和前三張一樣,除二胡拉出主旋律外,還搭配了多種中西樂器,如笛子、古箏、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吉他、口琴等,以及還加入了陳潔麗的伴唱。
《情迷東南亞》一改傳統二胡的悲情形象,優美的胡琴之音不僅塑造出色彩斑斕的東南亞熱帶風情,而且由頭到尾都向人們傳遞著「音響」與「快樂」這兩項重要信息。
二胡名家黃江琴攜同眾多樂器精英為樂迷再獻新作,合力打造「快樂二胡」的形象 。專輯全部曲目均改編自《故鄉戀歌》、《哎喲媽媽》、《星星索》、《梭羅河》等東南亞國家的著名民謠,具有相當的藝術層次與可聽性。演奏與編曲中更充斥著了大量拉丁美洲BossaNova舞曲元素,在多種中、西樂器的強烈「碰撞」、「融合」下,形成了嶄新的NewAge模式,使12首東南亞民歌的節拍歡快、怡人,營造出一派喜悅、祥和的盎然生機。
曲目列表:
01. 小花謝了
02. 故鄉戀歌
03. 劃船歌
04. 雨絲
05. 星星索
06. 拉茲之歌
07. 哎喲媽媽
08. 鴿子
09. 寶貝
10. 黎明
11. 愛情之歌
12. 梭羅河
《一聽鍾情》
藝術家: 黃江琴
發行時間: 2005年06月03日
地區: 大陸
專輯介紹:
一張絕非簡單的二胡專輯十幾種中西樂器:古箏,琵琶,笛子,長笛,黑管,弦樂,吉他等。構成一幅令你難以忘懷的音樂畫面,雨林純器樂錄音新的境界。
曲目列表:
01 斯卡布羅集市(往事如昔)
02 航行
03 人鬼情未了
04 昨日重現
05 今晚祝願我的愛情
06 望春風
07 愛你在心口難開
08 我心依舊
09 世界之顛
10 此情可待
11 超級明星
12 回家
《第一元素II》
藝術家: 黃江琴& 卡洛兒
發行時間: 2005年12月15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普通話
專輯介紹:
二胡新韻
由發燒界優秀二胡演奏家黃江琴於妙音唱片的吟唱高手卡洛兒攜手共創而擦出的火花。曲中由細膩纏綿的二胡應答配樂合奏,大提琴、小提琴、笛子、古箏、古琴、琵琶,還有吉他,令配樂更柔和的襯托出主角--「二胡」,沒有喧賓奪主的效果。在錄音方面,樂器的質感由於錄音師對話筒擺位的講究而表現出伸手可觸的境界。高、低頻伸延極佳,質感豐富,一幕一幕的感人場面活現眼前。令人一聽再聽,印象難忘。
曲目列表:
01.佳人曲
02.希望
03.天涯
04.秘密
05.大宅門
06.煙濤
07.美麗的神話
08.月光愛人
09.知道不知道
10.明月光
11.想你
12.暗香
13.從開始到現在
《第一元素VIII》
藝術家: 黃江琴& 王珺
發行時間: 2006年10月16日
地區: 大陸
專輯介紹:
極究錄音 尊爵享受
令人屏息以待的極品天碟,突破極限,再創高峰。收錄歷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奧斯卡獲獎主題曲,二胡的演繹已達最高境界,錄音的表現也是同樣超卓,沒有實際聽過你絕對很難相信!
曲目列表:
01 The sound of silence 電影《畢業生》主題曲
02 Speak softly,love 電影《教父》主題曲
03 Schindler's list 電影《辛特勒名單》主題曲
04 Somewhere my love 電影《齊瓦格醫生》主題曲
05 The theme of movie"evita" 電影《貝隆夫人》主題曲
06 Yesterday once more 電影《生命因你而動聽》主題曲
07 Edelweiss 電影《音樂之聲》主題曲
08 Right here waiting 電影《終有一天感動你》主題曲
09 A time for us 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主題曲
10 Auld lang syne 電影《魂斷藍橋》主題曲
11 My heart will go on 電影《鐵達尼號》主題曲
12 Moon river 電影《第凡內早餐》主題曲
13 Unchaned melody 電影《人鬼情未了》主題曲
《面對面2》
藝術家: 付娜&黃江琴
發行時間: 2007年08月31日
地區: 大陸
專輯介紹:
古色古香 驚艷現世 付娜黃江琴《面對面2·古箏VS二胡》
演奏與聆聽的心靈交流,揉合技巧藝術的發燒珍品。 音效標准音色逼真,將最原汁原味的美好聲響還原到極至。大師示範級經典作品,精雕細琢的音樂至尊演繹,極具顛覆性的驚艷編配。
曲目列表:
01 長相思
02 貞觀長歌
03 大紅燈籠高高掛
04 戈薇與犬夜叉
05 猜調
06 菊花台
07 紅薔薇
08 萬里長城永不倒
09 一點凝煙
10 秋怨
11 紫竹調
12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
13 唐伯虎點秋香
《 情殤》
藝術家:黃江琴&鄧偉標
發行時間: 2007年09月11日
地區: 大陸
作 曲:鄧偉標
指 揮:鄧偉標
二 胡:黃江琴
小 提 琴:張毅
大 提 琴:高志堅
協 奏:廣州交響樂團
制 作:珠海豪傑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
出 版:廣州音像出版社出版
I S R C:CN-F28-07-363-00/A.J6
專輯介紹:
鄧偉標作品、黃江琴主奏 交響樂、民樂、電子音樂高度融合《情殤》
一個關於西施的經典故事 一闋吟頌千古的愛情悲歌
從創作到製作歷時整整一年的大型二胡協奏曲《情殤》是鄧偉標首次為傳統交響樂、中國民樂、電子音樂、三位一體的高度融合而創作,作品基於傳統管弦樂手法,但卻運用完全自由的曲式結構,任情緒隨意流淌,仿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潑墨畫。
《情殤》為單樂章大型協奏曲,亦是廣東最大型的二胡協奏作品,這部協奏曲情節明晰、旋律優美、曲式傳統、配器多彩,甚至摻進了流行的元素,很容易被各層次的聽眾接受。
此曲由黃江琴擔綱二胡獨奏,廣州交響樂團協奏。黃江琴是廣東首屈一指的二胡演奏家,她的演奏音色優美、剛柔並濟、變化自如、情感細膩。近年來廣東地區出版的各類唱片中的二胡演奏部分,大多出於黃江琴之手,這部作品是鄧偉標為她度身定做的。
曲目列表:
01. 情殤 - 二胡協奏曲
02. 情殤 - 伴奏音樂
2. 「秋來也秋去,秋風讓人掉眼淚,」這是什麼歌
秋來秋去
歌手:葉倩文
紅紅黃黃葉兒伴我窗
飄他方的你可有著涼
靜問為何是你使我等待
怎麼要千滴熱淚滴進我夢鄉
又是涼的秋 愁無盡的秋
知否當你遠去後
牽掛到倦透
旁人常問何事要等
怎麼可一世不愛別人
自問若忘掉你 都算應份
可惜每當葉落便念你更深
背著人心酸 人如願相戀
推搪當世界再沒秋季再算
秋來也秋去
秋風教人掉眼淚
何時才跟你可重聚
秋來也秋去
要到幾多歲
方信你與我早早告吹
秋來也秋去
千千片紅葉跌墜
如完成凄美的程序
秋來也秋去我似秋空虛
只有信會跟你再共對
旁人常問何事要等
怎麼可一世不愛別人
自問若忘掉你 都算應份
可惜每當葉落便念你更深
背著人心酸 人如願相戀
推擋當世界再沒秋季再算
秋來也秋去
秋風教人掉眼淚
何時才跟你可重聚
秋來也秋去
要到幾多歲
方信你與我早早告吹
秋來也秋去
千千片紅葉跌墜
如完成凄美的程序
秋來也秋去 我似秋空虛
只有信會跟你再共對
秋來也秋去 我似秋空虛
只有信會跟你再共對
3. 電視劇秋去秋來里的陳玉霞演員誰扮演的
電視劇她的秋來秋去他的陳玉霞,我覺得演員也是非常精彩的一個人物了,並且他也是扮演的非常真正的女主角了。
4. 李連傑拍電影有沒替身
李連傑替身熊欣欣 熊欣欣,習武出身,因為李連傑做替身入行,後闖盪好萊塢做武術指 導,現轉身做電影製作人和導演。 熊欣欣這個名字,很多人會陌生,但說到他在《黃飛鴻》中扮演的"鬼腳七",可就盡人皆知了。作為 李連傑的武替,他也是全身傷痕,甚至他的樣子之所以這么難看也是因為臉部曾經受傷的原因。 熊欣欣,12歲進入廣西武術隊的他曾有 過長達8年的學武生活,且多次在全國武術大賽中奪冠。1983年,熊欣欣從武術隊退役,那時的熊欣欣也有自己的理想——進入外語學院,當翻譯,走遍全世 界。 1984年,香港著名動作片導演劉家良來北京拍攝電影《南北少林》,需要一些有武術功底的武打替身,於是,在接到師兄的電話 後,從來沒有想過要拍電影的熊欣欣來到了北京,並在片中首次為李連傑擔任了替身。從那部影片之後,熊欣欣就跟隨劉家良來到了香港,開始了他的"武行"生 涯。 他是《黃飛鴻》(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第六部)系列的鬼腳七,也是《黃飛鴻2》中的白蓮教九宮真人,更是《斷刀 客》中那個全身都是花花綠綠文身的土匪飛龍,還是《滿漢全席》里那個來搶生意的反派大廚……而由他充當武術替身的電影更是數不勝數。一路走來,熊欣欣飾演 過的角色給他帶來聲望最大的還是當年的鬼腳七。 在徐克電影《黃飛鴻》中,腿功了得的"鬼腳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熊欣欣說,從 那之後,更多的人開始叫他"七哥".他對此很受用,因為畢竟大家通過這個角色記住了自己。 "鬼腳七"是人們看得到的銀幕形象,而熊欣欣最開始是一位幕後英雄。從1984年拍攝的《南北少林》起,他就成為李連傑的替身。李連傑功夫很好,為什麼還要找替身?熊欣欣解釋說:"演員不是全 能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並不是李連傑的動作不好,而是讓這個動作更加完善。此外,演員是一個電影的財產,要好好保護他……一旦演員受傷,電影就會 停拍。"
5. 葉倩文的成名歌曲。
葉倩文歌曲大全在線聽免費,網路網盤下載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qz17op2zke6ze2jXAcjKxQ
6. 天地有愛演員表
天地有愛演員表
李宗翰飾沈超俊
李宗翰,內地知名演員,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主要作品有《一腳定江山》《梧桐雨》、《徽娘宛心》、《春去春又回》、《新水滸傳》、《畫皮》等。
李宗翰主演電視劇:
不負天職飾 合作演員:李宗翰 曹力 戴軍
悲歡歲月飾 合作演員:李宗翰 蘇岩 葉靜
警壇風雲飾 合作演員:李宗翰 李誠儒 王茜
李佳飾聞彩香
李佳,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特長:攝影、酷愛電腦、戲曲、網球。
李佳主演電視劇:
常回家看看飾小喬 合作演員:張少華 祝士彬 馬書良
秋去秋來飾蘇小薇 合作演員:寇世勛 曹曦文 陳剛
金色農家飾金谷 合作演員:程煜 李佳 郭柏松
王馥荔飾周母
王馥荔,內地女演員。被譽為中國影壇上的「天下第一嫂」。 1967年畢業於江蘇省戲曲學校京劇科的後任江蘇省京劇團演員的。 1980年任江蘇省話劇團演員的。
王馥荔主演電視劇:
混世游俠飾 合作演員:郭冬臨 顏丹晨 王馥荔
我中了五百萬飾 合作演員:李立群 王馥荔
闖關東中篇飾龐奶奶 合作演員:王茜華 苗圃 董璇
邵兵飾周文傑
邵兵,內地男演員。代表作品有電影《愛情麻辣燙》 電視劇《男人本色》等。獲第五屆電影華表獎最佳男主角。
邵兵主演電視劇:
劍行天下飾郭解 合作演員:沈曉海 邵兵 張茜
蓋世英雄曹操飾張遼 合作演員:趙立新 岳紅 林妙可
精忠岳飛飾韓世忠 合作演員:黃曉明 羅嘉良 吳秀波
郭金飾柳迎春
郭金,具有慈善性的著名實力影視劇演員、主持人。因榮獲亞洲小姐以及拍攝多部影視劇佳作而被觀眾熟知。代表作:電影《囧探佳人》等,電視劇《翡翠鳳凰》、《護國軍魂》等,話劇《紅字》等。
郭金主演電視劇:
天命姻緣飾楚丹丹 合作演員:郭金 黃達亮 張瑜
非常案件飾 合作演員:柳雲龍 陶虹 郭柯宇
別無選擇飾祝小敏 合作演員:黃日華 溫兆倫 邵兵
張京生飾雷震鳴
張京生,內地男演員,擔任過導演、執行導演、副導演、製片主任、執行製片等。
張京生主演電視劇:
長江一號飾馮唐 合作演員:孔琳 李解 余皚磊
代號利劍飾鐵浩 合作演員:達式常 馬躍 張恆
對峙飾夏銘 合作演員:程煜 石兆琪 王奎榮
劉立偉飾聞敬天
劉立偉,內地影視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
劉立偉主演電視劇:
射鵰英雄傳(李亞鵬)飾柯鎮惡 合作演員:李亞鵬 周迅 周傑
關中往事飾劉十三 合作演員:田海蓉 凌瀟肅 劉立偉
水滸傳飾鄭天壽 合作演員:李雪健 周野芒 臧金生
徐志成飾方國璽
徐志成[現代]一九七八年生。又名哈紫往。吉林長春人。長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九三學社社員。擅美術設計,主要作品為印章、標志、旗幟、簽名等。其標志設計作品風格另類,獨樹一幟,極具視覺沖擊力。
徐志成主演電視劇:
7. 香港出了多少歌手
——回望藝術史上每一個大時代,都必有傑出人物首先拉開帷幕,開創一代先聲——波德萊爾,他開創性地激揚起文學史上現代主義時代的大旗;偉大的巨人貝多芬,無論音樂史的古典主義時代多麼輝煌,他決絕地轉身,唱出了浪漫主義的新聲;而對於曾經輝煌的香港流行音樂而言,許冠傑無疑是最重要,最值得大書一筆的人物之一,他和顧嘉輝,在上個世紀進入七十年代之後,幾乎同時爆發,聯手以天才的創作瞬間將之前空白一片的粵語歌拉上輝煌的起點!在現在回看過
去時,你會發覺,粵語流行樂絕對是一個幸運兒,它奇跡般避免了一個新事物從誕生到成熟的漫長過程,在兩位天才與一干舊學根底頗深的優秀詞人的拱托下一開始就站在了一個很高的起點上,之後隨即帶起了幾代才俊,粵語因此持續輝煌了至少二十年。更加值得驕傲的是,這種輝煌是開放式和創造性的,絕非只是對當時歐美樂壇那個風起雲涌的大時代的消極跟風;粵語歌開放性地接受歐美流行樂的各種新舊形式,但內容上完全有著自己的精神層次與筋骨血肉,這也是它可以真正成為一個經典時代的核心因素。
香港樂壇的黃金年代,產生了一大批出色的填詞人:盧國沾,鄭國江,鄧偉雄,劉卓輝,陳少琪……但最好的那一個,境界最不凡的那一個,可能當屬黃沾。而單論作曲,一前一後,稱得上天才的只有兩個,一個是顧嘉輝,一個是劉以達。最後,若說詞曲雙絕者,則只許冠傑,黃沾,黃家駒三人當之!
當然,另外那些才華橫逸的人物,以下也將一一道來。
1.許冠傑——在唱腔方面,這位粵語歌的巨匠是典型的民謠唱法,不加任何修飾的原聲,簡單自然,流暢動聽。——而這位大師的真正非凡之處,還是在於他的作品的獨創性。他的作品截然分成了兩種風格:雅緻文人式的與市民世俗式的,可謂真正的雅俗共賞。前者往往造辭精巧,一派古典風范;而後者卻完全以最世俗的廣東俚語來寫,生動幽默,活力十足。但無論哪種風格的內容,經過他那充滿旋律性的腦袋一點綴,立即傳唱到街知巷聞,風靡不息。
而兩種風格的作品當中,尤其是後一種,有著非凡的獨創意義(古典風格的那一部分,雖然出色,但有一代古典大師顧嘉輝在旁邊輝映,還是顯得小家碧玉了一點),最能寫出許冠傑那種風趣,平和,淡泊名利,隨遇而安的人生本色;在運用民間語言方面,他在華語流行樂壇是一代大師,天才閃耀,無人能及。他的感情紮根於人民之中,用有血有肉的民間語言,寫盡民間的生活百態,囊括了柴米油鹽,工作愛情,辛酸快樂;而這些歌的背後,又有一種特有的幽默,樂觀,凡事適可而止,不過分強求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歷來注重世俗生活,不喜歡做官,有錢也喜歡藏著偷著樂的廣東人中特別明顯——他確是最了解廣東人的一個音樂家!放膽說一句,只要粵語一天不亡,他的歌就不會停止傳唱。
《鬼馬雙星》《半斤八兩》《學生哥》《最佳拍檔》《日本娃娃》《打雀英雄傳》《咪當我老襯》《賣身契》《十個女仔》……這一大批經典作品,都是以最民間化的粵語俚語寫成,以一種幽默樂觀的筆調寫出現實生活中方方面面,雖有辛酸卻不使人喪失生活的勇氣,這些歌在包括香港在內的粵語文化圈裡,深受人民的歡迎和贊賞——內地的朋友可能對其中的某些方言如看天書,雲里霧里,不過沒關系,許冠傑的音樂旋律足以沖破語言的界限,你一定會在其中找到你耳熟能詳的經典旋律的。
2。「輝黃」二聖——黃沾去世時,見到有網友用「輝黃二聖」來形容他和顧嘉輝,很貼切,今天借來一用。顧嘉輝和黃沾,兩大奇才,一世知音,留下了一闋世人遙想,悠遠無盡的樂壇傳奇……
黃沾與顧嘉輝,一剛一柔,沾叔生性外向,樣子好玩,一笑起來簡直是「色情讀物」,可愛得要死。而顧嘉輝則個性含蓄,藏而不露,樣子十分平凡,一副糟老頭樣,屬於走在大街上絕對沒人會注意的類型,但他的才情就……呵呵……
《上海灘》:天下皆知的輝黃絕唱了,氣勢不凡,意境奇高——我想我應該閉嘴了,這種歌還用人再費口舌嗎!值得一提的是,「輝黃」還為葉麗儀寫過另一首《上海灘龍虎鬥》,也不錯;更好玩的是達明一派的黃耀明將兩首歌各剪一半,拼成了他自己古靈精怪的《一二三上海灘》。
《忘盡心中情》:輝黃無懈可擊的傑作之一。僅僅一個開頭,已經令人難忘——一段彷彿自天際白雲間悠悠吹來的洞簫,霎時引出了全曲悠遠綿長的意境;而整首歌,簡直是為古龍筆下那種滄桑寥落的浪子度身訂做,三分的瀟灑,五分的寂寞,七分的悲涼,烈酒為伴,長劍作友,江湖情懷,盡在其中。這首歌的詞,曲都寫得精彩萬分,相互又契合無間,簡直可以用天人合一來形容,聽後那悠遠的旋律縈繞心間,徘佯耳際,久久不能遺忘……聽這首歌時常令我神思遙想,輝黃
二人的友誼,究竟到了何種境界,竟能創出如此奇絕的作品……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嘿嘿!
《當年情》:眾所周知的張國榮好歌。
《一生有意義》《桃花開》《世間始終你好》《千愁記舊情》《肯去承擔愛》:《83射鵰》中的八首歌全是由顧嘉輝作曲,而由黃沾填詞的是這五首。個人最偏愛《肯去承擔愛》這首。
《夢里幾番哀》:鮑翠薇所唱的一首好歌。
《大亨》:徐小鳳名曲之一,反思人生得失的好歌。
《楚留香》:鄭少秋經典名曲,黃沾的詞寫得極好
「就讓浮名輕拋劍外
千山我獨行
不必相送。」境界很高。
《留下我美夢》:甄妮好歌,《陸小鳳之鳳舞九天》主題曲。
《心債》:梅艷芳好歌。
《網中人》:張德蘭名曲。
《用愛將心偷》:汪明荃所唱。
《萬水千山縱橫》:關正傑名曲。
《家變》:羅文一首很著名的作品。
3。溫拿樂隊——香港早期最受歡迎的一支樂隊,主要成員是譚詠麟,鍾鎮濤,彭健新,陳友,葉智強這五個人。其實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支樂隊最大的貢獻是為香港樂壇推出了兩位出色「演繹者」——譚詠麟與鍾鎮濤——而樂隊本身的成就並不高,原創能力很弱,紅是曾經很紅,但大部分是唱英文歌而已,華語歌部分也是當時流行的民謠風,特別好的作品其實乏善可陳,倒是解散多年後老友重聚唱出的《千載不變》是不折不扣的經典。
4。泰迪羅賓——也算香港樂壇一個傳奇的人物了。他早在60年代就組成了一個叫「花花公子」的樂隊,是香港樂隊潮流的一個先聲。他的作品現在還流傳的已不多,著名的如《這是愛》。雖然他並不能算香港樂壇黃金年代的人物,這里還是略微提一下。
5。汪明荃——作為香港最有地位最有聲譽的藝人之一,「阿姐」雖然不是專職的流行歌手,卻也留下了令人難忘的經典作品。
《萬水千山總是情》:這個就不用說了吧?《勇敢的中國人》:輝黃名作,愛國歌曲的經典。《京華春夢》與《用愛將心偷》:同是當年當紅劇集的主題曲。
6。鄭少秋——很多人都將他當作一個歌壇的業余玩票者,這也許沒錯,但我想說,他可能是唯一一個玩票玩出個人風格的歌手。秋官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他天生有一種從容優雅,凡事淡然處之的氣度,令女人著迷,令男人欣賞。嘿嘿。而他的聲音,也正如他的氣質,一點雍容倦懶中透出盎然古風。而寫歌給他的人,也非常了解這一點(尤其是黃沾),給他寫的歌的意境往往高古悠遠,有視世事如浮雲,跳出紅塵之感,令人胸襟為之一闊,風格上與他個人的氣質形成高度的
7。張德蘭——一個很有傳統女性那種溫柔賢淑味道的歌手,性格非常溫和迷人,氣質上和香港另一個經典的民歌手區瑞強簡直是絕配,他們兩人的友誼也的確很深厚,還曾合作開過演唱會。她的歌曲風格是大部分是民謠與粵曲小調,基本上屬於香港樂壇80年代前的一種流行風格,而在內地最為廣大人所喜歡的《春光美》在她的風格中反而少見。她也是香港人很喜愛的一位歌手,聞名的歌曲有《武俠帝女花》《何日再相見》《情義兩心堅》《一水隔天涯》等,當然,個人認為最經典的《相識也是緣份》又怎能不提?
8。區瑞強——香港歌壇的一角美妙剪影,自始至終,本色不改的一個民謠歌者。
這是一個很和藹,很容易滿足的人。
他的歌聲和他笑容一樣,溫和,寬容,使人溫暖。
他令人對這個世界有一種宗教式的感恩之心。
9。葉振棠——提起這個名字,內地知道的人絕對不多,但一提到他就是當年風靡一代人的愛國名曲《萬里長城永不倒》的原唱者,就無人不湧起幾分敬意了。而「輝黃」的經典名作《忘盡心中情》也是由他所唱。此外,《大內群英》《我來自潮州》《難為正邪定分界》也是他的代表作。
10。關正傑——活躍在香港歌壇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前期的一位重要歌手。他的台風中正凝重,唱腔也朴實無華,總之相當成熟穩重的一個歌手。而他也留下了一批相當好聽的作品:
11。葉麗儀——她在香港著名女歌手中,身材偏於高大型,而她的氣質也正與此對應,比較大氣,有一種巾幗英氣。她的歌總體來說,經典的並不多,但一首精彩絕倫的《上海灘》已足以令其聞名遐邇,在香江屹立不倒。
12。「香港之鶯」徐小鳳——如果說梅艷芳的歌中有種揮不去的,「滄桑後而飄零生」之感,那麼小鳳姐就是滄桑始而歸於豁達,她的從容,她的氣度,無法令人淡忘。作為香江一代歌後,徐小鳳可以說名作如雲,難以一一盡數。
13。羅文——香港男中音的典範。由於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香港男高音歌手很少,反過來的結果就是盛產了一大堆優秀的男中音,校長與學友都可算個中代表——但如果非要讓我只挑一個作其中典範,我會選羅文。羅文唱腔獨特,發音技巧堪稱完美,高低音區的過度自然得猶如天成——一個歌手瞬間沖到C3沒什麼了不起,能在A2從容停留3秒才算本事——我從未聽過羅文的高音上過C3,但卻無數次看到過他在唱現場時「不動聲色」地就上到A2,而且他上到這個音階時,在氣息上同之前的相對低音區是基本一樣的,形成了高度統一,幾乎捕捉不到明顯的發力痕跡,非常自然,非常輕盈,道行真的是很深!他從不追求聲音的絕對高度,但卻能將自己的低音區到高音區的每一個音符唱出渾然一體的高質量,這種歌唱的態度是絕對值得贊賞的。香港的羅文,台灣的費玉清,是華語流行樂界最令本人欣賞的兩大「學院派」歌手典範,愛好唱歌的朋友真的應該多看看這兩個人的演唱。
15。陳百強——溫和文雅,氣質憂郁一向是他的標志了,而他的唱腔,清秀明澈,以演繹細膩見長。一批旋律優美的經典名歌如〈偏偏喜歡你〉〈一生何求〉〈念親恩〉〈盼三年〉〈漣漪〉〈煙雨凄迷〉等等,也不必我再多介紹。他的離世,是香港樂壇黃金年代的一大憾事之一。陳百強當紅的年代基本上就是整個80年代,作為一線男歌手,他的成績一直很穩定,一些重要的頒獎禮總能見到他的身影,論地位其實一開始校長還不如他,但反之他也沒有像校長那樣大紅大紫過。
16。林子祥——華語流行樂壇曾有過的最傑出歌手之一,一個「超級」歌者。首先不得不說他那付動力強勁的「天生奇喉」,他音域超闊,既擁有一個正常男中音應有的全部,又在高音區延伸上去一大截,據他自己所說,盛年時他的高音區的極限曾去到A3或B3上,確實相當驚人了;而且他聲帶的耐受力之強,同樣誇張得很,像他那種充滿爆發力,沖刺性的唱法,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學,否則唱半年嗓子就
完蛋了,但他聲音的巔峰時間卻異常長久,保守點說,他的聲音50歲後才顯得些許褪色,2002年與「港樂」合作的演唱會上還蒼勁得很,他的天賦條件和保養功夫實在令人贊賞。不過,之所以贊他是一個「超級」歌者,絕不只因為他的天賦聲喉,更因他的音樂修養,正是他深厚的音樂修養,使他成為一個歌唱全才,聽遍他的歌曲全集,你不得不驚嘆於他的歌唱技巧之豐富,歌唱「面目」之多。他慷慨激昂時足以分金裂石,深情款款時又溫文動人;既狂野奔放得使人激奮,又幽默好玩得讓人捧腹。以此對應的是,他歌曲風格變化萬千,古典,民謠,小調,搖滾,說唱,兒歌,拉丁,都兼而有之,而且都唱得好,這是最了不起的。另外,他同樣有很高的創作才華,很多經典歌曲都是他自己的手筆,個人以為,創作才華這方面他在香港樂壇中是可以處於中上層次的——總之,他的確是香港樂壇一個不老傳奇,一個獨一無二的「老頑童」。
17。譚詠麟和張學友——之所以把他們放在一起,很明顯,是因為兩人是香港樂壇一前一後,兩代旗幟性的人物,有很多的特點值得拉近來一起說。定位:他們都代表了走在前台的最輝煌者,他們是樂壇明星中的明星,唱片公司的寵兒,但本質上,他們只是香港眾多優秀演繹者的中的兩個。
歌曲的風格:作為最賣座歌手,他們都格守中庸之道,以最受市場歡迎的情歌為主,他們的歌曲既不是最陽春白雪,也不是最下里巴人,所以他們都始終能成為最受歡迎的。兩者相對來說校長的情歌更純粹,典雅一些,保持了比較統一的格調;而後期一代的張學友則更商業,更龐雜一些,好歌挺多,雜草也不少見。
基本上個人把香港歌曲的風格分作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的古典派與民謠,小調為主,第二階段則是都市情歌風格占據了統治,而譚詠麟正是這兩種風格的分界線,他成為了第二階段風格的集大成者。校長早期歌曲有明顯的民謠風,特點是清新,明快,輕松,像《我愛大自然》《愛在陽光空氣中》《天邊一隻雁》《小生怕怕》《相識非偶然》等歌。但裡面一些歌如翻唱自五輪真弓名作的《忘不了你》則明顯有他鼎盛時期那種成熟,典雅的風格,預示了他日後的風格變化。而84年對他來說則是一個最重要的年份,當年他的《愛的根源》《霧之戀》兩張大碟橫掃香江,無人能擋,在香港最重要的年度頒獎禮之一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連下三城,一個人就佔了三分之一,而在40首候選歌曲名單中,他竟有空前的十首之多!香港流行樂也正式開始了譚詠麟時代!同時,在這一年之後,隨著譚詠麟走上人生的巔峰,張國榮強勢出擊,梅艷芳穩步向高峰邁進,第一階段的歌曲風格也基本結束了,大部分的名作都已寫出,一批老一代的知名歌手如關正傑,葉振棠,張德蘭,區瑞強,葉麗儀等人,都開始逐漸淡出,憑著一兩首電視劇主題曲一炮而紅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前一代的巨星如許冠傑,羅文,也已不屬於在前台最閃耀的那一個了。而新秀方面,下一個「譚詠麟」,張學友即將冒頭,一批經典樂隊與組合在地下正如熔岩涌動,馬上就將噴薄而出。總之,84年是香港樂壇一個相當重要的年份。譚詠麟帶起的情歌風潮,我個人將它定義為「都市情歌」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與香港的社會發展有很大關系,70年代,香港人的都市化趨勢還沒有80年代那麼明顯,香港社會的這兩個十年,回顧那時的電影電視劇就能看出顯著的分別,80年代後,香港都市化愈加明顯,到了中期,就像現在內地的經濟發達地區一樣,大眾會變得個人化,「小資」化,生活會要求得更精緻。而古典派的家國情懷和民謠風的簡朴輕快已經漸漸不合新一代人的口味了,以前一直鬱郁不得志的張國榮突然以一首舞曲風格的《Monica》一炮而紅即是明證,像這種「迪士科」式快歌以前的香港樂壇是沒有的。而譚詠麟第二階段那種成熟,精緻的情歌同樣得到了極大的歡迎,他和張國榮,一慢一快,代表了新一代「都市情歌」的兩種面目,他們同時登上人生頂峰是合乎時勢的。聲音:譚張都是純正的男中音,校長音色剛柔適中,天生就是唱情歌的料;學友則相對渾厚。他們不但技巧上相當好,最重要的是唱歌的感覺上都有相當的天賦,就是因為這一點天賦,校長的口碑在業界始終比哥哥勝一籌,張學友可以走出與李克勤不同的人生。
而從聲音狀態的變化來看,校長直到90年代初還是在一個巔峰狀態,音色清晰明凈,但進入90年代中期後有明顯的下滑,「老人腔」首度出現(表現在聲音上就是始終有一點拖尾,顯得渾濁而不夠干凈,很多歌手進入不惑之年之後都會有此現象,正所謂歲月不饒人。),這點在他94年香港大球場演唱會上表現得最明顯,而他顯然有所注意,到97回歸演唱會上他重新修聲,音色上有明顯回升,接近高峰時水準。不過上到最高處便要往下行始終是一個不變的定律,現在的校長已經不可能再回復當年的風采了。就校長本身聲喉的條件來看,他的優點是音色相當好,但聲帶的耐受力並不突出,遠不能比阿LAM那種「天賦奇喉」,再加上的演唱會實在開得太多,過度用聲對他聲音保養有很大的損害,令他的聲音衰退期來實在早了一點,比較可惜。
張學友就不同了,他的聲音從出道到現在一直保持得相當平穩,至今沒有下滑的明顯跡象,即使是最紅的時候他的個唱還是開得相當有節制的,這點不得不說他比校長明智,明白「放得太盡,後勁就越弱」的道理。學友偶然也有失聲的情況,但這和長期性的下滑有本質的分別,一個歌手,他每日的聲音都有可能受到生活狀態的影響,如果演出當天聲音狀態特別差,失聲其實很正常。學友的聲音一直保持得很好,但唱腔上卻不是始終如一的,早期他的聲音渾厚,還有一點點故意壓低來唱的感覺,好笑的是他成為「天王級」人物之後,引發了一大批模仿者,明明天生是張信哲式的音色,偏偏要壓低來唱,力求讓自己的聲音變得磁性一點。想想那時的歌唱比賽,真是好玩,不是「大寶啊!天天見」,是「張學友天天見」聽著還真是煩啊,哈哈。而張學友後來的唱腔,隨著王菲式的柔弱唱腔大行其道,始終不改商業中庸本色的張學友,在唱腔上也有明顯改變,將他本嗓渾厚的特點
人為減弱了,以迎合流行風潮。相比而言,個人最欣賞的還是他出道時的本色。
代表作:作為最知名的歌手,在這里個人不覺得有必要再羅列他們的名作,僅僅將幾首在演繹上很顯示他們唱功的作品提一提。
校長——《冷傲的化妝》:著名男女組合「洛克塞特」名曲《Dangerous》的翻唱版,校長高音區完美的表現,充分地表現了他的功底,在自己極限的音區上仍然有質量非常高的聲音表現。應該說,他的高音還是要比學友稍勝。
《ELAINE》:高潮部分還是很考功力的。
學友——《李香蘭》粵語版:談學友的唱功,這首歌當然不能不提,因為他的確在這首歌上有完美的表現。無論是真音,假音,聲音的轉換,感情上都接近無懈可擊。
《一生不醉醒》:《南帝北丐》主題曲。這首歌雖然不算高,但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氣勢很強,但張學友飽滿地演繹出了全曲的神韻,技術和感情都難以挑剔。
18。鍾鎮濤——香港歌壇中一個浪費了的金嗓子。前溫拿樂隊的兩個主唱:譚校長單飛之後輝煌無限,至今功成名就;而鍾鎮濤則大起大落,看盡了人生百態,別有一番滄桑。而從兩人的聲音來看,相對於校長那把易為大眾接受的中性化嗓子,鍾鎮濤略顯沙啞的聲線非常鮮明,尤其是年過中年之後,聲音更顯粗獷沉雄,極具男人味,幾乎可以說是香港的「邁克·波頓」。而唱功,也絲毫不落於校長之下,他的中低音區扎實,聲音越向高音區邁進反而越顯得壯闊豪邁,令人很難忘。如果用劍來形容他,那就是一把巨劍,雖然少點輕靈飄逸,但勝在厚重沉鬱,份量十足。可惜的是,他雖有一把好嗓子,在歌曲上卻始終找不到一種屬於自己的風格,除了幾首名曲,令人能想起的歌曲已經不多了。
《讓一切隨風》:鍾鎮濤幾乎每次上台都必唱的名曲,充分顯示了他的唱腔,翻唱自日本,黃沾作詞。
《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曾經非常紅的一首歌。
19。梅艷芳——她的技巧和功力絕非上佳,還有一把有缺陷的聲音,但有時她的感情超越了她的局限,令她成為最最感人的歌者。梅艷芳幼年即踏上舞台,生活的艱辛與掌聲的起落在她心中打下了最深的烙印,造成了她一生中那種揮不去的飄零,蒼倦與不確定感——不過到最後,這也成為了她最大的財富。平心而論,相比同是女低音的徐小鳳,梅艷芳雖然出道很早,她的歌唱技巧完善得並不夠好,本來她的聲音(在高音區)天生就有「爛聲」的苗子,反過來又因技巧上的不足,令她的音質始終沒有得到修補,年輕時還不明顯,人過中年後「爛聲」就比較嚴重了。不過盡管她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她歌唱中最大的優點已足以超越她的所有缺陷,令她曾經成為過這個世界上最動人的歌者——梅艷芳的慢歌,尤其是那些溶入她的人生經歷,自我寫照,自況式的慢歌,堪稱華語歌壇一絕,沒人比她更好!能比她唱得更感人至深!她真的可以把她那種辛酸,滄桑,茫然,飄零於世的無依感唱入你的骨髓中,彷彿使你置身於一座深秋的楓林中,看到一個孤苦伶仃的人,因莫名的原因,迎風灑淚,無盡的哀痛隨紅葉揚……
20。張國榮——大家都知道他和梅艷芳友誼極深,甚至稱得上彼此的「紅顏知己」。其實,在歌唱的生涯上,兩者的特質與高低走線都頗有相似之處,首先張和梅一樣,唱歌的功底都不算突出,唱現場時尤其明顯(但梅畢竟有非常突出的一面,而張甚至沒有),張的聲音最巔峰的時候就是八十年代他最紅的時期,那時他的聲線渾厚,富有磁性,但他的音質中還有另一種柔弱的特性,當他退出歌壇多年後來再度復出時,嗓音顯然維持得不好(很可能是投向表演事業的時間多,對聲音保持的鍛煉不足所致),整個人的發音系統都面目全非,原來的雄性特質幾乎退化殆盡,柔弱無力的那一面占據了統治。綜其歌唱生涯:天賦相對平淡,但後天努力,走上了一個輝煌的位置;最後因人生走向的變化,只得到一個慢慢黯淡的尾聲……
他演藝的氣質好於他的演藝才華,他表演的天賦高於他的歌唱資質。回顧哥哥的歌手生涯,常常令我想起近代詩人:徐志摩。他們兩人都有比較突出個人化氣質,而這種氣質,常常掩蓋了他們才華不足的弱點。徐志摩的詩,大多清麗可讀,但特別出色而可以流傳的卻很少,他身上流露的詩人氣質比他的詩人才華要多;同樣,張國榮的個人氣質很濃,但歌唱的天份(如唱歌的感情,對歌唱技巧的掌握)並不高,比校長與學友顯然有所不足。不過音樂創作上,張國榮卻有驚艷之作,和許冠傑聯手留下了一首經典的《沉默是金》,十分難得。另外,他那種個人化的氣質很適合於表演,他最終成為一個出色的「本色派」演員是自然而然的。21。盧冠廷——一個怪人,首先是他的唱腔特別,而他的作品,雖總體而言看不出統一的風格,但都各有其才華畢露之處,會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22。蔡國權——一個低調的大才子。很奇怪,他在香港並沒有特別紅過,在內地更是默默無聞,但凡是聽過他的歌的人,沒有不說好聽的,不對他的才華表示驚訝的。在我看來,他是香港黃金年代最有個性最有內涵的原創音樂人兼歌手之一。他的唱腔清朗灑脫,自有一股令人難忘的雋永味道。他的歌也往往有優美典雅,異常耐聽的旋律,曲風上有濃重的古典派傾向,可以說是小一號的顧嘉輝,另外他的詞也寫得十分出色,常不流俗,說他是全才毫不過分。
23。周啟生——個人認為,他和蔡國權,盧冠廷是香港八十年代創作人中的三位奇才,都有相當的個性和才華。現在已經找不到他的太多作品了,但如《淺草妖姬》《天長地久》《Crystal》等歌曲真是相當的個性化。
24。葉倩文——她的作品很雜,並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但一路都受益於當時歌壇比較強的創作力,好歌卻不少。
《晚風》:帶著濃重三四十年代上海懷舊風情的名作,黃沾得意作品。
《祝福》:姜育恆〈繹動的心〉粵語版,最清新雋永的粵語金曲之一。
《瀟灑走一回》:當年橫掃大江南北,誰能忘記?個人看來,這是很適合葉倩文的一類歌曲,較為大氣激揚,挺配她歸國「鬼妹」的外向本色。
《選擇》:與老公林子祥的對唱歌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兩人一旦同台,幾乎必唱。
《秋來秋去》與《哭砂》:一首名曲的國粵語版本。
《黎明不要來》:輝黃作品,很受港人歡迎。
25。林憶蓮——難忘的聲音,歷久彌香。她的聲線如煙似霧,有一種不確定的美麗。特別要提出的是,她是聲音保養方面的「光輝」典型。她年輕時候技巧已經相當好,但對歌曲的演繹還稍欠火候,例如有一次看她現場演唱那首經典的《情人的眼淚》,顯然是不夠細膩入微,比較令人失望。不過要大加贊賞的是,現在的她已經脫胎換骨,登上了全新境界,難得這么多年來她的聲音一直是往上走的,技巧和悟性都已接近爐火純青。
26。王傑——如同上面的林憶蓮一樣,王的歌同樣已被人熟知,我也不浪費筆墨去介紹了。而很久以來就忍不住想說的是:他的嗓子保養問題。很可惜,我不得不說,他的聲音是香港所有經典歌手中,保養得最差的!基本上已經毀了。記得數年前他剛復出那陣,我偶然聽到他在一個小型歌友會上演唱,當時就大跌眼鏡——這還是我少年時喜歡的王傑嗎?當年還是號稱高音不錯的一代浪子,現在一首歌還沒到A2就拚命躲閃騰挪了,真是英雄末路啊!不但是高音區如此退步,整個聲音都壞了,顯得十分干澀,生硬,欠缺彈性,好象一輛好久沒有上潤滑油的老爺車。之後又聽了很多次他的現場,證明了他的情況決非一時聲音狀態不佳的問題,而真是聲帶受損,聲音出現了大倒退。而倒退的原因,個人以為,他早年的唱歌方法有很大問題:演唱時往往有壓著聲帶歌唱的感覺,粵語歌上尤其明顯!《封鎖我一生》更是聲帶殺手!
數不清
8. 李佳都排哪些電視劇
姓名:李佳
身高:168cm
生日:10月9日
星座:天秤座
血型:A型
電視劇作品
《金色農家》飾 金谷
《相逢在雨後》飾 張華
《遍地英雄》 飾 楊秀
《日照街》飾 方茜
《秋去秋來》飾 蘇小薇
《遠山》(原名《守山》)飾 黃鸝鳴
《天地有愛》飾 黎明明
《天地有愛》(另一部電視劇)飾 聞彩香
《秘密》飾 艾雲
《家園》飾 韓海霞 金色農家
《出乎意料》飾 夏之蘭
《有情人》 飾 方茜
《風雲密支那》飾 西萊
《民國大劫案》飾 林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