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煙霞洞是什麼電影

煙霞洞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29 07:26:13

㈠ 杭州四月份哪裡好玩

旅遊名勝
杭州風景區歸納為:一湖 二峰 三泉 四寺 五山 六園 七洞 八墓 九溪 十景

西溪三堤十景

西溪「三堤」為:福堤、綠堤、壽堤;
西溪「十景」為: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余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庄宸跡、河渚聽曲。

西湖舊十景

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

西湖新十景

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西湖新新十景

靈隱禪宗、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杭州西湖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杭州西湖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度16分、東經120度12分。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夏季平均氣溫28.6℃,冬季平均氣溫3.8℃。無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6%。
西湖位於杭州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濘處有5米多,最淺處不到1米。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古跡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虎跑夢泉
虎跑泉是一處以「泉」為主題的觀泉、聽泉、品泉、試泉的泉源景觀,又是以性空、濟公、弘一法師傳奇故事為特色的人文景觀,坐落位於西湖之南的大慈山定慧禪寺內。民間傳說唐代性空大師游歷此山,這里風景優美,只是無水源,決定去別處,忽然有神人告訴他即將有二隻老虎會來挖泉,翌日,果然有二虎跑山出泉,甘冽醇厚,純凈無菌,從此「龍井茶葉虎跑泉」被稱為 「西湖雙絕」。 宋蘇東坡贊虎跑泉詩中,留有「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尊自在嘗」的佳句。虎跑經全面改造,恢復了濟公塔院、羅漢堂,並塑造栩栩如生的「夢虎」和濟公傳說浮雕。
靈隱-飛來峰
到杭州旅遊,一看西湖,二看靈隱,靈隱位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可謂「不可不去」。
相傳始東晉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便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靈隱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據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常在冷泉亭上飲宴賦詩。靈隱一帶的山峰怪石嵯峨,風景絕異,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此稱為「飛來峰」。
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可與重慶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1993年,靈隱景區新辟了「中華石窟藝術集萃園」,它借飛來峰山林之勢,把中國著名的石窟藝術經典造像(如:樂山大佛、龍門石窟等)微縮於此,值得一看。
六和塔
位於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是北宋時吳越王為鎮錢塘潮而建。塔有七面八級,高59.89米,雄偉壯麗。登塔俯瞰,錢塘風光盡收眼底。現在六和塔旁新建了一座中華古塔苑。走進塔苑,各個朝代、各個地區的一百多座古塔,集中展現了中國塔文化的精華。
六和塔身後北側往山上走,越過塔苑,來到仿造應縣木塔的台地,驀然回首,六和塔和錢塘江大橋的雄姿盡現眼前,是最令人滿意的拍攝點。
三潭印月
又稱「小瀛洲」,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藝術的代表作。「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是這里的最大特色。
小瀛洲呈「田」字狀,外圈和內十字有島橋相連,亭台榭軒,點綴其間,內部被島橋自然分割成四個湖,中心綠洲的「竹徑通幽」藝術牆充滿詩情畫意。島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前可觀賞三潭印月勝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燭於塔內,燈光外透宛如15個小月亮。此時,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夜景十分迷人。
游三潭印月可在西湖邊任何一個碼頭(分布在湖濱、中山公園、花港、岳王廟等處)乘西湖遊船前往。
龍井問茶
以「茶」為主題的品茗清幽之處,在西湖西面的鳳篁嶺上。本名龍泓,又名龍湫,以泉名井。相傳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已發現。泉水出自山岩中,四時不絕,水味甘洌,取小棍輕輕攪撥井水,水面呈現一根蠕動的分水線,頗具風趣。
龍井之西的龍井村,環山產茶,名西湖龍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而著稱於世。元代虞集詠茶詩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真正龍井當地產的茶,產量很少,且大多遠銷國外。所以龍井村賣出來的「高價」茶葉,似乎並不「正宗」,還是杭州的百貨商店裡買的貨真價實一點。
蘇堤春曉
蘇堤俗稱蘇公堤,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觀魚,北接麴院風荷,是「西湖十景」之首。當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開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築成,橫貫湖南北,全長2.8公里。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
蘇堤的美麗不僅在於它在秀麗的西湖中穿越而過,還因為堤上種滿了形態優美的香樟樹及其他各種植物,是一條全年都常綠的長堤,特別是到了春天,堤上桃花盛開,樹發新葉,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加之春風和熙,令人心曠神怡。
斷橋殘雪
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相會之橋,位於白堤始端。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檐,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檐上,橋上只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
橋堍有御碑亭等亭軒建築,面臨里西湖,與寶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對,山、塔、湖、亭、橋與湖邊桃、柳組成一幅如畫景色,十分迷人。斷橋是通往孤山的必經之路,每當雪後人們紛紛去斷橋欣賞西湖雪景,孤山與里西湖銀裝素裹,格外動人,因稱「斷橋殘雪」。
平湖秋月
從斷橋由東向西走過1.1公里長的白堤,堤的那一頭就是孤山最東端的平湖秋月。「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每年農歷8月14日-16日,這里都將舉辦「月是西湖明」中秋賞月晚會。平湖秋月樓柱上有一聯雲:「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道出了這里的境界。
岳廟
位於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於公元1221年,是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而建的。內有忠烈廟、啟忠祠和岳飛墓。忠烈廟內的岳飛塑像,上懸「還我河山」巨匾,為岳飛手跡。
孤山
位於西湖西北角,四面環水,一山獨特,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地。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佳處。
千島湖
千島湖碧波萬傾,千島竟秀,群山疊翠,峽谷幽深,溪澗清秀,洞石奇異,還有種類眾多的生物資源,文物古跡和豐富的土特產品,構成了享譽中外的島湖風景特點。近年來,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已形成了品位較高、內涵豐富的羨山、屏峰、梅峰、龍山、動物系列、石林六大景區的14處景點。

㈡ 煙霞洞的浙江杭州煙霞洞

洞前左側原有煙霞寺,又名清修寺,據《咸淳臨安志》卷七十八載:「清修寺,五代廣順三年(公元953年)吳越王建,舊額『煙霞』;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額『清修』;久圯,明萬曆巳亥,司禮監孫隆重建。」現今,煙霞寺已改作品茗休閑之地。
洞內造像依洞勢分布雕鑿,傳說洞中原有五代石刻羅漢六尊,吳越王補刻十二尊,共成十八,旁有佛手岩。參閱《浙江通志.山川一》。後晉時僧人彌洪在此建庵,洞中原刻有六尊羅漢。傳說彌洪圓寂後托夢給吳越錢武肅王,說「吾有兄弟一十八人,今方有六王,可聚之《西湖游覽志》」。吳王夢醒後馬上尋訪,增刻十二座,湊齊十八羅漢。
事實上,煙霞洞五代羅漢為吳越皇族捐資而作。《兩浙金石志》卷四載:「吳越吳延爽造石羅漢記,都指揮使銀青光祿大右僕射海縣開國男食吳延爽舍三十千造此羅漢……都指揮吳延爽名乃吳越文穆恭懿夫人之弟。洞內石羅漢亦有其題字,是塔與像同時並建。」由此可知洞內煙霞洞的五代羅漢造像是募眾緣而成,並非如史料所記載的來自吳越王一人之力。文穆王錢元瓘(公元887——941年)是錢鏐之子,吳越國王第二世,吳延爽和他同時,由此可知煙霞洞內諸像是十世紀前半期——相當於後晉天福、開運年間(公元936——946年)所造作的。(本段參閱《杭州煙霞洞五代羅漢造像研究》) 煙霞古梅:在南高峰的當山之腰煙霞洞,「沿路上下,載梅數千本,花時當更饒別趣。」古寺名梅,更顯出煙霞洞生態環境的幽雅和歷史文化的深邃。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寒冬早春,唯有那神清骨秀,高潔端莊,花姿俏麗的梅花凌寒獨放,丹青妙手都喜歡將它作為畫材,風雅之士也願意將梅花圖作為收藏品。煙霞洞的梅花,曾經吸引了陳藍洲、陳叔通父子兩代名士,傳為佳話。西湖多梅,陳叔通先生父親、杭州名士陳藍洲更有嗜梅之癖。他曾與煙霞寺的僧人一起栽梅培育,並常去寺中賞梅吟詩,聚朋會友。
煙霞古樹:在煙霞洞上,有一批古樹名木的「元老」:有一百八十年歷史的古香樟,有蒼翠欲滴、矯健挺拔的松樹,有高達魁梧,氣勢昂揚的梧桐,有亭亭如巨蓋的千年黃楊樹。在煙霞洞旁的小院子里,有兩棵樹,花泡樹和油麻藤樹依偎著生長,八十年來,這兩棵樹互比高低,茁壯成長。出類拔萃,生態環境優良的煙霞洞,被眾多古樹名木深情的「愛上」,是順理成章的必然結果,也許是「天意」
煙霞桂花滿覺隴:桂花是西湖的秋季名花。唐代詩人宋之問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寫過「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北宋詞人柳永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明戲曲家湯顯祖在《天竺中秋》中寫道「一夜桂花何處落,月中空有軸簾聲」。西湖桂花,幽姿芬芳,意境空靈,使古今詩人萬般鍾情。滿覺隴位於煙霞洞和石屋洞之間,原為自然村落,有桂花萬株以上。這里旖旎數里,桂樹連雲,嶺中徑跡,周圍的建築都淹沒在桂樹叢中,每當桂花盛開,這里的翠柯綠葉上滿綴一簇簇,一團團金粟玉屑。漫步滿覺隴,彷彿置身於金粟之間。而當秋風拂過林梢之際,濃密的桂粟紛亂飄落,霎時下起金色的桂雨,令人無窮遐想。
煙霞民居: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西式建築,傳統民居,近代別墅都為人所知。煙霞嶺的山地民居是杭州傳統建築的組成部分,不同於老城區的傳統磚木結構和里弄巷民居,更與商業尖組有著很大區別,主體多位泥木結構,圍牆用黃泥夯實,住宅用木材他夠,屋頂覆青瓦,基礎墊青石,三兩成群,依山傍溪,順著山勢地貌,自然地形成院落。這些村落曾作為杭州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入選上世紀50年代出版的權威著作《浙江民居》
煙霞寺素齋:煙霞洞的盛名是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當時一位從福建來的僧人名學信,不僅文才出眾,還有一手烹調手藝。煙霞洞在他的主持下,當時文人如陳豪、俞曲園等都樂於與他相交。而更多的遊人是慕名這里的素材、素餐,不論面菜,學信都親自下廚。民國時期,煙霞寺僧復三主持,以素齋情節聞名於湖上。當時有人以《湖上素食》為題撰文:「湖上寺院之素齋,以煙霞洞為第一,其製法高人一等,味與葷者可以並比,大人先生文人富商,來杭莫不以先嘗為快,故遠近皆知,已早膾炙人口矣。惜其價太昂,自數元至數十元不等,即極普通菜之五六式,亦須酬洋四圓至六圓。現如今,昔日寺院今日已改為茶吧休閑之地。
象鼻石:煙霞洞右側數步,有一奇石,絕類一象。一石天然跌落另一石之上而搭成,巧妙且全無人工造作之感。一石立,作象鼻;一石橫,作首耳。無半點雕琢,卻惟妙惟肖。旁有古人題二字——「象象」。好像是象,又似象之像。然此二字之來源,因歲月滄桑,石褶斑駁,難以辨認。只有這天成之作,仍端居叢蔭之中。 煙霞洞,由此可鳥瞰西湖全景,天晴時可望見江湖。湖上的風景,以此為最美。這里地僻景秀,是戀人幽會的佳境。在此停留過很多文人名士。它似乎成為他們心靈或者肉體受創、抑或逃避社會的療傷之地。
巴金:《隨想錄·病中集·又到西湖》:「三十年代,每年春天我和朋友們游西湖,住湖濱小旅館,常常披著雨衣登山,過煙霞洞,上煙雨樓,站在窗前望湖上,煙雨迷茫,有一種說不出的美。煙霞洞有一塊用世界語斜的墓碑,清明時節我也去掃過墓,後來就找不到它了。這次我只到過煙霞洞下面的石屋洞,步履艱難,我再也無法登山。洞壁上不少的佛像全給敲掉了。」
胡適:1923年,胡適和曹誠英(字佩聲)曾在煙霞洞居住三個多月,這三個月也成為兩人一生難忘的記憶,是胡適一生中愛情最充實和溫馨的「神仙生活」,他有《煙霞洞》一詩:「我來正值黃梅雨,日日樓頭看山霧。才看遮盡玉皇山,回頭又失樓前樹。」
那年10月3日,在離開煙霞洞前夜,胡適曾輾轉難眠,他在日記中說:「睡醒時,殘月在天,正照著我頭上,時已三點了。這是在煙霞洞看月的末一次了。下弦的殘月,光色本凄慘;何況我這三個月中在月光之下過了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今當離別,月又來照我。自此一別,不知何日再能繼續這三個月的煙霞山月的『神仙生活』了!枕上看月徐徐移過屋角去,不禁黯然神傷。」
朱德:1960年,朱德等煙霞洞,看到西湖面貌日新月異,詩興大發,賦詩曰:「登上南高峰,錢塘在眼中。回首西湖望,江山錦綉同」。
胡明復:中國科學社的創建人和負責人之一的胡明復墓葬在煙霞洞旁。墓坐北朝南,依山面江。墓碑由蔡元培書寫。
蔣介石煙霞出山:蔣介石很喜歡煙霞洞這處幽靜的場所,經常來此憩息遊玩。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蔣介石第二次下野後重新上台,國民黨中央也是在煙霞洞召開會議後決定的.煙霞洞會議導致了3月1日至6日召開的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上的蔣介石復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參閱《煙霞散記》) 煙霞洞匯集了五代、宋代、清代和1979年補塑的四個時期的造像。
東壁由南向北依次為:阿難、楊柳觀音、武士供養人、禪定羅漢、心中現佛羅漢、撐地羅漢、降龍羅漢、執如意羅漢、手指佛羅漢、思想羅漢和小型供養僧、側面羅漢、抱膝羅漢、冥想羅漢。
西壁由南向北依次為:迦葉、水月觀音、彌勒、笑獅羅漢、執麈尾羅漢、伏虎羅漢、長眉羅漢、執經卷羅漢
煙霞洞的五代羅漢造像被學術界一致公認為是現存最早的十六羅漢。《兩浙金石志》記載其為吳越王母舅吳延爽率信男信女捐資雕鑿。清代時洞內尚有千官塔,塔上載有捐資者名。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學者史岩曾到將台山煙霞洞等地考察,並證實煙霞洞五代羅漢造像數量為十六這一結論。同年,學者俞劍華等人到將台山和煙霞洞復勘後得出不同結論,他們從煙霞洞的排列布局,造像內容等方面分析,煙霞洞五代羅漢造像的數量應為十八而非十六。但鑒於當時美術史上並未出現五代十八羅漢,他們也坦言無法作出大膽的肯定。兩位大學者之爭已過去五十多年,對於煙霞洞的五代羅漢數量,學術界還是以十六定稱。煙霞洞現存五代羅漢十四尊,其餘幾尊為1979年補塑,造像龕位一一對應,洞內最深處的四尊羅漢造像旁尚有尊者銘刻題記。現今,也有學者認為從現存造像對稱的造像布局、尊者銘刻、造像內容等方面來分析,其數量為十八的可能性遠大於十六。(本段引自《杭州煙霞洞五代羅漢造像研究》) 《宿煙霞洞》張丹(清)
最奇象鼻石,萬古自垂青。豈合煙霞相,常懸薛荔形。洞中搜石佛,崖口覓松苓。何日營雲屋,朝朝倚翠屏。
《煙霞洞》鄭孝胥(清)
湖山多勝處,名跡誰能辨?南峰公再游,清濁遂一換。凜然執議力,岩石亦革面。奎宿招以來,錢神俄自竄。逐貧與送窮,楊韓弄其翰。今君亦有逐,二子當驚惋。平生悟東坡,異代獨眷眷。敢懷爭墩意,易此執鞭願。他年身將隱,姓名應已變,洞口掃花人,安知即風漢。
《煙霞洞》陳蝶仙(民國)
扶頭石佛伴燒丹,飲到靈泉齒骨寒。幾輩幸留名姓在,九華塔上勒千官。
《煙霞洞題壁》王葆楨(民國)
山闕望潮橫一線,石林架屋代千椽。人間寫爛西湖本,誰信煙霞別有天。
《煙霞洞》 嚴廷楨(民國)
一徑悠然夕照深,煙霞多處似雲林。我來正值中秋後,亭台幽深隔仙凡。只嫌一事未全美,泉水清冷似井咸。

㈢ 煙霞三洞有什麼好玩的

第二天建議你這樣安排:從錢塘江岸邊的六和塔開始游覽,從六和塔坐K4、K504、K808等車去「天下第二泉」 - 虎跑泉,再步行至滿覺隴上的煙霞三洞。從煙霞三洞出來後,乘坐Y3路到龍井。在龍井有27路去岳飛廟,然後再從岳飛廟坐K7、Y1、Y2去靈隱寺、飛來峰。 煙霞三洞一帶的風景很好,洞內還有一些古代石刻造像。冬天的九溪景色不是太好,最好是氣候溫暖的時候再去。

㈣ 由: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

遠遠望去,翠綠的苔蘚連接著藍藍的天空,白雲悠悠,在陽光下像美玉一樣閃著光澤,光影流連處,雲霧升騰而起,美不勝收。

在那美妙之地有一間靜室,窗戶虛掩,室內已經被坐的滑溜溜的木製小凳子旁,竟然有花朵在綻放。

白色石頭堆砌而成猶如乳窟的屋門那裡,有珠簾垂掛,再看屋內地面上,居然環繞生長著奇異美麗的花朵。

鍋灶就盤在懸崖邊上,還能依稀看到生火的痕跡。

出自西遊記,描述水簾洞的場景。

(4)煙霞洞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西遊記中描述花果山:

1、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

2、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屋離淵。

3、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4、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相個人家。

5、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

㈤ 煙霞洞的山西省山陰縣煙霞洞

煙霞洞遺址位於山陰縣北周庄鎮燕庄村西北,坐落在寶峰山東麓山腰上。根據殘存的4通石碑記載,嘉靖二十年(1514)、乾隆二年(1737)、道光二十九年(1849)都曾修葺。 陡峭的絕壁下有一塊南北長約110米、東西寬10米的平坦之地。
6孔石旋的窯洞緊貼絕壁,成一字排開,沒門沒窗,山牆間有洞相通。距其不遠處,是一個單獨的石旋窯,窯洞的牆面上繪制著鬼判故事壁畫,上下三層,每層5幅,形成連環畫故事。壁畫色彩厚重,以藍、黑、白、絳紅為主。因年久失修,兩邊山牆的部分牆皮已經脫落。
窯外有4通殘缺不全的石碑,但字跡清晰。其中兩通比較完整,敘述了道光二十九年重修煙霞洞的情形,且撰文、畫匠、石匠等一幹人一一銘刻。在一塊殘缺的石碑上,記載如下:「寶峰山煙霞洞,尤諸神憑依之處,亦懷邑勝境之區也,山之峻極奇形巍巍乎,一如太行之突兀……游其景者,有不心曠神怡其喜洋洋乎」。
在這7孔窯洞的上方,是一塊狹窄之地,又碹了一孔石窯。窯前只能容一人側身而過。窯洞內,洞頂和兩側牆面滿繪壁畫,洞頂水墨繪龍王興雲布雨畫面,兩側牆體彩繪神仙人物壁畫,畫面構圖合理,人物景象眾多,有天宮樓閣、行雲、流水、神仙等,色彩以白、綠、粉和黑為主,畫面淡雅清新。可惜的是,壁畫上有個別遊人亂塗亂畫的痕跡,「神靈保佑」,「一求百應」等條幅在壁畫周邊亂拉亂扯。
窯洞的後牆上,有一小門,可見石級蜿蜒而上,卻被塌落的土石堵塞,已無路可走。
在絕壁的半當中,有一眼山洞。洞口下方是一細長的石縫,兩側有碗口粗大的小孔。其中一孔中插著半截木樁。 當地流傳著一個須生成仙的故事。相傳,在明朝洪武年間,當地村民請一家有名的戲班子在煙霞洞下唱戲,一個唱黑臉的須生尚未卸妝,就走進煙霞洞。等他出來時,卻不見了戲班子。他向進香的信徒打聽,卻被告知,300年前當地確有過這么個戲班子。須生這才明白,自己進洞遊玩半日,世間已過數百年。他返身進洞,得道成仙。

㈥ 杭州西湖旅遊景點

美麗的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麗湖光山色和眾多名勝古跡聞名中外,在我國30多處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為著名,被譽為人間天堂。

杭州西湖風景區以西湖為中心,分別為湖濱區、湖心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總面積達49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為5.6平方公里,湖中有三島: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繞湖一周約15公里。

杭州西湖三面環山,景區由一山(孤山),兩堤(蘇提、白堤),三島(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五湖(外西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南湖),十景(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雷峰西照、南屏晚鍾、花港觀魚、蘇堤春曉、雙峰插雲)構成。

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於山。環繞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心拱月一樣,捧出西湖這顆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過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遙相對峙,高插雲霄。西湖的美,在於晴中見瀲灧,雨中顯空濛。無論雨雪晴陰,在落霞、煙霧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

比較有名的是西湖老十景和西湖新十景
西湖老十景:斷橋殘雪、蘇堤春曉、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南屏晚鍾、麴院風荷、雙峰插雲、平湖秋月、三潭映月

西湖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其他的還有六和塔、植物園、郭庄、杭州花圃等很多景點。

在西湖勝景中,一類是以天氣命名的。春有「蘇堤春曉」夏有「麴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斷橋殘雪」;晨有「寶石流霞」,晚有「雷峰夕照」。另有「吳山天風」,「玉皇飛雲」等。

另一類是由天氣的特殊條件,地貌的多姿而形成的奇景。有「三潭印月」,「雙峰插雲」,「九溪煙樹」,「阮墩環碧」等。一類是物以景勝,景以物名,「花港觀魚」,「柳浪聞鶯」可觀魚鳥花木之盛;「麴院風荷」可賞芙蓉出水,「雲棲竹徑」去聆聽修篁;孤山靈峰可踏雪尋梅,「滿隴桂雨」可秋涼賞桂;牡丹園看國色天香,環湖沿岸桃柳迎春。

一些景點的介紹:
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這里原為南宋御花園「聚景園」。沿湖廣植揚柳,每當煙花三月,如煙似霧的柳絲隨風搖曳,宛如碧浪翻空,在那望不盡的柳蔭深處,時而傳來嚦嚦的鶯啼聲,清脆悅耳十分動人,「柳浪聞鶯」即源於此。

三潭映月 又名小瀛洲,是外西湖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小瀛洲湖中有湖,島中有島,島間橋欄相接 ,亭軒台榭點綴其間,水中金魚嬉遊,岸上金桂婆娑,柳暗花明風景誘人。湖面上有三座石塔,原建於宋,重建於明。塔高約2米,塔基為扁原形石座,塔身為球形,中空,四周環有五個小圓孔,塔頂作葫蘆形。每至中秋月夜,放明燭於塔內,洞口蒙以薄紙,燈光外透宛如15個月亮,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塔影、月影、雲影融成一片,十分迷人。

西泠印社 位於孤山西部之巔,創辦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我國最早研究金石篆刻的一個學術團體。它在保存金石、研究印學,開展篆刻創作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社址倚山而建,園林布局小巧玲瓏,白牆素影,淡雅高潔,步道鋪砌塊石,廊架纏繞藤蘿,花影遍地,環境幽美,為孤山園林的精華所在。山間有竹閣,柏亭、四照堂、華嚴經石塔、漢三老石室等古跡。

孤山 位於西湖西北角,四面環山,一山獨峙,山雖不高,但卻是總覽西湖景色最好的地方。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化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為紀念宋代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和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西湖雪景,歷來受人稱頌。「斷橋殘雪」的意境尤為膾炙人口。

白堤 全長1千米,東起斷橋,經錦帶橋而止於平湖秋月。白堤橫亘湖上,把西湖劃分為外湖和里湖,並將孤山和北山連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廣植桃柳,景色絢爛,故又稱十錦塘。平靜坦盪、景色秀美的白堤,堤上內層是婀娜多姿的垂柳,外層是絢麗多彩的碧桃,遠望如一條彩色的錦帶。逢春日,暖風熏面,景緻絕佳。
平湖秋月 在白堤西端,為西湖十景之一。臨湖築有御書樓,樓前平台伸入湖中,三面臨水,台與湖面相平,是賞月觀景的勝地。在皓月當空的秋夜,湖平如鏡,清輝如瀉。前人有詩雲:「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最宜秋」。

黃龍洞 位於棲霞嶺麓,洞外樹有杏黃旗。有人說,西湖洞景,南屬煙霞,北推黃龍,可見其景不凡。黃龍洞本為道洞,後改為工人游覽的園林,內有黃龍吐翠、方竹園、卧雲洞等景點。黃龍洞中黃龍吐水處的假山,全部用混重的黃沙石依天然山勢疊成,是西湖假山洞景中規模最大一處。假山半腰有一人工砌成的山洞,即古黃龍洞,山頂還有個寬敞的洞壑,常有霧氣彌漫,名卧雲洞,電影《白毛女》中喜兒與大春山洞相會等鏡頭就在此拍攝。黃龍洞今以民俗游覽為特色,每天吸引很多遊客。

岳廟、岳墳 位於棲霞嶺南麓,面臨西湖,是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祠廟,主殿忠烈祠中有岳飛坐像,上懸「還我河山」四個大字。岳王廟西有岳墳,墓道階下兩邊的鐵欄里圍著害死岳飛的四個奸賊的鐵像:秦檜、王氏、張俊、萬俟?c。他們都反剪雙手,跪在墓前,受盡人們唾罵。正如岳墓門上刻著一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飛來峰 山體由石灰岩構成,與周圍群山迥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贊:"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一。"飛來峰奇石嵯峨,鍾靈毓秀,在其岩洞與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時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傳佛教(喇嘛教)造像最為珍貴,堪稱我國石窯造像藝術中的瑰寶。飛來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綠蔭深處,泉水晶瑩如玉,在清澈明凈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噴薄而出,無論溪水漲落,它都噴涌不息,飛珠濺玉,如奏天籟。明代畫家沈石田詩雲:"湖上風光說靈隱,風光獨在冷泉間。"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靈隱寺 位於杭州西北,前臨冷泉,面對飛來峰,寺始建於東晉,屬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為西湖第一名勝。天王殿上懸「雲林禪寺」匾額,其清代康熙手書。當年康熙南巡至杭州,登上北高峰,觸目所見,雲林漠漠,煙霧飄渺,而靈隱寺隱現於其中,遂即景題署此四字。正殿大雄寶殿為單層三檐歇山式建築中,高達33.6米,其規模之巨,為國內罕見。

麴院風荷 在靈隱路洪春橋畔,據說南宋時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坊內與金沙澗相通的池塘種滿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D院荷風」。舊時的麴院風荷,僅一碑一亭半畝地,局促於西里湖一隅,頗有些名不副實。清康熙年間,在蘇堤跨虹橋畔的岳湖種荷花,並建亭立碑,題為「麴院風荷」,此景遂復。今天的「麴院風荷」仍以荷花為主景,建有五個荷花池,分別栽植紅蓮、粉蓮、白蓮以及重瓣的「重台」等多種品種。全園又分為岳湖、竹素園、風荷、麴院、濱湖密林等5個景區。每當夏日,荷花開放,滿眼翠蓋紅妝,香飄數里。

玉皇山 矗立於西子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239米,巍峨挺拔,風起雲涌之時,輕霧細雨撲面而來,但見耳邊輕風徐徐,眼前一片江天浩瀚,在山頂便可享受「臨鏡映西子,聽濤倚錢塘」之樂。
玉皇宮 曾經是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真武殿、大羅寶殿、三清殿等至今仍能讓人回想玉皇山的宗教景觀。玉皇山上樹多林雜,一年四季山色不同。春天,開滿山的野杜鵑,一叢叢,一片片,彷彿是緋紅的雲霞飄游在綠色的山林;夏日,山更深,林更幽,秋天,綠色還沒褪盡,紅葉就接踵而來;冬日,滿山雪樹,遠遠望去,宛若白雲鋪蓋。倘若遇到幾絲細雨,抬頭一看,卻又全無雨信,似乎此山真有無影列蹤的煙雲嵐氣在飄忽。從山腰望去,八卦四景盡收眼底,實有一眼見穿之感,憑欄遠眺,浩渺的錢塘江、巍巍的六和塔,伴著松聲竹韻,如登仙台,似駕雲濤。堪稱登玉皇山攬勝的一大奇觀。
靈峰探梅位於西湖之西,靈峰山下青芝塢,為西湖著名賞梅勝地。後晉開運年間建有靈峰寺,現靈峰寺遺址,新建供賞梅的建築群,有雅緻的"攏月樓",入座既可賞梅,又可品嘗青梅等。並修整了"洗缽池"、"掬月泉"等古跡,兼具山居園庭之勝。青山環抱,蔥郁幽谷,草地如茵,梅林似海,樓閣參差,暗香浮動,景色十分誘人。

虎跑泉 與龍井、玉泉並列為西湖三大名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稱」。「龍井茶葉虎跑水」為「西湖雙絕」。

龍井 在西部西山鳳凰嶺上,為西湖風景區三大名泉之一,泉水出自山岩石隙,清涼干冽,大旱不枯,四時不絕,取小棍攪拌井水,水面會出現蠕動的分水線。

煙霞三洞 除各種鍾乳石外三洞各有其趣;煙霞洞以石刻造像聞名;水樂洞以足下潺潺流水聲為特色;石屋洞則洞中套洞,別有情趣。

錢塘觀潮 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位於杭州東北45公裏海寧鹽官鎮,從明代起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觀潮之日,尤在農歷八月十八日前後幾天,路上車如水流,人如潮湧。遠眺錢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洶涌的浪濤,猶如萬馬奔騰,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達九至十米,確有"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勢。不同的地段,可賞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觀"一線潮",八堡看"匯合潮",老鹽倉可賞"回頭潮"。如此壯麗景觀,世上只有二處,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亞馬遜河,一是錢塘江。為古今中外觀潮者所傾倒,稱為"天下奇觀"。

㈦ 昆嵛山上的什麼尤其為名

昆嵛山位於煙台市牟平區,距煙台、威海市區各五十公里。方圓百里,峰巒綿延,林深谷幽,古跡薈萃,傳說蓬萊、瀛州、方丈均由昆嵛山衍生而來,北魏史學家崔鴻在《十六國春秋》里稱昆嵛山為「海上諸山之祖」。
昆嵛山是天然生態博物館,有植物2234種,有狼、梅花鹿等珍禽異獸200多種,大森林莽莽蒼蒼,景觀千姿百態,30多年不打化學農葯無蟲災,生態平衡。春天,綠草茵茵,山花爛漫;盛夏,濃蔭蔽日,飛瀑流泉,涼爽宜人;金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隆冬,萬里雪飄,銀裝素裹,不用去遙遠的冰城,便可領略北國風光。昆嵛山生態優越,水質潔凈,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北方難得的一處「天然氧吧」。這里是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公元1167年陝西道士王重陽在煙台一帶收徒講經,在昆嵛山煙霞洞創立道教北方的代表派系——全真道,受到金章世宗、成吉思汗等皇室的重視,並在金元時期達到鼎盛時期,蜚聲全國。後金庸《射鵰英雄傳》中的全真七子即為全真派的「七真人」。昆嵛山又是膠東革命老區, 11.4暴動就發生在這里,著名作家馮德英的《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描寫的就是昆嵛山軍民抗日斗爭的故事,電影《山菊花》的外景拍攝基地也在昆嵛山。現開放四大景區:九龍池,百米瀑布,猶如白色銀鏈穿梭於山石之間,勢其雄勵;泰礴頂,海拔923米,登極頂,大有觸天之勢,可觀雲海、山市等;煙霞洞,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全真祖庭;無染寺景區,有攝人心魂的萬米大峽谷,其間分布著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十八潭,如仙女池、王母娘娘洗腳盆等。河道蜿蜒曲折,卵石光潔如玉,山隨水轉,山水相依,情趣盎然,潭旁清風翠嶺,叢林掩映,宛如世外桃源,人稱「江北小九寨」。

閱讀全文

與煙霞洞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辣椒電影英語 瀏覽:174
男生出門看電影背什麼包 瀏覽:916
尋龍傳說中文版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26
美國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47
喜歡還是愛高清電影完整版 瀏覽:230
如何用支付寶購買電影票 瀏覽:126
電影演員姚迪照片 瀏覽:887
以前的台灣電影作品 瀏覽:295
抗日老電影戰斗故事片 瀏覽:176
我的姐姐電影在成都哪裡拍的 瀏覽:346
電影中正能量的人物 瀏覽:433
熱門英文電影推薦 瀏覽:515
我是姐姐電影演員 瀏覽:818
他是個學生她是個老師電影 瀏覽:136
電影用英文推薦電影 瀏覽:979
一元購的電影票在哪裡買 瀏覽:679
飛揚的青春電影在正安哪裡拍攝的 瀏覽:640
甄子丹吃辣椒電影名字 瀏覽:499
反映實際的青春電影 瀏覽:839
中出倫理電影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