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佰》電影講述的是什麼
電影《八佰》主要是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總共歷時三個月,而這場戰役則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主要是講述了88是262旅545團的團長謝晉元帶領了420名壯士你看了30萬日軍的反撲,戰役主要是以四行倉庫為據點,而這場小型戰役只是歷時了4天4夜,戰爭開始之初,謝晉元也是為了壯大聲勢,直接號稱有800人堅守倉庫,所以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八佰》。
其實近幾年來,國內的影片市場上相對來說並不算是特別的低迷,前前後後也是出了非常多的優秀國產影片,而這部作品在上映的時候也算是取得了國際票房冠軍。很多影迷其實希望未來國內的國產影片,拍攝的質量能夠越來越高,如果能夠多出幾部這樣的影片,那麼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B. 八佰這個電影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一、歷史中的《八佰》:「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
1. 淞滬會戰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戰爭中隨處可見死傷的普通百姓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統計死傷30萬人。
國民黨將領陳誠之子講述日軍之殘忍
淞滬會戰之慘烈、悲壯,不是一言兩語可道清,卻應被所有國人銘記,強烈推薦大家觀看相關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會戰實錄》,優酷上可以找到高清片源。
2. 「四行孤軍」: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由於中日兵力懸殊,國軍部隊雖英勇奮戰,但仍節節失陷,為保存有生力量、守衛南京,已決定全線撤退上海。
此時,臨近「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召開,各國代表已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蔣介石對此會議充滿期待,希望能夠通過一場「孤軍奮戰」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抗戰的決心與信息,以爭取世界的同情及列強國的介入調停,遂決定令88師留在閘北,死守上海。
88師的師長孫元良最終派出麾下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堅守蘇州河以北,率領他們的是第524團團附謝晉元,他們的陣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現的四行倉庫。
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這四百將士,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後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支隊伍多為湖北保安團的團員——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
就這樣的四百多人,要面對瘋狂湧上的日軍,大家心裡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
四行倉庫與租界僅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景觀——租界里的中國民眾與英美記者,不顧流彈橫飛,全程圍觀著對岸這場中日軍隊的激烈交戰。
戰時的四行倉庫與對岸的圍觀百姓
「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滬上名醫陳春仁在多年後回憶起這場戰事圍觀時記錄道:「八佰壯士」稱不需任何援助,只想要一面國旗。
3. 堅守之後緣何撤兵?
中日連日戰爭,給對岸的公共租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四行倉庫東南角方向,聳立著兩個巨大的煤氣罐,一旦日軍炮火偏離、煤氣罐被炸起火,將殃及租界民眾安危,半個上海也將不保。
巨大煤氣罐所在位置
公共租界當局通過外交途徑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政府從人道立場下令孤軍撤退。
很快,蔣介石便下達了撤軍令。
雖無法接受,但軍令如山,謝晉元只得顧全大局、執行命令。
這便是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沖橋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C. 《八佰》這部劇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主角是誰
學過歷史之後,想必大家都知道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吧,而《八佰》這部電影實際上就是取材於歷史上的這場戰爭。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800"名革命將士在四行倉庫不畏生死、奮勇向前、頑強不息的同日軍的30萬敵軍奮力抗爭,並且連續大戰了4天4夜的故事。
《八佰》表現出了一個真實的,並且有影響的歷史事件,還是令人非常的期待的。
D. 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電影《八佰》真實歷史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上海四線倉庫保衛戰。歷史上負責四線倉庫戰役的其實是日本海軍陸戰隊,因為當時只有海軍陸戰隊在市區作戰。影片中的陸軍第68步兵聯隊雖然真的參加了淞滬會戰,但確實在蘇州執行作戰任務,所以這也是最受詬病的地方。《八佰》的真實原型是1937年淞滬會戰時“八百壯士”抗擊日軍的故事。關虎創作這部電影的動力來自於他的父親,父親告訴他這場戰斗有多慘烈。
但影片從一群逃兵開始,《八佰》在國產戰爭片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它“敢於拍出人性的真相甚至丑惡”。這部電影拓寬了我們對英雄的理解。在冒著生命危險見義勇為之前,他們也有過平凡甚至瑣碎的懦弱和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的方式,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個左右,但這樣也會造成“一開始想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後來就糊塗了”的情況。
E. 拍攝《八佰》這部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拍攝《八佰》這部電影,既有歷史意義,也有現實意義。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北平和天津以及整個華北地區落入敵手。
國民政府決定集中主力,在上海跟日軍決一死戰,遏制日軍的 瘋狂攻勢,將上海周圍日軍一舉殲滅。
會議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冗長討論,在11月24日會議通過了《九國公約會議報告書》,會議沒有理睬中國政府關於對侵略者日本進行制裁的正當要求,只是強調九國公約和平原則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適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敵對行動,避免局勢升級,坐下和談。這跟沒說一樣,完全是廢話。
而這份報告書公布的時候,淞滬會戰已經結束將近一個月,得意忘形的日軍集中了優勢兵力,矛頭直指凜冽寒風中的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影片的最大意義,就是告訴世人,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的民族,無論到什麼時候,總有慷慨悲歌之士,所以中華民族才會生生不息,屹立於世界之林。無論是多麼兇狠的敵人,想要中國屈服都是痴心妄想,在中國人民面前,最終只能走向滅亡。
影片還告訴大家,一個國家只有足夠強大,才能抵禦外侮;別把希望寄託在別國身上,沒有足夠的實力,一切都是空想!只有把祖國建設好,才能換來永久和平。
F. 《八佰》這部劇的導演拍這部劇的初衷是什麼
初衷是拿獎,而且是拿台灣的金馬獎。
拋開史實,按照電影邏輯來講,在之前的鏡頭里四行倉庫有著許多沙袋,用沙袋來維持旗桿不倒很難嗎?為什麼要犧牲那麼多戰士的生命?
如果按照拿獎,討好台灣地區來分析,這一段就很容易理解了,因為在上世紀台灣自己拍攝的描述八百勇士的電影中,也有著這一段以戰士身軀護旗的橋段,所以管虎不惜放棄邏輯,也要跟著台灣版本的八百勇士進行拍攝。
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八佰》上映的時間已經是電影局規定禁止參加金馬獎的時間之後了。
G. 八佰是什麼題材的電影
八佰是戰爭題材的電影。
《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劇情簡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影評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
H. 電影八佰只有420人為什麼叫8佰
謝晉元奉命率領420餘人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為壯大聲勢,也為了迷惑敵人,對外仍用團的番號,謝晉元對外宣稱倉庫內有八百人,後因此得名「八百壯士」。
也就是說,《八佰》這部影片中根本就沒有八百人,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中也沒有八百人,這個八百人的說法只是為了壯大聲勢,所以才故意說出來的人數而已。
I. 電影《百佰》為什麼要叫八佰
老名字是八百壯士,就是說是一個團的士兵,所以叫八百。
J. 《八佰》的歷史背景和原型是怎樣的
等了一年的《八佰》終於上映了,在影院看了提前一周的點映場,說是點映,排片滿滿的,不愧是華誼自家的出品,影片製作考究認真,可以說是自《集結號》以來最好的國產戰爭片。該片上映後,口碑也是非常不錯,豆瓣評分來到了8.1,可以說是一部精品之作。
回來查背景,知道這一幕是歷史史實,那位勇士叫陳樹生。散場回家路上,想到這一幕,又是熱淚盈眶,不禁停下來擦淚,心情久久未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