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陵十三釵》好看嗎求劇照和一篇好點的影評!
這么來評價吧,如果這部片子不是張藝謀導演的,如果你沒看過之前的宣傳片之類的東西。那麼你花幾十塊錢坐在電影院里去看《十三釵》,看到最後你也會跟我有一樣的感覺。看完後心裡說不出來的不舒服,很多中情感糾結在一起。其一,浪費了兩個小時;其二,人物的世界觀轉變的太快;其三,作為賀歲片有那麼多讓人揪心的場面(不是傷心);其四;有打動人心的台詞,有讓人傷感的離別場景,但是哭不出來就是不愛國嗎?;其五,不管你說我是不是色狼也好,但我在電影的宣傳里和電影本身里,都看得出導演在用「性」來做噱頭!不要裝清高說你只看到了崇高的一面,這樣說的人很假很虛偽。電影裡面對於性的隱喻片段不少,不是我們帶有色眼鏡去看愛國主義電影,因為你這本身就是用性來做幌子的偽愛國片!
總體評價,等網上有了沒事看看行。不用特意的去看,不要抱太多期待去看,最重要的是看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是張大導演拍的!
我還有補充說一下,我們花錢是去看電影,不是花錢為國家募捐的!看完後可以說好也可以說不好,各有各的理由。難道打著愛過旗號拍片圈錢不說!就連TMD輿論導向也要控制嗎!!!
『貳』 評價一下《金陵十三釵》
影片的驚艷之處就是巧妙的用光影向觀眾展示了聞名於時的秦淮風采 娼女們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從側面恰到好處的勾畫了我國遺失已久的文化底蘊 國難當頭政要巨賈們紛紛離邦避難 留下了無法離開的人們 十幾個秦淮河畔花船上的娼妓 一群國軍軍官教導隊的潰兵 一個外冷內熱渾渾噩噩的殯葬師 一群教會學校講英文的女學生 命運召喚他們走到了一起 在那般的時局下大家為了生存不惜一切 也為了生存苦苦的支撐著自己的底線 一如影片的題目 其中最為讓人瞠目的便是那十幾個妓女的表現 她們泛舟秦淮河畔 歷經世態炎涼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嘗 在利來利往的芸芸眾生眼中她們象徵著墮落骯臟和俗不可耐 古語有雲:商女不知亡國恨 。在眾生的眼中它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被平反的 。無論是在哪一個社會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工作就要穿上不同的服飾加以裝飾 令人瞠目的是工作中不穿衣服的妓女們比他們更加的真實更具有人性的光芒 就連她們潑辣的話語也讓人回想到早已作古的聖賢教誨 「女人們鑽老鼠洞保命是應該的 當兵的多在這里算什麼」「我們就是干這個的 我們什麼樣的男人沒見過? 只要我們能活著回來就能湊活的活下去 這事你讓小女娃怎麼對付啊 就算她們活下來 她們還活的下去嗎。」真正有勇氣的人竟是一般娼女
在金陵這個修羅場中適逢此情此景乃國之大不幸 人性之大不幸 文明之大不幸。然大不幸者必有大悟,亦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影片的第二大亮點 便是鮮明的顯露了人性的愚昧 反而是上班時見不得光衣不遮體的妓女們更有點真情誼。
最後謹以當年柏林廣場上的一段祭奠猶太人的墓誌銘收筆以酬一觀 :法西斯蹂躪了猶太人我看到了與我無關我走開了 法西斯暴虐了猶太人我看到了與我無關我走開了 有一天法西斯找到了我 別人看到了與他無關他走開了。
『叄』 金陵十三釵真TM的是部垃圾片。我看到三分之一就要吐了。不知道哪導演是不是個白痴。還是豬腦
那些花120塊錢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應該是心理上不太健全.自己上當了,硬撐著拽著文學著找點詞騙著下一幫人再花錢再去上當.
1.這部影片我看不到什麼主題,是體現了日本鬼子的殘忍?還是體現了當時浩大的戰爭場面?還是體現了十三釵的智勇和大無畏?我沒有看到讓我熱血沸騰的東西,只看到外面都穿著大衣,裡面的十三釵都為了這電影露著奶子.
2.我只看到當那個日本軍官坐在鋼琴前開始彈唱的時候,居然那些女生會輕聲附和哼唱,這是不是又告訴我一個道理:不管日本鬼子再怎麼兇殘,音樂可以突然撫平一切?
3.一顆子彈既然可以引爆手榴彈,那為什麼又用人牆去炸鬼子的坦克?故意殺人?
4.老子想看最終十三釵如何大無畏時,最後卻是一輛破卡車拖著一車葡萄酒跑路了事.
5.電影海報宣傳的時候,十三釵把行李箱扔進教堂,隨即戰鬥打響,老子就奇怪,一幫風塵女子是如何從失足中解救出來後變得如此的平靜和大無畏與鬼子作斗爭的,有看頭,實際看的時候,TMD,居然是扔進教堂來找老相好的.
6.能讓十三釵統一有這樣的覺悟代替學生去冒死?去你MD,妓女是最現實的人,她們可以出賣靈魂和肉體而生存,卻能為這與自己素不相乾的學生去賣命?可笑.
7.老謀子過去只是偶爾的露個奶子,這次倒好,來上十三個.投資6億,我看不到什麼地方能值得有6億的地方,相反,洗黑錢倒是有可能.
..................
垃圾導演,垃圾電影.
『肆』 金陵十三釵這本書12歲能看嗎
能,有沒有什麼淫穢的東西,主要是簡述抗戰時期的十三個「舞女」代替學生去犧牲的事,對學生很有教育意義。
『伍』 《金陵十三釵》好看嗎可以說一下它的故事梗概嗎
就電影本身而言,很一般。
戰爭場面沒有達到宣傳中的史詩級別,後期巷戰描寫的過於做作,本來我看到佟大為飾演的國軍指導員含著淚水卻堅定視死如歸的眼神的時候很感動,可是後來他就變成了007,一個人乾死了那麼多鬼子,鬼子是該死,但鬼子不是SB,敵人是很兇殘的,難道打死的那一堆鬼子入伍前是A片演員?狙擊手打了那麼多槍,那麼多狡猾的鬼子連個彈道都算不出怎麼可能呢?這樣的劇情一安排反倒降低我方軍人的形象了,降低了電影的可信度。史詩戰爭電影馬上變成香港槍戰動作大片了。
至於後來教堂里的故事除了畫面美外,其他的真是。。。。失足婦女和美國人從開始的流里流氣到後面的大義凜然轉換的太突然,基本沒有交代。給人的感覺他們進教堂的時候都是有說有笑的,好像南京還沒開戰,她們去教堂是在躲掃黃打非呢。後來日本人闖進來殺人強奸他們才突然轉換思想要救學生們。還有那兩個回去取首飾和琴弦的,導演的意思是她們進教堂之前遇見的日本人還挺客氣的是吧,怎麼可能還敢再出去呢,哎,這樣說不過去的地方太多了,就是這些說不過去的東西加起來,一部史詩戰爭片就沒了。
不說《拯救大兵》了,不知道大家看過《帝國的毀滅》沒有,同樣是戰爭、死亡。最震撼的鏡頭角色們往往沒說什麼話(母親親手殺孩子們的片段;醫生和家人同歸於盡;將軍宣布投降後崩潰暈倒在地),他們飾演的可是反面角色,都能讓人動惻隱之心。
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唯一的亮點就是佟大為飾演的教導大隊指導員,雖然後面導演把他包裝成了終結者。還有就是畫面很唯美,但美過頭了,房子爆炸的碎片像禮花一樣色彩絢麗,不知道要表達什麼,坦克爆炸的特效也太假了。
總之,電影沒有把這個宏大的戰爭場面反映出來,細節除了畫面其他都的都很膚淺。感覺導演的強項還是導演奧運會之類的文體項目。
最後,向在南京保衛戰中英勇抗戰,壯烈犧牲的五萬多位國軍將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們是英雄。為無辜傷亡的平民百姓默哀。。。。
『陸』 張導大片《金陵十三釵》好看嗎是否有兒童不宜的鏡頭,計劃帶兒子去看,不知道是否合適求知情人解答。
挺不錯的。
. 強力推薦!確實不錯!雖然十分想說點什麼,但還是忍住不劇透……只能說「震撼」「憤怒」「觸目驚心」「感動」「回味無窮」…………愛上了幾個主角(佟大為演的中國大兵,善良勇敢美麗的玉墨,英勇可愛聰明的神父……)這部影片揭示了大量日本侵華時的醜行!偏激一點的話,我就會說是中國人就應接受國恥的洗禮!值得一觀!
『柒』 求金陵十三釵的觀後感600字左右,謝謝(如有城南的學生看見,請別抄了,小心被發現😁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今天我走進了電影院,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影片又一次把我帶進了那段嵌入我們靈魂,深入我們骨髓的慘痛歷史中,那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慘最深重的恥辱,那是永遠也不可能癒合的傷疤,那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世世代代牢記的仇恨:南京大屠殺,整整六個星期,南京變成了人間地獄,30萬同胞慘死在敵人的刀槍下,無數的婦女慘遭蹂躪,到處是死屍,到處是鮮血,山河失色,日月無光。在這場毫無人性的殺戮中,每個人的命運都和整個國家的命運連在了一起,這裡面有像花骨朵般還未綻放的十三四歲的教會學校的女學生,有秦淮河邊倚欄賣笑出賣肉體的妓女,有一個教堂的小打雜,有一個開始還只是想賺點錢撈點油水的美國殯葬師。當死亡向他們逼近時,當一群花朵般純潔嬌艷的少女即將遭受到日本鬼子禽獸般的蹂躪時,相信每一個身處其間的有一點點做人的良知的人都會挺身而出,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他們每個人都完成著自己的心靈救贖,那個二流子殯葬師成為拯救女孩們最關鍵的人物,那些秦淮河邊賣笑的妓女們和那位教堂小打雜頂替了女孩們慷慨赴死。
影片對這些生活在人群最底層的妓女們進行了很成功的刻畫,有兩組鏡頭給我印象特別深刻,一組是妓女們進入教堂霸佔了地窖的畫面,妓女們袒胸露乳,濃妝艷抹,話語粗俗,一片活色生香的場面。一組是妓女們打算頂替女孩們去赴死亡之約,她們洗去鉛華,剪掉頭發,當屏幕上出現了妓女們脫掉艷麗的旗袍,用窗簾布裹住自己的胸部的時候,我相信所有的觀眾也隨著她們進行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她們看起來是那樣的純潔,那樣的高尚,就像小說中寫到的:人生來是有貴賤之分的,女人尤其如此,如果一個國家的災難都不能使這些女人莊重起來,她們也只能是比糞土還賤的命了。這群可敬可佩的妓女們,用她們的生命洗滌了身上的污垢,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展現出人性的光輝,那一刻她們像天使般純潔,像聖母般高尚。
影 片中還有一個人物的塑造,我覺得非常成功,那就是佟大為飾演的軍人李教官的形象,他是整個沉重壓抑的背景下最亮麗的色彩,他是中華民族沖破黑暗走向光明的一線曙光,他是中國人不屈不撓,誓死衛國的精神的代表,中國正是因為有著無數這樣的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人,才使中國從那個噩夢中驚醒,奮起反抗,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最終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的土地。
向張藝謀導演致敬,非常感謝他能拍出一部這么優秀的電影,整部電影延續了張導原有的對光影對色彩對畫面的高超的掌控能力,濃墨重彩的花卉旗袍,搖曳的女人的身姿,教堂頂上七彩的玻璃映射進的陽光,女孩深邃幽暗的目光,都是整部片子體現出張氏獨有的的電影語言和高超的攝影技巧。同時這部電影也讓人看到了張導對整個故事情節的鋪陳和講述的能力的提高,一百五十分鍾的片長,毫無拖泥帶水,冗長沉悶之感,整個故事情節環環相扣,鋪成自然,有沉重,有壓抑,有悲情,有人性,有希望。影片進行了恰到好處的煽情,讓人忍不住的流淚,但卻不濫情,讓人不至於只沉浸在故事的悲痛中。影片對細節的表現非常細膩准確,比如,豆蔻和香蘭回妓院取東西,途中慘遭日本鬼子的蹂躪,張導很有節制的處理了整個畫面,並不像《南京南京》那樣讓觀眾直視那慘烈的畫面,而是巧妙地利用鏡頭的遮擋讓觀眾既看到了日本鬼子禽獸般的惡行,又顧忌到了我們中國人的臉面和感情,誰願意直面那慘痛的畫面?即使是電影當中,我們的情感也無法接受的。特別是影片的最後,當最後一個上車的妓女哭著喊著說自己不是女學生,她不去,那場戲拍得很細膩,體現了真實的人性,沒有人面對死亡會安之若素,沒有人面對兇殘的禽獸會不害怕。
看完整部電影充斥我整個頭腦的就是「禽獸」「仇恨」兩個詞, 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那
『捌』 《金陵十三釵》主要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表達了什麼感情
《金陵十三釵》主要講述了在1937年,日本軍隊在南京進行殘酷的戰爭,但是一個由國際友人主持的教堂,暫時是一個安靜的地方。神職人員收留了一群躲藏在教堂里的南京大學女生,13名逃離秦淮河戰斗的街頭女孩,以及6名受傷的中國士兵從死亡中爬出來。面對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大屠殺的故事最終變成了13個最「卑微」的婦女成為保護人民的英雄。
電影的結局是女人們開車離開教堂,約翰 · 米勒和學生們開著修好的車離開教堂。女學生們,那些命運與日本徵服南京交織在一起的秦淮流浪漢,在戰爭面前不過是光榮和悲傷的淚水,在人性面前卻是燦爛和耀眼的。商女猶知亡國恨,帶著金陵風雅情,細細說與諸公聽。
『玖』 《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金陵十三釵,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電影。坐在電影院里,看著銀幕上的場景,感覺自己似乎也處在當時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極度的煉獄中。我為眼前的人物的痛而痛,為那些放棄離開已經淪陷的南京,繼續與日本軍做殊死搏鬥,哪怕只剩一人,與敵軍同歸於盡,不惜沖在死亡的前線保護教堂的女學生的中國士兵而感動,為日本軍隊在南京到處搜抓女學生,對女性如牲畜般地蹂躪,殘殺而激憤,為那些逃命的淪落風塵的女子在最後關頭挺身而出,代替女學生去參加日本軍隊所謂的慶功宴而對她們激賞,同時對不能改變當初的歷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殘酷的歷史在自己眼前重現而感到無能為力,並感到深深的無奈和徹骨的辛酸。 有些場景當時真地很有讓我嚎啕大哭的沖動,但在電影院里只能忍著,整顆心都是那麼沉重和苦澀,回去的路上都不能平復,很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我不知道我哭是為了什麼,可能是為了那些慘烈犧牲的戰士而哭,可能是為了那些慘遭日本軍隊殺害和蹂躪的女性哭,也可能是為了中國大陸上曾有過這么深深的煉獄,而當時的中國對此卻很無力而哭,同時也有對那些日本軍隊的軍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和絕對的服從而感到深深地悲哀,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人之初,性本善」這種人性的基礎。 電影最終沒有交代那些代替女學生去日本軍營的女人最終是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學生最後是在外國人的幫助下順利地逃離了南京。可能那些女人是活著逃出來了,可能是被那些日本軍給殘殺了,我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但我寧願是前者。 在現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覺得我們中國人不能忘了以前的歷史,要時常保持戒心,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現在世界上的國家對我國的態度,尤其是日本,我覺得更是不能失了戒心。古人有句話說的真地很好,那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的我們更是需要居安思危。
『拾』 金陵十三釵好看嗎
周六下午剛剛看完,鑒於《黃金甲》《三槍》給我留下的不良印象,我對《十三釵》其實沒抱太大期望,但是看後感覺確實不錯。
有戰士的熱血,學生的善良,人性的閃光,赴死的悲壯。。。作為一個爺們,好久沒有看電影看到流淚了。。。但是看著戰士以人身肉盾,生命作鋪墊,為後面的爆破手自殺式的炸毀日軍坦克的時候,我流淚。女學生未免被侮辱,集體跳樓的時候,心是揪著的。。。。
總之,感覺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至於說電影太過於血腥的人,請你們想想,南京大屠殺能不血腥嗎?好片,推薦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