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聯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散文電影」是蘇聯另一種極具文學色彩的電影體裁形式。散文電影是通過人物的形成過程去體現主題思想,塑造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其表現手法體現了散文創作的「形散神凝」的基本特點。就這一點而言,這也是戲劇與小說的共同美學要求。戲劇有其時空局限,強調對話,視點固定等特性;小說也有其時空跳躍,結構靈活,重視抒情和描寫以及插敘等特性:散文電影也就是借鑒了小說與戲劇的藝術表現特點,並以更加紀實的方式使影片能真實的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人的豐富多彩的性格特徵。其中早期影片有:羅姆的《列寧在十月》、《夏伯陽》;艾爾姆列爾的《偉大的公民》,以及格拉西莫夫的《七勇士》、《教師》等影片,這些都是富有代表性的散文電影。其中,格拉西莫夫的電影最具散文的特徵。格拉西莫夫非常喜歡俄羅斯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的作品,他從契訶夫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文學和美學的營養,力圖像契訶夫那樣,深入地表現普通人的生活,在影片中體現出「平凡中的詩意」和「平凡中的美」。在以後蘇聯電影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有非常好的散文電影的出現,如舒克申的《紅莓》、舍皮奇科的《升華》和羅斯托茨基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影片。特別是最後這部影片以散文詩的方式展示了二戰時期蘇聯女戰士的魅力與悲壯。正像卡拉甘諾夫所談到的:「姑娘們在遠離前線和部隊的卡累利阿地區森林裡一個接一個倒下去了,但是他們在牽制了敵人、阻止敵人傘兵竄向白海運河的戰斗中立下了功勞,……每個姑娘都像他們的指揮員瓦斯科夫准尉一樣,在影片的進行中展示出自己的個性。因此,他們建立功勛的詩學形象表現得更加突出,對勝利的價值的思考也通過銀幕動作、氣氛和語調得到更加清晰地刻畫。」[4](p110)影片以充滿詩意的藝術意境,描繪了影片的典型環境:幽靜的山林、漂浮著輕紗一樣的霧的湖面,古老的鄉野小教堂,遠近傳來的鳥的叫聲,安寧而又富有生氣的村莊。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發生了一場卓絕的生死較量。六個美麗的姑娘為祖國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象愛神一樣的女戰士在這樣美的環境里為國捐軀,使人充滿了痛惜和崇敬。影片的詩化散文特點還表現在它的結構上,在影片中以殘酷的戰斗為發展主線,然後根據主題表現的需要,構築了三個不同時空的畫面形式,並從空間的情緒色彩上創造了這種結構所必需的意境。黑白顏色的鏡頭表現的是陰森殘酷的戰爭,高光色彩鏡頭表現的是姑娘們對戰前愛情與家庭的回憶,而真實還原的色彩則是對現實安寧幸福生活的再現。正是這樣的彩色蒙太奇的結構形式,使嚴峻的戰爭、夢一般的回憶和絢麗的現實既形成鮮明的對比,又有著密切聯系。高調彩色而提純了的回憶場面是現實女戰士的信念和力量的源泉,而現實那美麗燦爛的山林,又是女英雄們的崇高精神的折光。影片以凝煉的筆觸、抒情的意境和新穎的結構形式,從多方麵塑造出了極富啟迪意義的銀幕形象,並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實質。
2. . [單選題] 電影()改編自散文。 A《妻妾成群》 B《黃土地》 C《卧虎藏龍》 D《亂世佳人》
答案是B《黃土地》。改編自作家柯藍的散文《深谷回聲》。
A《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作家蘇童創作的小說《妻妾成群》。
C《卧虎藏龍》原著是王度廬創作的同名武俠小說。
D《亂世佳人》原著《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
3. 什麼叫「全息電影」
全息電影
在全息攝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電影。放映時用激光投射全息片,觀眾不用戴立體眼鏡,就能看到立體的影像。全息電影技術較為復雜,拍攝時也須以激光照射,激光能量大則傷害演員,小則達不到拍攝效果。因此一般多用於拍攝風光片、木偶片和動物等。散文電影①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歐洲出現的與「詩電影」相對的電影創作主張和藝術風格。蘇聯「散文電影」的倡導者認為電影藝術的中心任務是塑造「能夠使觀眾喜愛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們的行動、他們的相互關系」;「形象只有通過與其他人們的相互關系、與事件的相互關系,才有可能創造出來」;主張電影「向散文學習」。他們的代表作品有《夏伯陽》(瓦西里耶夫兄弟導演)、《列寧在十月》(羅姆導演)、《馬克辛三部曲》(柯靜采夫導演)、《偉大的公民》(艾爾姆列爾導演)等,這些影片塑造了革命領袖的形象,描寫了英雄人物的思想發展和性格成長,並通過敘事結構和人物的心理刻畫,表現了時代環境,歌頌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和歷史上的豐功偉績。30年代初,蘇聯電影界曾發生「散文派」和「詩派」的激烈爭論。②40年代以來,一般被認為與「戲劇電影」相對而言的藝術風格。以美國影片《公民凱恩》(奧遜�6�1威爾斯導演)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為開端。這類影片不遵循傳統的戲劇結構形式,不採用完整貫串的情節沖突,而通過多種敘述手段,用多側面、多層次、多聲部的手法,使作品更加接近生活的本來形態,以造成真切可信的藝術效果。這類影片並不排斥戲劇性,而是從自然的日常生活描寫與相對自由的散文結構中表現現實生活的某種規律性和戲劇性因素。
4. 請問中外電影中有哪些優秀作品屬於散文式結構的
《城南舊事》
吳貽弓繼《巴山夜雨》之後獨立執導的《城南舊事》,為中國的散文電影提供了一個幾乎難以企及的範本。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為情感線索,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離情別緒中講著三個似乎互不相關的故事。小童星沈潔和《送別》的歌詞與旋律是人們對《城南舊事》最感性的認知。影片注重意象的唯美風格代表了同時期一批中年導演的創作傾向。
該片沒有嚴密的故事聯結,而選取了"英子"童年的一些片段以散文風格進行敘述,清晰自然,難得的此類作品國產佳作.
青木瓜之戀
整部片子幽黯恬靜,籠著一層朦朧的輕紗,女主角梅的每次出現,以及著力刻畫出的昆蟲、清水、器皿、木瓜……的靜態,敏銳捕捉到的深門大戶宅院每一處的細節,猶如從這層晦澀的紗罩中透出的光線,恰如其分,閃爍而不耀眼、靈動卻不張揚。故事也在這一幅幅唯美的畫面里若隱若現有意無意中展開:貧窮的梅年幼時就被送至一個中產家庭作傭人,男主人為追求藝術理想常年在外漂泊,女主人默默持家,為支持丈夫,家道漸落……梅在童稚的夢幻和日日勞作中慢慢長大,少爺浩民漸漸喜歡上梅的淳樸,清新,富家小姐悵然離去……結局仍是隱約含蓄,梅手捧書本席地而坐,散發著趨向成熟的動人光彩,引人無限遐思。
然後必須注意的是這部片子的導演"陳英雄",他還導演了《三輪車夫》、《夏天的滋味》,合稱為"越南三步曲",都是散文詩風格電影的經典作品,在國際上多次獲獎,是越南近年來電影的標志性作品.
看在你MM才給找了那麼多素材,累啊!!!
5. 什麼是散文詩電影
20世紀20~30年代在歐洲出現的與詩電影相對而言的藝術流派和電影樣式。蘇聯散文電影的主要代表..'" 尤特凱維奇、..格拉西莫夫'" 格拉西莫夫等認為電影藝術的中心任務是塑造「能夠使觀眾喜愛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們的行動、他們的相互關系」;「形像只有通過與其他人們的相互關系、與事件的相互關系,才有可能創造出來」。主張電影「向散文學習」。代表作品有《夏伯陽》、《列寧在十月》、《馬克辛三部曲》等。這些影片或塑造了革命領袖形像,或描寫了英雄人物的思想發展和性格成長,它們通過敘事結構和對人物的心理刻劃,表現了時代環境,歌頌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以及歷史上的豐功偉績。40年代以後被認為與「戲劇電影」相對而言的散文電影,以美國影片《公民凱恩》與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為開端。這類影片不遵循傳統的戲劇結構形式,不採用貫串完整的情節沖突,而是通過多種敘述手段,用多側面、多層次、多聲部的手法,使作品更加接近生活的本來形態,以造成親切可信的藝術效果。但這類影片並不排斥戲劇性,而是從自然的日常生活與鬆散的散文結構中表現現實生活中的戲劇性
6. 觀看電影《城南舊事》後,你如何理解散文式電影的特點
①散文式電影沖突的運動方式和特質比起情節性電影已在內涵和外沿上發生了變化。它使事物間的外部沖突淡化,與戲劇式的「激化」正好相反,節奏緩慢。這種沖突是悄悄地、深藏不露地進行的。② 它輕情節,重場面,重系統的細節。它的藝術感染力有積聚的過程,但更強調分散在各個點上。③ 散文式電影由於結構上的某些特徵,使它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它是開放性的,沒有終止的感覺,讓觀眾展開想像的翅膀。④ 散文式電影像團粒結構的土壤,它的細節和場面,它的人物和段落都有一種內在的「凝聚力」體現了散文式電影「形散而神不散」的基本特徵,揭示了事物的內在本質,揭示了主題。⑤ 散文式電影是一種風格——走向生活化和內心化的風格。
7. 城南舊事 簡介
太陽從大玻璃窗透進來,照到大白紙糊的牆上,照到三屜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來了。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陽光里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宋媽過來撣窗檯,撣桌子,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里的塵埃加多了,飛舞得更熱鬧了,我趕忙拉起被來蒙住臉,是怕塵埃把我嗆得咳嗽。
宋媽的雞毛撣子輪到來撣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稜稜角角她都撣到了,撣子把兒碰在床欄上,格格地響,我想罵她,但她倒先說話了:
「還沒睡夠哪!」說著,她把我的被大掀開來,我穿著絨褂褲的身體整個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兩個噴嚏。她強迫我起來,給我穿衣服。印花斜紋布的棉襖棉褲,都是新做的,棉褲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裡,就知道那棉花夠多厚了。
媽正坐在爐子邊梳頭,傾著身子,一大把頭發從後脖子順過來,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爐上是一瓶玫瑰色的發油,天氣冷,油凝住了,總要放在爐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窗外很明亮,干禿的樹枝上落著幾只不怕冷的小鳥,我在想,什麼時候那樹上才能長滿葉子呢?這是我們在北京過的第一個冬天。
媽媽還說不好北京話,她正在告訴宋媽,今天買什麼菜。媽不會說「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她說:「買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宋媽梳完了頭,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頭發上,也給我梳了兩條辮子。我看宋媽提著籃子要出去了,連忙喊住她:
「宋媽,我跟你去買菜。」
宋媽說:「你不怕惠難館的瘋子?」
宋媽是順義縣的人,她也說不好北京話,她說成「惠難館」,媽說成「灰娃館」,爸說成「飛安館」,我隨著胡同里的孩子說「惠安館」,到底哪一個對,我不知道。
我為什麼要怕惠安館的瘋子?她昨天還沖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媽緊緊拉著我的手,我就會走過去看她,跟她說話了。
惠安館在我們這條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層石台階上去,就是兩扇大黑門凹進去,門上橫著一塊匾,路過的時候爸爸教我念過:「飛安會館」。爸說裡面住的都是從「飛安」那個地方來的學生,像叔叔一樣,在大學里念書。
「也在北京大學?」我問爸爸。
「北京的大學多著呢,還有清華大學呀!燕京大學呀!」
「可以不可以到飛安不,惠安館里找叔叔們玩一玩?」
「做晤得!做晤得!」我知道,我無論要求什麼事,爸終歸要拿這句客家話來拒絕我。我想總有一天我要邁上那三層台階,走進那黑洞洞的大門里去的。
惠安館的瘋子我看見好幾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門口,宋媽或者媽就趕快捏緊我的手,輕輕說:「瘋子!」我們便擦著牆邊走過去,我如果要回頭再張望一下時,她們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牆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的人。
是昨天,我跟著媽媽到騾馬市的佛照樓去買東西,媽是去買擦臉的鴨蛋粉,我呢,就是愛吃那裡的八珍梅。我們從騾馬市大街回來,穿過魏染胡同,西草廠,到了椿樹胡同的井窩子,井窩子斜對面就是我們住的這條胡同。剛一進胡同,我就看見惠安館的瘋子了,她穿了一件絳紫色的棉襖,黑絨的毛窩,頭上留著一排劉海兒,辮子上扎的是大紅絨繩,她正把大辮子甩到前面來,兩手玩弄著辮梢,愣愣地看著對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干樹枝子上有幾只烏鴉,胡同里沒什麼人。
媽正低頭嘴裡念叨著,準是在算她今天共買了多少錢的東西,好跟無事不操心的爸爸報帳,所以媽沒留神已經走到了「灰娃館」。我跟在媽的後面,一直看瘋子,竟忘了走路。這時瘋子的眼光從洋槐上落下來,正好看到我,她眼珠不動地盯著我,好像要在我的臉上找什麼。她的臉白得發青,鼻子尖有點紅,大概是冷風吹凍的,尖尖的下巴,兩片薄嘴唇緊緊地閉著。忽然她的嘴唇動了,眼睛也眨了兩下,帶著笑,好像要說話,弄著辮梢的手也向我伸出來,招我過去呢。不知怎麼,我渾身大大地打了一個寒戰,跟著,我就隨著她的招手和笑意要向她走去。可是媽回過頭來了,突然把我一拉:
「怎麼啦,你?」
「嗯?」我有點迷糊。媽看了瘋子一眼,說:
「為什麼打哆嗦?是不是怕是不是要溺尿?快回家!」我的手被媽使勁拖拉著。
回到家來,我心裡還惦念著瘋子的那副模樣兒。她的笑不是很有意思嗎?如果我跟她說話我說:「嗯!」她會怎麼樣呢?我愣愣地想著,懶得吃晚飯,實在也是八珍梅吃多了。但是晚飯後,媽對宋媽說:
「英子一定嚇著了。」然後給我沏了碗白糖水,叫我喝下去,並且命令我鑽被窩睡覺。
這時,我的辮子梳好了,追了宋媽去買菜,她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著。她的那條惡心的大黑棉褲,那麼厚,那麼肥,褲腳縛著。別人告訴媽說,北京的老媽子很會偷東西,她們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順著褲腰裝進褲兜子,剛好落到縛著的褲腳管里,不會漏出來。我在想,宋媽的肥褲腳里,不知道有沒有我家的白米?
經過惠安館,我向裡面看了一下,黑門大開著,門道里有一個煤球爐子,那瘋子的媽媽和爸爸正在爐邊煮什麼。大家都管瘋子的爸爸叫「長班老王」,長班就是給會館看門的,他們住在最臨街的一間屋子。宋媽雖然不許我看瘋子,但是我知道她自己也很愛看瘋子,打聽瘋子的事,只是不許我聽我看就是了。宋媽這時也向惠安館里看,正好瘋子的媽媽抬起頭來,她和宋媽兩人同時說「吃了嗎?您!」爸爸說北京人一天到晚閑著沒有事,不管什麼時候見面都要問吃了沒有。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幾步,就是井窩子,這里滿地是水,有的地方結成薄薄的冰,獨輪的水車來一輛去一輛,他們扭著屁股推車,車子吱吱口丑口丑的響,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窩子有兩個人在向深井裡打水,水打上來倒在一個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窩子旁住著一個我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兒。我這時停在井窩子旁邊不走了,對宋媽說:
「宋媽,你去買菜,我等妞兒。」
妞兒,我第一次是在油鹽店裡看見她的。那天她兩只手端了兩個碗,拿了一大枚,又買醬,又買醋,又買蔥,伙計還逗著說:「妞兒,唱一段才許你走!」妞兒眼裡含著淚,手搖晃著,醋都要灑了,我有說不出的氣惱,一下竄到妞兒身旁,插著腰問他們:
「憑什麼?」
就這樣,我認識了妞兒。
妞兒只有一條辮子,又黃又短,像媽在土地廟給我買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見妞兒,是我在井窩子旁邊看打水。她過來了,一聲不響地站在我身邊,我們倆相對笑了笑,不知道說什麼好。等一會兒,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條小黃辮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著後面,低低的聲音說:
「你就住在那條胡同里?」
「嗯。」我說。
「第幾個門?」
我伸出手指頭來算了算:
「一,二,三,四,第四個門。到我們家去玩。」
她搖搖頭說:「你們胡同里有瘋子,媽不叫我去。」
「怕什麼,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搖搖頭。
妞兒一笑,眼底下鼻子兩邊的肉就會有兩個小漩渦,很好看,可是宋媽竟跟油鹽店的掌櫃說:
「這孩子長得俊倒是俊,就是有點薄,眼睛太透亮了,老像水汪著,你看,眼底下有兩個淚坑兒。」
我心裡可是有說不出的喜歡她,喜歡她那麼溫和,不像我一急宋媽就罵我的:「又跳?又跳?小暴雷。」那天她跟我在井窩子邊站一會兒,就小聲地說:「我要回去了,我爹等著我吊嗓子。趕明兒見!」
我在井窩子旁跟妞兒見過幾次面了,只要看見紅棉襖褲從那邊閃過來,我就滿心的高興,可是今天,等了好久都不見她出來,很失望,我的絨褂子口袋裡還藏著一小包八珍梅,要給妞兒吃的。我摸摸,發熱了,包的紙都破爛了,粘乎乎的,宋媽洗衣服時,我還得挨她一頓罵。
我覺得很沒意思,往回家走,我本來想今天見妞兒的話,就告訴她一個好主意,從橫胡同穿過到我家,就用不著經過惠安館,不用怕看見瘋子了。
我低頭這么想著,走到惠安館門口了。
「嘿!」
嚇了我一跳!正是瘋子。咬著下嘴唇,笑著看我。她的眼睛真透亮,一笑,眼底下就像宋媽說的,怎麼也有兩個淚坑兒呀!我想看清楚她,我是多麼久以前就想看清楚她的。我不由得對著她的眼神走上了台階。太陽照在她的臉上,常常是蒼白的顏色,今天透著亮光了。她揣在短棉襖里的手伸出來拉住我的手,那麼暖,那麼軟。我這時看看胡同里,沒有一個人走過。真奇怪,我現在怕的不是瘋子,倒是怕人家看見我跟瘋子拉手了。
「幾歲了?」她問我。
「嗯六歲。」
「六歲!」她很驚奇地叫了一聲,低下頭來,忽然撩起我的辮子看我的脖子,在找什麼。「不是。」她喃喃地自己說話,接著又問我:
「看見我們小桂子沒有?」
「小桂子?」我不懂她在說什麼。
這時大門里瘋子的媽媽出來了,皺著眉頭怪著急地說:「秀貞,可別把人家小姑娘嚇著呀!」又轉過臉來對我說:
「別聽她的,胡說呢!回去吧!等回頭你媽不放心,嗯,聽見沒有?」她說著,用手揚了揚,叫我回去。
我抬頭看著瘋子,知道她的名字叫秀貞了。她拉著我的手,輕搖著,並不放開我。她的笑,增加了我的勇氣,我對老的說:
「不!」
「小南蠻子兒!」秀貞的媽媽也笑了,輕輕地指點著我的腦門兒,這準是一句罵我的話,就像爸爸常用看不起的口氣對媽說「他們這些北仔鬼」是一樣的吧!
「在這玩不要緊,你家來了人找,可別賴是我們姑娘招的你。」
「我不說的啦!」何必這么囑咐我?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我都知道。媽媽打了一隻金鐲子,藏在她的小首飾箱里,我從來不會告訴爸爸。
「來!」秀貞拉著我往裡走,我以為要到裡面那一層一層很深的院子里去找上大學的叔叔們玩呢,原來她把我帶進了他們住的門房。
屋裡可不像我家裡那麼亮,玻璃窗小得很,臨窗一個大炕,炕中間擺了一張矮桌,上面堆著活計和針線盒子。秀貞從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沒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後高興地對走進來的她的媽媽說:
「媽,您瞧,我怎麼說的,剛合適!那麼就開領子吧。」說著,她又找了一根繩子繞著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擺布,只管看牆上的那張畫,那畫的是一個白胖大娃娃,沒有穿衣服,手裡捧著大元寶,騎在一條大大的紅魚上。
秀貞轉到我的面前來,看我仰著頭,她也隨著我的眼光看那張畫,滿是那麼回事地說:
「要看炕上看去,看我們小桂子多胖,那陣兒才八個月,騎著大金魚,滿屋裡轉,玩得飯都不吃,就這么淘……」
「行啦行啦!不害臊!」秀貞正說得高興,我也聽得糊里糊塗,長班老王進來了,不耐煩地瞪了秀貞一眼說她。秀貞不理會她爸爸,推著我脫鞋上炕,湊近在畫下面,還是只管說:
「飯不吃,衣服也不穿,就往外跑,老是急著找她爹去,我說了多少回都不聽,我說等我給多做幾件衣服穿上再去呀!今年的襯褂倒是先做好了,背心就差縫鈕子了。這件棉襖開了領子馬上就好。可急的是什麼呀!真叫人納悶兒,到底是怎麼檔子事兒……」她說著說著不說了,低著頭在想那納悶兒的事,一直發愣。我想,她是在和我玩「過家家兒」吧?她媽不是說她胡說嗎?要是過家家兒,我倒是有一套玩意兒,小手錶,小算盤,小鈴鐺,都可以拿來一起玩。所以我就說:
「沒關系,我把手錶送給小桂子,她有了表就有一定時候回家了。」可是,這時我倒想起媽會派宋媽來找我,便又說「我也要回家了。」
秀貞聽我說要走,她也不發愣了,一面隨著我下了炕,一面說:「那敢情好,先謝謝你啦!看見小桂子叫她回來,外面冷,就說我不罵她,不用怕。」
我點了點頭,答應她,真像有那麼一個小桂子,我認識的。
我一邊走著一邊想,跟秀貞這樣玩,真有意思;假裝有一個小桂子,還給小桂子做衣服。為什麼人家都不許他們的小孩子跟秀貞玩呢?還管她叫瘋子?我想著就回頭去看,原來秀貞還倚著牆看我呢!我一高興就連跑帶跳地回家來。
宋媽正在跟一個老婆子換洋火,房檐底下堆著字紙簍、舊皮鞋、空瓶子。
我進了屋子就到小床前的櫃里找出手錶來。小小圓圓的金錶,鑲著幾粒亮亮的鑽石,上面的針已經不能走動了,媽媽說要修理,可一直放著,我很喜歡這手錶,常常戴在手上玩,就歸了我了。我正站在三屜桌前玩弄著,忽然聽見窗外宋媽正和老婆子在說什麼,我仔細聽,宋媽說:
「後來呢?」
「後來呀,」換洋火的老婆子說:「那學生一去到如今就沒回來!臨走的時候許下的,回他老家賣田賣地,過一個月就回來明媒正娶她。好嘛!這一等就是六年啦!多傻的姑娘,我眼瞧著她瘋的。……」
「說是怎麼著?還生了個孩子?」
「是呀!那學生走的時候,姑娘她媽還不知道姑娘有了,等到現形了,這才趕著送回海淀義地去生的。」
「義地?」
「就是他們惠安義地,惠安人在北京死了就埋在他們惠安義地里。原來王家是給義地看墳的,打姑娘的爺爺就看起,後來又讓姑娘她爹來這兒當長班,誰知道出了這么檔子事兒。」
「他們這家子倒是跟惠難有緣,惠難離咱們這兒多遠哪?怎麼就一去不回頭了呢?」
「可遠嘍!」
「那麼生下來的孩子呢?」
「孩子呀,一落地就裹包裹包,趁著天沒亮,送到齊化門城根底下啦!反正不是讓野狗吃了,就是讓人撿去了唄!」
「姑娘打這兒就瘋啦?」
「可不,打這兒就瘋了!可憐她爹媽,這輩子就生下這么個姑娘,唉!」
兩個人說到這兒都不言語了,我這時已經站到屋門口傾聽。宋媽正數著幾包紅頭洋火,老婆子把破爛紙往她的大筐里塞呀塞呀!鼻子里吸溜著清鼻涕。宋媽又說:
「下回給帶點刨花來。那你跟瘋子她們是一地兒的人呀?」
「老親嘍!我大媽娘家二舅屋裡的三姐算是瘋子她二媽,現在還在看墳,他們說的還有錯兒嗎?」
宋媽一眼看見了我,說:
「又聽事兒,你。」
「我知道你們說誰。」我說。
「說誰?」
「小桂子她媽。」
「小桂子她媽?」宋媽哈哈大笑,「你也瘋啦?哪兒來的小桂子她媽呀?」
我也哈哈笑了,我知道誰是小桂子她媽呀!
天氣暖和多了,棉襖早就脫下來,夾襖外面早晚涼就罩上一件薄薄的棉背心,又輕又軟。我穿的新布鞋,前頭打了一塊黑皮子頭,老王媽秀貞她媽,看見我的新鞋說:
「這雙鞋可結實,把我們家的門坎踢爛了,你這雙鞋也破不了!」
惠安館我已經來熟了,會館的大門總是開著一扇,所以我隨時可以溜進來。我說溜進來,因為我總是背著家裡的人偷著來的,他們只知道我常常是隨著宋媽買菜到井窩子找妞兒,一見宋媽進了油鹽店,我就回頭走,到惠安館來。
我今天進了惠安館,秀貞不在屋裡。炕桌上擺著一個大玻璃缸,裡面是幾條小金魚,游來游去。我問王媽:
「秀貞呢?」
「跨院里呢!」
「我去找她。」我說。
「別介,她就來,你這兒等著,看金魚吧!」
我把鼻子頂著金魚缸向里看,金魚一邊游一邊嘴巴一張一張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張一張地在學魚喝水。有時候金魚游到我的面前來,隔著一層玻璃,我和魚鼻子頂牛兒啦!我就這么看著,兩腿跪在炕沿上,都麻了,秀貞還不來。
8. 散文式結構的影視作品有何特點
推開窗,一縷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五月,槐花飄香的季節,這樣的季節我是喜歡的,喜歡槐花素素的白,一串串壓在枝頭,不沾一絲塵埃。喜歡這淡淡的味道,在淡淡的味道里慢慢沉澱記憶,讓得與失,喜與憂,愛與恨,淡淡的成為藏在心底深處的一道風景,細細地品味,都成了一笑而過的淡然。
輕輕握住一縷陽光,便有了陽光的心態,感恩生活給予我們一切,不抱怨,不糾纏,不頹廢,享受平常的溫暖,知足達觀,真實坦然。
安靜地生活,過著平常的日子,守侯淡泊的歲月,即使是與親人一起吃頓飯,看著自己做的飯菜被親人吃的津津有味,那也是一種幸福。生活不就是這瑣碎和溫暖么,要求的很多,得到的很少,是一種失落。而要求的不多,得到的不少,卻是一種幸福。我們強求什麼,心簡單了,世界就會變得簡單。人的慾望越大,心就越復雜,煩惱就會越多。繁華的塵世煙火里,我們做好自己,記著別人的好,做一個安靜的人,在紛繁復雜中感恩地生活,就是一種幸福。
「我不怕被辜負,因為我更喜歡活著的感覺」。活著真好,可以聽到清晨鳥兒的第一聲清脆的鳴叫,可以看到孩子那雙不然纖塵純真的眼睛,可以愛,可以期待,我們還有未來。活著,就不要辜負光陰饋贈與我們的美好!
生命的顏色,如或深或淺的葉綠,自然、簡單卻又熱烈。而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絢爛,而在它的平和。熙熙攘攘的塵世里,我們每天都在忙碌的奔波著,色彩斑斕的世界常常讓我們忘了停下腳步,去認真審視生命的深度。
9. 電影中改變自散文的是
《黃土地》改編自現代作家唐一正的散文《深谷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