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英雄雨來電影觀後感600字怎麼寫
雨來,一個平平常常的名字。但是,當我看完他的故事後,「雨來」這個名字卻刻在我的腦海,他的英雄事跡令我感慨萬分,我由衷的贊嘆他那勇於面對危險,沉著冷靜的心態,更贊嘆他那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看完到現在,裡面的種種情節我依然是記憶猶新。
影片是一部十分搞笑的抗日題材電影。主要講了河北白洋淀地區的少年英雄雨來利用熟悉的水鄉環境,與當時的日本侵略者之間展開智謀斗爭並最終戰勝鬼子的故事。
雨來水性很好,經常到河中游泳。還是班裡的「機靈鬼」、「孩子王」經常帶著班裡的學生 和老師作對。但是有一天,鬼子來了,把老師抓住了,所以臨時放了暑假。雨來和同學們都十分想念老師,決定把老師救出來。就與日本鬼子展開了斗爭,用上了「土坑」、「糞坑」、「樹叉彈弓」、「蹺蹺板飛人」等千奇百怪的招,讓鬼子措手不及,十分狼狽。雖然救老師雨來屢受挫折,但他並沒有放棄。最後救出了老師。
觀看完了這部影片,引發了我的深思。雨來只是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孩子,為什麼他能勇敢面對困難,接受挫折呢?我又仔細的回想了一下影片里的雨來,發現他雖然頑皮淘氣,但正直勇敢而且還十分聰明,記得一次雨來和鬼子戰斗的場面,日本鬼子拿著大刀沖向他,但雨來不怕,拿著小刀也沖了上去。原來,小雨來早就在大橋的中間設了一個空洞,小鬼子一踩,就掉下去啦!也許就是這些力量,使他勇敢接受挫折,並且成功的戰勝了困難。而我面對一些小挫折,就被擊垮,相比雨來實在是相差太遠了。所以我決定今後要像雨來一樣,勇敢面對困難,化挫折為動力,戰勝困難。
看完《小英雄雨來》,才感到雨來這孩子,是個不平凡的人,有著不屈不撓、寧死不屈、大智大勇的可貴精神,又具有強烈的愛國心,就像他老師說的:「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雖然戰爭已離我們久遠,但是愛國之心永存。我和我的夥伴們會踏著他們愛國的足跡一直走下去。祖國有了戰爭時期的雨來,有了和平時期的我們,會戰勝一切困難,變得更強
② 關於電影《小英雄雨來》的觀後感(200字以上)
今天,我在網上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作《小英雄雨來》。看完後,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雨來的勇敢精神打動了。
故事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白洋淀地區的少年英雄雨來利用熟悉的水鄉環境,與當時的日本侵略者之間展開智謀斗爭並最終戰勝鬼子的故事。
雨來本來是一個十分頑皮的孩子,他一直和老師搗亂,直到老師被鬼子抓了起來,他認識了自己的錯誤,為了救出被困的老師,雨來便帶著小夥伴一起利用「土坑」「糞坑」「樹叉彈弓」等鬼子從未見過的怪招跟鬼子之間展開了斗爭,最後終於救出了老師。
我覺得在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中,也要學習小英雄雨來知錯能改,和敵人勇敢斗爭的精神,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
《小英雄雨來》電影觀後感
星期1我們看了電影《小英雄雨來》。
《小英雄雨來》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雨來的游泳技術很好,但是他經常遲到或逃課去捉魚,因為這事,老師經常訓他,可是調皮的雨來竟然把癩蛤蟆放到了老師家的鍋里。有一天,日本軍官到學校把老師給抓走了,雨來帶領著幾個小夥伴去救老師,他們在菜里放了瀉葯,害的日本軍官都光搶著上廁所,試過好幾個辦法後,還是沒能把老師救出來,夥伴們勸雨來等李叔叔來了再去救老師,可雨來卻生氣地說:「這是我們的老師。」最後雨來和鐵頭把木頭放到河裡,然後他們倆躲在木頭下面游到日本軍官的船的旁邊吧船弄翻了,經過在水裡的努力拚搏,終於把老師救了出來。
看完《小英雄雨來》我覺得雨來是個勇敢、無私、聰明、機智。的孩子。
我喜歡雨來,因為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帶領大家救出了自己的老師。
歌德說過:「斗爭是掌握本領的學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橋梁。」挫折,是每個人一生必定碰到的。它雖然會讓人痛苦、難過,卻能讓人學會成長與解決問題,在一次次挫折中長大!上個星期五,我們小學便開展了一次「挫折教育活動」,還播放了勵志電影《小英雄雨來》,讓大家都受益良多。
電影主要講了: 雨來是一個頑皮又機智勇敢的孩子,也是一個很有「威望」的孩子王,有一天突然來了一隊日本鬼子把老師抓了起來,孩子們全被臨時放了假,這時的雨來很擔心,便回學校去看看老師到底怎麼樣了。這時,雨來看到了老師被幾個鬼子「看住」了,而且他還看到了鬼子打老師。於是,雨來決定救出老師。後來,為了救出被困的老師,雨來便帶著小夥伴一起利用「土坑」「糞坑」「樹叉彈弓」「蹺蹺板飛人」等鬼子從未見過的怪招跟鬼子之間展開了讓鬼子啼笑皆非的斗爭,最後終於救出了老師。
在我剛看電影開頭時,總覺得雨來非常調皮,就喜歡惡作劇,可是到了後來卻讓我對他刮目相看,被他非常人一般的膽魄與機智所打動了。他雖年紀輕輕,只有十二、三歲,但在待人處事時卻往往比大人的能力還強。在雨來被鬼子惡打的時候。扁鼻子軍官把他臉上的肉揪起一塊,咬著牙擰,雨來的臉立時變得青一塊,紫一塊。鼻子被打出血,順著腮邊流下來,然而雨來只是用手背一搓,倔強地抽動一下嘴角,仍舊咬著牙,嚴守秘密。這場面實在讓人心悸!難以想像,假如換做是我,我能承受這樣的折磨嗎?我也許早就投降了。雨來僅僅是一個孩子,出生在那樣不和平的時代,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然而他卻能面對最強暴的敵人,勇敢地說不,我不禁對他深深的佩服。
比起雨來,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幸福!有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有老師長輩耐心的教導。我們生活在一個愛的港灣里,不用害怕有什麼風雨來襲擊。然而我們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挑食,總是埋怨東西不好吃;我們挑穿,總是埋怨衣服不好看;我們還貪玩,總是埋怨玩的時間太少……我們無休止地向父母要這要那,卻何時想過要為家庭,要為社會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呢?同雨來相比,我們顯得多麼渺小?多麼無能?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已經不會面對挫折,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便會去找父母幫助,而從來沒想過自己解決,假如有一天父母不在身邊,那我們自己就會變得不堪一擊,連一點風雨也經不起了!
正所謂「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挫折就像那良葯與忠言一樣,雖不好聽不好吃,卻能實際的幫助我們,讓我們不斷磨礪自己,直至有一天可以像蒼天大樹一樣經得起風霜雨雪,那時候,我們便是人上人了!
小英雄雨來》觀後感
前幾個星期,我觀看了電影《小英雄雨來》,雨來那勇敢、機智的樣子,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雨來的老師被日本鬼子抓住了,所以學校臨時放了假,雨來、鐵頭等許多的小朋友十分想念老師,決定把她救出來。於是,他們制定了一個營救計劃:首先,由雨來去探查情況,到合適的時機把鬼子引出來,在這段時間里,鐵頭帶領小胖和其他小夥伴設好陷阱,隨機應變,耍耍鬼子。他們按照計劃行事,把那三個日本鬼子耍的團團轉,使他們次次都無法得逞。最後,女老師成功逃脫了日本人的魔掌。
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雨來和幾位小朋友巧妙地應付敵人的襲擊,又反過來耍他們的時候。那三個日本鬼子出去抓雨來和另外幾個小朋友,不過,小朋友們用智慧設下了一個個陷阱。首先,他們用藤條套住了一個鬼子;然後,他們又用蹺蹺板蹺飛了另一個鬼子;最後,他們在橋上挖了一個大洞,使那個頭領被卡在了橋上。看到這里,我們狂笑不止,笑那鬼子無能。
不過,我跟雨來比起來,感到十分慚愧。雨來的無私是我所沒有的。那一次,我和其他幾個小朋友搞惡作劇,摁響了一家的門鈴,悅耳的門鈴聲回響在樓道里,我聽見了門內的腳步聲,立馬甩下他們,快速地跑了出來。可是,最後的幾個小朋友挨了那家主人的批評,我卻沒有勇氣站出來承認這件事是我提出的。現在回想起來,再跟雨來一比,我覺得無地自容。
看完《小英雄雨來》,我依然回味無窮,我要學習小英雄雨來那勇敢、寧死不屈的精神,更要學習他小小年紀就可以幫助別人的作風,他就是我的榜樣。雨來,我向你致敬!!
亂世出英雄,這似乎成了一個不變的道理,尤其是遇到國與國之間這樣大的沖突時,涉及到國家的尊嚴,個人的尊嚴,一切的矛盾沖突便一下子全部浮現出來。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佔領了我國絕大部分領土,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愛國之心的激勵,成就了很多英雄,而雨來便是其中一員,在電影《小英雄雨來》中有很多細節給了我很多感觸,雖然知識一家之言,但我想也至少表達了我的一種想法吧
在電影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人,一是雨來,而另一個便是老師。雨來從小便是非常的叛逆,但亦是非常的精靈。但有時候一我的目光看卻顯得非常頑皮:逃課、戲弄老師。從另一個眼光來看,亦是雨來的內心充滿一種英雄氣概,知識還過於小,所以有些事情才顯得那般的不成熟。而在這一點上,老師的教導卻是循循善誘。她原諒雨來的頑皮,而當日軍侵入雨來所屬的小山村時,雨來心中的英雄主義才真正的爆發出來,在應對日本人的問題是,又顯得非常的機智。在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即老師問每個學生自己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雨來的回答是藍色,他說藍色是天的顏色,是海的顏色。而老師在此時便對雨來的英雄主義的不完整提出了一個引導,她說:「英雄需要智慧,理性,而藍色代表一種安詳,潔凈,希望和未來."劇中的重點是雨來與日本人的鬥智斗勇,日本人在此時顯得非常的無助,而雨來在此時卻顯得非常的機靈。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英雄品質,雨來是出於一種愛國之心而成為英雄。只是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不斷的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從雨來身上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優秀的品質,雨來的勇敢,機智都是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要學習的。
一個時代,誕生一代傑出的英雄人物,在處在如今的和平社會,我們亦需要汲取精華,學會不斷的開拓創新,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不斷的超越。
③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成就最高的是哪部電影
嘎納電影節 1975年胡金輇(香港)《俠女》獲最高綜合技術獎 1988年陳凱歌《孩子王》獲教育貢獻獎 1990年張藝謀《菊豆》獲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 1993年《戲夢人生》獲組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評委會特別大獎 1994年葛優《活著》獲最佳男演員、人道精神獎 1995年張藝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最佳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春光乍泄》(香港)獲最佳導演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獲技術大獎 2000年姜文《鬼子來了》獲評委會大獎 2000年楊德昌《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 2000年梁朝偉《花樣年華》(香港) 獲最佳男演員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香港) 獲最佳技術大獎 2001年侯孝賢《薔薇的名字》 (中國台灣) 獲技術大獎 2001年蔡明亮《你那邊幾點》(中國台灣) 獲最佳電影技術獎 2001年楊潮《待斃》獲電影基金會青年第三獎 2002年賈樟柯的《任逍遙》 2003年婁燁的《紫蝴蝶》 2004年楊超《旅程》獲金攝影機獎提名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評委會獎 柏林電影節 1981年《三個和尚》獲最佳編劇銀熊獎 1982年阿達《三個和尚》獲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 1983年許雷《陌生的朋友》獲特別獎 1985年侯孝賢(台灣)《童年往事》獲評委獎 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金熊獎 1989年謝飛《本命年》獲傑出個人成就「銀熊獎」 1989年吳子牛《晚鍾》獲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秦俑》獲娛樂電影榮譽獎 1991年《大太監李蓮英》特別鼓勵獎 1992年《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最佳兒童影片獎 1993年謝飛《香魂女》獲金熊獎 1993年李安《喜宴》獲金熊獎 1993年《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新電影論壇獎評委特別提名獎 1993年寧瀛《找樂》獲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 1993年王君正《天堂回信》獲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 1993年嚴浩《太陽有耳》獲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柏林銀熊獎」 1994年王小帥《冬春的日子》(黑白片)入圍柏林影展青年論壇 1994年吳子牛《火狐》獲 「特別推薦獎」 1995年李少紅《紅粉》獲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1996年嚴浩《太陽有耳》獲 「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銀熊獎」 2000年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獲銀熊獎 2000年賈樟柯《小武》獲青年論壇大獎——沃爾夫岡斯道獎、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1年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獲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3年《盲井》獲藝術貢獻銀熊獎 2003年張藝謀《英雄》獲特別創新獎。 2004年朱文《雲的南方》獲非競賽單元的「NETPAC」獎 2005年顧長衛《孔雀》獲銀熊獎——評審團大獎 2005年蔡明亮(台灣)《天邊一朵雲》獲銀熊獎——最佳藝術成就獎 張元《媽媽》獲青年論壇最佳影評獎
④ <成長的秘密>孩子王 求觀後感
寫觀後感是為了考查你的理解能力,自己心裡怎麼想的就怎麼寫就行了。只要是真實的,積極的,正面的,老師都會鼓勵和表揚你。如果是錯的,也可以得到指正。如果抄下來,自己完全得不到鍛煉,長期下去,那不是說明自己一點主見、一點理解能力、一點閱讀能力都沒有嗎?你願意承認自己這么無能嗎?願意變得這么差勁嗎?
⑤ 陳凱歌獲獎啊
【榮獲獎項】
第四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商業映演類大陸電影推薦獎
第五十一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全美影評人聯盟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四十七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第三十八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剪輯
《邊走邊唱》(Life on a String,1991年)
戛納國際電影節競賽片
《孩子王》(King of the Children,1987年)
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影視委員會特別獎
比利時電影探索評獎活動的探索影片獎
第四十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教育貢獻獎
《大閱兵》(The Big Parade,1986年)
第十一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強行起飛》 (1984年),電視電影
《黃土地》(Yellow Earth,1984年)
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法國第七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英國第二十九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薩特蘭杯導演獎
美國第五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中心電影獎和柯達最佳攝影獎
第21屆東京電影節獲黑澤明獎
2008星光大典 年度最佳導演
⑥ 陳凱歌的電影孩子王是講什麼的
十年動亂時期,群山環抱的小山丘有一所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學校,師資奇缺。一天,隊長把一個在這里插隊7年的知青叫去,派他去學校做"孩子王",當教師。知青們得知消息後,為夥伴有了出息而高興,熱熱鬧鬧地為他送行,從此,"孩子王"成了他的雅號。學校分配孩子王教初三,令他吃驚不小。只有小學程度的校長鼓勵他挑起這個擔子。孩子王苦惱的事真不少。學校的政治學習材料堆得像小山,可學生手裡卻沒有一本書,只好學大批判材料。批判文章學了一篇又一篇,但孩子們連小學課本上的生字都不認得,孩子王感慨萬端,只得從認字記事教起。放假了,孩子王回隊上看望大家,大家玩得很開心,他卻提不起精神。臨走時,一心想去學校教音樂的來娣特意把他送了很遠。幾個月過去了,孩子王和學生們相處很熟。家境貧寒的王福很想得到孩子王手中的字典。在一次布置作文時,他以字典做賭注,今天就能寫出記敘明天勞動的作文。傍晚,他和父親進山砍竹子,前半夜就把作文寫好了。孩子王告訴他"要寫一件事,永遠在事後"的道理。王福明白輸了,字典得不到了,他決心把字典全部抄下來。知青們順路到學校看孩子王,起著哄一定要讓孩子王給他們上課。孩子王一本正經地講著"從前有座山"的故事。這故事從教室傳到另一個教室的學生們耳里,朗痛聲循環往復,不絕於耳。晚上,王福依然就著孩子王的油燈抄字典,他已抄滿了一大摞黃麻紙。來娣不理解,問孩子王以他獨特的教學方法激起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但是卻違反了教學內容。他終於被退回隊里。臨走,他把唯一的一本字典留給王福,並在上面寫道:王福,今後什麼也不要抄了,字典不要抄。
⑦ 陳凱歌憑借哪一部電影成名
陳凱歌出身於藝術家庭,少年時期經歷過文革和插隊。1970年,陳凱歌參 軍。1974年復員轉業1976年到北京電影洗印廠工作。1978年,陳凱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 ,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84年開始執導影片。1987年赴美國進修,1990年回國。 他執導的《黃土地》,以其突破性的電影語言,對中國電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為中國第五代導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執導的《霸王別姬》被影評家認為是中國文革後最有藝術價值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中國半個世紀的風雨變換和人物命運。在第47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主要作品 導演的作品有: 《搜索》(2011) 《趙氏孤兒》(2010) 《梅蘭芳》 (2008) 《無極》(2005) 《致命溫柔》(2002) 《荊軻刺秦王》(1998) 《風月》(1996) 《霸王別姬》(1993) 《邊走邊唱》1991 《孩子王》1987 《大閱兵》1986 《強行起飛》1984年 《黃土地》1984年
⑧ 中國十大爛片導演
王晶
上榜理由:這么多年來,王晶幾乎是香港唯一堅持拍爛片的導演。在他30年的從影生涯中,總共參與製作電影300多部,獨立執導近100部,是罕見的高產導演,卻也因內容粗俗、涉嫌色情和低級趣味被稱為「爛片導演」。沒有人比王晶更不講究,我們所看過有關他的作品沒有一部不帶著粗製濫造的痕跡(包括前段時間的《金錢帝國》),沒有一部讓人覺得恰到好處,美國人評價港片的那句「盡皆癲狂,盡是過火」就是為他定製的。但沒有人比王晶的累計票房更高,他20年的香港總票房已超過10億元。
馮小寧
上榜理由:對於馮小寧的認識,大多來源於他的「戰爭三部曲」:1996年的《紅河谷》,1999年《黃河絕戀》,2001年《紫日》。如果說馮小寧的電影非要找一個標志的話,那就是:中華民族是一個是用炮火和淫威所不能征服的偉大民族;表達著同一個理念:仇視侵略,嚮往和平,憧憬愛情。然而,創作的取向代替不了電影實際取得的藝術高度,馮氏電影缺少經典影片所需要的深度。他反思戰爭,卻沒有《鋼琴師》深刻;他關注人性,卻不如《辛德勒的名單》透徹;他追求愛情的表達,但沒有一段如《魂斷藍橋》般刻骨銘心的故事;對於外敵的仇恨,也不如《火燒圓明園》》激烈;他的影片,同樣缺少一個個栩栩如生、讓觀眾銘記的人物形象。鄒鄒有理以為馮小寧會繼續發現不足,繼續開拓重新,但我錯了,《舉起手來》徹底將馮小寧之前的榮譽毀滅,變成一個只追求無聊笑料的爛片導演。接著《超強台風》再次證明了我的看法,無論故事還是特效都不堪入目,還好,據說換來了上千萬的票房。
張藝謀
上榜理由:若觀當今,張藝謀在商業的驅動下,《十面埋伏》成了空有其表的爛片,《英雄》讓俠義精神在美侖美奐的鏡頭畫面中「迷失了方向」,於是,這位曾經為中國電影帶來榮耀的影人遭到一浪高過一浪的口水抨擊,但我不會忘記壯懷激烈的《紅高梁》,不會忘記象徵隱喻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和撕心裂肺充滿史詩氣韻的《活著》;如今老謀子一部接著一部的商業大片每每都是賺得盆滿缽溢,今年又要進軍賀歲檔,看來他誓將爛片導演的精髓發揮到極致。
陳凱歌
上榜理由:不容置疑,當年陳凱歌在《荊珂刺秦王》的探索與《和你在一起》的轉型中引來不少詬病,但《孩子王》對歷史的反思、《霸王別姬》對人性的挖掘都成就一座座中國電影的高峰;但卻是一部商業大片《無極》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爛片導演,用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卻成了大眾娛樂的關鍵詞,幻想著通過《梅蘭芳》的藝術外衣讓自己脫離爛片導演的隊伍,卻未成想卻始終無法擺脫爛片導演的風格,老陳老矣!
張國立
上榜理由:好多人認為爛片或許口碑不好,但票房不差,但也有例外的。張國立當年費盡心思執導的《第601個電話》票房打敗,對媒體不承認自己的失敗,而歸咎於中國觀眾對本土電影的不重視,因為無論從明星的號召力,張柏芝、周筆暢、胡歌、張國立、郭德綱傾情出演,還是從故事上,當時火爆一時的明星電話泄露事件,以為票房肯定會大賣,但是註定不是所有的爛片沒有好口碑的同時也有好票房,但是張國立卻稱不會放棄。
程小東
上榜理由:王寶強曾在金鷹節的頒獎禮上指著程小東說,啥時候讓我拍一下你的武打片唄?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程小東在華語電影無與倫比的武指功力,還可以理解為程小東只會武打,不會講故事,由他執導的《江山美人》就是這樣,確切的說是個大爛片。關於這個片子的劇情拖沓、老套不一一累述,但是程小東卻一直在實現著自己的電影夢想。
徐克
上榜理由:徐大俠公認是電影圈的怪才,當年徐克和一眾電視台的編導如許鞍華、蔡繼光等闖入影圈,拍攝了不少在當時屬於破格的電影,領導香港影壇步進被稱為『新浪潮』的時期。《蝶變》是徐克1979年首次執導的奇幻武俠電影,在新浪潮眾片中未必最賣錢,卻可能是影響最深遠的一部。後來的經典也有很多,比如《倩女幽魂》系列、《黃飛鴻》系列、新龍門客棧等電影至今看起來還是津津有味,不僅故事情節有滋有味,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也是最大特色之一。鄒鄒有理以為徐大俠會一直將武俠經典延續下去,沒想到會與女人題材為伍,《女人不壞》被很多人稱為爛片中的極品戰斗機,尤其是片中的搖滾場面看一次嘔吐一次。但徐大俠的寶刀還未老,看來決定跟爛片抗到底。
馬儷文
上榜理由:當年馬儷文的《我們倆》,一部投資不足300萬的影片,先在第18屆東京電影節上捧回最佳女演員獎,又在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贏得金雞獎最佳導演的桂冠。我不知道是不是馬儷文不滿足文藝片的現狀之後,才決定投拍《桃花運》的,也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商業才華的能力嗎?可是,不得不說《桃花運》百分百一個大爛片,分段的故事散落一地,名不副實的明星噱頭讓人作惡。據說馬導的下一部商業片正在醞釀之中。
馮小剛
上榜理由:究竟是娛樂至上,還是娛樂至死,似乎都不重要,關鍵的是票房大賣才是馮導最為關心的。所以這么多年來,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片子被稱為爛片,只要票房好就行。有人說,馮導是中國爛片的鼻祖,因為他從來沒覺得自己的片子是爛片,而且還非常高興的將爛片堅持下去,如果不將馮導盤點其中,真的太可惜了。
阿甘
上榜理由:阿甘1995年進入電影行業,迄今為止已經參與拍攝了22部影片,而且基本上全都是大家公認的「爛片」,如《大電影之數百億》、《簡訊一月追》等各種題材的電影,但是他也像王晶一樣,幾乎這些爛片部部盈利。而阿甘自己也透露說,如果不拍賺錢的片子,電影夢想早就破沒了。「中國百位影評人聯盟」成員張小北在《零點鋒雲.聯盟影評》節目中認為阿甘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爛片導演,「我個人覺得一個導演有沒有才華,三部電影已經足夠試出來了,如果你拍完前三部電影之後還是這個路子,還是這個風格,基本上沒救了。」但是「中國百位影評人聯盟」的成員楊早卻認為「有些爛片出來沒錯,然後你發現他爛出了風格,水平,這是一種類型電影」,那是否我們可以認為以後電影分級也有好片與爛片之分呢?
⑨ 紀錄片梅蘭芳的影評
大眾影評網《梅蘭芳》影評:導演經驗與歷史經驗
ps:內容有點長,希望 對你有用,若要借鑒最好註明出自 大眾影評網
四合院和紙枷鎖 我小時候住的胡同,有梅蘭芳一棟洋樓,是有露台的二層小樓。 因了陳凱歌的這部電影,各種梅家的資料浮出水面,我才知道這 棟樓是梅蘭芳在民國時用來存古董的,而我小時候樓里已住了人。 洋樓做了中式的修正,在一片瓦房中竟然和諧。梅蘭芳是講 究的人,此樓花了心思。六年前,胡同改建成樓區,洋樓被推倒, 作為回遷戶的梅家,在樓房的包圍圈中,得到了一座新蓋的四合院。 樓區擠滿低檔汽車,四合院門前有一片空地,所以梅家門口總有 扭秧歌的老太太。 四合院是傳統,還是洋樓是傳統?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看 罷《梅蘭芳》,恍然明白了,四合院是傳統。傳統是個樣式,傳統 不需要生活的痕跡。好萊塢受批判,因為好萊塢電影是個樣式, 美國人不愛生活。 為了《梅蘭芳》,重看了《孩子王》。《孩》中教師第一次上課, 讓一學生自由發言,學生的反應是「你要整我么?」這不是 一句話,這是一個時代的險惡。憑此細節,陳凱歌便是一流的導演。 敘事藝術不是直言的,我們只表現人物關系。以人物關系的 變異,來折射社會。所以敘事藝術是反光鏡的藝術。 《孩子王》的敘事,有著極佳的分寸感,當學生說完「你要整我么?」,陳凱歌沒有順著這句話去發展故事,而是拍了別的事。 但這句話像一道創痕,留在觀眾心裡,一直在疼。很像是圍棋里 的「試應手」,閑置一招,不走了,等全局改觀後,這閑置的一招 就成了點睛之筆。 最重要之處不去濃脂艷抹地描畫,反而要閑置著,國畫里的「留 白」也如此。金聖嘆是以美術理論來批《水滸》的,明確地說中 國的畫法就是中國的文法。在東方的藝術里,圍棋、小說、繪畫 的原則是一致的,《孩》頗得此三昧,難怪李翰祥說《孩》是一部 「有道」的電影。因為其故事看似鬆散而內含玄機,是站在東方的 敘事傳統上。 《霸王別姬》有一場床戲,那是段小樓和妻子在受批鬥的心 理壓力下,爆發出了強烈的性慾。因為害怕,而情慾高漲 個變異的人物關系,折射著社會。他倆的床戲沒有在青春時出現, 陳凱歌非要等到這對男女老了,再拍他倆的床戲,真是高明。 可惜在上床前,菊仙多嘴,說自己害怕。其實,他倆做愛了, 就是他倆害怕了。拍害怕,就不要說害怕了。敘事是旁敲側擊、 意在千里的。多了兩句嘴,耽誤了好戲,普通地解釋, 就是表演課上的「無言少言」練習,限制語言交流,以培養學生 對行為的興趣。 因為表演是視覺化的,行為的魅力大於語言。在審美上解釋, 則涉及敘事法。朱天文是侯孝賢的編劇,她只用小女生的話語談 論藝術。她口中好的敘事為:「什麼都在裡面了!」 在裡面,就像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少男少女 的精氣神是完整的,所以有著令人一見鍾情的感染力;而年齡大了, 精氣神散了,理性分析能力增強,雖可令人欽佩,畢竟不是魅力。 所以好的敘事,要像唐詩一樣懵懂,宋詩不如唐詩,便是把事講 得太分明了。 我們現在的編劇觀念,過分講求事件演進的邏輯,傷害了事 件的血肉,結果很多片子前面情節的鋪陳,好像只是為了解釋後 面的結果,這便乏味了。 菊仙不必在床戲時說出一番她害怕的話,來跟觀眾打招呼, 以預示後面她將被整死的災難。設想一下,一個女人做愛了,接 著她被整死了這個直率的效果更有力。敘事不是為了直說人 物內心的,敘事是折射人物內心的,此處不需要她的內心。 一部電影里,內心表露得太多,往往達不到深刻的效果,因 為內心活動用語言表現出來,總是浮淺的。如果非要用語言,這 語言也要和內心想法有差異,這樣才能保證內心是寶貴的,這個 人物才是值得我們迷思的。羅蘭,身上 的最後一塊布拿掉後,就不性感了 《霸》中的瑕疵在《梅》的中年段落泛濫起來,人人都在掏心 掏肺地說話。《霸》中誤戲的「害怕」一詞,延續到了《梅》中, 梅蘭芳多次表示「我怕」,作為梅蘭芳紅顏知己的孟小冬則勸他「別 怕」說明他倆沒有愛情,真實的孟小冬把梅蘭芳罵成一個誘 拐少女的老泡,反而說明他倆有愛情。 陳凱歌的內心是美好的,這種美好是一代革命電影塑造的, 導演總是逃脫不了自己的童年。他筆下的梅孟之戀,很像是《革 命家庭》、《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地下黨的愛情,為了一個純潔的 理想而在一起,男女之間的活動主要是相互鼓勵。而梅蘭芳首先 是一個尤物。 即便是當代的男旦,也有尤物之感,與他們接觸,現實就破 碎了。他們的生活用語保留了很多的戲詞,管請坐叫「落座」,女 旦們反而在口語中避免戲詞,盡量跟時髦女大學生持平。男旦普 遍有清爽之氣,不單是女人的媚態,這點可以從扮演青年梅蘭芳 的余少群身上看出來。我分析,這是民國期文人對男旦追捧的根本原因,不是求同 性戀,而是求「清」。在古代詩詞、繪畫中,「清」都是高品,為 文人夢寐以求。這個結論,是我在查閱鴉片文獻時恍然明白的, 抽鴉片並不是常人想像的如海洛因、搖頭丸一樣的強刺激效果, 抽鴉片講究有一根老槍,要借眾生之力。 槍是在煙館里被千百人抽出來的,槍管內的煙油沉澱到一定 火候,就會產生一種類似名茶而強於名茶的口感鴉片還是 求的一個「清」字。 這種老槍一歇火就變味,只能留在煙館,不能獨享,是真正 的民主,所以大富之家抽鴉片也是去煙館的。鴉片、男旦、詩詞、 繪畫在民國文人眼裡是一樣的,只看是好哪一樁了。 陳凱歌《風月》中的大少爺是個煙鬼,但他躺在家裡床上就 抽了,說明他還是個土財主家的孩子,並不會抽鴉片,結果把自 己抽得心理變態、相貌如鬼據此分析,陳凱歌是懂鴉片的, 所以他也懂男旦。 真的懂,《霸王別姬》中程蝶衣智囊的袁四爺不是簡單的同性戀,他是有審美的,對程蝶衣有一份敬畏之心,他在求「清」。做 梅蘭芳智囊的邱如白,則是個沒文化、不懂戲的人,這是陳凱歌 有意的設計:邱走七八步給母親夾菜,用手接著菜湯;邱第一次 見梅蘭芳扮女人,就咽了唾沫。 這類粗俗不堪的舉動,貫穿全劇,他對梅蘭芳沒有敬畏之心, 也沒有情慾,只有佔有欲,所以他會對梅蘭芳指手畫腳,干擾梅 的生活。 邱如白這個人物,顯然不是來自梅蘭芳的真實生活,沒人對 梅這么放肆。如果不是來自梅蘭芳的生活,那麼可能來自陳凱歌 的生活,我一下理解了,邱這個人物不是民國文人, 而是個八十年代的藝術院校考前班的老師,陳凱歌可能有過這樣 的老師,我學藝時趕上了八十年代的尾聲,有過。 八十年代藝術班的多數老師,被耽誤了青春或中年,他們有 藝術知識而無藝術素養,教著藝術卻不懂藝術。他們給報考藝術 院校的青年做輔導,看重的是成功率,如果教過的人考上了,便 會將這個人當作自己的私貨,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影響他,以代替 自己的壯志未酬。 偏偏他們又不太懂藝術,於是變得蠻橫。跟自己的啟蒙老師 鬧掰了我這代人身上是幾率很高的事,問了八零九零的人, 幾率也高。有恩於你、水平低、對你的生活有著強烈的干預 欲,算上陳凱歌一代人,看來是長達三十年的社會 現象,但在我們的電影里還沒有表現過,陳凱歌作出了突破。 紙枷鎖是《梅》片一開始便確立的寓意,紙做的枷鎖,可就 是無法掙脫,這是內心的束縛。寓意深刻,可以泛指一切事,但 在片中究竟指什麼? 京劇?怕不是,因為全片沒有表現梅蘭芳對京劇的痴迷。職 業身份?怕不是,因為職業帶來的最大麻煩是日本人要聽他唱戲,他蓄須明志了,突破了。 邱如白?從視聽語言的角度上分析,陳凱歌是這個意思,全 片以紙枷鎖開始,以邱如白的形象結束,劇終時看到梅蘭芳還沒 有擺脫邱如白,我心中生起了寒意。 這種人,外國電影《鋼琴師》里有,那是一個父親,他熱愛 鋼琴但不懂鋼琴,把兒子送入了音樂名校,卻要求兒子按自己的 指導來練琴,結果把兒子逼瘋了。邱如白便是這樣,全片看不到 他對梅蘭芳藝術的鑒賞,只看到他濃重的功利心,他在美國大劇 院里的表現就像在澳門賭場一樣,梅蘭芳演出成功後,他狂喊亂叫, 像個贏了錢的賭徒。 我想,陳凱歌塑造的邱如白不單是在諷刺我們的老師,而是 在泛指我們的父輩,一切凌駕於我們之上的人。或者陳凱歌的生 活里屢屢遭遇這種人,陳凱歌只是出於本能的厭惡,才把電影拍 成了這樣。 紙枷鎖只能是邱如白。不能說這種人沒有愛和付出,但這種 愛和付出是毀滅性的,因為他們是外行。 美育和黑幫 《無極》中雪國人被滅的戲,酷似《小兵張嘎》里日本鬼子進 村的戲,導演都逃脫不了少年時受到的影響。對於陳凱歌塑造的 梅蘭芳,我很理解,因為我也本能地是這個路數。 我所受的美育,是要為天下受苦的人代言,在我的青春,對 街頭乞丐的興趣,遠遠大於漂亮女生。我們崇拜梵高,對高更不 以為然,因為梵高苦到割了自己的耳朵,高更雖然窮困之極,但 他畢竟在塔希提島上玩土著女人,享受了點生活。
⑩ 《孔雀》導演是誰
顧長衛,1957年12月12日出生於西安。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中國電影導演、攝影師。「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1982年,畢業後任西安電影製片廠攝影助理。1984年,任攝影師拍攝滕文驥的《海灘》。1988年,顧長衛憑借《孩子王》獲1988年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同年,憑借《紅高粱》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2005年,拍攝了自己執導的首部電影《孔雀》,憑借本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2007年,執導的第二部影片《立春》入圍羅馬電影節競賽單元。2011年,憑借作品《最愛》獲得上海影評人獎最佳導演。演藝經歷1984年,任攝影拍滕文驥《海灘》,大量採用自然光尋求更加貼近現實表現手段,給中國影壇帶來不小沖擊,相繼拍攝了電影《大明星》、《神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