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電影一外國個男的製造的燈光可以看到以前的人
你喜歡看這些的話 可以看看【魔幻現實主義】的電影:TOP 1《地下》 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前南斯拉夫) 這部黑色喜劇跨度很大,從1941年一直到1992年,經歷了二戰到南斯拉夫的解體。影片諷刺了政治至上及英雄崇拜,把人性的黑暗狠狠挖苦了一番。影片用庫斯圖里卡特有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影射了南斯拉夫整個當代史,尤其是國家崩潰背後的道德危機。片中人物千奇百怪,頗有費里尼作品人物的超現實性。 TOP 2《靈異第六感》 導演:M· 奈特·沙馬蘭(印度) 美國異驚悚影片,榮獲奧斯卡、金球獎共8項提名!全美觀眾票選1999年最喜愛的影片。表面上是一部鬼片,裡面有數個鬼現身的血淋淋鏡頭,還有一兩處令人驚叫的恐怖場景,但骨子裡是一部探討家庭倫理道德的作品。本片構思巧妙,三位主演均有一流的表演威利斯的低調和科萊特的焦躁都拿捏得很准,而海利。奧斯蒙則是天才童星,把一個跨越陰陽兩界洞察力的特殊兒童表現得惟妙惟肖。 TOP 3《小英雄托托》 導演:雅克·范·多梅爾(比利時) 《小英雄托托》成功地將史詩片、童話劇、偵探片、黑色幽默等各種元素巧妙地編織起來,人道主義最後戰勝了偏狹,夢想著他人生活的小托托一輩子也沒有成為英雄,也沒有成為他人,可是他卻始終活在一個人性化的世界裡,並且從那裡汲取生命的營養和滋潤。《英雄托托》不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最佳導演處女作獎,還贏得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獎。 TOP4《月亮情人》 導演:巴克迪亞·庫唐納扎洛夫(塔吉克) 這部中亞出品的喜劇小品具有濃烈的俄羅斯特色。一個美麗的少女生活在中亞的一個強盜橫行的小城,她非常喜歡去看話劇,一次懵懂的她被一個自稱是湯姆·克魯斯朋友的傢伙誘騙並失身於他,結果還懷了身孕,她被民風保守的小城居民痛罵為淫盪的妓女。於是少女與父親和兄長三人共同展開了尋找孩子生父的曲折旅程。 TOP 5《大魚》 導演:蒂姆·波頓(美國) 導演蒂姆·波頓用《大魚》這個充滿了溫馨魔幻寓言,帶我們進入了一對父子的內心世界,而它的意義解釋則讓人想起羅洛梅的《哭喊神話》,以一種神話般的方式來闡述一個普通生命可能經歷的多彩和親子溝通中的主題。作品保持了波頓一貫的絢麗神秘風格,彷彿成年版的《愛麗斯漫遊仙境》,在似乎已經現實化和平庸化的實際生活中,這一影片展示了另一種可能的生活。 TOP 6《國王和電影》 導演:卡洛斯.索林(阿根廷) 《國王與電影》是阿根廷魔幻現實主義的一部傑作,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魔幻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之一,電影通過一個導演拍電影的故事道出來了阿根廷的歷史、政治、人文,電影中的電影似真似幻,看似是戲中電影的台詞和人物可能就是導演對觀眾想說現實政治和社會觀點和現實影射,這種亦真亦假亦幻在時間和空間中跳轉的手法極為獨特,導演在拍電影,導演也在演電影,或許這就是卡洛斯索林的魔幻現實主義吧,所以喜歡南美電影和魔幻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迷千萬不要錯過。 TOP 7《太陽照常升起》 導演:姜文(中國) 《太陽照常升起》既不是傳說中的愛情故事,也不是人們猜測的「文革題材」。本片劇本的創作源泉來自女作家葉彌的短篇小說《天鵝絨》,但電影已經完全擺脫了小說的時空局限,事實上,姜文講了一個「碰巧發生在中國的可能屬於全世界的故事」,他用四個既獨立成篇又互為懸念的故事定格人的慾望和命運製造了一個超越地域和時間的謎題。台灣著名電影評論家焦雄屏說:「這部電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幾乎像《達芬奇密碼》般繁復,一旦找到關鍵,就覺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驚。」 TOP 8《鐵皮鼓》 導演:施隆多夫(德國) 德國新電影名導施隆多夫的扛鼎力作,也是影史最著名的反納粹電影之一。影片氣勢恢弘,影片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君特·格拉斯1959年出版的同名長篇小說《鐵皮鼓》,以一個畸形的侏儒一生的顛簸遭遇和奇特視角來揭示整個德國民族的歷史和納粹的丑惡。這是一部寓意電影,用兒童的視角抨擊成人世界的虛偽和醜陋,尤其是納粹的罪惡和荒唐行徑。有一場戲中,他躲在檯子下,而鼓點聲聲入耳,攪亂了一場納粹會議。影片充滿黑色幽默,對納粹的興起作了獨到而尖銳的抨擊。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戛納金獎。 TOP 9《南方》 導演:費爾南多·索拉納斯(阿根廷) 這又是索拉納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地道的阿根廷影片,片中不時響起戈耶內切演唱的探戈《南方》,一首講敘希望和寬容的老歌,對於獨裁統治剛剛結束,卻仍處在傷痛和疑慮中的阿根廷人來說,這也許正是他們需要的。 TOP 10《潘神的迷宮》 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墨西哥) 本片是兒童不宜觀看的一個童話故事,是魔幻現實主義戲劇的再現。銀幕上展現了魔幻世界中的奇異情境,虛構出一個邪惡的「艾麗絲」去「漫遊世界」。以 1944年為時代背景,法西斯謀殺游擊隊戰士作為現實世界的故事,旨在批判二戰給西班牙帶來的損失和傷害。雖然戰爭場面在影片中所佔篇幅不多,但是給人情感上的沖擊卻是相當大的。 以上,我最喜歡【潘神的迷宮】,一定要去看哦 另外推薦 納尼亞傳奇 愛麗絲夢遊仙境
2. 有一部電影里,有一人有特異功能,能生電使燈泡變亮,他在一個破屋子裡有好多燈泡那個,後來哪個組織把他
x戰警系列的。看過 一人在房間里燈突然亮瞭然後談不攏就被殺掉了 應該是第一部吧,金剛狼和他朋友好像是一頭熊吧 他們的想法不一樣分開了 參加了壞人的乙方
3. 愛迪生發明燈的故事是什麼
第一盞實用白熾燈
用鉑線研製白熾燈,已經相當成功,可是它的價格畢竟太貴了。他決心要製造一種更好的電燈來。
試驗用的線卷每次得從費城的吹玻璃人那裡運來,浪費了不少時間,而且在中途又免不了破碎損失,這很使他煩惱。後來,他乾脆雇了一個名叫波姆(Ludwing Boehm )的青年為他製造「玻璃丁包」。
一天晚上,愛迪生留在實驗室很晚,他心不在焉地把一塊壓縮的煙煤在手中搓卷著。他好像在幻想著什麼似的,不知不覺的把手中的煙煤搓成一根細線。他突然想到,這也許可以製造出比較好的電燈來。
他把身邊的一卷棉紗截下一小段,放在爐中熏了約1小時,再把它裝在玻璃泡里,抽去空氣,而後把電流接上。這脆弱的棉線立即發出耀目的亮光來。可是炭線經不住電池的全部的電壓,不久就燒斷了。他把這斷線放在顯微鏡下檢查,發現經過炭化後的棉線變得異常的堅硬了。
於是他便加緊努力。他拋棄了用棉線的方法,試用木材的細條,接著又用稻草、紗紙、線、馬尼拉麻繩、馬鬃、釣魚線、麻栗、硬橡皮、栓木、藤條、玉蜀黍纖維,甚至人的胡須、頭發都用來當作燈絲。
愛迪生在休倫港車站學電報的時候,麥肯齊站長熱心教過他電碼。愛迪生建立研究所以後,特地請他到所里來工作。這時,麥肯齊已經上了年紀,實際上做不了多少事,愛迪生聘請他來,不過是為了報答他的情誼,讓他掛個閑職養老罷了。麥肯齊是蘇格蘭人,長著紅棕色的頭發和鬍子。有一天,愛迪生正在為燈絲材料冥思苦想,忽然看見了麥肯齊的紅鬍子,不由眼睛一亮。他問麥肯齊,為了電燈實驗,能不能借用一樣東西。愛迪生懷著極大的興趣挑選了幾根粗鬍子,先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進燈泡里做實驗。這時,他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抽氣機,燈泡的真空度有明顯的提高。
遺憾的是,實驗結果表明,用鬍子做燈絲,還是沒有成功。麥肯齊找到愛迪生,把胸口一拍說:「再試試我的頭發吧!」愛迪生說,頭發和鬍子的性質一樣,沒有採納。但是,麥肯齊的獻身精神是感人的。愛迪生先後用近1600種材料進行了實驗,但都一一失敗了。
從10月16日開始,經過5天的探索,出現了最終的突破。這次愛迪生又重新使用棉線,他把棉線擺成各種圓弧形,然後放在一個密閉的金屬盒內,進行幾個小時的炭化處理。數小時後,取出金屬盒,打開後,棉線已成為炭絲。這時,「巴切勒極為小心地拿著這根寶貝,向吹制燈泡的車間走去,而我則像護送著無價之寶的護衛。」(愛迪生語)直到第四天,他終於取出了一段完整的炭絲,並順利地把它裝在一個玻璃燈泡里,接通電源。果然,燈絲發出亮光。可是,這樣的電燈只亮了一會兒,炭絲就被燒斷了。
炭絲燈雖然只亮了很短的時間,但卻給電燈的研究帶來成功的希望。報紙刊登了這個消息,沒想到,愛迪生卻因此遭到很多的誹謗和攻擊。在當時,大多是用煤氣燈照明,那些煤氣公司的老闆們怕電燈的出現使他們在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因此就拚命地反對電燈的研究工作,他們竭力要使人們相信,愛迪生是個善於吹牛的大騙子。
有些正統的科學家也付之一笑,認為年青的愛迪生想入非非,不相信他的研究會成功,認為小型電燈是無法製造的。其他的電燈研究者也攻擊說,愛迪生盜竊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有人譏笑他說:「不管愛迪生有多少電燈,只要有一隻壽命超過20分鍾,我就願付100美元,有多少付多少。」對此,愛迪生的回答,就是以堅定的信心,繼續試驗。
也有人說:「即使造出來,人們也點不起。」愛迪生則堅定地回答說:「當電燈普及之後,只有奢侈者才用得起蠟燭。」
愛迪生立志要發明一種體積小、亮度大、壽命長、可任意開關的電燈。經過多次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在一天傍晚,愛迪生和助手們成功地把炭精絲裝進了燈泡。一個德國籍的玻璃專家按照愛迪生的吩咐,把燈泡里的空氣抽到只剩下一個大氣壓的百萬分之一,封上了口。這為愛迪生的成功提供了先決條件。愛迪生接通電流,他們日夜盼望的情景終於出現在眼前:燈泡發出了金色的亮光!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後來就把這一天定為電燈發明日。連續用了45個小時以後,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
愛迪生後來回憶這難忘的時刻說:「我們坐在那裡留神看著那盞燈繼續燃燒著,它燃燒的時間越長,我們越覺得神馳魂迷。我們中間沒有一個人能走去睡覺——共有40小時的工夫,我們中間的每個人都沒有睡覺。我們坐著,由心中切望到揚揚自得地注視那盞燈。它繼續燃燒著約45個小時的工夫」。
愛迪生闖過了難關,試驗終於成功了。他很有信心地說:「我認為我們發現了製造它的方法。如果它現在能堅持45個小時,再過些日子我就能讓它持續100個小時」。
1879年11月1日,愛迪生申請對碳絲燈的專利,說明「甚至一根棉線在正確地炭化之後,置於百萬分之一大氣壓的真空玻璃燈泡中,就可以對通過的電流保持100—500歐姆的電阻,在極高的溫度下也能保持絕對的穩定。」
愛迪生沒有陶醉。他說:「成功了一個實用白熱燈的發明,我不過踏著一個整個組織的門限而已。我們一定會不斷進行試驗,使這燈更臻完美。」於是,在其後的幾個星期,他和助手們便投入了製造燈泡的工作。他不斷改變燈泡的尺寸和形狀,變換引入燈絲和密封燈泡的方法。愛迪生的同事又仿照這些燈泡製造出許多復製品,一些掛在實驗室,一些送入愛迪生的家裡、巴切勒先生的家裡,以及喬丹太太的廉價旅館中。然後樹起電線桿,將這些電燈與實驗室的發電機相連。還有一些燈泡,被懸於街道上空。
直到12月底,愛迪生才公開告訴人們他試驗電燈成功的消息。為了利用傳播媒介對電燈進行翔實的介紹,他請來了紐約《先驅報》的記者馬歇爾福克斯,允許他隨意參觀實驗室,隨意提問。
12月21日,《先驅報》的記者福克斯被過早地允許發表了他的關於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震撼世界的報導。文章除了占據一個整版,還在次版佔了一欄,大小標題共11個——「愛迪生之燈」、「偉大發明家在電力照明方面的勝利」、「一張紙片」、「不用煤氣,不出火焰,價比油廉,然而卻光芒四射」、「在爐中轉換」、「成功後的炭絲燈的全部構造」、「十五個月的血汗」、「關於他在電燈、燃燒器和發電機方面不知疲倦的試驗」、「在棉線上的成功」、「魔術師的喜劇」、「電燈史」。由此可以說明這篇文章的重要性。那個記者把愛迪生的魔法講得有聲有色,扣人心弦:把電流通到「一口氣就能吹走的小紙條上」就產生了一種明亮的、美麗的光,像義大利秋天日落時分的柔光。
愛迪生無意於作出謙遜的姿態,他宣布門羅公園將於1880年新年除夕用這種神奇的新光源來照亮。從聖誕節到新年這一周時間里,人們成群結隊地前往門羅公園,去觀看愛迪生的奇跡般的「未來之光」。
這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除夕晚會。在1879年最後一個寒冷、大雪紛飛的晚上,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載了3000人來到門羅公園。他們來自紐約和費城。紐約《先驅報》於1880年初對這一非凡的景象進行了報道:
「由於來客絡繹不絕,一個容納二、三十位技工工作的實驗室已經停工一個星期了。這些參觀者從四面八方趕來,使這個方圓數英里的小鎮堆滿了形形色色的車輛——這當中有男、有女,有農民、技工,也有各種體力勞動者和孩子—與此同時,火車上又走下銀行家、掮客、資本家、觀光者,以及急於要做生意的有關方面代理人。」
慶祝會計劃在天黑時開始,愛迪生叫所內人員從研究所到車站一路上都裝上電燈,等第一班火車進站,立刻亮燈。當火車開始到達這個冬天的黑暗時,愛迪生開動機器,40個白熾燈泡全部點亮。電燈像金色的花朵閃閃發光,把雪地照得通明。
從火車下來的人,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研究所庭院內發光的數百盞電燈使人們神魂顛倒,目為之眩,他們驚奇得都屏住了呼吸。使他們難忘的不僅是這些燈本身,而更多的是這些燈竟能隨時開關。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最神奇的東西,這里簡直像另一個世界!他們都為歷史上這一偉大發明贊嘆不已!
人們忘了寒冷,到夜深12點還不想回去,到處聽到有人高喊:「愛迪生萬歲,愛迪生萬歲!」
愛迪生依然守在機器旁,以使電燈發光。他穿的是舊的、到處是穿了洞的臟衣服。人們認為他是一個不重要的人物。他的穿著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卻能使他聽到人們在談論些什麼。
「這是大自然都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這樣說道。
「你曾見過這么漂亮的東西嗎?」另一個人說道。
一位當地老人給燈絲取了一個英語綽號,叫做「燒紅了的發夾」。他說:「看起來是滿漂亮,可我就是死了也弄不清這燒紅了的發夾是怎麼裝到玻璃瓶子里去的。」
慶祝會所使用的電燈,壽命是170個小時,碳絲是用厚紙烘烤的東西,短短兩個月時間,愛迪生已作了這么大的改進。
他在致詞時說:「大家稱贊我的發明是一種大成功,可是這尚在研究途中。在燈泡的壽命沒有到達600小時以前,還不能算是成功。」
這一句話,使參加的人又一次感到驚訝。
對於門羅公園戲劇性的展覽,人們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愛迪生不斷收到從各地發來的信,電報和禮物,人們稱贊他是一個偉人。全世界各地的新聞記者都報道了這一盛況,並贊不絕口地說,自從阿基米德以來,愛迪生是當之無愧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非常可能是所有時代的最偉大的科學家。
1879年夏,每股100美元的愛迪生電燈公司股票曾跌至20美元。經過聖誕節後那次成功的展覽,公司股票價格又開始暴漲。康克林參議員放出消息說,他正以每股3000美元的標價購進。銀行家奧古斯特貝爾蒙更不甘落後,稱他正以3500美元一股的價格收購愛迪生電燈公司的股票,並表示以後願以此價繼續購入。擁有相當股權的摩根公司的德萊克塞爾也在盤入愛迪生股票。小股東們都把握住手中的股份,希望能出現每股5000美元的市價。
人們開始編造愛迪生的故事。許多愚昧無知的人相信,晚星一定是愛迪生掛在天空的一盞電燈。幾百人致信這個發明家,打聽傳說中的「愛迪生星」的情況。愛迪生最後叫紐約《先驅報》刊登他的聲明,說明他沒有拿星星做實驗。
發表的許多荒誕離奇的故事,是關於傳說中他本人和他的超人能力。這些荒誕故事仍然流傳開來並使人相信。
有一名記者寫了這樣一篇荒唐的報導:「愛迪生用特殊化學處理方法做成衫衣,這種衫衣有365層,但是很薄很薄,穿這種衫衣的人,只要每天剝掉一層,一年到頭都可以穿著干凈的衣服,愛迪生本人現在就穿著這樣的衫衣。這種衫衣才是門羅公園研究所的珍奇發明品,定名為愛迪生衫衣。」
這件事竟在美國500種以上報紙刊登,甚至傳遍了全世界,以致來自世界各地查問這種衫衣的函電雪片似的飛來,有的甚至寄來匯票、現金,一定要買。
這對愛迪生來說,當然是大災難。他曾生氣地說:「這種胡說八道的可惡記者,真想揍他一頓。」
除了這些荒唐的報導以外,有些電業界的人士和報紙對愛迪生的發明持懷疑態度,甚至咒罵攻擊。
聖誕節過後兩天,倫敦《泰晤士報》駐紐約的記者、費城地方電報公司的總裁,以至《費城大眾紀事報》的副總編來到門羅公園。從《泰晤士報》曾發表的報道來看,他們對愛迪生的發明持懷疑態度。報上說愛迪生「所有努力已徹底失敗」。
電氣工程師伊萊休湯姆森1880年初參觀了門羅公園後表示,白熾燈很難成為有利可圖的產品。一年之後,著名的沃納馮·西門子認為,從經濟角度上講,這種燈無法與電弧燈相抗衡。另外,紐約《先驅報》還在1月5日刊載出w ·E·索耶的一封來信,信中說:「由於迄今未能造成一隻完善的白熾燈,因而我不相信有人能在這方面取得成功。」信中還說:「盡管傳說愛迪生先生的電燈能連續燃燒240個小時,但我仍然肯定,愛迪生先生的電燈,如果能達到煤氣燈所發出的光亮標準的一半(更確切地說就是12支光),那麼它連3個小時也堅持不下去」。
有一家報紙受煤氣公司財團的操縱,竟以「愛迪生的慘敗,新年夜欺騙大家」為標題,對當時的表演進行了歪曲的報導:「在當時表演的數百盞電燈中,沒有一盞比煤氣燈稍稍明亮些。參觀者的失望情緒非常明顯。……觀眾對於那種電燈悻悻而去的神態,已充分地預示著這種電燈的前途如何。」
更有甚者,煤氣公司的老闆們僱用一批流氓破壞愛迪生的發明。一天,愛迪生在門羅公園廣場,公開試驗他的白熾電燈。在許多的參觀者中,有一個人偷偷地跑到實驗的機器和工具後面,慢慢地靠近配線,當他用熟練的技術觸摸配線時,配線馬上就燃燒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若再讓發電機把電流送到配線,就會發生很大的事故。
這個人看看四周沒有人,就很快地做完,然後又回到參觀的人群中。
後來,當愛迪生打開開關時,裝在配線里的保險絲斷了,白熾燈也就不亮了。
這時,愛迪生研究所的一個人一把抓住這個人,因為他從研究所的樓上,看到了這個人的破壞行為,所以就趕了下來。
於是,這個人的身份暴露了。大家問他為什麼要做這種事,他回答說:「因為對方給我錢。為了破壞愛迪生的實驗,我混進了參觀的人群,找機會去弄斷配線,想使愛迪生的實驗失敗」。
由於壞人的破壞,這次實驗不能順利進行。此刻,參觀的人群中馬上有人吹起口哨,也有人責罵愛迪生的失敗。講解實驗的人只好作解釋:「請大家靜一靜,這次的失敗,並不是我們的產品不好,而是因為有人把配線弄斷,破壞了我們的實驗。各位不必害怕,我們將重新開始實驗」。於是參觀的人們給以很大的掌聲。
不久,打開開關,實驗又開始進行,數千個白熾燈把門羅廣場照得通亮。
盡管有人懷疑、攻擊、破壞,但愛迪生深信,等到電燈製作簡單、價格便宜後,一定會受到大眾的歡迎;到那時,這些謠言、中傷、攻擊自然會煙消雲散。
致力於白熾燈的改進
在1879年最後一周門羅公園電燈展覽之後,愛迪生的電燈設想的中心,一直是如何從總的發電裝置向廣大地區輸送電力。首先的項目是完善安裝在居室、寓所和商業建築里的電力設備。1880年1月初,他提出了關於電燈、製造高真空的裝置和一種特殊燈泡、燈架的專利申請。到年底之前,他的專利內容達56項之多,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有關電燈、發電機、輔助設備及各種形式配電裝置的申請。
在愛迪生的眾多研究項目之中,改進燈泡是主要的攻關內容。愛迪生不斷對燈泡的形狀進行改進。1879年末,燈泡還是帶有長頸的圓形,燈絲直伸到最里端,鉑制的穿入線被封在里端的頂上,燈泡的頂點是尖的。又過了幾個月,愛迪生通過加大燈泡的尺寸來提高白熾燈的亮度。後來,他又在燈絲連接處使用了一種德國玻璃,以使燈泡得到更好的密封。不久他又放棄了這種作法,燈泡的形狀也再次改變。
在整個80年代,愛迪生對白熾燈不斷地進行改進。他認為,換燈泡無須找來電工專門作業。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反復進行試驗。先是在燈泡下裝配了木製插座,然後又將木製插座改為熟石膏插座。最後,愛迪生發明了一種螺帽,這是從煤油罐的螺旋蓋上得到啟示後改裝而成的。
愛迪生為檢驗燈泡的性能,把電燈拿到輪船上進行試驗。1880年5月,一艘3200噸的鋼殼輪船「哥倫比亞」號從賓夕法尼亞切斯特的造船廠啟航,作繞過合恩角前往加利福尼亞的首次航行。這是有史以來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輪船。「哥倫比亞號」經過兩個月的航行抵達舊金山,船上的全部115盞白熾燈在連續照明415小時之後,仍然熠熠發光。翌年,愛迪生在倫敦的霍爾本高架橋開動了第一個城市白熾燈照明系統。由愛迪生設計的,從紐約運來的兩台巨大的發電機給周圍地區,包括英國中央郵政大廈地區在內的大約2000盞電燈提供了電力。
提高燈泡耐久率,是愛迪生改進白熾燈的重要一環。經過一年多的改進,他的一隻樣燈以16支光的亮度燃燒了1589個小時。雖然壽命的延長意味著需求量的減少,但電燈的普及使這種需求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1882年,大約製造了10萬只燈泡;10年後,年產量就達到了400萬只;到1903年,年產量已達4500萬只。
燈泡的銷售量如此之大,與降低燈泡生產成本有直接關系。愛迪生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第一批燈泡每一隻生產成本約為1.25美元,愛迪生估計,為了與已有的照明方式競爭,這些燈泡每隻售價必須不超過40美分。若要按這個價格出售,他必須對燈泡生產保持控制權,並且在努力把燈泡生產成本降低到有利可圖的水平的同時,他本人承擔虧損的風險。在燈泡生產的第二年,他把生產成本降到每隻1.10美元。第三年,降到50美分,第四年降到37美分。當他使每隻燈泡成本降到22美分時,他就賣掉製造權,把精力集中到其他研究項目上去。
為了提高燈泡的質量,延長燈泡的壽命,愛迪生想盡一切辦法尋找適合制燈絲的材料。到1880年5月初,愛迪生拿起記事簿算了算,他試驗過的植物纖維材料共約6000種。雖然燈泡試製成功了,但他總覺得燈絲結構還不能令人滿意,質地不夠勻稱,因而發出的亮光也不怎麼理想。
有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愛迪生在試驗室拾到一把蒲葵扇。愛迪生把它揀起來,看了又看,眼睛盯到它四周纏繞著的細細的一圈竹絲上。由於他一直在思考著用哪種合理的纖維有機物來做燈絲,所以馬上就把竹絲取下,交給助手立即做試驗,沒想到,效果空前好。愛迪生高興極了,他決定,一定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竹子,充當電燈的燈絲。
於是愛迪生詳細調查有關竹子的資料,目前已經知道的就有1200種,他准備把1200種的竹子,全部拿來實驗。
他的做法確實很徹底,從研究所的人員中,選出20人組成調查隊,准備了10萬元費用前往世界各地。
愛迪生本人也親自到西印度群島中的牙買加島,拿回各種竹子。
中國和日本產竹種類最多,故從兩國入手。他初派威廉穆爾(William H.Moore )於1880年夏赴東亞,深入中日內地。穆爾歷盡艱辛,采竹多種帶回。愛迪生選定一種最合適的日本竹子,即與日本農戶訂好合同,按時供給若乾量。日本農戶善於改良竹種,竟能出貨日佳,愛迪生以為此竹纖維特別均勻,樂於久用。
1880年12月,熟識南美植物的約翰·C·布勞爾(JohnC.Brauner )奉命赴巴西帕刺深入森林,跋涉2000公里,經白人未經之地,採得豐富的草本及梭櫚。實驗室中的職員塞格里多耳(Segredor )則受命前往古巴求纖維。在他抵哈瓦那時,即患黃熱病,未一周而亡。愛迪生以為古巴未必多產適用之竹,才不再遣人。愛迪生還派人到佛羅里達探扇葉梭櫚,派人到牙買加尋竹。但梭櫚無一合格,而竹子也都不如已入選供商用之日本產竹。漢寧頓(Hanington )則旅行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及巴西極南部。其冒險最甚者,當推弗蘭克麥克高恩(Frank Mc -gowan )。他旅行到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南美三國荒野,尋找特殊的竹子。在他旅行的98天中,麥克高恩甚至不敢脫下衣服睡覺。在途中有時碰到洪水,有時遭土人襲擊,也有猛獸的危險,再加上黃熱病等,總共花費了15個月時間。1889年5月2日,紐約《夕陽晚報》稱麥克高恩之行可與古來最大旅行家之名著並立。
新澤西州一位學校的校長詹姆斯里喀爾頓(JamesRicalton )也為愛迪生效勞。他經英國穿蘇伊士運河,抵錫蘭,入印度。窮搜高原幽谷,更經緬甸及馬來半島他部,始取道中國日本而歸。他旅行一年整。里喀爾頓說:「覓得一種纖維,勝廠中現用者二三倍。」
他所發現的竹子中,有直徑30公分,高達30公尺像巨木似的大竹。從世界各地採集來的竹子,大約有6000種之多,結果以日本的竹子所制碳絲最為優秀,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直至1908年的9年間,日本竹一直是供應碳絲的主要原料。
尋竹者的行動頗為公眾所關注,《紐約晚太陽報》在報道其中一位尋竹者時曾作過這樣的描述:「沒有任何神話或寓言中的英雄能在拯救某一絕代佳人之時表現出像這位無畏的文明先驅者所表現出的那種降龍伏虎之勇。就是提修斯、齊格菲或神話故事中的騎士,也會羨慕愛迪生的這些不可阻擋的助手們的勝利」。
愛迪生的進取心永無止境,他對於竹子做燈心,仍不能滿意,於是他又發明一種化學纖維代替竹燈絲,又把燈泡質量提高了一步。再往後,試驗工作重新轉向耐熱的金屬方面,結果才改用鎢作燈絲。從此電氣發光的效率,比以前增加3倍,使用范圍也空前擴大,逐漸遍及全世界。1921年,美國共造鎢絲燈15497.1萬盞,這便是我們現在所通行的燈泡。愛迪生堅持不懈地研究,終於獲得成功。愛迪生的白熾電燈光亮充足、柔和、無聲、無味、無害於人體健康。1880年1月3日美國哈潑爾周刊刊載記者一篇《白熾燈之印象》的報道說:「此事似難置信……竟可發生電光。……為最明潔而純粹之光,如一團球狀之太陽光,毫無毒害我人之任何氣體或蒸汽,不受氣候或風雨之影響,不需火柴引燃,亦不放煙氣,具有均勻穩定之光亮,一如晴天時之太陽光,但其所費價格,則又較最便宜之油燈為低」。愛迪生發明電燈一般的事實,使得曾咒罵過愛迪生的人改變了看法,謙遜地向電燈發明者道歉。有人在報上發表文章說:「當1879年愛迪生先生發明白熾燈的消息傳來時,一般科學家,特別是我自己,很懷疑這消息的真實性。那種馬蹄形的紙質燈絲,看來是支持不住機械震動的,而且似乎也無法長期地保持發射白光。然而,愛迪生先生卻並不失望,他不顧別人的指責,堅持繼續研究,終於獲得了成功。使我們對他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不得不表示衷心的敬佩。」
另一個有聲望的人物,在一次科學團體會議上這樣說:「過去,我們對愛迪生先生,曾經有過不少冷酷的指責,其中我本人也許稱得上是最最嚴厲的一個。現在我感到非常榮幸,能夠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宣布我的信心:我完全相信,愛迪生先生已經徹底解決了他所要解決的問題,並使他的任何敵手,除了甘拜下風以外,是不可能再有什麼其他表示的了」。
如同貝爾不是電話的唯一發明家一樣,愛迪生也不是電燈的唯一發明家。
早在愛迪生之前,英國電技工程師斯旺(j .Swan )從40年代末即開始進行電燈的研究。經過近30年的努力,斯旺最終找到了適於做燈絲的碳絲。1878年12月18日,斯旺試製成功了第一隻白熾電泡。此後不久,他還在紐卡斯爾化學協會上展示過他的碳絲燈泡。而當他的有關白熾電燈的實驗報道在美國發表之後,也曾給愛迪生以直接的幫助。
可是,與愛迪生不同的是,斯旺在發明白熾電燈後,直到1880年才去申請專利;直到1881年才正式投產。而在燈泡投產之後,他未能像愛迪生那樣建立相應的發電站和輸電網。這樣就使得愛迪生後來居上,成了人們公認的白熾電燈的發明家。
斯旺比愛迪生起步要早,發明要早,但反而沒有像愛迪生那樣取得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斯旺的科學資金沒有愛迪生那樣雄厚,愛迪生為研製電燈前後投資達50萬美元;而斯旺的投資卻極為有限。其二,在人力上,愛迪生有一個技術力量很強的愛迪生實驗室;而斯旺在實際研製工作中只有一名助手;其三,愛迪生注意到了發電站、輸電網等配套工程;而斯旺則無力進行這樣的配套工程的建設。由於這些原因,從發明白熾電燈後所產生的影響來說,愛迪生要比斯旺大得多。
電燈是19世紀末最著名的一項發明,也是愛迪生對人類最輝煌的貢獻。人們對愛迪生作出高度的評價:希臘神話中說,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偷來了天火;而愛迪生卻把光明帶給了人類。
------------------
4. 愛迪生電燈的發明故事
愛迪生小時候把蠟燭放在鏡子前發現亮了許多,受啟發,發明了燈絲。 准確的說,電燈不是愛迪生發明的,它是後來有人在愛迪生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愛迪生發明的是燈絲。 愛迪生還發明了:留聲機 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一生只在學校里念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於思考,其發明創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沉迷於科學實驗之中,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年,便發明了每小時拍發一個信號的自動電報機。後來,又接連發明了自動數票機,第一架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明成果的愛迪生並不滿足,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鍾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時白熱燈顯得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症結就在這里。
那麼應選擇什麼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化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
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炮的壽命一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消息一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一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
「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
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當人們點亮電燈時,每每會想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他,給黑暗帶來無窮無盡的光明。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發明電燈一百周年。
5. 有個電影,主人公被炸以後在他體內安裝各種燈泡,螺絲之類成為改造人,這電影叫啥
百變星君 (1995)
導演: 葉偉民
編劇: 王晶 / 葉偉民
主演: 周星馳 / 吳孟達 / 梁詠琪 / 孫佳君 / 徐錦江 / 黃一飛 / 江欣燕 / 朱咪咪
類型: 喜劇 / 科幻 / 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1995-08-19
片長: 92 分鍾
又名: 百變金剛 / Sixty Million Dollar Man
IMDb鏈接: tt0112446
6. 愛因斯坦發明電燈的故事
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
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的一生中,發明了許多東西,然而,能夠立即得到人們熱烈歡迎的,卻只有電燈。因為電燈的好處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它的出現,意味著人們又有一輪太陽,人們的活動不再受到黑夜物制約了。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
「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愛迪生暗下決心。
於是,他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鬍子,先生,我要用您的鬍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鬍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准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於是沒有採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准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麼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准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於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於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並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
1小時,2小時,3小時……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後來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
「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愛迪生沒有陶醉於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面,一邊扇著,一邊考慮著問題。「也許千篇竹絲炭化後效果更好。」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
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一於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後,電燈開始進行尋常百姓家。
後來,人們便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後,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作燈絲,並在燈泡內充入隋性氣體氮或氬。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這是這種燈泡。
7. 求一部電影一外國個男的製造的燈光可以看到以前的人,
守望者,身體是藍色的,實驗意外,還能在太陽表面行走都沒事
8. 燈泡是誰發明的
電燈的發明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蠟燭、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燈。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見證。真正發明電燈並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以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一生只在學校里念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於思考,其發明創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沉迷於科學實驗之中,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年,便發明了每小時拍發一個信號的自動電報機。後來,又接連發明了自動數票機,第一架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明成果的愛迪生並不滿足,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鍾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對白熱燈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症結就在這里。
那麼應選擇什麼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花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泡的壽命一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消息一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一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當人們點亮電燈時,每每會想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他,給黑暗帶來無窮無盡的光明。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發明電燈一百周年。
電燈是19 世紀末最著名的一項發明,也是愛迪生對人類最輝煌的貢獻。人們對愛迪生作出高度的評價:希臘神話中說,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偷來了天火;而愛迪生卻把光明帶給了人類。愛迪生之後又發明了高功率的發電機,絕緣電線,分流電路等。愛迪生對於電燈的發明,推廣和應用中起到了巨大的貢獻。
編輯本段發明爭議
一般認為電燈是由美國人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的。但是,另一美國人亨利·戈培爾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電燈泡,而在愛迪生之前很多其它人亦對電燈的發明作出了不少貢獻。1801年,英國一名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他在1810年亦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及時申請設計專利。
1850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開始研究電燈。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並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發展這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愛迪生。
愛迪生購下專利後,嘗試改良使用的燈絲。1879年他改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絲燈泡曾成功在實驗室維持1200小時。但是在英國,斯旺控告愛迪生侵犯專利,並且獲得勝訴。愛迪生在英國的電燈公司被迫讓斯旺加入為合夥人。但後來斯旺把他的權益及專利都賣給了愛迪生。在美國,愛迪生的專利亦被挑戰。美國專利局曾判決他的發明已有前科,屬於無效。最後經過多年的官司,愛迪生才取得碳絲白熾燈的專利權。
9. 一部電影的名字:科學家在實驗燈絲的時候,燈泡發出了藍色的光,並且他看見一個礦工。
電影名是:回聲火炬
是科學短片,大概20分鍾左右,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