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再見18班》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一群調皮的學生,每天以調皮搗蛋和捉弄老師為樂趣。在某一天收到了未來自己的信,然後整體來了一次劇情大反轉,說明積極向上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存在,只不過需要真誠和堅持來喚醒它而已,這部電影體現了成長的一種過程。
⑵ 最後一課的觀後感
《最後一課》觀後感
4月24日上午10時40分,我同媽媽一起去人民電影院觀看電影:《最後一課》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位叫譚千秋的老師在地震發生時為了保護4位孩子而死的故事,地震發生前他像平常一樣給孩子們講課,內容是人生的價值,課講了一半,忽然,地面晃動起來,他連忙叫孩子們跑,剛跑出來,又有一個孩子說:「譚老師,裡面還有人呢!」他又跑進教室,叫孩子們躲進講桌下面,為了不讓孩子們收到傷害,他趴在桌子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磚瓦,給孩子們上了生動的最後一課,使孩子們知道了什麼事情值得做,什麼事情不值得做,讓孩子們明白了他的苦心,在他即將失去生命的時候,還不停的叫:「孩子們不要慌,保存體力,會有人來救我們的!」那次地震先後來了1次主震3次餘震,美好又美麗的校園瞬時變成一片廢墟。救援人員從各個地區趕來進行救援,經過一番救援行動後,他(她)們終於被救出來了,4名學生還活著,可是譚老師卻不幸死了,他被抬出來後,放在地上,所有救援人員圍著他,一起敬禮表示致敬,看到這里,不少人都哭了,因為確實很感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從心底里佩服譚老師,我們就是要向他一樣,就算犧牲自己,也要保護他人。
⑶ 「最後一節課」:汶川地震,譚用血肉之軀護住了4位學生,知道他是誰嗎
危難關頭,護住自己是本能,而選擇護住別人,是超越本能的責任和愛。我們聽過很多在生死一線,選擇救父救母、救妻救兒的事跡。他們之間濃濃的親情愛情也一次次感動著我們。
他們的感情是珍貴的,但稱不上"英雄"二字。"英雄"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不妨來看看這樣的一個"英雄",他就是老師譚千秋。汶川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生生護下了自己的四個學生。
"英雄"譚千秋老師用選擇用生命去保護學生,他的堅持,是來自靈魂的一份溫暖和堅持。"英雄"從來不是驚天動地的,它是如同初升的暖陽,一點一點地溫至胸膛。希望我們都做自己的"英雄,"在這平凡的世界裡,熠熠生輝。
⑷ 汶川大地震譚千秋故事是什麼
譚千秋故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波及綿竹。在地震中,東汽中學一棟教學樓頃刻坍塌。當時,譚千秋正在這棟教學樓的教室里上課。危急時刻,他用雙臂將四名高二一班的學生緊緊地掩護在身下。2008年5月13日晚上,當人們從廢墟中將他扒出來時,他的雙臂還是張開的,趴在講台上。手臂上傷痕累累,後腦袋被樓板砸得凹了下去。就這樣獻出了年僅51歲的生命,而四名學生則在他的保護下成功獲救。
⑸ 譚千秋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多鍾,譚千秋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地震!譚千秋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上跑。
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沖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時12分,譚千秋終於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
(5)校園電影譚老師擴展閱讀
譚千秋(1957—2008),湖南省祁東縣人,中共黨員。
1982年參加工作,生前系東方汽輪機廠所屬東汽中學學生工作處主任,四川省特級教師。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逝世,媒體報道4名學生在他的保護下生還。被追授為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抗震救災英雄等。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08年07月24日,譚千秋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2008年5月17日下午,譚千秋的遺骨送回祁東縣,祁東縣委、縣政府舉行儀式歡迎。祁東縣委書記曾祥月帶著相關人員來到譚千秋的家鄉祁東縣步雲橋鎮岩前村,向其家人送了5萬元慰問金。當地黨委政府機關幹部當天捐款6000元。
祁東步雲橋鎮岩前村1000多名群眾自發到離家1公里以外的地方燃放鞭炮打橫幅。據報道長沙市50輛計程車自發來到機場,組成3公里的車隊。
自媒體報道了譚千秋的事跡後,數以萬計的網民紛紛在網路上留言追思。湖南大學以這位校友為榮,迎接譚家遺孤回校,為譚千秋辦起了各種悼念學習活動,派人往災區和譚千秋家鄉衡陽祁東縣搜集素材,編寫了《大愛千秋》一書;2009年,又聯合影視公司推出了以譚千秋為主角的電影《最後一課》。
⑹ 譚老師是什麼電影
《殺人回憶》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金相慶、朴海日等人主演的犯罪懸疑片。該片於2003年4月25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韓國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辦案的故事
⑺ 譚千秋最後一課電影觀後感 急急急!!! 長500字呀!
電影《最後一課》觀後感
2008年5月12日,我們記住了汶川!在地動山搖時,有的老師為了學生而忘記了個人的安危: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磚瓦、灰塵、石塊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恆……這個老師就是譚千秋,為了4個學生的生命,譚老師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為人之師;他那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如今,譚千秋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為一種言簡意賅但威力無窮的符號——無私無畏!這種感人的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師德的生動寫照。譚千秋老師用生命捍衛為人師表的道德准則,完全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為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廣安的特崗老師為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還有向倩、袁文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是愛!
今年教師節時,溫總理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愛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愛的前提首先是自愛——懷著虔誠的心情愛自己的職業、懷著敬畏的心情愛自己的名聲、懷著崇敬的心情愛自己的責任。沒有自愛,就談不上去道德的自律,更談不上真心去愛自己的學生。自愛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約束,要求教師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個人內涵,豐富知識儲備,追求思想境界。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奮斗的動力。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苦、清貧的。但教師在知識結構的完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實感,在精神寄託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獨立感。人的一生應該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雖苦但樂在其中。珍視為人師表這份榮耀,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於血緣關系,也不是來源於教師的某種單純的個人需求,而是來源於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來源於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滿腔熱情和無限期望。因此,我們說,師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愛。教師越是滿懷深情地去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確立起來並得到健康的發展。這種愛的交流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它可以有力的把學生吸引到教育過程中來,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動力,推動學生朝著培養目標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為教師在培植和處理師生關系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熱愛學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範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古人雲:「慧於心而秀於言。」教師語言美,則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養。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具有現代人的素質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識淵博的學者形象,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有堪為師表的高尚品德。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師德的核心是什麼?千百年來,千言萬語凝成一個字——「愛」!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動人的詩句來謳歌教師的職業;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來贊美教師的崗位,但是,我要用我滿腔的熱愛寫下我一生的承諾:做一個自愛然後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
風雨飄搖,日月如梭。十年燦爛如花的教學歲月,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人生就是實實在在,就是默默無聞,就是不求索取。她沒有驚天動地之舉,只有從瑣碎的工作中細細地理出一些的思路;她沒有驚險的飛躍,只有歲歲年年、朝朝暮暮與學生的風雨兼程。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亘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一燈如豆,四壁青輝。物慾橫飛與我無關。盡管我們的門外就是繁華,盡管我身邊就是喧囂,但我還是會固守一方的寧靜與安詳,在瑣碎和平凡中慢慢變老。這是一種堅定的守望,守望著鹿邑教育的明天,守望著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和輝煌,守望著心靈深處的那方凈土,用愛寫好「師德」。
⑻ 求一部校園電影,裡面的老師姓譚得了癌症,叫譚什麼明的
《再 見 十 八 班》是由禹嵐馨執導,柯焱曦、熊婧文、秦海等主演的青春劇情電影。講述的是梧桐中學高二十八班這個問 題 班 級的青春故事。
⑼ 急求一篇觀後感 《最後一課》
自己改改吧,照抄的話沒意思。
「5·12」大地震,永遠是地球母親的一道傷痕,永遠是四川母親的一道傷痕,也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在地震發生時,一位朴實無華的人民教師,用自己的身軀,為四顆脆弱的心搭起了生命的保障傘。這位老師就是——譚千秋。今天,我們就觀看了這部感人的電影——《最後一課》,影片講述正是譚千秋老師的感人事跡。
那天,譚老師正在給學生上課,突然,大地開始搖晃,譚老師立刻意識到:是地震來了!於是,他趕緊疏散學生離開教室。本來,譚老師也可以順利地脫離危險的,但是,當他聽學生說教室里還有四個學生沒有出來時,毅然決然地折回了教室,指揮這四個已經嚇得手足無措的學生躲到講台下,自己則猛地張開雙臂撲到講台上。頃刻間,房子塌了!「譚老師和四個學生!」我們的心被揪得緊緊的……過了好一會兒,我們聽到了微弱的聲音,是譚老師和四個學生蘇醒過來了!他們沒有死!電影院里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興奮的同時,我又納悶:不是說譚老師死了嗎?怎麼……
我接著往下看。只見譚老師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都還在嗎?沒有受傷吧?」多好的老師啊!我的眼睛濕潤了,心中像是被什麼東西哽咽住了……都到了這時候,譚老師首先關心的仍是學生!難道譚老師一點兒也不關心自己嗎?不愛他的妻子孩子嗎?不想他的老母親嗎?據影片介紹,譚老師為了給母親多寄些養老費,幾年都沒回家了,怕浪費車費呢。他是那樣地愛自己的母親,愛自己的家人!怎麼……影片中又還介紹,當譚老師知道學生松林的家境:媽媽早逝,父親病重,就把自己的新鞋子、衣服送給了松林,還親自帶著禮品去看望松林的父親。譚老師不是「譚摳門」嗎?可是對家人,對學生卻是如此的慷慨大方!原來他摳的是自己,苦的是自己呀!我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動了!
當我看到廢墟中奄奄一息的譚老師深情地告訴學生們:「天下哪個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呢?」我恍然大悟。是呀,天下哪個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就說我們謝老師吧,平時她對我們挺嚴厲的,但是關繫到我們的健康時,她非常細心、溫柔。記得有一天,雨下得很大,好多同學的褲子鞋子都濕了,老師把這些同學叫到辦公室,挨個兒打電話請家長送衣褲鞋子來。還有,一聽說哪兒發生了什麼對學生不利的事,謝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告訴我們,並以此為戒,教我們如何避免發生這樣的不幸,教我們自我保護和自救。譚老師不只是給他的四個學生上了最後一課,也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呢。
餘震毫不留情地一次次襲來,譚老師,可親可敬的譚老師,最終還是沒能躲過餘震的迫害,為了他心愛的學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終於忍不住了,淚水像開了閘的水嘩嘩地往外涌!譚老師,您用生命告訴了我們人生的價值,您用生命詮釋了愛的涵義!譚老師,我好想用我們剛剛學到的一句話來形容您: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您雖然走了,但您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譚老師,我們心中的好老師!
⑽ 最後一課電影觀看
哦,這個我也不太會。。不過我上網找了一下你看看可以不可以?
2008年5月12日,我們記住了汶川!每當回憶起汶川大地震那撼天動地的情景,我不禁感慨萬分。《最後一課》,這是用生命書寫的庄嚴一課,更是讓我們靈魂得到洗禮的最美一課。他就是金國「雙百」英模譚干秋。
當地震發生時,譚老師地動心不動,冷靜地指揮同學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就在大家爭相逃難的危亡時刻,譚老師心念學生,奮不顧身地沖進快要倒塌的教室中去搶救他班裡沒來得及逃出的四名學生。伴著轟鳴的響聲,磚瓦、石塊、灰塵紛紛砸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噴涌而出……但譚老師紋絲不動,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咬著牙,拚命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因為他的身下蜷縮著四個倖存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在那一瞬間定格為永恆。
譚老師不僅是一位好老師,還是一位好父親,他在臨終前還交代學生黃婷婷,將她那一幅沒有完成的漫畫,畫完後交給自己才幾歲的女兒,並要告訴她「爸爸永遠都會是愛她的」。同時囑咐松林,叫他以後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要照顧好自己和他爸爸的生活還要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有出息的人。在黑暗中譚老師一直鼓勵著他的四名學生,叫他們保存體力,給予他們求生的希望和勇氣,安慰著他們。
譚老師用自己51歲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為人之師,用自己在大難來臨時義無反顧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而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為一種言簡意賅但成為一種無私符號——無私無畏!他將會一直保留在人們的記憶里。如今譚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用生命捍衛了為人師表的崇高道德,這種感人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愛自己生命的真實寫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贊譽譚老師可以說當之無愧。
在為譚老師的無私師愛深深感動之餘,我想起了我們身邊親愛的老師。在生活方面,是老師給予我們最關心的問候,教我們如何看待人生,引導著同學們一步一步走向為理想而奮斗的多彩生活。而在學習方面,老師們更是盡心盡力,他們批改作業一直到深夜,又早起來備課,為的就是讓同學們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老師的用心良苦我們決不能辜負。
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銘記並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遇到困難要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做一個敢於直面現實、勇於挑戰的人。這樣不僅會使自己從挫折中走出,還會幫助更多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祖國的未來還是需要我們年輕人。如果我們都像譚老師一樣做一個負責、勇敢、大愛無私的人,相信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