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愛讀書的勵志電影
你知道教育孩子愛讀書的勵志電影有哪些嗎?孩子不愛讀書,就要讓他明白讀書能夠帶來什麼改變,而不是一味的責罵。我精心為大家整理了教育孩子愛讀書的勵志電影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阿甘正傳》
阿甘出身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他先天弱智是一個殘疾人。雖然阿甘是個弱智但上帝為他打開了另一扇門,就是一個愛他和經常鼓勵他的媽媽,在上學後阿甘、交到了第一個朋友也是他的一生摯愛珍妮。在兩人的鼓勵下阿甘非常努力,最後成為了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億萬富翁。
本片是一個非常勵志的電影,只要你肯努力一切困難都將被打破,成為自己前進的踏板。本電影同時也告訴我們人不僅僅需要磨難,也需要鼓勵才能成功!故事中阿甘的貴人就是媽媽和珍妮,這一點也提示家長們要經常鼓勵孩子,鼓勵往往比責罵更有用!
2、《小孩不笨2》
劇中的兩兄弟生活在一個富裕家庭生,父母又每天都忙工作,所以他猛的生活非常自由到處調皮搗蛋。而他們的朋友傑瑞則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還因為早年打架瘸了一條腿,因此父親經常用粗暴的方法教育他讓他不要走上自己的老路。
除了父母學校也是一樣,用暴力的方法制止這些青春期的孩子,甚至公開體罰以達到目的。學校和家長本應該是呵護幼苗成長的角色,但卻將孩子弄得滿是傷痕,當他發現錯誤的時候孩子的的內心已經滿是傷痕。本劇告訴我們孩子的青春期是不可避免的,重在教育的方法,如何將孩子引導回去,暴力只會讓他們叛逆期延長更加叛逆,甚至走上不歸路!
3、《一球成名》
每個人的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而主角桑提亞格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職業足球運動員一名球星。對於出身於貧困家庭的桑提亞格來說完全沒有這個條件,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但命運為他打開了一扇門,讓他成為了英國超級聯賽的一名成員,在球隊中他遇到了許多困難,但遇到挫折他永不放棄一直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努力!
追逐夢想有兩個不可缺的元素分別是努力和引導,有夢想了就要努力去追逐,而引導則有些人是遇到貴人還有的人是靠自己的意志引導自己。比如家長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音樂家,那麼就要自己先學習音樂多放一些有關於音樂的東西,而不是指定孩子去一個敵方學習,強迫他將時間拿去學習不喜歡的東西。(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
4、《勇敢的心》
威廉華萊士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因為yanhuo他唯一的親人父親犧牲了,因此他接受了父親好友的指導到蘇格蘭學習文化和武術。在他學成回歸故鄉的時候與美麗的梅倫結婚,但在不久後他的妻子也被無情的殺害了,因此他揭竿起義開始為了平息yanhuo而開啟yanhuo!
故事雖然講述的是yanhuo,主角華萊士卻是在yanhuo中追逐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平息yanhuo讓所有人都安居樂業。夢想是內心的一顆種子,但如果自己不付出實踐行動那麼這顆種子將永遠都不會發芽。(本片非常適合性格懦弱、不敢追求正義、勇敢的青少年觀看)
5、《少年特工》
一群12歲到18歲的少年在濟南的少年軍校學習,他們參加了大規模的演習克服了路上的種種困難,出色的完成了偵查任務。本片除了讓孩子學會探索與克服困難之外還非常的熱血,這也是我最主要的推薦。在青少年的時候許多小孩都有一顆熱血的心,這時候就不應該讓他們看古惑仔,看這個更加健康。
1、奇跡男孩
勵志又幽默的催淚電影《奇跡男孩》是根據美國作家R.、J.、帕拉秋的暢銷感動小說《奇跡男孩》改編而來,是一部關於「勇敢」的少年小說。故事的.小主人公奧吉,是個10歲「不普通」的小男孩:一個人罕見的遺傳基因,導致他的天生有臉部缺陷,醫生斷定他活不過三個月,但奧吉卻憑著頑強的生命力活了下來,2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才讓他趨向於正常人。但是五官仍然非常扭曲,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戴著一頂宇航員頭盔,因為唯有躲在頭盔之下,才不會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而10歲的他,已經到了必須去學校接受教育的年紀,他將如何面對摘下頭盔下的人生?
2、阿甘正傳
劇中,阿甘是一位先天智障的孩子,其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結果發現自己有跑的優勢,於是把這點唯一的優點堅持下來,於是自己通過堅持成為了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等,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3、千與千尋
孩子的確更容易接受動畫片一些,電影《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經典代表作之一,雖然是部動畫片,但是很多成人表示看完也深受鼓勵。影片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正式上映,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後發生的故事。該片榮獲200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2001年電影在日本最終取得了304億日元的票房。
4、頭腦特工隊
皮克斯動畫製作室出品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再次展現了皮克斯團隊非凡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影片將人類情緒劃分為五大類,分別由五個小小人來擔任,通過對它們活靈活現的刻畫來探索人類大腦的形成。本次影片將由《怪獸公司》《飛屋環游記》的導演彼特·道格特執導。《頭腦特工隊》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小女孩腦中的故事。女孩的名字叫萊利,十一歲,處於還在成長中的階段,而成長的路總是磕磕絆絆,永遠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萊利一家原本居住在明尼蘇達,後來因為父親要去舊金山開始一份新的工作和開啟嶄新的生活,還是小孩的她即使多麼喜歡曾經熟悉的地方也不得不跟隨大人的想法而遷居。和所有人一樣,萊利雖是個懵懂無知的十一歲小女孩,但其也有自己各種各樣的情緒,並被這些情緒所左右。這些情緒分別是:快樂、悲傷、厭惡、恐懼、憤怒,它們是居住在萊利腦袋控制中心的五個小小人。生活中,它們幫助萊利,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給她提供建議。當萊利面對舊金山的新生活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適感,情感控制中心的小小人們也開始動盪起來。悲傷、厭惡、恐懼、憤怒的情緒開始不能自持,亂了分寸,萊利也因此陷入了各種恐慌、失望、沮喪的泥沼中。幸好,還有「快樂」這個情緒的小小人始終保持清醒的狀態,以它樂觀積極的態度,幫助萊利勇敢直面陌生環境,融入陌生人群,處理萊利在家庭和學校之間滋生的各種情感矛盾。
❷ 《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
導語:《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洋溢著童真、包容、善良跟陽光的電影,非常值得現代家長觀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有關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1】
一、關於Autism (孤獨症、自閉症)
要了解這部電影先要解釋什麼是讀寫障礙或者說Autism自閉症、孤獨症,我們可以借用列維斯特勞斯的“生物語法”概念。稱每一個個體體內都有一種“生物語法”,以讓他們自己去解釋文化信息的符碼和接受關於文化信息符碼的解釋,這里的符碼指的是一個特定時期人們所共享的習俗表達,如道德、邏輯、習語等等。從這一個概念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如果一個人他體內的“生物語法”與主流人群的略有差別的話,他很有可能就沒有辦法順利地讀和寫。比方說,荷蘭畫家梵高、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再比方說,在15世紀就畫出飛機模型的達芬奇……我們小的時候學到的課文說,達芬奇自己學著母雞要孵化小雞,課文後面總結說達芬奇是勇於實踐,可誰能保證他只是真的認為自己有能力孵化小雞呢?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跟我們眼中的很可能是不同的啊。
該症一般起病於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某一方面極具天賦,被稱為“白痴天才”
電影中的小男孩遇見的的確是典型Autism的症狀——讀寫障礙,文字、符號在他的眼裡動來動去,看起來象一堆亂碼。但他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說話表達也富於 “正常”社會所固有的邏輯,使得他的病症不容易被發現。老師、同學、父母都認為是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在他自信心倍受打擊之後他選擇了逃學,很快父母被請到了學校,於是被送到了寄宿學校。
二、特別心酸的地方
第一處,伊桑得知將被父母送進特殊學校的時候,他做了噩夢,哭著鬧著仍然擺脫不了這種結果;伊桑看見父母車子離去的時候,此時的音樂悄然想起。特別是“媽媽,你真的懂我了么?”簡直是一枚巨大的催淚彈。他覺得自己來這里是因為被懲罰,只能傷心哭泣。
第二處,是伊桑得知 父母因為要觀看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哥哥約翰的球賽,而不能來寄宿學校看他時,他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第三個讓我落淚處,就是美術老師揭開他的畫時,小伊桑面對著他自己的像在畫裡面露詫異的表情,特別是畫中滿懷新生和天然的伊桑。
三、理解他們是多麼困難!
我們感嘆於伊桑內心的挫折:所有的字母都在跳舞,聽不懂“把課本翻到第幾頁第幾行”這樣簡單的指令,要把不及格的試卷帶回家讓媽媽簽字,結果卻不留意地讓它成為了兩條小狗的玩具被撕得粉碎,為了逃避老師的咆哮和責罰而逃課……這些也讓我感到辛酸,但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讓我感到無奈。伊桑的角色扮演得如此之好,以至於在伊桑的身上我看到了那麼多我熟悉的情景:奇怪的跑步姿勢、面對需要完成的任務漫無邊際地神遊、需要不斷催促,用上比別人多上一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例如穿衣這樣簡單的事情……還有無法控制的對集體紀律的破壞!這些情景多麼熟悉啊,伊桑的老師和爸爸覺的,這是伊桑的態度或者智力問題,除此以外還能是什麼原因呢?和這些老師不一樣,我們知道這是孩子自身能力的問題,混亂的行為是因為他們無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行動,可是,即便有這樣的理解,作為老師的我依然會感到無奈:因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來治療和改變孩子的行為,老師和孩子都只能繼續痛苦著,繼續煎熬著。
班裡有個孩子,和伊桑一樣,總是帶來麻煩。從早上進校門開始,老師就要開始注意他:5分鍾過去了,他是不是進了教室,還是又在躲在樓梯角地下、或者在各個樓層之間閑逛,忘了上樓?看到他進了教室,立刻要有個老師站到他身邊,不斷催促他放書包、做好課前准備,如果不是這樣,他會一直呆在外面半個小時也不進來,而且還會在外面跳啊、叫啊,帶著其它比他小的孩子一起吵鬧,根本不管教室里其它的孩子已經開始安靜有序的學習。教室里,要找到一份能夠讓他安心專注的事情是多麼困難,只要老師一離開他的身邊,他就和伊桑一樣開始神遊,面前的書本攤得亂七八糟,再過一會兒他就鑽到桌子底下去了。到了集體游戲時間,大家都在有序游戲的時候,他在邊上跳來跳去、尖聲叫嚷、下午戶外活動結束以後,還不停地在操場上奔跑、或者躲到樓梯間裡面不肯出來……三、了解到這些,我們都能做些什麼?
必須經常自我詢問的五個問題,當面對體罰孩子,言語傷害時,我們是否濫用了授予我們的權利,時常逾越了道德的底線?面對學習成績背後的棍棒、重負、冷漠,我們是否處於對權力的恐懼或者難以抵擋的功利的誘惑,扭曲自己的行為,傷害兒童的心靈並辜負了孩子們的質朴、珍貴的信任?面對弱勢群體(個人),我們是否因為同情的匱乏,情感的冷漠,時常有意無意忽視了那些最需要我們注視、關愛與呵護的心靈?你幽默、充滿情趣嗎?你多久沒有在孩子面前露出恣意的笑容?我們是否因為生活的重荷而變得日漸勢利、鄙俗;缺乏生活熱情,毫無夢想,毫無真善美的信念?我們是否因為失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帶著別人的教案進課堂,而使得課堂變得極其平庸,乏味、毫無激情、毫無創造力?
四、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就像《蝸牛牽著我去散步》中所說的那樣,也許我們認為我們教了一個“生物語法”與傳統社會格格不入的孩子,這個孩子是“蝸牛”,我們受到了上帝的懲罰,上帝讓我們接下來的一段人生要牽著蝸牛走過,可沒准兒,上帝真實的意圖隱藏在事實的另一面,“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當繪畫比賽時,伊桑的畫和尼庫巴老師的畫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還是流淚了,為伊桑畫中的寧靜絢爛感動,為尼庫巴老師心中伊桑的燦爛容顏感動。當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現出內心的美麗,綻放出生命的光彩時,當信任和付出終於獲得豐收時,我們都感受到了同樣的喜悅,我想每一個老師都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景,就像伊桑的校長和其它老師一樣。
老師關心孩子個體,從而激活了他的潛能,讓他走出了一條人生的陽光大道。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用愛激活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喜悅,我們要有一種信念:相信孩子,激發潛能,總會進步和成功,讓我們多一點耐心和毅力,靜待花開!
2016《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2】
伴隨著笑和淚看完了這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深深的被裡面的內容所吸引,印度這個千里之外的國家教育體制跟我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但是他們對於教育有著如此深度的挖掘和重視、反思。驚嘆!
劇本寫得好,導演導的好,小演員演得好。主人公是一個有著大大的眼睛,卻充滿著迷茫。齙牙而且瘦瘦小小的小男孩伊桑。(視頻)在常人的眼中,他孤僻不合群、傻兮兮。在家長眼中不講衛生、不聽話、很讓人操心。在老師眼中看到這個一天到晚魂游天外的孩子,氣就不打一處來。注意力永遠不在課堂上,所有數字和字母都寫錯,甚至不能好好的讀出一句話,不管是你昨天才罰過他,還是剛剛才教過他,根本就不記在心上。老師覺得他沒有用,同學們笑他,也瞧不起他,對他冷言冷語,家長雖然愛他也有很多的無奈。在座的老師看了以下視頻,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見。他所表現出來沒有自控能力,是一個讓老師和家長操心的孩子。
他的注意力都在一些無用的東西上,樹上的小鳥,池中的魚兒,甚至是一滴水。他在自己的世界裡洋洋自樂。
我終於知道作者為什麼用了《地球上的星星》這個題目。無邊無際的天空就好像我們的地球,小星星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內心世界挖掘的好他就會在天空中一閃一閃亮晶晶,有部分孩子卻化作流星永遠失去了光芒。我們老師經常說這個娃娃不提學習真乖。對老師又有禮貌,擺起龍門陣頭頭是道。可是學習起來看著一個字都要看半天,總喜歡惹是生非。當然罵他也不生氣,也不還口。老師心目中的差生、廢頭子。其實,伊桑身上,讓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孩子的影子,每一個調皮孩子都是一個伊桑,他們讓家長和老師煩惱不堪。怎麼對待這些孩子呢?教育就一定是萬能的嗎?起碼在家長眼中是這樣!
太真實了,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娃娃太多了。他們或許調皮、愛動、不愛學習,但我們往往沒有看到他們的另一面:就是天真、愛幻想、愛思考,甚至很有人情味。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片面的批評,甚至放棄,很少關注和細心的`引導他們,或者我們關注的還不夠,不夠堅持。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了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引發了我們的反思,我也驚呼這部電影裡面值得深度挖掘的東西太多。
其實他只是天空中一顆無名的小星星,一個八歲的小男孩。接下來,父母決定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當他得知後是一種不安、驚恐。他做了一個夢,夢中和媽媽失散了,看的出來他內心多麼沒有安全感,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當爸爸媽媽把他送到學校開車離去,孩子渾身一顫,眼睜睜地看著爸爸媽媽消失在路的盡頭,伊桑小小的身影在黑暗中是那麼孤獨,他幼小的心在悄悄地哭泣:
從進入寄宿學校那天起,伊桑的生活里充滿了指責、懲罰、嘲笑和否定。你眼睜睜地看著一個鮮活、可愛的孩子,慢慢變得驚恐、蒼白、麻木、安靜……無論周圍發生什麼,他都無動於衷。他,成了一顆不說話的“星星”。那一雙大大的眼睛曾經充滿了色彩,如今顏色漸漸退去,只剩下一雙空洞灰暗的眼睛。如果再這么下去,這個星星就真正的隕落了。看得我心好痛!
幸好這時出現了一位老師,他注意到了這個過分安靜的孩子。雖然他只是一個美術老師,可是,愛,一種偉大的愛,讓他敏感地注意到了這個孩子。終於,當他站在伊桑父母面前的時候,我們和伊桑的父母一起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原來伊桑是一個認讀障礙的孩子,可是,他並不是智商低下,相反他非常的聰明、有才華。可就是因為認讀困難,別的孩子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對他來說是那麼的艱難!他,不是不努力,不是懶惰,只是因為他不能。
這位偉大的老師,是他第一個發現了伊桑的才華,並且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一點點地幫助伊桑恢復信心。擊潰一個人的信心是那麼簡單,而樹立一個人的信心卻是那麼的難。
“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許多傑出的人物,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畢加索……其實小時候都有讀寫障礙……其實,在我們周圍,是那些有許多用獨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變了社會。”——這是尼克老師在鼓勵伊桑,這些話也讓其他孩子們學著去理解和關心這位特別的同學。
他帶大家去池塘邊游戲,讓伊桑的才華自然顯現;他說服校長讓他不要放棄這顆小星星;他用伊桑的方式教會了他讀寫……為了向所有人展現伊桑的繪畫天賦,他特地舉辦了一場校級比賽,最終,勝出的伊桑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他的繪畫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人手一冊。影片的最終,即將回家度過假期的伊桑緊緊地擁住了尼克老師,這個改變他生命的人。
看完影片,我從尼庫 巴老師身上學到了 “讀懂孩子”和“不放棄”七個字。改變孩子的不是教育,而是“愛”!有愛才有理解和關心,才有寬容和不放棄。對學校和教師而言,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公平、寬容、理解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雖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傑出的人才,但我們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和愛,讓他們健康地學習、成長。或許以後,當我們在回首這些“小星星”時,他們已經在燈火闌珊處發出了璀璨的光芒。
其實,作為老師,我不求每一個孩子都優秀,我只要他們開開心心,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光點。其實,這部電影讓我更深的理解到:每一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閃光之處,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舞台。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讓社會和更多的家庭知道,該如何去愛我們的孩子。孩子們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們需要愛,更需要自由,陽光,有了這些才有能力去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讓我們放開對孩子的束縛,讓他們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為閃著光芒的星星。
教師的事業就是擁抱希望、創造未來。為此,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愛,永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用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去關懷孩子,鼓勵孩子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讓孩子一點點的重拾自信,找到快樂。也讓我們的事業充滿陽光和快樂!
2016《地球上的星星》家長觀看有感【3】
近日,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它是通過從一個擁有閱讀障礙的孩子角度出發,不斷的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電影,看完之後對我的觸動很大,尤其是影片中的美術老師。這是一位擁有明銳洞察力的老師,從本質出發,真正的讀懂孩子、了解孩子,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改變了一個孩子一輩子的命運。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講述了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伊森,他的世界充滿了常人不以為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但是這些在成人世界來說,卻是如此的輕微,在他們的觀念中,成績、排名是那麼的重要不可忽視,使得伊森在學校的表現,總是顯得那麼的格格不入。當他惹出的麻煩超過父母的接受范圍後,他被送到一所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變化,甚至愈演愈烈,伊森不僅要忍受著與家庭分離的痛苦,還要在老師與同學的嘲笑、指責中度過每一天。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庫巴突如其來,他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結果至上”的原則,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思考,去夢想,去想像。學生們都滿懷熱忱,除了伊森。尼庫巴很快的發現了伊森並不快樂,然後他開始了找尋原因。他發現伊森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閱讀障礙的兒童,但是尼庫巴並沒有放棄伊森,還對他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森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
影片中有兩個部分給我很大的感觸:
1、伊森無疑是班級中最典型的學困生,他調皮、翹課、成績一塌糊塗。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影響班級上課的進度,降低班級的平均分,讓老師每天心情不好,是老師的“眼中釘”。作為老師,在不停地責備和懲罰他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往往會不經過大腦思考說出很多的原因:不用功,不努力;(伊森的父母是這樣認為的)智力不合格、太笨(寄宿學校的校長室這么認為的)。但是,只有像尼庫巴這樣的老師深入研究以後,才會發現孩子會出現這樣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所以,每一個學困生的背後都有他“學困”的原因,只有找到這個原因,才是從根本上轉化學困生。影片中,尼庫巴老師拿出一個模型的盒子,讓伊森的父親讀上面的中文字的時候,伊森的父親才感受到了孩子平時的痛苦。我們也要經常和學生互換角色,多從學生的角度去幫他們考慮考慮,我們的要求,他們是否能達成?
2、就是尼庫巴老師在影片中說的,學校在注重孩子的成績了,想把五個手指拉得一樣長。而孩子與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就想伊森一樣,他雖然有閱讀障礙,但是在美術方面和創造力方面卻有超出其他孩子的天賦。所以,如何去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做一名“伯樂”,是我們教師需要去學習和努力的方面,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分數上面。對於個性極強,或者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我們要採取特殊的教育方式。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學教陶行知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作為學校的一份子,我常問自己,學校中的孩子形形色色,像伊森這樣特殊的兒童雖然並不常見,但是也有一些孩子還在某些方面並不敏感,而導致成績的落後,如果我遇上這樣的孩子應該怎麼辦?看完今天的影片,我從尼庫巴老師身上學到了 “讀懂孩子”和“不放棄”七個字。或許在幾個班級的教學過程中,很難在課堂上真正的了解到每一位孩子,那麼對於那些成績相對落後的孩子們,讀懂他們,從根本上了解這些他們的成績為什麼會落後與別人,從本質上剖析問題,採取有效的解決對策,顯得便是如此重要。
在影片中尼庫巴老師告訴我們,讀懂孩子,並不是單純的觀察孩子們平時的表現,用成績檢驗他們,而是應該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在孩子們的每一個錯誤中,尋找共同點,找出隱藏在那些錯誤下的根本原因,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愛,永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用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去關懷孩子,鼓勵孩子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讓孩子一點點的重拾自信,找到學習的快樂。
❸ 適合8一12歲看的勵志電影
1、《阿甘正傳》
阿甘於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強不息。
她從老師那裡爭取到一張試卷,漂亮的完成答卷,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從現在起,麗茲在漫漫的求學路上開始了征程。她千方百計申請哈佛的全額獎學金,面試時候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然而,貧困並沒有止住麗茲前進的決心,在她的人生裡面,從不退縮的奮斗是永恆主題。
❹ 適合兒童看的勵志電影
《千與千尋》、《陽光小美女》、《永不妥協》、《國王的演講》、、。
5、《當幸福來敲門》:這部影片由威爾·史密斯主演,該影片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
❺ 激勵孩子的電影有哪些
1、《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2、《奇跡男孩》
《奇跡男孩》是由美國獅門影業出品的家庭劇情片,由斯蒂芬·卓博斯基執導,朱莉婭·羅伯茨、歐文·威爾遜、雅各布·特瑞布雷聯合主演。
該片根據R.J. 帕拉西奧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如何進入普通學校,並重拾自信、積極面對生活的勵志故事。該片於2017年11月17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1月19日在中國上映。
3、《聽見天堂》
《聽見天堂》是由克里斯提諾波頓執導,盧卡·卡波里提、馬可·科奇、Paolo Sassanelli等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4、《卡特教練》
《卡特教練》是由MTV Films出品的體育勵志片,由托馬斯·卡特執導,塞繆爾·傑克遜等主演,於2005年1月14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高中籃球隊教練肯·卡特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支屢戰屢敗的籃球隊在教練卡特的帶領下改頭換面成為無人能敵的常勝將軍的故事。
5、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讓-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
❻ 電影《瘋狂動物城》上映6周年,這部劇當時有多受歡迎
這部電影在當時非常的受歡迎,票房高達11億。
這部動畫對我們來說很有教育意義。首先,它強調的是我們要想追求夢想,就要勇往直前,持之以恆。另外,這部動畫也教會我們,遇到困難不要第一時間選擇逃避。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❼ 兒童必看十大勵志電影
兒童必看十大勵志電影
你知道兒童必看十大勵志電影有哪些嗎?對於兒童來說教育很重要,勵志的電影具有很好激勵孩子的作用,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偶爾看一些勵志的電影,下面我來告訴大家兒童必看十大勵志電影有安哪些!
1、《阿甘正傳》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這句經典的話就出自於電影《阿甘正傳》,這部影片不僅僅是青少年,其實也很適合受挫折的成年人觀看。影片中,主人公阿甘是一位先天智障的孩子,其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結果發現自己有跑的優勢,於是把這點唯一的優點堅持下來,於是自己通過堅持成為了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等,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2、《千與千尋》
孩子的確更容易接受動畫片一些,電影《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經典代表作之一,雖然是部動畫片,但是很多成人表示看完也深受鼓勵。影片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正式上映,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後發生的故事。該片榮獲200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2001年電影在日本最終取得了304億日元的票房。製作人 松下武義、氏家齊一郎、成田豊、星野康二、植村伴次郎、相原宏德。
3、《當幸福來敲門》
我還記得當年看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流,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這部影片由威爾·史密斯主演,感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影片取材真實故事,主角是美國黑人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該影片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影片獲得200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4、《天使愛美麗》
也是很經典的一部電影,很多人雖然沒有看過影片本身,但一定對於主人公艾米麗的形象有很深刻的印象。電影講述艾米麗有著不幸的童年,不過這一切都毫不影響她對生活的豁達樂觀。黛安娜王妃的去世讓她倍感人生的孤獨脆弱,從此開始了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助人計劃。在她鬥志昂揚的朝著理想邁進時,她遇上了一個「強硬分子」。
5、《陽光小美女》
這是一部家庭喜劇電影,劇情簡單明了,沒有通篇大道理,但偏偏讓人看完感慨萬分,也是勵志影片中杯推薦的次數較多的一部。影片於2006年7月26日上映,電影講述胡弗斯一家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理不清的問題,可當7歲的小女兒奧利弗聽到廣播中傳來的「陽光小美女」選美比賽那一剎那,他們決定沒有什麼比小女孩的大夢想更為重要。這個六口之家隨即踏上了從小鎮阿爾伯克基長途跋涉到加州參加比賽的路途。
6、《喜劇之王》
名字明明聽著像是一部喜劇,但通篇看下來竟然讓人覺得有幾分苦澀。「人生如果沒有理想,和咸魚有什麼區別?」影片中周星馳一貫演繹了生活在底層中小角色的心酸,雖然有喜劇搞笑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讓人覺得心疼,的確,只要有理想,人生終究會柳暗花明。
7、《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說實話,我第一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真的沒有看懂,通篇只是被華麗的場景給吸引了,二次刷卻看出了許多不同的感受。拋卻故事中美麗神秘的景色,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還是一個告訴你在絕處時如何保持希望,勇敢而堅強地尋求生的希望,經歷無數的磨礪終能涅盤重生。
8、《一公升的眼淚》
又是一部看完哭的眼睛直接腫掉的影片,真的是應了影片的主題,一公升的眼淚。拋開種種催淚情節不說,影片無論是劇情還是細節都處理的很好。該片講述木藤亞也14歲到21歲期間中所寫的日記,電視劇注滿了她努力對抗病魔及對生命熱情奮斗的感人事跡!女主角木藤亞也,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病變脊髓小腦病症,使其身體運動。本片改編自日本同名文學作品《一升的眼淚》,作者是一位堅強的罕見疾病患者。1986年首次出版創下26萬本的銷售紀錄。
9、《永不妥協》
聽名字就已經感覺很勵志了,這部影片也算是有點年份了,2000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影片全程貫穿了主題,深切的告訴你,為什麼要永不妥協,怎麼永不妥協。影片描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曾經的選美皇後,竟然做了六年黃臉婆,這樣的犧牲帶來的是:兩度離婚,存款不足一百美元,電話費交不起,被各種賬單催著。但她的善良,她的憐憫,她的真誠直率,她的毅力,全力以赴,讓她終於獲得大家的尊重,走向成功。
10、《國王的演講》
豆瓣評分8、3分,聽名字似乎是部平淡無奇的電影,但是看完整部作品的人無不稱奇。演講,多麼尋常的.事,但是對於口吃的人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後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喬治五世駕崩,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卻為了迎娶寡婦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艾伯特臨危受命,成為了喬治六世。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該片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1、1997年《心靈捕手》: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教授藍勃、心理學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
2、2004年《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3、2005年《卡特教練》:講述一支屢戰屢敗的籃球隊在教練卡特的帶領下改頭換面成為無人能敵的常勝將軍的故事。
4、2006年《聽見天堂》:該片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5、2006年《陽光小美女》:講述胡弗一家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理不清的問題,可當7歲的小女兒奧莉芙聽到廣播中傳來的「陽光小美女」選美比賽那一剎那,這個六口之家隨即踏上了從小鎮阿爾伯克基長途跋涉到加州參加比賽的路途。
6、2012年《小飛俠彼得潘》:講的是彼得潘,在小仙子叮叮和達林家的孩子們的幫助下,和夢幻島的孩子們一起打敗海盜們的各種邪惡計劃,保護了夢幻島的故事。
7、2014年《阿甘正傳》: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❽ 適合十歲兒童勵志電影
1、《荒島餘生》
湯姆•漢克斯主演,在低谷的時候,給予你巨大的力量。
當成長變成一種勢不可擋的大潮向你涌來的時候,當那些感知里凸顯的迷茫、孤獨、不被理解開始越來越龐大的時候,這個帶著叛逆、憧憬和夢幻的故事是那麼誘人而契合著心境。
❾ 關於感恩父母電影有哪些
1.《世界上最疼愛我的那個人去了》:
影片根據女作家張潔的同名長篇散文改編,講述了一個失去母親的作家在母親的最後歲月中所發生的故事
2.《媽媽再愛我一次》:
影片改編自台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以倒敘方式進行,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孫亞東飾)尋找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楊貴媚飾)的故事。
3.《漂亮媽媽》:
該片講述孫麗英數年前與丈夫離婚後,獨自撫養著天生失聰的兒子鄭大,耐心地教兒子說話、識字的故事。該片獲得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百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4.《我是山姆(I am Sam)》:
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相當於七歲孩童的父親,與有關當局爭奪女兒撫養權期間發生的故事。
5.《海洋天堂》:
是由薛曉路執導,主演李連傑、文章、桂綸鎂、高圓圓、董勇、朱媛媛等主演親情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