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絕代艷後的角色介紹
關於主演:「蜘蛛女」的華貴體驗
克爾斯滕·鄧斯特1982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7歲時就在伍迪·艾倫的《紐約故事》中首次登台;隨後1994年12歲的鄧斯特和好萊塢一線男星布拉德·皮特、湯姆·克魯斯聯袂出演了《夜訪吸血鬼》,並獲得了金球獎提名;2000年更是憑借在蘇菲亞·科波拉導演的《死亡日記》中的精彩演繹獲得評論界如潮好評。當科爾斯騰·鄧斯特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就已經充分顯示出了非凡的演藝天賦。長成大姑娘之後,更是憑借出演大賣影片《蜘蛛俠》系列中的「蜘蛛女」而名聲大噪。不過,近兩年除了做「蜘蛛女」之外,很少有頗為閃亮的角色出現。幾乎和那些平庸度日的好萊塢女人一樣墮入「凡間」了。《溫布爾登》、《伊麗莎白鎮》等毫無難度的青春喜劇竟成了她「打發」時間的作品,著實是有些浪費資源。還好有世家出身的索菲亞·科波拉及時出手,讓「蜘蛛女」在與「蜘蛛」交往的間歇體驗了一把法國皇後的奢華與富貴。曾經成功將鄧斯特從可愛的童星帶入成熟少女時代的恩師索菲婭·科波拉,再次為其提供了這個完全有別於普通青春少女形象的一代艷後角色。從瑪麗皇後復雜的性格和背景角度來看,這些對於鄧斯特來說,絕對是一次巨大的演技挑戰。為此,向來嘻嘻哈哈的科斯汀·鄧斯特,也表現出了異於平常的嚴肅和敬業,在索菲婭的帶動下開始苦研法國歷史,並且為了角色需要,還奉獻出了一場場尺度大膽的演出。這樣可遇不可求的大好機會,對鄧斯特來說,絕對幾世難逢。而且倘若能完美收工,鄧斯特則會驀然將自己的演藝地位大大提升,而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出演傳奇宮廷女子的傳記片,一直是影壇女星獲得評論界贊譽的超級法寶。而且有很多成功的典範珠玉在前:凱特·布蘭徹特的《伊麗莎白》、朱迪·丹奇的《布朗夫人》,伊莎貝爾·阿佳妮的《馬戈皇後》等等。因此飾演瑪麗皇後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謂是24歲的鄧斯特演藝生涯面對的最嚴峻考驗。相信鄧斯特自己,也並不希望永遠停留在「蜘蛛女」的水平上。
其他演員介紹
克爾斯滕·鄧斯特飾演奧地利公主、法國路易十六的皇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傑森·施沃茨曼飾演他冷漠的丈夫路易十六。其他演員則分別飾演凡爾塞皇室精英。而看似華貴安逸的的皇室中卻不斷發生著政治與情感的明爭暗鬥。克爾斯滕·鄧斯特現年24歲,7歲時就在伍迪·艾倫的《紐約故事》中首次展現了她的銀幕風采;隨後1994年12歲的鄧斯特和好萊塢一線男星布拉德·皮特、湯姆·克魯斯聯袂出演了《夜訪吸血鬼》,並獲得了金球獎提名;2000年更是憑借在蘇菲亞·科波拉導演的《死亡日記》中的精彩演繹獲得評論界如潮好評。2002年,20歲的她出演了經典漫畫改變影片《蜘蛛俠》,隨後將接拍《蒙娜麗莎的微笑》等大片。從三歲開始在影視圈拋頭露面,到13歲就成為《人物》全球最美麗的五十人之一,走過一路青春逼人的童星歲月,克爾斯滕·鄧斯特開始了成熟的青春女星生涯。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克爾斯滕·鄧斯特和傑森·施沃茨曼曾參演本片導演索非亞·科波拉的處女作影片《處女自殺》。
2006年憑借主演的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中男主角克里斯欽·格雷(Christian Grey)一角受到關注的傑米·道南,首次與熒幕接觸,出演了《絕代艷後》(Marie Antoinette)中菲爾遜公爵(Axelvon Fersen)一角 。
❷ 阿克塞爾·馮·菲爾遜的熒屏形象
2009年電影《L'évasion de Louis XVI 》中, Martin Douaire 飾 菲爾遜伯爵
2006年電影法國版《絕代艷後》中,Danny Gilmore 飾 菲爾遜伯爵
2006年電影美國版《絕代艷後》中,Jamie Dornan 飾 菲爾遜伯爵
1938年電影《絕代艷後》中,Tyrone Power 飾 菲爾遜伯爵
❸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共有76屆(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導致原有的影片評獎制度被廢除,改為觀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復評獎),主競賽單元的獲獎名單如下:
第一屆(1932)
最佳導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蘇聯)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化身博士》(美國)
最佳女演員:海倫.海斯(美國)《馬德隆.克勞德特的罪惡》
第二屆(1934)
最佳外國影片:《阿蘭島人》(英國)
最佳導演:吉.馬哈蒂 《入謎》捷克 約.羅文斯基《青年之戀》(捷克)
最佳男演員:華雷斯.皮萊 《自由萬歲》(美國)
最佳女演員:凱瑟琳.赫本 小婦人 (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泰雷薩旗手(義大利)
第三屆(1935)
最佳外國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幻影 (義大利)
最佳導演:金.維多 《洞房花燭夜》 (美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布郎夏爾 《罪與罰》(法國)
最佳女演員:保拉.韋塞利 《插曲》(奧地利)
第四屆(1936)
最佳外國影片:加利福尼亞的皇帝 (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利比亞騎兵隊(義大利)
最佳導演:傑克.弗德 《弗蘭德狂歡節》 (法國)
最佳男演員:保羅.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傳》(美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蓓拉 《戰斗前夜》(法國)
第五屆(1937)
最佳外國影片:《舞針的冊》(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抗擊漢尼拔》
最佳導演:羅.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國)
最佳男演員:伊密爾.詹寧斯《統治者》(德國)
最佳女演員:蓓蒂.黛維斯《紅衫淚痕》(美國)
第六屆(1938)
最佳外國影片:《奧林匹克運動會》(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空軍敢死隊》
最佳導演:卡爾.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國)馬塞爾.卡內爾《霧碼頭》(法國)
最佳男演員:李思利.霍華德《賣花女》(英國)
最佳女演員:瑙瑪.希拉《絕代艷後》(美國)
第七屆(1939)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布納.梅西阿斯》
第八屆(1940)
最佳外國影片:《驛站長》(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阿爾卡扎爾之圍》
第九屆(1941)
最佳外國影片:《克魯格總統》(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鋼盔》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劇演員》(德國)
最佳男演員: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路易斯.烏爾里奇《安奈利》(德國)
第十屆(1942)
最佳外國影片:《偉大的國王》(德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檳加西》
最佳男演員: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槍擊》(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克.蘇德鮑姆《偉大的國王》(德國)
第十一屆(1946)
最佳外國影片:《大地之光》(美國)
第十二屆(1947)
最佳外國影片:《罷工》(捷克)
最佳義大利影片:《悲慘的追逐》
最佳導演:亨利.喬治.格盧佐《巴黎警局》(法國)
最佳男演員:皮埃爾.費斯內《文森特先生》(法國)
最佳女演員:安娜.瑪格納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義大利)
第十三屆(1948)
最佳外國影片:《王子復仇記》(英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在羅馬的陽光下》
最佳導演:格.沃.派勃斯特《審判》(奧地利)
最佳男演員:恩斯特.多伊奇《審》(奧地利)
最佳女演員:珍.西蒙斯《王子復仇記》(英國)
第十四屆(1949)
聖馬克金獅獎:《曼儂》(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沼澤的藍天》
最佳導演:阿.吉尼那《沼澤的藍天》(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約瑟夫.科頓《珍妮的肖像》(美國)
最佳女演員:奧麗薇.迪.哈弗蘭《毒龍潭》(美國)
第十五屆(1950)
聖馬克金獅獎:《裁判結束》(法國)
最佳義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員:薩姆.傑夫《夜闌人未靜》(美國)
最佳女演員:埃莉諾.帕克《鐵窗紅淚》(美國)
第十六屆(1951)
聖馬克金獅獎:《羅生門》(日本)
最佳義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黑夜是我的王國》(法國)
最佳女演員:費雯麗《慾望號街車》(美國)
第十七屆(1952)
聖馬克金獅獎:《禁止游戲》(法國)
最佳導演:溝口健二《西鶴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員:弗雷德里克.馬區《一個推銷員的死》(美國)
第十八屆(1953)
聖馬克銀獅獎:《雨月物語》(日本)《紅杏出牆》(義大利、法國)
最佳導演:亞溫.李斯《四張廣告》(美國)
最佳男演員:亨利.維爾伯特《沒有懺悔的神》(法國)
最佳女演員:莉莉.帕爾默《四張廣告》(美國)
第十九屆(1954)
聖馬克金獅獎:《羅密歐與朱麗葉》(義大利、英國)
聖馬克銀獅獎:《在碼頭》(美國)《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員:讓.加賓《不要碰珠寶》(法國)
第二十屆(1955)
聖馬克金獅獎:《諾言》(丹麥)
聖馬克銀獅獎:《跳來跳去的女人》(蘇聯)
最佳男演員:肯尼思.莫爾《親情深似海》(美國)
第二十一屆(1956)
最佳男演員:布爾威爾《巴黎橫斷面》(法國)
最佳女演員:瑪麗亞.雪爾《酒店》(法國)
第七十一屆(2014)
最佳影片金獅獎:羅伊·安德森《寒枝雀靜》(瑞典)
最佳影片評委會大獎:約書亞·奧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麥/挪威/芬蘭)
最佳導演銀獅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郵差的白夜》(俄羅斯)
最佳男演員:獎亞當·德利弗《飢餓的心》(義大利)
最佳女演員獎:阿爾芭·洛瓦赫《飢餓的心》(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卡昂·穆德西《錫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屆(2015)
最佳影片金獅獎:洛倫佐·維加斯《來自遠方》(委內瑞拉)
評審團大獎: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國)
最佳導演銀獅獎:帕布羅·查比羅《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編劇獎: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法布萊斯·魯奇尼《貂》(法國)
最佳女演員獎:瓦萊莉·高利諾《為你著想》(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艾明·阿爾珀《封鎖》(土耳其)
最佳新演員獎:亞伯拉罕·阿塔哈《無境之獸》(美國)
第七十三屆(2016)
最佳影片金獅獎:拉夫·達茲《離開的女人》(菲律賓)
評審團大獎:湯姆·福特《夜行動物》(美國)
最佳劇本獎:諾亞·奧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國)
最佳導演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戰爭天堂》(俄羅斯)、阿瑪特·伊斯卡拉特《野蠻地區》(墨西哥)
最佳男演員獎:奧斯卡·馬丁內茲《傑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員獎:艾瑪·斯通《愛樂之城》(美國)
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獎:葆拉·貝爾《弗蘭茨》(德國)
評委會特別獎:安娜·莉莉·阿米普爾《劣質愛情》(美國)
第七十四屆(2017)
最佳電影金獅獎:吉爾莫·德爾·托羅《水形物語》(美國)
評審團大獎銀獅獎:薩繆爾·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導演銀獅獎:澤維爾·勒格朗《傾盡所有》(法國)
最佳男演員: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員:夏洛特·蘭普琳《漢娜》(法國)
最佳劇本獎:馬丁·麥克唐納《三塊廣告牌》(美國、英國)
評審團特別獎:沃威克·桑頓《甜蜜的國度》(澳大利亞)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員獎:查理·普拉默《賽馬皮特》(英國)
第七十五屆(2018)
金獅獎最佳影片獎:阿方索·卡隆《羅馬》
銀獅評委會大獎:歐格斯·蘭斯莫斯《寵兒》
最佳劇本獎:喬·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銀獅最佳導演獎:雅克·歐迪亞《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員獎:威廉·達福《永恆之門》
最佳女演員獎:奧莉薇婭·柯爾曼《寵兒》
評審團特別獎:詹妮弗·肯特《夜鶯》
新晉演員獎:巴凱里·甘納巴《夜鶯》
第七十六屆(2019)
金獅獎最佳影片:《小丑》導演:托德·菲利普斯
評審團大獎:《我控訴》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最佳劇本獎:楊凡《繼園台七號》
最佳導演獎:羅伊·安德森《關於無盡》
最佳男演員:盧卡·馬里內利《馬丁·伊登》
最佳女演員:阿麗亞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勝利》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獎(最佳新人獎):托比·華萊士《乳牙》
評委會特別獎:《黑手黨不再是曾經》導演:弗蘭科·馬雷斯科
❹ 電影絕代艷後中的杜貝莉是誰演的
電影《絕代艷後》中杜貝莉的扮演者是
義大利明星 艾莎阿基多(英語: Asia Argento ,1975年9月20日-)是義大利著名的演員、導演、歌手和模特兒,主要作品有:尋愛之旅,絕代艷後,活死人之地 ,最後的日子 ,Cindy: The Doll Is Mine等。
望採納
❺ 諾瑪·希拉的所獲榮譽
奧斯卡獎 Oscar
1930 獲獎 最佳女演員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The Divorcee (1930) 棄婦怨
1930 提名 最佳女演員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Their Own Desire (1929)
1939 提名 最佳女演員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Marie Antoinette (1938) 絕代艷後
1937 提名 最佳女演員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Romeo and Juliet (1936) 羅密歐與茱麗葉
1935 提名 最佳女演員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The Barretts of Wimpole Street (1934) 紅樓春怨
1931 提名 最佳女演員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A Free Soul (1931) 自由魂
威尼斯電影節 Venice
1938 獲獎 最佳女演員 (Best Actress) Marie Antoinette (1938) 絕代艷後
❻ 絕代艷後女主角
導演
索菲亞·科波拉 Sofia Coppola 編劇
索菲亞·科波拉 Sofia Coppola .....(written by)
Antonia Fraser .....(book Marie Antoinette: The Journey)
演員
克爾斯滕·鄧斯特 Kirsten Dunst .....Marie-Antoinette
朱迪·戴維斯 Judy Davis .....Comtesse de Noailles
蘿絲·拜恩 Rose Byrne .....Duchesse de Polignac
艾莎·阿基多 Asia Argento .....Madame Barry
瑪麗安娜·菲斯福爾 Marianne Faithfull .....Maria Teresa
史蒂夫·庫根 Steve Coogan .....Ambassador Mercy
詹米·多南 Jamie Dornan .....Count Fersen
雪莉·亨德森 Shirley Henderson .....Aunt Sophie
莎拉·埃德勒 Sarah Adler .....Comtesse d'Artois
馬修·阿馬立克 Mathieu Amalric .....Man at Masked Ball
Aurore Clément .....Duchesse de Char
Guillaume Gallienne .....Vergennes
Clementine Poidatz .....Comtesse de Provence
莫莉·香儂 Molly Shannon .....Aunt Victoire
讓-查理斯通·博夫特 Jean-Christophe Bouvet .....Duc de Choiseul
❼ 求一部講女王的電影名字
黃金時代》,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飾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女王》,反映戴妃時期英國女王的電影
《埃及艷後》
《尼伯龍根的指環》
女王(關於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女王(1998美國片 導演:夏克哈卡帕(Shekhar Kapur)
)
憨豆特工
埃及艷後
埃及艷後的任務傳
公主日記 系列
絕代艷後 (法國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傳奇一生)
伊莎貝爾·阿佳妮主演的《馬爾戈皇後》
《葉卡捷琳娜女皇》1995 又譯:凱瑟琳大帝/偉大的凱瑟琳
茜茜公主/年輕的皇後/皇後的命運 三部曲
大城武士
暹羅王後
歷史電影: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8)(英國王後)
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2007)(英國女皇)
伊麗莎白Elizabeth (1998)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 (2005)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Victoria & Albert (2001)
一個女王的少女時代Mädchenjahre einer Königin (1954)
簡公主Lady Jane (1986)
蘇格蘭王後Mary, Queen of Scots (1971)
安妮的千日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1969)(法國王後)
絕代艷後Marie Antoinette (1938)
絕代艷後Marie Antoinette (2006)
茜茜公主I、II、III(1956)(奧地利王後)
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 (1953)(公主)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2004)(馬其頓王後)
凱瑟琳大帝Katharina die Große (1995)(沙俄女皇)
凱薩與克麗奧佩拉Caesar and Cleopatra (1945)(埃及女王)
看看哪個是吧
❽ 絕代艷後
美國演員詹森·舒瓦茲曼有著猶太和義大利血統,1980年生於美國洛杉磯市,母親是憑借《教父2》和《洛奇》分別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和女主角提名的女演員塔里亞·希雷,他也是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外甥以及女導演索菲亞·科波拉和演員尼古拉斯·凱奇的堂弟。詹森·舒瓦茲曼曾經擔任過樂隊Phantom Planet的鼓手,並且創作了作為電視劇《橘子郡男孩》主題曲而紅極一時的歌曲California,然而在陪伴了樂隊七年之後的2003年,他為了專注表演事業而選擇退出。
詹森·舒瓦茲曼是在表姐菲亞·科波拉的介紹之下結識導演韋斯·安德森的,在其大獲成功的《青春年少》中出演了一位課外活躍但課業失敗,並且不可救葯地迷戀上了自己老師的古怪大學生,對於客串演出同時也是本劇編劇之一的歐文·威爾遜,詹森可謂是又敬又愛,兩人以及導演安德森在此後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和密切的合作。
處女作一炮打響之後,詹森·舒瓦茲曼接下來幾部作品《懶蟲陷情記》、《天旋地幻》、《我愛哈克比》等中出演的都是有些類似的古怪年輕人角色,但是他在戲里戲外酷勁十足而又謙遜認真的形象受到了愈來愈多人的喜愛。2006年他在菲亞·科波拉的宮廷史詩片《絕代艷後》中擔任了男主角,拍片間隙里又和韋斯·安德森在巴黎的咖啡館里頗為「浪漫」地開始了影片《穿越大吉嶺》劇本的創作。本片講述了三位彼此疏遠的兄弟在父親突然離世之後一同踏上通往印度的火車之旅的故事,上映後雖然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但只屬於韋斯·安德森和詹森·舒瓦茲曼的情感氣質和酷勁依然撲面而來。此後舒瓦茲曼將繼續同安德森合作其下一部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另在賈德·阿帕圖的音樂喜劇片《永不止步:戴維·寇克斯的故事》中出演自己的偶像——披頭士樂隊鼓手Ringo Starr,本·斯蒂勒的《馬克·皮斯的經歷》一片中他也將扮演標題人物馬克·皮斯。另外詹森·舒瓦茲曼還會很快推出自己的最新音樂專輯。
❾ 女王題材的電影
歷史電影: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8)(英國王後)
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2007)(英國女皇)
伊麗莎白Elizabeth (1998)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 (2005)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Victoria & Albert (2001)
一個女王的少女時代Mädchenjahre einer Königin (1954)
簡公主Lady Jane (1986)
蘇格蘭王後Mary, Queen of Scots (1971)
安妮的千日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1969)(法國王後)
絕代艷後Marie Antoinette (1938)
絕代艷後Marie Antoinette (2006)
茜茜公主I、II、III(1956)(奧地利王後)
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 (1953)(公主)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2004)(馬其頓王後)
凱瑟琳大帝Katharina die Große (1995)(沙俄女皇)
凱薩與克麗奧佩拉Caesar and Cleopatra (1945)(埃及女王)
埃及艷後Cleopatra (1963)
公主日記The Princess Diaries (2001)(女王出場次數較多)
魔幻電影:
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