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薦幾部電影:(反對種族歧視的)謝謝~!
1、撞車
2、颶風
這是一部關於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黑人拳王魯本卡特遭警察誣陷坐了三十年冤獄,幾經周折才重見天日的故事。影片對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進行了抨擊和剖析,導演的立場頗值得贊賞,他並非單純抨擊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他還試圖傳達一個信息,並非所有的白人都有種族偏見,白人和黑人之間應當對話而不是對立,並且導演並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情節和演員鮮活的表演來表達自己的主張的,有些部分拍得還相當感人。
黑人拳王魯本卡特似乎天生和警察有仇,十一歲時就被送進感化院(相當於我國的少年犯勞教所),後來自己越獄去當了兵,並且苦練拳術,拳台上他風光無限,把一個個對手都揍趴下。一個拳王應該是很有社會地位的,可是他還是沒能逃脫牢獄之災。他被腐敗的警察誣陷,被判了三個終身監禁(美國的法律就是這么有意思,簡單的加法,不像我國,甲罪判十年,乙罪判八年,兩罪合並執行十五年,可以打折的。)一個黑人青年讀了魯本的自傳之後被深深感動,決心和自己的幾個白人朋友一起幫魯本洗脫罪名。大概導演太過專注於人物形象的刻畫和自己的政治訴求,情節上有些地方值得推敲,監獄也並非如某些監獄片描繪的那麼黑暗,有個獄警甚至和魯本成為了朋友,而典獄長似乎也格外照顧他。另外有一個十分討厭的地方就是結尾的「好萊塢式歡呼」,縱觀眾多好萊塢影片,只要是最後取得了成功,一定會有集體歡呼的場面,有時甚至歡呼的有些無厘頭,本片中得知魯本被釋放的消息之後滿監獄的牢犯都歡呼雀躍如同過聖誕節一般--這些人犯不著吧!並且白白坐了三十年牢,即便洗脫了冤情算是勝利嗎?不過總體上這些缺點還是瑕不掩瑜,本片仍不失為一部佳作。
黑人演員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塞謬爾 傑克遜那種劍走偏鋒的類型,丹澤爾華盛頓雖然是影帝,但是卻對他印象不是很深刻――直到看完這個片子以後。在本片中他成功塑造了魯本卡特這個人物,其表演功力不容小覷。在他被送進監獄以後,他拒絕穿囚服一段很精彩,而被關緊閉時他內心沖突的表現,以及後來在遇到朋友以後內心情緒的劇烈變化都表現得非常生動――內心情緒的表達往往是很困難的。他對一個囚犯的心理把握的非常細膩,如何才能適應監獄的生活呢?無欲無求。這樣心才能覺得自由。這樣的詮釋是非常生動的。丹澤爾華盛頓為了本片准備了兩年並且認真的練習打拳,力求表演的成功,最終他的辛苦也沒有白費,他憑借本片折桂金球影帝。
3、炎熱的夏夜
在美國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一座城鎮叫斯帕特。這個城鎮既小又窮,而且種族歧視十分嚴重。芝加哥的一位大企業家科爾伯特,為了幫助這個小鎮擺脫貧困,來到這里招工建廠,不料在一個十分炎熱的夏夜被人謀殺,身上的900美金也不翼而飛。
多年來斯帕特的治安情況一直比較平靜,這起意外的謀殺案,令剛上任兩天的蓋爾斯警官一籌莫展。他便指派警官薩姆設法搜尋嫌疑犯。當薩姆來到火車站,看到一個黑人覺得不順眼,而且發現這個黑人帶有許多現金,就不問青紅皂白將他逮捕。哪料到,這個叫蒂白斯的黑人青年來頭可不小,他是東部地區費城一名干練的刑事警察,這次是回鄉探望母親。
由於案情復雜,蓋爾斯只好請蒂白斯幫忙,雖然他心裡看不起黑人。就在這時,警官薩姆又抓住了一個名叫哈維的青年,在他身上搜出了死者的餞包和300元現金。警長蓋爾斯武斷地認定哈維就是兇手。然而,蒂白斯根據死者傷口的情況認為兇殺。隨著調查的的深入,警長意外地發現自已的手下薩姆在案發的第二天去銀行存入600美元。這下,警長又把兇手的帽子套在了薩姆頭上。對此,蒂白斯卻不以為然,並據理向警長蓋爾斯說明另有兇手。蓋爾斯固執已見,還對蒂白斯產生不滿,甚至勒令他立即離開這里,不準插手此案。由於蒂白斯的出現,使這個斯巴達鎮的種族歧視的黑勢力十分惱怒,他們揚言"這個黑鬼活不到星期天"。一天,蒂白斯上街辦事,突然遭到4名白人青年的襲擊,好在警長蓋爾斯及時趕到,蒂白斯才免遭暗害。
蒂白斯並未因此離去,依然努力搜集破案的線索。就在此時,一個名明叫珀迪的青年來到警察局控告薩姆強奸了他的妹妹,並使她懷了孕。蒂白斯覺得此事蹊蹺,決定從中下手,打開兇殺案的缺口。蒂白斯打聽到鎮上有位專干非法墮胎的黑婦人,就立即走訪了她。在費了一番口舌後,黑婦人告訴蒂白斯,珀迪的妹妹晚上要來打胎,那個使姑娘懷了孕的男子也會陪她一起來,就在說話間,珀迪兄妹闖了進來,同來的還有小吃店老闆拉爾夫。對照以前搜集到的線索,蒂白斯一下子明白了拉爾夫就是他要抓的兇手。
蒂白斯把真相告訴了珀迪,氣瘋了的珀迪向拉爾夫撲去。拉爾夫開槍打死了珀迪,自己終於落入法網。拉爾夫在警察局裡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全案真相大白。此時,警長蓋爾斯對蒂白斯敬佩不已,並親自把他送上了遠去的列車,這算是他要表示的一點最大程度的誠意了。
Ⅱ 一部歐美電影有關老師的很久以前的電影叫什麼thank什麼的
1998年的《美國X檔案》(American History X)。
又名《野獸良民》《美國歷史檔案》。
德瑞克溫亞(愛德華諾頓)是一個極端聰明,可是卻四處惹禍的青年,他崇拜新納粹主義,仇視所有有色人種。他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在學青年,有一個小康家庭,學校功課名列前茅,造成他充滿仇恨的性格主要是因為幼年時父親被黑人所射殺以及父親對他灌輸的種族歧視思想,他將所有的悲傷與憤怒,轉成對付有色人種的力量,他崇拜納粹黨,將書房貼滿了希特勒的照片納粹的圖騰,更在身上刺上納粹的萬字圖騰,同時積極地收編社區里的被有色人種欺負的白人青少年,成為他的白人勢力,到處迫害有色人種的商家,讓種族之間的對立更加明顯,在一次與黑人的沖突中,他射殺了兩名黑人,被判刑入獄,可是無形中卻更加確定他在該幫會中的個人崇拜式領導地位。
他的弟弟丹尼(愛德華福龍)一樣是位聰明絕頂的學生,視他哥哥為新一代的白人英雄,效法他的行為,眼見丹尼就要踏入他哥哥的後塵,於是他的老師規定他,要他回憶當時他哥哥的種種行為,編寫成一份報告,透過這份報告,我們可輕易地看出這個家族的悲傷過去與無奈,這份作業的名字就是『美國X檔案』。在獄中的德瑞克並不好過,他身上的新納粹標記使他成為黑人注意的焦點,使他不得不與許多和他一樣的新納粹白人靠攏,以求自保,可是他因為工作的關系,竟然與一個黑人結成了好朋友,在此同時,他發現自己所投靠的團體,還有吸食毒品等其他不法行為時,這使他的高貴白人夢想完全破滅,他決定要脫離他們,可是結果卻是一頓狠狠的修理。
這一次的教訓讓他對自己的過去充份地反悔了,回首過去因為年少無知所闖下的大禍,他決定不顧一切痛改前非,但是他故鄉的同伴與女友都不知道他的想法,只顧著他的出獄瘋狂地喝酒慶祝,這個當時他所組織的白人戰士團,已經比叄年前大了將近十倍,但是他深深明了,這個組織已經被有心人士給利用了,於是他告訴他的女友,他要離開他們了,並且帶著他的弟弟,永遠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並且代替已經過世的父親,重新讓這個家走回他該走的方向,也要弟弟好好的念書。而他的女友和同伴卻無法理解他,責怪他牢獄生活改變了他,他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德瑞克。隨後他與派對里的同伴們產生了沖突,並且藉助手槍逃離了聚會場所,帶弟弟來到一個空曠處述說他牢獄生活中的醒悟。
令人遺憾的是,在德瑞克認為事情已經變的安定的時候,傳來了參加派對的一些夥伴被黑人砍傷,而整個組織非常暴躁,急欲反擊,警方希望德瑞克用他曾經的威信來穩定幫會。他答應在送丹尼上學之後幫助警方,不想,丹尼舊時惹怒的一個黑人將丹尼槍殺在了廁所里。影片在德瑞克的悲傷中結束,似乎預示的一個輪回的開始。
Ⅲ 美國海軍電影,描述種族歧視的教育片我需要電影名字。
是不是《Men of Honor》,2000年的電影,講述第一個美國黑人潛水員的真實故事?
我愛死了,中文片名好像是《怒海潛將》,又有人說叫《壯志潛龍》,說的是第一個黑人潛水員(由Cuba Gooding Jr.主演)在受訓時受盡歧視,以為白人教官(Robert De Niro)專門針對他,沒想到教官其實是為他好,就因為是第一個黑人,就因為別人都歧視他,更要通過最嚴格的考驗,這樣別人才無法挑剔。然而快到最後考試前,他卻腿斷了(忘了是什麼原因),結果他仍然忍著劇痛訓練自己,最後終於光榮地稱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潛水員。結局部分蠻讓人感動的。
就算不是,也推薦樓主去看看。
Ⅳ 給幾部反映種族歧視的電影,要PPS搜的到的
《美國X擋案》 《死無葬身之地》 《自由作家》 美國黑幫 美國往事。通天塔。殺死一隻知更鳥。費城故事。
盧安達飯店。種族沖突為主。也有歧視的成分在裡面。
《撞車》奧斯卡獲獎影片
上訴都是種族歧視類電影。
Ⅳ 幫忙找部電影,白人漂亮女教師把一群有種族歧視心理陰影的黑人學生從仇視白人學生變為和白人學生成為朋友
街頭日記劇情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奧斯卡影後希拉里·斯旺克真情出演。
Ⅵ 有一部講述大學橄欖球的電影,主線是關於種族歧視的,叫什麼名字啊
《光輝歲月》Remember the Titans 更多中文片名:沖鋒陷陣 / 熱血強人 導演:Boaz Yakin 主演:丹澤爾·華盛頓 、威爾·帕頓 、伍德·哈里斯 對白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00年9月23日 美國 類型:劇情/運動 片長:113 min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1971年黑人橄欖球教練赫爾曼·布恩沖破種族歧視,帶領黑白球員組成的隊伍打開勝利之門。因為中國隊沖擊2002年世界盃時,米盧指定球員觀看此片而在中國聲名大躁。 黑人美式足球教練─布教練〔丹澤爾·華盛頓飾演〕,在種族融合的政策下,來到一所白人高中擔任足球教練,同一時間,黑人學生也由另一所學校被迫轉學到此。一向以白人為主的維吉尼亞小鎮,頓時之間來了許多陌生黑人面孔,對高中學生而言以及他們的家長造成不小的震撼。布教練從一開始遭到所有人的排斥到憑著自己的信念以及白人副教練的配合之下,成功地將這一隻長敗軍的黑白混合美式足球隊伍推至冠軍寶座,同時也成功寫下黑白融合的成功案例。
記得採納啊
Ⅶ 一部美國電影講了一位教授,上課時有黑人學生缺勤,隨口說了什麼話,被指種族歧視,被迫辭職。請教片名
名為《人性污點》。
Ⅷ 求一部美國電影的名稱 核心是種族歧視 內容是講一個老師如何改變她們班同學
是希拉里斯萬克主演的《街頭日記》
加利福尼亞,長島,在踏進當地威爾森高中的第一天,熱血的菜鳥老師艾琳·格魯維爾(希拉里·斯旺克飾)還是個滿懷希望要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派。然而她將要面對的,是在LA暴動之後,各種族之間暴徒械鬥一觸即發的長島,連本來應該不聞窗外事的學校也不例外。 艾琳的班級里,全是被其他老師放棄的青少年,非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亞洲人,班級里不僅族裔混雜,都是附近貧困街區的孩子,甚至還有小混混和黑幫團體成員,他們對學習沒有絲毫熱情。艾琳對於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情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但她卻並沒有同其他成年人一樣避之唯恐不及,而是學著真正聆聽學生的心聲。 逐漸開始了解學生們的世界的艾琳,痛心地發現這些不過十來歲的孩子們,每天不得不掙扎著在街頭暴力中生存,能平安無事地度過每一天就是他們最大的希求。於是艾琳借鑒二戰時安妮·弗蘭克的做法,讓學生們利用日記寫下點點滴滴的遭遇,互相分享互相傾訴,從生活里找到希望與自由。從艾琳那裡,學生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一本「街頭日記」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使他們得到了救贖!
Ⅸ 尋電影名,故事發生在南非,白人和黑人拳擊,反對種族歧視教白人男孩拳擊的人是摩根弗里曼演的。
准確的說 摩根弗里曼沒有關於拳擊運動的電影...
更正一下,是有相關電影,而且不止一部。
你說的應該是 《小子要自強\The Power of One》1992年。改編自布萊思·考特納的同名小說。導演約翰·艾維爾森曾執導《洛基》等影片。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交織著無畏的勇氣,男人間的友誼,對正義的不舍追求和悲惋動人的愛情故事。更揭示出南非人民在二戰中所承受的傷痛與苦悶。影片提出,要改變這種情況不可寄望於任何外部勢力的介入,而要靠每個人都改變自己的觀念,發揮出「自己的力量」,並願為了信仰而奮斗一生。這個觀點也正是原著中所著力強調的。值得一提的還有本片的配樂,漢斯·基莫使用了純粹的非洲部族音樂,有效的烘託了原始的非洲氣氛。不僅使得本片的原聲碟成為發燒友的珍藏,更催生出了日後榮膺奧斯卡最佳配樂的《獅子王》。本片獲得1993年度美國政治社會電影評選最佳人權電影獎。
劇情簡介:1930年的非洲,種族歧視仍然很嚴重。白人兒童P.K.在這里長大,作為一個英國孤兒,他備受歧視和欺侮,唯一的朋友是來自德國的作曲家多克。隨著戰爭的爆發,多克被英國兵抓入監獄。P.K.也隨之入獄。在獄中他結識了黑人拳擊手皮爾,後者不僅教會了他如何用拳頭保護自己,也讓他明白了種族歧視的根源。當目睹了皮爾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生命之後,P.K.立志此生將為消除種族歧視而戰。出獄後的他,無視當局的禁令跑到種族隔離區去教書。還邂逅了美麗迷人的瑪麗亞,兩人墜入愛河,瑪麗亞不幸成為種族斗爭的犧牲品。深愛著她的P.K.抑止住自己復仇的沖動。毅然的在消除種族歧視的路上堅定的走下去。
Ⅹ 尋找一個電影
我首先回答的,分請給我
片名:Freedom Writers
譯名:自由作家
導演:理查德-拉格拉文尼斯(Richard LaGravenese)
主演:希拉里-斯萬克(Hilary Swank)
艾美達-斯丹頓(Imelda Staunton)
帕特里克-德姆西(Patrick Dempsey)
斯科特-格倫(Scott Glenn)
類型:劇情/改編/傳記
片長:123分鍾
級別:PG-13(涉及暴力內容和粗口)
發行:派拉蒙
上映日期:1月5日(美國)
劇情簡介
1994 年的秋天,二十四歲的老師艾恩·格魯維爾站在了她的第一群學生面前, 這群孩子們都來自最貧窮的底層社會,並且生活在嚴重的種族歧視之下。他們從來不曾聽過老師的話,甚至開始打賭艾恩會在什麼時候被氣走。艾恩想盡各種方法希望跟他們好好相處,結果總是失敗。
直到一天,一幅關於非洲和美國的種族諷刺畫在教室里流通的時候被艾恩攔截了, 裡面的內容讓她想到了當年二戰中納粹對待猶太人的態度。此時的艾恩開始意識到,這群學生的叛逆和憤怒可能來自他們生活的那個充滿暴力的世界。在她的訊問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了他們的手, 揭開他們的襯衣展示出身上的累累傷痕……
影片陣容
兩屆奧斯卡影後得主的希拉里·斯萬克將傾情出演扮演「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女老師艾恩·格魯維爾,並且親自擔綱本片的製片人。鑒於自己兩尊小金人都是以男人婆的形象勝出,希拉里·斯萬克深感轉型之事迫在眉睫。今年她先在《收割》中以「不怕鬼堅韌女」的形象過渡了一下,然後又以「盪婦造型」出現在了《黑色大麗花》中,然後就是本片,在2007年她選擇以「機智奉獻女老師」的形象繼續吹響自己轉型的號角。光是看她在海報上的純良造型就可略窺到此次角色的風格。老實說,斯萬克長了一副硬朗的男性化面容,要想轉型成功,恐怕外形上的說服力較小,只能靠自己出神入化的演技了……
幕後揭秘
這是一個由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電影,經過艾恩·格魯維爾治療的孩子們由一群沮喪的青少年成長為具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後來,他們自己籌集基金,邀請那些在二戰時期勇敢保護自己家庭的荷蘭婦女們到加利福尼亞參觀並與她們交流,同時,他們還寫信邀請了那本薩拉熱窩少年日記的作者扎拉塔·弗里伯維克到加利福尼亞做客,與他們共度了5天時間,聊天並交換了他們之間的故事。這些交流活動進一步加深了艾恩帶給他們的信仰。
1997年,孩子們組織了一場「靈魂的回聲」的籌款音樂會,用籌得的款項參觀了華盛頓,並把自己的日記帶給了教育部長。後來,他們還通過資助到了紐約,德國,波蘭,阿姆斯特丹和薩拉熱窩旅行,去親自目睹和體驗了那些書上提到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