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跪求柳堡的故事1958年上映的由 廖有梁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柳堡的故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vtrAd5HvbDB6bRw1QR9sQ
《柳堡的故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愛情片,於1957年上映。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連的副班長李進與少女二妹子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經過指導員的幫助教育,他們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於革命斗爭。
㈡ 電影《柳堡的故事》演付班長的演員如今多大年齡了還在嗎
四班副班長李進(廖有梁 飾)
廖有梁 Youliang Liao
性別: 男
生卒日期: 1937-10-28 至 1999-04-23
出生地: 中國,上海
職業: 演員 / 副導演
㈢ 八一電影廠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演員表
中國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3年,本片根據沈西蒙同名話劇改編,其主要劇情為: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連接受警衛上海南京路的任務。特務老K、曲曼麗妄圖用資產階級的香風毒氣瓦解我鬥志。三排長陳喜忘掉了我軍的光榮傳統,新戰士童阿男存有嚴重自由主義傾向。指導員路華、連長魯大成、老班長洪滿堂,從階級教育著手,救了阿香,逮捕了特務老七,使童阿男和陳喜認識了錯誤。春節大聯歡時,特務分子老K和曲曼麗被一網打盡。
中文名:霓虹燈下的哨兵
外文名:Sentinel under the neon lights
其它譯名:ネオンの下センチネル
出品時間:1964
出品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導演:王蘋、葛鑫
編劇:沈西蒙
製片人:沈錫元
主演:徐林格, 宮子丕, 馬學士, 袁岳, 廖有梁, 劉鴻聲, 陶玉玲
類型:劇情
片長:115分鍾
上映時間:1964
快速導航
演員表分享
角色簡介
連長魯大成,是個40歲的東北漢子。性情直爽,脾氣急躁,處理問題憑直觀感覺,愛兵情同手足,有職業軍人的氣質,孫海英飾演。
指導員路華,性情溫和,處事果斷,懂政策有文化,能夠准確領會上級意圖,善做思想工作。
班長趙大大,性格耿直,作戰勇敢機智,但沒文化,不懂政策,思想轉變慢,對戰友肝膽相照。
戰士童阿男,是個20歲的上海籍新兵。
排長陳喜,作戰機智勇敢,戰功卓著,有虛榮心,被曲曼麗拉下水,後悔悟,為保衛首長安全被特務打傷,與春妮重新和好。
春妮是陳喜之妻。
㈣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電影演員你能記得哪幾位
在上海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電影演員我還能記得的有:
王丹鳳(1924-2018)、原名王玉鳳,出生於上海、原籍浙江寧波,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60年代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代表作品《女理發師》、《護士日記》、《家》、《桃花扇》、《海魂》、《兒子孫子種子》、《萬紫千紅》、《春滿人間》…
金 迪1933年2月25日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蘇州,原名金慧琴,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60年代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代表作品《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花好月圓》、《我的十個同學》、《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大雁北飛》…
秦 怡1922年1月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高郵,著名電影表示藝術家。代表電影《鐵道游擊隊》、《青春之歌》、《女籃5號》、《雷雨》、《苦惱人的笑》、《那些女人》…
秦 文(1928-2008)、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高郵,上海戲劇專科學校畢業,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電影《上海姑娘》、《千萬不要忘記》、《為了和平》、《飛越天險》、《母親》…
劉尚嫻1941年12月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徐州,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芳…
廖有梁(1937-1999),上海嘉定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電影《柳堡的故事》、《霓虹燈下的哨兵》、《淮海戰役》…
陳 述(1920-2006),原名陳致通,上海人,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電影《渡江偵察記》、《鐵道游擊隊》、《母親》、《海魂》、《老兵新傳》、《為了和平》、《難忘的戰斗》、《聶耳》…
魏宗萬1938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餘姚,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電影《三毛從軍記》、《巧奔妙逃》、《湘江剿匪記》、《三國演義》、《水滸傳》…
夏 天(1920-2005),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邳州,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電影《羊城暗哨》、《翠崗紅旗》、《金銀灘》、《林則徐》、《飛刀華》、《秋翁遇仙記》…
周文彬(1907-1981),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無錫,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代表電影《英雄兒女》、《鐵道衛士》、《海上神鷹》、《邊寨烽火》、《黨的女兒》、《前哨》、《甲午風雲》…
嚴順開(1937-2017),出生於上海、祖籍湖北鄂城,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著名藝術家。代表作品電影《阿里Q正傳》等;小品《張三其人》、《愛父如愛子》…
阮玲玉(1910-1935),別名阮鳳根、阮玉英,出生於上海、祖籍廣東中山,早期電影著名女演員。代表電影《野草閑花》、《新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
胡 蝶(1908-1989),原名胡瑞華,出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鶴山,中華電影學校畢業,早期電影著名女演員。代表電影《歌女紅牡丹》、《狂流》、《姊妹花》、《火燒紅蓮寺》、《啼笑因緣》…
1、應該是說5、60年代出生的觀眾看到的7、80年代的電影的電影演員吧?不是50、60年代出生的上海演員吧?兩者跨度很大,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源地,曾幾何時,一個東北電影製片廠、也就是後來的長春電影製片廠,一個上海電影製片廠幾乎就壟斷了整個的中國電影的,比文化中心北京都厲害得多的,十里洋場、紙醉金迷、名流如雲呢。五、六十年代活躍的演員多了去了,一些大師級的演員可都是在上海成名的呢。
2、前幾年去過一次位於上海徐匯區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廠大門除了上影廠的工農兵塑像廠標以外,還有謝晉、白楊、孫道臨等人的雕塑,孫道臨應該是跨越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八十年代的一個標志性人物了,代表作有《早春二月》、《家》、《永不消逝的電波》、《渡江偵察記》等等,記得八十年代以後了,還拍過《雷雨》、《非常大總統》、《詹天佑》,前兩部還是自導自演的。但是,孫道臨是地道北京人、畢業於燕京大學,一輩子都在上影廠工作的。
3、然後,早於孫道臨的金焰、趙丹、袁牧之,晚於孫道臨的魏鶴齡、韓飛、高博、白穆、陳述、溫錫瑩、達式常、梁波羅都是很有影響的男演員了;女演員裡面呢,金焰的妻子秦怡是個代表性人物了,具有東方女性的柔美、賢惠,比秦怡資格老的胡 蝶、阮玲玉、上官雲珠,跟秦怡同時代的白 楊、王丹鳳、張瑞芳,後來的祝希娟、朱曼芳、黃梅穎、向 梅,都是很有影響的大明星了。再往後走,就到了陳沖、張瑜、鄔君梅、郭凱敏、馬曉偉、毛永明這代人了。
4、想當年呀,白 楊、王丹鳳、魏鶴齡、韓非、達式常、張瑞芳、梁波羅、祝希娟、郭凱敏、陳 沖、張瑜這些人可都是影帝影後級的人物了。白楊的《祝福》裡面的祥林嫂,還有跟她搭戲的魏鶴齡演的賀老六;王丹鳳的《護士日記》、《女理發師》;
5、韓非的《喬老爺上轎》、達式常的《難玩的戰斗》、跟潘虹搭檔的《人到中年》,張瑞芳的《李雙雙》,梁波羅的《五十一號兵站》,祝希娟的《紅色娘子軍》,郭凱敏、張瑜的《廬山戀》、《小街》,陳沖跟唐國強搭檔的《小花》,都是轟動一時、膾炙人口的好片子、經典片子,都給50、60年代出生的觀眾留下了難忘的記憶的。
6、說說朱曼芳、黃梅瑩、馬曉偉、毛永明這幾個海派風格明顯的也沒怎麼大紅大紫的演員吧?馬曉偉呢,其實年輕的時候是跟唐國強齊名的美男子一個,南馬北唐、並駕齊驅的,現在一個演蔣介石、一個演毛澤東,都成了專業戶了,也是蹊蹺,一生都在比拼了。
7、朱曼芳知名度不很高,但是那個年代的絕對顏值美女、上海風情的代表性人物,有兩個當時很有名的片子,一個叫《年青的一代》,一個叫《少年犯》都有出演的;還有,現在很紅的鄔君梅就是她的女兒,優秀基因在傳承呢;
8、黃梅瑩呢,其實一直活躍在很多電影、電視劇裡面,一直都是海派媽媽、嫂子、小市民的最佳人選,《渴望》、《山楂樹》、《金枝玉葉》中都有出色的表演,疫情之中過大年的《囧媽》就是徐崢跟她合作完成的,感覺黃梅瑩一直普通話都是上海味的,上海人那種精緻、細膩的味道,也被她刻畫得淋漓盡致的。
9、毛永明曾經很火了一陣子的,濃眉大眼的,屬於傳統眼光中的標准形象,絕對不輸郭凱敏、朱時茂的,估計就是因為跟朱曼芳、黃梅瑩幾個一樣,一口的上海普通話,影響了男性荷爾蒙的發揮了,後來不知怎麼的,就一直沒怎麼火起來了。
㈤ 柳堡的故事男主人公副班長的扮演者李俊的扮演者近況廖有梁近況
廖有梁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大決戰第2部淮海戰役 (1991) 庭院深深 (1989) .... 老尤 在被告後面 (1983) .... 郝寶生 都市裡的村莊 (1982) .... 陳金根 霓虹燈下的哨兵 (1964) .... 新戰士童阿男 柳堡的故事 (1957) .... 李進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丈夫的秘密 (1985) .... 副導演 在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廖有梁扮演了一個與資本家女兒產生愛情糾葛的新戰士童阿南,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過,自此後,廖有梁就從銀幕上消失了。日前,同廖有梁有著深厚戰友情的劉鴻聲,不無傷感地對記者說:「廖有梁在2002年就去世了,晚年生活很不幸。」 廖有梁原來是第20軍的舞蹈演員,因為長得帥氣,廖有梁被選中當電影影員。拍完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後,廖有梁與武漢軍區的一個舞蹈演員結了婚,並很快有了一個兒子。 文革之後,廖有梁轉業到了上海,那時他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據劉鴻聲老先生說,廖有梁夫婦到了上海後不久就離了婚,「他愛人到了美國,把兒子也帶走了,從那以後,廖有梁就一個人在上海,孤苦伶仃的。」 廖有梁沒有再婚,晚年時很孤單。「每年『好八連』搞活動,都會請我們這些老演員來聚一聚。每次見到廖有梁都感覺他老了,人很瘦,牙也掉了,肝也不好。」 而生活上,廖有梁也是溝溝坎坎。晚年時,上海市政府分了一套住房給廖有梁,在裝潢時,卻一下被人騙去了好幾萬塊錢。這給了廖有梁極大的打擊。2002年,新房子終於裝修好了,可是廖有梁卻一病不起。「最後連新房子一次都沒住過,就在醫院里去世了,走的時候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只留了一盒錄音帶,裡面記著他的遺囑,還有和老戰友告別的話,只有一句——『能夠活著,多好啊!』」 雖然在電影里,廖有梁演了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可是現實生活里,他的生活卻如此凄涼。據劉老先生說,廖有梁去世後,他兒子才回國,「因為廖有梁還有遺產。」(賀沂沂)
㈥ 霓虹燈下的哨兵演員結局
劇中的藝人絕大多數早已去世,尤其是三大出演也是早逝,令人心痛。但是,女一號春妮的扮演者、知名藝術家陶玉玲仍然在世,而且仍然優雅。
教導員路華的扮演者是徐林格。徐林格一生只出演過三部影片,即《上甘嶺》《柳堡的故事》《霓虹燈下的哨兵》,但每一步都是經典。
營長魯大成的扮演者是宮子丕。魯大成是一位驍勇善戰的部隊底層指揮者,忠實質朴,豁達開朗,但是有一些莽撞,所扮演的魯營長形象真實,十分貼近生活。
新戰士職業童阿男的扮演者是廖有梁。廖有梁扮演的童阿男,染上了資產階級革命習慣,與資產階級的閨女造成了感情恩怨。
女一號春妮的扮演者是陶玉玲。國家一級演員。現如今早已86歲,仍然神采奕奕,關注影視製作,常常在各種各樣活動中看到她。
㈦ 廖有梁的個人經歷
廖有梁是中國人民解放軍0930部隊文工團的演員,這是個綜合性的部隊基層文工團,除了在舞台上經常為部隊組織小型演出外,更多的是深入連隊開展群眾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廖有梁同志參軍八年多的時間中,一直是生活在這個文工團里,除了扮演過一些戲劇角色外,他還會拉二胡和小提琴,也在舞蹈演唱中擔任過角色。他是一個受到部隊官兵歡迎的演員。在1950年,廖有梁同志還是一個沒有一棵三八槍高、穿著最小號的軍裝也還顯得很長的十二歲小兵。他參軍以年來,在黨的培養下,在老同志的幫助下,很快地成長起來。抗美援朝戰爭時,他隨部隊到過朝鮮,參加了「抗美援朝」斗爭,這個小小的文藝兵,也用自己的武器活躍在戰場上、坑道里,做些戰勤和鼓動工作。他的整個生活歷程是和部隊戰士連結在一起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具備了在《柳堡的故事》中扮演李進這一人物的一些有利條件。
由於演了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副班長李進和話劇及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童阿男,早年的廖有梁邊名傳遐邇,影響了幾代人。至今「九九艷陽天……」的歌聲還時時飄盪,當年那位「十八歲的哥哥」也永載中國電影史冊。他曾經是那樣風華正茂、英姿勃發。十二歲參軍成為一名文藝兵,經過抗美援朝的血火洗禮和南京前線話劇團文藝生活的錘煉,上海兒童藝術劇院、上海青年話劇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又成為他後來的藝術舞台。由於各種原因,他演戲的機會並不多,但那怕是配角,戲份再少,他都會憑借自身的功力弄出滿堂彩來,因而多次獲獎。人們至今難忘他在話劇《入城》中演活的米店老闆,在《傻子進行曲》中演絕了的工商幹部和《OK,股票》中的王伯伯。他創造的角色總是那樣鮮活並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精神享受。他熱愛藝術生活,提前退休後,這位國家一級演員努力繼續演出話劇和參加多部影、視劇的拍攝,這正是他演技爐火純青、可以更多創造藝術形象,像其他老演員一樣再火一把的時候,可是,健康卻離他遠去,一切的藝術理想都已成為夢想。
1957年,南京軍區話劇團20歲的廖有梁,被選中演出電影《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副班長李進。執導這部電影的,是41歲的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蘋。毋庸置疑,當年為電影選主演,比今天的各種選秀標准要高得多,一號男演員是比較難找的,最後選上了廖有梁來演這個一號角色,廖有梁必定是從華東軍區甚至全軍部隊所有漂亮小伙中經過重重篩選,才萬里挑一最終中選的。
在那個年代,愛情主題的影片極為罕見,倡導朴實自然、優美細膩,注重抒情風格的王蘋,把軍旅中的愛情,拍得如此唯美,即使今天看來,依然是「絕版」,人們甚至稱它是新中國電影中的「第一抹溫柔」。廖有梁沒有酷酷的發型、沒有靚麗的時裝、沒有緋聞炒作,他一雙神采飛揚的歡眉大眼,一副朴實靈氣的純真笑臉,一口略帶江南腔的普通話,一件白襯衫、一身舊軍裝,就把那個陽光燦爛、氣宇軒昂的「副班長」表現得如此清爽、自然。據說你模仿能力讓人驚嘆。影片里,你把孩子般的單純稚氣、少年的多愁善感、男人的豐神俊朗、戰士的陽剛偉岸都聚集到付班長的身上,而且演來絲絲入扣,表現得又那麼簡單清爽、流暢自然。做到這些要靠表演潛力和靈氣悟性,更要靠演員的本色魅力,才能相得益彰、璧合珠聯。「九九那個艷陽天……」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人們記住了那個一身舊軍裝、一臉陽光燦爛、大聲高唱「艷陽天」的俊美少年。
七年後的1964年,廖有梁出演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的童阿男。
在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廖有梁扮演了一個與資本家女兒產生愛情糾葛的新戰士童阿南,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演的童阿男,好像編劇是照著廖有梁年齡和性格創作的,所以廖有梁演來得心應手,活靈活現。
周總理前後看了《霓虹燈下的哨兵》七次半。所謂「半次」,因周恩來忙於接待外賓,等趕到劇場戲已演到一半。
在周總理推薦下,毛主席百忙之中也來看戲。令人難忘的是1963年11月29日,當毛主席看到童阿男最後報名參加抗美援朝時,情不自禁帶頭鼓起掌來。等大幕落下很快又拉開,當毛主席接見廖有梁、陶玉玲等演員時,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周總理為了能讓更多的軍民看到此劇,指示將《霓》劇拍成電影,但劇本不要改動,演員也不要更換。為了電影拍得更真實,八一電影製片廠派出王蘋、上影廠派出葛鑫聯合導演此劇。
有人說,在上百部文革前的經典影片中,再也找不到比廖有梁更清純、更陽光的翩翩少年。「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應當改成「軍官就看王心剛、戰士就看廖有梁」。
㈧ 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人物介紹
導 演
王蘋、葛鑫
編 劇
沈西蒙
主 演
王士學 張耐霞
類 型: 劇情 / 戰爭
時 長: 100分鍾
地 區: 中國
語 言: 中文
色 彩: 黑白
製作公司: 天馬電影製片廠
演職員表:
演員:
徐林格(指導員路華)
宮子丕(連長魯大成)
馬學士(三排長陳喜)
袁岳(八班長趙大大)
廖有梁(新戰士童阿男)
劉鴻聲(老班長洪滿堂)
陶玉玲(春妮)
丁尼(周德貴)
王學士(周阿榮)
吳彬(童媽媽)
張耐霞(童阿香)
余肖梅(林媛媛)
李傳弟(羅克文)
李恩琪(林乃嫻)
姜曼璞(曲曼麗)
安家祥(老K)
金甲(老七)
桂步雲(非非)
袁之遠(戴維斯)
導演助理:王潔、呂薇
原著: 沈西蒙
攝影: 黃紹芬
特技攝影:陳渭滄
製片: 沈錫元
錄音: 丁伯和
剪輯: 諸錦順
美工: 張漢臣、徐克己
作曲: 呂其明
演奏: 上影樂團
指揮: 呂其明
化裝: 倪亦非、陳雲
特技設計:曹有光
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的演員全部出自南京前線話劇團,裡面的大部分演員一生只出演了這一部影片。但就是這一部影片,卻讓觀眾永遠記住了他們。
陶玉玲 (1934.10.28-) 女演員。
江蘇鎮江人。1949年入華東軍政大學 文藝系戲劇隊學習,1951年入華東軍 區文藝幹部訓練班學習。1952年後在 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後為南京 軍區前線話劇團)任演員。曾參加演 出《東海最前線》、《東進序曲》、 《心病者》等劇目。1956年因在八一 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影片《柳堡的故事 》中飾演農家少女二妹子而知名。19 64年在影片《霓虹燈下的哨兵》中塑 造了嫻淑、堅毅的農村婦女春妮的形 象。「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復員, 在南通市晶體管廠當工人。1975年返 回前線話劇團。1978年起任八一電影 製片廠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二泉映 月》、《歸宿》等影片。 演出影片 1957:柳堡的故事 1958:英雄島 1959:江山多嬌 1964:霓虹燈下的哨兵 1978:三個失蹤的人 1979:二泉映月 1980:奸細 1981:歸宿 1982:如意 1983:沒有航標的河流 1984:夏明翰 明姑娘 1985:幸運的人 1986:望日蓮 1987:夢想家
馬學士
馬學士文革後轉業到武漢當了演員。愛人張忻珍也是前線的演員,離休幹部,目前生活不錯。
㈨ 廖有梁的主要作品
1、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大決戰第2部淮海戰役(1991年)
庭院深深 (1989年) .... 老尤
在被告後面(1983年) .... 郝寶生
都市裡的村莊(1982年) .... 陳金根
霓虹燈下的哨兵(1964年) .... 新戰士童阿男
柳堡的故事(1957年) .... 李進2、曾經演過的話劇:
《入城》中的米店老闆
《傻子進行曲》中的工商幹部
《OK,股票》中的王伯伯
3、曾經執導的電影
《丈夫的秘密》 (1985) .... 副導演
4、曾參演執導的電視劇
《狀元村的孩子》(1986).... 副導演、演員
《末代皇帝》(1988)飾演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