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道一部電影嗎 主角是一個小女孩她因車禍殘疾 很努力的想上學 這個電影非常感人
《小小的我》導演:王心麗
主演:林靜、白小英楠、田小潔
故事梗概:
栗欣,六歲,一個到了上學年齡卻因為肢體殘疾而被學校拒收在門外的小女孩,表達對校園的無限嚮往,只能是趴在自家陽台上,對著和自己年齡一般大小的同學們,流露著羨慕的眼神。造成小栗欣失去雙手、雙腿又不能長時間站立的,是她三歲時的一次車禍。騎摩托車的肇事者當場死亡,小栗欣頑強地活了過來,從此卻失去了原本活潑、健康、淘氣、美麗的童年。到現在,小栗欣每天晚上都渾身疼痛。醫生暗地裡跟栗欣的爸爸媽媽說過:這孩子活不長。
活不長,也得活著,因為多活一天,能給爸爸媽媽多帶來一天快樂。幼小的栗欣這么想著,越這么想著就越想上學。任何一個有愛心的老師,都不能逃避小栗欣為了上學流下的淚水。一年級(2)班班主任李老師頂著自家的困難,把小栗欣背進了自己的教室,介紹給全班的同學。
栗欣的到來,最初除了引起其他同學的好奇以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老師和同學們慢慢發現,栗欣的頑強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同學,這種變化在栗欣的同桌祖威——一個家庭豪富卻缺乏家庭溫暖的同學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祖威開始專心學習,開始變得有愛心。栗欣不僅改變著祖威,還用頑強的生命挽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救了祖威的叔叔——一個處於運動巔峰卻不慎下肢癱瘓的運動員。
頑強的生命,讓認識栗欣的每一個人為之感動;學習的刻苦,每每讓媽媽不忍卒睹,流下歉疚的眼淚;善良的心靈,讓來自河南農村、靠撿廢品維持生計的父親將兒子送回了學校……。像螢火蟲一樣,小栗欣用短暫的生命照亮著怕黑的夥伴,自己卻變成了一道虹。生命的最後時刻,小栗欣勇敢地面對,讓每一個有權利活著、還將幸福快樂地活下去的人們,深受鼓舞、永遠銘記。
2. 誰知道有關關愛殘疾孩子的電影謝~
隱形的翅膀
還有一個根據香港殘奧運動員 一個男的 的事跡改編的電影 關於跑步的
3. 《逆境》里七七是真的殘疾嗎
《逆境》里七七是真的殘疾人。
《逆境》里七七飾演者叫趙思思,湖南人。參與瑪瑪影視首部電影《逆境》中的主角。命運並不暢的她,從小得了一場病,使她左眼失明不治,在很多大醫院看過,並不能完全治癒。但她天性很活潑開朗,使她從容微笑的面對生活。在電影《逆境》中也演繹的很成功。
《逆境》主要劇情
公益勵志影片《逆境》是由廣州瑪瑪影視有限公司於2013年在湖南新寧縣拍攝,青年導演付傑指導,趙思思、林一枝等一批優秀青年演員主演,講述一個視障女孩被父親遺棄山洞獲救後,在社會中艱難求存的傳奇故事。
4. 有關殘疾人的電影 ----- 沒有腿的孩子跪走求學的電影
《汪洋中的一條船》
5. 小女孩天生眼睛有缺陷被父親丟進山洞,大哥救出後又被人版子騙是什麼電視劇
這部劇是電影《逆境》。
《逆境》是一部公益勵志影片,由廣州瑪瑪影視有限公司於2013年在湖南新寧縣拍攝,青年導演付傑指導,趙思思、林一枝等一批優秀青年演員主演。
講述一個視障女孩被父親遺棄山洞獲救後,在社會中艱難求存的傳奇故事。
劇情:
影片講述了九十年代的中國農村家庭,父親因家庭貧窮,將最小的殘疾女兒七七丟棄山洞,七七被哥哥救出後流落到城市。
在城裡經歷了各種社會人情冷暖後七七被好心人收養。長大後的七七成為了一名殘疾人樂團成員,靠著音樂的一技之長無憂的生活著。
偶然的機會讓她得知了家的地址。一番糾結徘徊中,七七決定回到家鄉,和親人展開了一段愛恨交織的親情團圓。
6. 關於殘疾兒童教育的電影有哪些啊
海洋天堂,托瑪斯與我,重生,一公升的眼淚
7. 我想求一些關於特殊教育的影片,有誰知道啊
1.《充氣娃娃之戀》 lars and the real girl
心理學看點:孤僻症,妄想症。
雖然不是RYAN的經典之作 不過他表現得很好
2.《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學看點:ADHD Ritalin,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3. 《大象》 elephant
心理學看點:電影以一種難以想像的時間-空間語言挑戰了傳統電影的現實主義,從這個角度,討論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一個哲學層面,對一件已經發生的事實,時間已經過去,以回憶和和判斷建立的感知體系能夠還原事實本身嗎?從現象出發如何抵達真相?經驗事實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質?電影的藝術虛構性與現實的真實性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這個題域從胡塞爾的現象學開始一直到德勒茲的「影像-時間理論」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任何理性,無論是意識形態的權力話語還是純粹的理論/話語推導,在現象的叢林中是多麼盲目和無知。他說,「我就像哥侖布,我對一切將一無所知」,也許正像《疾走羅拉》的開場白那樣,「電影只進行90分鍾,剩下的都是理論了!」
gus van sant 這個GAY帶給我們的全是心裡上的震撼
4. 《秘窗》 secret window
心理學看點:DID,多重人格。
johnny同學表現最好的一部 比海盜強的多了。。
5.《致命ID》 Identity
心理學看點: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舊稱MPD,多重人格障礙。DID 身份識別障礙 多重人格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多重人格的 問題在於你發現了多少
6. 《火柴人》 matchstick men
心理學看點:潔癖、強迫性人格。
我也有相反的封閉空間恐懼症
7.《歌西卡》 gothika
心理學看點:犯罪心理學,失憶。
最有趣的psychology branch就是criminal psychology
8. 《失眠》 insomni
心理學看點:嚴重失眠症。
睡眠障礙還是比較嚴重的事情 請大家都不要忽視
9.《異度空間》 inner senses
心理學看點:精神分裂症。
超自然現象是由心理角度造成的
10. 《美國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心理學看點:雙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NC-17 如果選擇看的話還是悠著點兒 NC-17意味著有看著猝死的可能
11.《鋼琴教師》 la pianiste
心理學看點:繼《藍絲絨》以後最卓越的性心理變態電影傑作。
這種東西是越看越上癮的 小說比較精彩
12.《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心理學看點: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及愛在精分治療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第一個想到的居然是nash equilibrium。。。學經濟學瘋了
13.《死亡試驗》 das experiment
心理學看點:服從心理,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算是給我最大靈感的了
14. 《海灘》 the beach
心理學看點:假人性的貪婪,是徹頭徹尾的一個心理學實驗。
15.《記憶碎片》 memento
心理學看點: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時記憶障礙,海馬體損傷。
我最討厭海馬體。。。因為它和下丘腦長得很像。。。讓我背得很糾結
16. 《搏擊俱樂部》 fight club
心理學看點:DID,身份識別障礙,多重人格。
心頭大愛!!!心理學入門影片
17.《靈異第六感》 the six sense
心理學看點:兒童心理學。
18.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學看點:精神分裂症。弱弱地說一句。。。信仰就是精神分裂
19. 《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
心理學看點:****、性心理變態。性心理變態還是很普遍的。。。我一直自我懷疑中
20. 《心靈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心理學看點:心理咨詢,認知行為療法+來訪者中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被ben和matt年輕的才華震撼到了 這倆人怎麼越老越不中用
21.《心理游戲》 the game
心理學看點:人格/性格測試,應用,設計情景。
和諾蘭同學有相同嗜好的大衛同學的作品 我一直懷疑他倆都是嚴重的心理學痴迷者
22.《第八日》 le huitleme jour
心理學看點:唐氏綜合症。
23.《夢旅人》 picnic
心理學看點:影片並沒有過多地表現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病人的單純和可愛,由此展現了現實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岩井俊二的巔峰作。
24. 《一級恐懼》 primal fear
心理學看點:法庭中的心理學家,職業資格,犯人偽裝多重人格。犯罪心理學典型代表作
25. 《本能》 basic instinct
心理學看點:弗洛伊德、性與暴力的本能。
26.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學看點:Abnormal的心理學,潛意識,人格分析。變態心理學,異性癖、食人狂。最全的了
27. 《雨人》 rain man
心理學看點:孤獨症(通俗點叫自閉症) 高功能孤獨症。
28. 《藍絲絨》 blue velvet
心理學看點:展現了各種性心理扭曲的場景。心理學電影開山鼻祖
29. 《發條橙》 a clockwork orange
心理學看點:條件反射,厭惡療法,行為主義經典。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代表 直接表現了UCS UCR CS CR的關系 經典中的經典
30. 《愛德華大夫》 spellbound
心理學看點:夢的解析、失憶、強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經典。希區柯克同學 你很牛
31《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主演:Tom Hanks 湯姆 漢克斯
8. 殘疾人勵志電影
殘疾人勵志電影推薦
1、《汪洋中的一條船》(催淚指數 ★★★★★ )
上映:1977年 出品:台灣中央電影事業有限公司 導演:李行 《汪洋中的一條船》原是部長篇自傳小說,小說以簡潔質朴的文筆,敘述了鄭豐喜從一個天生不能行走的殘疾人通過奮鬥成為一名大學生,最後成為一名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中學老師的經歷。這個曾經在台灣家喻戶曉的真實故事,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出版後,便在台灣文化界掀起一股熱潮,其雋永的魅力至今仍讓人無法釋懷。小說先後再版10次,在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這20多年時間里一直都被認為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讀物之一。鄭豐喜也被評為“台灣十大青年”。1975年9月21日,鄭豐喜因癌症與世長辭,年僅32歲。 殘疾人勵志電影 該片拍攝於1978年,由台灣鄉土文藝電影大師李行導演,並由70年代台灣最具人氣的偶像搭檔秦漢與林鳳嬌主演。這部當年曾催淚無數、根據鄭豐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後不僅在當時造成空前的轟動,創造了極高的票房紀錄,在鄉土電影剛剛回潮的當年可謂是盛況空前,甚至影響到了內地的無數影迷。內地是在1983年在地方公共電視台播映的此片,雖說並沒有大規模進行傳播,但此舉還是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說,那個時候的台灣文藝片才剛剛開始賺取內地觀眾的眼淚,從任何角度而言,它都是一個超越時代、跨越文化隔閡的不朽豐碑。
影片以生動的散文詩般的語言,通過人物內心情感的回溯,將鄭豐喜困苦辛酸的童年、在求知道路上不斷堅毅前進和他的愛情生活,展現在觀眾面前。影片獲得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和演技優良特別獎(歐弟)6項大獎。
2、《我的左腳》(英國/愛爾蘭)(催淚指數 ★★★★)
導演:吉姆·謝里丹
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
提到以殘疾人為主題的影片,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常常是那位半癱在輪椅上,僅靠一隻左腳與命運抗衡的克里斯蒂·布朗。影片根據其真實人生改編,丹尼爾·戴-劉易斯用無可挑剔的完美演技,把這個依靠驚人毅力戰勝殘疾,最終成為作家和畫家的愛爾蘭人展現在觀眾面前。
《我的左腳》是一部充滿抗爭、飽受痛苦的影片,但導演吉姆·謝里丹卻沒有刻意地去煽情,反而用一種平民式的幽默樂觀,來挖掘這個普通家庭中的溫暖和關愛。
影片講述布朗克服了嚴重的生理缺陷而成為一名著名的畫家和作家。電影從童年開始描述,布朗的癱瘓使得周圍人,除了母親,都認為他是腦癱,就這樣,他靠左腳和一支筆開始了學習的生活,並由此開始了艱難的成功之路。影片感動了無數觀眾,至今仍為不少人津津樂道。
憑藉此片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丹尼爾·戴-劉易斯,也盡力用致敬的態度,去體會真實的殘疾人生活。為了演好這個人物,他不惜每日坐在輪椅中,摔斷了肋骨也要揣摩布朗的彷徨和堅強。演員和觀眾都明白,在這種逆境中成長的人,才是生命中的強者,足以享有每一個肢體健全者的敬意。
3、《阿甘正傳》(美國)(催淚指數 ★★★★)
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
主演:湯姆·漢克斯,羅賓·萊特·潘
上映時間:1994年
阿甘智力只有75,是一個出生很不幸的人,通常人們總是認為這種人不能成功,在做任何事情過程中。但是,相反,這個不幸的人已經取得許多難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個橄欖球明星,一名戰爭英雄和一個百萬富翁!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傳》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六項大獎。影片通過對一個存在智力障礙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只不過原著是一本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斗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徵。
4、《一公升的眼淚》(日本)(催淚指數 ★★★ )
導演:岡村力
主演:大西麻惠、加藤和子、蘆川佳美
《一公升的眼淚》講述的是日本少女木藤亞也與不治之症(脊髓小腦病變性症)頑強抗爭10年的故事。少女木藤亞是一個開朗活潑的花季少女,然而在她15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她患上了一種病因不明的骨髓小腦變異症,為了鼓勵自己以及家人和朋友,木藤亞也從知道自己患病的那一天起便開始寫日記,記錄了自己抗擊病魔的全過程,直到在25歲時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少女木藤亞也在日記里有一句話讓人特別受教育,那就是“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在死亡面前輕易就放棄自己”
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劇本來自原作者木藤亞也生前的同名日記小說,在日本,這個故事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2004年10月,日本新銳導演岡村力把這位生命少女的故事搬上大銀幕,立刻引起了日本全國上下的巨大關注,木藤亞也這個光輝的名字被打入了每個人的心中,劇中的亞也扮演者大西麻惠把這位堅強少女扮演得惟妙惟肖;演員大西麻惠為了演活亞也,將她行動不便、說話有障礙等病症如實地呈現於大銀幕,在拍攝前特地走訪了多家療養中心實地觀察,向專業醫生和特殊學校老師求教。鏡頭前她數次跌傷下巴、手腳不協調等場面看似拍得輕松,實際上,大西麻惠為此變得周身瘀傷。
5、《馬拉松》(韓國)(催淚指數 ★★★★)
導演:鄭允哲
主演:曹承佑 金美淑 李基英 白誠鉉
發行時間:2005年01月27日
韓國影片《馬拉松》被稱作韓國版《阿甘正傳》及《雨人》,是一部洋溢著溫情、令人不禁會心微笑的電影佳作。男主人公草原的扮演者是韓國青年演員趙承佑。趙承佑絕對是個幸運兒,他的處女作就是由韓國赫赫有名的導演林權澤拍攝的《春香傳》。該片令趙承佑不到20歲就有機會踏上戛納電影節的紅地毯。這個毛頭小伙,正是從那個時候起,開始奔向事業輝煌巔峰的馬拉松長跑。
影片的故事是這樣的:草原性格活潑,然而草原的媽媽景淑萬萬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孩子有一天會患上自閉症。不過草原能像斑馬一樣擅長跑步,更在一次10公里比賽中得到第3名。景淑由此發現了草原在長跑方面超乎常人的`能力,於是她抱著一絲希望帶著草原開始了堅持不懈的訓練。時光荏苒,草原很快長成了一個20歲的青年。10多年來雖然草原的智力沒有任何提高,還停留在5歲兒童的水平上,但在媽媽的陪伴和鍛煉下,長跑能力卻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馬拉松》這個有笑有淚的故事中,曹承佑飾演患有自閉症的殘疾青年Cho Won,講述他如何跑完馬拉松全程。同時該片亦成為話題,引起各界更加關心自閉症人士。他的演出令人激賞,與片中飾演他母親的Kim Mi Sook及教練Lee Ki Young的合作更是相得益彰。
草原參加馬拉松比賽,並挑戰全程是電影的高潮場面,該部分的拍攝是在春川公共運動場,與朝鮮日報主辦的春川馬拉松大賽同時進行的,這一天足足動員了 6萬名群眾演員參加了這部電影的拍攝。
6、《外婆的家》(韓國)(催淚指數 ★★★★)
導演: 李貞香
主演: 俞承浩、金亦芬
這是一部來自韓國的知名影片。韓劇《外婆的家》導演李貞香以通俗而又不俗的手法向大家獻上了一部關於親情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外孫女與祖父母由隔閡到親密的溫馨故事,細節描寫得淋漓盡致。生活在可樂、電子游戲和溜冰鞋世界裡的外孫與又聾又啞又不識字,一輩子也沒走出過山溝的外婆是生活在兩個世
界的人,但就是這樣的無法兼容的兩個世界最終將親情展現給觀眾,讓人因感動而情不自禁的動容。
一個在城市裡長大的男孩,驟然來到一個沒有游戲機、沒有肯德基的閉塞山村,和又聾又啞的外婆度過一個暑假,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韓國電影《外婆的家》,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自始至終幾乎沒有什麼對白,卻讓我在觀看過程中多次淚流滿面。
7、《黑眼睛》(中國)(催淚指數 ★★★)
導 演:陳國星 主 演:陶虹 蔣愷 上 映:1997年
《黑眼睛》是一部以我國著名殘疾人運動員平亞麗為原型創作而改編的電影。1984年,平亞麗在殘奧會盲人跳遠B2級的比賽中獲得金牌,這是我國在殘奧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2008年9月6日,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平亞麗作為火炬手在導盲犬Lucky的引領下,點燃了主火炬手侯斌的火炬。 影片講述的是盲女丁力華偶然被體校教練選中,成為一名殘疾運動員。盲女參加集訓隊練,在教練和隊友們的幫助下,盲女克服了訓練和生活上的許多困難,成績不斷提高,她努力拚搏,終於在奧運會上為祖國奪得了第一枚金牌。在艱苦的訓練中,她得到了兩份愛情,但自尊和敏感讓她選擇獨立開始新生活。《黑眼睛》讓視力健全的觀眾看到的,除了殘疾者堅韌不屈的拼搏精神,還有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渴望。
《黑眼睛》是近年來國產影片中以此為主題的優秀作品,獲得了1997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女主角陶虹也因此片奪得翌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該片也在1997年底轟動大馬士革電影節,獲得電影節和敘利亞全國婦聯分別頒發“最佳女演員獎”殊榮。
8、《下輩子還做母子》(催淚指數 ★★★ )
導演:蕭鋒 主演:宋春麗、劉佩琦、許望偉、陳嘉男 上映日期:1997年 影片《下輩子還做母子》取材於優秀教師許美雲夫婦理性培育從小身患絕症的兒子的故事,情節十分感人。1996年4月8日,《廣州日報》在頭版刊登了長篇通訊《下輩子,我們還當母子》,報道了廣州市建設六馬路小學英語教師許美雲和她兒子的生活感情歷程,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此後數十天里,《廣州日報》圍繞這篇通訊連續發表了10篇報道和討論紀要,激起更廣泛的社會關注。
《下輩子還做母子》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媽媽趙麗雲如何鼓勵身患絕症的兒子小迪勇敢地面對人生考驗,使兒子奇跡地多活了十幾年的故事。由於該片立意深刻、教育性強,當年多個省市的影院對它的放映都極為重視,廣大家長與孩子也踴躍觀看,出現了“家長孩子淚漣漣”的動人場面。
《下》是一部非一般的“母愛”電影,不僅使人感情凈化,還是一部提高生命質量的影片。電影中小笛的父親認為最高任務就是讓孩子盡可能多活幾天,而母親卻主張讓孩子像健康孩子一樣的生活,一樣有理想和志氣。面對死亡,小笛的媽媽教會了兒子,也教會了廣大的觀眾:熱愛生命,讓每一天過得充實,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質量。所以,有人稱《下》片是“中國第一部生命教育電影”。
9、《漂亮媽媽》(催淚指數 ★★★ )
導演:孫周 主演:鞏麗、高新 上映日期:2000年
這是由中國著名影星鞏俐主演的一部聾兒題材影片。影片中由鞏俐主演的“媽媽”孫麗英經歷失去家庭、失去工作等種種不幸,歷經千辛萬苦要讓先天失聰的兒子鄭大成為一個正常的孩子的故事,母愛至深,感人肺腑。影片的主題在於,在孫麗英身上表現了普通中國女性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永恆的母子親情。
《漂亮媽媽》在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掀起了厚重的波瀾。《漂亮媽媽》正式放映時,全場座無虛席,就連走廊里也站滿了人。當時在記者招待會之前有一部由國際著名導演安東尼·明何拉的影片隔壁影廳放映,但是大多數記者卻都在等著采訪導演孫周。
《漂亮媽媽》漂亮地出了一回風頭。 一位母親觀影後深有感觸地說: “孫麗英面對下崗、面對離婚、面對厄運的打擊和生活的磨難,沒有退縮,沒有懦弱,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支撐起殘缺的家,傳遞給我們現代女性的自主、自強、自尊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們感動。”
10、《隱形的翅膀》
導演:馮振志 主演::雷慶瑤 上映日期:2007年 《隱形的翅膀》是馮振志自編自導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以紀實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草原上的故事:15歲的智華考上高中,她和同學們高興地放風箏慶祝,不幸被高壓電擊中,失去雙臂的智華痛苦不堪,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爸爸媽媽的愛喚醒了她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後來,智華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了好成績,取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影片上映後受到各方好評,影片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確定為重點推薦影片,同時也被奧組委確定為2008年“奧林匹克國際體育電影節”開幕影片。
影片獲得了"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童影片獎,該片主演、無臂女孩雷慶瑤憑借著本色演出,獲得了國內外諸多大獎。其中包括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演員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演員“金象獎”等。
;9. 殘疾小女孩暖暖剪紙的電視劇名字
這是一部電影,名字叫《紅剪花》。《紅剪花》主要講述了孤獨的殘疾女孩以剪紙為伴,後天不幸導致家庭更加貧困,改變了原本充滿希望的生活。
她成了村子裡可有可無的人,即使在家也讓她無所適從。小小的紙片紓解著女孩孤獨與惆悵,但是女孩剪出卻是一個個人心中的希望的故事。
影片評價
准確的說,《紅剪花》是一部反映民族精神與民族藝術的藝術片。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藝術燦若星辰。怎樣將中國偉大的藝術傳揚海內外,1966年3月8日王長虹出生在北京,讓世界人領略中國民間藝術之美。
10. 有部電影講述一個殘疾的小孩求學,最後當上了老師的電影是什麼電影
《汪洋中的一條船》 簡介: 先天殘疾的鄭豐喜自幼身殘志堅,年少跟隨行走江湖靠耍猴賣葯糊口的趙老伯遷徙流浪時,不忘刻苦讀書,最終以優異成績考上中興大學的法律系。他將自己的經歷化為文字刊發在報紙上後,其堅強奮斗的毅力和精神感動了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