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 陳慧琳
仙樂飄飄
② 春蠶的影視名稱
中國無聲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攝制。由沈端先(即夏衍)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程步高導演,王士珍攝影,主要演員有蕭英、嚴月嫻、鄭小秋、龔稼農等。影片敘述了中國浙東蠶農在帝國主義軍事、經濟的侵略下,一步步陷入破產的悲慘經過。在藝術上,影片以真實自然、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蠶農老通寶一家勤勞純朴、忠厚善良的品質和艱苦勞動、奮斗求生的精神。為了達到真實的藝術效果,明星公司不惜工本搭置了外景,還特聘了養蠶專家充當顧問。這是中國將五四以後新文藝作品搬上銀幕的首次嘗試,在中國影壇上影響深遠。
1930年代初,浙江杭嘉湖一帶的農村裡,一過清明節,村裡的人都開始忙碌起來。這里的農民主要以養蠶為生,而此時正是養蠶的好季節。所有的人都在以興奮而又緊張的心情投入到這場一年一度的勞作中。 蠶農老通寶一家也在緊張地忙碌著。他家去年蠶沒有養好,今年打算好好乾一場,甚至不惜借了高利貸來買桑葉喂蠶。因此,他日夜都在看守著蠶種,生怕出了什麼問題。按照蠶農的傳統,養蠶有很多禁忌。老通寶非常迷信這些禁忌,整天忌諱這,忌諱那。大兒子阿四生性忠厚老實,兒媳婦四大娘對老通寶那套保守的持家方法雖然不滿,卻也無奈。小兒子多多頭則是個讓老通寶頭疼的人物。他年輕氣盛,頭腦活絡,根本不相信父親那一套迷信的禁忌。他不僅和全村最漂亮的姑娘六寶經常來往,還經常和被人叫作「晦氣星」的根生的妻子荷花笑耍。荷花原來在城裡做過大戶人家的丫頭,村裡人看不起她,忌諱和她往來。碰巧這一年根生家的蠶寶寶壞了,全村人都認為是荷花這個 「沖克」的緣故,從此更沒人敢和她說話了。但多多頭卻不顧父親的反對,總是偷偷和她來往。荷花也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物,從來不相信村裡人對她的指責。為了報復老通寶一家,她明知故犯地偷偷走進他家的蠶房,去「沖克」老通寶的蠶寶寶,正好被多多頭撞見,但多多頭卻沒有聲張。這事後來還是被老通寶知道了,他整天憂心忡忡,但奇怪的是,這一年他家的蠶花仍然長得很好,這使老通寶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在蠶農們戰戰兢兢的照料下,蠶繭獲得了大豐收。但是,來自外國的洋布料對中國的傾銷使蠶絲的價值大大縮水,而此時正值日本進攻上海,各地的蠶廠關門,蠶行都不開秤,人們只能降低價格挑到無錫去賣。老通寶忍痛賣掉了自己的蠶,算一算,連桑葉的本都不夠…… 《春蠶》改編自茅盾反映30年代中國江南農村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中走向破產經歷的著名小說。這是「五四」以來中國的新文藝作品第一次被搬上銀幕,它為當時的中國電影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內容,並使電影開始和當時的小說等其他文藝形式一起,承擔起「救世」和「啟蒙」的功能。《春蠶》所描繪的現實的內容和當時流行在中國銀幕上的那些充斥著鬼怪和色情的商業武俠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對社會的批判性力量和真實感引起了觀眾和文藝界對電影的重視,因而,影片被稱為「1933年影壇上的一個奇跡」,並被評論為「製作者大膽的、進取的一種嘗試!它震撼了中國影壇,號召了中國觀眾」。影片的另一方面意義在於隨著新文藝倡導者們的加入,《春蠶》也成為中國影壇上最早一批具有比較規范的文學劇本的電影,對於電影藝術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
《春蠶》的創作靈感以及鑒解
《春蠶》的創作靈感,來自報上的一則浙東今年春蠶豐收,蠶農相繼破產的消息。作品以江南水鄉為背景,以養蠶為主線,描寫蠶農老通寶一家緊張、艱辛的勞作,贏得了春蠶的空前豐收,卻反而負債、賣地,落得個白賠上十五擔葉的桑地和三十塊錢的債的結局,反映了30年代初期農村經濟凋敝、農民豐收成災的殘酷社會現實。作品不但有真實的現實描寫,也通過老通寶對自己過去的回憶,從一個老農民的視角展示了中國近代農村的衰敗史。
作品最大的收獲,是塑造了老通寶的形象。從老通寶勤勞質朴的性格中,可以看到勞動者的靈魂;從他固執地反對變化,反對洋鬼子、洋貨、洋水車乃至連換一換洋蠶種也要堅決反對的態度中,也可以看到小生產者由於超穩定性經濟所造成的落後狹隘觀念。至於他那數不清的敬神媚神的清規戒律,他那小心翼翼地偷看牆腳下的大蒜頭變化的行為,他那畢恭畢敬地向灶君祈求好收成的神態,以及惟恐兒子多多頭與白虎星荷花接觸傳染了晦氣的擔心,都以老通寶的方式,顯示了30年代中國老一輩農民的靈魂。在破敗的農村中成長起來的多多頭,是一個與老通寶既相對立又相補充的重要形象,他不但不像老通寶那樣存在著發家的夢想,而且還越來越多地滋生著懷疑和批判的精神,他認為單靠勤儉的工作,即使做到背脊骨折斷也是不能翻身的。他與老通寶之間的父子矛盾,代表著農民內部新的變化趨勢。作品中充滿泥土氣息的蠶農生活,蠶農們風趣盎然的勞動情致,以及秀麗恬靜的水鄉風光等,都表現出濃郁的地方色彩,使這篇作品在茅盾小說中獨具一格。 ◎片名:春蠶
◎譯名:Farewell, My Love / Chun can
◎年代:1969年
◎國家:中國香港
◎類別:劇情
◎語言:普通話
◎字幕: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簡中+英文
◎製作公司:卲氏兄弟公司
◎發行公司:天映娛樂[香港] ..... (2003) (worldwide) (DVD)
◎文件格式:X264.DVDRip.480Kbps + 國語.AAC.2ch.Q0.15
◎視頻尺寸: 640 x 272
◎文件大小:1CD 357 MB
◎片長:01:38:06.507
◎導演: 秦劍
◎編劇:徐笠
主題曲:《春蠶》,作曲:顧嘉輝,演唱:方逸華
◎演員表:
胡燕妮 飾 羅楚楚
關山 飾 劉世民
葉楓 飾 江菡
妞妞 飾 玲玲
房勉 飾 方本華
顧文宗 飾 江父
川原 飾 文揚
文秀 飾 護士
◎簡介:
江菡不幸患上絕症,醫生指其生命只有半年,江卻瞞著丈夫劉世民。劉任職的公司來了一位年青寡婦羅楚楚,劉欣賞她的才幹,亦同情其悲涼身世。後羅愛上劉後,不欲破壞其幸福家庭,決心離職。江雖知羅對其夫之愛意,不僅未為此妒忌,還從中拉攏……
三:電視電影《春蠶》
導演:宋楓
主演:李心敏 趙錦燾
類型:電視電影
劇情簡介:20世紀30年代的浙江農村。清明剛過沒多久,村頭的桑樹就已經長滿綠油油的葉子。通寶叔家已經半個月沒米下鍋了,看著孫子小寶見了南瓜就要哭的樣子,通寶叔心裡不好受,只能挑上最近編織的竹篾,去鎮上換幾個大洋,買點米回來改改口味。自從去年養蠶虧本以後,老通寶干什麼都要尋個黃道吉日,今年也是如此。在親家的擔保下,老通寶從陳家少爺那裡借來二十塊大洋,全部買成餘杭蠶種,企盼著今年能有個好收成。
老話說,一年四季在於春。老通寶買回來蠶種就跟兒媳婦商量,讓小寶媽開始窩蠶種。村裡像小寶媽將沾有蠶子的紙貼在胸前內衣里窩蠶種的,還有小寡婦荷花。說起來荷花命苦,早些年被爹賣到上海給富家人沖喜,富家男人病死後,又讓大姨太給趕回來,好不容易嫁給根生,根生去年溺水死亡,從此讓荷花在村裡留下一個白虎星的罵名。
全村人包括通寶叔在內,見了荷花都繞著走,只有通寶的小兒子阿多對荷花好。阿多和荷花從小一起長大,荷花賣到上海後,通寶叔跟黃道士家換了帖子,就等著今年的春蠶能賣個好價錢,讓黃道士家的閨女六寶過門。六寶喜歡阿多純屬一相情願,在阿多的心裡,荷花永遠是她的荷花。通寶叔的虔誠終於得到蠶神的庇護,小寶媽貼身窩的蠶種,在穀雨那天有了讓通寶叔喜上眉梢的變化。蠶寶寶一天天長大,是非卻一天天增多。開始六寶妒忌荷花,讓村裡傳出荷花連蠶都克的謠言蜚語;接著是桑葉不夠吃,鎮上桑葉隨行漲價,荷花將自家的桑葉悄悄送給通寶叔,又讓通寶以沾有邪氣為名,白白扔掉。
一天天長大的蠶寶寶很快吃光了最後一片桑葉。為了不讓希望破滅,通寶叔以僅有幾畝桑地做抵押,向陳家少爺高息舉債。通寶叔買來的桑葉救了急,春蠶吐絲「作繭自縛」,蠶房裡白花花一片的時候,鎮上卻傳來蠶行不收蠶的消息。鎮上不收,通寶叔帶著阿多去無錫,從無錫失望而歸後,通寶叔一病不起。日子依然艱難,生活還得繼續,阿多將父親占卜的大蒜頭扔向河心,眼看著大蒜頭濺起水花,河水靜靜地流淌。
③ 春蠶改編自什麼同名小說
《春蠶》是由夏衍改編自矛盾著名同名小說的一部30年代默片黑白電影。《春蠶》,作家茅盾著作「農村三部曲」之一。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④ 求 小川紳介 電影!
大哥,十年前的片子,還是日本紀錄片,電驢上都沒有,樓主等等看有沒有出光碟吧,這種關注度很小的片子基本找不到的。D版商出來都沒有利潤啊
小川紳介 小川紳介 Ogawa Shinsuke
日文名:おがわ しんすけ
1936年6月25日 - 1992年2月7日
小川紳介生於東京市,畢業於海城高等學校、國學院大學政經學部。 1960年得到機會進入岩波電影公司當簽約副導演。1961年、與東陽一、土本典昭 、黒木和雄等人組成電影學習小組「青之會 」。
小川紳介年輕時在電影公司做導演助理,後來開始紀錄片製作,1966年完成第一部長紀錄片作品《青年之海》。1967年小拍攝了以大學校園斗爭為主題的紀錄片《被壓制的森林》。1966年日本東京郊區的三里冢一帶爆發了當地農民反抗為修建成田機場強佔耕地的活動,1967年小川即帶攝制組進到三里冢,開始了持續11年的「三里冢」拍攝,以後成片7部、共16個小時的片子,其中以《三里冢:第二道防線的人們》為紀錄片史上的經典之作。
到了80年代,小川完成了他後期的兩部重要作品:《日本國古屋敷村》(1982)和《牧野村千年物語》(1986)。這兩部電影都以悠緩的、大跨度的時間尺度關注農村社會,民俗學想像力與對現代日本的歷史批判意識在這部影片中交匯。
他最聞名的公社式拍攝方法,團員為一個題材一起共住,可以歷時數載,記錄所攝主題或主角最貼近生活的現實,同時包含重份量的政治訴求,為受壓的日本社群如農民工人發言,為爭取公義絕不妥協,在主流電影市場以外另闢獨立之途。小川堅持「時間是紀錄片的第一要素」為自己信條,其製作片子過程以「盡可能呆在現場」最為著名,不少部片子拍攝時間常在三、五年。小川一生除致力於紀錄片製作外,還為推廣紀錄片不遺餘力,最為人稱道的是其每製作完一部片子,都將攜帶作品到拍攝地和其它地方為人們免費放映。1989年,小川在其紀錄片製作基地山形當地市政機構幫助下,創辦了亞洲至今為止唯一的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小川紳介1992年因病去世,終年57歲。其一生貧困,身後留下的遺產是21部作品和一些攝影器材。中國導演彭小蓮與小川紳介還有過一次奇妙的合作,那是在小川去世以後,小川的妻子找到彭小蓮,希望她能夠完成小川的未完成的遺作《滿山紅柿》的後期剪輯。小川生前對彭小蓮的高度評價成為選中她的惟一理由。小川在世時看過彭小蓮的《女人的故事》,小川認為彭小蓮的電影語言很漂亮,懂得如何把握細節和營造氛圍,將來會成為大導演。小川把《女人的故事》的錄像帶一邊放一邊告訴彭小蓮哪裡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小川的啟發讓彭小蓮在後來創作《假裝沒感覺》、《美麗上海》的時候,把本能轉換成自覺的意識。經過彭小蓮剪輯的《滿山紅柿》後來獲得日本十佳紀錄片之一的稱譽。與土本典昭並稱為日本戰後紀錄片領域的兩座豐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作品
1967年 - 圧殺の森 高崎経済大學闘爭の記錄 The Oppressed Students
1968年 - 日本開放戰線 三里冢之夏
1970年 - 日本解放戦線 三里冢
1970年 - 三里冢 第三次強制測量阻止斗爭
1971年 - 三里冢 第二道防線的人們
1973年 - 三里冢 邊田部落
1975年 - どっこい! 人間節 -壽・自由労働者の街
1976年 - クリーン・センター訪問記
1977年 - 三里冢 五月的天空 回家的路
1977年 - 牧野物語 養蠶篇 1978年 - 『峠』
1982年 – 日本國古屋村落
1987年 - 牧野村千年物語
⑤ 有一個很老的電視劇是有關養蠶的,我只記得陳天文在裡面演.請問是哪部片子
陳天文?養蠶的。。恩。。。是95年的〈情絲萬縷〉嗎?陳天文演的邵文軒~
范勤 - 潘玲玲飾 邵文軒 - 陳天文飾
鮑雯汐 - 洪慧芳飾 耿直 - 陳傳之飾 鍾琪 - 黃碧仁飾
24集電視劇《情絲萬縷》,由中國江蘇電視台與新加坡電視機構聯合拍攝,以新加坡在中國投資企業為背景,展現了女主人公范勤一生的遭遇,以及兩代人之間的感情糾葛。由於故事交替發生在新加坡和中國蘇州,在表現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的同時,也描寫了中新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淵源。扮演蘇雲娘、范勤母女的是新視藝員潘玲玲。其他的演員還有陳天文、陳傳之、黃碧仁、林梅嬌等。
片頭曲:辛曉琪《倆倆相望》
片尾曲:辛曉琪《深情難了》
⑥ 有本電影 好象叫螢火蟲 講養蠶的 是中國人拍的
是這個吧,你可能記錯了,這個是棒子的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k0NzYxNzI=.html
⑦ 求部很老的日本兒童電影的名字!
《我的老師》
⑧ 小時候看過的一電影,講的是希望工程的「大眼睛」以及那個攝影師什麼的,不知道是記錄片還是什麼
蘇明娟1983年,蘇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一個普通的農家,父親蘇良友、母親鍾業珍靠打魚、養蠶、養豬和種田、種板栗為生,一家人過著辛勞拮據、簡朴的鄉村生活。
1991年5月,7歲的蘇明娟是張灣小學的一年級學生,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到金寨縣采訪拍攝希望工程,跑了十幾個村莊,最後來到大別山的張灣小學發現了課堂上的蘇明娟,一雙特別能代表貧困山區孩子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攝入他的鏡頭。這幅畫面為一個手握鉛筆頭、兩只直視前方對充滿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題為《我要讀書》的照片發表後,很快被國內各大報紙雜志爭相轉載,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蘇明娟也隨之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1991年冬天,8歲的蘇明娟和她的5個同學像往常一樣走在去往學校的路上。天蒙蒙亮,遠處的炊煙從很遠的山那邊升起來——還有一個小時的山路。
對於這條羊腸小道,這些孩子已經再熟悉不過了。蘇明娟挎著媽媽為她縫制的小書包,手裡拎著一個碳爐,這是她在上課時用來取暖的,因為所謂的課堂不過是舊時的土地廟,年久失修,別說窗戶,連土牆都殘缺不全,如果沒有這個小爐子,她的小手就會被凍僵,但即使這樣,上學對這幾個孩子來說,還是一件最快樂的事。
上課鈴響了,蘇明娟把碳爐擱在右邊的小木凳上,暖了暖手之後,拿出了書本和只剩下一小截的鉛筆。這時,他看見幾個幹部模樣的人走了進來,其中一人還拿著一個她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怪的機器,很多年以後,她才知道那是照相機,而拿相機的人就是《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解海龍。課繼續上著,但蘇明娟「溜號」了,她的大眼睛總是好奇地追隨著這個拿著奇怪的機器在教室里走來走去的「不速之客」。她看見他一會將它對准黑板,一會對准老師,一會對准其他同學……慢慢的,那個人似乎也察覺到有雙眼睛一直在看著他。終於,他發現了她,那是一雙不可錯過的眼睛,純真、好奇、甚至一點驚恐,他舉起了相機……在那隻有零點幾秒的時間里,蘇明娟突然感到有點害怕,她不知道此刻發生了什麼。當然,她更無從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
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圖報!
2007年4月26日,因為采訪蘇明娟,我和攝影師、化妝師、助理一同來到合肥。在我們下榻的希爾頓酒店,我驚訝地看見服務櫃台上就擺著那幅「大眼睛」照片,上面用中英文寫著:用你們的愛心支持希望工程。拿行李的侍應生告訴我們,這幅海報在合肥隨處可見。當他得知我們這次就是來采訪她時,他幾乎是用興奮的語氣問道:「她叫什麼名啊?現在是不是挺大了?」我告訴他,她叫蘇明娟,今年24歲,就在你們當地的省工商銀行工作。
在解海龍離開蘇明娟所在的金寨鄉桃李小學之後,那張「我要上學」的照片開始在各種媒體傳播開來,並迅速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然而此時,照片中的主人公蘇明娟卻對這一切一無所知。直到3年後,湖南長沙某軍校一位名叫李萬的學員將一份《解放軍日報》和一封信寄給了蘇明娟的校長,報紙上登載的正是這張照片。他在信里對校長說,如果你們學校還能找到這個小姑娘的話,我願意資助她到小學畢業。校長不知道這個小姑娘是誰,但根據報道中的線索,他將所有四年級的女孩叫到了辦公室,然後指著照片問道:「這個人是你們當中的誰啊?認一下!」這是蘇明娟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當時唯一的感受是這個漂亮的小姑娘是誰啊?再仔細看,還是認不出來,只是隱約覺得那件紅色格子衣服很熟悉,然後舉手說:「老師,那件衣服好像是我的。」「那你下午回家把那件衣服拿來吧,證明是你。」回到家,媽媽把那件衣服找了出來,照片里那個小女孩的身份也由此確認了。後來,李萬每個學期都會寄一筆錢給她。蘇明娟的家人也知道那錢是從為數不多的軍隊補貼里一點一點省出來的。
因為山多地少,金寨鄉歷來非常貧困。而蘇明娟家每年的收成也僅僅夠全家吃三個月,更多時候,她的父親蘇良友只能依靠每天起早貪黑上山砍柴、抓鱔魚換來的錢買點口糧維持生計,因此蘇明娟每個學期100多元的學費,就成為這個家最大的負擔,而李萬的資助,也讓這個瀕臨崩潰的家,重新看到了希望。但對於蘇明娟來說,最大的精神支柱不是錢,而是李萬叔叔寫給她的一封封信。那些飽蘸著愛的筆墨的文字,直到現在都珍藏在她的小箱子里,雖然我沒有目睹,但我相信,那些信里所傳達出來的「愛」已經深深扎進蘇明娟幼小的心裡了。
後來,來自大連的一對退休老夫婦也加入了資助蘇明娟的行列,他們拿出了僅有的退休金,還在信中安慰道:別為我們的生活而擔心。善良忠厚的父親對蘇明娟說:「這錢我們不能要,因為我們已經有別人的幫助了。你爸你媽還能幹活,還能養活你和弟弟。」蘇明娟將錢還給老人,老人不要,後來在徵得他們的同意後,蘇明娟將這筆錢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這的確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蘇明娟至今還記得當年父親對她說的話:「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圖報。」
每到過年,蘇明娟的母親鍾業臻都會用這個家特有的方式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將自己納縫的一雙雙布鞋,腌制的一塊塊臘肉寄給解海東、李萬、退休老夫婦,還有湊了100塊錢捐助她的9個大學生。
一個特殊的名人
蘇明娟也許是中國最特殊的名人,幾乎每個人都見過她的照片,但卻鮮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了配合希望工程的宣傳工作,已經上初中的她開始頻繁參加各種活動。有一天,老村長來到她家對正在做飯的鍾業臻說道:「你姑娘要去北京開會了,趕緊給她准備准備,過兩天就走。」什麼會蘇明娟不知道,去了才知道是中國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那時的她14歲,整個人民大會堂里的予會代表,屬她最小。會後,她被選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回到家後,鄰居來看她,問:「你一個月拿多少工資啊?」在他們眼裡,她已經是中央來的大領導了。當然,工資是沒有的。蘇明娟也明白,這只是國家給她的一個榮譽。
2003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雖然只是專科,但她終於實現了從小「我要上大學」的夢想。入學兩個月後她宣布:請求終止"希望工程"對自己的資助,因為她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可以憑自己的能力完成學業.大一時,她就開始勤工儉學來解決自己的生活費,不僅當過售樓員,還曾在北京摩托羅拉總部的人力部和財務部實習工作過。此外,她還是學生會組織部部長。在一次暑假,她還組織過幾個同學去金寨縣另一個貧困村做義務支教工作。談起這段經歷,蘇明娟依然很感觸。「孩子們上課的條件非常差,跟我上小學的時候差不多,四面通風,只有一個破屋頂。孩子們的家庭也都非常貧苦。」蘇明娟和她的同學們就在那給孩子們上了幾天課,後來她知道班級里也有一個小女孩,她和母親被父親拋棄了,因為沒有錢也沒有戶口,母女倆只能在別人家的屋檐下搭個草棚過日子。每天,母親下河去抓黃鱔用來養家。當蘇明娟和她的同學去看她們的時候,竟發現這個家連口鍋都沒有。那天,學生們自己掏錢買了鍋,買了菜,為她們做了一頓飯,臨走時,還湊了1000多塊錢交給她們,這筆錢足以砌個水池用來養抓到的鱔魚了。在回去的路上,蘇明娟覺得自己是那麼幸運,因為一張照片,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她得到了那麼多人的幫助。而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有人還在為了生存而掙扎,夢想對他們來說,還是一件奢侈品。如果每個人都有勇氣做點什麼,那麼那些瀕臨絕望的人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一生,「而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在合肥市中心,有一處讓合肥人引以為傲的古跡——包公祠。對面,就是安徽省工商銀行的大樓。蘇明娟的辦公室就在這棟大樓的17層。從落地窗向外看出去,綠樹成蔭的包公祠和合肥的繁華街景盡收眼底。單位給員工提供的待遇除了優厚的工資以外,還有食堂提供的一日三餐和一套兩居室的公寓。蘇明娟和這個城市裡的其他人一樣,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有時會和朋友一起去吃麻辣小龍蝦,逛街買衣服,每到周五,還會守在電視機前看「快樂男生」。這樣的生活對很多人來說算不上什麼,甚至有點乏味和平淡,但對她來說,這簡直是上帝最好的恩賜。
每個月,蘇明娟都會寄錢給家裡。父母已經年近半百,因為女兒,他們的日子已經改善了很多。去年,他們將家裡的黑白電視換成了彩色的,欠的債還清了,5間青磚瓦房也重新翻修了一遍。她現在最大的牽掛是正在上高中的弟弟,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以前無話不談的姐弟倆,現在卻有了「代溝」。這讓她有點著急,因為她比誰都清楚「上學」意味著什麼。現在,蘇明娟一年會回家一次,400公里的路程要翻山涉水整整走上一天。我不知道在路,她透過車窗看到外面的世界會想到什麼。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條路的兩頭,卻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2007年6月23日,安徽合肥,受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組委會邀請,中國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蘇明娟成為北京奧運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形象大使。據介紹,截止6月22日12點,全國范圍內京外省(區、市)奧運志願者報名總人數達196973人,其中安徽省共有11271人。
蘇明娟長大後被朋友稱為:「大眼睛」等。
08年7月,蘇明娟從安徽大學畢業,被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錄用,將於11月24日正式上班。
采訪中,她一邊翻閱著《楚天金報》,一邊說:「是『希望工程』救了我,救了千千萬萬貧困孩子。」她認為,全國各級新聞單位在推動「希望工程」實施中,功不可沒。並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幫助貧困的孩子。
⑨ 有一部電影有一個人會功夫還養蠶
霍元甲?
導演: 於仁泰
編劇: 王斌 / 周隼 / 杜致朗 / 李馮
主演: 李連傑 / 董勇 / 孫儷 / 中村獅童 / 鮑起靜 / 鄒兆龍 / 原田真人 / 楊紫瓊
類型: 劇情 / 動作 / 傳記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日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0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