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路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
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路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了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為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校——煙台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致的了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著以下特點。
1、 消費觀念復雜,感性消費占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沖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 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發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 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 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 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 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么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台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調查表明,煙台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群體手機平均擁有率。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最受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名牌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著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說,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於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這近萬元的費用了。由於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局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著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繫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繫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製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游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范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著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說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著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范並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
⑵ 大學生怎樣接受電影和電視藝術與消費
研究發現,被調查大學生消費電影時的搜索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導演及演員陣容
受訪者1:(選擇電影時)更看重電影的內容和主題(相比於導演、演員和技術因素),但特別鍾受的演員、導演的作品會全看。比如法國的奧黛麗·塔圖的(但大多是淘碟在家看的),還有王家衛的(高中時期,看文藝小眾電影的開始)。
受訪者16:去電影院看電影,我會先將自己討厭的演員演的電影排除。
2.製片方:國內或國外
受訪者7:有「品質」的片子我會去看,像馮小剛的電影,我覺得怎麼都不會很差。還有外國大片也很好,怎麼「爛」也不會很差;覺得國產電影要慎看。
3.劇情內容
受訪者1: 我喜歡需要一定思考、稍微費點腦子才能看懂的電影。就是看完了可以給你留下一點東西,不是看完就完了。
4.技術、特效
受訪者4:除了導演,我看重效果,會考慮一部電影是不是有必要去電影院看,比如《山楂樹之戀》就沒必要去影院,下載下來就好。
⑶ 大學生觀看電影的社會調查報告~~~~~!!!!急求,跪求!!
一般看偶像劇吧 呵呵
⑷ 為什麼選擇大學生為什麼選擇去電影院看電影的調查背景
大學生喜歡製造浪漫情調,愛生活,電影院有著它獨特的優勢和特性,情侶同去觀看,增進情感,潤澤愛情,閨蜜前去觀看,加深友誼,鞏固友情
⑸ 當今電影市場概況 當代大學生的文化消費概況 當代大學生的電影消費概況 (簡短點兒的答案)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能力不斷提高,並且在消費內容、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方面呈現出日益多樣化、超前化和現代化的特徵。除了基本的生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用於網路、通信、旅遊、娛樂、戀愛、交際等方面的消費支出越來越多。由於大學生處於人生發展的特殊階段和大學培養人才的定位,這就決定了精神文化消費是應當是大學生消費的重要而核心的部分。[2]然而,由於社會上可供大學生消費的一些精神文化產品良莠不齊、繁多蕪雜,加之西方文化的滲透和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以用青年大學生自身的弱點,使得大學生群體中比較普遍的存在從眾消費、攀比消費、炫耀性消費、超前消費、"喜慶消費"、"戀愛消費",以及精神文化消費中的過分虛榮和浮華躁動等,這些現象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人格乃至日後的工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據《2005年度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調查顯示,普通大學生,一個學期的平均支出為5722元,每月的日常花費中,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餐飲、服飾和通信。在IT及數碼產品消費方面,平均每個大學生一學期要花費1067元,占學期總支出的19%。60.4%的大學生擁有行動電話,34.8%的大學生擁有MP3,13.4%的大學生擁有數碼相機,6.5%的大學生擁有筆記本電腦,絕大多數同學經常上網。[3]筆者通過對當地幾所高校學生的調查,也都顯示了大致相近的調查結果。所以,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越來越多用於網路、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的消費,精神文化消費正逐漸成為主要的消費內容,而且還有進一步增長上揚的態勢。
從調查情況來分析,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主要呈現出以下特徵:
1.消費內容的豐富性。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構成主要分為:基本生活消費(衣、食、住、行)、學習消費(學費、書費、考證費等)、休閑娛樂消費(休閑、健身、旅遊、娛樂等)以及人際交往消費(人情往來、戀愛等)等四大塊。除了基本生活消費外,大學生用於精神文化消費的數額在不斷增長,構成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對象的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既包括文化教育、繪畫、雕塑、書法、攝影、閱讀圖書、報刊、看電影、電視,欣賞音樂、戲劇、聽廣播或演講等,也包括上網學習、聊天、玩游戲、通信、交際聯絡,還包括旅遊、戀愛、健身、舞蹈等。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多姿多彩、豐富多樣的。
2. 消費層次的多樣性。精神文化消費是分層次的,既有消遣型、娛樂型、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消費,也有社交型、發展型、智能型的精神文化消費。從調查情況來看,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具有很強的層次性和跨層次性,這主要與精神文化消費主體的素質、文化修養、價值取向、興趣愛好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相關。大學生消費的各種不同的精神文化產品能夠滿足他們不同的需要,既有高雅與低俗之分,也有科學與不科學之別,既能供人娛樂消遣,愉悅身心,也能陶冶性情,培養高尚情操,也可使人儲備知識能量,發展多方面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顯然,積極的、高雅的精神文化消費本質上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活動,它能陶冶人的情操,
3.消費追求的時尚性。內心豐富,熱情奔放,思想活躍,張揚叛逆,敢於冒險,易於接受新事物是當代大學生典型的心理特徵之一。反映在精神文化消費方面,就是熱烈地追求時尚與新穎,任何新事物、新知識、新觀念都使他們新奇渴望,大膽追求,力圖表現時代,引領時尚潮流。由於青年大學生具有較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較強的邏輯思維判斷能力,因而對於精神文化消費的追求也是注重其能夠反映時代潮流與風格,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的要求。調查資料表明,各類詞典、MP3、MP4、手機等在大學生中不僅機型新、時尚前衛,而且更新換代速度快,在大學幾年中因追求手機機型的時尚新穎而換兩機、三機的人並不少見。特別是一些暢銷書籍、流行歌曲等,更是幾天之內可以迅速地在大學生中傳遍,但用不了多久,大學生們又會追求更新的暢銷書籍、流行歌曲等。
4.消費心理的獨立性。從調查情況來看,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帶有追求個性與獨立,表現自我,沖動性強的特點。他們非常喜歡那些能體現自我個性的商品,要求商品能有特色,具有商品個性,並能體現自我特點,以此來滿足追求個性美與表現自我的心理要求。同時,青年大學生心理的又一個典型特徵,是情感豐富強烈而又不穩定,情景性強,感染性大,極易沖動。例如在精神文化產品的購買上,他們的沖動性購買,多於計劃性購買,選擇商品時,也往往忽略綜合選擇商品,單就款式、顏色、形狀、價格等某一方面的因素,就可以使他們激情湧起,成為他們購買商品的理由。
⑹ 大學生看電影的人多嗎
挺多的,只要是情侶,基本上都會去看電影。
沒有談戀愛的,也會三五成群去看電影。
絕對超過500人了。
⑺ 關於大學生上網問題的調查 求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更新,不知不覺中信息時代已經來臨。網路的色彩繽紛,網路的精彩紛呈,給每個網民的生活都注入了新鮮的元素。網路給了我們獲取信息的超速感,也給了我們溝通交流的暢快感,但就在暢游網路空間的同時,我們也無可奈何的接受了一些關乎道德底線的網路垃圾。特別對於還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在這個信息化普及的時代,網路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當夾雜著垃圾的網路信息蜂擁而至的瞬間我們該何去何從,由此如何正確使用網路成為了社會的關注點。因此,我對於大學生上網問題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了調查。調查過程中,我發放了150份調查問卷,共收回150份,有效問卷147份。以下我將就調查問卷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一.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分析
此次調查問卷的發放,不僅僅在東北財經大學,更使用網路對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等眾多學校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因此,我認為此次調查還是比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在收回的147份有效問卷的被調查者中46%是女生,54%是男生,被調查者的男女比例較為接近。大一學生佔41%,大二佔39%,大三佔26%,大四佔7%,由於正值畢業季,大四同學很多都不在學校,被調查者中大四學生比例較低。而且占調查者94%的大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個人電腦,僅有6%的學生,這一數字說明個人電腦在大學生的普及率甚至用「人手一本」都不為過了,且這也為大學生上網的方便提供了最為基礎的條件。
對於「您的網齡有多長?」這一問題的回答中,「一年左右」佔5%,「三年以內」佔23%,「三年到五年」佔44%,「五年以上」佔28%。這說明,在147名被調查者中大部分都是在初高中時期開始接觸網路,並一直使用網路至今的。而現在的小學生中網路普及率也已很高了,也就是說,學生網路使用情況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不光光對於大學生,更應該正確引導中小學生——此類自製力還未成熟的群體。
由於現在的大學基本都會採取網上提交作業、網上選課等方式進行教學管理,因此,佔81%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獲取網路的方式是通過學校的寢室網線,而且21%的被調查者說明也經常使用學校提供的場所上網,而且使用手機上網的學生佔到59%,僅有28%的被調查者說明還會去網吧上網。正因為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各種上網的便利條件,而且大學生手機基本都具有上網的功能,假設學生上課用手機上網,回寢室用筆記本上網,那麼用來學習的時間又有多少呢?而這一正是普遍存在於大學校園,且應該引起關注的現象。
通過調查發現每天上網時間為1—2小時的佔9%,2—3小時的佔78%,3小時以上的佔13%。從這一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總體來說被調查的大學生在上網時間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好的,過久迷戀於網路的只是少數而已。
網路的吸引力就在於它的繽紛多彩,不僅各種消息更新速度極快,同學們可以很快的查閱新聞、搜索咨詢、查找學習資料,而且還提供各種娛樂消遣,如電影電視、娛樂節目的在線觀看等。從上網的活動形式來看,瀏覽新聞的佔到45%,玩游戲、聊天佔57%,聽音樂、看電影電視佔76%,更新博客或個人主頁佔34%,查找學習就業等相關資料佔62%。男生中玩游戲的居多,而女生中看電影電視、更新博客或個人主頁的較多。從年級角度看,大一大二的學生中休閑娛樂居多,而大三大四的學生中查找就業資料、查看當日新聞的更多一些。
在網路如此流行的時代,學習網路技術成為中考及高考後的熱門去向。從調查結果中看,雖然大家每天都在使用網路進行游戲娛樂讀書看報,但是對於學習某項電腦技能,「有想法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學生佔了絕大多數——76%。而從我了解來看,即使學習,學生們也會學習一些比較基礎比較實用的應用軟體,如Photoshop、會聲會影等。
上網需要一定的自製力,如若一味迷戀只會荒廢了學業。在被調查的147位同學中,僅有24%的同學會因為上網而逃課。而對於通宵上網,有13%的同學表示會偶爾發生,其他都選擇了「從不」。因此我認為,大學生對於上網程度的把握還是比較理性的,而且自製力也比較強。
大多數同學都認為網路對自己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的,而且認為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能正確使用,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從同學們的主觀題中,我也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很反感網路中垃圾信息及黃色信息。他們認為,國家應該加大力度打擊這種網路垃圾的傳播,為網民提供一個和諧的網路空間。
二.大學生上網存在的問題
從整個調查問卷的分析中,可以肯定的是,大學生對於上網的把握,無論是在時間還是在程度上都比較好。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幾點存在的問題:
1.雖然不至於沉迷,但是從時間及方式上,我們都不難看出,大學生在上課、寢室都會花很多時間在上網上面,這樣就會大大壓縮了學習時間。
2.低年級學生上網主要休閑娛樂上面,而且時間比較長,有沉迷網路的潛在危險。
3.對網路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即使無事可做,打開電腦聯網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三.對於大學生上網的建議
1.合理安排時間,保證學習休閑兩不誤。上網娛樂一定要注意度上的把握,切忌不可沉迷,我們身邊已經有太多因為迷戀網路而荒廢學業的例子了,因此我們必須要提高自製力。
2.網路活動選擇上要理性化。多利用網路咨詢的便捷度,不要整天只知道掛Q上人人,而應該理性的運用網路這一巨大的信息儲存空間。
3.注意提高上網安全性。網路的多元化當然也包括那些低俗的垃圾信息,因此我們必須要注意網路安全,嚴防腐蝕。
4.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不要散播不健康的言論及消息,為別人也為自己提供一個安全和諧的網路空間。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問卷
(填的時候麻煩把選項描紅,謝謝)
1.您的性別是?
A男 B女
2.您的年級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網齡有多長?
A一年左右 B三年以內 C三到五年 D五年以上
4.您有自己的電腦嗎?
A有 B沒有
5.您的網路獲取途徑:(可多選)
A.網吧 B.寢室電腦 C.學校提供的場所 D.手機
6.您每月的上網支出是?
A10-50 B 50-100 C100-200 D200以上
7.您每天上網的時間是?
A1小時以下 B1-2小時 C2-3小時 D3小時以上
8.您對上網時間的控製程度?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9.您上網一般都做什麼?(多選,至多選三項)
A瀏覽新聞 B玩游戲 聊天 C音樂 電影 D更新博客或個人主頁 E查找學習資料 F其他
10.您對上網的依賴程度?
A很輕,只是娛樂放鬆 B很輕,學習工作需要 C有一定依賴,一段時間就會上 D很依賴,一兩天就會上一次
11.您是否有意學過某項電腦技能?
A有並一直在做 B有想法但沒有付諸行動 C沒想法
12.您會因為上網而逃課嗎?
A會 B不會
13.您通宵上網的頻率是?
A經常 B普通 C偶爾 D從不
14.您覺得上網對您的影響主要是?
A正面影響多 B負面影響多 C很難說清楚
15.您認為網路的影響:
A.利大於弊 B.弊大於利 C.雙刃劍 D.尚無想法
16.請您寫出您對網路影響的具體看法:
感謝您的配合!
⑻ 向100名調查看電影,有62人喜歡看喜劇片,那麼這些大學生至少有多少人同時
電影有一種魅力`會吸引你. 看電影的時候`你會把自己融入到電影中`你會因為電影故事情節`大笑`流淚`憤怒`惋惜 我就特別喜歡看電影`就像是在看一個故事`看一段人生`然後回想自己`會感嘆原來我還這么幸福啊`或者發現自己原先活的很對不起自己`然後再去尋找新的人生目標`為之而奮斗` 我也覺得喜歡看電影的人都是熱愛生活`懂得去享受生活的人``或者說他們都還是很天真的孩子`願意去相信電影中的那些事`期待那些事`他們都是認為生活`這個世界`都是可以更美好的` 這就是電影帶給我們的`它不是物質上的`卻遠遠超過物質上的`
麻煩,!
⑼ 大學生的業餘生活為什麼沉迷於此
學生業餘生活調查報一:
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是過渡到成人的關鍵時刻、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理想場所。在這里,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成才。進入象牙塔大學生群體有著充足的課余時間,據有關部門統計:除去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以每周40節課每節45分鍾計算,每周上課時間為1800分鍾,而課余時間為4920分鍾,幾乎是上課時間的3倍,那麼大學生是如何來處置這每周4920分鍾的課余時間的呢?而椐這次調查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課餘生活用在上網、運動、閱讀、看電影電視、外出逛街等;部分選擇在學習的同時做些兼職工作,增長閱歷,豐富知識,鍛煉自己。然而,並非每位大學生都能處理好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課余時間。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如何處理、協調這些學習與生活間矛盾,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使得學習與實踐的時間分配達到最佳化。為此,我們對這一課題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幾點建議。
研究方法
一、問卷
我制定了《大學生課餘生活調查問卷》。該問卷旨在了解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以及對其看法與感受。
問卷內容
1 被試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
2 大學生課余時間量調查。
3 大學生上自習的頻率。
4 大學生主要課余時間(除自習以外)的基本情況。
5 大學生期望及興趣愛好的課余活動情況。
6 大學生主要活動時間量安排情況。
二、隨機問卷
本次調查通過隨機問卷調查,採取自願填寫的形式。樣本容量為50份,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
三、數據分析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課余時間使用基本合理,能較好利課余時間;但是也有部分同學課余時間缺乏合理的安排,沉迷於電腦娛樂漩渦之中或者在無聊中徘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對身心造成了不利影響。
1本次調查對是否到圖書館,自習室去學習這個問題中:34、8%的學生是肯定的,查閱學習資料去圖書館的同學佔到61、3%以上。可見圖書館、自習室是大學生自習的主要場所,在大學生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
2大學生主要課余時間安排,活動內容分布差異性大。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自習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余自習」、「上網、玩游戲」、「社團活動」三項是大學生課余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形式。這表明,網路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鍾情於這種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學生在分配其他時間(占所有的32%)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個體興趣決定的。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徵,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余活動和閑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
3課外學習的人很多
課外學習就是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另外汲取知識。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豐富的年代,有著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廣闊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發現課外的學習是自己騰飛的重要基礎。通過課外學習使書本知識更加完善。四、六級等其他證件的獲得和平時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課外學習是競爭中獲勝的籌碼,切身感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知識素養的重要性。
4社團活動多
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它的精彩之處就是它更接近我們,更懂得我們的需要;雖然也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但它畢竟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更能理解它的意義。社團活動能夠鍛煉同學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學們的素質,為盡快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加入社團已經成為大學生融入象牙塔的選擇,是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這就是越來越多大學生青睞社團的原因。
5、從大學生課餘生活的安排的合理性出發,揭示課餘生活安排是否合理。
大學生對自己的課餘生活時間安排存在著不明確性,認為合理的只有20%,可見合理安排大學生課余時間成為了當前大學生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四 建議
(一)學校要為大學生創造好的環境
學校當然是學習的地方,這要求各高校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學風」和安靜的環境是一所高校必須達到的要求。當然學習的軟硬體設施都要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學校在教學設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學風」形成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這要求學校要從思想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
(二)引導大學生積極安排課余時間
大學生趨向於認為課余時間應由個人去安排,無須學校去管。大學生希望課余活動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對於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各高校只能採取引導的方式,號召教師在課堂上,在學校的各種傳播媒介採取啟發誘導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安排課余。
(三)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餘生活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它不僅僅是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各種活動的開展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以「社團」為「基地」展開:各「社團」開展與之有關的各項活動,他的優點是選擇性好,因為他的自主性強。
2、以院(系)為單位開展各種知識競賽與娛樂活動。它的優點是大眾化,沒個人只要感興趣就可以參加。
3、以班級或是寢室為單位展開。這類活動具有靈活性,時間與地點的限制條件少。這類活動可以促進同學間增進了解、發展友誼。
(四)對學生
大學校園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學活動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講座、討論會、學術報告、文娛活動、社團活動、公關活動等等。
要合理地安排課余時間,首先對自己在近期內的活動有一個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內要達到哪些目標,長遠目標是什麼,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各種活動對自己發展的意義又有多大等等。然後做出最好的時間安排,並且在執行計劃中不斷地修正和發展。
合理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適度接觸社會,鍛煉自己或是證明著自己的抱負,可以選擇兼職。還應該積極的參加社會志願活動,諸如「無償獻血」、「學雷鋒活動」等社會愛心活動。這對培養自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榮譽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
大學新生要善於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盡量培養自己有多種興趣愛好,如集郵、剪貼、垂釣等,這樣可以增添你的活動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實豐富、生機勃勃。若能夠擁有一項或多項自己有興趣而又擅長的愛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有些同學能寫得一手好書法,或製得出精妙的手工藝品,這無疑會給他們的人生增添無窮的樂趣,也有利於建立自信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課余時間僅是大學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卻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觀念。他們以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來填充和豐富他們的課余時間,展示了他們以怎麼樣的態度對待生活。身為21世紀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大學的課余活動,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意識,提高社會應變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素質,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增強實際動手能力。
大學生業餘生活調查報二:
經歷十年寒窗苦讀,莘莘學子們終於步入夢寐以求的大學殿堂。與高中初中相比,大學生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課餘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然而,並非每位大學生都能處理好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和規劃課余時間。
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如何處理、協調這些學習與生活間的矛盾,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提高課餘生活質量,我們在東北財經大學校園內開展了關於大學生課餘生活調查報告。本次調查統一在教學樓,圖書管,寢室進行問卷發放,調查對象為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共發放問卷110份,回收103份,有效問卷103份。其中男生27人,女生76人。在統計和分析的基礎上,我得出以下結論,並提出幾點自己的建議。
總體來說,大學生課餘生活時間基本充裕,活動豐富多彩,時間利用基本合理。但也有部分同學課余時間不足,活動單一。部分同學課余時間缺乏合理的安排,大量時間花費在上網和玩游戲上,對身心造成不利影響。
1, 79%的大學生課余時間基本充足。調查顯示,21%學生課余時間不充足,18%學生很充足,61%課餘生活基本充足。可見,佔大多數的大學生課余時間基本充足,發揮空間還很大。
2, 大學生課余活動豐富,內容差異大。
從調查結果看,課余活動中,女生以學習(占其所有課余活動26%)和逛街購物(占其所有課余活動28%)為主,,男生以學習(占其所有課余活動19%)和娛樂(占其所有課余活動30%)為主。此外,上網,社團活動,閱讀,運動,兼職等所佔比重各分秋色,不相上下。
3, 課外學習的同學佔多數。
從調查結果看,無論男生女生,課外學習仍是其主要活動。其中,66、3%的男生課余時間用於學習,77、6%的女生課余時間也用於學習。由此看出,課外學習對於每一個大學生來說,是一條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是對課內學習的重要補充。它對大學生擴寬視野,開闊思路,激發求知慾望,豐富精神生活,培養道德情操以及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都具有重大意義。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豐富的年代,有著扎實的知識基礎和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課外學習是競爭中的籌碼,切身感受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知識素養的重要性。
4, 上網的學生多,使用時間長,上網目的不一。
從調查結果看,約40%的學生每天花2-3小時上網,占其所有課余時間50%左右,且26%的時間用於學習查資料,59%的時間用於聊天,上校內及論壇,看影視劇。這表明,網路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越來越鍾情於這種新興的娛樂學習方式。但僅有26%的上網時間用於學習查資料,其餘大部分用於聊天,沖浪,游戲和看影視劇。可見,大學生的網路的學習價值和功能有待開發和提高。
5, 大一學生90%課余時間用於社團活動。
從調查結果看,大一學生中,在課余時間通常忙於各類社團活動的近90%,遠高於其他如學習、娛樂等。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社團活動能夠鍛煉學生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入社團已成為大學生融入象牙塔的選擇,是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這也是越來越多大學生青睞社團的原因。
6, 大學生課餘生活平均花費基本合理,但仍需合理規劃。
依據調查結果,約72%學生課余花費在100-500元之間,約11%學生花費在500元以上。可見,大部分學生課余花費基本合理。但是,仍有不少的大學生課餘生活花費過高,這是一個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問題。
7,對課餘生活規劃和認識不夠。
調查結果顯示,56%學生能認識到自己或周圍人課余時間利用得不好的原因,此外,僅有43%學生合理規劃和充分利用自身課余時間,其餘只是稍作安排或順其自然。由此可見,大學生在處理課余時間中還普遍存在問題,合理安排大學生課余時間成為當前大學生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我的建議。
1, 學校要為大學生創造好的環境。
學校是學習的好地方,這也要求各高校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學習和環境是一所高校必須達到的要求。這要求學校從軟硬體實施上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從思想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提高自己。
2,重視課外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但現代社會要求的是德才兼備、有知識、有能力、能創新的開拓性人才。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於由應試型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之中,第一課堂為大學生提供了專業知識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它培養的是大學生的專門能力,而素質教育則要求除了專業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應該是整個人的素質的提高,這不是第一課堂就可以實現的。
3, 把自己從單一學習的枯燥之中拉出來,豐富課餘生活。
學習之餘,大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社團開展的各種活動,如運動會、足球比賽、卡拉OK大賽等,還有校內外各類知識講座、知識競賽,各類學術社團組織的學術節、模擬股市、學術論文大賽等等。除了這些活動外,大學生也可以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志願者活動、創業活動等實踐服務型活動。總之,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興趣愛好及個人發展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余活動
4,分清主次,提高課余時間利用率。
每個人都有許多「緊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實際的。且時間也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眾多的選擇時要善於思考,分清主次,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跟風、不盲從,優先做那些對於提升自己有幫助、有意義的事,努力充實並提高自己,步步為營,不斷發掘自身的潛能,爭取做到每天都有實質性的收獲,提高課余時間的利用率。
5, 合理使用電腦,避免沉迷於網路游戲。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合理使用。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網路上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信息,開拓眼界,不斷提高自己。而且培養更強的自控能力,學習與娛樂兼得,避免沉迷於網路游戲。
大學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而又關鍵的時期,而課余時間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是大學生進一步挖掘潛能,全面發展的關鍵。希望這次調查的結果和總結能給大學生和即將成為大學生的同學們一些幫助和啟示,也相信大學生能更好的規劃和利用課余時間,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准備。
大學生業餘生活調查報三:
大學生活具有上課時間少課余時間多的特點,大學生如何正確把握自己的課餘生活,學校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開展課余活動,對大學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希望本次調查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全新認識,提高大家對課餘生活安排的科學性。
一、消費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人們的消費水平日益提高,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消費狀況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通過對問卷的量化分析,我們發現消費水平較低和較高的大學生較少,多數居於中等消費水平。在回收的 100份問卷中,月均消費低於300元的為 6 份,佔2、3%;月均消費處於300~500元的只有 10 份,佔3、83%;月均消費高於500元的問卷有 69 份,佔26、43%,月均消費處於500~800元的問卷有88 份,佔33、72%。四種消費水平的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費支出仍占較大比重,但在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則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文化娛樂和旅遊、應酬交際、上網、通訊等消費支出在各種消費水平的大學生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並且消費總額與通訊、上網等消費支出成正比關系。消費總額越高,這幾方面的消費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值得一提的是,電腦、手機等高檔消費品已走進了大學生的消費范圍,且比例較大。還有一點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部分大學生消費支出中,香煙、零食等享樂品,應酬交際,上網聊天、玩游戲等娛樂支出比例較大,而購買書報、學慣用品等消費額沒有隨消費總額的增加而增加。
二、戀愛方面
1、根據調查顯示:我校學生的戀愛現象較為普遍,在學校里成雙成對的情侶也幾乎隨處可見,從回收的調查問卷中顯示大學生對戀愛的認可程度也非常之高,達75、53%,而且大學生在選擇自己戀人上已趨多元化,不只是以貌取人了,更看中對方的人品、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綜合考慮的人占調查總數的70、21%,這也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已日趨理智。
2、大部分同學的戀愛目的是正確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存在著某種問題,特別是男生,有個別同學戀愛是為了追風,也有絕少數是為了金錢,而女生中這種思想基本沒有。從對戀愛與學習的問題上看,超過半數的同學能夠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能較為妥善地處理時間上的分配;從對戀愛中兩人所談論的話題和對戀愛的結果來看,大部分人對將來不抱多大希望(佔63、78%),所以在平時交談中也很少涉及到將來兩人的打算。
三、校園文化現狀方面
從調查結果顯示,現有校園文化生活遠遠不能滿足同學的需求,有63%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業餘生活不夠豐富;雖然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在豐富同學的業餘生活,如大力發展學生社團,以社團活動帶動校園文化,而調查結果表明,有30%的同學認為參加學校社團和學校的一些活動,對豐富校園生活,培養興趣和提高能力的作用不大。因為他們認為這些社團和活動不夠實力,涉及面不廣,活動質量不高,太形式化,有些純粹是為了搞活動而搞活動。
在校時間分配方面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自習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表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余自習」、「上網、玩游戲」、「聊天、社交」三項是大學生課余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形式。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上網、玩游戲」、「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兩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網路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鍾情於這種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學生在分配其他時間(占所有的32%)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個體興趣決定的。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徵,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余活動和閑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例如大學生對文學類課外讀物的興趣,滿足了他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生活,並藉以抒發和寄託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達自己對生活憧憬的美好意願和情感,這對他們強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聯系在一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的過多重視,而埋頭於對他人生活的解讀,忽視了自己的現實生活,這也顯然不利於大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五、建議
綜上分析,業餘生活是大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復雜整體,他及學習、娛樂、活動為一體。要建立良好的休閑方式就必須合理的分配時間,統籌安排,三者比例適當,大學生從自身因素著手,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個性與性格樹立遠大目標,建立學習為主,娛樂為輔的休閑方式。學會以自學的去了解和掌握各門只是,塑造一種高雅的大學生活。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最少的消費滿足最充實的需要。
大學生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多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培養自己應付社會的能力。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必須適應網路生活,通過網路進行學習 ,獲得知識,擴展知識面,讓網路成為大學生學習的重要渠道,讓網路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充實生活和學習。
六、本次市場調查活動的總結
從主客觀雙方具體情況來看,大學生課余時間中存在著學校、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性與學生主觀需求的多樣性的矛盾。大學生希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健全各種管理制度來加以引導」,而且大學生也熱切要求能利用課余時間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參加社會上的實踐活動,從而了解社會,培養自己的能力,為日後能有效地勝任各項工作打下基礎。大學生這些主觀需求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狀況所決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學校對此應予以重視。即使學校現階段的客觀條件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性,但我們必須作出行動,作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選擇,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善並創造條件,逐步滿足學生的多重需求。 在本次的市場調查中,我都是認真地對待,對於所取得的結果也是較滿意的。 同時通過這次調查活動也提高了我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對理論的理解,使理論與時間相結合,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實際動手能力方面和遇見問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次實踐活動,是一次難忘的實習活動,極大地增長了我們以後就業的寶貴的實踐與經驗。也許這次活動還存在著不少的缺點,有著不少不好的方面,但相信我會從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的,學到各種處事與處人的各種道理,在就業與將來的道路上更好地前進的、
通過這次的調查也使我明白了,正如《誰動了我的乳酪》里說的那樣: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當你超越了自己,你就會感到輕松自在。 希望大學生們認清我們所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