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1000字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1000字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1000字,說起老師好,大家是不是瞬間感覺自己回到了課堂,其實老師好是一部電影,這是一部描寫老師的電影,很多人看完以後都深有感觸,下面我和大家分享電影老師好觀後感1000字。
這是一部以校園生活為背景所展開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南宿一中三班的學生和他們的班主任苗宛秋。故事開篇講述了他們剛入學時的場景,從那裡面我看出了青春時期對老師的叛逆,有著自己想法的一群學生,是很真實的生活寫照。其實故事很短,短到只記錄了他們人生中的三年;其實故事很長,長到記錄了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
我喜歡裡面的所有人物,我看見了叛逆時期熱血青年的洛小乙,看見了聽老師話的好學生安靜,看見了青春時期懵懂的少女關婷婷,看見了為幫助自己的同學捐出自己辛苦一個月所掙工錢的文明建設,我更看見了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好老師苗宛秋。在高一時期對老師的頂撞,對老師的挑釁,對老師的叛逆,在他們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從一開始對老師的自行車下手,到老師的自行車丟了全班去尋找,這是一個過程,一個老師和學生之間磨合的過程,也是學生逐漸對老師的接受。從全篇當中我看出了老師對學生們的喜愛,雖然老師對他們非常的苛刻,顯得那麼的不近人情,可不關心你的老師會去找你回來上課嗎?會在你迷茫的時候指引你前行的道路嗎?會時刻關注你復習的如何了嗎?答案是不會的。沒有哪一位不關心的老師會去多管你的閑事,盡管他很嚴格,盡管看起來十分的不講道理,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他打心底里為了我們好。
在影片的過半時,苗宛秋老師為了補習那些跟不上的同學們,不收取他們的任何費用給他們補課,和劇中的另一位開班收取小費的老師形成鮮明的對比。現在許多的老師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喪失了老師的初心和本質,在私底下給學生們開小班收取費用,課堂上因為收取家長送的禮品而故意偏袒哪一位同學,這樣的事件在現在已經是屢見不鮮的。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已經快忘記老師最初的初心是什麼了,但在苗宛秋的老師身上,我看見了那老一輩的教師思想和初心,哪怕是現在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的。
在影片的最後,揭示了支撐苗宛秋老師前進的動力和支柱,是他當年沒能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遺憾,所以他一直希望有一天他的學生能帶著他的希望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但最後原本有希望的安靜同學,突發意外錯失了當年的高考,這使苗老師的希望破滅了。最後他在他們高考完後離開的那座城市,回到了他最初來的地方。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這是苗宛秋老師在臨走時留下的話,人生能有多少個三年,又有多少個能和你一起度過的三年。何其有幸,在這茫茫人海中遇見了你,與你度過我這人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趁著我們還有機會,趁著我們還沒有分離,快去跟你的老師說聲「老師好」吧!
《老師·好》這部電影選取了八十年代一個看似普通的高中班主任曲宛秋作為背景題材,而較為新穎的敘述方式是通過高中班上的一個男生的整個高中的回憶,串起了整部電影,這部電影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本打算以「喜劇」之名緩解壓力,來觀看這部剛上映的電影《老師好》。但最後換來的不是這份職業給予心底脆弱的悲傷自嘲,而是淚流滿面的肅然起敬與寂默不語……影院的燈亮了,工作人員來了,大家久久不願離去,影片結束,沒有七嘴八舌的點評,也沒有立刻走人的沖動,坐在那裡,沉浸其中……我在片尾的音樂聲里聽到了控制不住地抽泣,我想,這些,應該是最好的點評吧。
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校園,接受著人們艷羨的目光和紛至沓來的恭維。桀傲不馴的洛小乙、溫婉可人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設、八婆海燕、奸商耗子……三班是一個永遠也不缺故事的集體。苗宛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的這個三班將會成為他以及他身邊這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與以往多塑造的眾多喜劇形象不同,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人物豐富細膩的情感在於謙的演繹之下流淌出極度煽情的力量,不少現場觀眾悄悄拭淚,直言於謙是「被相聲耽誤的影帝」!
整部電影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對師生情誼的刻畫,對真正好老師的反思方面《老師·好》做出了大有裨益的嘗試。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最終成為彼此最珍視的回憶。「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不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
真正打動人心的青春片,不僅僅是遺憾和懷舊,也不單單是只有「青春」一種元素,而應該是讓人看了之後,對生命產生一種理解和開悟,並找尋到人生中新的可能。《老師·好》對現實生活中師生情恰如其分的深刻反思,直擊人心,它沒有去刻意迎合觀眾,而是用最大的誠意尊重了觀眾。
「老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聖與高級。
「老師好」,這三個字,不僅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後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譜寫生命樂章,四季耕耘無微不至留名青史鑄就中華輝煌。
因為自己是老師,所以對影片里的劇情感同身受,因為看到班主任默默耕耘,所以觸景生情感動到淚流滿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不能忘記老師的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陪伴成長。不做老師,不會明白老師聲嘶力竭背後的期望;不做老師,不會懂得老師嚴厲要求背後的理想。
當影片里的插曲《讓世界充滿愛》和《誰》響起的一剎那,我瞬間熱淚盈眶……當看到苗老師臨走時在黑板上寫下「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我控制不住淚如雨下……
如果把這兩首插曲合起來就是,「誰,讓世界充滿愛」?是老師。它賦予了老師的責任,也體現了老師的偉大。
「老師好!」——這句話在青蔥校園的林間小道,在人來人往的走廊與敲響華麗鈴聲的教室里,算不得什麼有誠意的問候,也並不如其他句子那樣令人感到。可當看到整個教室里的孩子們起立,用整齊而洪亮的嗓門喊出「老師好」的那一刻,我忍不住熱淚盈眶。
記得也有一部電影,在六年前左右,同樣是以老師為主題。影片中有一個鏡頭,一整班的同學考取了心儀的中學,而班主任的嘴角卻溢出了鮮血。我想,當我的老師們催我們一眾眼角留著淚痕的孩子快些離場時,我們心中也流過了如同那時一般無二的電流吧。
再想想,我小學時的數學老師,在一星期不眠不休的工作情況下,在課堂上暈倒,卻依舊撐著身子,上完了那一節幾何課……
老師們無時無刻燃燒的是他們自己的生命與精力。一個班級,五十個人,而老師只有一個。要給五十個同學上好一節課,則要兩百分鍾。即便講的課是十年如一日累積下來的教學經驗,但那也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苦工。
電影中,苗老師常常對學生「尖酸刻薄」,又有哪一個人會想到,這個油膩的中年大叔是一省的文科狀元?有誰想到,這個生活並不富裕的老教師,曾經叩開過世界第一中文學院的大門?
奧運會傳火炬的場面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人類,他們放棄了靈巧的反應能力及在林間翻飛自如的靈活,而得到了「智慧」。是什麼讓文明之火繼續日復一日的燃燒下去,在無知蒙昧的世界上星火燎原?只有最耐燃的薪柴,才能傳下那希望的火星,用漆黑的焦炭外殼包裹住火種。
劉慈欣的《鄉村教室》中,有那麼一句話——
「但娃們還是有指望的,對那些在冬夜寒冷的教室中盯著燭光照著的黑板的娃娃來說,他也是蠟燭,不管能點多長時間,發出的光有多亮,他總算是從頭點到尾了。」
在電影中的那一個小酒桌上,王海用他青春的喉嚨喊出「我也要當老師」的那一瞬間,才能最激發人的熱血,不是嗎?
幾千年前,一群古猿看著那雷霆點燃的熊熊烈火,感受著火光的溫暖——那火焰,燃燒至今。
不怨學校住宅分配,他甚至還可以為了學生離開他所教書的地方,再也沒有出現過。
當然在這部劇裡面,不僅僅只是有他,還有他的幾個學生。有「洛小乙,安靜,苗婷婷」等人
先來說洛小乙吧!他在劇中是一個學校的刺頭,可以說是混社會的。可是自從苗宛秋當了班主任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去欺凌他人。
安靜是一個性格膽小溫柔賢淑,成績優秀的女孩子,第一次與她意外相見,洛小乙便喜歡上了這個恬靜的女孩。不僅因為苗霸天,也因為安靜,洛小乙想要變得更好。
苗婷婷在其中飾演的是一個敢愛敢恨,性格潑辣,有點自私獨斷的學生,處處針對安靜、洛小乙,看見安靜當了她心心念念的班長之位更是心有不甘故意挑事。但最後也醒悟成長和大家融洽相處被大家接受和喜歡。
原以為,苗宛秋和這群學生們可以平平安安,安安穩穩地走到高考。可是,無法預料的意外還是發生了。即將高考時,安靜出了車禍,看到這時的劇情,我們一度認為這是個悲劇的結局。連最後拍畢業照時候安靜與苗老師都沒有出現。
直到後來的後來……
三十年後:
是安靜雙腳癱瘓,坐在輪椅靜靜看書的畫面。安靜開了一家書店,她沒有考上她心儀的北京大學,連續兩年都沒有考上,就安安穩穩的開了一家書店。書中的世界,仍然是她永遠的追求。
接著,安靜看見了在書店外面的苗宛秋老師,急忙把輪椅推了出去。可是留下的,是她當年為苗宛秋老師編制的一個蝴蝶結。及遠遠的映現苗宛秋老師那孤寂滄桑的背影。他的滿頭白發,他已經老了,不是當年的苗霸天了。
畫面的最後一幕是大家的幻想,是大家對畢業照的幻想。他們幻想著,苗老師沒有離開,安靜沒有出車禍,大家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拍了那張畢業照。
可是幻想終究是幻想,不是現實,逝去的青春,歲月,年華,是永遠不會回來的。
可是幻想終究是幸福的。
願大家且行且珍惜,珍惜我們每時每刻在一起的美好日子,珍惜我們每分每秒的溫暖共處,畢業季,走出這個校門,我們還能記得留在這里的一情一誼和所有努力。
在此,強烈的推薦你們去看這部劇,有笑點,也非常有淚點,畢竟我全場哭崩了。
謝謝大家,謝謝我們身邊,所有為學生付出努力的老師,為教書育人而默默執著,不畏艱苦的老師。在這里由衷感謝。
再真誠道一聲:老師好!
㈡ 《老師好》這部電影的觀後感400字
您好,這是老師好的觀後感.
看到「老師好」這三個字,心想,不會又是一部高大上、偉光正的作品吧。
不自覺腦補了很多情節和套路,老師如何不辭辛勞,如何默默付出,如何愛護學生……
看完《老師好》發現果不其然。
無論是免費給學生補習功課,還是為生病的學生募捐,抑或拯救一個差生。
劇情多少顯得中規中矩,無外乎一篇平淡的流水日誌。
但看完還是忍不住寫寫這部電影。
除了數不完的打醬油明星——張國立、吳京、何冰、胡軍……
可以全程代入劉昊然的男二外,最重要的當然是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和處理——把主角還原成一個人來講述,這是一個好老師,但這不是一個完美的老師,甚至還有諸多問題。
老師也是人,也有諸多無能為力
苗宛秋考上了清華,卻因家庭成分的原因,無緣大學,便去了南宿一中當老師。
連續多年被評選優秀教師,直到遇到了電影中的一幫孩子。
孔子說,有教無類。
苗宛秋多多少少是帶有色眼鏡的。
㈢ 觀看電影《老師好》的感想精選範文_《老師·好》觀後感寫作素材5篇
作為一部講述八零年代校園故事的影片,《老師·好》用真誠講述了一個令人感動又深有共鳴的故事。那麼,《老師·好》觀後感如何寫?以下是我為大家准備的《老師·好》觀後感寫作素材,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老師·好》觀後感
在林林種.種的校園青春片市場里,從成長勵志到愛意青春,幾乎所有的同類型產品,都是將故事講述的重點放在了年輕人的身上,看他們的成長看他們的放縱,甚至看他們的愛恨交加,理想何處……但真正做到了從師長的視角,以另一種「直觀」的角度真正參與到學生們親力親為的青春中去,恐怕目前為止只有這一部《老師·好》真正且真誠的做到了!
於謙版老師,似一面鏡子映襯時代的同時映照一代年輕人
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正,到《閃光少女》的諧,從《小情書》的情到《萬物生長》的「色」,以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等風格近似的所謂「青春無悔、回憶滿滿」……所謂校園青春的熱潮颳了一年又一年,但給觀眾們的感覺,卻總是在千篇一律的回憶再回憶,呻吟又呻吟。即便是其中不乏對一代人的青春致敬和人生歷煉中的美好重現,但相比之下《老師·好》的新鮮和反差,絕對是充滿了更多的真誠以及創作者們的用心。
之所以說《老師·好》有別於通常的校園青春片,全因這里在回憶和回味以及極力遵循那個年代的校園生活原貌的基礎上,將表達的重點或者說情感的著力點放在了老師身上,並從為人師的視角,看待青春,正視成長,從而映襯那個讓許多人有過美好回憶的時代。在於謙飾演的苗宛秋老師身上,不僅能看到老一輩教師的特色,影片還特意增加了苗宛秋這個角色學生時代的豐富記憶,同樣是一個好老師影響學生的一生……不但豐富了情節,也讓角色更具立體感。苗宛秋對學生們的「凶」和善良,也因此有了更加生動和有說服力的答案。在他眼裡,學生就要好好學習,對自己的成長更要認真負責,好學生如此,淘氣的學生更應該如此!
看於謙領銜的《老師·好》,喜感自是不少。相聲舞台發光發熱的於老師,其實早年就在影視圈經歷豐富,當年京派電視劇盛行的年代裡,無論是主演還是配角,於謙的身影可謂小熒屏和大銀幕里都比較常見,且表現不俗。苗宛秋老師的新身份,再次令人眼前一亮。在充滿了年代戲味道的情節里,無論是對付淘氣的頑主,還是關心懂事的好學生,抑或是幫助遊走在校園與社會邊際的壞小子……宛秋老師的(心)軟(態度)和強硬都被於謙演繹得生動鮮活,且也能時時展現出風趣幽默的特點,也成為令全片節奏感到位的亮點。
就像影片中的一句簡簡單單的「老師好!」,是多少走過學生時代的你我和他,對那位影響甚至改變了自己人生軌跡的師長的尊敬。就像影片情節中,從起初剛剛踏入高中校園門檻時的調皮搗蛋和默默無聞,到畢業前甚至多年後,對那一份師生情難舍難離的耿耿於懷,堪稱是能滋養一個人一生的養分。在《老師·好》眾創作者們的誠意下,一股股濃濃又淳樸的師生情誼流淌而出。
淳樸的情感外,包裹的是真實的年代感
其實,在影片著力打造的年代感十足的縣城高中里的師生故事之外,對於主人公老師以及一眾性格各異身世有別的學生角色,也描述得足夠生動和鮮活。唱歌、跳舞、旅遊鞋、錄音機……特別是貫穿全片情節的重要物件——苗老師的新自行車,不僅表現出強烈寫實的年代感,更承載著故事和角色們身上難得的師生情誼。只有親眼看過《老師·好》的故事,才能真切感受到這一切。
據悉,影片最終定名《老師·好》,也是創作團隊們經歷了幾番周折和思索,才最後決定的。想必其用意除了突出電影主旨的年代感和師生情之外,更向回憶滿懷的觀眾們提出了濃情滿懷的問題——什麼樣的老師才是你心目中的好老師?這里的苗老師是個好老師嗎?
PS.影片結尾處的特別設置,堪稱全片的「點睛之筆」,不知道正思索回憶著心目中好老師的你,能否HOLD住你的眼淚……
觀看電影《老師好》有感
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一個軍綠色的書包,一個貼著「獎」字的搪瓷杯,一根根背在背上賣的老冰棍兒,一台昂貴的錄音機,一牆工整的黑板報,一件花格子襯衫,一條大喇叭褲,一副蛤蟆鏡,橘子味的汽水,無花果絲,這些八十年代的背景,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回憶。
於謙主演的《老師好》這部電影,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片中苗老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往事。
影片的進行中,我很少笑,更多的卻是哭。這不是我的故事,但這卻是每一個學生都曾經歷過的故事。為困難的同學捐款、在繁重的學業之餘參加藝術節、爭分奪秒的讀書、偷偷摸摸的參加補習……每一個點都能戳出一堆淚流滿面的往事。原來,無論哪個時代的學生都有著同樣被幸福包裹著的回憶。
這個故事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讓所有的觀者於歲月的不同時點產生共情,於別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過往。正如故事的最後回憶了苗老師身為學生時的場景,師生情是一代傳於一代的,時代會變、故事會變,但那份無以為報的情分卻生生世世不曾有變。
霹靂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冬天裡的一把火》,那個年代獨有的畫風,這一個個潸然淚下的場景,訴說著每個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每日回盪在我們每一堂課上的「老師好」,那些稚嫩而響亮的聲音,便是人世間最美的天籟。
《老師·好》觀後感1000字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斗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同時,雖嚴厲但心中有愛,為學生著想,正直優秀的苗老師受到不公正的處罰,也引人深思,他在學生畢業之際選擇離開叫人不解。
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得益於導演藝術上亦庄亦諧、庄諧並用的處理。這是一個相對嚴肅的主題,但是編劇、導演並沒有將其處理得特別高大上,也沒有弄得如《全城高考》般沉重,更沒有《青春派》那樣搞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系,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裡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快樂著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復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發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身為老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自行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借一己之力努力為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該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前幾天觀看了電影《老師·好》,這部由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史以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但對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能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重要的。
電影《老師·好》以苗宛秋老師(於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預告片的配樂時髦動感,辦公室跳disco、背著軍挎包邊走邊喝北冰洋等畫面,還原了八十年代的真實生活。開麥版主題海報中:「憑什麼,就罰我一個」、「有我在,看誰敢搗亂」、「好想念,有你的時光」等金句透露出這些富有個性的學生們與霸道威嚴的苗老師之間的情感走向。
影片《老師·好》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這部電影真的是笑點與淚點同在,真的是一種值得,我不知道什麼技術,什麼情節,我只知道自己彷彿已經參與進去,不枉我前來看一場。演員雖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都挺在線的,不俗的青春片,感受到了愛。
老師的望其成才,學生的稚嫩抵抗,老師的求而不得,學生的為其努力,付出,感動,回報,並非刻意去想要得到回報,但是回報卻隨之而來。你可以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也可以說,這才是人本來的樣子。
教師觀看《老師好》有感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校園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校園的電影。
電影講述了苗宛球老師與三班學生高中三年內發生的事情。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開始的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家庭的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大學,成為了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去教書。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㈣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最近有一部電影正在熱映,那就是《老師!好》,這部電影勾起了很多人對於學生時代的懷念,下面是我收集的電影《老師好》觀後感,歡迎閱讀。
最近,觀看了電影《老師好》,這部由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的電影,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史以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但對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能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就由我講講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吧,起初,看到主演是於謙,就以為是個喜劇片,因為於老師的身份就是相聲演員,最新認識於謙是在《戰狼2》中的精彩演繹,這次沒想到於老師扮演的苗宛秋讓無數人想起了曾經學生時代的把這樸素的美好時光。
電影《老師好》以苗宛秋老師(於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預告片的配樂時髦動感,辦公室跳迪斯科、背著軍挎包邊走邊喝北冰洋等畫面,還原了八十年代的真實生活。開麥版主題海報中:「憑什麼,就罰我一個」、「有我在,看誰敢搗亂」、「好想念,有你的時光」等金句透露出這些富有個性的學生們與霸道威嚴的苗老師之間的情感走向。
影片《老師好》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不過當八十年代我們的物質條件還沒有那麼豐富的時候,師生之間這種純粹真摯的情感就顯得尤為突出,而這也正是打動於謙老師並使他最終成為該片主演及監制的主要原因:「我們那個年代,大部分老師都和苗宛秋老師一樣,把傳道授業解惑、教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第一要義。」
這部電影真的是笑點與淚點同在,真的是一種值得,我不知道什麼技術,什麼情節,我只知道自己彷彿已經參與進去,不枉我丟棄實驗來看一場。演員雖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都挺在線的,不俗的青春片,感受到了愛。
老師的望其成才,學生的稚嫩抵抗,老師的求而不得,學生的為其努力,付出,感動,回報,並非刻意去想要得到回報,但是卻隨之而來,你可以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也可以說,這才是人本來的樣子。
《老師好》這部電影選取了八十年代一個看似普通的高中班主任曲宛秋作為背景題材,而較為新穎的敘述方式是通過高中班上的一個男生的整個高中的回憶,串起了整部電影,這部電影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本打算以「喜劇」之名緩解壓力,來觀看這部剛上映的電影《老師好》。但最後換來的不是這份職業給予心底脆弱的悲傷自嘲,而是淚流滿面的肅然起敬與寂默不語……影院的燈亮了,工作人員來了,大家久久不願離去,影片結束,沒有七嘴八舌的點評,也沒有立刻走人的沖動,坐在那裡,沉浸其中……我在片尾的音樂聲里聽到了控制不住地抽泣,我想,這些,應該是最好的點評吧。
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校園,接受著人們艷羨的目光和紛至沓來的恭維。桀傲不馴的洛小乙、溫婉可人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設、八婆海燕、奸商耗子……三班是一個永遠也不缺故事的集體。苗宛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的這個三班將會成為他以及他身邊這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與以往多塑造的眾多喜劇形象不同,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人物豐富細膩的情感在於謙的演繹之下流淌出極度煽情的力量,不少現場觀眾悄悄拭淚,直言於謙是「被相聲耽誤的影帝」!
整部電影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對師生情誼的刻畫,對真正好老師的反思方面《老師好》做出了大有裨益的嘗試。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最終成為彼此最珍視的回憶。「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不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
真正打動人心的青春片,不僅僅是遺憾和懷舊,也不單單是只有「青春」一種元素,而應該是讓人看了之後,對生命產生一種理解和開悟,並找尋到人生中新的可能。《老師好》對現實生活中師生情恰如其分的深刻反思,直擊人心,它沒有去刻意迎合觀眾,而是用最大的誠意尊重了觀眾。
「老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聖與高級。
「老師好」,這三個字,不僅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後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譜寫生命樂章,四季耕耘無微不至留名青史鑄就中華輝煌。
因為自己是老師,所以對影片里的劇情感同身受,因為看到班主任默默耕耘,所以觸景生情感動到淚流滿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不能忘記老師的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陪伴成長。不做老師,不會明白老師聲嘶力竭背後的期望;不做老師,不會懂得老師嚴厲要求背後的理想。
當影片里的插曲《讓世界充滿愛》和《誰》響起的一剎那,我瞬間熱淚盈眶……當看到苗老師臨走時在黑板上寫下「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我控制不住淚如雨下……
如果把這兩首插曲合起來就是,「誰,讓世界充滿愛」?是老師。它賦予了老師的責任,也體現了老師的偉大。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熱愛,是青澀年華里最美的引路人;有人說,老師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堅持,是用粉筆書寫明媚四季的工匠;還有人說,老師就是一份責任,無論鮮花還是荊棘,平坦還是泥濘,都會永遠帶著愛在路上前行。
《老師好》這部電影猶如歲月凝成的珍珠偶爾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裡卻炙熱燙手,那份溫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記憶串聯的每一個故事。
《老師好》是校園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師」為視角展開的故事,講述了由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整部電影對刻意的戲劇沖突進行了消解,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師好》中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
《老師好》的整體敘事並沒有禁錮在愛情層面,而是在劇情上緊緊圍繞著師生們日常發生的瑣事而展開,影片呈現出的人物也都幾乎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典型」,桀驁不馴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設、愛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實的人物刻畫讓觀影現場的不少觀眾連連贊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你有過老師嗎?我說是真正的老師,前不久,「學術圈的師生關系」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頻頻被人討論,什麼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好老師不僅僅要傳授文化知識,還應該「育人」,而好老師的教育應隨風入夜,潛移默化地留在每個學生的心裡。面對如今逐漸淡薄的師生關系,《老師好》逐漸喚起了人們對80年代師生情誼的回憶與渴望。
影片中,苗宛秋愛護學生,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讓洛小乙回來上課;為了讓替同學補習的安靜不耽誤個人復習時間,他晚上免費替同學們補習;在安靜面臨保送和參加高考的抉擇時,他沒有代替她做決定,而是告訴她「人生有好多個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麼一兩條,要選一個最適合你自己的」。苗宛秋無私奉獻也終於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最後把電影中的經典台詞送給大家: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歲月凝成一顆珍珠卻無法擁有。丟在地上冰涼,握在手裡滾燙。我想擁抱它卻撲了一個空,它化作一片雜物散落在桌上。泛黃的日記本,氣數已盡的鉛筆,褪色的發卡,還有一個空空的背囊。那年,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有戳穿我的刻意堅強。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首先真的感謝於老師,因為我對國產青春片一直抱有一些成見,如果不是因為於老師我可能就會錯過這一部很優秀的影片。
然後說說為什麼我覺得這是一部很優秀的國產青春片。首先說明我看這部片子的時候,確實是幾度濕了眼眶,但這部片子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非常「好哭」的片子,它的淚點不在於劇情的轉折,人物命運的坎坷,對我而言它的淚點在於,這一段故事的似曾相識。我還是大學生,所以青春距我而言還沒有那麼遠。這個發生在我不曾經歷的時代的青春故事,卻總能讓我想起我的高中時光。我相信看完後大家就會明白,你的身邊一定出現過一個「苗老師」,他沒有那麼完美,他會有誤解偶爾也會獨斷專行,但是他也一定對每一個學生盡心盡責。你的身邊也一定有「關婷婷」有「安靜」……又或者,你就是他們。
在這一部片子中,我也看到了諸位演員的演技。於謙老師真的把「苗老師」這樣一個中國典型性教師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而且這個形象非常完整,有因有果,讓我很驚艷。幾位年輕演員也表演的非常真實,大家都不完美,但正是因為這樣呈現給我們時才會有代入感,有認同感。有一些表演細節還不是很完美,但是這股青澀反而能讓我會心一笑。
整體來說這部片子,有淚有笑,全場一起大笑的片段又很多,一起抹眼淚的點也很不少。劇情也很有邏輯,雖然正如導演所說,刪掉了很多細節和人物支線,所以沒有那麼完整,但是依舊是一部值得走進電影院一看的影片。
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一個軍綠色的書包,一個貼著「獎」字的搪瓷杯,一根根背在背上賣的老冰棍兒,一台昂貴的錄音機,一牆工整的黑板報,一件花格子襯衫,一條大喇叭褲,一副蛤蟆鏡,橘子味的汽水,無花果絲,這些八十年代的背景,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回憶。
於謙主演的《老師好》這部電影,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片中苗老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往事。
影片的進行中,我很少笑,更多的卻是哭。這不是我的故事,但這卻是每一個學生都曾經歷過的故事。為困難的同學捐款、在繁重的學業之餘參加藝術節、爭分奪秒的讀書、偷偷摸摸的參加補習……每一個點都能戳出一堆淚流滿面的往事。原來,無論哪個時代的學生都有著同樣被幸福包裹著的回憶。
這個故事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讓所有的觀者於歲月的不同時點產生共情,於別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過往。正如故事的最後回憶了苗老師身為學生時的場景,師生情是一代傳於一代的,時代會變、故事會變,但那份無以為報的情分卻生生世世不曾有變。
霹靂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冬天裡的一把火》,那個年代獨有的畫風,這一個個潸然淚下的場景,訴說著每個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每日回盪在我們每一堂課上的「老師好」,那些稚嫩而響亮的聲音,便是人世間最美的天籟。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校園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校園喜劇片。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斗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系,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裡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快樂著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習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復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發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影片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該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點是吳京、張國立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業考慮外,還有對教師這一群體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美好。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麼當老師,真好!
在《老師好》這部電影中,於謙飾演的苗宛秋是一位緊抓學習的班主任,他把「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那種教師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演技實在是沒得說。不過,他飾演的這位班主任還是比較悲哀的,這一點還是從他考上北大文學系被取消資格說起,當時也是因為家庭緣故,而取消成績後,他只能選擇做一名教師,可是他的悲劇還是伴隨著它,電影中的苗宛秋是一位優秀教師,獲得過很多的獎項,不僅僅為學校,還有為孩子做出的貢獻都非常的多,可每年的分房,都沒有他的,對此他也只是無奈,並沒有放在心上;除了這些事情呢,那就是他的班級了,本是一身殊榮的他,遇到這個班級後,好像他的政治前途就受到了影響,校長的批評,教育局的處分,被停課的危機等,最後因一件事背負了一生的愧疚,他的命運實在是坎坷,他是這部電影中最大的悲慘劇情所在,令人不禁落淚。
《老師好》中的第二種悲哀:優秀的女孩安靜,學習成績優越卻葬送了大好前途!
在《老師好》這部電影中,安靜無疑是「尖子生」的存在了。安靜是一位成績優異的女孩,由於以前的學校並不太好,最後陰差陽錯的來到了苗宛秋的班級,畢竟當時的苗宛秋是一位人盡皆知的優秀老師,而安靜的家長把安靜送到這里,無疑是希望她能夠在一個優異的學習環境中深造,可誰曾想,老師是一位老師沒錯,但是這個班級實在是「五花八門」,什麼角色都有。不過,安靜是一位特別文靜的女孩,不會多和別人說話,非常老實,盡管在班級中也有很多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是最後和同學們相處的非常融洽,這本是令人開心的一件事,可是令人惋惜的是,苗宛秋被冤枉私自收費補課而停課這件事,影響到了這位安靜同學,而她明明有一次演講的機會來提升自己,但是這位安靜同學最後沒有聽話,直奔縣長辦公處為自己的老師鳴冤,從她回來的表情中能看出,她做到了!她成功了!她勝利了!可迎接她的是什麼呢?迎面而來的卡車,當自行車飛出去的那一刻,電影院里的人都安靜了,偶爾聽到幾聲嘆氣,間歇哽咽,是在令人淚目。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美好的時光里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擁有了這段美好的時光」,一隻彩色的蝴蝶闖進我的視野,拉開電影的序幕。
一個發生在1985年的故事,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城,一隻軍綠色的書包,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一個昂貴的收音機,一個「大」牌的茶杯……充滿了八十年代的特色的畫面,這些時光早已過去,但永遠不變的是師生間那種有喜,有悲,有感動的情思。
本想看看這部電影緩解壓力,但觀後換來的是沉默與淡淡的悲傷。
電影中的苗老師,一出場便是一副嚴厲的模樣,身著一件簡朴的白襯衫,戴著黑框大眼鏡,禁止學生塗口紅、化妝、燙發,一言不合就「前邊兒站著去」……那嚴肅的神情,冷漠卻滿是期盼的眼神,洪亮的嗓音,使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她同樣對學生的著裝嚴格管理,連自己也以身作則。
但苗老師還有溫柔、搞笑、善良、愛護學生的一面。寒風的晚上,到處跑著去尋找洛小乙回來學習、去派出所帶回做奸商的耗子,給他買面吃;為了不浪費安靜的學習時間,苗老師晚上免費在家開補習班……
老師,您嚴厲的教育、無私的奉獻,我們將永記於心。
溫婉純潔的安靜、打扮前衛的關婷婷、游手好閑的洛小乙、為了治病而奸商的耗子……三班的學生齊心協力「對付」老師,當苗老師昂首將新買的自行車推進校園,被所有學生都盯上了,他們一起將車綁上繩子,升上了主席台的桿子,氣得老師直跳腳。但在得知老師的自行車丟後,都紛紛犧牲晚自習時間,舉著手電筒,滿大街的尋找,為的是找到那輛卷著綠色膠帶的自行車,不讓老師傷心;那次演出,為了爭回老師的榮譽,他們悄悄排練,驚艷全場。學生們的團結一致,一聲充滿尊敬和愛戴的「老師好」是對老師永遠不變的情思。
看完《老師好》,我已哽咽無語。我們不會忘記老師的諄諄教誨,不會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將永遠記住這段美好的時光,永遠不變我們對老師的這份情思!
㈤ 2019觀電影《老師好》觀後感三篇精選
老師不只是為了教書,更重要的是還在育人。而學生也不單單只是讀書的工具,他們也有感情,有生活,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2019觀電影《老師好》 觀後感 三篇精選。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老師·好》觀後感1000字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 故事 。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斗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同時,雖嚴厲但心中有愛,為學生著想,正直優秀的苗老師受到不公正的處罰,也引人深思,他在學生 畢業 之際選擇離開叫人不解。
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得益於導演藝術上亦庄亦諧、庄諧並用的處理。這是一個相對嚴肅的主題,但是編劇、導演並沒有將其處理得特別高大上,也沒有弄得如《全城高考》般沉重,更沒有《青春派》那樣搞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系,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 反思 。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裡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快樂著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復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發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身為老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自行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借一己之力努力為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該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致教師——《老師.好》觀後感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老師.好》苗宛秋語錄 《老師.好》這部電影,講的就是班主任苗宛秋與高中三年學生鬥智斗勇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感觸頗深,有爭吵,有溫情,有淚點,更有幸福。 愛是 教育 的底色,影片苗老師中在無意中得知學生劉昊得了腦瘤,需要一大筆醫葯費時,他動員班裡學生為他捐款,並把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都悄悄地寄給了劉昊,當然一起寄去的還有學習資料。教育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重要的是沉甸甸的愛和責任。
作為班主任,要做的可能更多,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及時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 我們班有38個住宿生,他們周一到周五都住在學校里,過星期了才會回家一次。家長有的可能還不在家,就爺爺奶奶照看著。孩子的學校的時間更長,與老師相處的時間最多!老師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學習。時刻強調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
我總是盡全力告訴他們一切的安全隱患,為的就是孩子們可以避免這些,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學習。也許我和苗老師會有一些相似之處。我們在某些方面是專制的,是不容許你拒絕的,比如在學習和自身安全上。當然,我做不到他那麼偉大,我只是做到了盡心盡力,他是全心全意。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要對孩子一視同仁。
足夠的耐心,加上足夠的愛,才能讓一顆凍僵的心靈逐漸被滋潤,逐漸被溫暖。苗老師在面對問題學生洛小乙時,目光依然是充滿溫情的,他在小乙缺課之後,依然不放棄對他的找尋和思想引導。最終,他也用他的愛和真誠找回了小乙,更是打動了那些一直和他“作對”的孩子們的心。教育就是心與心的聯結和碰撞!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對話! 找到自己的生命原型,在最好的時光里與未來的自己同行。
影片中苗老師原是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後來因為某些原因,上了師范大學。這是他的一個心結。可正是這個心結卻成了孩子們高考路上的動力。他們紛紛以苗老師為榜樣,誓要考上北京大學。很多時候,我們不經意地就成為了別人的榜樣!我們也在努力尋找著自己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學生同樣不例外,他們更需要在別人身上發現美好,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影片看著笑著就莫名哭了。所有的老師都一樣,目光里是對學生的期盼。表達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標一致。只是想,當他們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默默無聞而羞恥。 一個教師,如果能夠真正地影響幾個學生的生命,真正地走進他們的心靈,真正地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他的生命就是非常有價值的了。電影故事雖然結束了,但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責任一直在路上……
用愛心點亮學生的心靈
——觀《老師·好》影片有感
最近,我們西關中學弘毅和揚帆班主任工作室的老師們觀看了電影《老師·好》,它是由張欒執導,由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的電影,是一部敘述教育故事的電影。多年來,對教育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似乎任何人都有理由也有權利點評一二,但對我們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最幸福的。
起初看到海報及簡介,知道主演是於謙,就以為是個喜劇片,因為他是相聲演員,但沒想到於老師扮演的苗宛秋老師,讓很多人想起了學生時代樸素的時光,觸動了內心深處柔軟的、美好的記憶,這就叫共鳴吧。
電影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故事及純真情感。學生有積極好事、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品學兼優、溫婉可人的班長“安靜”,有一位家境困難、身患重病的“劉浩”,有桀驁不馴、迷途知返的“洛小乙”,還有舞痴兄弟 “文明”、“建設”、等。辦公室跳disco,背著軍挎包喝水,五十元的二手錄音機,一雙昂貴的旅遊鞋,精彩的學生節目表演……都還原了那個年代的真實生活,青春時期的春心萌動、兄弟情、閨蜜情都有較好的展示。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苗宛秋老師看似霸道古板,實則認真負責關愛學生,對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毫不手軟,面對學生們找回自己的自行車,他卻吼著“快去學習”,背後卻是免費給學生補習,拿出積蓄給生病的學生,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高一高二學生的調皮搗蛋、稚嫩抵抗,高三學生的感動回報,這是一個漫長的教育過程。苗老師付出真愛,無私奉獻,望其成才,學生們為之感動,迷途知返,學習回報。苗老師的寶貝自行車丟失後,上晚自習時, 同學們每人一隻手電筒,分散開找自行車,這就是學生幼稚的純真的回報。學生洛小乙,原先和街上的“小混混”有來往,他追求上進,積極要求加入共青團,受到挫折後,學也不上了,和“哥們”混起社會,苗老師不顧個人安危,進入酒店找回洛小乙,挽救了走入歧途的學生。他做的一切都是源於對學生的“偉大的愛”,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學生將來要走什麼樣的道路?怎樣才能走好?這是我們老師要關注的,我們可以從苗老師身上學到很多。
本影片刻畫了師生真摯純粹的情誼,在那個物質貧乏年代,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最終成為彼此最珍視的回憶。“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這不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 只有愛學生,學生才能愛老師,怎樣才能教育好學生呢?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基礎,我們老師都要把這句話理解體會,這樣心態才是最棒的。
影片《老師·好》講述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本來考上北京大學,卻因為家庭成分不能去讀。他的老師送給他一句話:“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他老師的引導下苗宛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熏陶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王海也考上師范大學。年代雖然久遠,但一代代教師的承前啟後和師生之間的情感育人令人感動。
結束語——“老師好”這三個字,不僅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禮貌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後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相關 文章 :
1. 2019教師觀看教育影片《老師好》有感範文三篇
2. 2019《老師·好》觀後感精選六篇 老師·好優秀影評有哪些
3. 2019教師觀看電影《老師·好》的心得體會精選範文
4. 2019觀看影片《老師·好》心得體會精選範文
5. 2019觀看全國熱映影片《老師·好》心得體會範文
㈥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範文五篇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熱愛,是青澀年華里最美的引路人;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堅持,是用粉筆書寫明媚四季的工匠;
還有人說,老師就是一份責任,無論鮮花還是荊棘,平坦還是泥濘,都會永遠帶著愛在路上前行。
《老師好》這部電影猶如歲月凝成的珍珠偶爾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裡卻炙熱燙手,那份溫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記憶串聯的每一個故事。
《老師好》是校園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師”為視角展開的故事,講述了由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整部電影對刻意的戲劇沖突進行了消解,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師好》中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
《老師好》的整體敘事並沒有禁錮在愛情層面,而是在劇情上緊緊圍繞著師生們日常發生的瑣事而展開,影片呈現出的人物也都幾乎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典型”,桀驁不馴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設、愛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實的人物刻畫讓觀影現場的不少觀眾連連贊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你有過老師嗎?我說是真正的老師,前不久,“學術圈的師生關系”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頻頻被人討論,什麼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好老師不僅僅要傳授文化知識,還應該 “育人”,而好老師的教育應隨風入夜,潛移默化地留在每個學生的心裡。面對如今逐漸淡薄的師生關系,《老師好》逐漸喚起了人們對80年代師生情誼的回憶與渴望。
影片中,苗宛秋愛護學生,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讓洛小乙回來上課;為了讓替同學補習的安靜不耽誤個人復習時間,他晚上免費替同學們補習;在安靜面臨保送和參加高考的抉擇時,他沒有代替她做決定,而是告訴她“人生有好多個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麼一兩條,要選一個最適合你自己的”。苗宛秋無私奉獻也終於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最後把電影中的經典台詞送給大家: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歲月凝成一顆珍珠卻無法擁有。丟在地上冰涼,握在手裡滾燙。我想擁抱它卻撲了一個空,它化作一片雜物散落在桌上。泛黃的日記本,氣數已盡的鉛筆,褪色的發卡,還有一個空空的背囊。那年,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有戳穿我的刻意堅強。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老師好》觀後感
首先真的感謝於老師,因為我對國產青春片一直抱有一些成見,如果不是因為於老師我可能就會錯過這一部很優秀的影片。也沒有想到最後比起相聲是先因為電影見到了於老師(笑。
然後說說為什麼我覺得這是一部很優秀的國產青春片。首先說明我看這部片子的時候,確實是幾度濕了眼眶,但這部片子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非常“好哭”的片子,它的淚點不在於劇情的轉折,人物命運的坎坷,對我而言它的淚點在於,這一段故事的似曾相識。我還是大學生,所以青春距我而言還沒有那麼遠。這個發生在我不曾經歷的時代的青春故事,卻總能讓我想起我的高中時光。我相信看完後大家就會明白,你的身邊一定出現過一個“苗老師”,他沒有那麼完美,他會有誤解偶爾也會獨斷專行,但是他也一定對每一個學生盡心盡責。你的身邊也一定有“關婷婷”有“安靜”……又或者,你就是他們。
在這一部片子中,我也看到了諸位演員的演技。於謙老師真的把“苗老師”這樣一個中國典型性教師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而且這個形象非常完整,有因有果,讓我很驚艷。幾位年輕演員也表演的非常真實,大家都不完美,但正是因為這樣呈現給我們時才會有代入感,有認同感。有一些表演細節還不是很完美,但是這股青澀反而能讓我會心一笑。
整體來說這部片子,有淚有笑,全場一起大笑的片段又很多,一起抹眼淚的點也很不少。劇情也很有邏輯,雖然正如導演所說,刪掉了很多細節和人物支線,所以沒有那麼完整,但是依舊是一部值得走進電影院一看的影片。
《老師好》觀後感600字
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一個軍綠色的書包,一個貼著“獎”字的搪瓷杯,一根根背在背上賣的老冰棍兒,一台昂貴的錄音機,一牆工整的黑板報,一件花格子襯衫,一條大喇叭褲,一副蛤蟆鏡,橘子味的汽水,無花果絲,這些八十年代的背景,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回憶。
於謙主演的《老師好》這部電影,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片中苗老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往事。
影片的進行中,我很少笑,更多的卻是哭。這不是我的故事,但這卻是每一個學生都曾經歷過的故事。為困難的同學捐款、在繁重的學業之餘參加藝術節、爭分奪秒的讀書、偷偷摸摸的參加補習……每一個點都能戳出一堆淚流滿面的往事。原來,無論哪個時代的學生都有著同樣被幸福包裹著的回憶。
這個故事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讓所有的觀者於歲月的不同時點產生共情,於別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過往。正如故事的最後回憶了苗老師身為學生時的場景,師生情是一代傳於一代的,時代會變、故事會變,但那份無以為報的情分卻生生世世不曾有變。
霹靂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冬天裡的一把火》,那個年代獨有的畫風,這一個個潸然淚下的場景,訴說著每個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每日回盪在我們每一堂課上的“老師好”,那些稚嫩而響亮的聲音,便是人世間最美的天籟。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校園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校園喜劇片。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斗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系,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裡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快樂著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復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發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影片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該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點是吳京、張國立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業考慮外,還有對教師這一群體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美好。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麼當老師,真好!
《老師!好》觀後感
在《老師·好》這部電影中,於謙飾演的苗宛秋是一位緊抓學習的班主任,他把“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那種教師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演技實在是沒得說。不過,他飾演的這位班主任還是比較悲哀的,這一點還是從他考上北大文學系被取消資格說起,當時也是因為家庭緣故,而取消成績後,他只能選擇做一名教師,可是他的悲劇還是伴隨著它,電影中的苗宛秋是一位優秀教師,獲得過很多的獎項,不僅僅為學校,還有為孩子做出的貢獻都非常的多,可每年的分房,都沒有他的,對此他也只是無奈,並沒有放在心上;除了這些事情呢,那就是他的班級了,本是一身殊榮的他,遇到這個班級後,好像他的政治前途就受到了影響,校長的批評,教育局的處分,被停課的危機等,最後因一件事背負了一生的愧疚,他的命運實在是坎坷,他是這部電影中最大的悲慘劇情所在,令人不禁落淚。
《老師·好》中的第二種悲哀:優秀的女孩安靜,學習成績優越卻葬送了大好前途!
㈦ 教育電影《老師好》精彩影評觀後感精選5篇_觀《老師好》有感
《老師好》這部由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的電影,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史以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但對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能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老師好》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老師好》觀後感篇一
《老師好》這部電影由老師好執導,於謙、湯夢佳等主演,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但是對於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在今後的道路上一直是正確的方向就足夠了。
於謙在本片中飾演一名八十年代面對「問題班級」的模範高中教師,希望孩子們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總的來說,作為青春片,在劇情上算是基本合格。臉譜化的學生形象,刺頭、學霸、班花……八十年代的兄弟情和閨蜜情都有較好的展現。「自行車」作為全片的線索,「癌症」、「早戀」、「車禍」等橋段雖俗套,但講述完整可信。本片結尾,沒有對「高考」和眾人結局描寫,僅突出苗老師的「不告而別」難道人民教師就不該對妻兒負起責任嗎?覺得有些突兀,沒有驚喜。
於謙老師「相聲皇後」在影視劇上的演技還是遠勝郭老師的。俊男美女的新生代演員演技在線,期待他們今後的發展。吳京、艾倫、張國立、喬杉、孫越等一大批「德雲一家人」的友情客串給本劇平添不少喜劇成分,沖這些,本片還是值得進影院一看的。
藝術基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我覺得不必斤斤計較影片中所有細節的可行性。每一個人物,我們身邊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通過「臉譜化」、「戲劇化」的加深,最終在「理想」和「真實」間拿捏尺度,這是戲劇。
老師是平凡人,他們也會追求學校分的福利房,會在意一年又一年評比的「優秀」榮譽,也會在妻兒的落魄中動課外輔導掙錢的心思。我們顯然不能苛求他們,要求他們全知全能。他們在我們之前出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給青春的我們以指引,已經足夠讓人尊敬了。感謝在最美好的時光,有他們作伴。
於老師提到這是自己的最後一場活動,晚上要回北京,參加「德雲四老」最後一位,邢文昭先生的葬禮。願天下所有教師身體康健,能有幸看到自己的桃李滿天下。
老師好觀後感篇二
看了場電影《老師好》,講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中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故事。隨著電影的放映,也勾起了自己的那段高中時光,一幕一幕在腦中放映。從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熒幕上放映的電影,一部是腦海里放映的電影,能夠做到感同身受與身臨其境,證明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這部講青春學生時代的電影,沒有所謂的談戀愛、懷孕、墮胎、情敵、混社會等狗血的劇情。有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助、貪玩、嫉妒、小摩擦、師生矛盾等平淡無奇的橋段。自己的高中時代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校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循環,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的讀書、鑽研、習題、試卷、模考。每半個月回家一趟,帶足伙食費和干糧,父母叮囑最多的就是好好讀書。那時段平淡如涓涓溪水的時光,連風也吹不起任何波瀾,安靜的汲取知識的養分。
往往電影里演繹的橋段,總覺自己也似曾經歷,然而仔想並無此事,這也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吧!
我是一個喜歡回憶的人,往事的酸甜苦辣,經過時間的醞釀變成蜜汁,為如今的生活增添幾份甘甜。一路走來如今已是中年,回憶的甘甜一直沁潤著我努力向前。回憶就如一抹月光,在夜深人靜時安慰你入眠。回憶讓我知道從哪裡來,至於我要到哪裡去,等過了明天就真相大白啦!
個人覺得目前國內的電影,真正算作是好電影的少之又少,而上乘之作更是鳳毛麟角。娛樂至上的電影,越來越讓我對電影失去興趣。
從某種意義上講《老師好》是一部不錯的懷舊電影。
但對於不喜歡懷舊的人來說,這部電影就過於乏味,缺少太多不該缺少的流行因素,只能算作是爛片。
每個人都不同,從不想試著說服別人,只想試著說服自己。讓自己開心些、舒心些、敞亮些,迎接明天從東方升起的太陽!
老師好觀後感篇三
電影《老師好》帶我們重溫學生時代的青澀歷程,勾起了美好的回憶。影片塑造了一位八十年代普通又朴實的「好老師」形象。苗宛秋老師嚴厲、古板、固執,被學生稱為「苗霸天」(霸道威嚴),他那輛榮獲「區級優秀教師」被獎勵的自行車成為了連接他和學生情感的「紐帶」。影片通過懵懂、調皮、富有個性的學生和他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展示了苗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熱愛和學生對他的尊敬與愛戴。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被深深感動,幾度熱淚盈眶……
堅定信念 不放棄每個學生
班級學生劉浩家庭困難,患上腦瘤需要住院手術,面對高昂的醫葯費,他號召學生募捐,寄出每月工資和復習資料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學生在派出所被拘留,是他第一個挺身而出,還幫助學生要回被沒收的商品;在學生受到社會上不法人員誘惑,自暴自棄,即將輟學之際,仍然是他不顧及個人安危,讓學生重返校園......苗老師能夠時時刻刻將學生放在心坎,真真切切為學生著想。他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將愛的陽光灑滿學生的心田。師生間真實、真摯的情感如一股暖流充盈心間。他是好老師的「標桿」,被學生稱為是「全世界、全宇宙最優秀的老師。」這是學生對苗老師的嘉獎,更是他付出全部心血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深遠影響改變學生一生
苗老師當年高考時是省狀元,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但由於家庭成分問題,被取消錄取資格。苗老師沒有步入北大校園心中一定是沮喪、遺憾、無奈......這對於他更是不公平的「遭遇」。但他在老師的鼓勵下,從省城到縣里做起了教書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師」的責任。學生王海對苗老師崇拜、羨慕,以苗老師為榜樣,走上了教師崗位。班長安靜自信地對苗老師說:「我要考北大中文系,我一定能考上」時,苗老師特別欣慰、自豪......苗老師給學生深遠的教育影響,就如學生眼中的那束光,指明方向,照亮學生未來的前程!
嚴苛教育深藏教育苦心
高考前夕,苗老師的自行車丟失了,學生們比他還要著急。只要苗老師不在,他們就集體自行發動去尋找自行車。自行車找到了,學生滿心歡喜本以為會得到苗老師一個笑臉或是幾句鼓勵的話,想不到等來的確是苗老師嚴厲地斥責,「一輛自行車值不了幾個錢,時間失去了,去哪裡找呢?」學生尷尬地站在原地......對於高考而言,時間是寶貴的。苗老師為了讓學生樹立時間的緊迫感,全力以赴備戰高考,用自己特有的「狠」方式,懲罰著他認為學生「出格」的行為,這飽含著苗老師的苦心,飽含著對學生滿滿的期望,他期望每位學生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自己的精彩!
無私奉獻彰顯育人情懷
苗老師義務幫助貧困學生補課,卻被別有用心的人檢舉、告發到教育局,被停職回家。但他卻不自己洗清「清白」;學校分配福利住房,沒有他的名額;優秀教師表彰,沒有他的名字......當這些「好事」與他無緣,受到這些看似不平等待遇之時,他始終選擇沉默。學生安靜為老師的處境和不公找縣長申訴,卻在回來的路上意外遭遇車禍.....看到這樣的畫面,讓我既心疼苗老師,更為學生的遭遇感到惋惜和遺憾。苗老師是清高的,在他看來這些事情都不重要。他依然滿腔熱忱,不顧及自己的境遇。苗老師心中裝的始終是學生,是責任,是使命!他不僅教書,更是育人,他用自己博愛的情懷幫助每個學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影片最後,在高三畢業合影時,苗老師不辭而別。他留給學生這樣一段話:「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成為彼此最珍視的記憶。願我們每一位為人師者,都能在學生最好的時光成就他們,在人生中留下最美好、最溫暖、最幸福的情感印記!
《老師好》觀後感篇四
今夜去看了場電影《老師好》,講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中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故事。隨著電影的放映,也勾起了自己的那段高中時光,一幕一幕在腦中放映。從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熒幕上放映的電影,一部是腦海里放映的電影,能夠做到感同身受與身臨其境,證明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這部講青春學生時代的電影,沒有所謂的談戀愛、懷孕、墮胎、情敵、混社會等狗血的劇情。有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助、貪玩、嫉妒、小摩擦、師生矛盾等平淡無奇的橋段。自己的高中時代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校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循環,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的讀書、鑽研、習題、試卷、模考。每半個月回家一趟,帶足伙食費和干糧,父母叮囑最多的就是好好讀書。那時段平淡如涓涓溪水的時光,連風也吹不起任何波瀾,安靜的汲取知識的養分。
往往電影里演繹的橋段,總覺自己也似曾經歷,然而仔想並無此事,這也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吧!
我是一個喜歡回憶的人,往事的酸甜苦辣,經過時間的醞釀變成蜜汁,為如今的生活增添幾份甘甜。一路走來如今已是中年,回憶的甘甜一直沁潤著我努力向前。回憶就如一抹月光,在夜深人靜時安慰你入眠。回憶讓我知道從哪裡來,至於我要到哪裡去,等過了明天就真相大白啦!
個人覺得目前國內的電影,真正算作是好電影的少之又少,而上乘之作更是鳳毛麟角。娛樂至上的電影,越來越讓我對電影失去興趣。
從某種意義上講《老師好》是一部不錯的懷舊電影。
但對於不喜歡懷舊的人來說,這部電影就過於乏味,缺少太多不該缺少的流行因素,只能算作是爛片。
每個人都不同,從不想試著說服別人,只想試著說服自己。讓自己開心些、舒心些、敞亮些,迎接明天從東方升起的太陽!
《老師好》觀後感篇五
最近,觀看了電影《老師好》,這部由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的電影,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史以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但對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能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就由我講講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吧,起初,看到主演是於謙,就以為是個喜劇片,因為於老師的身份就是相聲演員,最新認識於謙是在《戰狼2》中的精彩演繹,這次沒想到於老師扮演的苗宛秋讓無數人想起了曾經學生時代的把這樸素的美好時光。
電影《老師·好》以苗宛秋老師(於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預告片的配樂時髦動感,辦公室跳disco、背著軍挎包邊走邊喝北冰洋等畫面,還原了八十年代的真實生活。開麥版主題海報中:「憑什麼,就罰我一個」、「有我在,看誰敢搗亂」、「好想念,有你的時光」等金句透露出這些富有個性的學生們與霸道威嚴的苗老師之間的情感走向。
影片《老師·好》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不過當八十年代我們的物質條件還沒有那麼豐富的時候,師生之間這種純粹真摯的情感就顯得尤為突出,而這也正是打動於謙老師並使他最終成為該片主演及監制的主要原因:「我們那個年代,大部分老師都和苗宛秋老師一樣,把傳道授業解惑、教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第一要義。」
這部電影真的是笑點與淚點同在,真的是一種值得,我不知道什麼技術,什麼情節,我只知道自己彷彿已經參與進去,不枉我丟棄實驗來看一場。演員雖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都挺在線的,不俗的青春片,感受到了愛。
㈧ 孩子那些事兒電影觀後感
電影孩子那些事兒講述的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令人感動的故事。
該片中是由邱文熠和劉繼勛以及鄒涵虹等人主演的一部有關於教育的影片,主要講述了五年級四班這樣一個問題頻發的班級里,新來的老師與孩子們之間發生的一些小摩擦和小感動的故事。
片中的老師林冬青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有著不服輸不怕苦的精神,但是面對五年級四班這個問題班級,他卻也曾經產生了猶豫。這個班級里有的孩子習慣性偷東西,也有智力有問題的,還有的父母離異導致性格怪異的,另外也有家庭優越而性格嬌縱的。
這些問題學生都成為了林冬青要面臨的困難,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來說,他只能憑著沖勁兒去與孩子們相處,他接手了這個班組。從最開始被孩子"整",到後來與孩子們成為真心的朋友,他的真誠,耐心和溫暖感動著每一位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