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勺子劇情解析是什麼
1、最重要的線索是角色的名字:
主要角色的名字都不是隨便起的,都是有寓意的。勺子(跟著陳建斌的傻子)天天跟著馬吉(陳建斌飾)暗指陳建斌就是勺子,並且影片中多次有人罵他勺子,意在告訴大家,他是真正的勺子。
2、主人公馬吉的轉變。
影片中後部分馬吉懷疑這件事跟大頭哥他們有關,而後找大頭哥印證,進而確定這件事就是大頭哥一手安排;平時都是大頭哥讓拉條子下車的,而這次是拉條子主動要求下車,意在說明此時拉條子已經轉被動為主動了。
這部影片的明喻是羊代表善良與正義,馬吉宰了小羊羔去找三哥喝酒開始,他就准備放下正義與善良的包袱。
(1)電影一個勺子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一個勺子》這部電影的尖刻之處,在於它進一步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好人是不是就等於傻子?是不是只有傻瓜才是善良的?比如,主人公拉條子收留傻子並非自願,他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收留了這個傻子。所以,一開始,拉條子的善良是他不得不善良。
在電影《一個勺子》里,從台詞到劇情,喜劇荒誕的意味都十分濃厚。首先是西北方言自帶喜感,再加上陳建斌等主演戲中台詞惹眼十足,比如「人生就是這樣」「把牙給你敲下來」等好玩有趣的話層出不窮,很多被奉為「金句」廣為傳播。
❷ 一個勺子的電影想表達什麼
《一個勺子》這部電影的尖刻之處,在於它進一步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好人是不是就等於傻子?是不是只有傻瓜才是善良的?比如,主人公拉條子收留傻子並非自願,他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收留了這個傻子。所以,一開始,拉條子的善良是他不得不善良。
《一個勺子》雖披著喜劇的外衣,但擁有直戳人心的內在力量。拉條子從一個救助「勺子」的善良老實人,逐步被社會各方「拉扯」蒙騙,最終只能變成「勺子」來解決所有問題,影片爆笑之餘,讓人不由生發「好人難當」的無限感慨。
《一個勺子》很黑色幽默,一個「拾來」的傻子,得而復失,引發了淳樸牧民一家的困境,拷問了人性和社會。
❸ 《一個勺子》電影到底講了個什麼意思
意思
農民拉條子(陳建斌飾)在鎮上遇到一個討飯的傻子,傻子跟著他回了家。拉條子貼了尋人啟示,不久有人認領了傻子。緊接著又有自稱傻子的家人陸續出現,說拉條子把傻子賣了。
麻煩接踵而至,拉條子自知上當受騙卻有口難言。他想不明白,好事怎麼就成了壞事?他開始以一位農民最淳樸的辦法想自證清白。而為了尋找傻子,他成了另一個到處纏著別人的傻子。
評價
《一個勺子》這部電影的尖刻之處,在於它進一步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好人是不是就等於傻子?是不是只有傻瓜才是善良的?比如,主人公拉條子收留傻子並非自願,他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收留了這個傻子。所以,一開始,拉條子的善良是他不得不善良。
因為一時的善良(或者也可以叫「一時的軟弱」),這個家庭一步步陷入困境,老婆金枝子多次喊出,「人善被人欺!」主人公其實已經很明顯意識到「善良」可能是一種「人格缺陷」,但是他們卻由於封閉的環境、有限的見識無法擺脫這種「缺陷」。究竟誰才是傻子呢?善良是不是也是一種傻?在形象上具有顛覆效果的則是「李大頭」王學兵和「勺子」金世佳。
❹ 電影《一個勺子》講述了什麼故事
簡單來說就是農民拉條子在鎮上遇到一個討飯的傻子,傻子跟著他回了家。拉條子貼了尋人啟示,不久有人認領了傻子。電影《一個勺子》故事簡單卻發人深思,一開始看的很累,看到勺子已經影響到拉條子家人的生活後,故事開始變得有意思,也更壓抑。一個淳樸善良的老實人,就這樣被一群聰明人利用欺騙,他的善良沒有好報,反而招來了更多的磨難。
在他的噩夢中,他就像一個待宰的羔羊,他想變得兇殘來殺掉懦弱的自己, 人傻就會受欺負,沒有為什麼。之所以感受強烈到有表達慾望,是因為影片開頭金枝子和拉條子的一段對話。夫妻倆東挪西借了五萬塊,用來給兒子托關系減刑,事兒沒辦成,錢也自然打了水漂。非常的現實,可是它終歸沒有迴避人性的的問題。
❺ 《一個勺子》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
《一個勺子》,雖然片名有點「勺」,但其實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老一輩的可以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鄉音」,年輕一輩的更是能從中收獲「寓味」。
從片名看,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一種喝湯盛飯的工具。在電影開頭,有一段時間的黑屏字幕,上一句是勺子作為工具的基本釋義,下一句是指這部電影里勺子的真正含義,勺子,西北方言「傻子」同音,指一個人很傻。陳建斌很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奠定了整部電影的隱喻基調。
帶有寓言風味的開頭小食,讓人似乎找到了記憶里翻看伊索寓言時的童年回憶。
而《一個勺子》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場頗具黑色幽默的荒誕PK賽。一個勺子和一個「勺子待進化體」的個人PK賽,進而延伸成「勺子完成體」和一群騙子的團體混戰PK賽,最終以一個小人物的悲劇告訴我們一個通俗卻「難懂」的道理:好人終究沒好報,傻人終究沒傻福。不是傻人有傻福,而是傻人命更苦。差別就在於聰明人懂得自己身在苦中,傻子卻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身在苦中
電影從邏輯構成上講,它有毫不掩飾的首尾呼應的閉合結構,拉條子遇到一個「甩不掉」的勺子,在一系列的荒誕事件後,他自己卻變成了一個「甩不掉」的勺子。如此明顯直白卻又不太高級的隱喻手法,顯然也是為了照顧經常抱怨「看不懂」的觀眾。
這部電影中幾個很有隱喻意味的角色定位,更是讓不同年齡層的人,不同社會層面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電影通過這些小人物勾勒出了一個大社會。首先,當然就是勺子,勺子≈傻子≠笨蛋,勺子相對於智商上的缺陷,更多的是情商上的缺失。勺子的世界裡只信奉一種價值體系,只有一種語言法則。沒有明面里和暗地裡的雙面計較,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懂什麼花花腸子。所以勺子在這個人人戴假面的現實社會總顯得格格不入,屬於被排斥的個體。(人們總是會出於本能自衛式地排斥與自己相反的事物。)騙子,與其說是耍弄騙術,不如說代表社會中信奉利己主義的「信徒們」,圓滑、世故、狡黠,懂得如何在社會中更好地生存,如何在最恰當的時候明哲保身,懂得如何利用手段和他人來為自己獲取最大的利益。騙子總是狡黠且心虛,喜歡戴上偽善的假面,隱藏起自己貪婪的嘴臉。因此,騙子是字典里的貶義詞,卻是生活中的褒義詞,諷刺荒誕且無奈。
痞子,痞子≠流氓,痞子的特點是能說會道,能把死的說活了,把彎的說直了。千萬別和痞子講道理,因為痞子總有自己的一套人生法則,而你也總是能在他所營造的擬態環境中被「催眠」。痞子不輕易說道理,一說道理一定語出驚人。痞子有痞子的人格,為痞之道也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
❻ 電影《一個勺子》演的是什麼意思,沒看懂啊幫我解釋解釋這個電影
演員比較少,拍的非常不錯,也很深淵;
我個人大致的理解:首先這個流浪傻子就可能是他兒子,因為最後女警員說他兒子坐牢已經減行,所以他兒子就可能被提前放出來了;
傻子就開始不停跟著他老爸,但是由於傻子像乞丐一樣長發黑臉就沒有認出來,回家後還經常叫他『媽』,而且金枝子(她媽)還說長的很像她兒子,說明導演已經在暗示就是他們的『兒子』,之後男主一直想拋棄傻子(他兒子),
然後就去發廣告,警匪(大頭與女警察)發現他不認識自己兒子的情況下,就開始這場欺騙的游戲,大頭安排這三批人,第一次說是他弟弟的騙子,強行給了一點錢帶走了傻子(他兒子),車開走的時候還在叫過他媽,第二次一對男女一看就是騙錢的,第三次兩個騎摩托車的人都不敢以面見人,說明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男主經過幾天的折磨無奈之下去警局,與那個女警溝通中就發現這個女警察說話有問題,男主用詞好象懷疑她時,那女警就立即給水他喝,還說一堆放心的話,其實與女警第一次見面的態度就已經很失職,她無所謂的打發了男主,之後大頭給男主錢是因為男方太固執,無奈的把錢給他了。最後男主發現自己做好人,結果被別人欺騙,所以他才裝成傻子。
❼ 《一個勺子》電影到底講了個什麼意思
《一個勺子》影片讓觀眾注意到了我們身邊這些穿著破爛不堪、行為怪異、智力有缺陷的弱勢群體。讓觀眾知道,除了我們幸福的生活,在社會上還有這么一群人,遭受著社會的漠視、生活的苦難。他們被迫害、被利用,就如拉條子一樣,也是這個社會的受害者,高一階層的人是不會注意到比他低一階層的人的。
劇情簡介
農民拉條子(陳建斌飾)在鎮上遇到一個討飯的傻子,傻子跟著他回了家。拉條子貼了尋人啟示,不久有人認領了傻子。緊接著又有自稱傻子的家人陸續出現,說拉條子把傻子賣了。
麻煩接踵而至,拉條子自知上當受騙卻有口難言。他想不明白,好事怎麼就成了壞事?他開始以一位農民最淳樸的辦法想自證清白。而為了尋找傻子,他成了另一個到處纏著別人的傻子。
❽ 《一個勺子》電影到底講了個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農民拉條子在鎮上遇到一個討飯的傻子,傻子跟著他回了家。拉條子貼了尋人啟示,不久有人認領了傻子。電影《一個勺子》故事簡單卻發人深思,一開始看的很累,看到勺子已經影響到拉條子家人的生活後,故事開始變得有意思,也更壓抑。
一個淳樸善良的老實人,就這樣被一群聰明人利用欺騙,他的善良沒有好報,反而招來了更多的磨難。
農民拉條子(陳建斌飾)在鎮上遇到一個討飯的傻子,傻子跟著他回了家。拉條子貼了尋人啟示,不久有人認領了傻子。緊接著又有自稱傻子的家人陸續出現,說拉條子把傻子賣......
《一個勺子》是由陳建斌導演、編劇,並且與蔣勤勤、王學兵和金世佳領銜主演的喜劇電影。影片於2015年11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非常多的影評評價《一個勺子》的時候用到了諸如影射、象徵、寓意這些詞彙。可是《一個勺子》真的有那麼隱晦嗎?這個影片真的這么黑色嗎?絕不是!其實《一個勺子》一點都不黑色,一點都不荒誕,一點都不幽默。
覺得他黑色、荒誕、幽默的只是因為那些居廟堂之高的小清新們個人觀點,他們的眼中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社會、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所以他們認為這是在影射,這是在象徵。而事實上與其說象徵,不如說代表,或者叫還原,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真實性。
❾ 《一個勺子》這部電影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一個勺子》故事:
拉條子家的兒子判刑坐監獄,三哥做中間人告訴勺子他有個朋友叫大頭哥,他有關系能讓他兒子減刑,這個打關系需要錢,於是拉條子一家東拼西湊了五萬塊錢,給了大頭哥,大頭哥多少給了三哥一些錢,留得大頭哥繼續糊弄拉條子。
拉條子進城給羔羊看病,意外拾了個勺子回來。勺子裝傻粘著拉條子為了混口飯吃。拉條子心軟,幾次三番趕不走勺子,最後弄了失物招領,希望 有人來把勺子領走。
拉條子把失物招領貼到大頭哥車上,大頭哥看這里有個傻子,看起來可以賣給人販子,於是聯合三哥,另外找了一個路人,假裝把勺子領走。同時塞了一個紅包給拉條子。
實則是把勺子賣了,這次買賣大頭哥分到很多錢,三哥分到錢。大頭哥和三哥一行人覺得這事兒這樣不能完,應該要找人嚇一下拉條子,好讓拉條子安生,不要到處尋路子。於是連夜湊了兩個騙子,訛拉條子是人販子,把紅包吐出來,而騙子第二天還來鬧,嚇得金枝子把借來的兩千塊也遞給了騙子。
騙子覺得這鬧得差不多了,想拉條子怕了也不會再生事了,還訛了兩千塊前,再鬧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捐款逃了。大頭哥想想這事兒應該算完了。三哥那句人生就是這樣,反復給拉條子洗腦。
誰知人販子來了,想拿兩千塊錢把勺子領走。當然勺子已經不在了,人販子裝腔作勢,拍拍屁股走人。可這第三波人真是把拉條子弄不清了,一個勺子為啥那麼多人搶著要呢?
拉條子再次找大頭哥,大頭哥把這事兒撇的乾乾凈凈。拉條子終於明白大頭哥沒有用,於是去了派出所登記報案。楊警官表面上安撫拉條子,實則,楊警官也是領固定工資的,坐一天班拿這樣的工資,出一次警車也是一樣的工資。楊警官也就是幫拉條子登記報案,覺得這事兒就完了。
拉條子在家躲了幾天。實在忍不下,把家裡養著的羔羊宰了請三哥吃飯。問三哥為什麼一個勺子那麼多人要搶。三哥還是用口頭禪人生就是這樣糊弄拉條子,告訴拉條子這事兒不要再想了,之前的減刑的錢也別再要了。
三哥雖然在拉條子面前裝好人,但是賣勺子這事兒,他也佔到了好處。但他向外散謠言,說是拉條子把勺子賣了,把錢獨吞了。拉條子徹底懵了。
楊警官告訴拉條子,他兒子減刑了。拉條子摸不清為什麼,還問,之前過來要勺子人二十幾天都沒再來了。楊警官把這事兒撇得乾乾凈凈,背地裡舒了口氣,這事兒終於不了了之了。再讓拉條子喝杯茶,這事兒就結了,自己可以繼續打卡坐辦公室了。
兒子減刑了,拉條子打算結束跟大頭哥討債的日子,可是拉條子想不明白啊,為什麼一個勺子那麼多人搶著要呢?於是他再一次追這大頭哥,拼著老命地追大頭哥,就是想把這事兒弄明白。大頭哥當然不說了。
可拉條子就想知道怎麼回事,他真不是來要那五萬塊錢的。於是他說,這五萬塊他不要了。大頭哥以為拉條子把自己當真覺得大頭哥黑了他錢,要是這事兒在搞下去,拉條子再弄清楚他們賣勺子這事兒,就不好了,於是想想把五萬塊錢還給拉條子也不虧,剛好堵住拉條子的嘴。
拉條子還是想不明白這事兒怎麼回事,但是兒子減刑了,五萬塊錢也回來了,那不如裝傻子吧。反正也想不清楚。
❿ 《一個勺子》:用僅有的純良,喚醒社會的正能量,精彩劇情在哪裡
《一個勺子》在劇情安排、人物刻畫、場景設計方面都十分巧妙,這部劇的質量非常高。劇中的深刻之處在於講述的是整個社會異化的故事,清醒者卻被視為「傻子」,這像金馬獎和其他華語獎項的區別,其它獎都面對著意識形態的牽絆和商業侵蝕性,思考價值很高。
它呈現為「傻」或者「瘋癲」,成為小孩子的雪球攻擊的對象。在這里,傻子是弱者,有著羔羊般的赤子之心,也同樣容易被社會踐踏和宰殺。
電影里反復出現的拉條子奔上的土龍坡,其實有如亞伯拉罕的祭壇,他最終用暴力的方式殺死了那隻小羊,其實等同於亞伯拉罕殺死自己兒子的舉動,這是詢問信仰的舉動,也是現實對凡人最大限度的考驗。
劇中所傳達的這種反省表現為任性,會經常性地給匪夷所思的結果,會把最佳劇情片頒給《可可西里》或者《神探亨特張》,但很多優秀的作品也經由它被發現、傳播,而被當代觀眾接受。
很長時間以來,因為造勢不夠、星光黯淡等原因,金馬獎常常被人批為「low 咖」,意思彷彿是金馬獎就是「一個傻子」(如吹風機事件)。但在這些熙熙攘攘的聲音背後,金馬獎仍然一如既往,堅定地扮演著如《一個勺子》海報上那 「門神」一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