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留小鬍子的好萊塢電影演員

留小鬍子的好萊塢電影演員

發布時間:2022-09-23 07:30:17

A. 好萊塢影星海登,出道就演《星球大戰》,如今怎樣

1977年,好萊塢大片《星球大戰》橫空出世,掀起了一陣太空狂潮。

人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電影,全世界的影迷觀眾都為之瘋狂,影院門口人山人海,都想看這部影片。



不過網友們可沒海登這么灑脫,畢竟一個曾經的巨星一下子變成了農夫,要是換別人估計就瘋了。

也就是海登的性格導致了他這傳奇的經歷。

如今的海登已經40歲了,本來年初要參加星戰重聚的,結果因為新冠病毒一直待在家中種地。

不知道網友們有沒有看過《星球大戰》呢,各位怎麼看待海登的這種落差呢。

B. 為什麼卓別林被譽為最傑出的喜劇大師 希望你們可以詳細回答~~ 謝謝~~

卓別林,英國電影喜劇演員,導演,製片人,反戰人士,後來也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導演,尤其在好萊塢電影的早期和中期他非常成功和活躍。他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後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作為一個從無聲片時代成功過渡到有聲片時代的喜劇大師,卓別林留給後世的精神財富難以估量。

(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全名為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 爵士,昵稱查理,Sir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不列顛帝國勛章佩戴者),英國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他一度被譽為「喜劇之王」。1889年4月16日生於倫敦,1977年12月25日卒於瑞士科西耶。 卓別林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迴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餘年。他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後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製片,此後一生共拍攝80餘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台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卓別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個外貌流浪漢,內心則一幅紳士氣度、穿著一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鬍子的形象。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台演出到他88歲高齡逝世他在娛樂業從事了70多年的生涯。從狄更斯式的倫敦童年一直達到了電影工業的世界頂端,卓別林的一生是20世紀最引人矚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為了一個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眾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贊揚,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嚴格批判。

人物生平
童年
1889年,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南部地區的一個演藝家庭,父母都是藝人。從他很小的時候開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與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雪尼·卓別林隨他們的母親生活。1896年他的母親失業,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的一個少年感化院。幾周後他們又被送入一個收養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半時,父親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後被送入一個精神病院。當時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被父親撫養大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後來這個兄弟在查理·卓別林在好萊塢的製片廠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別林將他的母親接到美國,1928年母親在好萊塢逝世。因父親在37歲時早逝,母親又患神經病,年幼的卓別林被送進貧民孤兒學校。7歲後,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一名流浪兒。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伙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游藝場掃過地。 早年的貧困生活啟發了他後來創造流浪漢的靈感;小胡須、細手杖、大號褲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禮服,暗示了在兒童天真的想像中的威嚴的成人,意在用一個天真無邪的形象重新塑一個下層階級的代表。17歲時,卓別林進入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爾諾劇團。在這里,卓別林有生以來遇到了使他終生受益的良師卡爾諾,正是卡爾諾,把卓別林帶進了喜劇的最高行列。
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別林五歲時在倫敦的一俱樂部代替他的母親首次登台表演(母親嗓子突然沙啞)。他小時候曾生過一次大病,數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親在窗前給他表演外面發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為他在倫敦競技場上演的啞劇《灰姑娘》中扮演一隻戲劇性的貓的角色。1903年他獲得了一個新角色,後來不久他獲得了他的第一個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爾摩斯》中的一個報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這個角色。此後他在一個雜技團里工作,次年在弗萊德·卡爾諾(Fred Karno)的喜劇團里扮演小丑。
移民美國
根據美國移民紀錄查理·卓別林是於1912年10月2日隨同卡爾諾啞劇劇團進入美國的。當時卡爾諾啞劇劇團的成員還包括斯坦·勞雷爾,卓別林和勞雷爾在旅店裡分享一屋。後來勞雷爾回到英國,而卓別林則留在美國。當時電影導演麥克·塞納特看到卓別林的表演後在僱用卓別林。卓別林在那裡與喜劇演員瑪布爾·諾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間,卓別林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事實上他可以說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別林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這樣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電影。
在卡爾諾劇團,卓別林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巡迴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國。1912年,卓別林夢想成真,他在美國的演出非常轟動,以至於引起美國電影製片商的興趣。在最孤獨寂寞的時期,他一生中的轉折點慢慢到來。當時,啟斯東公司的老闆賽納特一眼相中了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青年,卓別林開始了嚮往已久的演員生活。 卓別林在啟斯東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多半是兇狠的、輕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醜陋的。這些人物符合啟斯東的「理想」,但和卓別林獨具一格的整套喜劇手法很不協調。卓別林曾說:我並不很喜歡自己的早期影片,因為在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兩塊奶油蛋糕飛到人的臉上,也許還有點逗趣,可是,如果整個喜劇性僅僅依靠這種辦法,那麼影片馬上就會變得單調而索然寡味了。也許我並沒有能夠一貫做到實現我的意圖,不過,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歡用一種俏皮的姿態、而不願用粗鄙和庸俗的行為去贏得笑聲。 卓別林基於他真正藝術家的天性,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幽默對生活基礎的特殊意義。他開始從早期的滑稽電影中擺脫出來,逐漸地把嚴肅的題材和喜劇片的傳統手法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卓別林對現實的諷刺影片中佔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攝的《狗的生涯》。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憂郁代替了嘲弄。通過這部影片,他放棄了濫用的低級趣味,而以發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純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爾洛,露宿街頭,處處受辱,當他從職業介紹所碰了壁狼狽地走出來時,茫然地看見門口的幾只狗正在爭奪一塊骨頭。這辛酸的一筆正是殘酷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童年卓別林的真實寫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別林自己的製片廠正式落成。這天,他興高采烈地穿上那雙舉世聞名的夏爾洛的大皮鞋,在未乾的水泥地上踏下一個腳印。 卓別林力圖通過電影反映出時代的特徵。他說,創作喜劇,其中的悲劇因素往往會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種反抗。 1929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迅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此時拍攝的《城市之光》描寫夏爾洛愛上一個賣花的盲女,盲女卻誤以為他是百萬富翁。為了給賣花女攢錢治病,夏爾洛吃盡苦頭弄來一筆錢,賣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來是個乞丐式的窮人。 提出的問題更為尖銳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時代》。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不顧工人死活,無限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甚至異想天開地發明「吃飯機」,連工人短短的午飯時間也不放過。由於夏爾洛整天在傳送帶旁操作,機械地重復擰螺絲的單調工作,因而神經失常,被送進醫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卻失業了。這部影片不僅思想內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譴責戰爭販子和軍火商的《凡爾杜先生》,描寫銀行小職員凡爾杜忠心耿耿地幹了三十年,受盡剝削,在一次經濟危機中被踢出銀行,為了養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爾杜因殺人而被捕,判處死刑。他說:「殺了一個人就說這人是罪犯,殺了幾百萬人卻說他是英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權勢就能獲得成功……」 為此美國政府掀起對卓別林的迫害。《凡爾杜先生》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別林在巴黎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向好萊塢宣戰」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訴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為參加歐洲各國舉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禮,卓別林准備到歐洲旅行半年。他帶著家眷,當輪船橫渡大西洋時,收音機廣播了美國政府司法部的聲明,聲明說政府將拒絕卓別林再入境。船在法國停泊時,卓別林向一百多名記者發表了談話,他說:「我信仰自由,這是我全部政治見解……我為人人,這是我的天性。」又說:「我並不想製造革命,只是還要拍些電影。」 1953年初,奧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國出席聯美公司董事會,賣掉了卓別林在美國的全部財產,並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貴資料運往瑞士。從這以後卓別林下定決心不再返回美國。從此,他在日內瓦湖北岸、風景優美的維薇鎮定居下來。從定居瑞士起,卓別林就著手撰寫回憶錄。50年代末完成了40萬字的《我的自傳》,他以驚人的記憶回憶了自己艱苦奮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戰的來臨,使卓別林在美國的命運再度被改變。1963年,他在紐約組織了自己的電影節。1972年,他在奧斯卡有史以來最熱烈且持續時間最長的起立鼓掌聲中,接受了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奧斯卡特殊成就獎。1972年造訪美國期間,83歲高齡的卓別林說自己早已放棄了激進的政治主張。 1977年12月25日,88歲高齡的世界傑出的喜劇大師與世長辭了。

奧斯卡金像獎
卓別林兩次獲得奧斯卡榮譽獎。在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首次被頒發時還沒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項獎勵之間的區別也非常模糊。卓別林本來因他的電影《馬戲團》被提名為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喜劇導演,但後來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決定因他在「《馬戲團》片中在表演、協作、導演和製片各方面表現出來多樣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獎。唯一的另一部獲得特殊獎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後卓別林於1972年末為他對「本世紀的電影藝術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貢獻」獲得了第二次榮譽獎。卓別林重返美國,除了獲獎外他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歷史上最長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會場內觀眾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鍾。 卓別林還為《大獨裁者》被提名為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為《凡杜爾先生》被提名為最佳原創劇本。在卓別林本人拍電影的時期里他對奧斯卡金像獎表示小看。他的兒子小查理寫道卓別林開玩笑將他1929年獲得的金像獎當作制門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人對他非常不滿。 卓別林最後的兩部電影是《紐約王》(1957年)和索菲亞·羅蘭和馬龍·白蘭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們往往忽視卓別林還獲得過一次奧斯卡金像獎,1973年他為他1952年與克萊爾·布盧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獲得了最佳最佳原創音樂獎。片中巴斯特·基頓也登場,這是這兩位大喜劇家唯一的一次同時露面。由於卓別林當時面臨的政治困難,這部電影始終未在洛杉磯上演,而這是被提名的條件之一。這個條件直到1972年才達到。

C. 卓別林的介紹 中英版

Charlie Chaplin, born in London, England, is an English film actor, director and screenwriter.

查理·卓別林,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男演員、導演、編劇。

Charlie Chaplin's first film was Making a Living.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

Starting in 1915, Chaplin wrote, directed, acted in, and even proced and edited.

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

He later joined the Esianni Company and proced "The Emigrant" and "Easy Street" in 1917.

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

In nineteen eighteen he and his brother started their own company in Los Angeles.

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

Douglas Fairbanks and others were brought together in 1919.

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

But it was not until 1923 that Chaplin made his first film for the company, A Woman in Paris.

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

Later, "The Gold Rush" in 1925 and "The Circus" in 1928 won Chaplin Academy Awards.

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卓別林人物生活

比卓別林小四歲的海蒂·凱利是一個舞蹈演員,也是卓別林的初戀女友。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卓別林是19歲,海蒂·凱利只有15歲,當時凱利是在卓別林之前登台演出,而卓別林對她是一見鍾情。不久便向她求婚,但這次被拒絕了。

從1916年到1917年,埃德娜·普文斯不僅主演了卓別林的很多影片,而且成為卓別林的情人。他們的關繫到了1918年宣告終結,因為1918年底,卓別林與米爾德麗德·哈里斯結婚了。

但直到1923年,普文斯還一直都是卓別林電影的女主角,包括名片《尋子遇仙記》,而一直到1958年她的逝世,卓別林一直都給她發工資。

1918年10月23日,29歲的卓別林迎娶了16歲的童星米爾德麗德·哈里斯。卓別林和哈里斯有一個孩子,名字是諾曼·卓別林,不過,小諾曼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到了1920年,卓別林與哈里斯離婚,這樁婚姻才維持了不到兩年。

D. 為什麼卓別林的鬍子是那樣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的德國男人遍及盛行蓄「凱撒胡」,因遭到德皇威廉二世影響又稱為「威廉須」,這種鬍子的保護和打理都較為不易。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凱撒胡」傳入我國,並經行了簡化改造,鬍子由長變短,兩頭也不高高挑起,這種我國特供版的「凱撒胡」被稱為「牛角胡」。一戰期間,因為佩帶防毒面具的需求,很多留「凱撒胡」、「威廉須」的德國士兵將鬍子的兩頭剃掉,打理成了「牙刷胡」以方便帶著防毒面具,這其中就包含其時留這「凱撒胡」的阿道夫·希特勒下士。對於不想悉數剃掉胡須的人來說(蓄鬍是成年人的標志,中外皆同),「牙刷胡」有助於堅持臉部清洗,因而「牙刷胡」在日本又被叫做「清潔胡」,傳入我國時也被稱為「清潔胡」,並曾盛行和普及開來。「九一八事變」後,「清潔胡」在我國人的心目中逐步成為日自己特有的標志,所以「清潔胡」在我國絕跡。

E. 靠顏值就能爆紅,他卻憑演技上位,被稱為「湯老濕」的湯姆·哈迪

編者語:大家還記得19年以前上映的戰爭片《黑鷹墜落》嗎?這部由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電影,本來是以反映上世紀90年代初局部戰爭亂象為主題,沉重而觸目驚心,但是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演員卻意外包攬了這部電影唯一的笑點。擔任美軍機槍手的尼爾森和蘭斯·特姆比利,分別由艾文·布萊納和湯姆·哈迪飾演,在這次任務中他們 搞笑 連連,組成逗比二人組,成為很多人心中印象深刻的回憶。多少年過去了,湯姆·哈迪已成為好萊塢知名男星,但是當年你在《黑鷹墜落》里認出還略顯稚嫩的他了嗎?

很多經典的影視作品真是百看不厭,多年之後再重刷這些電影精彩依舊的同時卻感慨良多。我們發現,那些並不是主角且帶有客串性質的角色,他們的飾演者很多都聲名大噪,成為好萊塢一線明星,英國男星湯姆·哈迪就是其中的一位。

明明僅靠高顏值就能爆紅,他卻憑借實力演技走到了今天的位置,這就是對湯姆·哈迪演藝生涯最中肯的評價。近20年過去了,這位英倫大叔在痞范十足的同時,在歲月痕跡下又增添了幾分成熟穩重。

先是在HBO出品的熱門美劇《兄弟連》里出演空降兵戰士出道,然後在大銀幕處子秀《黑鷹墜落》里出演機槍手蘭斯·特姆比利。這兩部經典作品後來被很多影迷奉為經典,只不過那時的湯姆·哈迪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坦承:湯姆·哈迪是他的繆斯男神。在由他執導的DC漫改超級英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里,湯姆·哈迪飾演的是戴著面具的大反派毀滅者貝恩。

在這部代表好萊塢電影製作藝術最高水準的電影里,我們可以見識到在諾蘭導演精心安排下正邪之間的一次次較量,英雄和惡魔之間的周旋在跌宕起伏的故事節奏下讓觀眾感受到了那份刺激感。

至於為什麼諾蘭導演會選擇湯姆·哈迪來出演大反派,他們之間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那就是因為一部電影作品而打動了對方,無論是《搖滾幫》還是《布勒森》,總之危險瘋狂的角色對湯姆·哈迪來說也是輕車熟路。為了扮演好這個全程戴著面具的角色,他不僅增肥還練習各種格鬥技巧,目的是不讓導演失望。

諾蘭曾稱贊湯姆·哈迪的笑非常溫柔,私底下也是對他格外關照。不管是電影《敦刻爾克》里的飛行員法雷爾還是《蝙蝠俠》里的超級大反派「貝恩」,我們甚至無法看清湯姆·哈迪英俊的臉,因為他總是戴著面具,甚至在《瘋狂的麥克斯》里也同樣如此。

就像湯姆·哈迪的個人形象因角色而變一樣,在演藝事業上他也在進行蛻變。很多人從電影角色里很難認出是他本人,這種「演什麼像什麼」的本領也是演技實力的體現。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湯姆·哈迪成為諾蘭導演的御用演員,在他執導的多部電影里都有湯姆·哈迪的身影。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里,他成為克里斯蒂安·貝爾成強勁對手。一個演韋恩,另一個演貝恩,成為最經典的大銀幕拍檔。

然後就是在《盜夢空間》和《敦刻爾克》里出演過角色,特別是《敦刻爾克》里的英國飛行員,很多人在一開始並不知道是由湯姆·哈迪飾演的,全程戴著飛行面罩,無法窺其全貌,在導演諾蘭的電影里,觀眾都看不到湯姆·哈迪的臉,讓他有「孤芳自賞」之嫌。

諾蘭對湯姆·哈迪的欣賞儼然讓他成為其麾下的「紅人」,但不知道檔期有沖突還是他主動退出了,在諾蘭最新的電影《信條》里,觀眾難覓湯姆·哈迪的身影。縱觀他出演的影視作品,我們會發現他好人壞人都演得不錯。

對湯姆·哈迪來說,張弛有度的演技讓他在塑造角色方面顯得游刃有餘。酷帥的臉加上溫和的性情,既能以溫文爾雅的硬漢出鏡,又能與危險怪人聯系在一起。平靜的外表下掩蓋著特徵分明的個性,痞氣十足。

或許在外貌上,湯姆·哈迪算不上十分英俊和帥氣,但整個人給我們的感覺是酷酷的。特別是他性感的厚唇,成為他標志性的外貌特徵之一。臉部輪廓也是妥妥的英倫范,無形間散發一種味道與魅力。

湯姆·哈迪一臉痞氣非常適合出演那些萌漢子的角色,但是在出演反派狠角色來看也是毫不含糊。但是從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很樂意看到他為人和善的一面。盡管1米75的身高是他的硬傷,但是性感的嗓音和憂郁的氣質,以及濃厚的荷爾蒙氣息,依然讓湯姆·哈迪圈粉無數。

以前的湯姆·哈迪性格有些叛逆,在踏進演藝圈之後也走了不少彎路。作為一個身材和臉型都很好的演員,他並沒有靠顏值吃飯,這些年在好萊塢打拚抓住了不少機會,特別是演技被諾蘭點燃之後,他的進步之快和躥紅的速度讓人意想不到,在好萊塢前程一片大好。

時胖時瘦的身形,從干凈帥氣的臉龐到滿臉絡腮胡的邋遢樣,湯姆·哈迪總給我們一種百變的造型。「湯老濕」、「甜湯」這些粉絲們送的親切外號,也是對他在各種電影里頭發都是濕漉、油膩形象的尊稱。

在電影《黑鷹墜落》里,湯姆·哈迪與艾文·布萊納組成 搞笑 機槍二人組,承擔了該片唯一的笑點。這部電影也是他個人的首部大銀幕作品,那個時候湯姆·哈迪年輕稚氣,加上電影里鮮有他的正臉鏡頭,很多觀眾並沒有把他認出來。

作為湯姆·哈迪的出道之作,戰爭迷你劇《兄弟連》吸引了很多年輕男演員的加盟,湯姆·哈迪也不例外,他在第9集里戲份還很搶鏡。參演這部美劇的時候,他才24歲,一位略顯稚嫩的青蔥少年,與現在成熟穩重且鬍子拉碴的模樣簡直判若兩人。

2015年,湯姆·哈迪與「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攜手合作出演了電影《荒野獵人》,在這部電影里他顛覆了以往的大銀幕形象,在先進真實的化妝技術下,觀眾很難將他與那位陰險、狠毒、利慾熏心、虛偽的獵人聯系在一起。

憑借在這部電影里的出色演技,湯姆·哈迪首次入圍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角逐。

同年,湯姆·哈迪在電影《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里,以一名公路巡邏隊員麥克斯的身份與暴走飛車黨鬥智斗勇,塑造了瘋狂怪人的經典形象。在踏上不平凡的公路旅程中,湯姆·哈迪塑造的這個狠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隨著《瘋狂的麥克斯5》和《瘋狂的麥克斯6》套拍計劃提上日程,我們非常期待湯姆·哈迪在這個系列電影中有更加精彩的表現。

在諾蘭執導的電影《盜夢空間》里,湯姆·哈迪成為一名接近多面手的花襯衫偽裝者。這樣的角色對演員的演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夢境中偽裝成特殊人物外形,模仿目標人物的言行舉止,繼而影響他們的潛意識。可以說,他在這部電影里的情緒表現非常到位。

只不過細心的影迷發現了一個怪現象,在一些重量級電影里,湯姆·哈迪總是戴著面具演戲,無論他演好人還是演壞人,難道導演故意讓他的酷帥的臉不出鏡,這就顯得有點悲劇了。

很早就練就肌肉身形的湯姆·哈迪,在略顯叛逆的性格特之下,並沒有走上傳統意義上的動作明星之路,而是選擇拓寬戲路實現多樣化發展。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硬漢既有野性瘋狂的一面,也有溫文爾雅的一面。

在演技上,湯姆·哈迪張弛有度;在氣質上,他可守可攻,於是我們看到了他在諸多電影里的優秀表現。《勇士》里的硬漢英雄,《特工爭風》里的情敵,《星際迷航:復仇女神》里的大反派,甚至是《毒液:致命守護者》里宿主布洛克。

你無法想像,大銀幕上那些風格和造型各異的角色,全部源自湯姆·哈迪一個人,這是多麼需要一個演員的強大實力做後盾。從2015開始,湯姆·哈迪強勢發力,由他出演的多部電影同年上映,在成為諾蘭御用演員之後演技突飛猛進,片約不斷的同時也成為好萊塢的當紅明星。

敬業、大器晚成、痞子氣、不羈的笑容,有點神神叨叨的神經質,這就是真實的湯姆·哈迪,這位演技佳、身形棒、形象帥的男演員紅起來當然是有原因的。

閱讀全文

與留小鬍子的好萊塢電影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魚故事電影費觀看 瀏覽:175
有關夢想的勵志電影點評 瀏覽:569
推薦英文電影網站 瀏覽:689
湯姆高清在線觀看電影 瀏覽:897
電影武當演員表 瀏覽:267
皇家戰士電影粵語 瀏覽:802
女逃犯躲進深山被誤認為老師是什麼電影 瀏覽:170
電影海報如何下載 瀏覽:563
看電影的日記英文 瀏覽:200
電影名字狃花女 瀏覽:518
播放驚悚懸疑電影有哪些 瀏覽:206
經典電影推薦閃光少女 瀏覽:805
愛神電影字幕 瀏覽:157
英文電影中的求婚視頻片段 瀏覽:486
哪個電影在麗江拍得特別火 瀏覽:690
2020最火十部電影愛情電影國產 瀏覽:226
電影經典十大場面 瀏覽:852
港片電影插曲經典 瀏覽:586
電影年輕的妻子劇情 瀏覽:429
善良的姐妹倫理電影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