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山裡的孩子》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大山裡的孩子》,本片通過講述「大山裡的留守兒童想念父母,共同攢錢買手機與外出打工的父母取得聯系」的感人故事,深刻反映了留守兒童這個特殊弱勢群體對親情的渴望和自強、自立、自信的奮斗精神。主要講的是留守兒童的故事。這次聯誼會有好多媒體參加,還有河北省人大,聯婦,紅十字會等重要人物參加了這次聯誼會。我還作為演員代表上台發言,希望全社會都能行動起來,關注,關愛「留守兒童」,讓我們攜手努力,讓他們成為跟我們一樣擁有幸福童年的孩子。
② 下雨天有兩個孩子躲在荷葉下的畫面是那部電影
《戴荷葉帽的孩子》。
《戴荷葉帽的孩子》是一部反映中國留守兒童現狀的電影。
本片故事發生在江南,翠林村中多數留守兒童家中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孩子們全年只能見到父母一兩次,因而加重了孩子在家學習,生活上的負擔,更缺少一種親情。根據留守兒童存在的現狀,當地黨和政府及時給予關心支持,在村中建立圖書館,少年活動室,為兒童提供校外活動場所,社會各界愛心企業與愛心人士紛紛支援,尤其是他們的校長媽媽:老校長經過二十多年的言傳身教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學生,這些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受到正能量的感染,他們漸漸學習要有自己目標,從小立志好好學習,身體力行的幫助家裡做點家務,克服父母不在身邊的暫時困難,長大報效祖國。
③ 適合農村小學生留守兒童看的電影有哪些
鏈接:
《村小的孩子》是蔣能傑導演的一部紀錄片電影。本片為獨立紀錄片導演蔣能傑留守兒童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分別為《路》和《初三》,蔣能傑致力於用影像關注社會,用鏡頭呼籲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重視鄉村教育。
④ 小品《留守兒童的盼望》劇本
留守兒童小品劇本
心願
地點:學生家裡。
人物:小明,奶奶,小梅,小勇
(小明背書包上)
小明:奶,我回來了!
小明:喜羊羊,美羊羊,懶羊羊,我就是懶羊羊„„
奶奶:
(大聲地)唱,唱,唱!你就知道唱。
奶奶挎著菜籃上場。
奶奶:
(嘮叨地)看你這孩子,放學回家,作業不做,就扯起嗓子唱歌,唱歌有什麼用?能
當歌星嗎?能換飯吃嗎?
小明:
(不耐煩地)做作業,做作業,一點都不懂,我怎麼做?
奶奶:不懂你怎麼不問你爺爺?他不是在輔導你學習嗎?
小明:
(不屑地)哼,爺爺懂什麼呀,連分數都不知道,漢字拼音也讀不準,還輔導人哩。
奶奶:爺爺不懂,你問對門的小梅嘛,還有同村的小勇呀,他們不都是你的同班同學嗎?
小明:
他們!
一個語文好,
每次作文都被老師在班上讀;
一個數學好,
都能幫老師改作業了。
再說,人家是優秀學生,瞧得起我嗎?
奶奶:
那能怪誰呢?人家考試都
90
多分,
你呢,語文數學全都
60
多。卷子拿回來我都不好
意思放桌上,怕別人見了笑話。
小明:你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奶奶:
(茫然地)你也怕人笑話?
小明:
別人成績好,
回家還有爸媽講作業,連卷子的簽名都是一條條的,還寫了建議呢?老
師說『這家長不錯,那家長有水平,關心孩子』我呢,爸媽不在,你們簽名還得我教。
奶奶:
(無奈地)唉!你爸爸、媽媽不是為了掙錢才去打工的嗎?
小明:他們兩年都沒回過家了,電話加起來也沒幾個。
奶奶:
(傷感地)是啊,唉。他們忙啊。
小明:忙,忙!要錢不要命,就知道錢,連孩子都不要了。
奶奶:
(搖頭)唉。
(將菜籃放在地上,忽然記起)對了,你爸中午才來過電話。
小明:
(欣喜地)他說些什麼?
奶奶:問你的學習唄。
小明:就只知道學習,打個電話也會選時間,早不打,晚不打,偏偏在中午我不在家的時候
打。他們心裡還有我這個兒子嗎?
奶奶:怎麼沒有?他們不是經常寄錢回來,讓你吃好穿好?
小明:人除了吃穿,還需要別的,你懂不懂?
奶奶:你這叫生在福中不知福,你想要啥沒有給你?到底還想要什麼?要星星,要月亮啊。
小明:
(喊叫)我要我爸送我上學放學,我要我媽陪我寫作業。你給我啊,給我啊!
奶奶:
(無可奈何地)唉!這孩子。我老了,糊塗了。我說不過你,我請你的老師來。
(走向
電話機,拿起話筒)
(小勇,小梅上)
小勇:小明在家嗎?
奶奶:在。哎呀,是小勇小梅啊。快進來坐。怎麼,找小明玩?
小梅:是這樣的,奶奶。老師說,小明這次考試不太好,有些知識掌握不牢,雖然上課老師
講解了,但怕他還不懂,就囑咐我倆一起來和他共同做作業,有不會的我們一起討論。
小勇:是啊。做完,我們還要排演節目呢。
奶奶:什麼節目?
⑤ 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
米花之味
米花之味
單身媽媽葉喃從城市回到家鄉展開新生活,常年在外工作讓她與家人之間在生活方式與思考方式上產生了一些不同。他們需要以新的方式重新融入彼此的生活,而在融入女兒生活的過程中,修補關系的過程卻不是那麼順利。有一天,女兒和小夥伴因為偷走寨子里最神聖寺廟中供奉的錢花被抓起來,村民們認為孩子們被「惡魔附身」,為了「拯救」她們,村民們決定潑水節期間去祭拜一尊藏在具有1.2億年歷史溶洞中的石佛。
⑥ 留守兒童電影
1.《念書的孩子》豆瓣評分:7.9
劇情簡介:影片將父母進城打工,病重的爺爺在家照顧年僅九歲的開開,並且與一條流浪狗相依為命的故事被搬上銀幕。影片朴實無華,雖然並沒有發生什麼引人深思的重大事件,但都是生動真實的事例。
事實上,該片反映的不僅僅是中國留守兒童的問題,它的價值正如一位美國博士所說,已經擴展到了洋留守的兒童及家長群體,能給所有相關群體以心靈的撫慰。這的確是一部很有公益性的電影。
2. 《天那邊》豆瓣評分:7.2
劇情簡介:一個進山支教的志願者,一群樸素的孩子,一個淳樸的老師——一些幾乎可以在這類電影中所找到的元素,我們都可以在《天那邊》這部電影中看到。許曉萌大學畢業和他的大學戀人江可可一起報名,志願去了山村支教。最初一切都是那麼新奇,讓人感到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
3. 《留守孩子》豆瓣評分:8.5
劇情簡介: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4. 《八十一枚金幣》豆瓣評分:8.0
劇情簡介:父母為了生活,為了更好的明天不得不去工作遠離家人在外打拚。所以小朋友只好與家中老人一起生活,變成為留守兒童。奶奶善良的謊言,稱小朋友攢夠八十一金幣,媽媽才回家。小朋友為了實現媽媽會回來的心願,決定攢金幣通過自己的撿廢品,礦泉水瓶賣給一位老爺爺後賺取金幣。情節峰迴路轉,穿插著收廢品的老爺爺直至後來老爺爺不顧自己生病身體每天都回來收小女孩的礦泉水瓶子。
⑦ 《不期而遇的夏天》:講述了小人物凄苦的命運,這部電影拍的怎麼樣
期而遇的夏天的夏天是有易寒導演指導的鄉村劇情電影,該導演之前有一部神作遙望南方的童年,本片最大的看點還是黃四毛的扮演者陳創的演技,對小人物的刻畫令人印象深刻,有望獲得影帝,陳創本人在現在說,他為了演好各種角色,經常會去坐公交車地鐵,去菜市場討價還價,以此來體驗生活,來獲得真實的感受,劇情本身黃四毛和水生兩個人的友情令人感動,中間雖然有些矛盾,最終還是收獲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⑧ 取材真人真事,全片沒有職業演員,卻拍出了一部9.4分的國產片
前段時間所謂的「內地第一狗仔」卓偉質疑古天樂所做的慈善,被網友各種打臉。
一個靠「爆料」而生的人,去質疑一個捐建100多所學校、成立慈善基金的善心之人,難道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古天樂捐建的100多所學校,背後是留守兒童群體,提到這個話題,想起了一部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遙望南方的童年》。
影片於2007年上映,取材於真人真事,導演易寒的首部作品,拍攝的是他的家鄉江西宜春的故事。
所有演員全都是素人,最大的有70多歲,最小的才3歲,但就是這個全素人的陣容,花了十九天拍攝完成的電影,豆瓣高達9.4分。
如果從電影角度來看的話,沒有多少誇贊之語,但影片為什麼評價這么高,只因為它簡單而真實。
一、鄉里的易老師
易老師(易志兵飾)是村裡的小學老師,為了讓村裡的小孩子能接受啟蒙教育,他和老婆在家裡辦了啟明星幼兒園,包午餐包早晚接送,一個月才60元,但村裡還是都有人嚼舌根說他掙爛錢。
其實電影開頭就已經告訴我們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小三輪車後面紅紙上寫的, 為了孩子的一切,就是他的心聲。
像易老師這樣的人,央視新聞里絕對不少見的,堅守在農村二十多年的小學校長,送走了多名學生走出大山等等這樣的新聞標題字眼,都不少見。
易老師和新聞里的校長一樣,始終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對於城市裡的小孩來說,不讀書或許還有很多的出路,可是對於農村的小孩來說,除了讀書之外,就沒有什麼更好的出路了。
易老師的老婆馬老師也深知這個道理,馬老師不僅當老師還當會計,平時因為收不齊學費倒貼錢總和丈夫抱怨,但一旦小孩不見了,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這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上一秒還在跟丈夫抱怨他講大話、辦不成學校,可當下一秒看到來託孤的文才時,又二話不說的把他懷里的孩子給抱了過來。
以前常說寒門出貴子,應該就是因為有像易老師和馬老師這樣的人,寒門才能得以出貴子。
二、鄉里的李響
李響諧音理想,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個心懷理想的姑娘,她才16歲,剛剛初中畢業,心懷一片炙熱,一心想著去大城市參加超級女聲,功成名就,但在去車站的路上被父親逮了回家。
可就算她去了大城市參加超級女聲又如何呢?沒錢沒人脈,她還沒踏上遠途的車站,似乎就看到了終點。
父親為了讓她死了這條心,就托易老師收她到學校當音樂老師,正好李響愛唱歌跳舞的,不過在當老師期間,她也並非一帆風順。
軍軍在幼兒園里告狀砣砣偷吃了他的牛肉乾,但砣砣堅持說是狗偷吃的,李響因為砣砣貪吃的個性,認定是他偷吃了牛肉乾,而且還凶了他。
砣砣跑走了,大人們急的團團轉,跑到池塘里撈人都找不到他,最後在一顆樹下找到了小孩,易老師認為是妻子的失責,導致砣砣跑出去,李響站在角落不敢出聲。
直到夜裡,李響才找到易老師認錯,李響的「明星夢」醒了,她決定不去外面打工參加超級女聲,她決定回去讀書考師范,當上幼師之後再回來教書。
李響是農村裡敢於幻想和與傳統抗爭的新一代年輕人,盡管超級女聲這個夢不切實際,但面對嘲笑時,敢用力反擊,不見得是常人敢想敢做的。
因為夢想本來就是不切實際的,沒有點不自量力的自信,李安又怎麼能在當家庭煮夫的多年後寫出了《推手》的劇本,從此彷彿人生開掛一般的,拿獎拿到手軟,享譽國際呢。
三、鄉里的孩子
電影中的砣砣和秀秀只有三四歲,所以在重復拍攝的過程中,難免容易哭泣,本來就是小孩子,如果不是留守兒童的身份,或許他們應該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未必會出現在鏡頭中。
砣砣的父母早些年就丟下他出去打工了,把他放在鄰居家定時打錢,讓別人幫自己養他,但是鄰居的兒子是個單身漢,為了討媳婦不能把他放在家裡,直接把他放在易老師那裡全託了。
前面提到他沒有偷吃牛肉乾,被老師冤枉都只能跑出去躲著,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沒人替自己撐腰,怎麼有底氣辯解?
特別是李響那句你不會讓你媽給你買嗎?應該徹底傷到他了,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爸媽到,需要喊鄰居叔叔為爸爸,來獲取那微薄而可憐的父愛的孩子。
秀秀本來不是留守兒童,原本媽媽從深圳打工回來要和她一家團聚的,但爸爸出軌了,父母離婚,法院把她判給了爸爸,可媽媽走後,爸爸也把她丟給哥哥照顧了。
哥哥的老婆很生氣,她根本沒空去帶孩子,可是幼兒園關了,她沒辦法,最後卻說出了一句真理:
有本事生,沒本事養。
的確,無論是砣砣的父母還是秀秀的父母,都沒本事養小孩,可偏偏生了,沒錢出去打工,又要把小孩丟給別人照顧。
易文才,他老婆未婚先孕,才19歲,跟他回了老家生了孩子就跑去深圳了,易文才為了追老婆把三個多月的孩子丟了易老師照顧。
可是就算他去了深圳見到老婆又怎麼樣?一個能把小孩丟下走人的女人,會跟他回去?
截止2016年為止,我國留守兒童數量是902萬,盡管比起2013年的6102.55萬留守兒童少了很多了,但我國這幾百萬的留守兒童,恐怕有不少像文才老婆和秀秀老爸那樣的人存在吧。
四、鄉里的遙望
江西從地理位置來看的話,屬於南方,但是電影的名字卻依然是《遙望南方的童年》,南方就是那個富庶的地方——深圳,大多數留守兒童的父母都是去那裡打工了。
這個小村莊不像是地處「南方」,像是一個被人均GDP遠遠超過,而被經濟腹地甩掉的窮鄉僻壤,當然一同被遺棄的不僅是村莊,還有村莊里的留守兒童們。
砣砣的童年,就是坐在大樹下看著南方,想像著父母能從南方歸來,所以在被欺負後,他也只能馬上跑去大樹下躲起來。
秀秀的童年則因為2年沒有見過媽媽,連開口喊媽媽都不願意,最終秀秀的父母也和砣砣的父母一樣,跑去了深圳,秀秀的童年變得和砣砣一樣,兩人都成了遙望南方的孩子。
其實電影中,易老師的演員是易寒導演的三哥,由兩個同樣姓氏的名字就能有所察覺了,三哥在拍完電影後想去當演員,但被易寒勸阻了,他曾經也像砣砣父母一樣,去深圳打工過,但所幸,他最終還是回家鄉當老師了。
如果小村莊里孩子的童年是遙望南方,那麼我希望他們能早日走出村莊,能有機會去見見他們曾遙望的那個「南方」,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記憶中的「遙望」。(撰文:宋居寒)
⑨ 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或電視劇。謝謝
你好!
《崀山生死戀》很感人。是關於留守兒童和被拐賣兒童的數字電影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⑩ 王龍翔的電影《星星點燈》簡介
留守兒童問題已引發全社會的共同關注,社會各界都在積極的探索解決之路。該影片取材於江蘇寶應「星星點燈」留守兒童合唱團的真實故事與人物。
電影故事主要講述了教師出身的蘭許,因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一群留守兒童,孩子們的成長狀態一直牽著她的心,她和姐妹們決心組建一支留守兒童合唱團,合唱團的組建、發展過程中,她和孩子們身上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著重描述了以蘭許為主的一群志願者的人性光輝,和以小萌、雨婷、趙曉為典型代表的三個留守兒童身上所發生的感人淚下的命運轉折。
故事內容在人文關懷、社會現實問題思考等方面做了大量描寫,故事情節曲折處柳暗花明,出人意料;動情處引人入勝,催人淚下。
該影片已經正式立項,經過江蘇省廣播電視管理局的初審和國家廣電總局的復審,2013年8月已經取得國家廣電總局的拍攝許可,備案公示號為:影劇備字[2013]第1364號。影片第一製片單位——揚州市印象傳媒有限公司為本土影視製作公司,該公司是揚州地區首家取得電影單片攝制資質的民營文化企業,《星星點燈》影片的拍攝將是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王龍翔介紹,選擇拍攝《星星點燈》,是因為「星星點燈」留守兒童合唱團的事跡既有地方特色,也有時代特點。電影將立志做成當下最具現實教育意義、最具「以人為本」思想的關愛弱勢群體的電影。由於改編自寶應的真實故事,影片將全部在寶應境內取景拍攝,寶應湖風光、萬畝荷園、國家濕地公園、水鄉新貌都將在影片中呈現。
影片的一號、二號主角將全部由國內一線實力影星擔任,其餘演員將通過本地海選和挑選部分故事題材中的真實人物參演兩種途徑產生。為保證影片品質,劇組邀請了著名編劇韓亞紅擔任本部影片的副編劇和劇本文學。韓亞紅曾任《京華時報》專欄作家,2007年成為北京電視台特約編劇,2008年開始專職編劇,迄今已創作出版300多萬字,參與百餘部集影視劇的編劇創作。此外,故事原型人物、「星星點燈」合唱團主創人、寶應縣文聯副主席許芩也將擔任電影的劇本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