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帕格尼尼
尼科羅·帕格尼尼目錄[隱藏]
人物簡介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義大利小提琴大師(應是演奏家,大家如果仔細閱讀他的曲譜,可以發現他的思想境界和其他一些大師相比,不在一個境界——偏低,但他演奏技法很高,可以稱得上是小提琴演奏巨匠)、作曲家。於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義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熱亞那。父親是小商人,沒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愛音樂,是一個吉他和曼陀鈴業余愛好者。父親教他彈曼托林並請了一位劇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後又與熱亞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學習。他幼年充分顯露出音樂才能,不論什麼曲子,他立刻能輕松地演奏出來。同時他還學習作曲。八歲就寫小提琴奏鳴曲。11歲,在熱亞那舉行公開演奏會,獲極大成功。他13歲開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歲時,當時法國著名小提琴家魯道爾夫•克魯采爾,也就是貝多芬寫的《克魯采爾奏鳴曲》所獻給的那個人,聽了他的演奏時被驚呆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盧加宮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1825年後,他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他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表現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軍隊奏鳴曲》、《拿破崙奏鳴曲》、《愛的場面》、《魔女》、《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另外,還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種室內樂曲。1840年5月27日夜,這位被譽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人離開了人世,年僅五十八歲。
幼年即學琴,後去熱那亞和帕爾馬學習,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歲旅行演出,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
他的演奏將小提琴的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為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於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於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系去世後出版。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等。著名的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
一位詩人說:世界上的音樂全被世上的男人手掌握著,而女人則是掌握男人手的人。這話擱在義大利音樂家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身上太准確了。帕格尼尼是義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他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熱內亞,父親安東尼歐·帕格尼尼,母親狄蕾莎.波姬亞蒂,皆未受過正式音樂教育,夫婦倆在酒店唱歌賺取賞金,帕格尼尼大概是繼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體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關節異常柔軟。寬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墊及腮托,小腦特別發達,聽覺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調音不準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確的音.還有他可以將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來拉,當然不是基於調音,而是從指法的改變。學過樂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調半音以後,會使得升降記號大變,即使看譜已很困難,何況是即時的演奏。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議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須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兩條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據說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條弦拉出四個八度,這相當於在手掌彎曲狀態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長,拉琴時情緒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之精湛。 在帕格尼尼在五十八年的音樂生涯中,創作了二十四首小提琴隨想曲,和.《鍾》、《狩獵》的名曲。他才華橫溢,風流倜儻,他一度揮金如土,賭博成性,與妓女鬼混。那雙拉琴的手,那雙抓住音樂翅膀的手,一隻伸進了骯臟的賭場,一隻伸進里狐臭飄香的妓女幔帳。他把金質的音符當作了籌碼,輸掉了不僅是自己的尊嚴還自己的人格;他把生命最精彩的部分,輸給了齷齪的溫床和淫盪的女人。他的肉體和靈魂被女人掌握和玩弄。他把才氣和傲骨輸了個凈光。
脫掉音樂的盛裝,帕格尼尼背上了桎枯一樣的債務,他被飢餓、疾病困擾著,最後不得不將心愛的小提琴變賣度日。他的小提琴要比托查的傑西命運還慘。有人說,帕格尼尼的雙手和靈魂,被撒旦掌握了。在帕格尼尼輝煌時期,人們聆聽他的演奏時這樣說:才華橫溢的大師你拉錯幾個音符吧,那樣我們覺得我們還像人類。
但帕格尼尼還算是幸運的,當他墮落到窮困潦倒的時候,一個善良的貴婦人,像天使一樣降臨到他的身邊。這個貴婦人叫荻達。荻達清楚地知道,拯救帕格尼尼的生命和靈魂,必須從他的雙手開始。因為帕格尼尼的墮落是雙手開始的。首先,荻達將帕格尼尼接到鄉村自己的一個別墅,對他開始了三年的精心調養。生活上的多滋味調養,心靈上的仁愛撫慰,音樂上的指導輔助。 荻達手把手地教會了帕格尼尼吉它演奏指法。使他學會了用手指拔出與長笛相似的泛音和雙音,使帕格尼尼重新找到了手感和樂感,並創造出了小提琴演奏新技法。《狩獵》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隨想曲第九曲的別名,E大調,其中一段雙音,象狩獵號角聲。就是從荻達那裡學來的。
手指的靈性恢復,取決於一位善良的女人之手的把握;而心靈的復甦,緣於荻達心靈和愛的呵護。帕格尼尼的音樂再生,是荻達用愛心拯救復活的。在鄉村別墅靜養的三年中,帕格尼尼學會了珍愛自己和他酷愛的音樂。在荻達的調養下,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熱那亞。並在盧卡重新舉辦了小提琴音樂會。
生平事跡
帕格尼尼的父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歲時就開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後來又讓他師從小提琴家塞爾維托·科斯塔學習。帕格尼尼8歲時便創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並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爾的協奏曲。9歲加入市立歌劇院的管弦樂團。11歲就登台演奏自己創作的《變奏曲》。12歲時把《卡馬尼奧拉》改編成變奏曲並登台演奏,一舉成功,轟動了輿論界。隨後又赴帕爾瑪,師從當時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羅拉和指揮家帕埃爾學習。返鄉後,每天大約用12個小時練習自己的作品。13歲開始在義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後,他的琴聲又遍及法、奧、德、英、捷克等國。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師羅拉跳下病榻,自愧無顏為師。法國著名小提琴家羅多爾夫·克羅采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為他驚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記中寫道:「猶如見到惡魔的幻影」。為此,人們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稱作「惡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無論到哪裡演出都大獲成功,收入頗豐,可是源源而來的金錢,又因他嗜賭的惡習而輸的精光。據說他父親也是個賭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為賭注輸掉了。在帕格尼尼為演出無琴發愁之際,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國商人借給他一把瓜爾內里製造的名琴「卡隆珀」,這使演出大為增色,獲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動,對帕格尼尼說:「這把名琴就送給您了,但請切記千萬不可給別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餘,一生遵守了這一約定。在他去世後,後人遵照他的遺囑將這把小提琴交於日內瓦博物館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間,他忽然隱居起來,據說在練習吉他和務農,也有人說是為了與一位年長而富裕的寡婦之間的戀愛而躲避起來。此間,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與吉他合奏的奏鳴曲。1805年,23歲的帕格尼尼復出赴義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被拿破崙的妹妹莉薩·波拿巴·巴喬基聘為皮昂比諾的音樂指揮。三年合同期滿後,帕格尼尼的蹤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復出,在義大利許多城市舉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樂會。1828年維也納、1831年在巴黎和倫敦的演出均引起轟動。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馬賽,然後去尼斯,並於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開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為名震歐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豐富,情緒激奮,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樂會上才華橫溢地即興演奏。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然後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幾乎懾服了歐洲所有的藝術家,如文學大師司湯達、巴爾扎克、梅涅、大仲馬,音樂大師肖邦、舒曼、李斯特等,聽過他的演奏無不為之激動不已。他對肖邦、柏遼茲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柏遼茲還應帕格尼尼之邀寫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獻給他。而帕格尼尼雖從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夠輝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給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掙扎的柏遼茲2萬法郎。
帕格尼尼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卻備受疾病的折磨。他從小就病魔纏身,一生中幾度死裡逃生。46歲時,突然牙床長滿膿瘡,只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初愈,又染上嚴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兒子於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後,他的演出越來越少。過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斷向他襲來,後來他的聲帶也壞了,成了啞巴,只能靠兒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譯來與人溝通,可見他一生的成就來得多麼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為了隱藏自己獨創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將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後,人們才將他的作品編輯出版,總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傑出,其中《二十四首隨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成鋼琴曲;12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其中6首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鍾聲》)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點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兩個樂章遙相呼應,精彩迷人,無愧於它的標題《鍾聲》。作品1851年剛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將它改編為同名鋼琴練習曲。原作與改編曲雙雙傳於後世,至今仍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他還創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種室內樂作品等。
]奇聞軼事
獨弦操聖手
義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傳奇式的人物,他創作和演奏過不少小提琴"獨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議的絕技,傳說是在監獄里練就的。他曾因殺妻坐牢,看守准許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為消遣,他就在這根G弦上練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崙的姊妹盧卡和皮翁博公主埃麗薩·巴切科契請他到她的宮廷里當樂長,每兩星期在宮廷音樂會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經,常常不等他演畢就離席,但還是十分欣賞他天才的創造力,經常鼓勵他發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當時有一個貴婦人和他相戀,要求他寫一首隻用兩根弦演奏的《愛情場面》。他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愛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熱情的回答;最後, G弦和E弦上的雙音結合成愛情的二重唱。貴婦人聽了他的演奏大為感動。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轉的語氣對他說:"你剛才演奏了在兩根弦上無與倫比的東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發揮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應試試看。幾星期後,他果然寫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軍隊奏鳴曲(作品31號),標題是《拿破崙》。8月,在廣大宮廷聽眾之前演奏了這個作品。他後來所作的《瑪麗-路易絲奏鳴曲》(作品65號)、《宣敘調和三首詠嘆調的變奏曲》等,也都是專用G弦演奏的"獨弦操"。
吉它藝術的忠實探索者
帕格尼尼這個名字,總是與小提琴有著不解之緣。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詣,則鮮為人知。事實上,帕格尼尼不但會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為了潛心研究吉它,曾放棄了公開的小提琴演奏活動達數年之久。
歐洲的古典吉它藝術在十八世紀曾盛極一時,這與當時的幾位吉它藝術家如索爾、阿瓜多、朱里亞尼的努力倡導是分不開的。這幾位傑出人物作古之後,歐洲古典吉它藝術一時趨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得以復興。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時代,正是古典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他將許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機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稱藝術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幾乎都以技巧艱深而著稱,但他的吉它曲卻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優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藝術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不僅是因為他留下了幾首堪稱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於他在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對吉它藝術苦心扶植,為吉它藝術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復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艱難的下葬
帕格尼尼的琴聲有股魔力。人們在他琴聲中能忘記正在流行的霍亂,依然人山人海地來捧場。一名盲人聽他的琴聲,以為是樂隊演奏,當得知台上只有他一人時,大喝一聲「他是魔鬼!」隨即倉皇逃走。這聲「魔鬼」似乎成了讖語。
帕格尼尼58歲時因肺結核口噴鮮血而亡,當喪鍾敲響時,忽然又戛然而止。他生活的小城每個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他去世幾個小時前,一個傳言正在城裡擴散。
謠言散播者是一位神父,這個無聊的傢伙在帕格尼尼奄奄一息時,盤問他琴里藏著什麼秘密。帕格尼尼只好忽悠他一下,「裡面藏著魔鬼!」然後掙扎著去拿小提琴……神父逃出來以後匆忙向主教報告,謠言立刻傳遍全城。帕格尼尼那根能誘發出天籟之聲的琴弦,是由他殺害的情人的腸子做成——正是這根弦纏住他的脖子,將他慢慢絞死。
主教聽後下令停止喪鍾,全城的氣氛顯得詭異緊張。小城沒人能忍受一個魔鬼同盟者,甚至不允許為他舉行一場葬禮。朋友只得給他的屍體注射防腐劑並帶回家藏起來。屍體停放兩個月後,宗教當局仍不同意下葬,於是朋友便把遺體公開展示以期喚醒輿論,但人們避之唯恐不急。
他的遺體輾轉於各個港口,都不準其上岸,最後在無人的小島上擺放了四年,後被偷運到家鄉藏起來。大約三十多年後,他兒子再次和教會交涉,宗教當局回答說,除非能提供死者坦白悔罪的證明,否則不能撤銷禁令!而所謂悔罪的證明是什麼呢?把由魔鬼幫助賺的錢全部還給教會。兒子屈服了活生生的勒索,支付了150萬馬克。在一個悄悄的夜晚,大師終於入土為安!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小提琴家中間任何人也沒能擁有象帕格尼尼那樣巨大的聲望。在同時代人的眼裡,他似乎是個謎,是個奇人。有些人認為他是天才,另外一些人又把他看成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冒牌大師;他的名字即使在生前就已經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奇談怪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十九世紀前半葉整個浪漫主義演奏藝術思潮的興起是由他首先掀起的:他在器樂效果方面的創新曾經是柏遼茲和李斯特改革管弦樂和鋼琴音樂的典範;舒曼十分贊賞他的隨想曲,並且由此特意把它們改編成鋼琴曲;羅西尼、梅耶貝爾、肖邦、李斯特從事創作無不接受過他或多或少但不容忽視的影響;勃拉姆斯根據他第二十四首隨想曲的主題進一步盡意發揮地寫出一首鋼琴變奏曲,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拉赫瑪尼諾夫又用同一個主題創作出一首樂隊演奏的《狂想曲》。一百多年以來帕格尼尼的作品始終沒有離開過音樂會舞台,它們以明朗的配器、鮮明的造型和滿含深情而又永葆青春的旋律使人百聽不厭。然而在今天也可能聽得到這樣的見解:只就表演而論,帕格尼尼是個很了不起的偉人,至於說到他的創作,無非依*炫示絕技動人心目而已。在這方面,看來他的命運倒和李斯特頗有類似的懷才不遇之處,李斯特的創作才能長期以來也是未曾得到大多數人的許可。但是帕格尼尼一生之所以如此光輝而至今仍然不朽,恰恰證明他同時還是一位傑出的作曲家。
1782年10月27日帕格尼尼在熱那亞誕生。他的童年時代過得極不愉快。父親——安東尼奧·帕格尼尼——開了一家小雜貨店,店裡的收入就連供應全家粗衣淡飯的需要也嫌不夠,何況他還是個賭起錢來不要命的賭徒,這種惡習使他變得越來越貪婪,越來越想發財。這個人一碰就愛發脾氣,肝火旺得很,難得有心平氣和的時候,簡直是這個家庭里的暴君。
安東尼奧對音樂十分喜歡,可是他那點能力充其量只夠在家裡或者朋友小圈子裡拿起曼多林彈一段民間小調開開心而已。當他在兒子身上發現了一種絕非尋常的才能時,他激動得差一點變成了個白痴。從此兒子就成了老子手裡一付可以用性命去賭輸贏的活的撲克牌。他開始親自教尼科洛,起先教孩子彈曼多林和吉他然後又教他拉小提琴,逼著他從清晨一直練到深夜,要是他覺得孩子似乎還不夠刻苦,那就乾脆不給他留什麼吃的東西。極其繁重的課業損害了尼科洛的健康;結核菌和神經衰弱症在他身上一步一步地蔓延開來。本來已經削弱的體質很容易聽從病魔的擺布。麻疹和猩紅熱又差一點兒要了他的命;之後,尼科洛一輩子也未曾擺脫掉這種強直性的昏厥和肌肉不時痙攣的毛病。
母親——捷列扎·鮑拉爾多——真心地疼愛著孩子,但這個對丈夫百依百順的女人是個頭腦簡單的農民,一向篤信上帝而又講究迷信,幾乎從尼科洛剛剛哇哇落地起,她就十二分肯定地預言這個嬰兒前程遠大,將來會成為一位大音樂家。
好幾種帕格尼尼的傳記都提到過,在父親管教之後,尼科洛曾經到一個名叫喬萬尼·塞韋托的普通樂師那裡上課。大家確實都知道,小提琴家又是作曲家的弗朗切斯科·涅科(Francesco Gnecco)對他相當關心。不能說沒有受過他影響的帕格尼尼開始到賈科·科斯塔(Giacomo Costa)那裡學琴,這位老先生向來緊緊抓住小提琴古典學派已經過時的教學原則不撒手。這種迂腐而嚴格的教學當然不會使這個極其任性的學生老實聽話。後來帕格尼尼在寫信時提到他:「我懷著愉快的心情想起親愛的老科斯塔,可是當時我跟他上課未必給他帶來過很多愉快,因為我意識到他的指示有不少地方是違反自然的……」
在1794到1795年間熱那亞音樂會上的聽眾就曾聽過還是科斯塔學生的帕格尼尼表演。按照當地的慣例,音樂會總是要在教堂里舉行。那個時期對熱那亞來說是個風波迭起的年代。相當多的熱那亞人對法國革命抱著十分同情的態度。因此象這樣的聽眾對少年小提琴家在1795年7月31日那場音樂會上首次表演的《卡馬尼奧拉》革命歌曲主題變奏曲會懷著何等欣喜若狂的心情去歡迎,那就不難想像了。
在尼科洛和極其愛慕他藝術的季·涅格羅侯爵之間的深厚友誼據認為是從1796年前不久開始的。正好是那一年,克萊策在侯爵的沙龍里聽到了帕格尼尼表演,當場預言這個少年的前程將會無限光明。受到鼓勵的帕格尼尼由侯爵和父親陪同去實現他生平第一次到義大利各地巡迴的公演。在帕爾馬,他想拜著名的亞歷山德羅·羅拉(Alessandro Rolla)為師。不過,聽過他表演的羅拉聲稱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教他了。有次路過帕爾馬,尼科洛曾經到加斯帕羅·吉雷蒂(Gasparo Gldretti)那裡上作曲課,並從菲迪·帕埃爾(Ferdinand Paer)的好心勸告中得到不少啟發。經過這個時期的學習,他寫了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和不少的器樂曲。
午後的陽光穿過玻璃窗,灑在窗檯前的地面上,音響里放著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陽光的波紋隨著音樂時而散發出朦朧的暈,時而形成犀利的光束……
黑夜籠罩城市的天空,帕格尼尼的音樂回盪在我的小屋裡。熱咖啡的水汽在空氣中繚繞成美好的弧線……
尼科洛·帕格尼尼,這位18世紀80年代出生的義大利熱亞那人,在迄今的小提琴家中有著空前絕後的巨大聲望。
童年的他就在音樂方面表現出絕非尋常的才能,然而日子卻由於家庭的貧困和父親急功近利的教育過得非常不愉快,貧窮以及違反自然的深度沉重的課業,使他的個性桀傲而且叛逆,並是他的一生都沒有擺脫強直性昏厥和肌肉的不時痙攣。
帕格尼尼由於受過弗朗切斯科·涅科等小提琴家的很大的影響而充滿自由的浪漫主義。18世紀末19世紀初熱亞那那紛繁的政治環境使少年的帕格尼尼無限神移,這位急性子的義大利人有著浪漫不羈的性格,他的演奏藝術體現有靈感激發而潮湧的即興創作和熱烈的幻想。
1801年,他開始寫作那些足以名傳千秋的隨想曲,也就是從這一時期,他開始了自己神奇、輝煌而又輾轉的人生,於1801年和家庭決裂,然後從盧卡、比薩一路到米蘭、帕爾瑪等地舉行獨奏音樂會,神秘莫測、新鮮獨特的演奏技巧使他的名氣日漸響亮。
帕格尼尼在1802年開始他的初戀,在情人的托斯卡那別墅的三年裡,他悉心將吉他技巧溶入小提琴的演奏中,產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絕技手法。
帕格尼尼一直過著漂泊不定、到處公演的生活,他曾在盧卡的宮廷樂隊任教,1813年又在米蘭投身於浪漫派和「古典派」之間激烈的藝術競爭,曾有幾位「古典主義」演奏家提地趕往米蘭想和他作一番較量,然而都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他的最負盛名的創作——《威尼斯狂歡節》是在美麗的水城完成的,這部作品幾乎把它的全部技巧和變奏的能耐都使了出來,或明或暗的意境,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不落俗套的民間音調使這部作品成了一座象徵浪漫主義炫技演奏藝術頂峰的紀念碑。
帕格尼尼的演奏彷彿是他那件樂器在真正的說話,在呻吟,無論是大雷雨、夜深的寂靜、盤旋的飛鳥,都模仿得十分逼真,他的音樂充滿詩一般的情感,一位作家說:他只需要兩根弦,一跟擊中你的神經,一跟擊中你的靈魂。
沒有人能像帕格尼尼一樣把小提琴曲的感情寫得那樣的豐沛,沒有人能像帕格尼尼一樣把小提琴曲演奏得那樣的洶涌、深邃和奇妙,這位偉大藝術家的貢獻的巨大和獨特是我們無法用詞語來定義的。
五十二歲以前,帕格尼尼往來於歐洲各地,緊張的狀態使他付出了犧牲身體健康的沉重代價。他晚年希望在法國南部的良好氣候中恢復健康,卻不幸陷入和天主教會的斗爭中,1838年有受人欺騙捲入骯臟的買賣,那場官司一直打到他逝世。
1840年5月27日,偉大的音樂家與世長辭,,時年五十八歲,然而由於和天主教會的過結,他的靈魂在1896年才得以安息。
帕格尼尼一生堅持對音樂的追求和人性的反抗,他那無數迷人的旋律多少年來為肖邦、舒曼、李斯特等音樂家所尊崇,他們將帕格尼尼豐富多彩的器樂成就作為自身創作的典範。
帕格尼尼在藝術的星空上踏出了光輝的音樂銀河,他的精神和才華是永恆的。
[編輯本段]演奏技巧
法國小提琴家吉特利斯曾說:「帕格尼尼不只是一個發展……先是有了前面的這些(小提琴家),然後帕格尼尼橫空出世了。」盡管帕格尼尼所採用的一些小提琴技巧在當時已經出現,技巧發展卻已經停滯不前。科萊里(年-1713年)被認為是小提琴技巧之夫,他將小提琴的地位從伴奏 樂器提升到了獨奏樂器。巴赫(1685年-1750年)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BWV 1001-1006)奠定了小提琴的復調演奏能力。第一部對小提琴技巧進行系統研究的作品是 盧卡特里(1693-1764)的24首隨想曲,盡管在今天演奏起來沒有問題,在創作的時代卻因難度過高而無法被演奏。當時的傑出小提琴家們更為關注的是音調和弓法(弦樂演奏家們稱為「右手技巧」)這兩個最基本但是很關鍵的問題。
帕格尼尼則為演奏家和作曲家們引入了更先進的技巧。通過他的貢獻,小提琴作品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具有非常豐富和高難度的指法和弓法以取悅聽眾,並對他當時的同行們構成挑戰。他的音樂會作品中有連頓弓、和聲、撥弦(雙手),和豐富的音程(最多達到大十度)。帕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認為是完美的對位法創作:(伊薩依曾抱怨說在帕格尼尼的音樂中鋼琴和管弦樂伴奏太像吉他了,缺乏個性和對位)。但是,他將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擴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帕格尼尼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吉他演奏家,並為這件樂器創作了超過200部作品。
帕格尼尼可以在一個把位上用四根弦演奏出三個八度,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他的靈活性也許是由於馬凡氏綜合症或Ehlers-Danlos 綜合症。他的指法,比如雙音技巧,換指八度(和十度)和左手撥弦在當時都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卻是現在的年輕小提琴家們的常規訓練科目。幾乎半個世紀後才由約阿希姆和伊薩依帶來了可以和帕格尼尼相提並論的小提琴技巧跳躍式發展。
很多作曲家都對帕格尼尼的a小調第24隨想曲很感興趣。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馬尼諾夫、盧托斯拉夫斯基和很多其它作曲家都為這個作品的旋律創作了變奏曲。
❷ 有什麼關於小提琴的經典電影啊
1.紅色小提琴
三百年來,一把紅色小提琴在數個國家流浪,與數人的命運緊緊相牽。彷彿有某種魔咒,讓人們為這把琴瘋狂著迷。
小提琴的製造者,是十七世紀義大利的樂器大師(卡路•施齊Carlo Cecchi 飾 )。妻兒死去,難抑悲傷的他,把愛人的血塗在小提琴上,從此琴就輾轉流落到了奧地利。一個練琴的小男孩為了這把琴痴迷,直至倒落在舞台上。
小提琴的流浪從未間斷,從盜墓者,到吉普賽人,到為之自殺的作曲家波普,再到文革期間上海的一位音樂老師。這期間,無論擁有者是否明白小提琴真正價值,都逃不出它的魔力。終於,有鑒別專家知道了小提琴的秘密——它的外殼染著三個世紀前一位大師的血和淚。
2.今生情未了
法國片《Un coeur en hiver》,按本意大約譯作《冬之心》,中文又譯《郎心似鐵》或者《今生情未了》。覺得譯得不準,照我說,不如譯成《今生情了了》。女主角是個小提琴家,美麗自負。男主角是修補小提琴的行家。他幫她修琴。他去看她排練拉威爾的作品,被她迷住,也許是被她的音樂迷住。 她知道他們彼此喜歡。
3.和你在一起
普通百姓劉成(劉佩琦)為讓從小拉小提琴的兒子劉小春(唐韻)的小提琴技藝有較大提升,帶著他從江南來到北京,拜了性格怪異的江老師(王志文)為師,在學習過程中,劉小春逐漸與江老師成為忘年好友。風情萬種的莉莉(陳紅)與劉成父子倆住得很近,她讓劉小春逐漸萌發生出莫名的愛戀。
4.夢幻街少女
正在讀初三的月島滴滴是一個喜歡看書的女孩,她每次都能在借書卡上看到一個叫天澤聖司名字,因此她對這個人充滿了好奇。
滴滴一直喜歡寫詩,有一天她跟好友夕子在討論寫詩的事,夕子告訴滴滴自己收到了情書,但事實上夕子已有了喜歡的人。更沒有想到的是,夕子喜歡的杉村喜歡的是滴滴,滴滴一時間感到十分困惑。
滴滴無意中來到了一個小店,原來店主是聖司的爺爺。認識了聖司之後,聽到了聖司對自己理想的追求之後,也激發了滴滴對自己理想的追求之念。當聖司離開了到義大利學習做小提琴時,滴滴決定要專心寫作。當滴滴完成了作品之後,她發現原來自己高估了自己,就這樣她選擇繼續考高中,這時她非常想念聖司。
一天凌晨,她站到窗邊,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5.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
下崗工人胡佐衡在路邊撿到一把小提琴後,突然萌發了學琴的念頭,隨後便一發不可收地痴迷於練琴.面對家人、同事、鄰居的疑惑不解、冷嘲熱諷乃至激烈反對,他仍樂詞不疲。在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少年宮老師的幫助下,他的琴藝有了進步,而周圍人也漸漸開始理解他。
本片風格頗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它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下崗工人胡佐衡在路邊意外撿到一把小提琴後發生的一連串故事。胡佐衡拿著沒人認領的小提琴,突然萌發了到少年宮學琴的念頭,隨後便一發不可收……
6.梅紐因-世紀小提琴
法國小提琴家與音樂紀錄片導演布魯諾·蒙桑容的作品,風格相當接近他在兩年後拍攝的《里赫特:謎》www.douban.com/subject/1828568/,由傳主面對鏡頭,講述他的音樂人生,穿插大量紀錄片影片鏡頭。
7.小提琴與壓路機
一個壓路機司機與一個小提琴琴童的短暫友誼.
❸ 一部電影的名字
中文片名
變相怪傑
英文片名
The Mask
更多中文片名
面具(中)/摩登大聖(台)/變相怪傑(港)
類型
劇情/喜劇
片長
97 min
混音
DTS DTS-Stereo
製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New Line Proctions, Inc.
演職員表
導演
查克·拉塞爾Chuck Russell .....(as Charles Russell)
編劇
Michael Fallon .....(story) and
Mark Verheiden .....(story)
Mike Werb .....(screenplay)
演員
金·凱瑞 Jim Carrey .....Stanley Ipkiss
卡梅隆·迪亞茨 Cameron Diaz .....Tina Carlyle
Peter Riegert .....Lt. Mitch Kellaway
彼得·格林納 Peter Greene .....Dorian Tyrell
Amy Yasbeck .....Peggy Brandt
理查德·傑尼 Richard Jeni .....Charlie Schumaker
Orestes Matacena .....Niko
Tim Bagley .....Irv Ripley
南茜·費什 Nancy Fish .....Mrs. Peenman
製作人
.....associate procer
Michael De Luca .....executive procer
Robert Engelman .....procer (as Bob Engelman)
Carla Fry .....associate procer
Mike Richardson .....executive procer
Chuck Russell .....executive procer (as Charles Russell)
製作發行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 and Lenses
洗印廠
FotoKem Laboratory, Burbank (CA), USA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94年7月29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4年10月20日
法國
France
1994年10月26日
德國
Germany
1994年11月24日
西班牙
Spain
1994年11月25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94年12月8日
芬蘭
Finland
1994年12月23日
丹麥
Denmark
1994年12月25日
瑞典
Sweden
1994年12月25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4年12月29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95年2月 ..... (Fantasporto Film Festival)
劇情介紹
史丹利是一個平凡內向的銀行出納員,一日,他工作的時候見到了迷人的女客戶蒂娜·卡萊爾,他受到了誘惑,落入了犯罪團伙編織的感情陷阱。史丹利希望能擁有財富和美人的愛情,但他自己知道那不過是一個夢想而已。他心情郁悶,晚上在海邊散步的時候發現了水面漂著一個人臉似的東西,他以為有人落水急忙下水救人,但是卻撈起了一個神秘的面具,打聽之後,他得知這是傳說中惡作劇神洛基的面具,但他並不知道,這個面具將給他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自己的寓所里,史丹利的忠實夥伴——他的寵物狗米羅發現房間的氣氛異樣,而史丹利發現是面具作祟,他拿起面具,仔細觀察,突然那面具在史丹利的臉靠近它的時候死死地粘在史丹利的臉上,一陣瘋狂的旋風式旋轉之後,史丹利變成一個有著綠色腦袋和超強魔力的怪傑,唯有一口潔白的牙齒十分突出,並且他自稱「摩登大聖」。他向以往曾經瞧不起他的人復仇,搞出各種惡作劇戲弄別人。
在面具的魔力作用下,史丹利還搶劫了銀行,並在棕櫚夜總會和心愛的人——蒂娜大肆歌舞,引起了黑幫頭子的忌恨和警察的注意,但別人想要抓住他卻十分困難。黑幫頭子多利安得知面具的魔力後設計奪走了面具,史丹利則被關入監獄。一場混戰之後,善良的史丹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了邪惡的敵人,而他和蒂娜也終成眷屬。
電影幕後
一句話評論
From zero to hero
Stanley Ipkiss is not the man he used to be.
幕後製作
色彩燦爛耀目的美術設計、出神入化的電腦特技、配合上金·凱瑞誇張、喜劇感十足的表演,使本片仿如熱帶浪漫風情下的成人童話,教人樂不可支。影片具有桑巴舞一般的熱鬧節奏,故事絕無冷場。根據漫畫改編,原先打算拍成恐怖片,但被導演處理成卡通化的黑色喜劇,充分發揮出金·凱瑞的天才。後發展為動畫電視劇。1994年以前至少有三部同名影片,但內容互不相關。
穿幫鏡頭
·史丹利墊馬桶的紙突然消失。
·車窗被毀以後過了一會仍能看到玻璃。
·車窗被打碎後可以看見里邊是假人。
·在一場追逐戲中蒂娜鮮艷的口紅時隱時現。
·蒂娜跟史丹利跳舞時明顯用了替身。
精彩花絮
·金·凱瑞拍完此片片酬從35萬美元飆升到700萬美元。
·導演Chuck Russell說這部電影起初是一部根據Dark Horse出版的漫畫書改編的黑色恐怖片,直到金·凱瑞把它變成了獨具個人風格的「金·凱瑞式」喜劇片。
·因為主角史丹利是個漫畫迷,所以面具的表情來自於諸多漫畫形象。
·卡梅隆·迪亞茨在片中唱的歌是由蘇珊·博伊德配音的。
·金·凱瑞在片中經常去以試圖吸引卡梅隆·迪亞茨的那個俱樂部叫Coco Bongo。金·凱瑞在電影《The Majestic》中扮演的皮特丟了工作後去的酒吧也有同樣的名字。
·金·凱瑞被歹徒追趕時,把手伸進口袋,拿出的一個濕的避孕套並說「Sorry wrong pocket」(不好意思伸錯口袋了)。這句台詞是金·凱瑞的即興發揮。
·片中主角帶著大牙的場面本來是沒有台詞的,但是金·凱瑞經過練習後成功地帶著它們說話,使得場面更搞笑了。
精彩對白
Stanley Ipkiss:(looking wistfully at the poster of Tina)She'll never be mine...
史丹利:(滿懷期望的看著蒂娜的海報)她永遠不會屬於我……
(He turns and sees the mask lying on the sofa. Slowly, he walks over to it and holds it... )
(轉身看著沙發上的面具。他緩緩地走近,拿起它。)
Stanley Ipkiss: (throwing it over the sofa)No way.
史丹利:(把面具扔在沙發後)不可能的。
(Walks away, then jumps over the sofa)
(走開,後又跳到沙發後)
--------------------------------------------------------------------------------
The Mask: Ooh, somebody stop me!
變相怪傑:誰來阻止我!
--------------------------------------------------------------------------------
(Thugs shoot at the Mask)
(匪徒對變相怪傑開槍)
The Mask: Did you miss me?
變相怪傑:你很想念我嗎?
(Takes a drink, and the liquid pours out through holes in his body)
(喝了一口,水從他身上的槍眼冒出來)
The Mask: I GUESS NOT!
變相怪傑:我想你沒有!
--------------------------------------------------------------------------------
(Tina kicks him and scampers away)
(對蒂娜說了一堆下流話之後蒂娜踢了他並跑開了)
The Mask: (squeaky voice) She is so coy.
變相怪傑:(尖刺的聲音)她很害羞。
The Mask: (deep voice)I love it!
變相怪傑:(低沉的聲音)我就喜歡這樣的!
電影續集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變相怪傑2
更多中文片名
摩登二世
摩登小鬼
變相怪B
面具2:面具之子
摩登大聖2
面具2
變相怪傑之子
更多外文片名
The Mask 2 .....(USA) (working title)
Untitled Mask Project .....(USA) (working title)
Mask 2
The
導演
Lawrence Guterman
編劇
Lance Khazei .....(written by)
演員
傑米·肯尼迪Jamie Kennedy .....Tim Avery
艾倫·卡明Alan Cumming .....Loki
影片類型
動作 / 奇幻 / 冒險 / 喜劇
片長
94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德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SDDS
評級
Rated PG for action, crude and suggestive humor and language.
級別
Australia:PG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Canada:G Chile:TE Peru:PT UK:PG USA:PG Canada:PG Brazil:Livre Finland:K-11 Germany:6 Hong Kong:IIA Philippines:PG-13 Netherlands:MG6 Ireland:PG
製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3年11月24日 - 2004年4月3日
★劇情介紹
該片出自曾經執導《貓狗大戰》的名導勞倫斯·加特曼(Lawrence Guterman)之手,也是1994年經典喜劇片《變相怪傑》的續集。影片試圖以更多的惡作劇,更多的混亂,以及更多的魔術,再度「召回」昔日的變相怪傑。在這部續集中,那個神奇的綠色面具輾轉落到了一個漫畫家蒂姆·艾弗瑞(Jamie Kennedy飾)手裡,引發了一些帶有新懸念的故事情節:
蒂姆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漫畫家,他與妻子唐婭(泰勒·霍華德飾)住在一個卡通味十足的小房子里。唐婭十分想要一個孩子,但是看重事業成功的蒂姆卻認為不必操之過急。一天晚上,蒂姆在公司舉辦的萬聖節派對的路上發現了一個面具,戴上之後立即給他注入了神奇的魔力和無法自控的瘋狂。在舞會上,所有人都被他的裝扮和動作所吸引,而他那些怪異的舉動在一幫動畫師眼裡看來,卻認為他在試圖創造一個新的卡通角色。老闆也被激勵,立即下放權利讓他去獨自創作。而正是製作這部卡通的機會,引發了更為怪誕的故事。回到家中,蒂姆身上的魔力未消,這使他放棄了以往遲要孩子的「計劃」,帶著面具與唐婭做愛,隨後妻子就懷上了變相怪傑的孩子。終於,足月的孩子艾維出生了,欣喜若狂的蒂姆夫婦不知道,這孩子潛伏著變相怪傑的超強能力。因為面具所擁有的神奇能量盡數傳給了這個剛出生的嬰兒。別的小孩吹氣球,他能把自己的頭吹得漲成大氣球!與此同時,「變異」孩子引起了「惡作劇之神」洛基(即面具的主人,Alan Cumming飾)的注意,他的父親——獨眼的奧丁神(Bob Hoskins飾)命他將面具奪回來。蒂姆對他小小的孩子具有如此魔力感到驚訝,他只想盡快找到面具,來完成老闆要求的卡通人物的創作。此時洛基離他們越來越近,唐婭也因商務出差離開了小鎮,只留下蒂姆扮演全職父親的角色。這具有魔力的面具最後會落到誰手上?
★相關評價
該片出台後,其小小兒科式的故事情節曾遭到非議。不過,影音特效才是此片的重要看點,1994年的《變相怪傑》正是憑著爐火純青的特效,才將故事情節發揮到完美極致。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品位的日益提高,如今要想憑借特效來取悅觀眾可是難上加難。在本片中,真人與電腦製作的鏡頭交替雖然使得演員們頭痛連連,但就是在這些困難之中凸現出了編導與攝制人員的智慧。在談到此片特效時,主演Jamie Kennedy坦言,此前他從未參與過一部需要如此之多特效工作的影片,很多時候自己都只是對著眾多不同的標記和空氣表演。除此之外,和孩子一起演戲也是一份巨大的挑戰,有時他們得面對一個真正的嬰兒,技術人員稍在嬰兒的臉上做些修改,便使得表情更為有趣和豐富。不過還有一些時候他們就創造出一個假嬰兒,這就會增加很多難度。要說片中最出彩的鏡頭,可能是吉姆的經典舞蹈、嬰兒艾維與狗狗之間大戰這寫段落。無論影像層次、色彩飽和度和綜合音效,都做得特別精緻,以至挑不出什麼漏眼。
❹ 找一部電影,是說一所魔法學校,孩子們都有魔力,急切知道名字
超人高校
片名:Sky High
譯名:超人高校 更多譯名:超人世界
導演:邁克·米切爾 Mike Mitchell
主演:邁克爾·安格拉諾 Michael Angarano
丹妮爾·帕娜帕克 Danielle Panabaker
凱莉·普雷斯頓 Kelly Preston
庫爾特·拉塞爾 Kurt Russell
類型:動作/家庭/喜劇/冒險
片長:102分鍾
級別:PG級(動作,暴力,文雅的語言)
發行:迪斯尼
上映日期:2005年7月29日(美國)
IMDB評分:6.9/10 (392 votes)
推薦指數:★★★☆
http://ent.sina.com.cn/m/f/skyhigh/index.html
❺ 有部電影說的一個孩子學小提琴的是什麼名字
《和你在一起》 劇情簡介: 劉小春年幼時就拉小提琴,十三歲即身擁不少令人稱羨的琴賽獎狀。對於這位敏感又沉默的少年,這個樂器一直是他最喜愛的表達方式,是與他從未謀面的母親之間一種最珍貴的聯系,而母親是他獲取靈感的源頭。 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為傲,對兒子寄予深切期望和天真的野心。贏取區域性的比賽當然不足以造就一個盛名職業演奏家,即使是個鄉野人,劉成也知道非經過北京的洗煉不可;他兒子事業的成功失敗全系於此。 小春和父親於是離開家鄉的北方小鎮,前往北京少年宮參加全國性的小提琴比賽,並抱著一展國際事業前程的希望。 北京激昂的氣氛讓鄉下來的父子倆印象深刻,然而更吸引住小春的是一個年輕女人的臉蛋和身體:莉莉。由於她,小春接觸到之前毫無概念的另一種世界。莉莉美麗俗艷,有點玩世不恭,張喬做致,忽而並懷,忽而嗔怒,轉換之間了無痕跡。莉莉將成為他少年的初戀,第一次的心疼,第一位知己。 小春在少年宮的比賽排名第五,對劉成來說,這象徵兒子大好前途的第一步。經過不懈努力,劉成終於讓江老師同意收小春為學生。 劉成打工以支付小春的琴課學費。單身的江老師桀驁不馴,傷感寡歡,不易相處,完全不採傳統教學法。但終究在其指引下,小春跨出決定性的一大步,暫時擱下了天份上的琴藝技巧,全心投入地傾聽樂譜。 這其間,小春發現車站的漂亮陌生女人,就住在臨近的小樓。另一種教育展開了,小春很快就窺視出隱藏在莉莉美麗面孔下,一個戀愛中包養女人的焦慮,不時受男人欺騙的傷心失望。 一趟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劉成聆聽了接受滿堂喝彩的一位年輕演奏家的演奏。他登門拜訪後者的恩師,高雅的余教授,並說服了他傾聽兒子拉段小提琴。 滿腔遺憾地離開無法擔保他演奏事業成功的江老師,小春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布控管,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 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小春也努力澄清他與父親之間越來越緊綳的關系。 比賽的前夕,余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而不是林雨。他甚至泄露給小春一個將影響他一生的秘密……
❻ 男主角是拉小提琴的電影
是《金色弦琴》吧
❼ 有一個外國電影講的是有幾個孩子玩什麼棋,後來就產生了什麼魔力,有人知道我說的是哪個電影嗎
勇敢者的游戲
劇情:
JUMANJI是一種游戲的名字,玩這種游戲的人,希望把真實的世界拋在腦後,沉浸在一個奇幻世界裡;游戲一旦開始,不管發生什麼,都要遵守游戲規則,把游戲做完。影片的故事就從小男孩阿蘭發現一個精緻的JUMANJI游戲開始。
12歲的阿蘭本來打算逃離沒有溫暖的家庭,正當他要實施計劃的時候,他遇上了暗中喜歡的女孩薩拉,於是邀請她一起玩剛剛發現的JUMANJI游戲。不料游戲一開始,阿蘭就掉入了游戲里的熱帶叢林里,從薩拉的眼前消失了!驚呆了的薩拉嚇得沖出了房子,沒有把游戲進行下去。這一耽擱,就是26年。
阿蘭原來住的房子住進了新的主人朱迪和彼德,兩個剛剛失去父母的可憐的孩子。他們在屋頂發現了還像當年一樣擺放著的JUMANJI游戲,游戲於是繼續進行:遠古時代的飛鳥、猴子、還有已經變成壯漢的阿蘭,都出現在兩個孩子面前。
各種各樣的怪物不斷從游戲里飛出來,攪亂了原本寧靜的城市。為了盡快終止這場災難,阿蘭、朱迪和彼德找到了依然心悸不已的薩拉,並且成功說服她一起把游戲繼續下去。他們同心協力,終於控制住了JUMANJI的魔力。在他們之間,增強了友誼,產生了愛情,還堅定了團結克服困難的信心
評析 :
奇異的虛幻夢境能把人帶入絢麗多彩,五光十色的世界之中,在現實中不可實現的東西在虛幻的世界成為可能。影片《勇敢者游戲》獨僻蹊蹺,利用一種孩子的經常玩的游戲棋,把人們帶入了一個不可思議,充滿驚喜怪異的魔幻世界之中。
影片帶給觀眾的是強烈巨大的感官刺激。自始至終,驚險離奇的氣氛永遠籠罩在每個人心頭。人們感到恐怖,但又全然不同於鬼怪幻想那種不真實,被扭曲的恐怖,而是一種現實的恐怖。影片中的每一個歷程與遭遇都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見的,這樣就增強了影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觀眾在兩個小時中時刻處於一種交織著恐懼與絕望,又訴盼著新奇與怪異的復雜心理之中。同時,影片中又穿插著大量的風趣對白與幽默情節,調節著觀眾始終處於恐懼緊張的心態神經,緊張之餘還能放鬆開懷地大笑,這也就是美國影片的一大特色吧。
電腦特技在影片中的運用可謂是精彩絕倫。影片採用的是全景實場拍攝,大象,獅子,洪水,流沙都不是真實的景象,只不過通過電腦進行了神奇的處理。影像添加與消除,使得鏡頭片段看上去十分逼真,不著痕跡,影片中大象踏扁一輛汽車,完全是電腦的手筆,真是一奇。
❽ 一部電影,故事似乎發生在二戰英國,主人公是一個擁有神奇魔力可以永遠長不大的男孩。這部電影名字
鐵皮鼓.
❾ 找一部電影有個小男孩有魔力的
霹靂貝貝
一個寧靜的夜晚,劇照城市上空突然出現了一個飛行物,它鳴叫著並放出奇異的光彩。醫院里,手術室的燈滅了,一會兒,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時針正指九點。孩子取名貝貝。出院那天,爸爸來接他,不料,爸爸、媽媽都被他電了一下。貝貝帶電的事,爺爺不讓說出去怕別人把他當怪物。貝貝6歲了,還被關在家裡不讓出門,並整天戴著一副紅手套。貝貝偷偷跑出去玩,鄰居來告狀,說他用針扎了小朋友,他很委屈。星期天,爸爸、媽媽帶他出去玩,汽車行駛途中,貝貝用手控制著紅綠燈,一路暢通無阻。汽車上,一個小青年與老奶奶搶座位,他悄悄摘下手套,小青年驚叫著站了起來。游樂場里,貝貝坐飛碟上了癮,他把爸爸推到一邊,自己操縱著飛碟旋轉起來。貝貝上學了,由於整天戴著手套,引起同學們的議論。音樂老師教唱拍手歌,他因不摘手套而被罰站。他能控制電子表的音樂,並能幫助足球場上的小球隊進球,但他電昏了同學薇薇惹了禍……雨夜裡,貝貝遇見一位老盲人,他用聲音為他引路。突然盲人摔倒了,貝貝上前去扶,撞出一個極大的火花,盲人驚叫起來。此時,天空出現一個大大的飛行物,放出奇異的光,盲人突然復明。人體科學研究所把貝貝接去,准備進行研究。但他很想家、想學校、想同學。薇薇、晶晶、金風和小狗黑利把他救了出來,他們跑到長城上去呼喚「宇宙人」。他們又冷又餓,靠在一起睡著了。突然,貝貝被一個奇異的聲音引向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宇宙人緊緊握住貝貝的手,他驚叫起來。醫院里,貝貝醒了,媽媽上前拉貝貝,爸爸也撲過去,三個緊緊抱在一起。貝貝沒電了,他奔跑著,向所有人伸出熱情的手! 貝貝跑進同學們的中間,一同跳起《拍手舞》。
❿ 有一部外國電影,講的是一個嬰兒有超能力,會變任何東西!
《變相怪傑2》添美·艾弗瑞(傑米·肯尼迪飾)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漫畫家,他與妻子杜雅(泰勒·霍華德飾)住在一個卡通味十足的小房子里。杜雅十分想要一個孩子,但是一心想要事業成功的蒂姆卻認為操之過急。一天,他的狗狗發現了一個綠色的面具。一天晚上,蒂姆在去公司舉辦的萬聖節派對前戴上了那個醜陋的面具,戴上之後的他完全變了一個人,具有了神奇的魔力和無法自控的瘋狂,原來這個面具是整蠱之神洛基的道具。在舞會上,所有人都被他的「裝扮」所吸引,而他那些怪異的舉動在一幫動畫師眼裡看來也是絕對正常的,在場的人都認為他在試圖創造一個新的卡通角色。老闆則立即下放權利,讓他去獨自創作。當回到家後,妻子躺在床上,也許是因為他一直壓抑的感情被面具釋放出來,或者是他還在為剛剛的奇跡而興奮不已,此時的他極其想要一個孩子……九個月後,孩子威仔出生了,並且具有變相怪傑的超能力。這立即引起了「惡作劇之神」洛基(即面具的主人,艾倫·卡明飾)的注意,他的父親——獨眼的奧丁神(羅伯·哈斯金斯飾)命他將面具奪回來,所以洛基開始查詢所有在那天出生的孩子。因為如果惹毛了父親的話,那後果就無法想像了。
此時,添美也在找面具,因為他的狗狗把面具給藏了起來。添美不知道為何他的孩子具有如此超強的能力,他只想盡快找到面具,來完成老闆要求的卡通人物的創作。此時洛基離他們越來越近,杜雅也因商務出差離開了小鎮,只留下添美扮演全職父親的角色。當威仔已能漸漸掌握這股超能力時,洛基也終於找到了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