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浪淘沙》中女主角扮演者
電影《大浪淘沙》中女主角謝輝的扮演者是王蓓 。
1、角色簡介:
王蓓飾謝輝
正直,愛國,崇仰真理而充滿激情的女學生,1925年在山東第一師范學校結識了男主角等四名男青年,一起參與革命活動。聲援北伐。後來。謝輝和劉芬投考了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黨的領導下,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堅決走上革命道路。
2、演員簡介:
王蓓(1931- ),原名王淑貞,1948年畢業於南京市師范學校,1931年生於南京,影視演員,出演過《烏鴉與麻雀》、《人民的巨掌》、《大浪淘沙》、《常青樹》、《紡花曲》等。
3、電影簡介: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伊林導演的一部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的電影。主要演員有王蓓、史進、劉冠雄等。
❷ 求和北伐戰爭有關的電影
和北伐戰爭有關的電影有《大浪淘沙》《黃埔軍魂》等。
1,《大浪淘沙》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伊琳導演,於洋、王蓓、史進、劉冠雄等出演,於1966年拍攝完成,1978年上映。該片通過靳恭綬、顧達明、楊如寬等青年知識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奮斗和分化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
2,《黃埔軍魂》是由劉家昌執導,柯俊雄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1949年國民黨退據台灣,在鳳山恢復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後的故事。
(2)大浪淘沙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1,《大浪淘沙》劇情介紹:大革命時期,知識青年靳恭綬(於洋 飾)、顧達明(簡瑞超 飾)、楊如寬(杜熊文 飾)、余宏奎(劉冠雄 飾)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離鄉相遇,在濟南結為拜把兄弟。不久,由於出身信仰的不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期間他們還結識了謝輝(王蓓 飾)和劉芬(吳慧明 飾)兩位女學生。
北伐的勝利召喚他們來到武昌,靳恭綬等人考入中央軍校,師從共產黨員趙錦章(史進 飾),余宏奎則投奔了國民黨參謀薛建白(林嵐 飾)。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共分裂,蔣介石大肆捕殺共產黨人,「馬日事變」暴發後,已經加入共產黨的靳恭綬和顧達明闖入敵營救出身受重傷的趙老師,並遵從趙的遺訓回武漢找黨,而余宏奎則在大革命的風囗浪尖上徹底投降了敵人。
2,《黃埔軍魂》劇情介紹:1949年國民黨退據台灣,在鳳山恢復 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連長教官江支森不求名、不求利,認真地以「鐵的紀律、愛的教育」訓練學生,上課時對學生嚴格要求,下課後將學生視如子弟。學生們都愛他又怕他。他的妻子綉春亦熱愛他的事業,照顧著他的每個學生,經常請學生到家中作客。
為了讓學生無拘束地在他家度周末,他竟離家徜徉在校園里。原是膽小的學生劉志良,在江支森的教導下自覺鍛煉自己,得知母親病逝,卻因在校組織同樂會,不能回家送終,在晚會上演唱悼念慈母一曲,聲淚俱下,感動了全校師生。以後他成為該校的校長。
頑皮的周浩庭也在轉變,後來成為少將軍官。三十多年間,江支森的官階只從中尉升到中校。他雖沒有子女,卻受到學生的敬愛。在他退休離校時,校長帶領全校師生,隆重地列隊為江支森夫婦送行。
❸ 有部老電影叫什麼浪什麼沙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伊林導演的一部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的電影。主要演員有王蓓、史進、劉冠雄等
❹ 一部史詩大片,為何被封存山洞12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能看到的主要電影主要都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以及八一電影製片廠還有北影廠拍攝,與此同時,一些年輕的電影廠也陸續籌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珠江電影製片廠和西安電影製片廠。
為了能在全國迅速打開局面,珠影廠和西影廠都立足集中力量拍攝一部轟轟烈烈的史詩大片,其中西影廠在這段時間拍攝的代表作是《桃花扇》,而珠影廠的代表作則是《大浪淘沙》。
奇怪的是,珠影廠拍攝《大浪淘沙》用時三年多,耗費人力和資源無數,但這部電影在1965年攝制完成後卻被封存在山洞裡12年無法面世,直到1977年才重見天日,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本文就聊聊《大浪淘沙》背後的故事。
一、故事原型
《大浪淘沙》主要人物是四兄弟顧達明、靳恭綬、余洪奎和楊如寬,他們背井離鄉走到一起,結拜為兄弟共同到濟南求學尋找真理。在濟南他們結識了進步女青年謝輝和劉芬,在老師趙錦章的教導下逐漸接受革命思想。
1927年兄弟四人和謝輝劉芬一起趕赴武漢加入大革命浪潮,在這里他們出現了分化,楊如寬參軍,余洪奎投奔了在國民黨任高官的老師薛建白,靳恭綬四人考入軍校。
馬日事變中,余洪奎暗殺趙錦章,靳恭綬顧達明死裡逃生回到武漢,楊如寬對革命失去信心回家謀生。在七一五事變中靳恭綬和顧達明殺死余洪奎為趙老師報仇,隨後革命青年和工農一起參加了秋收起義。
故事的核心是四兄弟、兩位進步女青年和兩位老師,這些角色和事件均改編自革命幹部朱道南的自傳《在革命的洪流中》。
在原著中,朱道南、謝拙民、楊榮林是來自山東棗庄的三兄弟,他們痛打惡霸學生被土匪威脅生命被迫背井離鄉到濟南上學,地主的兒子孫之斌由於全家被土匪仇殺滅門也跟著他們一起離開家鄉。在濟南上學時,他們結識了進步學生白慕翰和進步女青年劉輝,也開始參加革命活動。在一次革命聚會中他們遭遇軍警抓捕,緊急時刻一個來自山東曲阜的黑臉大漢公今壽救了他們,幾個人成為形影不離的同伴。
1927年朱道南五兄弟和劉輝一起被組織派往武漢考軍校,楊榮林由於第一次沒考上自尊心受損參加了北伐宣傳隊,孫之斌在街上偶遇做生意的姨夫也告別同學們轉去經商。其餘四個人考上了軍校,朱道南、公今壽和謝拙民轉到長沙分校接受分校書記趙柔堅的領導。
在馬日事變中,趙柔堅被敵對分子餘五一殺害,朱道南三人殺死餘五一逃出學校回到武漢,繼而和劉輝一起被編入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該團在參加南昌起義的路上被繳械,隨後南下廣州,成為廣州起義的主力軍。
劉芬和謝輝的原型劉輝,參加廣州起義時只有18歲,起義失敗前夕她和戰友們在街頭阻擊敵人進攻,五六個人包圍了她,劉輝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顧達明的另一個原型朱道南將劉輝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家信帶回了山東。
一幫來自山東棗庄的青年,犧牲在遙遠的廣東,如果不是朱道南倖存下來,也許他們的事跡和他們的名字都將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大浪淘沙》不光是一部史詩大片,也是一座紀念碑,永遠紀念那些曾經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們。
❺ 電影《大浪淘沙》中的主演們近況如何
電影《大浪淘沙》是由著名導演伊林執導,由於洋、王蓓、史進、劉冠雄等人聯合主演的一部革命題材的故事片。它反映的是在革命大潮的初期,一群知識青年,由於不同的原因,走出家庭,走向 社會 ,尋找人生的未來。在革命潮流的沖擊下,在血雨腥風的洗禮下,這些青年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參加了中共,為革命的理想而奮斗;有的經受不了嚴峻的考驗,意志薄弱,當了逃兵;有的加入了國民黨,鎮壓革命,成為 歷史 前進的攔路石。經過大浪淘沙,沉澱和濾去的是泥沙,留下的才是真金。
於洋——飾演勒恭綬
勒恭綬的扮演者於洋,原名叫於延江,是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於洋曾是解放軍炮兵部隊的文化教員,後加入東北電影製片廠,1989年調任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廠長。於洋先後在《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等數十部片中擔任主要角色。曾獲得過金雞百花獎終身成就獎。
簡瑞超——飾演顧達明
顧達明的扮演者簡瑞超,著名電影演員,曾在《跟蹤追擊》《海外赤子》《與魔鬼打交道的人》等多部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簡瑞超九十年代移居香港,2004年去世,享年84歲。
杜熊文——飾演楊如寬
楊如寬的扮演者杜熊文,曾是運動員出身,後到上海電影專科學校學習,1963年初登銀幕,先後在《山鄉風雲》《海外赤子》《客從何來》等多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
劉冠雄——飾演於宏奎
於宏奎的扮演者劉冠雄,從藝五十餘年,曾在《特殊身份的警官》《第三個被謀殺者》《廖仲凱》等二十多部電影及近千部(集)電視劇中擔任重要角色。劉冠雄不僅是影視演員,還是著名導演,曾任中國電影藝術學會副會長。
王蓓——飾演謝輝
謝輝的扮演者王蓓,南京師范學校畢業生,後加入到昆侖影業公司,先後在《武訓傳》《烏鴉與麻雀》《馬蘭花》等多部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王蓓曾獲得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史進——飾演趙錦章
趙錦章的扮演者史進,曾是話劇演員,在話劇舞台上活躍了二十餘年。史進1960年調入珠江電影製片廠,先後在《跟蹤追擊》《霧都茫茫》《斗鯊》等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史進曾任珠江電影製片廠副廠長,有「南國影星」之美譽。史進2018年病逝,享年95歲。
作者:「小方說 歷史 」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 歷史 」
雲緋 歷史 號:故紙堆間
❻ 電影里有薛之謙、於洪奎、金弓獸、老大哥趙教官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伊琳導演,於洋、王蓓、史進、劉冠雄等出演,於1965年出品[1],1977年3月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根據朱道南的回憶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通過靳恭綬、顧達明、楊如寬等青年知識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奮斗和分化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2]。
❼ 反映北伐戰爭的影片有哪些
1、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 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該片於2011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 。最終票房約為4.12億元人民幣。
2、《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
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後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30年間的中國近代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庚子後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張勛復辟等史事。
3、《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伊琳導演,於洋、王蓓、史進、劉冠雄等出演,於1966年拍攝完成 ,1978年上映。
該片通過幾個青年知識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奮斗和分化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張黎和成龍執導,趙文瑄、李冰冰、陳沖、孫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戰爭片。
該片講述了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的故事。 該片於2011年9月23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5、《冷槍》
《冷槍》是由金鰲勛執導,嚴屹寬主演的電視劇。該劇講述的是以北伐戰爭前,廣州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商團暴動,黃埔軍校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這次商團暴動的影響為基點生發開來的故事。
❽ 《大浪淘沙》中女主角扮演者
電影《大浪淘沙》中女主角謝輝的扮演者是王蓓
。
1、角色簡介:
王蓓飾謝輝
正直,愛國,崇仰真理而充滿激情的女學生,1925年在山東第一師范學校結識了男主角等四名男青年,一起參與革命活動。聲援北伐。後來。謝輝和劉芬投考了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黨的領導下,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堅決走上革命道路。
2、演員簡介:
王蓓(1931-
),原名王淑貞,1948年畢業於南京市師范學校,1931年生於南京,影視演員,出演過《烏鴉與麻雀》、《人民的巨掌》、《大浪淘沙》、《常青樹》、《紡花曲》等。
3、電影簡介: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伊林導演的一部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的電影。主要演員有王蓓、史進、劉冠雄等。
❾ 有部老電影叫什麼浪什麼沙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伊林導演的一部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的電影。主要演員有王蓓、史進、劉冠雄等。
❿ 大浪淘沙的電影背景
電影《大浪淘沙》是根據朱道南(1902――1985)的個人回憶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於1962年改編為電影劇本。 劇中的主人公之一顧達明的原型就是朱道南本人。電影中其他主要人物俱是朱道南的山東省立一師同學。朱道南是山東棗庄嶧縣人,山東省立一師學生,1926年冬由青島轉道上海再去武漢,考取了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六期)。1927年2月又考入湖南長沙黃埔第三分校。馬日事變後撤回武漢,返回中央軍事學校學習。1927年7月,武漢中央軍校的學生被編入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1927年11月,隨教導團參加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朱道南隨廣州起義余部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任第十團排長,參加海陸豐地區蘇維埃土地革命。1932年夏天,與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朱道南回到了家鄉──山東嶧縣任小學教師。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運河支隊政委、嶧縣抗日民主政權縣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魯南行署渤海留守處主任;1948年6月,任魯中南行政公署秘書長。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公署撤銷,朱道南調到山東省人民政府,先後任省府辦公廳行政處長、省幹校黨委書記、省府辦公廳副廳長等職。1950年9月,朱道南調往上海,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華東行政委員會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黨組書記、黨委書記兼副局長等職。1984年經中央組織部批准「按上海市副市長級待遇」離休。
《大浪淘沙》1966年已經被定調為「嚴重歪曲革命史實」的「反革命」影片和「十大毒草」影片之一,被迅速查封,不準公開放映。導演伊琳被劇組某些風派人物揭發批判,其實這部與陶鑄本人絲毫沒有關聯的影片,卻硬被說成是為陶鑄歌功頌德、樹碑立傳。導演硬被說成是陶鑄暗授機宜的內線人物,慘遭批鬥。「文革」運動轟轟烈烈、大張旗鼓地開始後,身體瘦削羸弱的伊琳卧病在床,他當時受到的嚴重打擊,使他的身體健康遭受到了極大的摧殘,體重還不到一百斤。可是,當權領導和造反派卻全然不顧,冷酷無情地把骨瘦如柴的伊琳,還是趕到了英德勞改茶場,去接受重體力的勞動改造。直到1972年的秋天,伊琳才得以返回廠里,但廠里堅決拒絕接收組織關系,其檔案只好暫時放在省文化廳。情形有所好轉後,伊琳強烈地表示在廠工作的願望,並親自主抓了描寫葉挺的《白馬將軍》和《革命母親李麗英》、《橫空出世》等劇本,都因各方面的排斥,而未能搬上銀幕。但他還是壯心不已,幫助導演劉欣拍攝了根據《漁島之子》改編的兒童故事片《小螺號》、指導於得水導演了粵劇戲曲片《沙家浜》等。1979年,蔡輝廠長傳達上級的命令,任命伊琳擔任珠影廠副廠長,此時,已經64歲的伊琳已在「文革」中折磨得身體難以支撐,當羅戈東副廠長前去看望重病在床的伊琳時,他激動地抓住羅廠長的手說:「我們曾經去上海找朱道南、於炳坤,修改《大浪淘沙》的劇本,現在總算有了結果,我們再來一次合作,再拍一部故事片。」這是伊琳投入工作激情的自然迸發,也是他的臨終遺願。當年11月27日,瘦弱的伊琳便告別了人世,姍姍來遲的任命,最終使伊琳抱憾而去。 一部《大浪淘沙》,一段中國電影在殘酷年代中的曲折史。然而,電影藝術的步履,卻永遠是那麼的匆忙而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