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滑稽姓譚的演員全名叫什麼
譚義存,男,漢族,1935年生,上海市人。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滑稽演員。1990年畢業於黃浦區教師進修學校。在電視連續劇《滑稽春秋》中任角,代表作品有獨腳戲《酒迷歌星》,小品《靠演員》,海派情景喜劇《開心公寓》等:
B. 西安交大陽光中學怎麼樣
之前也聽說不好,但事實上並不像謠傳的那樣,學校既重視教學,也重視德育,管理很嚴,學生成績比很多公辦學校都強,老師很負責,校風學風都不錯。住宿條件很好,每個宿舍有單獨的衛生間,老師也還行。
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領導班子專業水平高,管理能力強,極具實乾和創新精神。學校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擁有一支教學理念先進、業務精湛、愛生敬業、創新進取的教學團隊。大批省市區教學能手、學科首席、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構成了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
(2)電影老師姓譚擴展閱讀:
在課改浪潮的推動下,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實施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自主發展小組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大批優秀畢業生被輸送到國家重點大學和國外著名大學繼續深造,中考成績連年在碑林區位居前列。
學校依託交大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確立了打造「特色化、精品化」的內涵式發展思路,努力踐行「一切為了學生,讓學生在學校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以生為本,質量立校,個性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陽光教育品牌。
C. 老師懷孕了 馬上就要換班主任了 給老師寫點祝福的話 100字左右 老師姓譚 各位好心人幫幫忙吧
你獻上一朵花,
我獻上一朵花,
讓我們編織個大花環,
獻給親愛的老師媽媽。
是您給了種子,
太陽般的溫暖;
是您用汗水,
把幼苗澆灌。
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閃爍著迷人的光華;
你的歌聲像春天的小溪,
把歡樂帶給了大家。
無論我們走到哪兒,
永遠記住你的情;
無論我們走到哪兒。
永遠記住您的話。
無論我們走到哪兒,
永遠記住您的愛;
無論我們走到哪兒,
永遠是您的一朵花。
D. 香港一將退休男老師向小學女生示愛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爆料,元朗一間小學有一名將近退休的主任級男老師,經常給一位剛小學畢業的小妹妹發示愛訊息,內容包括「你先系我女神(你才是我的女神)」、「好掛住你(好想你)」、「I love U(我愛你)」等露骨的語言。
據了解,該男老師的行為已經違反《香港教育專業守則》中「不應從事有損專業形象的工作」和「應與學生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關系」的條文,如果有人投訴至操守議會,該教師的牌照或會被吊銷。
目前,辦校團體香港佛教聯合會確認,該校一名譚姓教師承認上述行為,校方已暫停他的職務,「直到另行通知」。
E. 譚姓的歷史名人分別是干什麼的
譚夢生:[清]字覺庵,山東濰縣東關人。喜畫梅、蘭、竹、菊。《藝林小詠、濰縣志稿》
姓譚的名人,譚姓名人
譚元:[明]吳(今江蘇蘇州)人。善山水,有溪亭消暑圖。《退齋心賞錄》
譚燧:[清]江蘇常熟人。工畫山水松石。《畫囊》
譚雲龍:[清]一名化龍,山東濰縣東關木工,幼失學而姿性靈敏,仿邑令鄭燮書、畫幾於亂真。又酷嗜金石,所著印譜若干卷,黃縣賈筠生相國為之序。曲阜桂馥,教授萊州時驚其畫神似鄭燮,因以子猶字之。與掖縣習雲升交最厚,每至掖,必主其家。《濰縣志稿》
譚紹隆:[清]字道興,江蘇常熟人。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武進士。工書,得圭峰碑筆意。《常熟縣志》
譚宗浚:[清](一八四六至一八八八)原名懋安,字叔俗,廣東南海人。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榜眼。授編修,官四川學使,雲南鹽茶道。工書,長詩文,熟於掌故。有遼史紀事本末、(www.yw11.com)希古堂詩文集。《益州書畫錄續編、增校清朝進士題名碑錄》
譚氏:[明](一六○六至一六四三)女。嘉興(今浙江嘉興)人。昌言第三女,宣府推官陸浚睿妻。工書法,兼善繪事。卒年三十八。《雅坪文稿》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其父為巡撫。譚嗣同不僅飽讀經書,而且遍歷南北各省,足跡踏至新疆、台灣諸地。游歷中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留連忘返倍加熱愛,對列強蹂躪奴役下的民眾災難倍感痛心疾首。面對滿目瘡痍日趨衰落的中華民族,他冥思苦索著挽救良策,終於從西方自然科學與社會政治學說中找到了變法圖強的道路,形成了變法維新思想。這一思想自中法戰爭萌芽,至中日甲午戰爭後迅速發展。
譚紹光:太平天國慕王,廣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英勇善戰,1860年因破江南大營和攻克蘇杭有功,被封為慕王。1862年率軍圍攻上海,打敗英法聯軍、華爾洋槍隊,後又轉戰太倉、崑山,屢創敵軍。1863年在蘇州被叛徒刺死。
譚綸:明代抗倭名將,江西宜黃人,嘉靖進士,初任台州(今浙江臨海)制服,練兵抗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撫福建,率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內倭寇。隆慶元年(1567年)總督薊遼,與戚繼光訓練部隊,加強北方防務。他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餘年,與戚繼光共事齊名,號稱「譚戚」。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鍾惺同為「竟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主有《譚有夏合集》。
譚夫吾:戰國時期人物,曾以無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譚峭:字景升,唐末五代道士,著名道教學者。泉州(今屬福建)人。幼而聰慧,博聞強記。及長辭家出遊,足跡遍及天下名山,後隨嵩山道士十餘年,得辟穀養氣之術。後入南嶽衡山修煉,煉丹成,又隱居青城山。
譚曉 :(生卒年不詳 )。字鏡川,明嘉靖時人。世居常熟湖鄉。該鄉因地勢低,常有澇患,鄉民多棄田業漁,荒蕪田畝以萬計。譚曉與兄譚照購回,鑿池養魚,圍圩植糧;地較高者廣種果樹;窪者種茭白菱芡。因悉心經營,地盡其利,家道日富,"窖而藏者以數萬計"。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數侵常熟,縣令王鐵募金築城,譚氏兄弟獨任4萬余金修固城防。時人稱為"譚半城"。後遇荒年,譚氏還散米賑飢,又斥資築東門至崑山界岸勝10萬余丈,建石橋18座,以利行人。譚曉歿後,邑人紀念他,曾建專詞,兄照並祀。
譚獻:(1832~1901)近代詞人、學者。初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少孤。同治六年(1867)舉人。屢赴進士試不第。曾入福建學使徐樹藩幕。後署秀水縣教諭。又歷任安徽歙縣、全椒、合肥、宿松等縣知縣。後去官歸隱,銳意著述。晚年受張之洞邀請,主講經心書院,年余辭歸。
譚先哲:字光美,貴州平壩衛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舉人。累官司戶部郎中。時事利弊,多有陳疏,律已矜慎,不可少干以私,辭官還鄉後,以教書育人為已任。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孫可望破遵義,據貴陽,後清兵至遵義,可望西逃,連破城邑。譚先哲聞可望軍至,率眾走,保衛東長沖囤,避之,率家人南拜永曆皇帝,囤破,先哲及妻劉氏被執,不屈,雙雙被害。大清乾隆中賜謚烈愍。
譚湖:(1852—1922),字平波,俗稱譚老平,淇縣南大李庄人。20歲時,拜石奶奶廟辛老常為師,開始學醫。30歲左右獨立行醫,兼開葯鋪。後收徒弟五六人,善治從不收診費,售葯也很便宜,在群眾中享有盛譽。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鍾惺同為「竟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主有《譚有夏合集》。
譚鑫培:(公元1847年-公元1917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湖北武昌人。他藝名「小叫天」。擅長老生京戲,他善於革新,為京劇老生表演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影響極其深遠,有「伶界大王」的美譽。
譚人鳳:(公元1860年-公元1920年):同盟會元老,湖南隆回人。他積極參與同盟會的革命活動,對組織和推動長江流域革命,起有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後,又積極投身於討袁革命中。著有《石叟牌詞》。
譚平山:(公元1886年-公元1956年):廣東高明人。1909年加入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1920年發起組織廣州共產主義小組,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流亡海外,後與鄧演達組織第三黨(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積極主張抗日,建國後曾任人大常委、民革副主席。
譚錫疇:(公元1892年-公元1952年):著名地質學家,河北吳橋人。他是我國第一批地質學家之一,在我國許多省區從事過最早的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尤其是山東白堊紀地層古生物調查(最早發現我國的恐龍化石)、四川西康地質礦產調查具有開創性意義。曾在北京大學、雲南大學等校任教,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地質人才。
譚天度:(公元1893年-公元1999年):廣東高明人。1920年參加革命,為廣州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之一,與譚平山、譚植棠(亦為廣東高明人)並稱「譚氏三傑」。參加了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期間參與創建並領導了東江抗日民主政權,解放戰爭期間在香港從事統戰工作。他是目前為止中共歷史上年齡(享年)最大的黨員。
譚冠三:(公元1908年-公元1985年):湖南耒陽人。1928年參加秋收起義,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譚廷襄:浙江省山陰(今紹興)人,清代官員,歷任直隸總督、刑部尚書等職。譚紹光: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將領。因在摧毀江南大營及攻克蘇杭的戰斗中有功,被封為慕王,後在蘇州被叛徒刺殺身亡。
姓譚的名人男性
姓譚的名人,譚姓名人
譚詠麟:(1950年8月23日-) 綽號「譚校長」,為已故足球名宿譚江柏之子,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新會,是一位在大中華地區有影響力的流行歌手與電影演員。曾為失敗者樂隊成員,1973年任溫拿樂隊主音歌手,是於1970年代至現在的樂壇巨星,曾在1984至1987年度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連續四屆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星」獎,1996年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獲得「金針獎」。當被問及有關年齡問題時,他常自稱「年年皆為二十五歲」。譚詠麟擅長演唱浪漫情歌,代表作有《愛在深秋》、《愛的根源》等。2008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榮譽勛章。
譚盾:作曲家。湖南長沙人。1976年入湖南省京劇團任小提琴演奏員。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86年獲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理論碩士學位。1983年獲國際韋柏室內樂作曲比賽二等獎。作品有交響樂《離騷》、弦樂四重奏《風雅頌》、《交響序曲第一號》等。
譚自烈:教授。四川墊江人。194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化學系。1947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生院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研究員。1948年回國。曾任中央大學副教授、教授。1953年後,歷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教研室主任,長沙工學院教授,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系主任。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有機化學及高分子化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對有機聚碳烷和碳化硅纖維研究較深。
譚友夫:河南新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軍師宣傳員、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抗大一分校教導員、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團政委。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7年後,任晉冀魯豫軍區旅政治部主任、中原野戰軍旅政委、陝南軍區分區司令員。參加了百團大戰和邯鄲、淮海等戰役。1955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歷任副軍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後勤部部長,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譚錫疇:地質學家。直隸(今河北)吳橋人。1916年畢業於工商部地質研究所。後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地質系進修。回國後任職於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曾在山東蒙陰發現大量保存完整的恐龍、魚類等化石,確定當地地層時代為中生代的早白堊世,糾正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認為是二疊-石炭紀的錯誤。著有《山東淄川博山煤田地質》、《四川西康地質發育史》、《四川峨眉山地質》等。
譚佳星:2015年中國好聲音.汪峰,夢想班第2名..
譚敬:(1911~1991),字和庵(龢盦),廣東開平人。民國25年(1936年)上海復旦大學商科畢業。民國28年美國紐約大學研究院國際貿易系畢業。回國後,任華業信託公司、華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東南信託銀行常務董事等職。民國37年赴香港,任香港華商總會理事。1950年經中央文化部鄭振鐸副部長去信動員,從香港回上海。1956年後任公私合營上海房產公司董事。1981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民革六、七屆中央監察委員、民革上海市七屆委員。
譚富:廣東人。譚星弟。初系廣東三合會成員。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屬下大將。1854年參加起事,圍攻韶州不克。次年夏,往湖南,尋至江西,加入太平軍。約於1857年後,隨翼王石達開獨立行動,自贛赴浙、閩、湘、桂。1860年1月,和譚星等脫離石達開東走,旋轉戰粵、湘、贛邊境,12月入閩,戰武平,次年4月抵江西,與李世賢會合,隸其麾下。後隨軍戰於浙江,守嚴州。1862年為忠劬朝將。次年1月初,走浦江,後升天將。1864年春,為取糧進江西,戰於建昌,攻宜黃,尋封陪王,由贛至閩。1865年5月敗於永定劍灘,隨後入粵,守鎮平,8月叛降清朝,並更名德恩。
譚政:湖南湘鄉位於漣水(湘江的支流)河畔,湖南最早的書院就建立在這山清水秀的湘鄉。離湘鄉不遠處有一座風景優
譚千秋:男,中共黨員,1957年8月出生。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步雲橋鎮岩前村人。1978年3月,以優異成績考入湖
譚震林: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十年內戰時期,歷任湖南省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中國工農紅
譚定良:譚定良,別號瀘水人。江西省安福縣人。江西省書協會員,安福縣美術書法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譚雪生:(1921.1—) 別名譚渡,廣東開平人。 擅長油畫。1946年畢業於國立藝專西畫系。 曾任華南文藝學院美
譚勇:(1918.8—) 號怯庵 ,廣東四會人。 擅長中國畫、美術教育。 早年參加嶺南畫派《民間畫會》。
譚百辛:(1930.12—)原名譚伯辛,廣東陽江人。擅長版畫、中國畫。1949年參軍,十四軍文化處美術創作。
譚興渠:(1929.11—)布依族, 貴州獨山人。 擅長現代彩墨畫、 扎染、蠟染藝術。 195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
譚全昌:(1949.8—) 遼寧東港人,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現為吉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
譚紅:1981年畢業於四川美院附中,1985年畢業於四川美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1990年參加日本著名畫家。
譚根雄:(1956.2—)上海人。擅長油畫。198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系副
譚鑫培:(1847一1917):著名京劇藝術家,湖北江夏人。他在藝術 創造上成就卓著,為京劇老生表演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影響極其深遠,有「伶界大王」的美譽。 譚派主要劇目有《定軍山》、《失空斬》、《珠簾寨》、《桑園會》、《擊鼓罵曹》、《四郎探母》、 《王佐斷臂》等。傳人有劉春喜、賈洪林、貴俊卿、余叔岩,兒子譚 小培,女婿王又宸,孫子譚富英等人。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鍾惺同為「竟 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著有《譚有夏 合集》
譚國玉:山東文登鋪集鎮東譚家口村人,生於哈爾濱,1949年07月參軍入伍,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保送入軍事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系學習。畢業後留學蘇聯古比雪夫工程學院,獲副博士學位。(www.yw11.com)曾任總參工程兵部副部長、工程兵指揮學院院長,少將軍銜。
譚乃達:1938年6月生,男,漢族,吉林農安人;中共黨員,中將軍銜。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五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譚輔烈:(1903-1982)男,國民黨陸軍中將。江蘇高郵樊川人(現揚州江都樊川人)。黃埔一期。
譚仲池:漢族,1949年10月出生,197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瀏陽人,曾任長沙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現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
譚棲偉:男,土家族,1954年8月生,重慶石柱人,重慶市委黨校研究生,1973年3月參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移民工委書記(兼),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等職務。
譚耀宗:1949年12月出生於香港,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民建聯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主席。
譚躍進:少將 出生於1958年02月;男;研究生學歷;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院長、專業技術少將、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軍事裝備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譚仕祿:男(1944.04---)少將軍銜,也有些資料稱作「譚世祿」,重慶萬州區沙坪壩人,中共黨員,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1991年06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譚知耕:河南新縣人。1929年參加光山縣農民赤衛軍。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軍連指導員、第三十一軍軍部參謀。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譚富吉:(1934—)海軍少將,湖南湘鄉人。曾任海軍廣州基地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85年08至1990年06月任海軍廣州艦艇學院政治委員。1988年0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軍銜。
姓譚的名人女性
姓譚的名人,譚姓名人
譚晶:女,中共黨員,著名的青年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總政歌舞團獨唱演員。1998 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隨即考入總政歌舞團,現為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山西省青聯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www.yw11.com)第十九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2006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研究生班,成為我國第一個通俗唱法碩士學位獲得者;2009年5月入黨,現在讀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博士研究生。
譚維維:(Sitar tan)是內地知名女歌手,2006年《超級女聲》全國亞軍。2010年,以一首備受爭議的《譚某某》讓世人驚艷,其歌詞犀利且個性,譚維維表示這次真正做了一次自己想要的音樂,維維表示其歌詞完全是自嘲之前的自己,自稱自己現在是「搖滾憤青」份子,現在的音樂多了獨立感完全屬於自己想法的表示!
F. 求一部校園電影,裡面的老師姓譚得了癌症,叫譚什麼明的
《再 見 十 八 班》是由禹嵐馨執導,柯焱曦、熊婧文、秦海等主演的青春劇情電影。講述的是梧桐中學高二十八班這個問 題 班 級的青春故事。
G. 姓譚的來歷與家史
一、來源:
1、出自姒姓。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派鯀治水,鯀採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後有了身孕,生下了禹。舜即位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採用疏的方法,結果成功了。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於禹。
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被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並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據《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古的後代,望出弘農,是為雲南、貴州譚氏。
3、源於瑤族,出自瑤族始祖盤瓠,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今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瓠之後,望出弘農。
4、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5、談氏有避諱改姓譚氏。又據《萬姓統譜》所載,譚氏有避仇去言旁為覃,嶺南(泛指五嶺之南,大致相當今廣西大部分地區。)
6、源自偃姓,偃姓為避戰亂,其中一支遷徙至蜀,一支遷徙隊改姓譚。
7、源自嬴姓。秦亡後,嬴姓宗室為避戰亂,其中一支遷徙至巴郡,與巴南的部分譚氏融合,改姓譚。
二、家史:
1、先秦時期,譚姓活動於山東和河南地區。歷經秦漢晉南北朝,譚姓已經繁衍到各地。唐朝時譚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而且其主體也由北方移入了華南地區。
2、唐宋元之際的幾次大移民和民族的融合,南部譚姓不斷地得到充實和發展,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
3、明清時期,山東地區向東北的移民,以及清滿洲八旗漢化過程的加速,形成了膠東和遼東兩半島的譚姓群。
4、宋朝時期,譚姓大約有2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排在第六十七位。譚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譚姓人口的5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廣東,這兩省譚姓大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75%,全國形成了以湖南為中心的湘、粵、贛、川譚姓大聚集區。
5、明朝時期,譚姓大約有2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八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譚姓人口增長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明朝時期,湖南仍為譚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譚姓總人口的25%。
6、宋元明期間,譚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向西遷移。全國仍以湖南為中心,形成了湘、粵、川、贛譚姓大聚集區。
H. 尖耳朵的阿凡達妹妹是誰
「尖耳朵的阿凡達妹妹」,簡稱「阿凡達妹妹」,是2016年江蘇衛視節目《蒙面唱將猜猜猜第一季》中譚晶的蒙面代號。
2016年,從首期就開始參賽、卻一直未露真容的「阿凡達妹妹」成為了《蒙面唱將猜猜猜第一季》最神秘的存在,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個舞台默認的終極BOSS。
「尖耳朵的阿凡達妹妹」這個名字是譚晶的先生鄧中翰取的,因為譚晶和鄧中翰很喜歡看《阿凡達》這個電影,鄧中翰覺得蒙面後的譚晶叫『阿凡達』挺好的,感覺有點外星來客的意思。但因為版權問題,也不能直接叫「阿凡達」,譚晶考慮到平常大家都管她叫譚老師,或者晶姐,但是自己並不想長大,就加了「妹妹」兩個字。
(8)電影老師姓譚擴展閱讀:
演藝造型:
「尖耳朵的阿凡達妹妹」從當初拿著弓箭,配著紫發、黑衣、銀冠到紅發、紅衣、金枝再到粉發、黑衣、白羽,最終以白發、白衣、銀枝完成揭面。
第一期,驚艷:及腰的紫色長卷發里露出尖尖的精靈耳朵,一襲黑色蕾絲長裙,手持彎弓射箭,自帶神秘氣場。
第二期,時髦:紫色長卷發搖身一變成粉色漸變長直發,頭頂的皇冠也變成了溫柔的羽毛,一身黑色荷葉邊套裝,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第三期,熱烈:一身赤焰色的阿凡達妹妹放下低調,完全釋放了烈焰女王的氣場。紅色長發、紅色套裝、頭飾也從柔軟的羽毛變成了帶刺的枝蔓。
最後一期,華麗:一襲冰灰色晚禮服,瀑布般的Rebecca白色長發上晶瑩的枝幹肆無忌憚地伸展開來,一登場,就宛如雪山深處走出來的聖潔女神,佇立在天地之間。
I. 姓譚的導演
姓譚的導演
譚廣源
J. 誰知道《超級教師》有不有第三部
有的,第三步叫郊遊好戲。
《超級教師》是由樂視網自製,十一月執導、楚越編劇,雷牧、裘恩典、王森、張沐莀等聯袂主演的熱血校園勵志網路劇。該劇於2014年6月4日起在樂視網全平台獨家播出。
該劇改編自網路當紅小說家張君寶所著的同名小說《超級教師》,講述飛車黨老大廖學兵意外成了高中語文教師的故事。
劇情簡介
高中語文老師的故事,廖學兵以煙不離手的痞子外表、不酷帥不成活的老大姿態、時而猥瑣時而又清新的「渣師」形象以及被學生惡整後堅韌不拔的小強內心,征服了每一個試圖整蠱他的學生。
就在廖學兵熱愛並享受「老師」這個身份帶來的快樂時,自己在機車黨的兄弟葉小白(王森飾)的遇難失蹤,再次動搖了廖學兵的教師職業,而這位超級教師何去何從,也成了劇集新的轉折。
劇集評價
《超級教師》作為上半年整個互聯網自製領域的一匹黑馬,憑借國內從未出現過的內容題材、火辣勁爆的情節和對白、演員精湛的表演以及原著小說積累的超高人氣等因素而受到觀眾的喜愛。
《超級教師》被稱為中國版的《麻辣教師》,該劇顛覆了中國傳統校園風格,不僅有眾人口中的「學渣」、「富二代」浪子回頭變身老師,還有師生間搞怪無厘頭的相處方式,更有校園里老師間的情感糾葛,可以說《超級教師》是一部顛覆傳統顛覆時代的「超前校園網路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