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個外國電影是兩對家長因為孩子犯錯聚在一起商討,之後忍不下去互相打起來了。有沒有知道是啥電影的
【譯名】殺戮/會客廳殺戮 /文明的野蠻人(原名)/屠殺之神/文明的野蠻人
【年代】2011
【國家】法國/德國/波蘭/西班牙
影片以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為舞台,講述了兩對父母因為孩子在學校打架而見面,由於雙方都在指責對方的家庭教育方法,結果發生爭執不歡而散,而這也觸發了各自的婚姻矛盾。
兩個大概十一歲的孩子在當地的公園里「一決雌雄」。其中比較壯的那個用一根棍子武裝了自己,把另一個孩子打得嘴角出血、牙齒松動。隨後,受害者的父母,潘羅普和米歇爾找到了「行凶者」的家裡,與他們見面的是行凶者的父母,南希和埃蘭。兩對父母坐了下來,要把這件事情做個了結。
Ⅱ 犯錯的電影
韓國復仇三部曲:
《我要復仇》
先天性失聰的Ryu因缺乏聽講能力難以和外界溝通,自小已沒有朋友。自父母去世後Ryu一直和姐姐相依為命。在失聰人士的學校里,遇上了裝作失聰的Young-mi,兩人的感情發展亦不錯。可是,Ryu的姐姐卻患上了絕症,需要移植腎臟以維持生命。縱使Ryu想捐出自己的腎臟給姐姐,卻發現自己的腎臟並不適合她。
不久,Ryu因照顧姐姐而曠工數天,被工廠辭退。他得到的只是一千萬韓圜的補償。他本想透過器官買賣集團以自己的腎臟換取適合姐姐移植用的腎臟,卻遭到詐騙,除了損失了自己的腎臟外,還被騙去一千萬韓圜。這時醫院致電給Ryu,說有合適他姐姐的腎臟,可是他並沒有醫葯費。Young-mi於是提議他去綁架一些有錢人的小朋友再索取贖金,並說這種綁架不算是罪過。
他們綁架的對象,是工廠老闆Dong-jin的女兒Yoo-sun。Dong-jin由低做起才有今日的事業,但另一方面卻疏於照顧家庭而跟妻子離婚。對Dong-jin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女兒Yoo-sun。Yoo-sun遭綁架後,Dong-jin收到女兒的相片和贖金的要求。Dong-jin並沒有報警而准備了贖金。到了翌日,當Dong-jin再見到女兒時,已發現她浸死了……Dong-jin決定要向綁架女兒的人展開報復……
《老男孩》
一生渾渾噩噩、嗜酒如命的吳大修(崔岷植飾)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綁架,
被關在一個不見天日的私人監牢中,每天惟一能做的事就是看電視、一日三餐吃的就只有煎餃。
一直不明為何遭綁架的大修,在電視上獲悉,妻子已被人殺害,幼女下落不明,警方懷疑吳大修就是兇手,畏罪潛逃。為了洗清冤案,找出遭到綁架的原因,本想自殺的吳大修燃起一股報仇之火,在「獄中」不斷鍛煉身體,15年之後,吳大修終於被他的仇人放了出來。
重獲自由後,吳大修便展開了復仇計劃,而他的仇人李有真(劉智泰飾)則「放話」,只要他能夠在五天之內猜想出綁架並被關押了15年的原因,便會自動「放棄生命」。大修開始尋找真相,而在這過程中,他漸漸明白自己才是復仇的對象,他一步步陷入仇人精心策劃的陷阱中,當最終謎底揭開的時候,他卻以意外的方式了斷了一切……
這是一部充滿懸念的電影,雖然是改編自日本漫畫,但卻是當年被韓國觀眾視為最看好的電影之一。
《親切的金子》
金子19歲因被控綁架兒童罪入獄而成為頭條新聞,人們驚詫於她的美貌和年輕。在13年的牢獄生活中,有著天使般容貌的她是獄中絕對的模範。獄友們都稱她為親切的金子。表面上金子似乎比誰都誠實守紀,但內心裡的復仇火焰一天也沒有熄滅。當金子出獄後,她馬上展開已經暗中策劃准備了13年之久的復仇計劃,而獄友們也都在不同的地方幫助著她。金子的仇人是當年讓她入獄的白老師,那是什麼讓他們在13年前結怨呢,金子又將怎樣復仇?
Ⅲ 有部恐怖片學生犯錯要叫到教務處是什麼電影
校墓處 校墓處 劇照自十年前納蘭中學經歷過一場火災後,牆上無故出現像人影似的污跡,夜半又傳出歌聲,各種可怕的鬼怪傳說在學校里流傳。 在教育政策下,高強、查理、賓仔和阿狄被派到納蘭中學這間女校,沉悶的寄宿女校亦因男生的出現一下子變得鬧哄哄。戀愛和叛逆是年青人的權利,無論訓導主任方小姐如何禁止也沒用。在一次男女生暗地裡開的派對之後,眾人的感情更是突飛猛進,而就在情到濃時,隱藏了十年的追魂詛咒也啟動了。 阿狄、阿絲、阿Cat離奇失蹤死亡,令高強和逸敏陷於崩潰邊緣,決定挑戰「嚴禁談戀愛」這條違反天理的校規。此時,因火災而消失了的校務處又再次出現,訓導主任的冤魂靜靜地步出,一步一步的逼近……
Ⅳ 電影觀後感:放牛班的春天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觀後感範文:放牛班的春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xx年3月16日,我們學校看了一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電影主要講: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結果他們都學會了諒解老師。
我的感悟是:音樂的力量真強大!
昨天偶然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一本《愛的教育》,讓我感觸頗深。與《放牛班的春天》幾近,都講述的是有關學校教育的一些小故事,平淡中不乏深刻,瑣碎中飽含著偉大。
作為教師首先要懂得愛,要愛自己的事業,更要愛自己的學生,每一個學生。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努力啟發學生善良積極上進的本性。馬修老師不希望,甚至可以說是不捨得自己的任何一個學生受到懲罰,因為他懂得懲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教師還要具備很強的責任感,每個孩子都需要被關注,被信賴,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不能放棄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被丟棄。不能像校長一樣以犧牲任何一個學生的前途為代價來達到自己物質生活的提高,學生不是奴隸,更不是賺錢工具。一個教師教會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道理。教師從事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人格塑造的藝術。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有這樣的感想:
1,馬修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他樂觀向上,即使被貶到最差的學校,他也沒有放棄他的音樂事業和夢想。
2,學生的成績不是學生一生中的全部,即使是成績很差的學生,長大後也有可能事業有成。
3,我們總是提昌要了解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但不管是現實還是電影都沒辦法做到,現實自然不用多說,電影中馬修老師也沒表現出關愛最後那個問題少年,包括馬修在內每個人都沒有選擇相信他,導致他產生仇恨心理,最後火燒學校。
4,馬修看學生的學習不太好,沒什麼活動愛好,就搞了個合唱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但現實操作起來可能有點難度,中專技校我不知道,在普通高中里,你搞什麼隊、什麼團、什麼賽都沒關系,但其他任課老師會有意見,如果考試成績出來,你所教科目成績落後了,你就知道 領導發起火來的溫度有多高了。
最近在語文課上,老師讓我們觀賞了一部20xx年法國的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完了這部電影後,使我不禁對現代教育觀念進行思考。我們是否該擺脫傳統教育模式呢?
影片中的老師曾是一名載滿了榮譽的音樂家。是因為迫不得已才來到這全是問題學生的輔育院。當他發現這些孩子雖調皮但喜愛音樂,於是就重新拾起樂譜,組建了一個合唱團,使這個死氣沉沉的學校充滿了生機,學生們也被感化,深深體會到了老師的溫情。最後老師因一場大火離開時,學生們折好一隻只紙飛機飛向他,裡面滿是感激。
是啊。這位老師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教育並挽救了這些可憐的孩子,給他們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所以說,這位老師是偉大的的,他擺脫傳統模式的束縛,為後代老師做出了好的典範。這部影片值得所有老師和學生去觀看,去借鑒這位老師的教育方式。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回到法國家鄉出席母親的葬禮,當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回憶。
克萊門特是一個生不逢時的音樂家,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根本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老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他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暴力的手段管這些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一開始,他遇到了種種困難:一個不願開口唱的天才、一個暴力、變態、處於危險邊緣的學生、校長的阻攔、一個父母在二戰中雙亡的可愛小孩……還有一個不會唱歌的學生。
但他以他堅忍不拔、沉穩、謙讓的性格以及他敏銳的觀察力,戰勝了種種困難,組成了一個合唱團。
他每天晚上都給孩子們寫一些適合他們的樂譜。他從簡單到很難。但是學生們都學會了。有時候學生犯了錯,他還會包庇學生,以防遭到校長的毒打或禁閉。
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他的學生們用天籟的嗓音取悅了他的心靈。可是好景不長,校長在一個星期六把他趕走了。但是,那個父母在二戰中雙亡的可愛小孩卻因為老師們善意的謊言:「你的爸媽會在星期六來接你哦。」,而每個星期六都在校門口等他爸媽。這次,他又在門口等爸媽的時候,馬修老師出現了。於是,馬修因為禁不住孩子的請求一次寂寞的孤獨,帶走了他。讓他知道了他的等待終究是值得的。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想要得到回報,就得付出努力。因為努力有時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驚喜與一個大世界!
昨晚在網上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看到名字,起初以為是說小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故事,不料是講一群被教改的孩子,他們總是惹麻煩,不斷地闖禍,他們既得不到別人的肯定,也更加不相信別人!直到他們遇到了來監管的並且熱愛音樂的馬修老師,馬修老師的包容和愛心打動了孩子們,漸漸地馬修老師和孩子們之間有了一份信任。後來馬修老師把那幫搗蛋鬼們成立了一個合唱團,他用音樂拯救了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充滿了對春天的憧憬和渴望,從而讓他們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孩子們變乖了,馬修老師更是當了一回伯樂,發現了一個音樂天才,將這個孩子的命運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不由得感嘆:要做馬修這樣的好老師!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又名《歌聲伴我心》)是一部多年前我就觀看過的老電影了。這回再次重溫昨日的經典,除了像昔日一樣為男孩們的歌聲所折服外,也體會到了為人師者對於學生們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作為一個可以影響許多人一輩子的人,職業,社會,世界所賦予我們的是更多的責任。
一群頑劣成性的學生,一位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教師,再加上一個或幾個頑固不化,粗暴專制的學校領導這樣的人物組合幾乎已經形成了教育題材電影的一個固定的內在結構。最後的結局,我相信每個觀看者的心中自然是被那位教師所打動的。
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意識到可能你的無意識的一個舉動就會傷害一顆弱小的心靈,也可能由於你的一個不經意的微笑,問候,給某個孩子帶來希望。就像在黑暗中,給人指明了方向,是希望的光,生命的熱忱。
所以,如果你選擇了當一名教師,就請把愛給你的每一位學生,只有愛能夠融化世界的一切堅冰。
這幕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裡面主要是1個老人家遇見了他當年的一個同學,然後他的同學給他看了一本日記,他說這本日記是他們老師的。
於是他就開始看起來,這位老師教他們的音樂課,他發現這里的同學都很調皮,因此那些老師也很嚴厲,他覺得這樣子不對,於是他對校長說不要多打孩子,他還跟校長說要組建一個合唱團,進行的很順利,但是他們裡面有一個很兇猛的人,他一直搗亂。
幸運的是這個人因為偷了校長的錢,還打校長因此被永遠抓進了警察局,現在校長沒錢了,於是他把合唱團解散了,還解僱這位優秀的老師,這位老師有個學生是孤兒,他臨走錢把他帶走了的故事。
我覺得這幕電影教育了我們痛打學生是不對的,但是同學們也不能太過分。
春天不僅意味著萬物復甦、奼紫嫣紅,候鳥一路向南,它更是一個友好的季節,我們大可以歡天喜地,穿紅戴綠。所以人們總是習慣用「春天」來形容美好,代替開始,謳歌希望。
一群叛逆的孩子,一個暴虐的校長,當他們遇見仁慈的校監,整個校園奇跡般地度過陰霾,迎來了春天。
校監馬修善良而不失嚴謹。他懂得人的尊嚴,因而慈悲為懷。他是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不苟言笑,然而卻執著於音樂能使「壞小孩」轉變,給人帶去快樂。自然而然,同學們都成了小小合唱團的一員。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唱歌。學著配合,學著使歌聲美麗,學著安定。
孩子們由最初的五音不成調,到最後的自信與默契,這一變化是深諳音樂魔力的馬修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我們不必過分擔憂花苞是否綻放,權可以靜待花香四溢。
春洗脫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悵,當早晨八點到九點點鍾,太陽高掛,溫暖便在心裡靜靜流淌。人們會莫名地抬頭仰望藍天,並不是為了思念,而是一種祈禱或是感激。抑或只是單純地停駐,去欣賞向來被遺忘的風景。簡單使得春天擁有著可以高歌的權力。在孩子們的世界裡,快樂顯得純粹。有歌聲,微笑便裝滿胸膛。就像一場春雨後的彩虹,那樣自然,又很可貴。
春天似乎有點短暫,來得靜悄悄,去得也無影蹤。徐志摩先生的那一膾炙人口的詩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原來也可以安放在「春天」。學校著火了,學生們安然無恙,這個像是故事的事故卻導致了馬修的'離職。「我盼望著能看見孩子們涌到門口和我道別」,這是馬修心底里卑微的願望。可惜並沒有。然而在路的轉角,孩子們用他們引以為傲的清脆的歌聲鋪滿了整條街,覆蓋了臨別時的憂愁。揮動的雙手,是在道別,更像是無助的表達,也在宣告著,從此後要獨自飛翔。
還在念著「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轉眼,春天已掠過身旁。不經意地,我們竟看見小鳥歡唱、柳枝嫩綠、蝴蝶翩飛……
故事以皮比諾把馬修所託付的相冊交給已經年老的得意弟子皮耶,然後從記憶中的摸索讓故事再現, 一群被教改的孩子,他們總是惹麻煩,不斷地闖禍,他們既得不到別人的肯定,也更加不相信別人!直到他們遇到了來監管的並且熱愛音樂的馬修老師,馬修老師的包容和愛心打動了孩子們,漸漸地馬修老師和孩子們之間有了一份信任。後來馬修老師把那幫搗蛋鬼們成立了一個合唱團,他用音樂拯救了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充滿了對春天的憧憬和渴望,從而讓他們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孩子們變乖了,馬修老師更是當了一回伯樂,發現了音樂天才皮耶,將這個孩子的命運徹徹底底地改變了。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知道了:用一種愛來關心孩子,能讓壞孩子變成好孩子。壞孩子只是一些曾受過嚴重的心理打擊的孩子,他們用強硬的行為對抗外部環境。讓這樣的人產生心理變化十分困難,但馬修卻真正做到了。
今天,我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叫馬修的失業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不良兒童的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的工作。他把一群反叛的寄宿學校的孩子們被召集在一個合唱團里,譜寫出他們動人的樂章。他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撫平了他們易受傷的心靈。結果他讓那些孩子脫離苦海了。
這部電影沒有男孩喜歡的刺激,也沒有女孩喜歡的浪漫。但他卻用音樂啟發了一群孩子們!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為之大震,一位音樂老師竟然改變了這么多孩子的一生,而且他還是位代課老師。馬修老師是那麼寬容和善良,他一次又一次地為學生辯護,讓他們有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且為了幫助學生學會音樂,還建立了一個合唱團,那些學生也因此越來越好。但校長和馬修老師截然不同,學生一犯錯他就體罰學生,看到這,我心裡非常生氣,難道非要採取這種方式嗎?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要學會寬容,愛是可以感動一切的,馬修老師就用愛得到了學生和同事馬桑大叔的認可。只要人人心中充滿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音樂能改變一個人,音樂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音樂能讓一個人的心靈安靜,不再暴躁。音樂的力量是無窮的!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叫「克萊門特·馬修」的助理教師,同時,也是一位音樂家。他把他那無私的愛奉獻給了孩子。他是一位靈魂偉大的老師和引導者!皮埃爾曾經,是一個調皮搗蛋的男孩,經常惡作劇,老師稱他是:「天使的外表,魔鬼的內心」但是,在偶然的一次,馬修老師發現了皮埃爾的音樂天賦。於是,馬修老師用音樂把皮埃爾從調皮搗蛋變成聽話的學生,以及全班同學。盡管,馬修老師最後被拉齊院長辭退了,但是,他卻在每個孩子心裡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
我以前總是想不通,為什麼古箏老師常說:「學音樂的人,不會學壞。」看完這部電影,我受益良多,心中暗暗下了一個決心:一定要把古箏學好了!
今天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
這部影片很感人,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來到一個外號叫「池塘入底」的學校擔任老師,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都是一些難纏的問題學生,校長都是靠暴力解決問題,使這些學生心靈受到了摧殘,使他們變本加厲,馬修用音樂打開了他們的心扇。
故事還有一位人物就是莫翰奇。他長著一張天使面孔,卻有一肚子的魔鬼心腸,馬修老師發現他的音樂天賦,就循循善誘用獨特的方式把莫翰奇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成功的塑造了他的一生。馬修用真心對待孩子們,使這些問題少年們有了一點良知。當他被忍事校長趕走了,孩子們折起帶著祝福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搖救他們靈魂的人使他們變成愛的精靈。
其實人人心中都愛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仁慈和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心會被沉封,馬修就是最好的撥弦人。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是講一位叫馬修的老師,來到了一間小學,他把那間小學學習部好的學生通過用音樂來陶冶他們的情操,最後把學生教好了。其他老師也很佩服馬修老師能把這個放牛班的孩子教好。
那群孩子很喜歡馬修老師。他們知道馬修老師對他們很好,什麼事情都能幫他們解決。我喜歡馬修老師,更喜歡我的老師,因為他們也和馬修老師一樣和學生做朋友的。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認真學習,長大以後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Ⅳ 《耳光》這一巴掌打醒了多少女性,你怎麼看待這部電影呢
在印度的電影中最常見到的場景不是唱歌跳舞,而是令人汗毛而豎的耳光,幾乎在每部電影中,都有著女性挨打的場面,而印度是全球家暴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說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都遭受過家暴的襲擊。
看似是一件小事情,但畢竟家暴只有零次或者無數次,如果今天你無視別人的巴掌,那遲早有一天,這個巴掌將響在你的臉上,更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睜開自己的眼睛,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Ⅵ 日本和和韓國怎樣處理犯錯誤的學生多介紹一些其他國家的方法、
對待犯錯的學生,韓國老師如何處理呢?首先,除了正常的批評、警告、寫檢查、責罵外,韓國教育法律規定,老師有權使用直徑在1厘米左右,長度為50厘米的棍子來懲罰學生;可以打手、屁股等脂肪豐富的地方,並有專門的教具公司製作配發給每個老師,就像警察配備警棍一樣。這個我們在很多韓國的電視劇里都可以看到。同時,老師還可以採用其他只要不對學生肉體產生傷害的懲罰措施,比如罰站、罰跪等。
實際操作中,懲罰措施五花八門,其中有一些被我們認為有損學生自尊和人格的措施。但在韓國人眼裡,這些懲罰措施是正當而且合適的,做了錯事不受到懲罰在他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只會助長惡的形成,就是小孩子也不例外。對學生的什麼精神傷害、學生的面子問題等,在韓國是不存在的。
Ⅶ 觀電影有感 —《放牛班的春天》
「池塘之底」的學生(孩子)得到好老師的陪伴和引導,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八年級的語文課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明知道學生喜歡電影,但又擔心看電影是「不務正業」,心恐影響學生學習任務,於是,總會找出各種理由來推脫看電影「任務」。
最近翻看王開東老師寫的《王開東與深度語文》當中「我的流年我的光」—中學語文電影課程素描章節給我指引,當周立馬就安排好兩節課程,和學生一起又看了一遍。其實在大學一年級英語課上看了第一遍後,隱約記得後來也有再看過,只是看得沒有第一次那樣認真、完整。
電影已老年佩皮諾給已成為指揮家的莫朗傑送來學監克萊蒙•馬修在寄宿學校工作時寫下的日記展開。採用倒敘那段生活往事交代人物、環境、事件等,最後老年莫朗傑重回故地,想到那段往事以克萊蒙•馬修離開結束,但不是只有學監自己記得,他帶走了孤兒佩皮諾,同時也帶走了孩子們和同事的感激和牽掛。
克萊蒙•馬修剛入職,看到、感受到「池塘之底」的「特別」後,自己的職業上也處於低谷,但還是選擇在暗中幫助孩子,足可見他對學生的關愛之心 。他見校長不在第一時間送「受害事件」的受傷員工及時就醫,反倒鎮定自如地召開集體大會,在會上,簡要向學生介紹馬修,並提出讓馬修隨機點位學生進行「交流」調查,馬修細心地關注到了學校的不同尋常,「隨機」點到校長眼中的「好學生」勒蓋萊克。這時,校長為勒蓋萊克的運氣嘆息的一聲,可見校長對待學生不平等。馬修當眾制止說道:「……只會讓他們互相傷害。」只不過無濟於事,扛不過校長的一意孤行。晚上學生就寢睡覺,校長對馬修說:還輪不到你拿主意。之後,孩子們在就寢前唱:「還輪不到你拿主意,禿頭,還輪不到你拿主意,禿頭……」。令我驚喜的是馬修並沒有發怒,批評學生,而是傾聽學生唱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學生的表現同時也影響著他,令他重拾樂譜,重拾夢想。
馬修入職時,遇到另一位學監辭職離開,馬修問他為什麼要辭職,他掀起衣袖露出縫了十針的傷口。並告訴馬修說,要提防學生勒蓋萊克,還有有著天使的臉孔,魔鬼的心靈的莫朗傑,話少,但犯錯—懲罰還是有用的。看到這兒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我感到寒風瑟瑟。當一個學生「犯錯」了,全體學生受罰,如取消娛樂活動。做錯事可以接受懲罰,但要先用言語告訴他問題在哪,應如何改正,並學會承擔後果或處罰,處罰要合理,教育的目的在於引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蒙丹被測試判定為智力低下送到「池塘之底」學習,說是有攻擊、說謊的問題。成年人對他的特殊對待令他在一次晨練跑步時偷車逃走,被警察用手銬抓回學校後。一個多小時,校長只是一邊問:「錢在哪兒?那是誰拿的?錢在哪兒……」,一邊扇耳光。最後把他送回原來的地方。後來蒙丹再出現時,學校遇難,馬修趁校長外出開會領錢,帶著孩子們外出遊戲才躲過那場大火,這時給了蒙丹一個出現在學校附近正在吸煙的鏡頭。我猜測,這場大火有可能是蒙丹的報復之舉。但這行為的種子也可能來源於這學校中的人。
馬修見莫朗傑單親媽媽第一眼,就被她吸引了,也許是因為她美麗的容顏。但這卻沒有影響他對學生的教育,沒有令他忘記老師的職責。善意的話語給予單親媽媽和學生鼓勵,成為學生與家長溝通的橋梁。莫朗傑的歌唱天賦被馬修發現、肯定並加以引導,讓莫朗傑負責合唱團中的獨唱任務,成為單親媽媽和莫朗傑積極生活下去的動力。莫朗傑最初在蒙丹嘴裡聽到他媽媽的言論,是自己的單親媽媽被人說成是婊子,因此和蒙丹打了一架,後來還偷跑出寄宿學校,淋著大雨,躲在停在路旁的小汽車旁偷看媽媽在咖啡廳打掃,這才回到學校。後來無意間看到馬修和媽媽在一起交談的場景,誤以為大人間有什麼,當場給馬修換成了個藍膚色,他媽媽發現是自己的孩子做的這樣的事,當場就含淚說:「我對你真失望。」便轉身就走,莫朗傑立刻就濕潤了眼眶。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如果沒引導的好,極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電影結束後,有女學生說,為什麼莫朗傑的媽媽不和馬修老師在一起呢!?後來她不是會和建築家分開了嗎?如果,人能預見未來,那……生活中沒有如果,更沒有預見。後來分開了,成人的世界總有各種原因,生活中總有遺憾。
珍惜當下,積極生活,努力生長吧!少年!
Ⅷ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將於11月重映,你會走進影院重溫經典嗎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會在11月份重映,小編會走進電影院重溫經典。這部影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著極高的名氣以及影響力,如果想要成為一位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的話,一定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故事。
這所學校是住宿學校,採取的是封閉式管理。很多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不是特別友好,家長也不會每隔一段時間來學校看看學生。因此大多數學生比較叛逆,這也提醒了每一位父母,既然選擇將愛情的結晶生下來,就一定要用愛去包圍孩子。同時每一個孩子就是天使,只有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發生的所有事情,才能夠提供更加友好的幫助。
Ⅸ 求一個韓國電影,講的是一個男生整天被同學欺負,後來他一個人和好幾個人打架,把人打傷了,他爸跪下了
格鬥術,又名戰斗的技術是一部韓國喜劇動作電影,由申漢率執導,白允植、在熙等領銜主演。於2006年1月5日在韓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暴力組織的前頭目吳判守與長相漂亮卻被人欺負、排斥的不良高中生在熙相遇,教授給他戰斗的技術,從而在熙發現了自己被隱藏了的驚人戰斗才能,成長成為一個正義能打的好學生,並與之亦師亦友的感情的故事。一個挨打成家常便飯的懦弱高中生宋秉泰(在熙飾),在備受轉學和同學欺侮後終於遇到了歸隱的真正打鬥高手吳判守(白允植飾)。他曾經是暴力組織的前領袖,一個極具傳奇性的武林高手,此時他為了某種原因來到了秉泰國生活的小鎮,過著悠閑自得的隱居生活。在熙經常被同學們打得鼻青臉腫,最大的夢想就是過上不用挨打的安逸生活,於是他下定決心想從他身上學會實用的打架技術。可是他發現學會了格鬥術並不是最終結果,最大的障礙是在他的心裡,一個人的拳頭再有力量,打不出去也是沒有用的。在他的好友為了他而被流氓打成重傷後,秉泰終於以仇恨為動力勇敢的打出了第一拳。然而武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以暴制暴永遠不能帶來平靜,在他打敗了所有欺侮他的人之後,那些小混混勾結社會的敗類圖謀報復,就在千鈞一發之際,看起來離秉泰若遠若近的吳判守出現了並救了他。吳判守被暗算倒地,警察又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老人是被全國通緝的要犯,而他正要偷渡到它國避難,可是為了秉泰他放棄了原來的計劃。此時此刻秉泰卻發現了其實他是多少尊敬這個老人,而老人對他的愛掩飾的是多少細膩 。
Ⅹ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通用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