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認知障礙兒童電影

認知障礙兒童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28 12:56:37

㈠ 十大兒童必看電影都是哪些為什麼

兒童必看電影有《叫我第一名》、《看上去很美》、《尋夢環游記》、《小鞋子》、《觸不可及》、《放牛班的春天 》、《玩具總動員系列》、《賽車總動員系列》、《E.T.外星人》、《北極大冒險》等。影片蘊含了人生的哲理還有馬行空的想像,為孩子構築一個完美的世界。

3、《叫我第一名》

該片改編自布萊德·科恩與麗莎·維索基合著的同名書籍。敘述了患有妥瑞氏症的布萊德克服病症並且努力達到成為老師的夢想的故事。布萊德為了找到一個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布萊德不拋棄夢想,不放棄信念,默默努力著。

最後,經過了大約25所學校的面試後,有一所學校肯招聘他,所以他終於成為了一位二年級導師。

㈡ 80部日本電影推薦

我關於日本電影的一些推薦或許沒那麼全面,大家有興致,看看即可。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 《天空之城》(1986年)動畫/奇幻/冒險

我個人最愛的一部宮崎駿動畫作品,從畫面到故事,從音樂到場景,一切都美得難以言喻。久石讓為天空之城作的音樂真的美到無以復加,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從來都是如此美妙神奇。

永遠也無法忘記天空之城裡那孤獨的鐵皮人,巨大的手掌里,為主人公送去一朵小花。

2/《情書》(1995年)愛情/劇情

看過的第一部岩井俊二電影,後續看了很多,還是這部《情書》最是心頭好,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是讀大學的一個冬天,片子里唯美的場景、音樂等各方面設計,堪稱最美的電影之一,而片子所展現的極致暗戀,及對生與死輕飄飄的探討,都對彼時不到20歲的我有了極大影響。

1995年的片子,岩井俊二憑此揚名,如今看來,片子的許多技法也影響了一代人,那種小清新的、唯 美文 藝畫風最是「蠱惑」年輕人的心,即使今天來看,這個片子也煞是經典。

3/《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劇情/喜劇

久石讓的音樂除了在宮崎駿的電影里發光發熱,其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北野武的電影中了。

這部《菊次郎的夏天》兒時便看過,後來又看過很多遍,每每想起這部片子,映入腦海里的,總是一臉兇相的菊次郎和小男孩在車站等車的場景,熱烈的夏天,汗水直流,而片子里所演繹的一切總有一股溫情脈脈。

4/《記我的母親》(2012年)劇情/親情

直到快十年後的現在,想起這部電影,還是記得當時看到最後淚水奪眶而出的感動,印象極為深刻。

真是喜歡這樣的片子,敘事平緩靜溢,感情內斂深刻,好像一篇長長的感情充沛的散文,漸漸的堆積鋪墊,直到在心中聚成一股暖流。日本電影講述親情一貫的平緩,故事到高潮時,內心無法自持,直擊心靈。

5/《龍貓》(1988年)動畫/奇幻/冒險

就像是這張國內重映時的宣傳海報一樣,龍貓在記憶中是很高大很溫暖的,濃厚的絨毛,寬大的肚皮,給人安全感滿滿。

一部《龍貓》,是宮崎駿最有愛的動畫了。

6/《入殮師》(2008年)劇情/親情

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當年看過後就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異常沉靜、平和的探討了關於生與死這個話題,情緒始終平緩,直至最後,感人至深。

這是一部在生死觀上對我有一定影響的片子,片中關於「死亡是一道門」的台詞相信許多人也記憶猶新。日本總是有許多這樣的電影,極其有耐心的講述一個冷門職業,譬如這部《入殮師》、譬如講述編著辭典的《編舟記》、譬如講述伐木工的《哪啊哪啊神去村》等,片子主旨也都是藉由一個特殊職業的視角,表達那些人生態度或價值觀。

7/《四月物語》(2004年)愛情

一曲關於暗戀的極致美麗散文詩,

那時候的松隆子太美好了。

8/《東京物語》(1953年)家庭/劇情

剛到東京的時候,媽媽說:「原來東京這么近。」決定離開東京的時候,媽媽說:「東京真的太遠了。

我看過的唯一一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

9/《東京家族》(2013年)家庭/劇情

翻拍自「東京物語」,總是記得母親的那一句台詞:你有好好吃飯嗎?

一部特別溫馨有愛的家庭親情片,山田洋次作為日本最高產的導演之一,曾經拍過系列多達40+集數的《寅次郎的故事》,對此類親情片,山田老先生總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一個家庭的煩惱、憂喜、隔代之間的代溝以及血液流淌里不可磨滅的親情,表達的總是讓人感同身受。

10/《東京日和》(1997年)家庭/劇情/愛情

看《情書》時認識了中山美穗,後面查詢資料看了這部《東京日和》,電影中的她溫婉、朦朧,以及哀愁。

導演竹中直人,在我看這部片子之前,看了不少有他參演的片子,片中的他的形象多猥瑣、下流且 搞笑 ,而這部《東京日和》里,他卻溫暖、深情、沉靜,一如這部片子一樣。

11/《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2006年)劇情/歌舞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讓這句話傳播更遠的不是原作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本書,而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

《松子》講述故事是關於從小缺乏父愛的松子悲慘的一生,他不斷的渴望被人愛,不斷的討好丟失自尊的靠近一個個男人,將自己的幸福託付給一個個男人卻每一次都被拋棄,最終將自己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她始終覺得再壞的兩個人關系也比一個人的孤獨要好,寧願被欺騙、被鄙夷、被辱罵、被毆打,也不要一個人,她這樣的價值觀是將她自己送入絕望生活的深刻緣由。

12/《橫道世之介》(2013年)劇情/愛情

個人接觸的第一部沖田修一導演的作品,也是至今為止最愛的一部,後來的《莫西干回到故鄉》、《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也各有各的好,但都不及這部《橫道世之介》帶給我的感動之深。

電影里說,光是遇見橫道世之介,就覺得賺到了。——看了這部片子,大概也是一種賺到了。

13/《編舟記》(2013年)劇情

一部電影,詮釋一個冷門職業的偉大。

14/《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年)動畫/奇幻/冒險

宮崎駿在2004年推出的動畫片,都說男主是宮崎駿所有片子里最帥的存在,嗯,我同意。

15/《千與千尋》(2001年)動畫/劇情/奇幻

藝術成就最高的宮崎駿動畫,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千尋、湯婆婆、無臉男、白龍、鍋爐爺爺,每一個角色都是記憶中最深刻的存在。

16/《告白》(2010年)劇情/驚悚

中島哲也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後又一部經典之作,極強烈的影像風格,大量的慢鏡頭,不斷切換角色的講述,讓整個故事攝人心魂,一個母親的復仇,一名男孩的善惡轉變。

17/《百元之戀》(2014年)劇情/運動

一個小人物的蛻變之旅,很難得的一部並沒有任何雞湯味的勵志片,安藤櫻在電影中大放光彩,前半段有多喪,後半段就有多燃。

18/《那年夏天寧靜的海》(1991年)劇情/愛情

一部寧靜的片子,講述兩名聾啞人之間簡單的愛情,安靜、傷感,整個片子淡淡的,久石讓的配樂實在太好聽。

19/《聽說桐島要退部》(2012年)劇情/青春

一部風格具有強烈特色的青春片,片名中的「桐島」,始終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如同等待戈多中的「戈多」一樣。

電影轉換角色視角,將同一件事編織在一起,最後是一個沉默男孩的「反抗」。

「桐島式」的青春,是大多數人的青春,盲目而蒼白,等待又迷惘,電影中表現校園小圈子裡的各色演員的性格也非常的典型和豐滿,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曾經青春里對愛情對未來對生活的那些不明了。

20/《壞孩子的天空》(1996年)劇情/犯罪/運動

北野武不屈式的青春,半自傳、自編自導,講述兩個男孩從學校到 社會 的成長歷程,迷惘、不羈、混亂,這部片子仍舊是北野武加上久石讓的一出好戲。

21/《燕尾蝶》(1996年)劇情/犯罪

岩井俊二《情書》之後的一部片子,這可能是他故事上野心最大、格局最高的一部,當然風格上依然還是他那熟悉的「小清新」。

22/《花與愛麗絲》(2003年)青春/劇情/愛情

岩井俊二小清新文化代表作,唯美畫面,清新音樂,簡單故事,美好意象,天空,大海,芭蕾舞,還有蒼井優和鈴木杏。

相信看過這個片子的觀眾,永不會忘記蒼井優在片子踩著紙杯翩翩起舞的畫面。

23/《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2015年)動畫/劇情/喜劇

電影《花與愛麗絲》後11年,久石讓帶來了片子的動畫續作,還是那兩個熟悉的角色,蒼井優與鈴木杏也回歸參與配音,情懷滿滿。

24/《奇跡》(2011年)劇情/家庭

一段破敗婚姻隔斷了兄弟兩人,哥哥隨著母親,弟弟跟了父親,但兩個小男孩依舊踏上了相聚並一起冒險的道路,是枝裕和經典之作,小故事裡藏有無限溫柔。

25/《再見我們的幼兒園》(2011年)劇情/兒童

又一部講述小朋友「出逃」故事的片子,蘆田愛菜真是太可愛了。

26/《步履不停》(2008年)劇情/家庭

你才25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27/《螢火之森》(2011年)動畫/奇幻/愛情

很短的片子,很長久的少女心。

28/《轉轉》(2007年)喜劇/劇情

每年日本都會出一些小品文性質的影片,成本不高,沒有大場景,表現的基本是些很小的事情,如同散文一樣,淡淡地講述人與人之間的 情感 連接,沉鬱又溫情,我每年都會看上那麼幾部。

07年的《轉轉》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一個類似公路片的設定,兩個搭配具有喜感的男人一路上慢悠悠的散步,走走停停,碰上不少人,鬧了些笑話。電影因此並不沉悶,甚而有些奇妙的幽默。

29/《秒速5厘米》(2007年)動畫/愛情

新海誠《你的名字》前最知名的作品,

唯美畫風,純愛故事。

30/《白兔糖》(2011年)劇情/喜劇

蘆田愛菜加上松山健一,這樣的搭配,

講述溫暖治癒的故事,誰不愛?

31/《如父如子》(2013年)劇情/家庭

朝夕相處的感情和血緣關系,孰輕孰重,是枝裕和嘗試以一個略帶「狗血」的故事做一個關於「父子情」的探討,在他的片子里,總有觸動你的細節。

32/《搖擺少女》(2004年)劇情/喜劇/音樂

青春勵志,簡簡單單就好,電影里表現的少女們的青春,勇敢、向上,

沒有純愛元素的青春片,一樣好看。

33/《關於莉莉周的一切》(2001年)劇情/青春

一面是極度明媚的諸如稻田、天空的元素,絢爛又純凈,一面是極度敏感、脆弱又殘酷暗黑。岩井俊二的這部青春片如今看來並不能說明有多好,甚至會讓大部分非受眾覺得矯情、事兒。

然而在受眾眼中,卻無比妥帖。

34/《愛的曝光》(2008年)劇情/喜劇/愛情

圓子溫的電影,我看過一些,惡趣味、血漿、神經質,滿足我很多不為人知的惡趣味體驗,但真正我願意推薦的只有這部長達237分鍾的《愛的曝光》。

一部2008年的片子,那年的女主角滿島光才23歲。

35/《哪啊哪啊神去村》(2014年)劇情/喜劇

日本是一個很認真的民族,認真到關於伐木工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頗有趣且讓人無限回味的片子。

36/《機器人大爺》(2012年)劇情/喜劇

日本電影總能給人一些驚喜,雖然這片子整體看來並沒有那麼優秀或者好笑,但讓一個老頭去假裝一個機器人還是挺好玩的,況且它不渲染老年人生活的孤獨這點也著實不易。

37/《虞美人盛開的山坡》(2011年)劇情/動畫

宮崎吾朗最幸運的是,他的老爸叫宮崎駿,他最痛苦大概也是宮崎駿是他老爸。《虞美人盛開的山坡》顯然是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但因為宮老的陪襯,宮崎吾朗卻很少能夠被人看見。

38/《小森林》系列(2014-2015年)劇情

小清新版「舌尖上的日本」

39/《再見,總有一天》(2010年)劇情/愛情

美人遲暮,講的就是《再見,總有一天》中的中山美穗吧。

40/《河畔的朔子》(2013年)劇情

一個落榜考生的假期,那個夏天,她遇到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大人,那個夏天美好、綿長,她想過逃避,最後還是踏上了「復讀」的道路。

片子就像是一篇日記體的散文,講述的是日本電影中最愛關注的小故事。

41/《熱血高校》系列(2007-2014年)動作/青春

是我成長歷程里很重要的一部片子了,電影《熱血高校》系列三部,前兩部口碑好一些,最後一部比較一般,也很好理解,從導演到演員都換了,也基本算是一個和此前兩部片子毫無關系的電影了。

這個系列的電影,大概是中二少年們都會因此狂熱的那種類型片,如同90年代的香港片《古惑仔》,喜歡就因為一個字——酷。

對了,基於這個理由,我也很愛曾經很火的《死亡筆記》。

42/《唇上之歌》(2015年)日本

請記住2015年的這部《唇上之歌》,新垣結衣沒有再演繹少女,而是成為了一名老師。

片子的緣起因為一首歌《繼續:給15歲的自己》,也就是華語歌曲《後來》的原版。

43/《廁所女神》(2011年)劇情

因為蘆田愛菜小朋友,一部並不太特別的勵志青春電影也變得那般靈氣起來。

44/《只是愛著你》(2006年)劇情/愛情

宮崎葵早年純愛系電影一部,日本上一代「小花」式的女明星基本都拍過那些爛俗、煽情、催淚的所謂純愛片,如新垣結衣有《戀空》,長澤雅美有《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

45/《百萬元與苦茶女》(2008年)劇情

蒼井優早期片子里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

關於一個女孩成長的電影。

46/《生日卡片》(2016年)劇情/愛情

宮崎葵也開始在這個片子里演媽媽了,卻依舊沒能逃過患病去世的「命運」,電影講述的是媽媽在過世前,以「生日卡片」的形式提前為女兒送去了未來十年的問候、建議、與愛。

電影的最後一段,讓人淚如雨下。

47/《穿越時空的少女》(2006年)劇情/愛情/科幻

那什麼,滿滿少女心吧。

48/《攝影機不要停》(2017年)喜劇/恐怖

2017年日本超現象級的片子,以極低約18萬人民幣的成本,搏下了約1.73億人民幣的票房,其中的杠桿比另無數電影人折服。

電影本身其實並非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佳片,他並非給人以深刻的 情感 或思想「爆擊」,也並沒有到那種讓人拍手稱快酣暢淋漓的觀感,《攝影機不要停》更多的是片子結構上的奇技淫巧,以及電影故事裡,電影主創們對電影這個事情噴涌而出的熱愛,和拍攝一部電影背後的那份笑淚有加,令人感動。

49/《家族之苦》系列(2016-2018年)喜劇/家庭

導演山田洋次曾經在60年代末至90年中期,用了近30年的時間拍了40多部《寅次郎的故事》,如今,年近90的老爺子仍舊活躍在影壇之上,創作力旺盛,《家族之苦》系列便是導演近年來的代表作。

從16年的《家族之苦》,到17年的《家族之苦2》,18年的《家族之苦3》,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這個系列可以一直拍下去。

在講述家庭溫情的喜劇層面上,山田洋次是最好的導演,《家族之苦》系列,出一部我必看一部。

50/《鐮倉物語》(2017年)劇情/奇幻

鐮倉鬼怪故事,還怪有趣的。

51/《小偷家族》(2018年)家庭/犯罪/劇情

是枝裕和斬獲戛納金棕櫚大獎電影,片子聚焦的是一個超乎人倫的組合家庭,帶給我們的也是一份奇怪的帶有殘忍底色的溫柔,那些復雜的情緒復雜的 情感 ,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總能給人一次「痛擊」。

如同是枝裕和的許多電影一樣,他的鏡頭永遠聚焦「家庭」,故事卻絕非簡單的溫情或一味的殘酷,而是相互交織。表達也從不止於「家庭」,還有背後冷暖的 社會 。

52/《空氣人偶》(2009年)奇幻/劇情/愛情

這可能是是枝裕和所有電影中最特別的一部,片子講述了一個關於「充氣娃娃」復活後的故事,奇幻的故事,底色其實是人的孤獨、感情的復雜。

題外話,其他片子里從不覺得裴斗娜美,而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卻那般美(不是因為全裸了)。

53/《無人知曉》(2004年)劇情

那麼這部片子就是我認為的、是枝裕和最殘酷的一部了,電影改編自真實 社會 事件,電影聚焦群被遺棄的小孩,他們在一個秋天被母親遺棄,四個小孩相依為命,電影最後在小妹意外過世後結束,其他三人繼續著看不到明天的生活。

這是一部後勁十足的片子,以至於我每次回想都難以釋懷,內心裡特別想知道片中那一群被母親遺棄的小孩最終結局會是如何,電影的故事底色十足的殘忍殘酷,但當電影的鏡頭對准孩子們之間的打鬧玩樂,生活里的點點滴滴時,又充滿了溫柔。

54/《人生密密縫》(2017年)同性/家庭/劇情

想做女人的男主在面對母親時,母親說:「對不起是我沒能給你生出胸部」

日本電影是什麼?就是這些細節。

55/《極惡非道》系列(2010-2017年)動作/犯罪

全員惡人,你爭我斗,北野武的「硬核黑幫」三部曲。

56/《紅辣椒》(2006年)動畫/懸疑/科幻/驚悚

諾蘭的《盜夢空間》,在這部片子面前還嫩了點。

57/《比海更深》(2016年)劇情/家庭

個人最愛的一部是枝裕和導演作品,其他片子故事或太殘酷、或太奇情、或太巧合,相比之下這部《比海更深》就像是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講述的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中年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小故事,歸根結底是一句話,我們可能終究會活成自己不想活成的樣子。

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如此,鏡頭永遠對准生活里的人,劇情聊勝於無,好似什麼也沒有說,但看過後總覺得像活了一遍別人的人生。

58/《你的名字》(2016年)動畫/愛情/科幻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哦,原來你也在這里啊。

59/《莫西干回到故鄉》(2016年)家庭/劇情/喜劇

因為《橫道世之介》,而去看了導演沖田修一的《莫西干回到故鄉》,片子講述的是有著性格的年輕一輩回到故鄉,與父輩的碰撞和融合,以及自我成長的故事,有笑有淚,值得一看的日式親情片。

60/《昭和六十四年》(2015年)懸疑/犯罪/劇情

一部劇本甚是精彩的復仇故事,故事引子是發生在日本昭和年間的一起綁架殺人案,那時正值日本天皇逝世,昭和改年號為平成,這個事情被公眾遺忘。

於是父親用自己的方式,展開了一段維持14年的復仇計劃。電影相當精彩,盡管時長近四個小時,依然會有些意猶未盡。

61/《大逃殺》(2000年)犯罪/驚悚/動作

《飢餓 游戲 》在它面前,只是小兒科。

62/《日日是好日》(2018年)劇情

哪怕是為了懷念樹木希林老奶奶呢,這部片子也是值得一看的。

63/《漫長的告別》(2019年)家庭/劇情

這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家庭片:中學老校長東昇平(山崎努飾)患認知障礙症,一點點失去記憶,最後七年,妻子與兩個女兒陪他回憶往事,許多過往浮現出來

片子圍繞老病死的日常敘事,這是日本親情片最擅長的類型,各種瑣碎小事之中,總能有那些不動聲色的感動時刻。

64/《只有愛能讓我生存》(2018年)愛情/劇情

日本電影總是能夠將都市人群各種微小的情緒表達得那樣准確,

很多東西,總是多一分矯情,少一分不夠,日本電影總是剛剛好。

65/《憂鬱症患者》(2018 年)劇情/犯罪/喜劇

殺殺人,拖拖地。

66/《祈禱落幕時》(2018年)劇情/犯罪/懸疑

東野圭吾作品改編電影,任何復雜奇情的案件,大概都逃不過阿部寬這雙深邃的眼睛吧。

67/《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2018年)傳記/劇情

沖田修一執導,講述日本傳奇畫家熊谷守一的故事,

有意思。

68/《寄生獸》(2014年)劇情/動作/科幻

動漫改編真人電影,染谷將太主演,

有意思的。

69/《午夜凶鈴》(1998年)恐怖/驚悚

傳說中最嚇人的恐怖片,但我看了覺得還好的。

70/《咒怨》(2002年)懸疑/恐怖

導演清水崇自《午夜凶鈴》之後又一部享譽世界的恐怖片。

71/《墊底辣妹》(2015年)勵志/劇情/青春

一部表達青春期女生自我改變的電影,故事聚焦於一個全年級墊底的美少女,她打扮入時,濃妝艷抹,無心學習,出入夜店場所,吸煙犯事,游離於邊緣。但在補習老師的開導下,以及母親的無限包容與鼓勵,好友的理解,和自己骨子裡改變的決心,最終考上慶應大學。

勵志青春片,只有我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72/《螢火蟲之墓》(1988年)劇情/動畫/戰爭

無論如何,戰爭時下的普通人總是悲慘的。

73/《嫌疑人X的獻身》(2008年)懸疑/犯罪/愛情

還是得看日本原版的。

74/《生存家族》(2017年)家庭/喜劇

電影《生存家族》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突然有一天電再無法使用,在東京生活的鈴木一家決定騎自行車去鄉下,逃離東京。

看似末日題材,實則還是日系治癒系家庭片。

75/《行騙天下》電影篇(2019年)喜劇/犯罪

行俠仗義,劫富濟貧,有長澤雅美,有各種反轉的故事,還要什麼自行車?

76/《澄沙之味》(2015年)劇情

樹木希林總在是枝裕和及其他日式親情片中扮演母親、奶奶一類配角,而這部《澄沙之味》中卻是絕對的主角,試想下,有這位老奶奶,怎麼可能不讓你感受人生的一些溫暖呢?

77/《海鷗食堂》(2006年)劇情/喜劇

世界的語言,除了各種藝術,大概還有 美食 和笑臉,片子講述了日本人在芬蘭開食堂的故事。

78/《東京塔》(2007年)家庭/劇情

改編自暢銷「哭泣小說」《東京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小田切讓搭檔樹木希林,催淚親情片,在冷風肆虐的日子,不妨看看。

看過許多日本電影,就像是讀了許多長長的散文,那些波瀾不驚的平凡生活里,埋藏了許多動人瞬間,那些感人至深的,恰恰是最真實的平常。

79/《裊裊夕陽情》(1993年)劇情

我幾乎沒怎麼認真看過黑澤明大師的片子,

我推薦這部他最後的遺作。

80/《起風了》(2013年)動畫/戰爭

宮崎駿是日本動畫界公認的大師,他的片子總是那般充滿奇妙的遐想、美好的感情、絕美的畫風。幾乎每一部都令人難以忘懷,這份榜單中沒有提到的那些,我也都一並推薦,包括《魔女宅急便》、《風之谷》、《幽靈公主》等。

在這里我想提的,是這部《起風了》,這是宮崎駿截止目前為之執導的最後一部長片,也是他導演生涯中故事最現實的一部。

如同電影中隨處可見的吸煙鏡頭也透露著這個年代下人們普遍的焦慮心情。由此而來,《起風了》比其他任何一部宮崎駿電影都要表現的現實、沉悶、嚴肅、節奏緩慢,這是一部深邃的電影。

㈢ 我想求一些關於特殊教育的影片,有誰知道啊

1.《充氣娃娃之戀》 lars and the real girl
心理學看點:孤僻症,妄想症。
雖然不是RYAN的經典之作 不過他表現得很好

2.《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學看點:ADHD Ritalin,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3. 《大象》 elephant
心理學看點:電影以一種難以想像的時間-空間語言挑戰了傳統電影的現實主義,從這個角度,討論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一個哲學層面,對一件已經發生的事實,時間已經過去,以回憶和和判斷建立的感知體系能夠還原事實本身嗎?從現象出發如何抵達真相?經驗事實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質?電影的藝術虛構性與現實的真實性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這個題域從胡塞爾的現象學開始一直到德勒茲的「影像-時間理論」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任何理性,無論是意識形態的權力話語還是純粹的理論/話語推導,在現象的叢林中是多麼盲目和無知。他說,「我就像哥侖布,我對一切將一無所知」,也許正像《疾走羅拉》的開場白那樣,「電影只進行90分鍾,剩下的都是理論了!」
gus van sant 這個GAY帶給我們的全是心裡上的震撼

4. 《秘窗》 secret window
心理學看點:DID,多重人格。
johnny同學表現最好的一部 比海盜強的多了。。

5.《致命ID》 Identity
心理學看點: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舊稱MPD,多重人格障礙。DID 身份識別障礙 多重人格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多重人格的 問題在於你發現了多少

6. 《火柴人》 matchstick men
心理學看點:潔癖、強迫性人格。
我也有相反的封閉空間恐懼症

7.《歌西卡》 gothika
心理學看點:犯罪心理學,失憶。
最有趣的psychology branch就是criminal psychology

8. 《失眠》 insomni
心理學看點:嚴重失眠症。
睡眠障礙還是比較嚴重的事情 請大家都不要忽視

9.《異度空間》 inner senses
心理學看點:精神分裂症。
超自然現象是由心理角度造成的

10. 《美國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心理學看點:雙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NC-17 如果選擇看的話還是悠著點兒 NC-17意味著有看著猝死的可能

11.《鋼琴教師》 la pianiste
心理學看點:繼《藍絲絨》以後最卓越的性心理變態電影傑作。
這種東西是越看越上癮的 小說比較精彩

12.《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心理學看點: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及愛在精分治療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第一個想到的居然是nash equilibrium。。。學經濟學瘋了

13.《死亡試驗》 das experiment
心理學看點:服從心理,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算是給我最大靈感的了

14. 《海灘》 the beach
心理學看點:假人性的貪婪,是徹頭徹尾的一個心理學實驗。

15.《記憶碎片》 memento
心理學看點: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時記憶障礙,海馬體損傷。
我最討厭海馬體。。。因為它和下丘腦長得很像。。。讓我背得很糾結

16. 《搏擊俱樂部》 fight club
心理學看點:DID,身份識別障礙,多重人格。
心頭大愛!!!心理學入門影片

17.《靈異第六感》 the six sense
心理學看點:兒童心理學。

18.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學看點:精神分裂症。弱弱地說一句。。。信仰就是精神分裂

19. 《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
心理學看點:****、性心理變態。性心理變態還是很普遍的。。。我一直自我懷疑中

20. 《心靈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心理學看點:心理咨詢,認知行為療法+來訪者中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被ben和matt年輕的才華震撼到了 這倆人怎麼越老越不中用

21.《心理游戲》 the game
心理學看點:人格/性格測試,應用,設計情景。
和諾蘭同學有相同嗜好的大衛同學的作品 我一直懷疑他倆都是嚴重的心理學痴迷者

22.《第八日》 le huitleme jour
心理學看點:唐氏綜合症。

23.《夢旅人》 picnic
心理學看點:影片並沒有過多地表現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病人的單純和可愛,由此展現了現實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岩井俊二的巔峰作。

24. 《一級恐懼》 primal fear
心理學看點:法庭中的心理學家,職業資格,犯人偽裝多重人格。犯罪心理學典型代表作

25. 《本能》 basic instinct
心理學看點:弗洛伊德、性與暴力的本能。

26.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學看點:Abnormal的心理學,潛意識,人格分析。變態心理學,異性癖、食人狂。最全的了

27. 《雨人》 rain man
心理學看點:孤獨症(通俗點叫自閉症) 高功能孤獨症。

28. 《藍絲絨》 blue velvet
心理學看點:展現了各種性心理扭曲的場景。心理學電影開山鼻祖

29. 《發條橙》 a clockwork orange
心理學看點:條件反射,厭惡療法,行為主義經典。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代表 直接表現了UCS UCR CS CR的關系 經典中的經典

30. 《愛德華大夫》 spellbound
心理學看點:夢的解析、失憶、強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經典。希區柯克同學 你很牛
31《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主演:Tom Hanks 湯姆 漢克斯

㈣ 受有性別認識障礙,攻只是喜歡他那張肖似去世前女友的臉這是什麼電影

獸王傳說。

性別,指雌雄異體的多細胞生物的生殖類型。人類指男女兩性的區別 。生物中有許多物種可以劃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種類,稱之為性別。

這些不同的性別個體會互相補足結合彼此的基因,以繁衍後代,這種過程稱為繁殖。典型的情況下,一個物種會有兩種性別為主流:雄性與雌性。

不過東歐鼴鼠和日本田鼠等就沒Y基因,雌性被界定為生產較大配子(即生殖細胞)的那一方。因此,性別的種類,是依據個體在其生命周期某段時間中能夠執行的生殖功能來決定。

㈤ 關於老年痴呆的電影有哪些

1,《幸運是我》

《幸運是我》是由羅耀輝執導,余偉國、管東銚監制,惠英紅、陳家樂、劉雅瑟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16年8月26日上映。該片講述了患有認知障礙的芬姨和生活窘迫的阿旭兩個來自社會底層的陌生人,在大都市裡萍水相逢,最後相知相伴的溫暖故事。

2,《依然愛麗絲》

《依然愛麗絲》是Frenetic Films 、 高先電影有限公司於2014年9月發行的劇情電影。由理查德·格雷澤導演,沃什·韋斯特摩蘭擔任編劇,朱麗安·摩爾、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亞歷克·鮑德溫主演。該片講述五十歲的愛麗絲·豪蘭(朱麗安·摩爾飾演)在身患重病卻依然堅強並勇敢生活的故事。

3,《明日的記憶》

《明日的記憶》是由日本東映映畫製作發行的122分鍾劇情影片。該片由堤幸彥導演,砂本量、三浦有為子編劇,渡邊謙、樋口可南子、坂口憲二、田邊誠一、袴田吉彥等主演。

於2006年5月13日在日本上映。該片改編自荻原浩所著同名小說,講述身患急性骨髓白血病的丈夫和一直支持他的妻子之間深厚感情的故事。

4,《戀戀筆記本》

《戀戀筆記本》是導演尼克·卡薩維茨2004年的一部愛情片。改編於美國小說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說,由萊恩·高斯利、瑞秋·麥克亞當斯等聯袂出演。

影片於2004年6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一對青梅竹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歷劫重逢,這段刻骨銘心的故事由一名天天來探望住在療養院病人的老先生筆記本中娓娓道出,隨著故事水落石出,顯然這名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就是故事中的女主角,而說故事者正是求婚的人。

5,《我腦中的橡皮擦》

《我腦中的橡皮擦》是CJ Entertainment 公司發行的愛情片,由李宰漢執導,鄭雨盛、孫藝珍等主演,該片於2004年11月5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日本電視劇《Pure Soul》,主要講述了秀真因患阿爾茨海默症失憶之後,她的丈夫一直守護在身旁的感人故事。

㈥ 小孩一件事情說多少遍,都記不住,還是按他自己的錯誤的方法去做,這是怎麼回事啊,

有兩種可能,一、無須擔心,兒童身心發展的必然階段。我是學語言的,就我所學,兒童的第一語言學習必然經過一個不斷犯各種錯誤的過程,不同的階段所犯的錯誤也不一樣,在特定的階段家長再怎麼糾正兒童的某種錯誤都是徒勞的,但是即使放任不管,過了這個特定階段孩子自己就會糾正過來。由此我推測兒童在其他方面的發展也許也是如此,不過這只是個推測。
二、需要注意,您的孩子可能有認知障礙(參見電影《星星的孩子》)。但我覺得非專業人士不要輕易下這種結論。就算孩子被認定如此也不用心焦,這時候家人的態度和做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時候大人由於對認知障礙的無知,單純地認為這類孩子不聽話,或者智力有問題,糟蹋了這種孩子的潛力寶庫。這一類孩子一般都有自己尚待發現的超乎常人的天賦,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培養起來會很費力,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
*聲明:我不是專家,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㈦ 什麼是自閉症

兒童孤獨症也稱為兒童自閉症,是一類起病於3歲前、與社會交往障礙或溝通障礙、局限性、刻板性、重復性的行為為主要特徵的心理發育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自閉的症狀:

1、智力障礙

出現自閉症之後,比較常見的表現就是智力障礙,一般在兒童患病期間智力水平表現不一致,少部分患者會出現智力障礙,甚至會出現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

2、興趣范圍狹窄

一般出現自閉症後,患兒會出現興趣范圍狹窄的情況,對正常人熱衷的玩具、游戲等都不會感興趣。平時一些兒童不喜歡的物品則會表現出廣泛的興趣,例如喜歡觀察電風扇、瓶蓋等異常的物體,而且可能關注時間會持續很長,沒有厭倦感,而對正常人喜歡的玩具卻沒有任何興趣,這些也和自閉症有一定的關系。

3、刻板行為

自閉症患者通常會有刻板的行為模式,比如每天上床的時間需要固定,而且外出時喜歡走相同的路線。這些行為比較刻板,如果被制止,通常會表現出不愉快,焦慮情緒,甚至會反抗,這些都和自閉症有關。

4、語言障礙

自閉症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語言障礙,這是該疾病比較常見的表現。在語言障礙發展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語言能力遲緩的情況,可能到了兩三歲依然不會說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出現沉默、語言少、表達能力降低的情況。

5、社交障礙

一般出現自閉症之後,比較明顯的表現就是社會交往障礙。患者無法正常和別人建立人際關系,而且無法正常與他人溝通,一般缺乏朋友,而且分不清具體的親疏關系,對待親人與其他人都是同樣的態度.

㈧ 心理學經典電影有哪些

㈨ 情感認知障礙(認知、雙相情感障礙和自我拯救)

Frederick Goodwin, MD和Kay Jamison, PhD所著的里程碑式教科書《躁狂抑鬱症》中,有一句話使我們在治療雙相情感障礙方面取得的大部分進展黯然失色:「完全的症狀緩解並不能確保功能恢復。」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治療症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患者將重獲新生。緊張的婚姻、坎坷的工作經歷和失去的友誼成為常態。

對這些患者來說,阻礙他們的不是抑鬱或躁狂,而是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症狀。在症狀緩解後,記憶、注意力和判斷力、社會直覺等高級結構障礙會持續存在,大約30%-60%的病例都是如此。與情緒症狀相比,認知問題更難治療,但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干預。

評估

第一步是識別。

臨床醫生應該問這樣的問題:「現在抑鬱症和躁狂症已經消失,你覺得你的大腦在充分工作嗎?或者生活中還有哪些領域沒有完全發揮作用?」從那些薄弱環節評估職業功能(如完成任務,確定優先順序和時間管理)和家務(如賬單,購物,清潔和基本衛生)。也可以詢問興趣愛好、娛樂、家庭、人際關系、性生活和社交生活,如是否失去興趣、是否享樂減退、是否能跟上電影的情節、人際關系中是否存在問題等。

雖然主觀評估很重要,可以提供生活質量方面的信息,但客觀測試也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認知問題。連線測試(TMT)和數字元號轉換測試(DSST)操作簡單,結果有意義。現在可以通過一個免費軟體包THINC-it(可在 progress.im 上在線獲得),這個軟體包可以用來跟蹤進度。

患者教育至關重要。要跟患者解釋,在主要問題解決後這些問題仍然繼續存在是很常見的。同樣,讓他們知道認知恢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他們的積極參與。家庭需要為患者提供機會,讓他們重新獲得在無判斷力區域的技能,並接受這些嘗試帶來的錯誤。

患者通常將認知問題歸因於情緒穩定劑。盡管這一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更大的負擔來自事件本身。認知障礙最有力的預測因素是過去發作的次數,長時間發作或有精神病特徵的發作會造成特別的傷害。因此,恢復要從預防開始。通過向患者解釋「每次發作就像一個小的頭部損傷,發作的次數越多,這些認知問題就會越嚴重」,確保患者理解這一點:你的大腦需要時間來恢復,但如果反復發作,就無法恢復。

接下來,設定一個具體的合理目標。通過詢問患者「如果這些症狀改善了,你最想做什麼?」來吸引患者。

認知療法可以改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它並沒有在客觀的認知測試指標上帶來有意義的改進。取而代之的是,患者會制定一些策略來彌補這些缺陷,並在現實世界中實施這些策略。他們學會使用日歷、待辦事項清單、提醒,並把復雜的任務分解成更簡單的步驟。如果沒有康復治療師,患者可以借用這些技術,通過設定目標,並在臨床醫生的支持下解決治療過程中的問題。

生活方式

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症狀,很少有其治療方法的研究,我們所了解的大部分是從精神分裂症和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等相關疾病中借鑒而來的。

一般的方法是通過良好的新陳代謝、心血管和晝夜節律系統支持大腦和身體的健康。對不同人群的認知能力有最好證據的3種干預措施是: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45分鍾)、飲食(地中海、北歐或日式)和睡眠。

如果鍛煉太困難,可以從散步開始。研究顯示,與在城市或郊區的環境中散步相比,在樹林中散步60-90分鍾可以改善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健康大學生的認知能力。

要解決飲食問題,首先要介紹一些對大腦有益的食物。在小型對照試驗中,一些簡單的干預措施,比如每天增加1-2份蔬菜、堅果或水果(尤其是藍莓)的攝入量,可以改善認知能力和情緒。使用這些食物後,加工、油炸、含糖和快餐的攝入就會減少,這些食物會損害認知能力。

睡眠可以鞏固記憶,提高注意力、處理問題的速度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幸的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不容易入睡,強迫自己入睡只會適得其反。相反,患者應該在他們可以控制的晝夜節律周期內進行干預。在臨床研究中,夜間的黑暗有助於穩定躁狂,而不依賴於睡眠;在動物研究中,夜間黑暗有助於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

認知練習可以有所幫助,但效果不如之前的策略。謎題和字謎游戲有一些輕微的好處,但並不能明確轉化為功能上的改變。對於對輕度認知障礙,研究的最好的一些游戲是靈巧性游戲和所謂的「練習游戲」,如Wii Bowling。這些以動作為導向的游戲進一步強調了體育鍛煉對認知健康的重要性。

雙相情感障礙與幾種可能損害認知能力的疾病有關,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睡眠呼吸暫停。在糖尿病方面,有證據表明二甲雙胍和利拉魯肽都能改善情緒障礙患者的認知能力。單純皰疹病毒-1在雙相情感障礙中與較差的認知相關。在一項小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中,伐昔洛韋即使在沒有生殖器病變的情況下也改善了這一人群的認知能力。

情緒穩定劑

在情緒穩定劑中,拉莫三嗪具有最有利的認知功效。在大型開放標簽研究和對照試驗的事後分析中,它改善了認知。另一方面,拉莫三嗪會導致詞彙識別問題,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或者當劑量超過150毫克/天時。

鋰鹽既有認知風險,也有益處。盡管大多數情緒穩定劑具有神經保護作用,但鋰的作用范圍更廣,5個對照試驗的證據表明,鋰可在較低劑量范圍(血清水平為0.25至0.5 mEq/L)下預防痴呆。另一方面,一項對臨床數據的薈萃分析表明,鋰可導致短期記憶和創造力的較小損傷。

關於鋰鹽對認知影響的精心設計的試驗很少,但一項研究觀察了61名首發躁狂患者的認知結果,這些患者被隨機分為鋰鹽組和喹硫平組。一年後,服用鋰鹽的患者比服用喹硫平的患者語言表達更流暢。為了在實踐中驗證這一點,可以請患者在一分鍾內說出盡可能多的以字母「P」開頭的獨特單詞。

雖然一些研究發現非典型抗精神病葯物會損害認知能力,但一項小型、精心設計的試驗對魯拉西酮卻有不同的解釋。該研究包括情緒正常但有認知問題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開放標簽的魯拉西酮(平均劑量48mg/天)或常規治療。6周後,與正常治療組相比,魯拉西酮治療組患者在一系列認知測試中表現明顯更好,效果值為0.8。

丙戊酸鹽和卡馬西平與注意力、短期記憶、學習和運動速度的減退有關。沒有證據表明這兩種抗驚厥葯物能改善認知能力。此外,在一項自然主義研究中,它們對認知狀況的影響比鋰鹽或拉莫三嗪更差。

總的來說,情緒穩定劑會造成很小但真正的認知障礙。拉莫三嗪、鋰和魯拉西酮可能在某些方面改善認知能力,而在另一些方面使其惡化。這些反應因患者而異,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微調劑量並在必要時更換情緒穩定劑。

是多動症嗎?

情緒障礙患者通常認為他們的認知問題是ADHD造成的。大約15%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同時患有ADHD。然而,如果症狀在成年期就開始了,並且隨著情緒發作而加重,那就不太可能是多動症的問題。

在實踐中,這很難區分,但一些跡象可能會有所幫助。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往往使患者更加亢奮,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患者的語言特點是節奏狂躁、起伏不定,而且他們經常變換話題(即使不是輕度躁狂)。相比之下,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缺陷感覺較慢,類似於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健忘、惰性和優柔寡斷佔主導地位。

根據臨床經驗,興奮劑對多動症患者有鎮靜作用,因為它們能治療多動症。相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服用興奮劑後更有可能感到精力充沛。興奮劑最多能改善與雙相情感障礙相關的認知症狀6到12個月,然後產生耐受性。在最壞的情況下,它們會導致躁狂、混合狀態和精神病。

當真正的ADHD和雙相障礙並存時,莫達非尼、阿莫達非尼、可樂定和胍法辛是更安全的選擇。托莫西汀,類似於去甲腎上腺素能抗抑鬱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認知增強劑

除了前面討論的情緒穩定劑外,很少有針對雙相情感障礙認知症狀的對照葯物治療試驗。痴呆症的治療已經失敗(多奈哌齊和加蘭他敏),普拉克索、n-乙醯半胱氨酸和亞甲基藍也失敗了。雖然莫達非尼和阿莫達非尼尚未針對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症狀進行測試,但這些葯物改善了其他人群的認知,並對雙相情感障礙有積極作用。

一個積極的發現來自於南非醉茄(ashwagandha)的提取物。在一項隨機的安慰劑對照試驗中,這種提取物改善了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記憶、反應時間和社會認知能力,這些患者心境正常但有認知問題(n=53;效應值為0.26-0.62)。

不幸的是,這個實驗尚未得到重復,但它得到了實驗研究的支持,該實驗發現南非醉茄對海馬體有神經保護作用。該提取物可以在帶有「Sensoril」標簽的產品中獲得,目標劑量:500mg/d,起始劑量:第一周250mg/d。

結論:拯救自我

雙相情感障礙是由其症狀定義的,但是使其成為一種疾病的是各種損害。畢竟,它的症狀也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高興、悲傷、易怒、疲勞和精力充沛。對許多患者來說,雙相情感障礙最痛苦的部分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大多數人寧願失去對自己右臂的控制,也不願失去對那些自我的控制:他們的行為舉止、他們的言論、他們的想法和感覺。

認知症狀將這種失控延伸到躁狂和抑鬱的發作之外。Linda Logan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性,她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上寫了一篇她與雙相障礙抗爭的文章,這篇文章在網上瘋傳。她解釋說,這些缺陷對她的身份構成了威脅。即使在她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她也「失去了能力感……單詞檢索既困難又緩慢……清晰的思想、記憶和專注力都已經離開了我。我正在慢慢地消失。」

而此時精神科醫生需要做的就要及時詢問「自我的哪些部分消失了」,並按照我們以上所說的干預針對性進行治療。

㈩ 推薦六部經典的心理學電影

      經典的電影永不過時,即使是黑白色調,拍攝手法粗糙,但電影中傳達的智慧,美和愛是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褪色。

      推薦的這六部電影,部部經典,當時看的時候沖擊力很大。看完之後,若干年後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推薦給心理學愛好者。

1.《愛德華大夫》

      這是一部1945年上映的黑白影片,由西區柯克執導,英格麗褒曼和格麗高里派克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女心理醫生和假冒的愛德華大夫相愛的故事,故事裡假冒的愛德華大夫涉嫌謀殺真正的愛德華大夫,而他又患有健忘症,自己也不記得是否殺了愛德華大夫。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們通過精神分析的方法幫助愛德華找回記憶,破解謎案。

      這部影片精彩的地方在於它有愛情,有懸疑,同時還包含了專業的精神分析理論,它是對佛洛依德學說的完美演繹。對於精神分析學派愛好者,這是不可錯過的一部經典電影,普通人也能通過這部電影感受到精神分析的魅力。

2.《火柴人》

      這是一部2003年上映,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

      火柴人是美語里的俚語,它代表用一盒火柴也能騙來大把金錢的騙子。尼古拉斯凱奇在影片中飾演的就是這樣一個技術高明的騙子,他還患有強迫症和廣場恐懼症。

      強迫症是嚴重影響人的生活的周期性的強迫思維或者強迫動作。患有強迫症的人會有反復地念頭和動作。廣場恐懼症會讓人在人群中突然出現無法控制的恐懼情緒。

      這部影片的最大亮點是尼古拉斯凱奇的演技,他把一個患有心理疾病同時又技藝高超的騙子演得十分逼真。讓人看完之後忍不住又去搜尋他的其他電影來看。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也蠻曲折的,也算一個亮點。

3.《死亡實驗》 

      環境會改變人性嗎?這部電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部電影有兩個版本,一個美版,一個是德版。我只看美版的。美版的是由1971年在斯坦福大學進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改編而成的電影,也就是說,這個電影是有真實原型的。

      這部電影2009年上映,由保羅舒爾而靈執導,福里斯特惠特克和阿德里安布羅迪主演。

    它講述的是科學家找來了一群普通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扮演獄警,一組扮演囚犯,進行為期兩周的實驗。影片一開始,大家都沒有特別認真扮演獄警和囚犯,但逐漸地扮演的獄警越來越像獄警,而囚犯也開始了激烈的反抗。人性的弱點在電影里體現的淋漓盡致。這部電影給人帶來的心理沖擊很大,值得一看。

4.《美麗心靈》

      這部電影上映於2001年,是朗霍華德執導,羅素克勞、艾德哈里斯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這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電影,影片的男主角約翰納什是一個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但他同時也患有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精神疾病,人在患病時會出現認知障礙,幻聽幻視等。但納什在得病後漸漸康復,並且一如以往地進行科學研究,很令人敬佩。要知道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精神疾病,而納什通過意志的力量,堅持工作,最終取得了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成就。影片里包含的正能量鼓舞人心。

5.《雨人》

      這部電影上映於1988年,是由巴瑞萊文森執導,達斯汀霍夫曼和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影片講述的是兄弟情,在影片中弟弟發現父親將遺產留給了患有自閉症的哥哥,便想騙取這筆遺產。但在這個過程中,弟弟逐漸喜歡上了哥哥,並且放棄了自己的私慾。

      在影片中哥哥患有高功能自閉症,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他心算速度堪比計算器,但他行為習慣刻板,經常會有很多離奇古怪的行為。影片里哥哥精湛的演技把自閉症患者演得非常逼真,哥哥和弟弟的手足情深也演繹得十分精彩。不愧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的電影。

6.致命id

      這部電影是美國導演詹姆斯曼高德執導的一部驚悚電影,主演是約翰庫薩克,雷利奧塔和阿曼達皮特。這部電影劇情緊湊,情節驚心動魄,結局出人意料。但看得時候有一點嚇人,膽小的慎入。

      這部電影講的是11個陌生人由於一場暴風雨不得不聚集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汽車旅館。這11個人中的10個人陸續被殺害,最後只有一個人活了下來。

      但其實以上這些情節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這11個人是男主角的11個人格。男主角的主治精神病醫生發現了他的人格,並幫助他來進行治療,但最後男主角的邪惡人格把主治醫生也殺掉了。

      影片故事情節驚悚曲折離奇,看得人心驚膽戰。這部電影很好的演繹了多重人格。如果喜歡研究多重人格,還可以看一下《24重人格》這本書。

     

閱讀全文

與認知障礙兒童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恐怖電影1905 瀏覽:594
八佰電影花木蘭免費高清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739
電影用意念開槍的叫什麼 瀏覽:626
國際動作電影孫楠歌曲 瀏覽:981
媽倫理電影 瀏覽:877
寒假孩子該看什麼電影 瀏覽:747
電影男主帥國產 瀏覽:901
老電影女俠除 瀏覽:81
騰訊和愛奇藝看電影哪個好 瀏覽:942
黃渤金灶沐電影名字 瀏覽:554
青春動漫有三個組成部分的電影 瀏覽:143
播放奧特曼電影搞笑 瀏覽:677
張小斐黃渤新電影換人 瀏覽:84
鴨粵語電影 瀏覽:946
高清迷霧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40
打六萬梁詠琪是什麼電影 瀏覽:880
王寶強經典台詞說電影 瀏覽:654
北京經典電影取景地 瀏覽:716
李佳航青春校園電影 瀏覽:890
江江油哪裡可以看電影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