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漢有反串演員嗎
武漢有反串演員。比如蕭藝媚、葉紫涵。葉紫涵畢業於江西南昌第20中學,長相秀氣。他的夢想就是能成為和李玉剛老師一樣的反串演員。
因參加江西電視台影視頻道娛樂節目《有才你就來》而被觀眾所熟知,其演唱視頻也迅速在網路走紅。因其精湛的反串功力而被外界追捧為「反串界的一朵奇葩」。
如今在國內為人所熟知的男反串演員有:鄒開雲、劉著,李玉剛、馨妃、卡琳娜、張揚(反串黛玉)、秋葉子(反串秋葉子)。其中李玉剛的知名度頗高。很多人贊譽他為繼梅蘭芳等中國四大名旦之後,中國京劇旦角的後起之秀。
可出名後的李玉剛仍然很朴實、謙虛、隨和。他從未忘記自己傳承國粹的理想,不僅刻苦練習,而且一有機會就遍訪名師,四處求學,決心好好學習深造,努力推動京劇藝術的推廣與傳承。
反串演員指影視劇中扮演不同於自身性別的角色的演員。反串,通常分男扮女裝、女扮男裝兩種。
在古代,女人是不能演戲的,所以古代開始就有反串這一形勢出現。
現今影視中反串出現通常是為了滿足劇本的需要或者達到某些喜劇的效果。代表人物:林青霞,他的女扮男裝反串的東方不敗給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男人喜愛,女更愛。
還有喜劇之王「周星馳」在《大話西遊》《百變星君》等多部經典之作里都有反串角色,不過都是以搞怪著稱。在娛樂圈,玩反串的藝人數不勝數,如今「反串」也成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時尚娛樂話題。
2. 戲曲藝術中為什麼會出現反串呢
戲曲藝術中出現反串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演員因為不足或者角缺失,因為跨行當演出與自身行當不相同的戲。
反串是中國戲曲表演的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反串與演員及劇中人物的性別沒有關系的,舉個例子,京劇大師梅蘭芳,作為一個旦行演員,演出女性角色很正常,而他曾於《轅門射戟》一劇中飾演呂布,則反而是反串了,除了旦串生,也就是旦行反串生行,還有生串旦、生串凈、生串丑,這些都是戲曲表演中十分常見的。
(2)電影著名女演員反串京劇擴展閱讀:
不管是行當反串還是性別反串,在舞台上求得就是以假亂真,我們暫且用性別反串的角度來看梅蘭芳大師,,梅蘭芳大師雖然是男兒身,但只要粉墨登場,無論是《霸王別姬》中對霸王忠貞不二的虞美人、《貴妃醉酒》中醉酒而不失高貴的楊貴妃、還是《穆桂英掛帥》中英姿颯爽的穆桂英,登上舞台的他就是讓人驚艷的美人兒,由此可以得出一點,反串即是要把角色演活。
在潮汕地區說到反串,不得不說的就是洪妙大師,《香羅帕》中,她是一個熱情,又有些可愛的老阿婆,《楊令婆辯本》中,他是是非分明,敢於辨明是非的楊令婆,《劉明珠》中,她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心機深沉,老謀深算的皇太後。洪妙大師塑造的諸多角色各具特色,其影視作品可謂是潮劇的活化石。
3. 問,有一電影其中講一個女演員演鍾馗的事,其間穿插了京劇《鍾馗嫁妹》,請問電影名稱,哪裡可以下得到呢
黃蜀芹的《人·鬼·情》
1987年與李子羽、宋日勛合作編劇並導演影片《人鬼情》,於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第五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像節電影大獎——金鳥獎;1989年獲法國第十一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大獎。
4. 包租婆元秋的親妹妹,反串出演第一版韋小寶,曾與張國榮組CP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1972年9月才連載完成。之後的幾十年,推出了十幾個版本的影視劇作品,其中最著名的電影是1992年周星馳版本,最經典的電視劇是1998年陳小春版本。
很多人並不知道,早在 1977年就有了第一版的《鹿鼎記》電視劇 ,而且第一版的韋小寶還是個女生反串的,比周星馳早15年。
這個 反串韋小寶的女星叫文雪兒,是正是著名動作女演員元秋的親妹妹 。
2004年, 成龍的大師姐元秋 ,在息影18年後因周星馳再三邀請而復出,在喜劇電影《功夫》中飾演包租婆翻紅。
憑借《功夫》的熱度,元秋的包租婆形象深入人心;在之後的十幾年裡,連續出演了數十部影視劇作品,重獲演藝事業第二春。
元秋翻紅後,關於她的出身和過往,就慢慢被扒了出來。元秋出身京劇世家,10歲投師於占元,與洪金寶成龍元彪元華等成為師姐弟;17歲在電影圈出道,24歲出演好萊塢大片《007之金槍人》。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元秋還有個妹妹,也是影視明星。只是因為在圈中用的都是藝名,而且也在90年代初就息影退圈,所以才會顯得如此默默無聞。【元秋兄弟姐妹7個,元秋排行第3,文雪兒最小。】
【文雪兒】 1960年3月1日生於香港,比元秋小10歲,父親張玉成是山東京劇演員,到港後改做粵劇武師。 元秋本名叫張轉男,元秋妹妹叫張惠英 ,文雪兒是藝名。
文雪兒是從小跟著父親習武,而元秋拜師於占元正是文雪兒出世那年。
1976年,還不到16歲的文雪兒,加盟剛剛成立的 佳藝電視台 ,迅速成名,後與米雪、李通明一起被稱為「佳視三寶」。
雖然佳藝不到三年就倒閉了,但仍然出了很多人才,也拍出了很多優秀的劇集,特別是古裝劇。
1976年,文雪兒在 《碧血劍》 中飾演溫青青,第一次做女主角;姐姐元秋在劇中飾演何鐵手。
然後,又在《紅樓夢》中飾演史湘雲,與毛舜筠、米雪合作;
《白發魔女傳》中飾演鐵珊瑚,與李麗麗、白彪合作;
《武林外史》中飾演白飛飛 ,與米雪、劉江合作;
《鹿鼎記》中飾演韋小寶,與李通明、白彪合作;
《雪山飛狐》中飾演程靈素,與米雪、李通明合作;
《風雷第一刀》中飾演丁靈琳,與伍衛國、劉江、米雪合作;
《流星蝴蝶劍》中飾演鳳鳳,與魏秋樺、馬海倫合作。
相比姐姐元秋的粗獷威猛, 文雪兒是嬌小玲瓏型 ,而且顏值也很高,精靈鬼馬,充滿靈氣。
也就是因為身上的這股氣質,加上《碧血劍》中溫青青的女扮男裝的造型,被導演大膽選中反串韋小寶。【之後在電影版《碧血劍》又出演溫青青。】
也是因為佳藝對古裝武俠劇的偏愛,文雪兒出演了無數古裝劇,固定了其靈巧型古裝女俠的角色定位。
佳藝之後,文雪兒轉投亞視的前身麗的電視台,又拍了幾十部劇,同時也在邵氏拍了十幾部電影,其中大部分還是古裝武俠片。
《浣花洗劍錄》中飾演小公主,與張國榮、陳惠敏等合作;還在《情人箭》中飾演杜鵑,《沈勝衣·骷髏殺手》中飾演赤仙娃,《怒劍鳴》中飾演郡主,《俠盜風流》中飾演黑琥珀,《天龍訣》中飾演朱菁照,《湖海爭霸錄》中飾演千葉子,《大內群英續集》中飾演空空兒,《少年黃飛鴻》中飾演劉巧兒;
《武俠帝女花》中飾演費貞娥,《大將軍》中飾演羅新燕,《血債血償》中飾演楊詠雪,《劍仙李白》中飾演趙六妹,《鐵膽英雄》中飾演李春花,《琴劍恩仇》中飾演段美奴,《霍東閣》中飾演沈小玉,《四大名捕重出江湖》中飾演連秋心,《清末四大奇案之太原奇案》中飾演張玉姑,《濟公活佛》中飾演秦倩紅,等等。
1978年8月21日,佳藝電視宣告倒閉當天,麗的電視高管就找到文雪兒,與她洽談簽約事宜。加盟麗的後,文雪兒繼續受捧,其古裝美女角色形象深入人心,仍有廣闊的市場。
其中, 與張國榮合作的《浣花洗劍錄》 ,是文雪兒加盟麗的的第一部劇。文雪兒與張國榮,組成小公主和方寶玉CP,成為轟動一時的熒屏情侶。
那時的張國榮也才22歲,出道一年,憑借俊美外形和身上那種高貴公子氣質,迅速迷倒萬千粉絲。
《倚天屠龍記》《倚天屠龍記大結局》中飾演殷離,與導演楚原、爾冬升、井莉、余安安等合作;
《蕭十一郎》中飾演小公子,與楚原、狄龍、劉永、井莉合作;
《絕代雙驕》中飾演鐵心蘭,與傅聲、伍衛國、歐陽佩珊合作;
《少林與武當》中飾演李二環,與導演張徹、錢小豪、羅莽、江生合作;
《碧血劍》中飾演溫青青,與張徹、郭追、井莉、龍天翔合作;
《書劍恩仇錄》中飾演周綺,與楚原、狄龍、白彪、羅烈合作;
《神鵰俠侶》中飾演郭芙,與張徹 、傅聲、郭追、黃淑儀合作;
《俠客行》中飾演丁璫,與張徹、郭追、唐菁、劉慧玲合作;
《癲馬靈猴》中飾演李雪兒,與導演魯俊谷、戚冠軍、朱鐵和
《神經大俠(鴛鴦刀) 》中飾演任劍飛(任飛燕),與惠英紅、元德合作;
《武林聖火令》中飾演金蛇童子,與魯俊谷、莫少聰、劉雪華、白彪合作;
《花心紅杏》中飾演莎莉,與楚原、鍾楚紅、梁朝偉、夏文汐合作;
《獵魔群英》中飾演阿文,與呂良偉、胡慧中、李賽鳳合作;
《橫沖直撞火鳳凰1》中飾演珍妮,與萬梓良、胡慧中、吳鎮宇合作。
文雪兒加盟麗的的1978年,同時進軍影壇,與邵氏開始在電影上的合作,也是古裝武俠片為主。
1985年,邵氏電影宣布停產;1986年,文雪兒與麗的合約到期,於是息影回歸家庭。1989年,短暫復出加盟無線電視, 1991年正式息影退出 娛樂 圈 。
文雪兒結過2次婚,與第一任老公生有2個女兒,都很漂亮。
2013年,息影20多年的文雪兒,再次應邀復出,客串無線電視劇集《巨輪》。這時,53歲的文雪兒沒有了當年的靈氣,但保養得宜,洋溢出一身貴婦氣質。
在 娛樂 圈的十幾年,文雪兒出演過韋小寶、溫青青、郭芙、殷離、丁璫、鐵心蘭、程靈素等多個經典古裝武俠人物,合作過張國榮、毛舜筠、米雪、狄龍、爾冬升、傅聲、鍾楚紅、梁朝偉、呂良偉、萬梓良、夏文汐等無數 娛樂 明星。
雖然不能像韋小寶那樣瀟灑,但這樣的文雪兒還是值得回顧的。
5. 甄子丹和於榮光一起演過的電影
《少年黃飛鴻·鐵馬騮∕鐵猴子Ⅰ》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又名:《鐵猴子》 導演:袁和平 監制:徐克 類型:功夫片 上映:1993年9月3日 中國香港 電影投資:$2,000,000 地區:中國香港 語言:粵語 時長:90分鍾 顏色:彩色 聲音:DTS環繞立體聲DolbyDigitalSDDS 分級:PG-13(暴力) 發行:2001年美國米拉麥克斯公司
主要演員
甄子丹飾黃麒英 曾思敏飾黃飛鴻 於榮光飾楊天淳 黃沾 小侯 任世官飾衍空 袁信義 王靜瑩
劇情介紹
晚清年間,吏治日弊,社會貪污成風,平民生計大受困擾。醫術精湛的楊天淳開設百草堂醫館,懸壺濟世,可惜時世日非,淳決定以牙還牙,喬裝成大盜模樣,行俠仗義,專門對付奸官污吏,人稱大盜鐵馬騮。朝廷有見及此,遂派遣少林高手衍空為欽差大人,捉拿鐵馬騮歸案。然而,楊天淳藝高人膽大,提早假扮欽差,騙取官商勾結屯積米糧,轉贈無依大眾,此舉惹來官府不滿。其時,廣東十虎之一的黃麒英攜子黃飛鴻北上采葯,適值浙江鬧起「捉鐵馬騮」的官潮,倆人無辜捲入漩渦,更被洲官 《鐵馬騮》
威逼承擔捕賊之責。黃麒英從當地民間百姓口中得悉鐵馬騮乃劫富濟貧的俠盜,在調查之際,認識了威名遠播的楊天淳,從此兩名江湖漢子遂結了相惜的俠情。衍空聞風趕至,並布下天羅地網,力擒鐵馬騮,此時黃了解到其真正身份,在結義的沖擊下,決定義助鐵馬騮逃出生天,合力對付面前困境。
幕後資料
大夫楊天淳眼見晚清官吏禍國,故夜間喬裝飛賊「鐵猴」,劫官濟貧。京官大怒,派少林叛徒衍空和尚為欽差,通緝鐵猴;另一方面,黃麒英領子黃飛鴻北上,路見盜賊,黃出手教訓盜賊,顯其功夫不俗。官府以為民除害為名,以飛鴻為人質逼迫黃麒英助擒飛賊。黃麒英不明真相,兩雄惡戰連場。 本片拍攝於1993年,是徐克黃飛鴻故事系列中的一部,由近年來蜚聲國際的香港武術導演袁和平執導。劇中的少年飛鴻由女演員曾思敏反串。
導演介紹
原籍北京,生於廣州,人稱「大眼」、「八爺」。父親袁小田是京劇世家傳人、香港影壇著名武術指導與演員,精通北派功夫。 袁和平自小隨父習武,並被父親帶入電影圈,當臨時演員和龍虎武師,也曾與父親一起參演過多部「黃飛鴻」電影。1970開始做武術指導,第一部是《瘋狂殺手》,而後為《餓虎狂龍》(1972)、《壁虎》(1972)、《盪寇灘》(1973)、《小雜種》(1973)等片擔任武術指導。後為吳思遠賞識,設計《鷹爪鐵布衫》動作。1978年升為導演,一年內推出成龍主演的《蛇形刁手》與《醉拳》兩部功夫喜劇,將功夫與雜耍逗趣糅在一起,大受歡迎,也讓成龍一炮而紅。之後執導《南北醉拳》(1979),與洪金寶合作《林世榮》(1979)。80年代執導《奇門遁甲》(1982)、《霍元甲》(1982)、《笑太極》(1984)等。 1985年導演時裝動作喜劇《情逢敵手》,將流行霹靂舞與武術熔於一爐,創出新的娛樂效果。後為德寶公司拍攝《特警屠龍》(1988)、《皇家師姐Ⅳ直擊證人》(1989)、《洗黑錢》(1990)等時裝動作片。1992年與徐克合作《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獲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隨後又導演了《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1993)、《蘇乞兒》(1993)、《太極張三豐》(1993)、《火雲傳奇》(1994)、《詠春》(1994,又名《紅粉金剛》)、《功夫小子闖情關》(1996,又名《太極拳》)等,並為王晶的《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1993)、陳嘉上的《精武英雄》(1994)、李仁港的《黑俠》(1996)等設計動作。 1999年應好萊塢之邀,為《黑客帝國》系列設計動作,引起全球轟動。隨後又為昆汀·塔倫迪諾的兩集《殺死比爾》、徐克的《蜀山傳》(2001)、周星馳的《功夫》(2004)、馮德倫的《精武家庭》(2005)、於仁泰的《霍元甲》(2006)等做動作指導,皆獲成功。袁和平還曾執導電視劇《太極宗師》、《新少林寺》等,並曾為央視《水滸傳》設計動作。
編劇介紹
徐克祖籍廣東,1951年2月生於越南。自幼就對電影有極濃厚的興趣,自13歲起即開始製作八米厘實驗電影。1966年遷居香港,完成中學教育。徐克1969年進入美國德薩斯州的南循道會大學,一年後停學環游美國,後來轉到德州大學(奧斯汀)修讀廣播電視/電影課程,與朋友合拍了一部四十五分鍾的有關美籍亞洲人的記錄片《千鍾萬縫展新路》。1975年畢業後,他在紐約編輯一份唐人街報紙,並組織了一個社區劇社,又參與當地的華埠社區有線電視。 1977年回到香港,徐克加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從事導演和監制等工作。一年後,他轉投佳視,並且拍成了電視劇經典《金刀情俠》。這可說是徐克導演生涯的轉折點,他的才華為電影監制所注意,並於1979年拍成 他的第一部古裝劇情長片《蝶變》。徐克獨特的風格和嫻熟的技巧,使《蝶變》從當時充斥市場的功夫片中脫穎而出。 徐克的第四部作品《鬼馬智多星》即為他贏得1981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殊榮。其後的《最佳拍檔之女王密令》更創下了3000萬的票房紀錄。 1984年4月徐克與他的妻子施南生成立了電影工作室。工作室的首部電影《上海之夜》即獲選為1984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十大最佳電影,並獲邀參展十多個海外大型影展。 1987年,徐克監制的古制劇情片《倩女幽魂》亦突破了港片的先河,該片除獲得票房佳績外,亦奪得1988年葡萄牙Oporto 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亦在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分別取得五項和三項獎項。 徐克亦曾參與《打工皇帝》、《超級警察》和《最後勝利》等多部電影的演出。而《最後勝利》更令他獲提名一九八八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同年由他監制的《英雄本色》亦取得票房新高,《刀馬旦》更取得國際性的好評。 1989年,徐克憑《英雄本色III》繼承這系列的成功,而且在越南作拍攝的主要場地。同年由他監制的《喋血雙雄》在美國上畫,而且得到很高的評價。 1990年《笑傲江湖》和《倩女幽魂II 人間道》等電影,不僅確立了徐克武俠電影大師的地位,亦為他贏得法國Avoriaz電影節特別評判大獎。同年徐克亦贏得(Screen集團)最佳導演的殊榮。 1992年,徐克憑《黃飛鴻》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而《倩女幽魂II 人間道》則奪得葡萄牙Oporto 電影節最佳特技獎。 同年,《笑傲江湖II之東方不敗》、《黃飛鴻 II 之男兒當自強》和《新龍門客棧》三片在亞洲地區都錄得破紀錄的票房,開創了當時拍攝古裝電影的潮流。而與嚴浩合作的電影《棋王》,在義大利的劇本和影像國際電影節奪得大獎。 1993年的《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和《黃飛鴻III之獅城爭霸》,繼承這系列的偉大成績,分別在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贏得最佳服裝大獎和最佳武術設計大獎。 1994年,徐克監制及導演了愛情悲劇《梁祝》,被譽為東方《羅密歐與茱麗葉》。徐克亦再表演出他題材的豐富多變,製作了一部愛情喜劇《花月佳期》。同年他亦製作了《黃飛鴻V 之龍城殲霸》。 1996年,徐克製作了三部著名作品《新上海灘》、《黑俠》和《黃飛鴻VI 西域雄獅》。同年,他更為美國新力公司,導演了他的首部荷里活電影《反擊王》。 徐克熱愛漫畫人所共知,1997年更監制了首部動畫作品《小倩》。該動畫以名作《倩女幽魂》為腹稿,製作時間長達四年,甫推出即大獲好評。 其後,徐克為哥倫比亞(亞洲)電影公司監制並導演了動作片《順流逆流》。在美國上映後,即被評論界喻為國際性動作電影新典範。 作為業界的先行者,徐克一直為香港電影注入新元素。2001年由他監制的《老夫子2001 》更為香港首部結合3-D 動畫人物和真人演出的電影。該片自復活節起,即作全東南亞發行。 徐克的另一部作品《蜀山傳》亦在同年暑假作全亞洲發行,並由Miramax公司購得全歐美的發行權。 2001年10月,徐克在1993年監制的《鐵馬騮》在美國上映。在一個月內累積了1400萬美金的票房紀錄,反映了美國觀眾對中國功夫片的渴望。 同時,徐克另一部科幻動作片《黑俠2》,亦於2003年初上映,並由新力公司作世界性發行。2002年徐克監制的《僵屍大時代》,再次由美國新力公司取得世界性發行權。 2003年徐克監制《散打》,散打是近年來中國最流行的拳擊運動,此片描述散打拳手的奮斗心路歷程,並起用職業散打拳手演出,充分表現了散打比賽的刺激。 2005年,電影《七劍》獲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演員介紹
甄子丹是香港演員、動作指導、導演。生於廣東。兩歲時前往香港。11歲前往波士頓,在那裡度過了少年時光。甄子丹的母親麥寶嬋是著名武術和太極宗師,父親甄雲龍是星島日報的波士頓編輯。他自幼受父母影響,喜歡音樂和武術。曾往北京武術隊學習兩年。 80年代途經香港,被袁和平發掘。1984年主演《笑太極》成名。隨後主演了將流行霹靂舞與武術糅為一體的時裝動作片《情逢敵手》(1985),以及警匪片《特警屠龍》(1988)、《皇家師姐4直擊證人》(1989),1990年主演《洗黑錢》。1992年受徐克之邀相繼出演《新龍門客棧》、《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隨後主演了袁和平的《鐵馬騮》、《蘇乞兒》(1993)、《詠春》(1994)、麥當傑的《新流星蝴蝶劍》(1993)等,成為繼李小龍、成龍、李連傑之後的又一位功夫巨星。之後曾主演電視劇《新精武門》,也獲成功。 1997年開始執導電影,作品有《戰狼傳說》(1997)、《殺殺人、跳跳舞》(1998),影像與動作處理均充滿獨特的個人風格。後曾受邀往德國、美國、日本等地做武術指導或導演,如《修羅雪姬》(2001)、《刀鋒戰士2》,以及成龍的好萊塢作品《上海正午2》(2003)等。2002年回國參演張藝謀的《英雄》。2003年為《千機變》設計動作,獲第40屆台灣金馬獎、第23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2004年參演《戀情告急》(2004)、《千機變2花都大戰》(2004)等。2005年主演徐克的《七劍》、葉偉信的《殺破狼》和《龍虎門》,並為後兩部影片做動作指導。2007年又和葉偉信聯手導演了號稱是《殺破狼》前傳的《導火線》。甄子丹的動作干凈利落,凌厲迅猛,爆發力強,充滿力度與視覺觀賞性,在香港諸多的動作演員和武術指導中可謂獨成一派。
編輯本段鐵馬騮II之街頭殺手
基本信息
片名: 鐵馬騮II之街頭殺手 Iron Monkey2 導演:袁和平 鐵馬騮2
[1]主演:甄子丹 周比利 午馬 類型:動作 年份:1996 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片長 : 88分鍾
6. 陳凱歌電影《梅蘭芳》中,孟小冬的扮演者是哪位著名女演員
我記得陳凱歌電影《梅蘭芳》中,飾演孟小冬的扮演者是章子怡,劇中的孟小冬1907年出生在北平的一個梨園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凈,她的父親、伯、叔都是京劇演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孟小冬九歲就開始向姑父仇月祥學唱老生,十二歲在無錫首次登台,十四歲就在坤生中占據一席之地。
其實章子怡飾演的孟小冬一生雖然曲折剝離,但是也算芝麻開花。6歲時,孟小冬便跟著父親練習身段,每天聽著父親吊嗓;8歲時,正式學習孫菊仙派老生;12歲無錫登台,嶄露頭角;14歲上海現藝,紅遍全城;18歲離滬北上,名動京津;31歲拜入余叔岩門下,終成「梨園冬皇」;20歲那年,她一片痴心,嫁給了梅蘭芳;24歲她毅然決然,選擇分手;43歲,她放低身段,再嫁杜月笙。輾轉半生,終於算是找到了真正的歸宿,這樣的孟小冬也算是有美好結局了。
7. 七/八十年代比較有名氣的反串演員名字
梅葆玖男弟子胡文閣
文閣第一次聽說。看了節目才知道,他是放棄歌唱事業,三十歲才進京學戲的。其痴心和勤奮感動了梅葆玖,然後拜其為師,由此,成了梅派百年來唯一的男弟子。
能堅持搞京劇的人不容易。畢竟,現在懂京劇的人比懂流行音樂的人要少得多。不過我覺得,隨著人們文化素質和藝術素養的提高,關注傳統藝術,關注京劇,關注戲曲的人會更多。
一個久已淡出演藝圈,淡出熱愛他的觀眾記憶的人,驀地在《魯豫有約》里出現了,這個讓幾乎所有的觀眾都過目不忘的藝人,就是久違的胡文閣。
人們大都記得,80年代後期,胡文閣反串女聲,驚現舞台,他那獨樹一幟的嬌、艷、柔、媚的表演風格著實傾倒了眾多觀眾。
胡文閣從1987年步入歌壇,到 2001年毅然中斷自己的歌唱生涯,拜梅葆玖先生為師,潛心攻學國戲,成為近半個世紀以來梅派唯一的亁旦(男旦)傳人。
下面的大事記,記錄著胡文閣10餘年的的演藝生涯:
1988年 獲首屆陝西省通俗歌曲一等獎。
1992年 8月,在懷仁堂演出,得到中央多位領導的肯定。
1993年 作為特別表演嘉賓,在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欄目上展示女聲男唱的表演藝術。
1994年 在東南亞各國訪演,受到傳媒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1996年 獲中國歌壇成就獎。
1997年 應日本國寶級大師,歌舞伎演員坂東玉三郎的邀請,在日本東京和大阪進行文化藝術交流,並獲得日本著名傳媒《朝日新聞》等的廣泛宣傳。
1998年 隨中國明星藝術團出訪歐洲八國,受到歐洲觀眾及海外華人的熱烈歡迎。
1999年 與著名影視劇演員王姬反串表演中國第一部古典音樂劇《西施》,並連續在北京上演一百多場,成為該年度北京文藝界的重要事件之一。
2000年 年初在美國東海岸舉辦個人演唱會引起轟動,並受到陳香梅女士等美國國會議員的接見。
同年榮獲美國世界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世界傑出藝術家」稱號,成為迄今為止該國際藝術界著名獎項的唯一華人獲得者。
如果光看大事記,人們一定會覺得,胡文閣是一個幸運兒,是一個在音樂殿堂快速升起的耀眼金星。然而,就因為他是男唱女聲,男扮女裝,他在他那個奮斗拼搏的年代,就遭遇了那麼多匪夷所思的非議和歧視。盡管他演唱的歌曲美侖美奐、風靡一時,盡管他有常人難得的天賦,盡管他有著不同凡響的藝術造詣,盡管聲樂界有那麼多的權威都感嘆他的超人的天份和藝術悟性,盡管他留在舞台上的風情萬種的藝術形象給了人民那麼多的美好印象。
上個世紀80年代,剛剛改革後的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多元化,固然是一種進步,但不管是傳統的,或者是前衛的理念,其實都呈現一種復合的的狀態,確切說,一種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狀態,不幸的是對於這些理念,人們還來不及辨別,就統統作為新思維接受下來,更不幸的是有些權威,依然秉承著舊日批評模式,把這些貌似公允、嚇人的理念祭為新的打人棍子,漫天揮舞。他們有意無意地傷害了許多人。胡文閣就是其中的一個不幸者。
天津人應當也記得,十年前,胡文閣第一次來天津演出的盛況,地點在中國大戲院,那一次他是隨廣州輕音樂團一起來的。他在天津歌壇上的不俗演唱,讓天津的觀眾如醉如痴。
但是不久,在市一級的權威報紙上就出現了署名文章,一位權威,當時起碼是天津地方評論界的舉足輕重者,用了幾乎半版的篇幅,嚴厲對胡文閣做了多角度的批評。我先聲明,不管什麼時候,不管觀點多麼激烈,文藝批評都是正常的。但是作者不應該像潑婦一樣張口罵人,不應進行人身攻擊,而且更不應當那麼惡毒!
謂予不信,僅舉一例。那文章(如果那也算正當的批評文章的話)說,男扮女裝的胡文閣兩腿之間似乎缺少了什麼東西。
我當時看了,只覺得心頭一顫,原本很追慕的那位學者的偶像,在我眼前轟然倒塌了。
一個南大的前高材生,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特別是一個做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一個寫文章時,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長者,你怎麼就那麼刻薄,怎麼就那麼不能容人。
胡文閣那時不過二十三、四歲,在這位批評家面前完全是個孩子,他不過是扮成女人,唱唱女聲,而且,她的聲音那麼甜美,她的形象那麼佼好,沒有絲毫的俗艷,沒有絲毫的妖冶,沒有一星半點兒的挑逗動作,沒有任何嘩眾取寵的噱頭。用梅葆久先生的話來說:很健康。是啊,很健康就是胡文閣14年歌唱生涯的寫照。
胡文閣出道時,盡管很年輕,而且他出道的那個時代還很燥動,很狂野,但是這孩子很規矩,他懂得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用藝人傳統的說法,他是為了玩意兒,也就是為了他自己的所愛所求,他固守著他的底線。要知道這一點是許多投身演藝圈的人做不到的。
我至今不得而知,令我們天津這位權威耿耿於懷的究竟是什麼!
難道就因為他是男的,不該扭扭捏捏地扮女人?
我疑惑了。
這樣的權威,不信也罷。
我記得魯迅有篇文章,拿照相館的照片做文章。說大帥們的頭像變幻不停,譏諷當時北平的局勢動盪。但我不解的是,夫子無端地夾槍帶棒,把梅蘭芳調侃一番,那大意是,唯獨梅博士的照片在櫥窗里擺的久遠,而且大家都喜歡看,因為男人喜歡他扮的是女人,女人喜歡他是男人扮的。
兩句神來之筆,很俏皮、也很幽默,但我素來不喜歡,因為這樣的調侃很傷害人。
不管是人寫的,還是神說的,都不應當。
當時我很為我們天津人羞愧,不管小胡當年知不知這件事兒,我們都應當說一聲:對不住,得罪了。
這么多年,演藝界女扮男裝,女唱男聲的現象屢見不鮮,從來也沒有人多事兒,出來制止。這是正常的。為什麼一出現男扮女裝,男唱女聲的演員,就遭到口誅筆伐呢?甚至是等而下之的人身攻擊、謾罵、拿人不當人。為什麼人們就不能明白,性別男女與藝術男女完全是兩個問題,藝術女性與生活女性也是兩個概念,都不能混為一談。你看不慣就沖動,沖動了就罵人,你有話語權你自然罵得,孰不知你罵了人以後雖然快活得意,但你在被罵者的眼裡,在不能苟同你的人的眼裡,也已經是異類了。
知識分子必須自重,別人才會尊重你。這難道還用別人教你嗎?
我所以敬佩胡文閣,就因為他自重,他的自重,就是他不計較,不然他不會再來天津演戲。他的自重,就是對藝術的執著。我並不想吹捧他從大師學戲。在我眼裡,百花般的各種藝術形式都是必需的。但我器重的是他所追求的藝術境界:他把從師學戲當作他人生的奮斗目標。
要知道,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自己打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對胡文閣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發財之於他,真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胡文閣在記者采訪時坦言:沒想到學京劇的難度這么大,原來唱一場歌能掙好幾萬元,現在唱一場京劇只有幾百元。為此胡文閣把在深圳的房子和車都賣了。
這就是胡文閣的境界,這不是順口說說的作秀!
當藝術開始淪為商品經濟的娼妓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胡文閣,包括胡文閣過去唱的歌曲和他開始潛心學戲,初獲成功,都實在是彌足珍貴。
讓我繼續關注胡文閣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故事。
*
*
*
梅派傳人-胡文閣(世紀末最後男旦演繹梅派傳統曲目)
青年京劇藝術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的高足,梅派藝術新傳人胡文閣專輯由普羅藝術轟重推出,專輯收錄了梅派代表劇目中的著名唱段十闋,由北京京劇院著名樂師伴奏。
梅派藝術的傳承,幾十年來可以說是成果頗豐,一方面有「常青樹」梅葆玖先生,不僅至今仍活躍在舞台上,而且傾心授徒,為繼承和弘揚梅派藝術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一方面優秀傳人輩出,其中不乏杜近芳這樣出類拔萃、技藝精湛的藝術家。但人們也看到一個現實,梅派藝術雖然滿門弟子,畢竟女弟子居多。從全面、完整地繼承梅派藝術,充分展現梅派藝術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的角度看,女旦角演員確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由於很久沒有男旦的新人出現,戲迷們在贊賞一位位優秀梅派女傳人的同時,也增添著些許因不能更多地觀賞男旦表演而帶來的企盼。那是一份難以釋懷的戲癮。
當人們回望重巒起伏、絢麗多彩的京劇畫卷時,京劇男旦的輝煌顯得漸行漸遠。胡文閣的出現,使男旦藝術得以薪火相傳,給人們帶來新的期待,讓人們在對梅蘭芳大師的追憶中,增添幾縷新世紀的色彩和新鮮的參照。
曲目簡介
《霸王別姬》
The Overlord Bids Farewell to his Concubine
一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
二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
《貴妃醉酒》
The Drunken Concubine
三 海島冰輪初轉騰
《穆桂英掛帥》
Mu Guiying Takes Command
四 小兒女探軍情尚無音信
《宇宙鋒》
Beauty Defies Tyranny
五 我這里假意兒懶睜杏眼
《鳳還巢》
Phoenix Returning to Nest
六 本應當隨母親鎬京避難
《太真外傳》
Spiritistic Meeting with Concubine
七 楊玉環在殿前深深拜定
八 聽宮娥在殿上一聲啟請
8. 求國產京劇女演的電影頭發很長的!!!
是京劇還是黃梅戲啊?要是黃梅戲的話,我記得一個黃梅戲女演員叫韓再芬,她演過女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