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演員談好萊塢電影

演員談好萊塢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30 12:02:36

❶ 周潤發為什麼在好萊塢發展得不順沒有什麼經典的作品

90年代末,不少香港電影人都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比如成龍、李連傑、徐克、吳宇森等,也包括周潤發,使得那段時間香港出現了「巨星缺口」,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票房冠軍的得主。當然,話說回來,要是沒有實力的話,也不可能會向國際影壇發力。

周潤發在1995年拍完《和平飯店》之後,就去了好萊塢。他和妻子到好萊塢的第一年,先是攻克語言關,刻苦學了一年英語,然後便是耐心等待機會。所以1996年和1997年,周潤發很罕見地連續兩年都沒有作品問世。終於1998年他主演的《血仍未冷》問世了,他在片中飾演一位冷血殺手。

不過這次開局並不順利,票房不好,口碑也很差。本身這個劇本就編的很俗套,周潤發也很難有發揮空間。或許是因為他的《喋血雙雄》《英雄本色》等電影在國外比較出名,所以周潤發在外國人的印象中,就應該是殺手那一類的角色,所以找他的劇本也都是這一類型的。可是周潤發也想要挑戰新的角色,於是寧缺毋濫,拍戲的頻率逐漸降了下來。

其實不止是周潤發,像李連傑這樣的功夫巨星,也很難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因為西方人對東方人有一種固定印象,認為他們就是演反派的,這種偏見通常很難改變,成龍或許能依靠個人鮮明的風格打出招牌,可是像周潤發這樣不靠拳腳的演員就不太吃香了。

周潤發在好萊塢前後大概待了七八年,只有《安娜與國王》算是口碑不錯的作品,而那段時間真正讓他大紅大紫的,卻還是演了中國的電影《卧虎藏龍》,在奧斯卡上也大放異彩。這時發哥才漸漸明白,其實他真正的市場應該在中國。所以2003年他演完《防彈武僧》之後,就回到了國內發展。2006年一部《滿城盡帶黃金甲》宣告了發哥的歸來。

相較於在香港影壇的登峰造極,周潤發的好萊塢征途是平淡了許多。這其中的原由,大致可以從幾方面說起。

一是發哥自身的特色在好萊塢並不鮮明。作為華人偶像,90年代周潤發賴以成名的警匪槍戰、黑道梟雄以及深情文藝等標志性作品,因為文化和區域的差異,其實在好萊塢並不具備大放異彩的市場和空間。資深的如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正當其時的漢克斯、克魯斯、凱奇,深情款款的休.格蘭特等等,幾乎在周潤發擅長的每一個方面,好萊塢都有類型化的人才儲備和受眾偏好。因而,周潤發並不能像成龍、李連傑、甚至包括甄子丹這些有特殊才藝的演員,用好萊塢無法復制的經驗和技巧,用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去引發一種流行與熱潮。

二是團隊的合作經驗和默契程度。周潤發在華人電影圈的大紅大紫,既與他本人的才華天賦和勤力拚搏有關,但我們同時必須承認,造就發哥這朵紅花的,還有一大批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優秀的導演如吳宇森、徐克、林嶺東、許鞍華、杜琪峰等,惺惺相惜的對手如狄龍、張國榮、李修賢、萬梓良、張艾嘉等,正是一個個優秀團隊的精彩合作,才讓周潤發成為最高光耀眼的那一顆明星。而在好萊塢,發哥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基礎和資源,好萊塢借去的或許只有一個形象,就像《安娜與國王》里的國王,《血仍未冷》裡面的墨鏡持槍,而人物的血肉和神韻則差之千里。

三是好萊塢的種族優越感和國別觀念。有色人種能在好萊塢大火,目前除了美國黑人演員中的幾個演技大神,其他的出彩,除非是你有特殊的技能本領。成龍在好萊塢備受恩寵,與他的功夫喜劇強烈的個人特徵密不可分。盡管如此,他的好萊塢a級大製作也是少之又少,票房一旦失手,市場也隨之沒有。作為華人演技大神周潤發,要麼是在a級之作裡面混一個面目全非的配角,要麼是在b級電影里演一個不咸不淡的男一,這種呼之欲出的偏見可能也消耗掉了周潤發的堅持與熱情。

隨著老一輩明星從好萊塢迴流,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加上各種其他的復雜因素,去不去好萊塢證明自己,已經不再是中國演員的必答題。

周潤發在好萊塢發展不順,很正常,因為人種不同和文化的差異,就像我們的影視劇,外國人演繹我們的故事,偶爾演個配角還行,演主角就覺得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了,會有種不真實,很奇怪的感覺,再說,我們的影視劇演繹的都是我們自己國家和人民生活中的故事,外國人根本無法涉足,想必外國人也有同感吧,去捧一個華人明星,大眾不待見,商家是要虧本的。

好萊塢本身就是很排外的,而且他們對於周潤發這些黃皮膚的演員了解不深,他們也不願意去多做了解,因此周潤發盡管一身「功夫」,可惜在好萊塢卻毫無地方施展,白白浪費了8年的時間。

周潤發去好萊塢發展的時候,剛好是他在香港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所以他想到國外去尋找新的機會和突破。為了保證到國外拍電影沒有障礙,他甚至休息了一整年的時間用來學習英語,在把英語掌握之後才開始正式接拍電影。他的第一部好萊塢作品《替身殺手》在1998年上映,那時候距離他去好萊塢已經過了3年的時間。

此後周潤發陸陸續續接拍了《安娜與國王》《防彈武僧》《七龍珠》《加勒比海盜3》等多部電影,然而除了《安娜與國王》這部冷門作品的評價稍微高點之外,其他作品要麼票房口碑撲街,要麼只是打醬油沒有多大的發揮空間的。周潤發用了八年的時間在這里折騰,最後沒有出來半點水花,後來還是李安的《卧虎藏龍》讓他在好萊塢名噪一時。

周潤發的遭遇並非個案,此前章子怡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過,好萊塢在分配角色的時候,通常是把好的角色分給白人和黑人,剩下沒什麼發揮空間的角色才會留給他們。章子怡此前也是在好萊塢發展,後來是受夠了各種區別對待,才決定回國好好發展的,在好萊塢只是蹉跎歲月,根本沒有好的發展機會。

發哥整整在好萊塢浪費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如果這么長的時間繼續留在中國的話,他一定會留下來更多的經典作品。就像李連傑一樣,去了好萊塢同樣沒有太大的發展和太好的代表作,整個華人明星只有成龍和李小龍在國外真正混出了名堂,其他人去了好萊塢除了浪費時間,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好萊塢主要都是白人演員,再不然就是政治正確性的黑人演員,周潤發這樣的華人面孔,發展得不順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為適合他拍的電影本身就很少。

少數在好萊塢發展好的華人,大多是女演員,她們基本上是作為一種異域美色,在片中充當花瓶,如楊紫瓊在《007之明日帝國》里,劉玉玲在《霹靂嬌娃》中,都是這樣的功能性角色。男演員更慘,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只有李小龍、成龍能靠著一身功夫,借著中國武術文化的人氣,拍動作電影成名。

總體來說,即便是發展成績不錯的華人演員,其拍片的空間也很局限,更何況周潤發還是個不會功夫的男演員。

他在好萊塢拍過《替身殺手》、《再戰邊緣》、《安娜與國王》、《防彈武僧》四部電影,嘗試過動作片、警匪片、功夫片。基本上,周潤發能蹭上的題材類型都蹭了,但全都不成功。其中,《安娜與國王》的口碑最好。

影片根據史實改編,講述了泰王與英國籍女教師的浪漫愛情故事,是一部A級大製作,周潤發飾演泰王,和他演對手戲的是著名女星朱迪·福斯特,兩人的表現都不錯,但由於影片在改編上難以擺脫之前歌舞片的影子,因此也不是很出彩。

發哥在好萊塢發展不順,我認為歸根結底是沒有自己獨有的特色。

發哥在華語影壇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因為他有高大帥氣的外形,影片的人設符合觀眾的審美,演技一流,所以發哥在國內影壇是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英雄本色》和《賭神》系列也成為影壇經典。

從1998年,發哥在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替身殺手》上映,一直到2003年結束,5部影片並沒有獲得很好的口碑和票房,是因為他沒有自身的特色。成龍和李連傑之所以在好萊塢獲得成功,是因為他們都有真功夫,而中國功夫對於西方人來說一直是神秘的,令人好奇的。發哥是以槍戰片見長,而以個人英雄主義為標志的好萊塢,最不缺少的就是這個類型的人才。發哥在這幾年間也試著拍過文藝片,但是,西方人喜歡的是熱烈而直接的感情表達方式,東方人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在好萊塢也是不討巧的。

自從1995年發哥離開香港,就只有一部《卧虎藏龍》算是經典作品了,該片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也是華語電影 歷史 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所以不得不說,決定到好萊塢發展是發哥這一生中做的最失誤的決定。

這個主要還是觀眾接受程度的問題,電影是主觀藝術,和小說一樣,《紅樓夢》對國人很偉大,但是西方人接受程度卻有限!演員也是一樣,雖然美國是一個相對開發的國家,但是大部分還是西方的特點。周潤發又不像成龍和李連傑有動作特色,所以周潤發很難激發美國觀眾的興趣和審美!

發哥當年在香港叱吒天下,在九十年代與吳宇森珠聯璧合,二人聯手打造的吳氏動作片風靡天下,《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等影片受到全世界影迷的熱愛。但是發哥不滿足於此,靠著動作片積攢的超高人氣和票房號召力,再拍完《賭神2》他毅然決定向全世界電影的聖地—好萊塢發起挑戰!



發哥在前往好萊塢前,已經是香港影壇的頂尖巨星,但來到好萊塢,意味他將不得不從零開始,更不得不面對諸多困難。

首先是來自語言的壓力,雖然來自於香港,但發哥並沒有嫻熟的英語口語能力,他不得不從頭學起,也因此他兩年沒有推出新作品。

其次,便是好萊塢電影與香港截然不同的製作模式,香港的電影製作更多是靠電影人的自律與發揮,巔峰時期可能一個明星早、中、晚都在不同的劇組趕場。但是好萊塢是一個嚴格工業化的影視基地,在那裡一切事情都遵循基本的商業規則,嚴格運行。

最後,這一切歸根到底便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好萊塢看似是一個不同文化的大熔爐,但其實等級森嚴,西方人(白種人)天生就在金字塔頂端的,黑人和亞裔處於食物鏈低端;發哥身上獨具的東方人魅力在好萊塢雖然能帶給眾人新鮮的感覺,但是卻不足以帶來市場的長期號召力……

在蟄伏了幾年後,周潤發陸續推出了《血仍未冷》、《再戰邊緣》《防彈武僧》等不痛不癢的作品,雖然他竭盡全力演出,但是卻始終無法容入好萊塢主流電影圈!



但幸好,周潤發的老搭檔吳宇森此時也正在闖盪好萊塢,二人在香港屢創輝煌,如果能在好萊塢來一次港式合作……

二人此刻正處於不同的人生方向,縱然吳宇森台前幕後為周潤發出了不少力,但他們始終沒能等到再次合作的機會!



不過周潤發也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機會,《安娜與國王》他與好萊塢影後朱迪福克斯合作,雖然沒有擦出預期中的火花,但是他的演技也開始備受認可;沒能等來吳宇森,卻等來大導演李安拋出的橄欖枝,《卧虎藏龍》享譽全球,發哥的在好萊塢更是聲名鵲起!

不過最遺憾的仍舊是,《辣手神探》之後,吳宇森與周潤發再無合作!



但如果《碟中諜2》里的湯姆克魯斯如果換成發哥,是不是會更完美呢?

周潤發去美國是張家振做他經紀人。張家振幫他談第一部戲的時候,美國片方說:「周潤發啊,就讓他演一個打手吧」。張家振一聽:「開什麼玩笑,周潤發是香港電影皇帝,演打手?張家振就跟他們說,你們用一個周潤發,起碼保證在亞洲地區,不管是香港、台灣、韓國、日本,一定有票房。好萊塢的公司才拍了這部《替身殺手》,包括後邊的《再戰邊緣》《防彈武僧》,都是張家振幫周潤發談的,保證發哥進軍好萊塢初期,部部電影做主角。但遺憾的是,這些電影的票房和口碑都不怎麼樣。好萊塢請香港電影人拍戲,目的也是利用他們的技術,或者亞洲票房的號召力。周潤發作為一個不是動作片的演員混得算可以了。

在好萊塢你沒有話語權,有價值人家就選你,就連曾經輝煌的吳宇森在風語者失敗後也選擇離開。

周潤發在1995年之後進軍好萊塢,他大概也預想到了香港電影市場的衰落。作為演員,你演技和人氣再好,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市場。香港市場的不景氣,他只能去更大的舞台發展,那便是全世界觀眾都喜歡看的好萊塢。


好萊塢不單是指美國電影,按如今的說法,更多是世界電影人士聚集的地方。


周潤發當時在整個亞洲已經是一線大牌,不可能去更小的日本和韓國發展。只有頂尖的好萊塢製作團隊,才能匹配他的電影地位。


可西方國家,一直都是以英語電影為主。亞洲人在那裡得到的都是洋人挑剩下的角色。周潤發初到好萊塢,美國觀眾對這位亞洲巨星,並不是很熟悉。也就意味著,發哥要從配角演起,而且還要去試鏡,跟其他人一起競爭這個角色。


在好萊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有一線的演員,才有機會接觸好的劇本和製作團隊。只要你票房失利了一次,你立刻就會被資本棄用。像發哥在美國沒有票房保證,只能演配角。

發哥先後主演了《替身殺手》《再戰英豪》等小成本電影,但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3000多萬美元投資的電影,票房也沒有超過2000萬美元。


而被給予厚望的《安娜與國王》,真正意義上的一部大製作,女主角也是大牌女星朱迪·福斯特,曾經憑借《沉默的羔羊》拿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但票房和口碑都沒有達到預期,美國觀眾不接受,亞洲觀眾也不喜歡。


周潤發作為亞洲演員,在以西方為標準的好萊塢工業體系裡,很難融入到人家的文化裡面。在千禧年之際,李安開拍《卧虎藏龍》,專門為李連傑寫了李慕白這個角色,但李連傑要陪懷孕的妻子利智,婉拒了李安的邀請。


這時,在好萊塢發展不順的周潤發,接拍了這個角色。這部電影在全世界都受到了歡迎,票房和口碑大豐收。此時的周潤發才明白到,華人導演才是最懂他的。


在西方文化里,亞洲人始終是很難去詮釋別人的文化。


縱觀周潤發好萊塢發展之路,關鍵原因在於,西方電影人對亞洲人的不重視。幸好,熟悉的發哥這幾年拍的片子都很不錯,像《無雙》這樣的純港片,就真正體面了發哥的魅力。

❷ 梁朝偉加盟漫威電影,如何看待中國演員在好萊塢的發展

我個人的看法是,其實作為中國演員在好萊塢的發展,還真的是沒有太多的優勢,想一想周潤發成龍這兩位華語片的巨星不也是在好萊塢鎩羽而歸嗎?真正能夠在好萊塢,有自己地位的演員,也只有李小龍一個人,所以說中國演員要想在好萊塢有好的發展,那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難得的事情,要知道好萊塢用中國演員也只不過是看中了中國的市場,希望他們的片子在中國市場大賣而已而真正美國的關注對中國的演員還真的是不怎麼關心的

❸ 對於好萊塢的電影取得的成功,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好萊塢之所以能抓住全世界的觀眾,還在於它技術、內容、形式上不斷的翻新,有技術方面的優先性,因此如果想要拍片,一定要有新意,這個新意主要體現在內容形式上才能有競爭力。好萊塢在故事的結構上不斷改變,把故事情節寫得驚險,這是一種定律。有個很有意思的事,現在住在洛杉磯第三大道上的,到處都是寫小說的人,高度商業化催生了大量的人才。



不單是拍電影,從創作到取景再到技術和特效很多方面都是要去借鑒的。文化也還是與觀眾有密切的關系,更要了解受眾是誰。

❹ 中國演員進軍好萊塢的電影有哪些

參演的好萊塢電影:《尖峰時刻2》、《藝伎回憶錄》、《天啟四騎士》等章子怡參演的電影。

❺ 劉德華受邀好萊塢2次,王晶爆料劉德華不去好萊塢的原因,背後原因是什麼

劉德華,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從出道至今已經火了40多年了,在音樂和影視市場有很高的造詣,創造了很多流傳至今的經典音樂和影視作品,在業內人品和口碑都是一流,可以說是中國香港娛樂圈代表人物之一

劉德華是「四大天王」之一90年代初走紅

當時可以說紅遍東亞和東南亞,當然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也都受到他的歌曲和影視的影響。要說華人明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劉德華還真不如以下幾位,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這幾位明星都進入了好萊塢發展了一段時間,只有進入好萊塢才能有全球影響力,必定流行音樂也好影視也好起源於西服只有得到西方國家的承認才能算全球影響力。

因此,可以說劉德華算是德藝雙馨的演員了,從十五歲到五十五歲,劉德華影響力超過半數的中國人,或許唱歌沒有張學友厲害、演戲也沒有梁家輝、周潤發他們影響力大,但綜合起來的劉德華,在華人圈子裡,目前無能能級。

❻ 闖盪好萊塢的五位女星,范冰冰打醬油,她被贊是送給好萊塢的禮物。是誰呢

是劉亦菲吧。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預告片,上線24小時播放量就達到了1.7億,在全球范圍內都掀起了一陣熱潮。

❼ 如何看待好萊塢電影對世界的影響

所謂美國人個人英雄主義只是好萊塢電影的一個類型,好萊塢之所以能成為好萊塢絕不僅僅是憑借的這個,還包括它的風格,類型,題材,深度,技術水平等等。所謂文化侵略政策,我也不太認同這一說法,我從小接觸好萊塢電影,除了一些視覺感管享受以為,也或多或少了解到它許多電影所傳達出的一些思想,而這些思想中很大一部分並不是宣揚美國英雄主義,相反,我看到的是一些普世價值觀,關於愛,關於拯救,關於生活,關於成長,關於是非選擇等等,而我們作為人,雖然會受外界影響,但不代表就一定要被外界因素所決定,好萊塢電影也是如此,我受它好的影響,正面積極的更多,而對於美國個人英雄主義之類的我其實並不買賬,我也沒有刻意往這方面想,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不是嗎?還有,對於好萊塢電影所聯想到的文化侵略論,我想說,文化本無侵略,事在人為,你非要把它與政治聯系起來,那它自然就會成為政治的附庸,手段,但我們也要反省自身,就好比落後是要挨打的,同樣道理,首先我們不能選擇排斥外來文化,排斥意味著自封,自封必然不會進步,而是應該自己去有選擇的吸收,其次,我們要強大自己,如果我們自身文化發展不起來,那任何外來文化對我們來說都可以是一種「侵略」,就好比說我們與對方比賽輸了,不追問自己是不是太弱,而是怪對手太強一個道理。

❽ 怎麼看待好萊塢電影里出演的中國演員遠遠多於在中國電影里出現的美國演員

當今的快速發展為世界各行各業帶來了新面貌。影視行業的不斷發展造就了眾多知名演員。但是,與好萊塢演員相比,國內市場上演員的專業化程度確實還不夠好,那麼中國演員和好萊塢演員有什麼區別?國內著名影視名人高曉松對此做了比較新穎的論述。

這兩個「演員」就像陳道明的解釋。他們本身就是一份工作。內地有如此多的電視連續劇,或者在一些新聞發布會和影視劇中,他們回應了我在香港方言和閩方言中所不了解的台詞。大街上的任何人基本上都能說普通話。作為演員,他不會學。正如高曉松所說:「口音不是光榮的事情」。演員應該從自己做起,創造良好的影視產業。

❾ 你認為好萊塢電影為什麼能吸引人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能勝過美國的。好萊塢電影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愛好。這固然與好萊塢的一流技術有關,也與美國的「思想自由、創作自由」有關。美國的電影創作百無禁忌,什麼故事吸引人就講什麼故事。亂倫、兇殺、暴力、欺詐、偷盜…… 美國電影所敘述的故事突破了種種人倫禁忌。文學作品若流於程式化、老套的表達,就容易讓人厭倦。但好萊塢電影能不斷地用稀奇古怪的東西吸引人們的眼球,給人以新奇的感覺。
目前的科幻片則更加刺激,展示了各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可能性,讓人們難以分別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從而讓人們認為,電影所展示的一切,都可能在現實中出現,如克隆人、機器人、太空人、巨大的機器怪物、穿越時空、太空移民…… 票房價值是好萊塢電影的最有力的牽手,價值導向的後果似乎不是創作者、導演和製片人要考慮的主要問題。但這是很危險的。目前,好多影片給人的印象是,我們並非只有一個地球,在將來,太空移民就像今天的國際旅遊一樣簡單。於是,我們不必為全球性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氣候變化而大驚小怪。這是很危險的導向。
藝術當然要突破種種政治的束縛,但不能什麼新奇就渲染什麼,藝術應為其價值導向負責,而不能只趨附金錢。
當然,好萊塢也拍過很多好電影,如《阿凡達》《美國隊長》《魔獸》《鋼鐵俠》,現在好萊塢的市場佔領全球,發展如此的迅猛,對於中國本土電影更是一個大的市場挑戰,中國的電影市場目前無論在創作,製作工藝水平,電影題材,都和美國好萊塢的電影有著相當的差距,也是需要中國電影人值得更多的去學習,也需要中國的電影演員去學習。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好的作品,像泰囧,戰狼2,都是特別好的電影,無論是題材還是製作,不過這也只是中國電影中非常少的作品,大部分的作品還是非常的平平,投資大,製作成本高不僅僅是好的電影的標准,更多還是從製作水平,水準,電影素材,演員等等多方面去審核一下好電影的標准。

希望國產電影會越來越好,有更多的好作品展現給觀眾。

閱讀全文

與演員談好萊塢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電影女俠除 瀏覽:81
騰訊和愛奇藝看電影哪個好 瀏覽:942
黃渤金灶沐電影名字 瀏覽:554
青春動漫有三個組成部分的電影 瀏覽:143
播放奧特曼電影搞笑 瀏覽:677
張小斐黃渤新電影換人 瀏覽:84
鴨粵語電影 瀏覽:946
高清迷霧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40
打六萬梁詠琪是什麼電影 瀏覽:880
王寶強經典台詞說電影 瀏覽:654
北京經典電影取景地 瀏覽:716
李佳航青春校園電影 瀏覽:890
江江油哪裡可以看電影 瀏覽:790
怪物先生電影口碑如何 瀏覽:849
2021年柯南電影中文 瀏覽:2
適合情侶看電影軟體 瀏覽:610
電影霸氣台詞對口型怎麼製作 瀏覽:463
拍攝電影人物素材 瀏覽:972
電影資源的英文怎麼說 瀏覽:206
粵語電影滅門慘案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