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死亡詩社》‖有個老師,他撕掉了課本,還站在了桌子上
文/祝小妞
在看完《死亡詩社》這部電影後,我不由得感慨:「這一輩子得積攢多少人品才能遇到基廷老師這樣的好老師。」在現如今,老師很多,但好老師很少;教書的很多,但育人的很少。
《死亡詩社》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教育的故事。威爾頓大學預備校是一所有著百年歷史的名校,它以傳統刻板的教育模式而聞名。在影片的開頭,這所學校就給我一種濃濃的不適感——這里的氣氛太過嚴肅。直到基廷老師的到來,打破了這里死氣沉沉的氛圍。
在第一節課上,基廷老師帶領同學們來到校史陳列館,從一張張發黃的舊照片中引導他們思索生命的意義。當看到那一組組照片時,我一瞬間也愣住了,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透過照片上那一張張鮮艷明快的臉,我彷彿也看到了自己。生、老、病、死乃人世間的規律,再美麗的容顏也有衰老、化為塵土的那一天,那麼就像基廷老師所說的,何不「把握當下」呢?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生是那麼的短暫,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才最好啊!
把握當下、探求生命的意義,是基廷老師給學生們上的第一課。也正是這意義非凡的第一課在學生們心中埋下了追求理想、打破束縛的種子。這第一課就是放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也值得各位老師的借鑒和學習。
第二節課上,基廷帶著學生們撕掉了一本英文詩歌著作的序言。他和學生們說:「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這或許就是詩歌真正的意義,它並不是書本上冷冰冰的鉛字,它是人真實情感凝結而出結晶,它是有溫度的,它熱情、開朗、傷心、悲憤。
我本身是一個極愛書的人,不在書本上亂塗亂花、不用臟手碰書都是最基本的,撕書更是想都沒想過。但基廷老師這一「撕書」壯舉,表面上是撕書,實際卻是教會學生們要敢於突破課本、學校的束縛,最終找到真正的自己。這是基廷老師給同學上的第二堂課,不拘泥於課本,勇於突破,並且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三節課上,基廷老師乾脆站在了講台上,並且讓大家都嘗試讓大家都站在講台上「換個角度看世界」。而這也是本片最感動我的地方——基廷老師用這樣一種桀驁不馴的方式解放了這些一直被壓抑的孩子們。他讓他們站在講桌上,用布滿灰塵的皮鞋踩在象徵著所謂「傳統」「紀律」「榮耀」「威嚴」的講桌上,然後把這些所謂的的意義全部踩在腳下。掙脫牢籠,才能看見更大的世界。
《死亡詩社》全篇充滿了對青春的緬懷和對教育體質的深刻反思。影片中出現的幾個少年,尼爾、諾克斯、查理、陶德好像也就存在於我們身邊。
而在基廷老師的帶領下,這些少年慢慢的都發生了變化,尼爾不顧父親的命令去參加話劇演出、諾克斯鼓足勇氣向喜歡的女孩表白、查理在校報上悄悄發表了一篇要求學校接納女生的要求。改變,就在這潛移默化之中。而在這些少年中,有一個人帶給了我太多的的感動和思考。他就是——尼爾。
尼爾,有一個早早就給他鋪設好了一條康莊大道的父親,他的父親希望他在威爾頓畢業後可以考入哈佛醫學院,以後成為一個受人敬仰的醫生。
但尼爾根本不想成為醫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演員。「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這是尼爾在得到《仲夏夜之夢》演出資格後,他說出的第一句話。那時他激動得像一個孩子,他興奮得又像一個剛開始了解世界的嬰兒。他歡欣鼓舞、手足無措。但這一幕在我看來卻又是那麼的可悲、可憐。
基廷老師說:「你們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因為你越遲開始尋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事實上,很多人終極一生也不過是混混度日,至死都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可悲的是,我們的教育教會了我們怎麼解三角函數、怎麼看等高等深等壓線、怎麼用半個小時套路一篇分數不高不低的作文,卻沒有教會我們怎樣做一個「人」。一個有脾氣、有靈魂、有原則,不氣餒、敢召喚、愛自由的人。
尼爾重組了基廷老師的秘密文學社團「死亡詩社」並瞞著父親參加戲劇演出,導致他和父親的矛盾最終不可調和。在舞台上,他光彩奪目,而在現實中,他又不得不面對父親冷酷的目光和無情的逼迫,他痛苦、他迷茫、他被夾雜在了理想與現實的縫隙中進退不得。
最後,尼爾戴上演出時的荊冠,草草了結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尼爾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追夢者曾經的熱忱與激烈,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個深陷囹圄的少年的無奈和絕望。尼爾他什麼都決定不了,連自己的命運都決定不了,最後他只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毀滅了自己,卻也得到了自由。
那麼,我們現如今又有多少人陷入了尼爾式的悲劇呢?老師父母的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又可以左右多少孩子的人生呢?
從小,當老師家長問起孩子們未來想當什麼的時候,得到的答案就是千篇一律的「教師」、「科學家」、「醫生」、「律師」,我們都知道,這些職業足夠體面,足夠「有理想」。
但實際上,孩子們的理想哪會如此的匱乏?在《放牛班的春天》里,「間諜」、「熱氣球駕駛員」、「演員」、「魔術師」、「風水大師」這些看上去「不太靠譜」的職業都曾是孩子們心中最憧憬的職業。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多少人兒時的夢想早已經蒙了塵、落了灰,小時候想成為「演員」、「魔術師」的那些人再談起夢想也不過是搖搖頭、再談口氣。他們也開始像自己的父母一樣追求穩定、追求安逸、追求一成不變。夢想終究只是夢想。
幼時埋下的種子一直被埋藏在見不得光的心靈深處,得不到陽光和雨露,這樣的種子,如何才能開出美麗的果實?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不是他們的傀儡、不是他們實現願望的工具。如果父母都能尊重孩子的個性,多相信他們,相信他們會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那麼尼爾式的悲劇必將不再上演。
因為尼爾的死亡,基廷老師被牽連,而這所保守古板的學校也容不下基廷老師這樣的「異端」存在,他被辭退了。
但就是在基廷老師來教室里取行李時,陶德這個最守規矩、最謹慎的學生突然站在課桌上大喊「船長,我的船長!」這是獨屬於他們的給基廷老師的「昵稱」。接著,很多同學先後站在了課桌上。而這一幕也成為了《死亡詩社》最經典的、最令人感動的一幕。
「死亡詩社」解散、尼爾自殺、基廷老師被辭退,這看上去好像是「封建勢力」的勝利,但基廷老師教給學生們的自由思想、突破精神、創新意識早已經深深的紮根在了少年們的心中。直待幼苗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我相信如果到了那一天,威爾頓學院乃至整個教育界的教育體質將被全面顛覆。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曾有這樣一句話:「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那麼今天我也想說:孩子們的思想也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靈魂太閃耀。
在讀大學生
寫點故事,打些雞血
心懷夢想,熱愛生活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評論答賞和點贊哦~
② 《一個都不少》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
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村長從鄰村找來魏敏芝給高老師代一個月課。高老師見魏敏芝只有十三、四歲,教不成書,不想要。村長說,找這么一個人不容易,她能給你把娃看住。先讓她湊合一個月等你回來再說。
��水泉小學原先有三、四十個學生,每年都有學生流失,現在只剩二十八個了。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叮囑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整天讓學生抄課文,每天清點人數,誰要把學生弄走,就跟誰急,連村長的話也不聽。學生見她人小,又不會上課,不聽她的,有的故意跟她搗亂,弄得教室里亂哄哄的。她不顧不問,只是守在教室門口,不到時間不讓走。
��十歲的張慧科因家裡欠債無力償還,不得不失學到城裡打工。魏敏芝記住高都是臨行前的叮囑,決心把張慧科找回來,她打聽到張慧科城裡的住處,單身一人踏上了進城之路,十三歲的魏敏芝開始茫茫人海里的尋找……
③ 想找國內的關於老師教學生的電影 比如辣椒教師一類 非常感謝…
3、《美麗的大腳》4、《我的教師生涯》5、《放牛班的春天7、《霍蘭先生的樂章》8、《弦動我心》9、《死亡詩社》1、《心靈捕手》12、《跑吧,孩子》13、《天堂的顏色》14、《草房子》15、《家庭作業
④ 求部反映老師教學生羅馬歷史的電影的名字
《皇帝俱樂部》。
⑤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男的去山村支教,而且哪裡學生沒有課本,老師上課還要把課
美麗的大腳 (2002)
導演: 楊亞洲
編劇: 李唯
主演: 倪萍 / 孫海英 / 袁泉 / 許亞軍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⑥ 一個外國電影,講的是老師特殊的教育學生方式。有一個片段是老師站在講台上,然後讓同學們都依次站在講台
您好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 《死亡詩社》
您可以網路死亡詩社的經典截圖 或者經典台詞 就會出現這一幕 甚至是死亡詩社的海報
這的確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很不錯 劇情也很精彩
⑦ 求教育類的電影。。主要講老師學生的故事的。。對教學什麼的有啟發一類的電影
《馮志遠》
主要劇情:
由教育部、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寧夏電影製片廠等單位根據真實事跡改編的主旋律藝術電影《馮志遠》在北京中影集團舉行了看片研討會。
1958年。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聲,滿載著上海支援寧夏文教大隊的列車緩緩地駛離了上海站。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已經有五個年頭的二十八歲的馮志遠辭別了新婚的妻子與溫暖的小家,帶著簡單的行李,和妻子送給他的二胡,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寧夏騰格里沙漠上,馮志遠伴隨著一路駝鈴來到了中寧縣鳴沙中學,一所坐落於沙丘邊緣,因為自然災害,剛剛從一類降為二類的新創鄉村中學。透風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冒煙的土爐子,葯瓶改制的煤油燈,每月十四斤的糧食供應……許多支教的年輕老師悄悄地離開了學校。馮志遠沒有走,並承擔了教授語文、歷史、地理、俄語四門課的教學任務。
由於家庭貧困,學校僅有的三百多名學生,有三分之二輟了學。馮志遠不厭其煩地朝學生家裡跑,苦口婆心地與家長談心,結果,許多孩子又重新回到了課堂。語文《海燕》一課,他讓學生分別扮演海燕與海鷗,邀請新來的文老師用腳風琴做著伴奏,鐵皮鼓動聲充當雷電。新奇的情景式教學使同學們興趣盎然,邊遠地區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在他的化育下萌生了綠芽。
超強度的工作,惡劣的自然和生活環境使馮志遠的視力急劇惡化。1985年的一天,馮志遠正在上語文課時,突然眼前一黑,什麼也看不見了。從此,他進入了一個黑暗的世界。失明後,但他的心,依舊被學生牽著。他向校長提出了一個要求:請給他安排課程,他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繼續點亮學生們心中的燈。學校在他再三的要求下,為他安排了歷史課。
明之後的日子,馮志遠並不寂寞。他的身旁總是擠滿了前來求教的學生。每到上課的時候,他的學生就會飛奔到老師的宿舍,攙扶著老師到課堂。校長還親手為馮老師製作了盲文黑板,馮志遠懷揣著無限的感激之情,重新站在了教書育人的三尺講台上,憑借著記憶堅持為學生授課。
42年彈指一揮間,年屆70的馮志遠身體越來越差。他,不得不離開講台。會堂里,千名學生含淚聽完了馮志遠在寧夏講的最後一堂課,他捨不得這方水土,更捨不得千千萬萬個這里的孩子。馮志遠要走了。街道兩邊站滿了送行的人群。一雙雙送別的眼睛裡飽含著淚水…
⑧ 誰知道有部電影是關於老師教學生然後改變了這所學校
Pay It Forward 嗎
imdb連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223897/
官網 http://payitforward.warnerbros.com/Pay_It_Forward/
⑨ 求一部電影 城市男大學生 去鄉村做教師. 然後有一個情節是`老師教學生識字.白`字 白菜的白`
不知道你是不是說 那老師還跳舞是不! 你自己看嘛 不是樓上 美麗的大腳 就是鄉村老師
⑩ 有一部美國老師電影,其中有一個片段是他讓學生撕書,最後他走的時候所有的學生都站在課桌上,這部電影的
死亡詩社
外文名 Dead Poets Society
又譯為 春風化雨;暴雨驕陽,
出品公司:博偉影視公司,試金石電影公司
上映時間:1989年6月2日
導 演: 彼得·威爾
主 演: 羅賓·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
是由羅賓·威廉姆斯、伊桑·霍克以及羅伯特·肖恩·萊納德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思想希望突破的學生之間的故事。
電影劇情
威爾頓預科學院一向都是以傳統、守舊的方法來教授學生,可是新學期來校的新文學老師基廷(Keating)卻一改學校的常規,讓自己班上的學生們解放思想,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能力。告訴學生們要「把握當下」(拉丁文:carpe diem,英文:seize the day),並以該原則行事。在教學的第一堂課上,基廷並沒有在教室里上課,而是領同學們看校史樓內的照片,讓他們去聆聽死者的聲音,並去領悟的生命的真諦。基廷甚至要求學生將課本中古板老套的內容撕去,自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開始懂得自己的興趣、愛好、前途和目標。他的學生們甚至於反抗學校的禁令,重新成立基廷曾於該校學生時代參與過的秘密小組——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另譯:古人詩社),在校外很遠的山洞中探討詩歌、人生。但不久後,學校發現這個小組,校方對基廷老師教育方法十分反對。
基廷的學生尼爾(Neil)熱愛表演,並在一次演出上大獲成功。但他父親堅決反對,並將他帶回家決定第二天讓其轉學。尼爾極度痛苦卻無法傾訴,在當晚自殺了。小組成員之一卡梅隆(Cameron)出賣了他們。校方逼小組成員在聲明上簽字,將責任推卸與基廷身上,將他開除出學校。在老師要離開學校的時候,學生們站立在桌上,並說著"哦,船長,我的船長!",以表達老師傳達給他們的信念會在他們心中一直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