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都有那些國有電影廠了
中國國有電影製片廠
●1995年前擁有故事片出品權的製片廠
▲專業類製片廠
■1995年獲得故事片出品權的省市級製片廠(目前多數從事電視劇攝制)
●內蒙古電影製片廠1958年月建廠,後改名內蒙古電影譯製片廠,專門譯制蒙古語影片。1979年恢復原名,重新拍攝故事片,廠址為呼和浩特市新建東街。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前身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81年1987年改名。專門拍攝兒童故事片,代表影片有《小刺蝟奏鳴曲》、《我的九月》等。現已並入中國電影集團。
●北京電影製片廠創建於1949年,1956年前為綜合性電影製片廠,1956年改為故事片專業廠,1999年並入中國電影集團。廠址為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中路。
●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6年10月1日,1955年改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99年7月長春電影集團成立,長影廠並入長影集團。廠址為長春市紅旗街。
●廣西電影製片廠1958年開始籌建,先後以廣西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廣西電影譯制廠為廠名,代表影片有《黃土地》、《流浪漢與天鵝》等。最新攝制的影片有抗戰影片《鐵血》等。廠址為南寧市友愛北路。
●福建電影製片廠1958年7月建於福州,初期以攝制紀錄片為主,1980年攝制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小城春秋》,代表影片有《路》、《木棉袈裟》等。最新攝制的影片有《我的母親趙一曼》等。廠址為福州市柳河支路。
●珠江電影製片廠1956年初開始籌建,1985年改建成珠江電影製片公司。代表影片有《大浪淘沙》、《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廖仲愷》、《雅馬哈魚檔》等。最新拍攝的影片有輕喜劇故事片《喜洋洋》等。廠址為廣州市新港中路。
●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52年8月1日,所製作的影片多是以軍事題材為主。廠址為北京市廣安門外六里橋。
●青年電影製片廠前身北京電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建於1958年,曾拍攝《沙鷗》、《鄰居》、《青春祭》等影片。廠址為北京市海淀區新外大街。
●天山電影製片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電影製片廠,1956年籌建,1960年拍攝第一部故事片《兩代人》。該廠的主要工作為用不同的少數民族語言譯制影片。廠址為烏魯木齊市17號路。
●西安電影製片廠1958年成立,2000年改組為西影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以原西影廠為核心組建西部電影集團。現址位於西安市西影路。
●峨嵋電影製片廠1958年成立於成都,是西南地區最重要的電影製片基地,代表影片有《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內當家》、《紅衣少女》等。2003年以峨嵋電影製片廠為主體成立峨嵋電影集團。現址成都市清江路。
●瀟湘電影製片廠前身是湖南電影製片廠,創建於1958年6月,1980年改用現名,代表影片有《國歌》、《候補隊員》等。最新攝制的影片有《歸去來》等。廠址為長沙市勞動東路。
●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建於1958年7月,原名昆明電影製片廠,1985年改用現名,以拍攝本地區題材、民族題材影片為主。廠址為昆明市西站麻園。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7年成立,前身是上海電影製片廠譯製片組。年譯制影片數量曾達到30餘部,代表影片有《寅次郎的故事》、《追捕》、《佐羅》等。現已並入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中國農業電影科學製片廠1964年建廠,專門從事農業科教影片攝制。最新攝制影片有《拯救大白鱘》等。廠址位於北京市白石橋路。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3年7月,是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主要生產基地。 1995年劃歸中央電視台。廠址位於北京海淀區北三環中路。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7年建廠,代表影片有《豬八戒吃西瓜》、《大鬧天宮》等。現已並入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1953年建立,主要拍攝科學教育片,廠址位於上海市斜土路。
■龍江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少年陳真》(合拍)等。
■遼寧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春桃》(合拍)等。
■寧夏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家醜》(合拍)等。
■山東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孔繁森》(合拍)等。
■天津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闖江湖》、《鳳凰琴》(合拍)等。
■河北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遠山姐弟》、《鍾馗》等。
■蘭州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太平使命》、科教片《檉柳》等。
■山西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暖春》、《暖秋》等。
■南京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草房子》、《下輩子還做母子》等。
■湖北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世紀之夢》、《千秋三峽》等。
■浙江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女兒谷》等。
■江西電影製片廠曾拍攝影片《毛澤東與斯諾》(合拍)等。
⑵ 2021年最火的兒童動畫片有哪些
2021年最火的兒童動畫片有《海底小縱隊6》、《旗旗號巡洋艦》、《奶泡泡學成語》、《時光戰紀》等。
《旗旗號巡洋艦》講述皮皮魯和性格各異的玩具船員們(鐵皮警察、橡皮鴨、小蠟兔、木頭象、熊醫生),在駕駛旗旗號巡洋艦尋找童童港的途中,認識了各種各種的玩具,並幫他們解決麻煩和實現願望的故事。
劇情簡介
皮皮魯很喜歡一艘叫做旗旗號的巡洋艦模型 。一天晚上,他受到了旗旗號的召喚,進入到了玩具世界裡。皮皮魯很想回家,旗旗號駕駛室里的全息投影告訴他。
想回家就必須要找到一個叫做童童港的地方。為了找到童童港,皮皮魯還得集齊散落在各個玩具島嶼的地圖碎片。當所有碎片收集完成,就能找到神秘的童童港。
為了回家,皮皮魯和電動狗揚帆起航,在尋找童童港的冒險旅程中,他收獲了五名性格迥異的船員:冒失的橡皮鴨、聰明的小蠟兔、正義的鐵皮警察、幽默的熊醫生和憨厚的木頭象。一路上,他們幫助玩具們實現願望、解決困難,得到了玩具們的感謝,也因此收獲了不同的地圖碎片。
⑶ 適合孩子看的電影
1、《賽車總動員》講述了一部時髦拉風的賽車夢想在Route 66道路上展開的賽車大賽中脫穎而出,成為車壇新偶像。但不料他在參賽途中卻意外迷路,闖入一個陌生的城鎮,展開一段超乎想像的意外旅程的故事。
⑷ 2021最火的兒童電影有什麼
《許願神龍》。
《許願神龍》是由北京耀萊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克里斯·艾伯翰斯執導,成龍、牛駿峰、薇薇安、約翰·趙、黃谷悅、劉承羽配音,該片於2021年1月15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評價:
《許願神龍》以國際化視野和質感,成功地向世界遞出了中國名片。神龍的形象和茶壺的設計,都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尤其可貴的是,在精雕細琢被廣泛熟知的國漫形象的同時。
在上海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許願」故事緊緊圍繞著友情、親情、勇氣、善良等元素展開,珍視親情和友情,是中國人眼中美好與正義的存在,也是全球觀眾心中一致的價值表達。其實,對於更多年輕的甚至年幼的觀眾,最喜歡的一定還是那條可愛的、調皮的、萌趣的神龍。
⑸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現狀
作為國家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兒影廠每年的預算和任務都是國家定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撥款拍片的老模式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中國電影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兒童片由於題材的限制而受到經濟的阻礙。但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大一批熱情執著的電影工作者每年都召開兒童電影年會,研究兒童電影的創作和發行問題,努力為孩子們生產電影。
1999年,兒影廠和北影廠等8家單位合並成立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兒影廠的所有員工被打散分到了中影集團的各個部門,兒影廠的生產任務也轉而由集團下屬的第三製片公司承擔。2005年,在第三製片公司的基礎上,中影動畫產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專攻動畫片生產。而一直以生產兒童故事片為主的兒影廠,只剩下「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這塊金字招牌仍作為出品單位得以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而兒童電影的生產也從「計劃」被推進了「市場」。
並入中影後,一部電影可以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整合資源,兒童電影的天地應該更大了。但是,隨著老人一撥撥地轉行和退休,專門從事兒童電影的人越來越少,而兒童片不賣座的尷尬也很難吸引新鮮力量的進入。1982年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兒影廠的馮小寧導演說,「每個真正從事過兒童電影創作的人都會知道,拍兒童片有多艱難。」中影集團副總、兒影廠廠長江平也表示,「兒童電影是在艱難和堅強中生存,兒童電影的創作者憑的就是一份責任,希望讓中國的孩子看到自己民族的電影。」
由於沒有專門的工作團隊,兒童片生產實行了項目制,每個環節都得動用集團內外各種力量。從策劃到立項,從搭班子到拍攝,從宣傳到發行,中影集團副總、兒影廠廠長江平幾乎都親力親為,每天工作到夜裡十一二點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2011年,三個兒童片劇組同時在外地拍攝,江平就把辦公室當做了指揮中心,每天用簡訊、電話遙控作戰。
⑹ 中國排名前十的電影製片公司有哪些
列表:
1、華誼兄弟
2、光線影業
3、萬達影業
4、世紀英雄
5、橙天娛樂
6、華策影視
7、愛奇藝影業
8、慈文傳媒
9、博納影業
10、萬科影視
相關資料:
1、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成立於1998年,總部在上海。公司的業務包括影視投資、影視製作、影視發行、文化出版、三維動畫、演員經紀等。
曾由該公司包裝代理的藝人有胡歌、孫莉、袁弘、林家宇、劉詩詩、梅小惠、關詠荷、李亞鵬、郭晉安等。
2、萬達影視: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隸屬於萬達集團,成立於2009年,影視傳媒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萬達集團正式進軍影視行業,開展影視投資、製作、發行、放映及後產品等全產業鏈業務。
萬達集團以三年作為影視傳媒公司的考核周期,力爭做到行業第一。2017年11月,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獲2017年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⑺ 請問有2021年國產兒童電影點點星光嗎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1月28日晚在廈門頒獎。本屆金雞獎中不乏優質粵產影片入圍。就在剛剛,以廣州花都七星小學跳繩隊為真實原型的兒童勵志電影《點點星光》,獲得了最佳兒童片獎項!
「太不可思議了!」在金雞獎頒獎典禮上,《點點星光》總導演謝德炬在發表獲獎感言時難掩激動:「兩年前,我的一部短片拿了全國一等獎,領導說要不你把這個片子拍成電影。當時我覺得不可思議。後來,拍這部影片用了很多個日日夜夜,回想過去每一步都不容易。」他還調侃說,現在跳繩隊的孩子們見到他都恨不得繞道走,怕再被拉去拍電影,「雖然主演們都是跳繩界的世界冠軍,對於他們來講拍電影比跳繩難多了。」
該片是廣州廣播電視台第一部由自建團隊拍攝完成的4K院線標准電影,總導演謝德炬28日對南方日報、南方+記者透露,影片即將在2021年1月份登陸院線與觀眾見面。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七星小學是一所只有100多名學生,其中七成是外來務工子弟的山村小學,由於地處山區,校園面積狹小,加上當地經濟條件不富裕,無法廣泛開展足球、籃球等體育項目,投入較小,對場地要求不高的跳繩運動就成為了七星小學的首選。
從2010年到2019年,七星小學跳繩隊的孩子們先後榮獲首屆世界學生跳繩錦標賽、挪威奧斯陸舉行的2019 WJR(World Jump Rope)跳繩世界盃賽等33個世界跳繩冠軍,刷新了10多項世界紀錄。
《點點星光》正是根據七星小學的孩子們「一根繩子改變命運」的經歷改編而成。該片以該校幾位性格鮮明,家庭背景迥異的小學生作為主角,以他們的生活與訓練軌跡為故事線,講述了以他們為代表的花都七星小學跳繩隊在體育老師賴宣治的帶領下,努力訓練,不斷突破自己,取得優異成績的故事。影片還成為廣州2019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的獻禮片。
「電影是一個夢工廠,敢想敢做才能實現電影夢想,所以能拿到提名時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點點星光》導演謝德炬坦言,他是以平常心來參加金雞獎頒獎典禮的,在他看來拿到提名已是最大的肯定。
接受記者采訪時,謝德炬特別感謝了每一位參與到這部電影的人,尤其是諸位小同學、小演員們。在等待頒獎的時候,他也不停地回想著過去拍這部電影的點點滴滴,「那段歲月特別難熬,也特別珍貴,可以說每一步都不容易,錯一步,都走不到這一步。」
影片最大程度地還原了七星小學孩子們創造奇跡的過程,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面對困難和挫折,不輕言放棄的精神風貌。而為了最大程度體現真實感,劇組也付出了諸多努力。謝德炬舉例說,主演人選任宇翔、方小琴,他們本就是世界冠軍,這是因為在導演看來「冠軍氣質是不可復制的」。片中的不少情節也源自於真實生活片段,如老師與妻子異地分居,雙胞胎之間「相愛相殺」平時愛鬥嘴等。這部電影將在2021年1月跟大家見面,謝德炬希望這部電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溫暖,一些力量。
【記者】劉長欣 實習生 黃雨欣
【作者】 劉長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⑻ 六一有什麼好看的電影2021
哆啦A夢:伴我同行2
潛艇總動員:地心游記
豬豬俠大電影:恐龍日記
瘋狂丑小鴨2:靠譜英雄
⑼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電影作品
少年鄧恩銘(2011)
海底淘法(2010)
尋找成龍(2009)
孤島秘密戰(2009)
大廚小兵(2007)
女生日記(2004)
我和喬丹的日子(2003)
小虎斑斑(2001)
六月男孩 (2001)
無聲的河 (2000)
足球大俠 (2000)
歡樂公主 (2000)
娃娃唱大戲 (2000)
會飛的花花 (2000)
鼓手的榮譽 (1999)
男生賈里(1996)
落河鎮的兄弟 (1993)
熊貓小太陽 (1993)
熒屏奇遇 (1991)
哦,香雪 (1990)
少年戰俘 (1989)
普萊維梯徹公司 (1989)
霹靂貝貝(1988)
沒有爸爸的村莊(1988)
小騎兵歷險記(1988)
蝦仔擒盜記(1988)
招財童子 (1987)
戰爭插曲 (1987)
我只流三次淚 (1987)
少男少女們 (1987)
菱角將軍 (1987)
小鈴鐺-續集 (1986)
姣姣小姐 (1986)
鴿子迷的奇遇 (1986)
飛飛從影記 (1986)
五虎將 (1985)
穿校官服的小兵 (1985)
十四、五歲 (1984)
清亮的小溪 (1984)
小刺蝟奏鳴曲 (1983)
扶我上戰馬的人 (1983)
馬加和凌飛 (1982)
紅象 (1982)
四個小夥伴 (1981)
應聲阿哥(1982)
⑽ 中國現在有哪些電影公司,並且分別介紹一下!
1中影集團2上影集團3八一製片廠4上海製片廠5長春電影集團
中影全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簡稱「中影集團」)是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衛星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是以影視產業為依託,多種產業綜合發展的國內一流的大型電影集團。 中影集團的發展戰略是,創造品牌、佔領市場、立足國內、走向世界。
擁有50多年歷史、拍攝了近千部影片的北京電影製片廠和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中影集團奠定了影片製作品牌的基礎。1999年組建以來,集團創作生產了《橫空出世》、《張思德》、《花妖新娘》、《無極》、《雲水謠》、《我們倆》、《六月男孩》、《看車人的七月》、《寶葫蘆的秘密》等200多部影片,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吸引了一批國內外優秀製片人才和多家國內外著名公司加盟合作。
中影集團電影數字製作基地(國家電影數字工程)是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也是北京市首批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之一,被列為2008年北京人文奧運工程項目,可滿足各種影視製作需求,為全世界的影視製作人提供一站式、高品質的服務。
中影集團擁有完善的市場發行體系和豐富的影片營銷經驗。《張思德》、《雲水謠》等多部重點影片的成功發行,《無極》、《功夫》、《滿城盡帶黃金甲》、《霍元甲》、《夜宴》、《十面埋伏》等商業巨片超億元的票房佳績,進一步確立了中影集團在影片發行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年來,中影集團通過參股的方式,組建了七條電影院線,簽約加盟影院達400多家,票房佔全國市場份額一半左右。目前,中影集團正在組建一條控股院線,目標是百家影院、規范化管理、規模化運作、優質化服務,提高控制力和影響力。
中影集團是全國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電影機構有著密切的業務往來。中影集團還致力於國產影片的對外輸出,其每年舉辦的「北京放映」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國產影片的國際展銷市場,成為海外了解中國電影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影集團的成員單位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CCTV-6),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影頻道,每天播出10部中外故事影片和各類動畫片、紀錄片、專題片。近年來,該頻道承辦了中國電影華表獎、金雞百花電影節等大型電影慶典活動,並在奧斯卡金像獎等國際重大電影頒獎典禮當天做全程轉播。1999年,電影頻道開始組織拍攝數字電影,用於電視播映,產量達每年110部左右。
中影集團的發展目標是,突出主業、做大做強、以影視製片、電影數字製作基地、發行放映、院線投資、電影進出口、電影頻道等為支柱,全面帶動洗印加工、電影器材營銷、後電影開發、光碟生產、,媒體運營、廣告、物業管理和房地產開發等多種產業綜合發展。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中國電影企業。以生產故事片為主 。1949年6月 ,中國共產黨接管了國民黨在上海的中央電影企業總管理處及其一廠、二廠,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場和上海實驗電影工場等機構,由夏衍等負責在此基礎上籌建電影廠。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 。1950~1952年 , 上海長江電影製片廠、昆侖影業公司 、文華影業公司 、國泰影業公司等8家私營電影企業聯 合組建 為國營 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 。1953年 2月上海電影製片廠與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合並 ,仍沿用上海電影製片廠廠名。此後它成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 ,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 》、《女籃五號》、《林則徐》、《聶耳》、《紅色娘子軍》 、《 枯木逢春 》、《 李雙雙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
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一度改為上海電影製片公司,下設3個電影製片廠 :江南電影製片廠 、海燕電影製片廠和天馬電影製片廠。不久,撤銷江南廠,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1973年後,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製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東方紅電影製片廠)重新合並為上海電影製片廠。
補充: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1957年4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志、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版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
這里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動畫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50多年來,《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動畫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諾亞方舟》、《不射之射》、《環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所創作的影視動畫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30家電視台播出。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志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等實體,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動畫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該廠於1952年攝制完成的第一部電影為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1952年完成第一部紀錄片《荊江分洪》,1952年譯制完成第一部漢語教學片《神經系統和條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產第一部故事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國第一部立體紀錄片《灕江游記》,1982年起攝制第一部電視劇《考場》,1988年起開始攝制美術片。
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8月1日,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是一個具有攝制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國防科研片、電視片和電視劇等多片種生產能力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
半個多世紀以來,八一廠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鞏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的方向,大力弘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餘部: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回民支隊》《戰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戰》《野火春風火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四渡赤水》《風雨下鍾山》《巍巍昆侖》,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的誕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異彩紛呈的電影畫面,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一頁。
進入新世紀,八一廠又攝制完成了《沖出亞馬遜》《驚濤駭浪》《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來,在配合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及重大慶典紀念活動中屢有建樹: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時,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用光影寫史,為軍旗增輝」,是八一電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曾經締造了無數輝煌與榮耀的八一廠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八一廠一定會奮發努力,始終不渝的堅守主流文化陣地,堅持繁榮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謳歌英雄,展示崇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