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知道洪晃是誰的孩子
洪晃是洪君彥的孩子。
洪晃的父親洪君彥生前是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洪晃的母親是章含之,1970年洪晃的父母離婚,洪晃的母親與喬冠華結婚。洪晃的父親離婚後又有過兩次婚姻,他曾經與電影演員朱一景結婚,離婚後與香港Irene Chen女士結婚。
洪晃的大眾觀念:
叛逆的洪晃在中國很「紅」。如果說早年她的出名是源於出身背景以及她在婚姻上的大膽選擇,例如她曾被冠上「名門痞女」的大名。但在一段時間,洪晃名聲大噪,卻是因為她新鮮熱辣的觀點,比如「好男人是飯後甜點」「一個女人睡五個男人才算值」都掀起了一陣風暴。
2. 洪晃是誰
洪晃:與陳凱歌離婚的女人
從名門到「痞女」
洪晃在社交場合總是衣著驚人,表情率真。
提要:洪晃,一個出身名門的性情中女人。做事情緒化。辭去年薪18萬美金的首代職毫不猶豫;在陳凱歌大紅大紫的時候,提出與其離婚......洪晃活的自由自在,按自己的個性活,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洪晃出身名門。外祖父章士釗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母親章含之也是位出色的女外交官,曾寫下轟動一時的《我與喬冠華》一書。洪晃就是這本書中的「妞妞」
在洪晃小的時候,母親曾期望她能女從母業,從事外交工作。但她並未幫母親實現這個願望。這得歸於她從小所受的教育。
1974年,中國甫入聯合國,中美關系得到改善之時,我國公派了一批小留學生赴美求學。洪晃就是其中的一名幸運兒。那一年,12歲的洪晃來到了紐約,並自那時起打下了深厚的英文基礎。
所以洪晃說,是因為後來發現美國的教育把我教育成沒組織沒紀律、隨心所欲、屬於為所欲為的那種孩子,我媽媽就放棄了讓我做任何與官方有關的事的念頭。
洪晃覺得雖然生長於這個有點背景的家庭,但她的生活已經多多少少擺脫了「繼承」的框框。比如,她毅然地辭去那個風光體面、高高在上的首代職位。再比如,她義無返顧地和名人(陳凱歌)離婚。洪晃說,我自己也給了自己很多壓力,但是後來我意識到,如果事實證明我活得沒有我家人那麼成功並不說明我活得不好,並不是說我糟蹋了這一輩子,並不說明我不值得。因此到現在為止,我活得還是比較自由自在的,我一直在按自己的個性活,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洪晃自嘲地稱自己這種自由不羈的個性為「痞女」。
對賺錢的手段更感興趣
洪晃笑起來就像做牙膏廣告。洪晃中學畢業以後,考入美國久負盛名的七大女校之一Varssar學院,學習國際政治專業,成為羅斯福夫人、凱瑟琳.?肯尼迪夫人的校友。洪晃不無得意地說,七大女校各有性格,比如希拉里?柯林頓讀的那所學校,擅長培養特別專業特別能乾的女強人。我們這所學校培養的人大都像我一樣沾點藝術氣質,比較獨立也比較自由散漫。包括我後來回國進入文化圈子辦起中文雜志,也是由這個母校所賜。
洪晃不是目的心特別強的那種人,她屬於興趣性特別強的類型。她說她特別成功和特別失敗的地方都取決於這一點上。做事情比較情緒化。
25歲時,洪晃已是一家外資企業南京代表,年薪高達七萬美金。用她的話來說,在80年代中期那會兒,這種薪水都可以買大樓了,但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又是在那樣一個年代,拿著這種工資會有一種荒謬的感覺。
現在回憶起那時的生活,洪晃覺得要是發財發得晚一點,也許她對錢會更尊重些。但在那個年齡,在洪晃的心目中,一次輕松愉悅的朋友聚會遠比這個在當時可稱得上是天文數字的年薪更具吸引力。至今,洪晃仍然認為那時的生活很刻板很乏味。每天的生活就是被FOB啊,信用證啊,談判啊,合同啊包圍住,天天都要和別人喝夜酒啊、應酬啊、催款啊、陪人家去卡拉OK啊,我覺得自己已經快死掉了。
洪晃清晰地記得一個周日,她要去談判,在一個「大奔」的車後座,她突然間開始哭了起來。她覺得自己像一個四五十歲的老女人,生活已經過去了,掙一把一把的錢,坐著一個「大奔」,大禮拜天什麼「他媽的」屁事不幹,去「他媽的」談判去。說到這,洪晃的言談舉止流露出近乎於男人般的果敢和豪爽。
也許是受了Varsser學院的浸泡,也許是洪晃天生的性格全然,她在1996年年辭去了年薪18萬美金的首代職位,與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投資了美國文特出版公司。這個公司的所有投資人都是留過學的華人,大家都想為中國的文化做一點事情。
洪晃說,賺錢當然是基本的生存問題,我也跟錢沒仇,但當我老了時,我希望我能告訴我的孫輩我曾經做過點令我自己感到自豪的事,而不是說這輩子就追求個百萬億萬富翁。其實誰都對錢感興趣,但我對賺錢的手段更感興趣。
就在洪晃成為一名出版人還沒幾天,勁頭十足的時候,一位台灣人對她說,你知道嗎?要想讓誰破產,就讓他投電影;要想讓誰日子不要過,就讓他投雜志,要想誰窮一輩子,就讓他投畫廊。
洪晃在被逗樂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正面對著一個大的挑戰。但她認為國內必須得有一本本土雜志,她願意努力去做,而且也有這個信心。最重要的是,她正在做的是從心底里喜歡的事。
情感的一次失敗
洪晃是在1986年和陳凱歌走到一起的。當時洪晃正處於對她而言極為乏味的外企首代的生活模式中。認識陳凱歌等一批搞藝術的人,洪晃有一種被解放被解脫的感覺,因此經常在一起玩。
兩個人結婚時,陳凱歌正處於拍《孩子王》的後期階段,還沒有真正像現在這樣成名。他們離婚是在《霸王別姬》康城得獎之後,正是陳凱歌大紅大紫的進修。
洪晃淡淡地說,其實離婚之前,他們已經分開了。之所以分開,是因為他看著我難受,我看著他也難受。既然這樣那就別在一塊兒過了。
洪荒覺得跟一個名人離婚,在中國許多人看來,也許使不得了的事情.直到我離婚後,很多朋友看到陳凱歌做了點什麼事,都會主動給我大一個電話說,你看見了嗎?凱歌怎麼怎麼了......。我覺得特別荒謬,如果跟一個平凡人離婚,九部會有這些事了。
這個離婚的決定,是洪晃經過認真考慮後主動提出來的。她說這個決定也不是特別容易做,但大家的幸福畢竟是最重要的。她笑著說,我也怕別人的閑話,但我對自己說,你必須按自己的想法活,我是比較能豁得出去的人,人總有一張嘴,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去吧!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不愛記恨他人。走過來了就念一點別人的好。再說,兩個人的婚姻的失敗,是兩個人對這份感情不夠珍惜才出現的問題,兩個人都有責任。
回顧過去,洪晃認為最難受的事情就是面對感情分手後的那段調整恢復的時期,你必須面對這不是別人的錯,這就是你自己感情上的一次失敗。
經歷了紅塵情愛後的洪晃,依然保留著女學生時代的純真和年輕時代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浪漫。人到中年的她現在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洪晃現在的先生是一位法國人,比她大十二歲,就職於上海法國領事館。她們相戀九年,結婚四年,現在平穩安寧地過日子。洪晃由衷地說,他對我很重要。
洪晃在認識了現在的先生之後為自己找到了文化上的定位。結束了在中美文化之間飄盪的感覺。不過,洪晃和先生如今也是京滬兩地勞燕分飛,洪晃對此也很不安。她說,也許因為我父母是離過婚的,我也是離過婚的,所以我的家庭慨念比較薄弱。我並沒有把家庭放在生活的第一位。有時想重視它,可是做不到。
盡管為了事業忙得團團轉的洪晃無暇照顧自己的家庭生活,但性情率真的洪晃告訴我,她會做一手拿手的好菜,中、西餐都不在話下,她下一步的打算正准備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做烤箱里的食品。
古語說「四十二不惑」。走過四十歲的交叉口,洪晃認為現在的她才算找准了最合適自己去走的一條路。
3. 洪晃的個人簡歷
洪晃出身名門,外祖父章士釗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母親章含之也是位出色的女外交官,曾寫下轟動一時的《我與喬冠華》一書。洪晃就是這本書中的「妞妞」。
出身在這樣一個家庭,洪晃從小就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她說,我生下來條件就很優越,我沒有任何不成功的理由。所以來自外的壓力的確挺大的。在洪晃小的時候,母親曾期望她能女從母業,從事外交工作。但她並未幫母親實現這個願望。這得歸於她從小所受的教育。
1974年,中國甫入聯合國,中美關系得到改善之時,我國公派了一批小留學生赴美求學。洪晃就是其中的一名幸運兒。於是,12歲的洪晃離開北京來到紐約,在美國讀完了中小學和大學。並自那時起打下了深厚的英文基礎。
所以洪晃說,正是因為發現美國的教育把我教育成沒有組織沒紀律隨心所欲,屬於為所欲為的那種孩子,我媽媽就放棄了讓我做任何與官方有關的事的念頭。
直到今日,她仍坦率地他說她的外祖父新出版的一套文集,母親建議她讀讀,可她根本就看下下去。她說自己的古文底子太差,實在看不懂。
盡管有這樣的家庭背景,但她的思想從來就沒有什麼「框框」,她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於是,她毅然地辭去那十風大體面、高高在上的首代職位,她義無遲顧地和陳凱歌離婚。洪晃說,如果事實證明我活得沒有我家人那麼成功並不說明我活得不好,並不是說我糟蹋了這一輩子,並不說明我不值得。因此到現在為止,我活得遼是比較自由自在的,我一直在按自己的個性恬,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盡管洪晃挺怕別人提到她是章含之的女兒,但她還是發自內心地敬佩母親。她覺得母親從未給過她什麼壓力,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愛女,通過洪晃的朋友了解她的想法。雖然母親一直希望她能生養一個孩子,但她最近告訴母親,她決定不想要孩子了,母親說了句「隨便你」。洪晃帶著由衷的欽佩贊嘆道,真的,我媽真是越來越開明了。
再比如,她毅然地辭去那個風光體面、高高在上的首代職位。再比如,她義無返顧地和名人(陳凱歌)離婚。洪晃說,我自己也給了自己很多壓力,但是後來我意識到,如果事實證明我活得沒有我家人那麼成功並不說明我活得不好,並不是說我糟蹋了這一輩子,並不說明我不值得。因此到現在為止,我活得還是比較自由自在的,我一直在按自己的個性活,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洪晃自嘲地稱自己這種自由不羈的個性為「痞女」。
4. 洪晃的演藝歷程
洪晃由北京史家胡同51號里走出來。這棟漂亮的老四合院的主人們都是中國近代史上風雲人物。洪晃外祖父是大學者、大律師、曾和魯迅打過筆墨官司的著名文人章士釗(其實章士釗是洪晃母親的養父,洪晃的外祖父是陳度,陳度為軍閥陳調元之子);母親是著名外交官章含之,一度是毛澤東身邊的英語老師,有「中國最後一個名媛」之稱,她的美麗在中國無人不知;生父為洪君彥,北大教授,經濟學者。繼父是中國前外長喬冠華,文革時代在國際外交舞台上神采飛揚。章含之曾寫過一本《跨過厚厚的大紅門》,細膩描寫了史家胡同里的生活。
現任《iLook》出版人,專欄作家,曾為《三聯生活周刊》雜志撰寫專欄。出版自傳《我的非正常生活》和雜文集《無目的美好生活》、《廉價哲學》。洪晃的個人博客在國內有很高的知名度,點擊量過億。
1974年,中美關系得到改善之際,中國派出了一批小留學生赴美求學,洪晃位列其中,年僅12歲。在美國念完中學後,她考上著名的瓦瑟學院,學習國際政治專業,與羅斯福夫人和肯尼迪夫人成為了校友。大學畢業後,她開始在外資公司工作。
1996年,她毅然辭去了年薪18萬美元的外企首代職位,然後回國來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出品雜志。中國互動媒體集團的CEO,成了《iLOOk 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名牌世界樂》這三本頗有個性的雜志出品人。 「我喜歡嘗試新的東西,喜歡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洪晃說,其實剛開始做雜志是「誤入歧途」,自己以前是做投資咨詢的,因為朋友決定要做雜志,所以就跟著進來了。入行後,朋友告訴洪晃,她外公章士釗也曾經辦過雜志,這下,洪晃更興奮了,覺得自己創業也算是繼承祖業呢,或許能得到老爺子的真傳,更應該好好地干。洪晃回國創業期間,她覺得在中國做事特別刺激,「因為你會意識到有太多的事可以去做,沒有哪一行是滿得容不下一個人的。任何事情幾乎都有可能性,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像力。還有很多空間等你去佔領。這是一種憧憬,也是一種動力。」對於喜歡挑戰的洪晃來說,這里有著一個蘊藏機會的市場。她也發現在國內做事,還有另一方面的刺激存在——受刺激。保不準哪天,就會被澆上一盆涼水,有時候很簡單的事也會做得很復雜,有些事還需要探探路,找找關系,也很折騰。洪晃奉勸那些個性安靜,在國外有很好的職業,而且已經安居樂業的人,就不要回來找這份刺激了。她說著又爽朗地笑了起來。沒有一個如此受刺激的人會這么快樂。洪晃是個例外,因為她豁得出去。你會真實地相信,她是在快樂地「啃泥」,在勇敢地受著刺激。
出演電影
陳凱歌與胡戈正因「饅頭」案鬧得不可開交,陳大導演前妻洪晃也趕來湊熱鬧,其主演的女權電影《無窮動》將於06年3月初上映,該片因暗含洪晃罵前夫的火爆言語成為熱門。影片演繹的是北京城裡出身不凡的一群或名或貴的女人,而主演除李勤勤是專業影視演員以外,其他均是女性社會名流。出版人洪晃、現代派作家和音樂作曲演唱家劉索拉擔綱主演,中國上世紀70年代著名的外交家章含之女士也特邀參演。
片中所有人物基本以現實身份演出,女主人公妞妞(洪晃飾)發現花心老公有外遇,其中有一大段洪晃關於老公的火爆獨白,言語犀利搞笑。「老公」這一角色自始至終並未出場,而洪晃夾槍帶棒的冷嘲熱諷很容易對號入座,「剛開始認識他那會兒,丫還算一前衛藝術家,現在,早就成了主流啦。」這樣的品評讓人直接聯想到她現實生活中的前夫———大導演陳凱歌,不知影片公映後,陳導看到前妻的「表演」會作何感受。影片《地平線單元》曾經入選威尼斯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