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恐怖電影的演員拍電影時害怕嗎
按人的性格和拍電影時的場景不同有所不同吧!
演員本身就有入戲快慢之分,有的人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開,平時也不太想著拍戲的事情,入戲快,出戲快,這種人就沒有什麼好怕;另外一種人入戲前要很用心的想,自己在心中設置很多場景,幫助自己入戲,拍完以後還沉浸在劇情中不能自拔,舉個例子吧,楊童舒,拍了《至尊紅顏》以後發誓再也不接這樣的反面角色,因為入戲太深,在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再有,導演拍電影的手法也有所不同,像《咒怨》,拍的時候導演就很希望演員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但還有的導演採用其他的手法來達到效果,不在演員身上下太大的功夫,而是通過高科技等的手段達到恐怖的效果,所以演員拍的時候本身也會覺得很搞笑的,自然不會害怕。
2. 讓演員差點喪命的經典鏡頭,演員有多敬業
現如今,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拍戲的手段也變得簡單了許多,比如各種特效,電腦特技等等,還有就是現在有的演員在拍攝比較困難的鏡頭時大多採用後期合成的方法,因為劇組的人擔心演員的安危,然而就是這樣拍出來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往往質量都會下降很多,也不禁讓許多觀眾懷念那個沒有電腦特技的年代,懷念那些真正拚命拍戲,認真敬業的電影人和電視人。今天就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讓演員險些喪命的經典鏡頭吧。
先來說說倪大紅。倪大紅現在也是眾所周知的老戲骨了,他在《都挺好》里的表現入木三分,讓看過的觀眾無不稱贊其的演技。倪大紅之前在拍《戰狼》時,飾演的是一個黑社會老大,裡面有很多危險的鏡頭,比如各種爆破戲。一次倪大紅在拍攝爆破戲時就出現了失誤,落下的水泥碎片直接劃破了他的腿,導致他的腿上有了一個很長的傷口,但是倪大紅卻像沒事人一樣,拍完戲才去包紮,其敬業精神引得觀眾紛紛贊嘆。
這些演員深刻的為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做敬業,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部又一部經典的作品。他們得到的成就是他們用自己的態度換回來的,反觀現在的小鮮肉小鮮花,只能送上兩個字——可笑。
3. 影視圈都有什麼冷知識
1.金星只做了22年女人,1967年出生於沈陽,從小舞蹈天賦驚人,1995年做的變性手術。
2.日本一共有660萬名女優,每50個19-29歲的女性中就有1個是注冊過的專職女優。
3.《人民的名義》中,飾演祁同偉的許亞軍,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過四任老婆。而飾演李達康和歐陽菁的吳剛和岳秀清,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夫妻。
4.李宇春的女性歌迷佔比90%,玉米看來男女比例失調啊。
5.郭德綱只比林志穎大一歲,兩個人分別出生於1973年和1974年。
6.伊能靜、蔣雯麗、尹相傑、劉若英、許晴、周傳雄、蔣雯麗、林永健、陶喆、孟庭葦、王菲,他們都出生於1969年。
7.杜海濤今年主演的電影《愛的帕斯卡》票房狂攬4000塊,對你沒聽錯,就是4000塊。
8.夏雨曾經是因為長得像姜文而被發掘出來,而張一山是因為長得像夏雨才被選去演的《家有兒女》。
9.《我的前半生》中的好男人靳東,曾經和大他9歲的江珊傳出過戀情,甚至傳言結過婚。
10.王寶強的老婆號稱是西北大學影視傳播學院校花,但是校花最後也被別人采走了,現在成了笑話。
說點專業上的冷知識(實際不冷,只是對大部分從業人員來說)。
1, 電影表演跟電視劇不一樣,電影演員最好不演。這是很多導演和演員常犯的錯誤。更別提行外人的認知。
2, 分鏡頭的意義不是簡單地把一場戲分成遠全中近特,而是要去綜合各種情況,跟各工種討論怎麼拍,是對拍法的討論。這是很多導演都不理解的問題。
3, 帶關系的鏡頭是最有電影感的鏡頭,可以這么說,好的鏡頭永遠在考慮關系,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畫內與畫外,被攝物與攝影機,等等。
4, 攝影機不是透明的,攝影機也是一種獨立的存在,意識到這一點,才有對電影敘事的自覺(是不是越來越冷了)。。。
5, 演員是一種奇怪的物體,極度膨脹又極度脆弱,尤其在他表演時,像小動物裸腹給你看,所以要保護他們。
6, 有的演員天生就笨,永遠點化不出來。一般他笨是因為他不真誠。對於笨的演員,就把他當成活的人形道具用吧。
7,不同焦段的鏡頭不僅僅是適合不同景別那麼簡單,它可以表達的范圍永遠超出這一點。
8,攝影當導演,容易拍得形式。編劇當導演,故事容易復雜。演員當導演,容易灑狗血。舞台劇出身導演,容易拍得像電視劇。電視劇出身導演,尤其成功電視劇導演,基本拍不出好電影。
9,現在拍片的人,大多數在過量使用燈光。可以減少,減少,再減少。
10,在美術上,質感是比色彩、明度等更重要的問題。所以,花錢少的組,就是拍不出好東西。這跟買車是一個道理。
12, 調色的關鍵是看人臉。無論在任何環境、光源、主色調影響下,都應以人臉有血色為宜。這樣調完的畫面才能保證符合人的正常視覺感受。
13, 特效合成最重要的也是質感,這是影響真實感判斷的最重要因素。
---解釋一下不演的問題----
所謂不演,並不是指演員的表演分寸感適應大屏幕,而是演員要學會讓觀眾替他去表演。不要將所有信息一覽無餘地展示給觀眾,要學會藏。要追求人物的質感、純度,將人物打磨成一個晶體,而不是將人物解釋給觀眾看。
僅僅做到在大屏幕上真實自然是不夠的!
1.盜版視頻都會掛有請在24小時內刪除的標簽。
2.用1.1萬美金拍攝的《鬼影實錄》,賺了全球接近兩億美金的票房。翻了17909倍!
3.王家衛的電影都是四個字的。
4.大多數視頻播放器都是三角形的,停止鍵是正方形。
5.印度電影大部分都會載歌載舞。
6.《阿凡達》的票房是全球第一。
7.內地大多數導演的妻子都是其御用女演員,並且大多離過婚。
8.李小龍怕蟑螂。
9.1994年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亡命天涯》。
10. 歷史 第一部電影是默片《無聲的世界》。
11.1928年11月18日是米老鼠的生日。
大概就是這樣子,還有許多有趣的冷知識就不一一舉例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影視圈裡的冷知識太多了,90年代時看到特效或者大俠飛檐走壁,就感到好厲害,好奇的不行,長大了懂得多了看得多了,現在還有誰去稀奇人是怎麼飛的?特效是怎麼做的?5毛特效網路流行語也不是白來的,到現在影視圈或者說劇組吧,也有許多還沒看明白的地方可以掰一掰。
1、很多人好奇劇組那麼多工作人員用電可是問題,僅拍攝場地自帶的那些插座都不夠充手機,更別提設備了,其實劇組是有發電車的。
2、有些劇場景是白天可能是夜裡拍的哦,場景是夏天有可能會拍冬天的戲。
3、許多戰爭戲也有用真槍的,只不過用的是假彈。
4、馬戲你以為演員在騎馬,有的是騎工作人員,有的直接就是玩偶。
5、開車邊開邊演,這么強大?其實都是車在拖車上拉著在馬路上轉。
6、你以為真的在下雨?其實都是水管滋得的。
其實這樣的還有很多很多,大家都是老司機一說都能說好多。
影視圈都有什麼冷知識:
1、職業編劇的劇本字型大小必須是小四,行間距必須是1.5倍。
2、拍攝時間超過12天的,劇組里往往都會產生親情、愛情、友情。
4、出了一切問題都可以往製片組身上推。
5、同一場戲可能是很多天拍攝完成的,甚至同一場戲不同的鏡頭都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方拍完的。
6、大部分水平不夠的編劇和導演都會忽略轉場的設計。
7、空鏡頭里的任何物體(包括空氣)都是角色。
8、潛規則演員的主要是製片人和演員副導演,不是導演……
9、不要以為劇本敲定了,開拍了,編劇的工作就結束了,在國內,拍攝過程出狀況,大家首先想到的解決辦法是——改劇本……(是不是很冷)
10、拍攝周期長的影視項目(一個月以上),劇組里誕生若干情侶是很平常的事情,當然,絕大多數在殺青後就會分手。
11、國內劇組一般就給點飲料,據說是怕買錯吃的吃拉肚子,想想可以理解。
12、 調色的關鍵是看人臉。無論在任何環境、光源、主色調影響下,都應以人臉有血色為宜。這樣調完的畫面才能保證符合人的正常視覺感受。
13、橫店的正規群演,每演完一場戲之後都會齊聲喊——「謝謝導演」。
14、很多影視作品裡表現導演,都是在片場里大聲嚷嚷的大鬍子的胖子。現實中,誰出了問題,導演通常是到那個人跟前小聲說。而且導演大都不是大鬍子,也大都不是胖子(因為工作強度太高)……
15、現場戴口罩的有的是感冒的怕傳染別人,有的是不想讓別人看著他表情...
16、拍電影演員看鏡頭是大忌,經常因為群演看鏡頭一個拍的美美的長鏡頭就毀了,導演和攝影指導這時候會同時罵娘,然後副導演要去解決問題。
17、現在很多人喜歡拍主觀視角,但其實主觀視角不好處理,如果看得太正就會出戲,看得太偏又不太像在跟主觀視角的這個人講話,蛋疼得很。
18、抗戰劇日本人、國軍和八路都是同一幫群演演的(換個馬甲我照樣認識你)...
19、演死人的人那場戲結束都會有紅包。
20、同一組鏡頭一般一起拍掉,但有可能會導演發現「誒這兒穿幫了」「這個表情不對」就會補鏡頭。場記幹啥的丫,就是記錄每一場布景道具燈光機位的啊。再來一遍就好了。
1你以為沒有燈的時候可能現場全是燈
2你以為是晚上其實是白天,反之亦然
3你以為是夏天其實是冬天,反之亦然
4你以為這場戲只有十分鍾,但是可能拍了十小時甚至十天
5你以為演員可以隨便走動,轉頭,站起來,蹲下,其實每個動作都是設計好的打好光的。
6你以為陽光/月光真的是陽光/月光,其實可能只是燈光。
7你以為只是一個移動鏡頭,你用手拿著相機也能拍出來,其實可能用了搖臂軌道斯坦尼康等等等
8你以為真的在下雨,其實並沒有
9你以為煙霧繚繞大火彌漫,其實就是煙餅cg
10你以為演員真的在高速公路火拚追車槍戰,其實他們都在攝影棚里瘋狂中二的開架子車
11你以為一個鏡頭只有一句詞所以演員很輕松,其實整場戲的台詞都要背過。
12你以為拍是最花時間的,其實布景打光排練走戲佔了大部分時間。
13你以為劇組在攝影器材上花的錢最多,其實美術才是最花錢的,當然,除了演員的片酬。
14你以為錄音就是攝影機直接錄就像你的單反一樣,大不了在上面裝個麥克風,其實錄音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工作,有專門的錄音機,一個麥克風可以買個五台單反。
15你以為一場再平常不過的文戲里肯定沒有特效,其實窗戶,街道,道具等等都可能是cg的
16你以為一場對話戲里兩個人只是坐著說話,其實兩個人的位置可能移動過很多次只是你看不出來。
17你以為拍電影就是從第一場拍到最後一場,其實有可能第一個鏡頭是最後拍完的。
18你以為這場戲在非洲拍的,其實可能在南美。
19你以為是真的牆真的玻璃,其實只是泡沫塑料和橡膠。
20你以為主角在深夜裡坐在台燈旁邊真的是被台燈照亮的,其實是鏡頭之外還有各種燈光器材。
21你以為一場戲的燈光一直都不變,其實隨著景別變化燈光也在變化
22你以為膠片電影就是模糊全是顆粒和劃痕,就像所有照片濾鏡里那樣,其實70mm甚至35mm膠片比現在很多數碼攝影機都要清晰細膩。
23你以為寬銀幕電影就是把上下用黑條遮住,其實是用變形寬熒幕鏡頭拍出來再拉伸成寬銀幕的。
24你以為電影鏡頭一定可以自動跟焦,其實所有變焦都是測量標記後由攝影助理手動完成的。
25你以為兩個主角在一個嘈雜的餐館里聊天,其實所有群演都只張嘴不出聲,後期才把環境音加進去。
26你以為女主坐在小房間里非常孤獨,其實四面牆拉開是個攝影棚。
27你以為膠片拍完就拿剪刀剪膠片,其實現在膠片洗完都直接轉數碼文件剪輯。
28你以為你在電影里聽到的各種聲音都是現場錄的,其實連你在島國片里聽到的活塞聲都是後期用各種東西擬聲的。
29你以為這已經是全部了,其實是我懶得想了
首先我要拿一部影片來作為評判這種冷知識,就拿子彈再飛一會兒這部電影來說,這個電影演的一一深刻呀,她用馬去拉這列火車,然後拉翻了這個事兒就11太深了,所以說,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理解的,所以說我也就說到此為止吧,有個別見解的,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場景,這個冷知識是什麼樣的?
很多武俠劇里會出現很酷的殺人場景,把脖子一掰,咔嚓一聲,嘴角流血人就死了。
那個咔嚓的聲音。
是掰芹菜的聲音。
擬音工作是把現場錄不到的細節聲音,效果聲等聲音的表現出來,然後進行錄制。可以說擬音是屬於創作聲音的范疇,每個擬音師的心中所想不同,所以擬的聲音也會不同。
本文章由人人車贊助發布。
說點專業上的冷知識(實際不冷,只是對大部分從業人員來說)。
1, 電影表演跟電視劇不一樣,電影演員最好不演。這是很多導演和演員常犯的錯誤。更別提行外人的認知。
2, 分鏡頭的意義不是簡單地把一場戲分成遠全中近特,而是要去綜合各種情況,跟各工種討論怎麼拍,是對拍法的討論。這是很多導演都不理解的問題。
3, 帶關系的鏡頭是最有電影感的鏡頭,可以這么說,好的鏡頭永遠在考慮關系,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畫內與畫外,被攝物與攝影機,等等。
4, 攝影機不是透明的,攝影機也是一種獨立的存在,意識到這一點,才有對電影敘事的自覺(是不是越來越冷了)。。。
5, 演員是一種奇怪的物體,極度膨脹又極度脆弱,尤其在他表演時,像小動物裸腹給你看,所以要保護他們。
6, 有的演員天生就笨,永遠點化不出來。一般他笨是因為他不真誠。對於笨的演員,就把他當成活的人形道具用吧。
7,不同焦段的鏡頭不僅僅是適合不同景別那麼簡單,它可以表達的范圍永遠超出這一點。
8,攝影當導演,容易拍得形式。編劇當導演,故事容易復雜。演員當導演,容易灑狗血。舞台劇出身導演,容易拍得像電視劇。電視劇出身導演,尤其成功電視劇導演,基本拍不出好電影。
9,現在拍片的人,大多數在過量使用燈光。可以減少,減少,再減少。
10,在美術上,質感是比色彩、明度等更重要的問題。所以,花錢少的組,就是拍不出好東西。這跟買車是一個道理。
影視界有哪些冷知識?
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好電影」。
謝謝!
4. 拍電影的時候最忌諱什麼事情
一忌「七扭八歪」。如果我們拍出來的畫面水平線不水平,垂直線不垂直,畫面中的人或物向一邊傾倒,這種「七扭八歪」的畫面,非常難看。
有些記者習慣於用肩膀作攝像機的水平線,因為人的肩膀是大約15°的斜面而不是平面,所以靠肩膀找水平的辦法是不可靠的,必須要用尋像器的邊框來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採用正面構圖時,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線可以和尋像器的橫框平行;但採用斜側面構圖時,物體水平線往往與尋像器的邊框形成「夾角」,這時,就不能依靠物體自身的水平線,而要藉助於物體的垂直線來與尋像器的豎邊框平行,從而獲得水平的效果。
二忌「面壁思過」。當對畫面中的人物採用側面構圖或斜側面構圖時,人物就有了比較明確的方向性——或者面向左邊畫框邊緣,或者面向右邊畫框邊緣。如果人物目光向右,而頭部的位置又貼近右邊畫框,空白留在左方,就好象是一個人正在「面壁思過」。
當畫面中的人物目光面向一側時,把畫面中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方,視覺上就比較舒服,相反把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腦後,把人物的視線堵死了,使人感到難受。
三忌「橫線切脖」。拍攝人物時,不注意處理背景中的橫線——如地平線、水平面、電線、牆裙線、物品橫向的輪廊線,往往會使背景中的橫線處於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橫線切脖」。
避免「橫線切脖」的辦法是改變機位高度。一般是把橫線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如果把橫線安排在人物頭部或頭部之上,看起來也不太舒服。
四忌「頂天立地」。有些電視畫面中的人物全景,頭部緊頂著畫框上沿,腳緊蹬著畫框下沿;有些建築物上下兩條輪廊線緊挨著畫框上下沿,擠得滿滿實實,這就是所謂的「頂天立地」。
在拍攝全景時要考慮在主體的四周留有適當的空白,避免「頂天立地」,以適應觀眾的欣賞習慣。
五忌「缺邊少沿」。「缺邊少沿」是指拍攝中景和全景時,主體應該保留的輪廊線被擠出畫面之外。有的會場全景,會標兩頭各擠出一兩個字;有的人物不是缺一隻耳朵就是沒有額頭;有的建築物本來是按全景景別取景,卻是「缺邊少沿」,全景不全。
拍攝中景和全景「缺邊少沿」與近景、特寫只反映人物或景物的局部有著本質的區別。特別是全景,「缺邊少沿」就不成其為全景。因此,構圖應充分注意主體在畫面中的外輪廊線,以防止「缺邊少沿」。
六忌「顧此失彼」。我們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見到這樣的中、近景畫面:會議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領導同志,靠畫框左右邊的兩個人往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臉」。這種「顧此失彼」的畫面,是由於記者在攝影構圖時只顧了中間的拍攝對象,忽視了旁邊的人物。
克服「顧此失彼」,要求記者在構圖時應恰當安排好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同時兼顧兩旁的人物,把他(她)們或是安排在畫內,或是安排在畫外,絕不能把兩旁的人物都「劈開對半」。
5. 電視劇不敢拍的「近鏡頭」,藏著演員們的秘密,你知道幾個呢
如今很多電視劇不僅不敢拍「近鏡頭」,怕暴露一些秘密,同時連明星的「下半身」都很少出現,彷彿想要看全身就是另外的價錢啊!電視劇不敢拍的「近鏡頭」,藏著演員們的秘密,你知道幾個呢?
對於導演來說,挑選一個合適的演員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太多的關系戶存在!導演也不得不將就用一些不太合適的演員。所以拍攝的時候,會出現身高不匹配這種尷尬的情況,那麼這個時候就要藉助外物輔助一下啦而這些外物,通常情況下就是腳下墊箱子,身高差一般地用一個普通箱子可能就夠了。
答案自然是不能,有女演員拍一個沐浴的戲,基本全靠後期完成,現場連水池都沒,只有一個水桶,周圍全都是綠幕「圍上一個浴巾,只拍上半身」,完全可以實現「瞞天過海」。水下戲也簡單,只要不拍下半身,誰又能知道,他們竟然在對著「空氣」游泳,沒事再轉幾個圈,一場唯美、浪漫、緊張刺激的下水戲就輕松搞定!
6. 用單反5D2拍攝微電影時,鏡頭、焦距、對焦方式怎麼選擇
拍電影哪有用自動鏡頭的?必須是MF才能拍攝的,所以拍電影才有走位一說,事前好規劃好演員的移動線路,並且計算好景深。保證演員在景深范圍內。用5DII拍電影用的最多的是35 1.4L、ZE 85 1.4和100mm F2.8 Micro,變焦用到的機會很少,但是也要備一個,廣角居多,長焦變焦拍攝起來不方便,一般是17-40 F4L或者17-35 F2.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