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李連傑版的霍元甲裡面那個扮演美國大力士「奧比音」的人叫什麼
電影]縱不完美,也不遺憾——看李連傑的《霍元甲》
很多年沒有買票進電影院看電影了,昨天為了李連傑,破了次例。
破例的原因,多少是為了「李連傑武術電影收山作」這一宣傳口號——雖然後來又聽到「並沒說以後不拍功夫電影、動作電影,只是不拍武術電影」的說辭,使得這一宣傳口號顯得多少有點狡猾,但無論如何,喜歡李連傑這許多年,對於這一「最重要的作品」,無論質量預期如何,還是忍不住要捧捧場的。
說《霍元甲》是李連傑最重要的作品,從根本上說是他本人對電影的控制。一般情況下,導演對電影的控制權和控制能力是不必置疑的,但《霍元甲》卻是李連傑一個人的電影。從各種訪問材料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李連傑想要在電影中表達的東西,而無論是導演還是編劇,都只不過是協助他完成這一想法而已。雖然電影在宣傳上完完全全的商業運做,但從拍攝初衷和拍攝手法上看,卻並不是一部常規意義上的商業片。
《霍元甲》的故事很簡單也很直白,講的就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從一味好勝、爭勇鬥狠,終於為家人惹來殺身之禍,而後經過痛苦掙扎,終於領悟到「止戈為武、仁者無敵」境界的故事。編劇是寫《英雄》《十面埋伏》的王斌和李馮,還有《江湖》的杜志明。說實在話,我在看電影之前看到這個班底的時候,便沒有對電影的劇情抱任何期望,因而在看完電影之後倒也沒有失望,笑。之前聽到的對本片最多的批評就是「淺白」與「說教」。的確,《霍元甲》電影里的說教多到了幾乎無處不在的程度。但是,與《英雄》和《十面埋伏》那種故做深沉故做高深也就是俗話說的「裝大尾巴狼」完全不同,《霍元甲》是用一個很簡單的故事說了一個很淺卻很實在的道理。它並沒有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就如一個朋友一樣,把他經歷過的事情和教訓告訴你,讓你不要去犯同樣的錯誤。足夠真誠,真誠得讓人笑不出來——我絕不是在誇獎編劇,事實上編劇的發揮和《英雄》根本就是是一個水準,但銀幕上霍元甲的「自強」和秦王的「和平」一樣從演員嘴裡說出來,後者被人嘲笑,而前者讓人感動。
導演於仁泰我不熟悉。或者看過他導演的電影,卻沒能留下什麼印象。從本片來看,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不過不失而已。
既然說到「李連傑的收山之作」,便忍不住要跟他以前的電影做個比較。在我個人的排行榜里,李連傑最好的電影是《黃飛鴻》系列(其實《黃飛鴻》更多的是徐克電影,而非李連傑電影),表現武術最出色的是《太極張三豐》,表現搏擊最精彩的是《精武英雄》。《笑傲江湖》中,李連傑的功夫被淹沒在程小東天馬行空高來高去的威亞里,惟有天真清朗的氣質令人難忘;而《少林寺》對功夫片的劃時代意義已經超過了電影本身的成就。
《霍元甲》從人物和背景設定上,本來是應該與《黃飛鴻》做比較的,但與《黃飛鴻》的宏大格局完全不同,《霍元甲》雖然也將時間放在了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的背景下,但整個電影卻並沒有將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擺在主要位置,而更多地去關注了個人如何面對自己這一主題上,重點描述了以仁愛化去暴戾之氣的過程。從這一角度來看,《霍元甲》和十幾年前的《太極張三豐》其實非常地相似,最大的區別是《太極張三豐》中的暴戾與仁愛由董天寶和張君寶分別代表,《霍元甲》中則集中到了霍元甲一個人的身上。而二者在故事的轉折之處同樣講述了一個「成長」的主題。有趣的是,十餘年前拍《太極張三豐》也是李連傑的想法,而後與袁和平一起合作完成;今日,李連傑有了更多幫助他去實現理想的人,結果卻拍出了一個如出一轍的故事。
《太極張三豐》是一個優點和缺點都異常突出的電影,它的人物設置、動作編排都十分出色,張君寶在瘋癲狀態中悟出太極拳理的過程和李連傑在落葉飛舞中打太極拳的一段是神來之筆,精彩異常,不可復制;而它過於俗套的劇情、過於臉譜化的人物和某些突兀得令人抓狂的台詞又實在很讓人沒語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霍元甲》幾乎通盤繼承了《太極張三豐》的優點和缺點,只是優點和缺點都不如原來那般突出了,正如一個人上了年紀之後,秉性其實沒變,只是變得圓滑了些而已。
在《霍》故事轉折的地方,有一個霍元甲幫助當地老鄉插秧的情節。風吹過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長身而立,閉上眼睛,對面竹林隨風起伏,場景宛如一種宗教儀式。我明白編導之意在於用一種形象的譬喻來印證之前說過的「人不能一直低頭往前沖,必要的時候,需要停下來想一想」這句話。說實話這個場面設置是挺傻的,太過刻意做作,但看的時候彷彿真的體會到了那種清風透體的空靈感覺。與《太極張三豐》里張君保連喊了三句的「放下負擔,奔像新生命」如出一轍,貌似不能再傻,卻令人從心裡生出了認同。
動作設計是不用置疑的。袁和平和李連傑合力的用心之作,不可能不是精品。本片完全沒有讓我失望,一場接一場的密集打鬥精彩紛呈,實在讓人心花怒放。
《霍元甲》的動作場面和之前李連傑的電影不盡相同。袁和平很擅長在狹窄的空間里利用各種復雜的地形和道具為角色設計驚險刺激的動作,《黃飛鴻》結尾的竹梯大戰和《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的窄巷大戰都是此中經典。而《霍元甲》不同,幾乎所有的打鬥都在擂台上,要在幾乎不變的場景下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動作場面,難度可想而知。但《霍元甲》中的打鬥真的每場精彩不同,不由人贊嘆:袁和平師傅,泥真的是神仙啊啊啊!星星眼~~~~~
以下完全是個人趣味,純屬外行的胡言亂語,將全片打鬥逐場點評一下,說錯了還請指正。
1、四國擂台戰前三場,霍元甲分別以空手對西洋拳擊、長槍對俄羅斯長矛、中國劍術對西洋擊劍。
這三場比賽被放在影片開頭的地方是我出乎我的意料的。在一般的功夫電影里,重量級的打鬥要放在影片後面,而這三場打鬥時間雖然不長,但在精彩程度上即使是在整部電影里都屬上乘。
三場比賽中,最好的是長槍對長矛一場,霍元甲用的長槍是白蠟桿子所制,彈性頗佳,剛柔並濟;而俄國人的長矛是硬材質,長度特長,一味剛猛。開始的時候霍元甲用欺身近戰的方式讓對方的長矛完全沒有施展的空間,與同樣是袁和平設計的《詠春》中楊紫瓊用柳葉雙刀對戰徐少強的霸王槍相映成趣。只不過詠春是利用狹窄的空間令霸王槍施展不開,而霍元甲則完全是靠閃展騰挪的身法如影隨形的步法令對方無法拉開距離,從而使得長矛全無用武之地。之後,被逼得無計可施的俄國人一聲怒吼折斷了矛桿,用只剩一半長度的矛刺向霍元甲,而在矛尖離霍元甲的身體還有幾寸的時候,對方長度已佔優勢的槍尖已停在了他的眉心。這一場比賽用動作形象地解釋了中國武術中關於兵器「一寸長,一寸強;一分短,一分險」的傳統說法,節奏快而不亂,層次分明,李連傑的動作瀟灑從容,控制力極好,盡顯大家風范。雖然時間很短,卻是功夫電影里一對一地面打鬥中的上品。
中國劍術對西洋劍一場,看點在於李連傑用劍。劍是中國傳統武術中最常見的短兵器之一,但除了《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一片,印象中李連傑並未在其他電影中用過劍。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劍出武當」,多為內家武術練習者擅長,而李連傑最早是北派的外家功底,劍對他並不適合。而如今的李連傑身體素質已不如巔峰時期,但內家功夫的修為則較年輕時為勝,在銀幕上表現中國劍術的精妙,怕也是多年夙願。
空手對拳擊一場和之後的另一場有雷同,且戲劇性不及,略過。
2、津門擂台賽,霍恩第(元甲父親)VS趙父(趙健父親)。
霍父的扮演者鄒兆龍藝名倪星,也就是在《中南海保鏢》中扮演終極BOSS殺手那個人。一貫以來給人的印象是一臉戾氣的他這次搖身變成了謙謙君子,粘上鬍子,倒也不覺得突兀。這一場打鬥旨在推進劇情,重點在於霍父打到對方眼前卻沒落下去那一掌,其餘的只算是中規中矩,鄒兆龍的腿法依舊可圈可點,其他則沒多少可說的地方。(霍父在手下留情後反被對方踢落擂台那個後空翻接單膝跪地的動作超帥!<--這個完全是個人的BT趣味……不用理會|||)
2.5、津門擂台挑戰後續,小元甲VS小趙健。這個算做2的附贈——小元甲被小趙健一腳踢翻然後踩在身下,從此立志刻苦練功,終於打遍津門無敵手。
PS:霍父指導徒弟們練武的鏡頭讓人想起了少林寺中經典的練功場景,不知算不算一次「致敬」。
3、高台打擂,霍元甲VS趙健。
這是2.5那一場比賽的「報仇版」,笑。同樣是打擂,這次的擂台被設在了10米以上的高台上。
高台打擂在李連傑的電影中也出現過多次,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的黃飛鴻VS九宮真人、《黃飛鴻之西域雄獅》中的黃飛鴻VS西部盜首和《方世玉》中的方世玉VS李小環。《男兒當自強》中的高台由摞得歪歪斜斜的桌子搭成,一直在晃動的檯子突出了打鬥的刺激,「拆台」「反拆台」的手法多次出現在袁和平的動作片中,成為袁氏動作的一大特色。《西域雄獅》的高檯面積很小,上面又有不斷轉動的風車,利用這種上下夾攻的危險造就打鬥的觀賞性。《方世玉》中的高台打擂是一男一女,而且是比武招親,有得嘻嘻哈哈,並不凌厲,又加入了紅綢系腰空中飛人等不少雜技元素,很是熱鬧好看。
而《霍元甲》的高台打擂相比之下是最沒有花巧的一次,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個木頭檯子,但勝在「高」,也許是歷次高台打擂中最高的一次。而沒有任何花巧的設計增加了打擂的真實感,每當人物被逼到擂台邊緣的時候,觀眾都會有近乎「暈高」的感覺,手心裡攥出一把汗來。這一段肯定用了電腦合成——拍攝手段的進步果然會營造出越來越好的效果啊!
至於動作上,這一段打鬥突出的是霍元甲的出手剛猛凌厲和趙健的馬步堅實。人飛出擂台邊緣又單手抓住擂台盪回來的動作有明顯的威亞痕跡,有觀賞性但感覺不是很實。而關於「剛猛凌厲」的特色不如《太極張三豐》中錢小豪的動作鮮明——畢竟霍元甲只是年輕好勝,並非天生狠毒的惡人。
❷ 李連傑賣血買三輪
片 名: 中華英雄 1986
導 演: 李連傑
主 演: 李連傑 宋佳
一九四五年,抗戰結束。小傑是一名身經百戰的戰士,退伍後想去投靠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張排長,但張排長音訊全無,小傑無奈,只有在街上閑逛,去發現進駐中國的美軍氣焰囂張,目中無人,在街上耀武揚威,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美軍的汽車橫沖直撞,差點撞到一中國傷兵,眾人截停汽車並焚車泄憤,遭到美軍毒打,小傑氣憤難平,上前打倒幾個美兵,還擊倒了一個美國拳擊手貝利,貝利懷恨在心,設下圈套讓小傑成為配練拳擊的拳靶子,而且不能還手,借機毒打小傑,倔強的小傑永不服輸,決定在拳台上還以顏色,與敵人放手一搏……
❸ 李連傑在好萊塢徒手下樓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你說的是李連傑從大樓外面,自頂樓下躍,每層樓扶住陽台緩沖下墜之勢,最後到達指定樓層的電影嗎?
那個影片名字 : 致命搖籃 也可以叫 :龍潭虎穴
龍潭虎穴 Cradle 2 the Grave
(2003)
導演: 安德澤·巴特科維卡
主演: 李連傑 / DMX / 安東尼·安德森 / 胡凱莉
上映日期: 2003-02-28
片長: 101分鍾
又名: 同盜一擊 / 致命搖籃 / 搖籃到墳墓 / 出生入死
❹ 求一部李連傑的電影片名,很老的片,好象片名帶「中華」兩個字
電影:中華英雄(李連傑版)
片名:中華英雄
Born
to
Defence
年份:1986
導演:李連傑
主演:李連傑、宋佳
影片介紹:
影片講述了二戰期間,從戰場回來的李連傑同他的戰友一同生活,他戰友的女兒遭老外騷擾,去救助時被堆下樓。李連傑則被誣蔑為兇手。為找回清白,也為戰友報仇,李連傑設計將兇手一一打倒,就地正法。
李連傑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自導自演的影片。
❺ 1992年,李連傑一通電話渾身顫抖,轉身經紀人身中9彈,為何
上世紀90年代,正是香港黑惡勢力橫行的年代。
那時候,幾乎人人自保,不敢惹是生非,因為稍不留神,就不知道得罪的什麼人,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上世紀90年代香港的黑暗,真的是超乎人的想像。
❻ 關於李連傑電影霍元甲血戰秦爺的問題
如果是那樣的話,怎麼顯示出霍元甲最後一擊的厲害,而最後霍元甲中毒和田中安野的比賽最後一擊不就是那樣嗎,也就是說如果霍元甲沒中毒的話,田中安野受那以下應該已經死了,所以我覺得秦爺的安排只是為了表示霍元甲那一招的厲害,而同樣的一招一個死了,一個沒死,也結實了霍元甲的那段話,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霍元甲最後戰勝了自己,不再追逐與武藝的高低,而是真正的知道了學武的真諦.
❼ 有一部電影 忘了叫什麼名字了~~~大家幫忙回憶下
正巧,前些天在PPS上看過,是李連傑1986年出演的一部電影《BornToDefense》,翻譯為《無敵小子》或《中華英雄》。影片講述了二戰期間,從戰場回來的李連傑同他的戰友一同生活,他戰友的女兒遭老外騷擾,去救助時被堆下樓。李連傑則被誣蔑為兇手。為找回清白,也為戰友報仇,李連傑設計將兇手一一打倒,就地正法。
李連傑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自導自演的影片。
傑仔(李連傑飾)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故鄉發現家破人亡,去投靠了戰友老張,由於看不慣美國士兵在中國的所作所為,打抱不平與美國士兵結下了仇恨,
美國乾兵與傑仔針鋒相對,甚至將傑仔戰友老張家人毒害傑仔滿懷怨恨與美國士兵進行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搏鬥。
1986年,李連傑主演了電影《中華英雄》,在內地上映時又名《無敵小子》。盡管該片無論票房抑或口碑,都不算成功,幾乎被人遺忘了。但這部電影卻是李連傑迄今唯一一部自導自演的電影。
❽ 李連傑的黃飛鴻系列電影共有幾部導演是誰動作指導的誰拍攝年代
1、1991年,《黃飛鴻》,導演:徐克,動作指導:袁祥仁袁信義劉家良
2、1992年,《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導演:徐克,動作指導:袁和平
3、1993年,《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導演:徐克,動作指導:元彬
4、1993年,《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導演:王晶、袁和平,動作指導:袁和平、袁祥仁
5、1997年,《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導演:洪金寶,動作指導:洪金寶、曹榮
(8)李連傑空手下樓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1991年,李連傑在徐克的邀請下主演動作電影《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在片中飾演沉著儒雅、處變不驚的一代宗師黃飛鴻;影片在香港地區的票房達到2967萬港元,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8名 ;該片也成為李連傑演藝事業的轉折點,使得他在香港影壇獲得更多的關注 。
1992年4月16日,李連傑與關之琳、莫少聰、甄子丹共同主演的動作電影《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上映,他在片中飾演武功高強、醫術高超的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憑借該片獲得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連傑
❾ 李連傑的《精舞英雄》中演船越文夫的男的是誰啊
倉田保昭
倉田保昭(1946年3月20日-),著名日本動作片演員,出生在日本茨城縣。空手系東流五段、柔道三段、合氣道二段。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拍過多套港產武打片,與陳觀泰及梁小龍等武打明星有對手戲,他並懂普通話和廣東話。
具體介紹見網路。
❿ 李連傑跳陽台是什麼電影
李連傑跳陽台的電影是致命搖籃。
《致命搖籃》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6vrAV3VnQ8daEKwTIBPhrg
提取碼:mu37
在這部電影中,李連傑出場後,為了到達大廈中一個樓層,直接到達大廈的頂層。然後徒手往下面跳,每跳一層就用手抓住一層的窗檯。就這樣一層一層下去,到達了對方的房間裡面。劇中的人物都別李連傑這種下樓方式給嚇到了,而電影外的觀眾也全部屏住了呼吸,看著李連傑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