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連傑最後武術片,被霍元甲後人告上法庭,因外籍差點成涉外案件
李連傑有多慘?因為一部影片竟被人告上法庭,當初拍攝電影竟是因為28萬人自殺,案件審理一年後還差點成為涉外案件,而告他的原因是因為電影竟將人全家寫死。
在2006年一部經典電影《霍元甲》來到了大眾面前,甚至周傑倫還因為這部電影特意寫了一首歌也叫《霍元甲》,而李連傑拍攝這部電影前做了將近十年的心理斗爭,因為霍元甲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並且還是名武術大家,自己很擔心會演不好。可是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條新聞,在2003年就有28萬人死於自殺,於是李連傑終於下定決心拍攝這部電影,他想通過這部電影來感動世人,就算你遭受再大的苦難也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於是這部《霍元甲》就開拍了。
這部戲由李連傑、孫儷、董勇等人主演,更是邀請了眾多外國演員,並且還有第一武指袁和平擔任動作導演,由於這里很多人都是真實的動作演員,所以整部電影的武術動作定位都是真實的高手過招。為了電影的效果劇組更是耗時半年,找遍了全世界最後找來了泰國拳王,世界搏擊金腰帶、德國劍術專家、澳洲頂級摔跤手等參演這部電影,澳洲的頂級摔跤手。在電影中飾演美國的大力士,高大威猛的體型,不僅睡覺要睡三張床,一天更是要吃6頓飯,而據說在拍攝時由於不太敢出手,導致鏡頭被重拍得很多遍,甚至還一不小心摔在地上結果牙齒磕掉了,最後只能忍痛才把戲拍完,不得不說這也是個敬業的人。雖然電影講的是天津的老故事,但是拍攝地卻是上海松江的影視基地而當時為了還原老天津的模樣,劇組還特意搭建了一條民國時期的天津街道,而僅僅這一條街就花費了500萬人民幣,整個背景建築就花費了上千萬。
除此之外,各類的服裝道具小道衣服上的銅扣,都是劇組從古董店淘換回來的,而劇組中大大小小的物件都是真正的老古董,而在拍攝動作戲的時候李連傑甚至還自行改掉了很多動作,因為他覺得那會對外國友人不禮貌。最後這部戲上映後製片方僅在內地就獲得了1.02億票房,而海外的全球票房高達7000萬美元,利潤翻了好幾倍,可以說讓製片方樂開了花,而李連傑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這部《霍元甲》主要講的是兒時的霍元甲沉迷武術在家中偷偷練拳,長大後不僅成為赫赫有名的武師,還收獲了一幫徒弟,但是由於自己好勝心太強鋒芒太盛,以至於和另一位高手秦爺結了仇,後來徒弟被打傷,霍元甲大鬧秦爺壽宴最後親手打死秦爺,可雖然得勝但卻賠上了母親和女兒的命。隨後頹廢的霍元甲遠走他鄉,終於平復思想後立志做一個對民族有意義的人,後來和八國聯軍的武者對打,遭日本人下毒離開人世,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劇情卻被人一紙訴狀告上了法庭,而告他的人正是霍元甲的後人。
其實影片的走向原本只是想告訴世人,就算遇到再大的難事也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但就是這樣一部意義高大上的電影為什麼會背上官司呢?因為在影片的開頭,電影為了霍元甲後期性格的轉變,把霍元甲塑造成了一個為爭第一濫殺無辜的人,並且生活奢侈淫意交了一群酒肉朋友,甚至最後還被人殺了全家。看到這種劇情,霍元甲的後代自然是忍不住了,第一誰願意看到別人辱沒自己的祖先呢?第二霍家滅門的戲份多多少少有點過了,這換做誰也都受不了啊。因為現實中霍元甲不僅沒有滅門,而且還有霍家子孫好幾代傳承下來,要說是人丁興旺也不為過。而電影中死去的霍元甲的父母和妻子王夫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是活到了80多歲的高壽老人,並且在家族中霍元甲也不是獨生子,霍元甲父親霍恩有三個兒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陳,霍元甲排行老二,霍元甲自己也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霍家幾代人都好好的活著呢。
一部電影就把自家人寫的全家死光斷子絕孫了,這要是你還能坐得住,估計都會有人給你磕一個,而以上這些原因也正是霍元甲曾孫霍自正心裡不平衡的地方。就算電影最後表明本片純屬虛構,但是這換做是誰也一定會氣憤,而訴狀的內容也非常中肯,既然是虛構那為什麼不重新設計一個主人公呢?那要是什麼事都以純屬虛構來當擋箭牌,那是不是任何人民英雄都可以無節操無底線地去臆想了?這件事一出在當時也是被鬧得沸沸揚揚,而由於李連傑是美國國籍,所以這件事還差點成為了涉外案件。在這件事差不多的鬧了一年多後,最終做出了一審判決,最後認定《霍元甲》並不構成侵權,雖然電影中的手法過於誇張虛構,但這屬於藝術范疇的事並不構成法律責任,而且影片並沒有對霍元甲進行侮辱,所以電影的誇張內容是屬於可容忍范圍內,最後該片並沒有對霍元甲造成名義的侵犯。
雖然霍家敗訴了,這件事在幾年後也沒有重提,但霍壽金就算是臨終之際還是對這僅是耿耿於懷,並希望世人不要混淆視聽還給 歷史 一個真相。其實老人的做法並不是無理取鬧,在當時貧窮的中國,清政府根本不會管百姓的死活,因為面對外國勢力連他們自己都應接不暇。就是在這樣一個百姓受到屈辱的年代,能夠有一位武術英雄挺身而出,為民族大義爭回光榮對抗外辱是多麼的不易,所以對於這個曾為國雪恥的民族英雄,我們應該以正視聽還 歷史 一個真相。不過巧合的是, 歷史 上霍元甲去世的時候年僅42歲,而李連傑拍攝這部《霍元甲》時也正好是42歲,而這部影片其實對於李連傑來說是自己的封山之作,在拍攝之前他就表示這部拍完就不會再接動作戲了,畢竟如今的他年歲已高,並且由於是動作演員難免一身舊傷,甚至之後還得了甲亢樣子也極具衰老。
作為李連傑最後一部動作片,電影里的一拳一腳都是極具觀賞性的,並且這時的李連傑與年輕時所飾演的黃飛鴻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年少時的黃飛鴻眼睛裡透露著一股機靈勁,而電影中的霍元甲眼中卻帶著一股凶氣,所以還是很值得觀看的。而這部影片其實更想告訴世人的是,這個世間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做的事,就算你遇到再大的挫折遇到再大的壓力,就算舉目無親也依舊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再也不會重來。請珍惜當下的生活過好每一個明天。
好了,對於這部電影觀眾們還有什麼見解?歡迎到評論區與@冷叫秀 探討一二,今天就先說到這了,點贊/關注/留言是華夏的傳統美德,懂我意思吧~
B. 97年,李連傑一部「黃飛鴻」,終結了洪金寶「武俠片冥燈」稱號
李連傑,功夫皇帝;徐克,武俠宗師;兩人合作的作品中最為人稱道的當屬《黃飛鴻》三部曲。
徐克一心想將其打造成「中國往事」,展現那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
徐克早在80年代就想拍「黃飛鴻」題材了,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演員,他曾經想過狄龍演黃飛鴻,周潤發演梁寬,分別代表武林與市井,但沒有料到《英雄本色》大火特火,害怕觀眾出戲就此作罷。
至於李連傑,徐克早在《少林寺》在香港上映的時候,他就注意到了這位靈氣的功夫小子,直到1989年,兩人才在羅大衛的牽頭下合作了《龍行天下》。
不過影片當年並未上映,而是被嘉禾壓了箱底,直到後面《黃飛鴻》的大賣,《龍行天下》蹭了一波熱度才最終上映。
羅大衛當了李連傑的經紀人之後,順勢讓他和嘉禾簽了合約,此時的李連傑形象和徐克心目中的黃飛鴻比較靠近,各方面都比較成熟了,徐克終於決定開拍《黃飛鴻》,一口氣拍了三部,每一部都是經典。
徐克拍的《黃飛鴻》三部曲融入了晚清的腐敗無能、鴉片塗毒、市井百姓窮困麻木、暮氣昏黃的時代大背影,配上黃沾的背景音樂,顯得蒼茫凄涼波瀾壯闊,潛隱著窮極思變、破繭欲出的生機。
這是《黃飛鴻》三部曲吸引人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李連傑帥氣,嚴肅中不失幽默、霸氣中不失溫情的精彩演繹,使之成為經典。
李連傑之後,基本把中年黃飛鴻形象定型了,之後再也無人超越。其實除了三部曲之後,徐克和李連傑還合作了一部「黃飛鴻」,那就是《黃飛鴻之西域雄獅》。
01、李連傑最後一部「黃飛鴻」電影
在拍攝《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的時候,李連傑和嘉禾因為「片酬」問題,出現了罷拍事件,後來在各方調解下才復拍。
《黃飛鴻》三部曲之後,李連傑和嘉禾分道揚鑣,自組正東電影公司,打造了《方世玉》、《方世玉續集》、《太極張三豐》、《精武英雄》等經典。
同時和永盛的向華勝向華強合作了《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給爸爸的信》等作品。
再看徐克,雖然沒有了李連傑,但「黃飛鴻」這個大熱門的IP不能放棄,於是找來趙文卓接手黃飛鴻,拍攝了《黃飛鴻之王者之風》和《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
同時還和袁和平一起策劃了《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但沒有了李連傑的「黃飛鴻」,猶如沒有了靈魂一樣,影片票房全都撲街。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質量過硬,雖然生不逢時,但得到昆汀的青睞,得以在北美上映,才算賺到了點錢。
1993年,「黃飛鴻」題材泛濫,多部跟風作品上映,都遭到了票房打擊,這也導致後面沒有人再碰這一題材。
直到1997年,在永盛向華強的牽頭下,洪金寶執導、徐克監制、李連傑和關之琳CP回歸的情況下,誕生了《黃飛鴻之西域雄獅》。
影片於1997年2月1日在香港上映,斬獲3026萬港幣,位列年度票房榜第3名,那一年的冠亞軍是成龍的《一個好人》和周星馳的《97家有喜事》。
《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是李連傑的最後一部「黃飛鴻」電影,3000多萬的票房為此系列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02、成龍的《我是誰》抄襲?
成龍的《我是誰》1998年1月17日在香港上映,比《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晚了近一年,《我是誰》中成龍是因失憶落入非洲野人部落橋段和黃飛鴻失憶誤入印第安人部落雷同,許多同學可能覺得成龍抄了李連傑電影的創意。
事實上,這個故事是成龍最初提及的,一開始他計劃和《教父》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合作拍攝一部西部片,名字就叫做《西域雄獅》。
據說在某次飯桌上,他和大哥大洪金寶談及了這一故事,故事背景在清朝,一個大內侍衛在坐船去美國西部解救公主的途中因失憶而被印第安人所救,之後大戰西部牛仔等情節。
成龍無意,但洪金寶放在心上了,回去就找來司徒卓漢、史美儀、許莎朗等幾個編劇,讓他們把故事寫下來,也就是後來的《黃飛鴻之西域雄獅》。
洪金寶在《黃飛鴻之西域雄獅》之前,一直是武俠片的「終結者」,執導的《戰神傳說》讓劉德華血虧,《一刀傾城》把羅維的棺材本給賠光了。
八十年代的洪金寶多麼意氣風發,《鬼打鬼》開創靈幻動作片,《五福星》系列硬剛新藝城的《最佳拍檔》,全香港大半個劇組停工客串他的《富貴列車》,什麼時候受過這氣,勢必要再證明一下自己執導武俠片也能賣座。
洪金寶倒是證明了自己不是武俠片「冥燈」,但把「小弟」成龍坑了,不過成龍倒也不在乎這些,後續將《西域雄獅》這個故事衍變成《我是誰》和《上海正午》,照樣大賣,絲毫不受影響。
03、「黃飛鴻」打入美國
「黃飛鴻」電影完美的陣容:李連傑的黃飛鴻+關之琳的十三姨+莫少聰的梁寬+熊欣欣的鬼腳七+張學友的牙擦蘇+鄭則仕的豬肉榮。
本片也算是集齊了一半,把功夫片和西部片結合到一起,讓「黃飛鴻」打入美國,讓觀眾看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想法很好。
在動作上面,洪金寶和徐克完美不同,徐克注重的是中國情懷的宗師氣韻,而洪金寶喜歡在視覺上給予酣暢淋漓的沖擊感,對比一下《一刀傾城》的就可以明白,在剪輯上比較頻繁和緊湊。另外也加入了槍戰元素,這也是為了貼合西部牛仔。
《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在劇本創作上有不少坎坷,故事也有點七拼八湊,但整體融合了功夫武俠西部等各種類型,既有插科打諢的笑料,也有對於民族、 歷史 、國家和個人的思考,稱得上優秀作品。
戲中,一代宗師黃飛鴻失憶了,詢問我是誰?恢復記憶之後,他成了華工的希望,但大家只想看他展現武術,卻聽不進去團結自強的大道理,甚至好多都睡著了,同時影片也展現了那個時代華人的劣性,勇於內斗,愚昧迷信,膽小怕事。
其實「黃飛鴻」的失憶,何嘗不是當時香港人的身份危機呢,華人在海外的無奈與自強,何嘗不是香港電影人面對好萊塢大片的壓力呢。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李連傑、成龍紛紛闖盪好萊塢,徐克、洪金寶也曾嘗試過,但後面的結果並不是那麼理想。
香港電影經歷了一百多集的「黃飛鴻」電影,《黃飛鴻之西域雄獅》算是讓這個系列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也是「黃飛鴻」電影最後的輝煌。(撰文:瀟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