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10大禁播動畫有哪些
世紀末領袖傳說 最終兵器少女
少年進化論 風與木之詩
青出於藍 少女革命
西洋古董洋果子店 I」LL
彼男彼女之事情 機動戰艦
美少女戰士 攻克機動隊
圓盤的皇女 ToHeart
花右京女僕隊 青空少女隊
拜託了,老師 夢幻妖子
快感樂園 鋼鐵天使
朝霧的巫女 阿滋漫畫大王
青春男孩 櫻桃小丸子
心跳回憶 系列 不可思議的海之蘭麗婭
LOVELESSON 妹妹公主-與哥哥一起-
天使小生意氣 水果籃子
我們的王國 蠟筆小新
沒有錢 愛麗絲19歲
X戰記 草莓100%
逮捕令 機器貓
炎之蜃氣樓 守護月天
亂馬1/2 KERORO軍曹 福星小子 合法之葯》
BOYSBE 替身天使
天地無用 阿倍野橋商店街
人形電腦天使心 公主新娘
暴力類
白土三平 高田裕三
機動戰士高達 椎名高志
具體公布的動畫片:
黑貓 忍空 幽游白書
封神演義 流星花園 帶子雄狼
六三四的劍 塞爾達13 怪物MONSTER
死神 JOJO奇妙冒險
勇者王 鋼 機動 土豆越活越滋潤
ROOKIES 餓狼MARKOFTHEWOLVES
烈火之炎 新撰組異聞錄
東京巴比倫 羅德斯島戰記
風之谷 龍之謎
成惠的世界 殺戮都市 鬼眼狂刀
無限的利烏斯 百人斬少女
世上最強弟子遷一 系列 星海傳說-第二個故事-
全金屬狂潮 聖子道 海盜路飛
龍珠 戰區88
爆走兄弟Let\'s&Go 最終幻想》
劍聖武 格鬥之王
犯罪類 具體公布的動畫片:
神風怪盜貞德 名偵探柯南
20世紀少年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D•N•ANGEL 盜賊王JING
LEVELE 魯邦三世
多重人格偵探 hack//SING
意識不良類
由貴香織里作品
具體公布的動畫片:
暗之末裔 游戲王
變態假面 魔法陣咕嚕咕嚕
犯罪天使 東京天使保鏢
NANA 地獄老師
鼻毛超人 這里是葛飾區龜有公園前派出所
魔女宅急便 熱帶雨林的暴笑生活
孩子的玩具 大人與孩子的界限
恐怖類
陰陽師 銀河鐵道999 怪醫秦博士
真女神轉生 時空異邦人 玲音
羅曼司的劍之光輝
⑵ 日本動畫與歐美動畫的異同
咖啡與茶:美國與日本動畫電影風格比較
http://www.jiaoi.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63&ID=1105
不可否認,日本與美國,是全世界少有的可以稱作動畫電影「大國」的國家——不僅因為它們生產動畫電影數量之多,而且因為動畫電影在其各自電影產業中的地位。在開始比較兩國異同時,有必要先解釋一下本文的比較對象——動畫電影(Animation Film)。在以下的文本中,「動畫電影」特指那些以上電影院線發行為目的、且與電視動畫沒有直接關聯的動畫片。這樣一來,本文中的動畫電影就不包括電視動畫系列劇、OVA(直接面對錄像帶或DVD市場)以及電視動畫系列的劇場版。 這樣的限制主要是針對日本動畫而言的,相對於美國動畫,他們有著多得多的電視系列、OVA和劇場版。如果將所有這些都拿來和美國動畫比較,那簡直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反之,如果按本文設定的「動畫電影」類別,兩國作品之間無論在量還是質上都比較對等,從而更易於比較風格方面的異同。
首先,就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而言,兩國的做法還是比較類似的。由於動畫電影比其他動畫產品要求更精細,因而花費的製作時間、製作經費都遠非一般動畫產品可比;因此,兩國的動畫電影從製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國的頂級水準。日本就不用說了,其真人電影的平均製作費本來就不高,而像宮崎駿、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動畫大師製作的動畫電影,投入動輒以數十億日圓計,耗時經年。即使在上億美圓大製作風行的好萊塢,一部動畫電影的投入也是要讓各大製片廠老闆肉緊的。不過還算幸運的是,高投入的動畫電影一般也帶來高回報,迪斯尼每年的作品肯定會進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幾次還占據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宮崎駿的作品更是屢破影史票房記錄。
對普通觀眾而言,動畫電影是如何製作的並不重要,關鍵是最後的「成品」看起來怎麼樣。相信只要看過美國和日本動畫電影的人,都會或多或少感覺到二者不同的風格。僅就視覺效果而言,好萊塢製作的動畫電影近來有逐漸向立體動畫傾斜的趨勢,雖說傳統的二維動畫並沒有退出市場,但從票房收入來看,不論是看動畫片的整體市場,還是看所在單個製作發行公司所有類型動畫片票房分布,3D動畫都要比二維動畫更受歡迎。而在日本,二維動畫仍是市場的主流。這並非說日本動畫製作過程中不用電腦動畫(CG)進行修飾,像宮崎駿後期幾部作品,都採用了電腦動畫來輔助作畫,到了《千與千尋》時已經用CG來做一些淚水的3D效果了。至於大友克洋和押井守在CG應用方面就走得更遠,他們作品中的背景基本上都用電腦特效進行了潤色,從而使得背景看來分外真實。這一點觀眾能從《AKIRA》、《大都會》、《攻殼機動隊》、《最後一個吸血鬼》等作品中強烈地感受得到。在他們的有些畫面中,如果光看背景,會有強烈的以假亂真的感覺,如《攻殼機動隊》中的香港街道和《最後一個吸血鬼》當中的美軍基地。
然而,日本動畫電影似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採用傳統的二維構圖——不管背景是否採用3D技術。與好萊塢各3D動畫中著力刻畫主角的立體真實性相反,日本動畫電影仍然堅持用相對簡單的筆劃勾勒角色形象。在角色塑造形象程度上,兩者各有千秋。日本動畫電影中角色形象雖然和真實世界相差甚遠,但創作人員一般通過出色的觀察力賦予角色以鮮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來是那麼的有生命力,以至於觀眾根本不會在乎其視覺上「立體」與否;好萊塢的3D動畫電影在追求「外觀」真實性的同時,也並沒有喪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細節無限追求「逼真」的同時,整體形象設計上又具有傳神的誇張性,往往能將角色最突出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至少就筆者而言,從觀看的整體效果來說,優秀的日本二維動畫和美國3D動畫在角色的傳神性上是旗鼓相當的。舉個有趣的例子:宮崎駿作品《龍貓》中有個叫「小米」的4歲小女孩,迪斯尼作品《怪物公司》中也有一位1歲多的小女孩。這兩個女孩的性格都是超級頑皮+初生牛犢不怕虎型,在視覺呈現上一個是簡單的二維圖像,另一個是精細的3D模型,可觀眾卻能從她們的表演中感受到同樣無限快樂的童趣,並且在心裡留下同樣深刻的美好回憶。
日、美動畫電影對於不同視覺風格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國國民迥異的性格。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東方民族隱忍、含蓄的特徵,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我們中國人還更講究簡練與寫意的風采。他們對動畫角色的二維處理,多少反映了對於國畫技巧的承襲:要的就是那樣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設計看似簡單,但是和整個畫面相配合,寥寥幾筆就能讓觀眾感受到劇情想要傳達的感受。而美國人向來比較直接,最喜歡「開門見山」,在表達意圖的時候,他們總是選擇最簡便迅捷的方式。同時,美國人又是推崇並善於幽默的,這就難怪他們喜愛創造造型怪趣而細膩的3D動畫了。
相應的,日、美動畫電影創作群、對象觀眾的不同,也影響了二者對於動畫故事及其敘事方式的選擇。雖然不論年齡大小,觀眾一般都能從日、美動畫中感受到自己喜歡的情感與意義。但相對而言,好萊塢製作的電影具有更純粹地「為小朋友服務」的目的。歐美的小孩都有「夜讀」的習慣,即在睡覺前由父母念一段故事書,其中念得最多的,無疑是那些傳了一代又一代的童話、傳說和經典歷史故事。綜觀美國的動畫電影,直接以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故事為藍本進行動畫故事創作的一直是佔大多數,其中尤以迪斯尼作品為甚。從其第一部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起,它就開始了「經典故事動畫化」的歷程,直到2002年的《星銀島》都還是這個模式。這倒不是說好萊塢的動畫編劇們就是圖省事,實際上,把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講得那麼富與趣味性與童真,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還真是值得東方同行們好好學習。
日本是漫畫之國,動漫在日本出版業、娛樂業所佔的份額要遠大於美國的情形。與美國不同的是,日本動漫歷史上就有強大的成人讀者和觀眾群,並非只是為小朋友提供娛樂。因此,作為動漫文化一部分的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很多成人的視角和思考。總的看來,日本動畫電影一般都有個比較成人化的主題,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動畫電影創作的初衷便是承載那個先行的主題。即使是「成人味」最輕微的宮崎駿作品,其中對於人與自然關系思考的程度,仍然是大大超出普通小朋友的認識范圍。至於宮氏之外的其他動畫電影大家就更不用說了,充滿暴力、末世情節的硬派科幻、忍者、吸血鬼題材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其中有許多內容簡直可以說是「嚴重兒童不宜」的。也許是由於島國地理因素的限制,使得日本人的想像力反而特別容易走極端。在動畫電影的創作方面,日本人比美國人更側重於關於人類的終極關系和關於世界的終極命題的探討,而且他們思考的結果還往往是悲觀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宣揚溫情脈脈的人倫、家庭觀念的美國動畫電影相比,日本的動畫作品在意識上是不那麼積極樂觀的;但另一方面,日本動畫電影又顯得比美國動畫「深刻」,日本人在動畫中觸及了一些非常嚴肅而深奧的問題,並且對於這些問題的闡釋和解決方式,恐怕是「貪玩」的美國小朋友們所不愛看的。據說,與同齡人相比,日本兒童是世界上最「少年老成」的,不知他們的動畫電影推動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反映?
選擇不同的題材以及對故事不同的演繹方法,使得日、美動畫電影具有不同的功能。好萊塢的作品更側重於娛樂性,而日本動畫電影似乎更看中敘事性。與其功能相適應,美國動畫電影看起來更加鬼馬跳脫,而日本作品看起來更加厚重深沉。其實二者並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不過是分別代表了東、西方民族的品位與性格;更進一步地說,是代表了人的不同欣賞需求。美國動畫的怪趣新奇與寓教於樂,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小朋友們在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時也學到
了親情、友情的可貴。不過,那些童真消失殆盡以及心腸堅硬的傢伙不適合看好萊塢的動畫作品,對他們而言,一味逗樂和鼓吹家庭價值觀看多了就挺膩歪的。日本動畫電影的清新寫意和終極思考,很是適合那部分對世界充滿好奇而且喜歡沒事瞎琢磨的哥們,有助於進一步豐富他們那已經是刁鑽古怪的想像力。但是,心理意志比較薄弱人士還是少看日本動畫電影——特別是由硬核派的大友克洋、押井守等製作的作品為妙,因為那通常會讓你質疑存在的意義與真實性,並對未來產生悲觀的預期。
說了這么多,必須承認的是,日、美兩國的動畫電影各自包含多樣化的風格,值得另外撰文詳述;但同樣不容置疑的是,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兩國的動畫電影還是有各自鮮明的特色。總的來說,如果以飲料來比喻,日本動畫電影就像茶,而美國動畫電影就是咖啡:茶清香雋永,咖啡濃香醉人。
不可否認,日本與美國,是全世界少有的可以稱作動畫電影「大國」的國家——不僅因為它們生產動畫電影數量之多,而且因為動畫電影在其各自電影產業中的地位。在開始比較兩國異同時,有必要先解釋一下本文的比較對象——動畫電影(Animation Film)。在以下的文本中,「動畫電影」特指那些以上電影院線發行為目的、且與電視動畫沒有直接關聯的動畫片。這樣一來,本文中的動畫電影就不包括電視動畫系列劇、OVA(直接面對錄像帶或DVD市場)以及電視動畫系列的劇場版。 這樣的限制主要是針對日本動畫而言的,相對於美國動畫,他們有著多得多的電視系列、OVA和劇場版。如果將所有這些都拿來和美國動畫比較,那簡直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反之,如果按本文設定的「動畫電影」類別,兩國作品之間無論在量還是質上都比較對等,從而更易於比較風格方面的異同。
首先,就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而言,兩國的做法還是比較類似的。由於動畫電影比其他動畫產品要求更精細,因而花費的製作時間、製作經費都遠非一般動畫產品可比;因此,兩國的動畫電影從製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國的頂級水準。日本就不用說了,其真人電影的平均製作費本來就不高,而像宮崎駿、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動畫大師製作的動畫電影,投入動輒以數十億日圓計,耗時經年。即使在上億美圓大製作風行的好萊塢,一部動畫電影的投入也是要讓各大製片廠老闆肉緊的。不過還算幸運的是,高投入的動畫電影一般也帶來高回報,迪斯尼每年的作品肯定會進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幾次還占據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宮崎駿的作品更是屢破影史票房記錄。
對普通觀眾而言,動畫電影是如何製作的並不重要,關鍵是最後的「成品」看起來怎麼樣。相信只要看過美國和日本動畫電影的人,都會或多或少感覺到二者不同的風格。僅就視覺效果而言,好萊塢製作的動畫電影近來有逐漸向立體動畫傾斜的趨勢,雖說傳統的二維動畫並沒有退出市場,但從票房收入來看,不論是看動畫片的整體市場,還是看所在單個製作發行公司所有類型動畫片票房分布,3D動畫都要比二維動畫更受歡迎。而在日本,二維動畫仍是市場的主流。這並非說日本動畫製作過程中不用電腦動畫(CG)進行修飾,像宮崎駿後期幾部作品,都採用了電腦動畫來輔助作畫,到了《千與千尋》時已經用CG來做一些淚水的3D效果了。至於大友克洋和押井守在CG應用方面就走得更遠,他們作品中的背景基本上都用電腦特效進行了潤色,從而使得背景看來分外真實。這一點觀眾能從《AKIRA》、《大都會》、《攻殼機動隊》、《最後一個吸血鬼》等作品中強烈地感受得到。在他們的有些畫面中,如果光看背景,會有強烈的以假亂真的感覺,如《攻殼機動隊》中的香港街道和《最後一個吸血鬼》當中的美軍基地。
然而,日本動畫電影似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採用傳統的二維構圖——不管背景是否採用3D技術。與好萊塢各3D動畫中著力刻畫主角的立體真實性相反,日本動畫電影仍然堅持用相對簡單的筆劃勾勒角色形象。在角色塑造形象程度上,兩者各有千秋。日本動畫電影中角色形象雖然和真實世界相差甚遠,但創作人員一般通過出色的觀察力賦予角色以鮮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來是那麼的有生命力,以至於觀眾根本不會在乎其視覺上「立體」與否;好萊塢的3D動畫電影在追求「外觀」真實性的同時,也並沒有喪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細節無限追求「逼真」的同時,整體形象設計上又具有傳神的誇張性,往往能將角色最突出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至少就筆者而言,從觀看的整體效果來說,優秀的日本二維動畫和美國3D動畫在角色的傳神性上是旗鼓相當的。舉個有趣的例子:宮崎駿作品《龍貓》中有個叫「小米」的4歲小女孩,迪斯尼作品《怪物公司》中也有一位1歲多的小女孩。這兩個女孩的性格都是超級頑皮+初生牛犢不怕虎型,在視覺呈現上一個是簡單的二維圖像,另一個是精細的3D模型,可觀眾卻能從她們的表演中感受到同樣無限快樂的童趣,並且在心裡留下同樣深刻的美好回憶。
日、美動畫電影對於不同視覺風格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國國民迥異的性格。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東方民族隱忍、含蓄的特徵,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我們中國人還更講究簡練與寫意的風采。他們對動畫角色的二維處理,多少反映了對於國畫技巧的承襲:要的就是那樣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設計看似簡單,但是和整個畫面相配合,寥寥幾筆就能讓觀眾感受到劇情想要傳達的感受。而美國人向來比較直接,最喜歡「開門見山」,在表達意圖的時候,他們總是選擇最簡便迅捷的方式。同時,美國人又是推崇並善於幽默的,這就難怪他們喜愛創造造型怪趣而細膩的3D動畫了。
相應的,日、美動畫電影創作群、對象觀眾的不同,也影響了二者對於動畫故事及其敘事方式的選擇。雖然不論年齡大小,觀眾一般都能從日、美動畫中感受到自己喜歡的情感與意義。但相對而言,好萊塢製作的電影具有更純粹地「為小朋友服務」的目的。歐美的小孩都有「夜讀」的習慣,即在睡覺前由父母念一段故事書,其中念得最多的,無疑是那些傳了一代又一代的童話、傳說和經典歷史故事。綜觀美國的動畫電影,直接以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故事為藍本進行動畫故事創作的一直是佔大多數,其中尤以迪斯尼作品為甚。從其第一部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起,它就開始了「經典故事動畫化」的歷程,直到2002年的《星銀島》都還是這個模式。這倒不是說好萊塢的動畫編劇們就是圖省事,實際上,把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講得那麼富與趣味性與童真,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還真是值得東方同行們好好學習。
日本是漫畫之國,動漫在日本出版業、娛樂業所佔的份額要遠大於美國的情形。與美國不同的是,日本動漫歷史上就有強大的成人讀者和觀眾群,並非只是為小朋友提供娛樂。因此,作為動漫文化一部分的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很多成人的視角和思考。總的看來,日本動畫電影一般都有個比較成人化的主題,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動畫電影創作的初衷便是承載那個先行的主題。即使是「成人味」最輕微的宮崎駿作品,其中對於人與自然關系思考的程度,仍然是大大超出普通小朋友的認識范圍。至於宮氏之外的其他動畫電影大家就更不用說了,充滿暴力、末世情節的硬派科幻、忍者、吸血鬼題材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其中有許多內容簡直可以說是「嚴重兒童不宜」的。也許是由於島國地理因素的限制,使得日本人的想像力反而特別容易走極端。在動畫電影的創作方面,日本人比美國人更側重於關於人類的終極關系和關於世界的終極命題的探討,而且他們思考的結果還往往是悲觀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宣揚溫情脈脈的人倫、家庭觀念的美國動畫電影相比,日本的動畫作品在意識上是不那麼積極樂觀的;但另一方面,日本動畫電影又顯得比美國動畫「深刻」,日本人在動畫中觸及了一些非常嚴肅而深奧的問題,並且對於這些問題的闡釋和解決方式,恐怕是「貪玩」的美國小朋友們所不愛看的。據說,與同齡人相比,日本兒童是世界上最「少年老成」的,不知他們的動畫電影推動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反映?
選擇不同的題材以及對故事不同的演繹方法,使得日、美動畫電影具有不同的功能。好萊塢的作品更側重於娛樂性,而日本動畫電影似乎更看中敘事性。與其功能相適應,美國動畫電影看起來更加鬼馬跳脫,而日本作品看起來更加厚重深沉。其實二者並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不過是分別代表了東、西方民族的品位與性格;更進一步地說,是代表了人的不同欣賞需求。美國動畫的怪趣新奇與寓教於樂,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小朋友們在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時也學到
了親情、友情的可貴。不過,那些童真消失殆盡以及心腸堅硬的傢伙不適合看好萊塢的動畫作品,對他們而言,一味逗樂和鼓吹家庭價值觀看多了就挺膩歪的。日本動畫電影的清新寫意和終極思考,很是適合那部分對世界充滿好奇而且喜歡沒事瞎琢磨的哥們,有助於進一步豐富他們那已經是刁鑽古怪的想像力。但是,心理意志比較薄弱人士還是少看日本動畫電影——特別是由硬核派的大友克洋、押井守等製作的作品為妙,因為那通常會讓你質疑存在的意義與真實性,並對未來產生悲觀的預期。
說了這么多,必須承認的是,日、美兩國的動畫電影各自包含多樣化的風格,值得另外撰文詳述;但同樣不容置疑的是,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兩國的動畫電影還是有各自鮮明的特色。總的來說,如果以飲料來比喻,日本動畫電影就像茶,而美國動畫電影就是咖啡:茶清香雋永,咖啡濃香醉人。
此外這里也有
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special/C11876/20041012/101985_5.shtml
歐美動漫和日韓動漫的異同與發展
⑶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7部「兒童不宜」的電影
上世紀80、90年代,是一個硬核的年代,
那時候正值「改革春風吹滿地」的大好時代,不僅泊來的 時尚 事物層出不窮,本土的新鮮事物也是推陳出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就拿電影來說,那時候電影院上映的,電視台播出的,都是熱衷於嘗試各種商業題材,極富生命力的轉型期電影,而隨著畫像製品的流入,又讓我們看到了港台地區的優秀作品。
這些形形色色的好片都是我們童年的電影啟蒙,也多少影響了我們三觀的構建。
但也由於當時對青少年的保護意識沒有像現在這么嚴肅科學,令其中也有一些尺度極大的電影也被我們過早的接觸,導致這些電影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我們現在稱這些作品為「童年陰影」電影,雖然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看過的電影也不完全相同,但其中也有一些大家經常提到的電影,下面就來逐一盤點。
一、1966年由鮑方編導、朱虹主演的《畫皮》
《畫皮》是1966年出品的電影,但直到1979年才在我們內地上映。
這也是在我們內地上映的第一部恐怖電影,那時候的人都單純,沒見過這種會嚇人的片,據說就嚇死了一個農村老太太,結果電影就隨著一片非議被禁映了。
直到後來大家都被香港那些鬼片、僵屍片熏陶得差不多了,再重新看到它時,才發現那些鏡頭也實在挺普通的。
因此就有人認為以前看的並不是這部電影,而是另一版也叫《畫皮》的更為恐怖的片,儼然一個「曼德拉效應」個案。
但經過皮哥認真核實,那部「嚇死人」的電影的確就是1966年出品,於1979年1月引進內地的《畫皮》。而有些人之所以會有不一樣的記憶,都是和1969年的《雪娘》或1991年的《古墓荒齋》搞混了。
《聊齋志異》中的《畫皮》一篇就特別重口味,電影刪掉了陳氏救夫的一大段令人不適的情節,但仍然保留了畫皮鬼挖取王崇文心肝的一段。
那血淋淋的鏡頭就算現在看也很滲人,也難怪當年在電影院嚇壞了很多人,至於「嚇死人」的傳聞,皮哥是偏向於不信的。
鮑方改編後的《畫皮》故事情節比原著要更緊湊和合理一些,是一部很難得經典恐怖片。能成為內地的第一部恐怖電影本身就很難得,那些恐怖情節和血腥鏡頭現在也很難看到了,因此這第一個位置一定要留給它。
二、1982年由張旗執導的《人蛇大戰》
台灣商業電影的製作一般都比香港電影要粗糙,也更加「不依章法」,暴力和血腥程度更高。蛇蟲鼠蟻都是能令我們害怕的動物,而將這些動物對人類造成的威脅無限誇張化而創作出來的恐怖電影,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過時。
80年代沒有電腦特效,表現蛇患也不能像《狂蟒之災》那樣用CG特效打造一條大蛇出來,就只能在數量上下功夫。
《人蛇大戰》就是那種令人十分震驚的影片,片中出現的滿屏密集的蛇群絕對能引起觀眾的不適,雖然其中多數都是無毒的蛇種,也令人毛骨悚然。
電影其實也是在講一個人類與大自然需要和諧共處的主題。
一幢大樓在挖地基時,施工方挖到了一個巨大的蛇巢,但老闆為了趕工期,用鏟車把其中數百條小蛇都鏟死了。當大樓竣工之後,難以計數的瘋狂蛇群便來到大樓中展開復仇,
最後政府出動了帶著噴火槍的部隊將蛇燒死,但包括大樓老闆在內的大樓中的人都死於非命。
這些簡單的故事情節相信很多看過的80後現在回憶依然記憶猶新,因為在那個特效水平低下的年代,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和震撼效果實在非常大。
雖然《人蛇大戰》在香港只拿到64萬港元票房,在台灣卻很賣座,也刺激了台灣的電影市場。
此後不久就拍了一部續集《人蛇大戰之蛇魔轉世》,還有很多跟風作品如《勾魂蛇魔女》、《蛇魔轉世》、《蛇魔追魂降》等,但都沒有這一部好看。
三、1986年由阮繼志和王晶編劇、藍乃才執導的《原振俠與衛斯理》
王晶是倪匡小說的忠實粉絲,他自曝在讀書時期就熱衷於追更報紙上連載的《衛斯理》系列小說。
在進入電影圈之後,他也迫不及待想將倪匡小說搬上銀幕,而且把原振俠和衛斯理都放在一塊,但他選擇的卻是全港最Cult的導演藍乃才。
藍乃才是香港電影新浪潮時期的猛將,他的《城寨出來者》完整版本因為受到香港電檢處的「特別照顧」,直到今天仍然難見天日。
接手《原振俠與衛斯理》之後,他也沒想要走科幻路線,而是把電影拍攝成怪物與血腥並存的重口味猛片。
南洋的蠱術和降頭術向來令人談之色變,而降頭術就是片中的一大賣點。先後出現了黑心降、小鬼降、鬼面降、血咒等五花八門的邪術,令人感覺似假還真。
施術時往往伴隨著血漿橫流,又顯得詭異滲人,這些都是片中的獵奇與恐怖元素。
片尾的重頭戲是反派大巫師阿古拉召喚出蠱族「老祖宗」,是一具會變異的僵屍。
其形象設計明顯借鑒了《異形》中的外星怪物異形,但變異之後還按上了一對翅膀,變成了一隻會飛的異形。
這只僵屍製造的驚悚效果令多少80後小孩至今都難忘。
四、1989年由梁明、穆德遠執導的《黑樓孤魂》
這是另一部傳言在放映時「嚇死過人」的電影,而且還是我們內地深圳影業出品。
片中出現的「鬼」其實就是個用魚線吊著的布娃娃,長相還有點萌,但那時候就是嚇到了很多人,這得歸功於電影採用的立體聲音效。
作為內地第一部採用立體聲音效的電影,在電影院中產生的驚艷效果可以想像。加上德式舊孤樓的內景怎麼看怎麼嚇人,營造出來的驚嚇效果特別好。小孩看是肯定不行的,就算是膽子小點的成年人估計都接受不了,因此電影海報上就被打上「兒童不宜」的標簽。
在此之後的很多電影為了吸睛,也紛紛效仿本片,在海報上打著「兒童不宜」的字樣。
但《黑樓孤魂》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撼動,它代表了我們內地恐怖電影的底氣,就像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天際,向世人證明內地也能拍出高質量的恐怖片。
據說原版片長是100分鍾,在「嚇死人」事件之後就被回爐,將很多嚇人的鏡頭都刪了,剪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88分鍾版本。
皮哥也和廣大網友們一樣,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完整的100分鍾版本,但在目前的環境下,這也只是一個不容易實現的奢望。
為了能夠通過審查,電影還特地配上了一個和諧的結局,故事中出現的人物都成了精神病院中的病人,最後護士推著一輛車走進門,跟大家說:「該吃葯了。」這個結局意味深長,30多年來,我們的電影一直都在「被喂葯」中艱難前行。
五、1988年由牟敦芾執導的《黑太陽731》
731部隊,全名叫「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假借研究防治疾病和飲水凈化為名,用中國人、朝鮮人和戰俘來做實驗,以製造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實驗場。
在哈爾濱市的平房區新疆大街上,至今還屹立著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遺址,為世人訴說而那段不容掩蓋的 歷史 。
1988年,銀都機構決定用一部接近紀錄片的電影來揭露侵華日軍的暴行,他們找到了曾拍攝過《奸魔》、《碟仙》、《打蛇》等片的邪典導演牟敦芾。
這部戰爭題材作品的製作非常精良,表現也相當克制,與牟敦芾之前的電影相比顯得內斂了許多。
但為了使電影中的鏡頭顯得更加的真實,導演花了很多心血。其中一些焚燒屍體的鏡頭甚至用了真屍體,這種操作放在現在實在是難以想像。
皮哥小時候也和同學們一樣在電視上不小心看了這部電影,除去那義憤填膺的反戰情緒,便是深入骨髓的驚悚。
而當時在夥伴們中間就開始流傳著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屍體都是真屍體的傳聞,聽起來更加令人害怕。
直到網路時代在網上看了一些文章,才非常吃驚的被證實了這個當年令人不敢相信的傳聞竟然是真的!
根據片中一位扮演副官的演員描述,片中所用的屍體來自長春白求恩醫科大學,以每具3000的價格入手,假如保存完好無損歸還,則能夠退還2000元。
劇組等於用「租」的方式挑選了12具屍體,其中一部分被演員肢解後燒掉,剩下的後來都還給了大學。另外他們還找到了12個群演來扮演那些遠鏡頭中躺著的屍體,就留下了那些令人害怕的畫面。
六、1992年由藍乃才編導、樊少皇主演的《力王》
在那個錄像帶時代,《力王》絕對是第一禁片。
雖然那時候小夥伴們中間一直流傳著關於這部電影的傳說,看到的人卻很少,原因是家長們之間早有「默契」,不能給小孩看《力王》。而那些不小心看過的夥伴,也都甘願「認慫」,承認自己看完之後當晚做了惡夢。
90年代初,蔡瀾在嘉禾的支持下組建了大路公司,由於製作資金有限,他便將目光投向了日本那些風格漫畫。
《力王》是猿渡哲也的代表作,走的是暴力血腥路線,因此蔡瀾選擇了讓香港最Cult的導演藍乃才來執導,主演則是樊梅生的兒子樊少皇。
片中的那些「肉體」道具其實做得很假,也是導演有意為之,不做得太逼真,讓人一眼就看出是假的,減少一些視覺沖擊力。
但10歲左右的小孩子哪裡分辨得了那麼多,就算是假的看了也會害怕,亦難免在心裡留下陰影,會做惡夢也是必然的事。
樊少皇當時正值壯年,他是童年出道,13歲習武,看那一身肌肉就知道他有多努力。《力王》是樊少皇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有不認識樊少皇的,但不知道《力王》的就很少。可惜在此之後他就沒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現在依然留在電影圈打拚。
七、1997年由崔小芹、孟衛兵執導的《瘋狂的兔子》
最後列舉的這部《瘋狂的兔子》,是90後們經常提起的「童年陰影」,甚至有人稱它為「兒童科幻邪典片」。
片中講述外星人通過一張「瘋狂的兔子 游戲 光碟」,控制玩過那款 游戲 的小孩們的思想,讓小孩們都變成了大腦被控制了的行屍走肉。
雖然結局是小夥伴們之間的友誼最終戰勝了外星人,但是全片都籠罩在一種詭異陰冷的氛圍當中。特別是被感染了的小孩們在大街上跳著機械的舞蹈,令人感覺毛骨悚然,比一些故意嚇人的恐怖片還要恐怖幾分,說它是「童年陰影」一點都不為過。
故事的編劇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他的很多作品很多都在80到90年代被改編成電影,其中不乏像《霹靂貝貝》這樣的經典作品。
本片的主題目其實是希望能夠教育青少年不要沉迷於網路 游戲 ,別受到那些 游戲 的「控制」,變成行屍走肉。
但這個故事也明顯夾帶私貨,它用一種詭異的手法展現了一個集體被洗腦的整個過程。集體產生的瘋狂就如同洪水猛獸一般,會欺壓那些保持頭腦清醒的人,強迫他們接受並順從被同化,身為異類註定要遭受集體的排斥。
90後的小孩們不能理解這么深層次的事物,但通過電影中的影像語言,同樣能夠感受到這個問題的可怕。
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聲稱小時候被這部電影嚇到了,並且產生了陰影。這無疑是張之路和電影導演希望做到的,就是用這種簡單的道理來教育下一代。
其實80到90年代有很多看起來挺嚇人的電影,但即使是很膽小的小孩,看得多了自然就免疫了。
皮哥還記得生平第一次看鬼片,是在同學的家裡看鄭則仕的《捉鬼大師》,晚上睡覺還算做了惡夢,但二刷的時候就只是當做一部 搞笑 片而已。
這些曾經留下「童年陰影」的電影,也帶著我們孩提時候的美好記憶。
每當重溫這些老片,就會想起那些曾經跟我們一起看電影的夥伴們,這也是我們至今還對這些電影有情懷的原因。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⑷ 十大少兒不宜的日本動畫片 吸女人的乳汁就能變強被禁
說起日本,人們口中的島國,不僅僅只是成人動畫片風靡全世界,就連動畫片竟然都很污!也就難怪有那麼多的朋友喜歡看日本的動畫片了,少兒不宜的日本動畫片有哪些呢?接下來本站我就來為你盤點,不過這些千萬不要給小孩子們看,肯定會誤導未成年兒童的。
一、魔乳秘劍帖
魔乳秘劍帖是根據成人漫畫改編,這部污動漫的女主角是魔乳一族的叛徒,偷出了族中秘書叛逃了,光看這個圖你就可以看到,這本書里記載了古今中外流傳的所有豐胸美乳的技巧,順帶一提的是.......
這一族的宗旨是【乳房乃至上的真理】,吸了這一族的乳汁,你就能,變強!並且砍了別人的胸,自己的胸會變大,尺度非常大,千萬不能給小孩子看!看到這里,大家也明白了為什麼會被列入十大少兒不宜的日本動畫片了吧。
二、未麻的部屋
《未麻的部屋》雖然不是很知名,但是在豆瓣上的批評分已經達到了9.0了!主要講述了當紅三人少女偶像團體Charming Bird面臨解散,核心成員霧越未麻在事務所的安排下不得不退出團體,轉型成為一名電視劇演員。萬事開頭難,對於偶像歌手轉型而來的未麻尤其如此,她在工作中承受著壓力,悶悶不樂。與此同時,各種恐嚇信不斷、經紀人田所先生遇襲以及以自己的口吻在網站上寫日記的神秘人都讓未麻焦慮不已,恍惚間她甚至看到另一個自己。
未麻的苦惱無人知曉,貪婪的田所甚至同意劇組的劇本,要求未麻出演一場尺度極大的強暴戲。這次演出成為未麻演藝事業的轉折點,她的出鏡率開始攀升,甚至還拍攝了裸露的寫真。與此相對,電視劇編劇澀谷和曾給未麻拍下裸照攝影師村野接連遇害。未麻的生活變得混亂不堪,由於大膽的劇情和裸露的片段過多也被列入了十大少兒不宜的日本動畫片之中。 上一頁 0 /5 下一頁
⑸ 來說說電影很多人說《你的名字》少兒不現在也有很多人說《青蛇劫起》少兒不宜
少兒不宜,也叫"兒童不宜",泛指含有色情、血腥或者暴力情節,尤指色情情節。
"少兒不宜"一詞,第一次出現在的電影《黑樓孤魂》,因為電影內容驚悚,恐怖,不利於少兒心理健康成長,所以在放映前打出了"少兒不宜"的口號。但是,"少兒不宜"並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分級標准。因為國家電影局沒有明文對年齡和不宜的含義作出明確的說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少兒不宜"被不良商人當作牟利的噱頭和手段。但隨著中國社會的進一步開放,這種欺騙性手段也很快消亡了。"少兒不宜"也在網路上被大量使用,泛指包含色情性愛或者血腥暴力文字、圖片和視頻。"少兒不宜"也用於朋友之間調侃,打趣,更多的是在調侃對方比較單純,或者心智不成熟。
《你的名字》是由新海誠執導,由神木隆之介、上白石萌音擔任主要配音的一部原創日本動畫電影。作品於2016年8月26日在日本上映。中國內地於2016年12月2日上映。作品講述了男女高中生在夢中相遇,並尋找彼此的故事。
《白蛇2:青蛇劫起》是由追光動畫、阿里巴巴影業等聯合出品,黃家康執導,唐小喜、歪歪、魏超、趙銘洲、鄭小璞等人參與配音的動畫冒險電影。該片於2021年7月2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講述了小白為救許仙而水漫金山,卻被法海壓在雷峰塔下,小青為了推倒雷峰塔進入了修羅城歷劫冒險的故事。
個人覺得這兩部沒有什麼少兒不宜的地方。
⑹ 有哪些日本違禁動漫
國內禁播日本動漫2009最新公布
國內禁播日本動漫2009最新公布色情類
極樂院櫻子作品 北條司作品 漆原智志作品 赤松健作品
峰倉和也作品 桂正和作品 安達充作品 大暮維人作品
具體公布的動畫片:
《世紀末領袖傳說》 《最終兵器少女》
《少年進化論》 《風與木之詩》
《青出於藍》 《少女革命》
《西洋古董洋果子店》 《I」LL》
《彼男彼女之事情》 《機動戰艦》
《美少女戰士》 《攻克機動隊》
《圓盤的皇女》 《ToHeart》
《花右京女僕隊》 《青空少女隊》
《拜託了,老師》 《夢幻妖子》
《快感樂園》 《鋼鐵天使》
《朝霧的巫女》 《阿滋漫畫大王》 (有火星人~~)
《青春男孩》 《櫻桃小丸子》 (天啊!連這都成色情咧,我還有啥好說的)
《心跳回憶》系列 《不可思議的海之蘭麗婭》
《LOVELESSON》 《妹妹公主-與哥哥一起-》
《黑街二人組》 《魔力女管家》
《天使小生意氣》 《水果籃子》 (暈……這個超清水的……= =)
《我們的王國》 《蠟筆小新》
《沒有錢!》 《愛麗絲19歲》
《我的女神》 《網球王子》 (讓我說點啥好呢?我要殺人 ~~~PIA死某)
《X戰記》 《草莓100%》
《逮捕令》 《機器貓》 (無語……= = )
《炎之蜃氣樓》 《守護月天》
《亂馬1/2》 (~~~) 《KERORO軍曹》 (沒有話了...)
《福星小子》 《合法之葯》
《BOYSBE…》 《替身天使》
《天地無用》 《阿倍野橋商店街》
《人形電腦天使心》 (........) 《公主新娘》
暴力類
白土三平作品 高田裕三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作品 椎名高志作品
具體公布的動畫片:
《黑貓》 《忍空》 《幽游白書》
《浪客劍心》 《犬夜叉》 (天啊!!)
《新世紀福音戰士》 《GTO》
《封神演義》 《流星花園》 《帶子雄狼》
《六三四的劍》 《塞爾達13》 《怪物MONSTER》
《死神》 《JOJO奇妙冒險》
《勇者王》 《鋼》 《機動 土豆越活越滋潤 》
《ROOKIES》 《餓狼MARKOFTHEWOLVES》
《烈火之炎》 《新撰組異聞錄》
《東京巴比倫》 《羅德斯島戰記》
《風之谷》 (這也太扯了吧) 《龍之謎》
《成惠的世界》 《殺戮都市》 《鬼眼狂刀》
《無限的利烏斯》 《百人斬少女》
《世上最強******遷一》系列 《星海傳說-第二個故事-》
《全金屬狂潮》 《聖子道》 《海盜路飛》
《龍珠》 (這可是經典啊...) 《戰區88》
《爆走兄弟Let\'s&Go》 《最終幻想》
《劍聖武藏》 《格鬥之王》
犯罪類 具體公布的動畫片:
《神風怪盜貞德》 《名偵探柯南》 (天理何在?!咱們敬愛的柯南大人)
《20世紀少年》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D?N?ANGEL》 《盜賊王JING》
《LEVELE》 《魯邦三世》 《》
《多重人格偵探》 《.hack//SING》
意識不良類
由貴香織里作品
具體公布的動畫片:
《暗之末裔》 《游戲王》 (我要發瘋了...)
《變態假面》 《魔法陣咕嚕咕嚕》
《犯罪天使》 《東京天使保鏢》
《NANA》 《地獄老師》
《鼻毛超人》 《這里是葛飾區龜有公園前派出所》
《魔女宅急便》 《熱帶雨林的暴笑生活》
《孩子的玩具》 《大人與孩子的界限》
恐怖類
《陰陽師》 《銀河鐵道999》 《怪醫秦博士》
《真女神轉生》 《時空異邦人》 《玲音》
《羅曼司的劍之光輝》
⑺ 少兒不宜這九部日本動畫佳作只適合大人看
《紅辣椒》(2006)
導演: 今敏
《東京教父》(2003)
導演: 今敏
這是一部最不像今敏作品的今敏作品,但是一部最像今敏本人的今敏作品。
三個不同背景的拾荒者在聖誕節意外撿到被遺棄的嬰兒,然後發生一系列戲劇性的故事。 故事中慢慢展現出三名主角的背景,更通過各種戲劇手法展現社會冷暖。
《心靈游戲》(2004)
導演: 湯淺政明
可以用前衛、大膽、詭異、誇張來形容這部動畫,故事情節分為三段,以夢境和誇張現實方式交替,每個畫面都有照應,前後展現生活的無窮可能性和生活本身,中間是「活著真好」,只要認真看完,會發現這是一場直擊心靈的視覺盛宴。
《大都會》(2001)
導演: 林太郎
本片改編自手冢治蟲出版於1949年的同名漫畫。
政變、屠殺、超級機器人,關於人類與人工智慧的依存關系。一貫的日式風格,譴責人類貪婪好戰感性,唾罵世界警察並臆想著取而代之。
《千年女優》(2001)
導演: 今敏
千代子終其一生,只為追逐遙不可及的愛情之夢。影片將千代子的回憶、電影場景及兩個旁觀者參雜在一起,但絲毫不覺得違和,畫面干凈利索,過渡流暢,堪稱典範。
《螢火蟲之墓》(1988)
導演: 高畑勛
經典反戰之作, 很細致地透過戰爭來表達對於失去親人孩子的傷害。螢火蟲的生命短暫,就像影像中的兄妹,看似天真浪漫的生活情趣,卻又不禁讓人隱隱作痛。 整部動畫片充滿著壓抑與無奈, 平淡的故事但又有痛徹心扉的悲傷。
《攻殼機動隊》(1995)
導演: 押井守
這是 一部震撼視覺的經典成人動畫電影,科幻題材下其實包裹的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命題,那就是探討生命,絕對無愧於「《黑客帝國》之父」的美名。
《未麻部屋》(1997)
導演: 今敏
今敏的電影處女作,驚艷,燒腦,充滿著懸念、恐怖、神秘感的傑作! 戲里戲外,人格分裂,現實和演戲還有夢境以及想像,讓人傻傻分不清楚。雖然到最後結局會發現這其實是個並不算太復雜的故事,但今敏的表現方式卻讓這個故事顯得那麼撲朔迷離 。
《惡童》(2006)
導演: 邁克爾·艾里亞斯
用暖色調講述一個灰暗的故事,黑與白是一個人的善惡兩面,在面對城市變遷,黑幫地盤之爭下作惡的合理性及對美好善良的夢想的矛盾始終貫穿著影片。 故事裡對眾多人格的挖掘、對 人性、社會的反思極為深刻的。
—End—
更多精彩電影關注【電影生活】公眾號:MOV998
⑻ 緣之空為什麼是日本家長反對孩子看的動漫之一
無論是動漫還是游戲都有牽扯到倫理,禁忌,畢竟是兄妹,所以很多人都反對。
日本的用意是為了不讓孩子刻意去模仿之類的。
另註:除推薦回答外的留言都沒看清楚緣之空的本質,H怎麼了?18X怎麼了?人最終還是要接受要懂得這些東西的,緣之空的本質是純潔無比的,希望LZ不要隨波逐流,H不能代表一部作品的本質
⑼ 日本禁看的動畫片都有什麼
別看哪個最多的瞎說,那些都是日本好動漫,,有的只是在中國禁播,真是的日本禁播的最有名的是<SCHOOL DAYS>,從第..好像是十三集開始把內容改成風景圖了這部動畫可是在日本都已經禁播了,它的影響,說一個最大的,日本東京警署署長的女兒由於一支觀看這部動畫,模仿裡面的情節殘忍的將她的父親分屍殺害,她才十四...................其他的更不用說了
⑽ 十大少兒不宜的日本動畫片 吸女人的乳汁就能變強被禁(2)
三、心靈游戲
一定要給這部動畫片貼標簽的話,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牛逼」和「匪夷所思」,屬於不一幀一幀研究就欣賞不了的電影。簡單的說下劇情以免小白第一次看被震撼到破壁。男主角本來是個軟蛋漫畫家,碰上了大奶的初戀情人,就約她一起去吃飯,被黑社會一槍爆了他的屁眼(島國奇葩構思,約會吃飯爆哪不行偏爆屁眼?)。
隨之男主角的靈魂飄到了虛空之境,遇到了一個十分猥瑣的上帝,get重生技能,帶著大奶初戀情人,攜手開始暴走模式。不多說了,看到結尾你會發現除了污,天才的腦迴路,豈是吾等凡人所能明白的?總之這是一部神作,但是同樣的也是不適合小孩子們觀看的。】
四、聖痕煉金士
某一天,就讀聖米海洛夫學園的織部真冬撿到了男主角亞歷山大·尼古拉葉維奇赫爾(簡稱沙夏),他是一個俄國少年,是個能夠通過吸吮聖乳而自由地操縱鐵元素(包括血液里的鐵質)的煉金師,右眼中有十字架型的聖痕,幼年時的恐怖經歷造就了他的冷酷個性,別號致命者沙夏。就在此刻,埋藏長達兩千年之久的聖像之迷,將點燃以這所學園為舞台的眾煉金士之戰!
聖痕煉金士魔乳秘劍帖一樣,都是將胸部作為整部動畫的核心,在聖痕煉金士中,男主角亞歷山大·尼古拉葉維奇赫爾可以通過吮吸聖乳而操縱鐵元素,而胸部,正是這部動畫中設定的力量的源泉。滿屏幕充斥的胸部,不被列入十大少兒不宜的日本動畫片才怪了。 上一頁 1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