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橋全部演員表
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5月首映。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
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他們先修復了煉鋼爐;第一次煉鋼失敗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並獲成功。
此後,工人們又克服一系列困難,造出了橋座和鉚釘。為按時完成修復鐵橋的任務,鐵路工廠的工人們群策群力,響應上級號召,投身修橋工作,終於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1947年冬,主持東北電影廠工作的袁牧之、陳波兒提出試拍故事片,為此,廠內的主創人員紛紛下部隊、農村、工廠體驗生活、搜集創作素材。
時任東影編劇的於敏來到當時哈爾濱最大的工廠——哈爾濱鐵路機車車輛廠。三個多月中,他親眼見證了獲得解放的工人階級發揮出的勞動積極性,非常感動。
在體驗生活結束後,依據車輛廠廠長宋金聲提供的素材,結合自己的感受,於敏完成了《橋》的初稿。
㈡ 電影《橋》的故事,工程師慘死,原型鬧烏龍,歌詞姑娘變朋友
說到關於「橋」的電影,你會想到哪些?可能有好多,比如《卡桑德拉大橋》等,
說到關於「炸橋」的電影,你也許會想到《奇襲》,但可能還有更多人第一印象都是那部南斯拉夫電影《橋》。
也許你已經忘記了很多《橋》的細節,但你可能很難忘記那個熟悉的旋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關於這座「橋」還有很多故事:
一、《橋》的原型們
先說這座橋,游擊隊要炸掉的橋是真實存在的,就在前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國境內,名字叫塔拉河峽谷大橋,是歐洲比較著名的大橋。
這座橋建於1940年,1942年被游擊隊炸毀,1946年二戰結束後修復通車,因此電影《橋》的故事並非虛構,而是取材於真實 歷史 事件。
不過,稍微有點區別的是,在 歷史 上游擊隊炸毀這座橋是為了阻擊入侵的義大利軍隊,德國人壓根沒進入到這個區域。
在戰爭中為了阻擊敵人炸毀重要橋梁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我國在抗戰時就為了阻止日寇先後炸毀了惠通橋以及剛剛建成通車的錢塘江大橋。
隨著近些年我國出國游旅客的增多,很多人也都慕名來到塔拉河峽谷大橋瞻仰,但有些無奈的是,很多遊客甚至包括權威媒體都弄錯了一件事,鬧了個烏龍。
在如今的塔拉河峽谷大橋的橋頭立有一座雕像,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南斯拉夫民族英雄博日達爾·祖季奇的,由於他犧牲於二戰,同時雕像又被立在塔拉河峽谷大橋橋頭,因此很多人包括媒體都認為他就是電影《橋》中游擊隊指揮官「老虎」的原型。
事實上,這是一個大烏龍,博日達爾·祖季奇並不是參與炸橋的游擊隊員,甚至也不是鐵托的部下,他是南斯拉夫王國國防軍的一名中尉,在抗擊義大利軍隊入侵時,他抵制上級的命令拒絕投降,率領自己的部下死戰到底壯烈犧牲,其英勇事跡甚至得到了對手的尊敬和贊譽。由於祖季奇的家鄉就在塔拉河峽谷,因此他的家人為他在橋頭立了這座雕像,實際上這位南斯拉夫民族英雄並沒有參與炸橋,更不可能是「老虎」的原型。
真正參與炸橋的人在橋頭那座紀念碑上,這座紀念碑就是為了紀念當年參與炸橋的一位工程師亞烏克維奇,當年他曾是塔拉河峽谷大橋的建造工程師之一,在他的幫助下,南斯拉夫游擊隊成功炸毀了橋梁。
不過,亞烏克維奇並沒有像電影里的「工程師」那樣捨身炸橋,他是在炸橋事件數月後被義大利軍隊逮捕,侵略者痛恨亞烏克維奇將橋炸毀,他們在橋上殘忍地殺害了亞烏克維奇,所以電影里那麼拍工程師的結局也是有真實事跡可尋。
二、《啊!朋友再見》翻譯烏龍
《橋》留給中國觀眾很多有意思的誤會,比如,這部電影其實早於《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拍攝兩年,但在我國譯制的順序是《橋》在後面。《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拍攝於1972年,譯制於1973年,《橋》拍攝於1969年,譯制於1977年,《橋》本來是內參片,當年為了歡迎鐵托訪華才拿出來公映。
因為《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成名在前,因此很多觀眾都以為《橋》是那部電影的續集,畢竟兩部電影在演員上也是有很多重復,筆者當年也曾犯過糊塗。
有意思的是,有些觀眾犯糊塗的時間更長,他們始終認為「老虎」是「瓦爾特」的另一個外號。
更大的烏龍可能就是那首人人會唱的歌曲《啊!朋友再見》,曾經大家都一度以為這是南斯拉夫歌曲,是為了歌頌游擊隊上戰場的,有點兒「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味道。
事實上,全擰了。《啊!朋友再見》首先是一首義大利游擊隊的歌,因為義大利和南斯拉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南斯拉夫游擊隊也會唱,而在電影中,首先唱這首歌的也是一位義大利人扎瓦多尼。
其次,按照義大利語翻譯的話,Bella是姑娘的意思,也就是說這首歌其實應該叫《啊!再見了,美麗的姑娘》,這和片中的台詞也是對應的,班比諾曾經和搭檔扎瓦多尼開玩笑要去義大利佛羅倫薩找姑娘,這首歌也是他們倆唱的。
有意思的是,當年配音時,這首歌是直接由配音演員配唱的,分別是給扎瓦多尼配音的侯冠群和給班比諾配音的李連生,他們倆對著錄音機學會了,然後在配音時唱了出來,沒想到這首歌成了不朽經典。
當然,我們也知道,並不是當年的翻譯不知道這首歌的原意,只是為了影片的意境才做了修改,筆者認為,這個改編很棒,不論是對於歌曲本身還是對於電影本身以及觀眾,都是一次很好的再創作。
三、《橋》並非一部戰爭片
《橋》的故事很簡單,基本上和我國拍攝的《奇襲》劇情是大體相似的,為了阻止敵人通過那座關鍵的大橋,游擊隊必須在指定時間內炸毀橋梁,為此他們將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但和《奇襲》這部戰爭片或軍事片不同的是,《橋》的導演克爾瓦瓦茨認為,《橋》應該不屬於戰爭和軍事電影,而是一部關於人性描寫的作品。
在《橋》中,戰斗過程基本上可以歸屬於抗德神劇一類,游擊隊員總有打不完的子彈和隨手可得的裝備,敵人總是那麼「聽指揮」,扔手榴彈就像和迪希商量好了一樣,力道、高度恰到好處讓迪希接到再反殺,活脫脫一副接力賽的樣子。
因此要是為了看戰斗場面,《橋》真沒有什麼多少可看性,筆者認為《橋》的經典主要在於人性、懸念和犧牲。
人性,班比諾犧牲前高喊「扎瓦多尼」的畫面看哭了多少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扎瓦多尼還是要炸死他,這是該片最催淚的一個片段,即使如今再看,聽到班比諾那絕望的哭喊,看到扎瓦多尼親手殺死搭檔的痛苦,再想起之前兩人有說有笑要一起去佛羅倫薩找姑娘的片段,確實容易讓人潸然淚下。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配音演員李連生功不可沒,據說他當時配到這段時抑制不住地哭了,配音結束後他和給扎瓦多尼配音的侯冠群抱在一起,兩個配音演員為了自己的角色哭了一場。
懸念,《橋》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反派不再是霍夫曼博士,而是貓頭鷹考斯,他在片中貢獻了很多笑點和轉折,比如他審問游擊隊員的那場戲活像一段單口相聲:「請你把手放下吧,女人的內心我總是捉摸不透」。
然後在游擊隊員要集體殺青的時候,貓頭鷹又突然成了游擊隊員,而且殺了一幫德國兵,按照常理,這不能有反轉了吧。
沒想到,居然還能再反轉一次,貓頭鷹還是反派,這讓人實在有些燒腦。有意思的是,據說當年國內電影配音字幕上是不顯示給反派配音的演員姓名的,但貓頭鷹卻破例了。
犧牲,影片最後,工程師用生命炸毀了自己心愛的橋,這個結局不僅是致敬原型亞烏克維奇,也是在致敬那些為了民族解放犧牲的人們,這些犧牲里有戰士也有工程師,當然還有那座「好橋」。
讓人遺憾的是,橋炸了,還能修復,可國家沒了又該怎麼辦呢?克爾瓦瓦茨導演去世前一直不能理解的就是南斯拉夫的消失。而我們作為看客,重看《橋》和《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時同樣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㈢ 請問哪裡可以下載前南斯拉夫電影《橋》
《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6DiH1gapf2bG9mn_RwrvhQ
《橋》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影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斯·佩洛維奇、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伊·加洛等人主演。影片講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期,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將德軍撤退途中一座必經的橋梁炸毀的故事。>>>
㈣ 《橋》我國第一部工業題材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工業題材影片是《橋》。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
《橋》的影片評價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㈤ 求前南斯拉夫電影——《橋》影評
《橋》(南斯拉夫)影評
<橋>講述了二戰時德國納粹在南斯拉夫守護一座橋,准備讓軍隊從這里通過,從而發起進攻.但南斯拉夫方面,少校」老虎」和他的朋友們准備了一場炸橋計劃,來保住5000人的生命,不讓法西斯的侵略得逞.最後,正義戰勝了邪惡.可那份朋友間的真摯之情與為了祖國不惜犧牲生命的奉獻之情更讓人動容.
在蜿蜒曲折的山中懷抱的橋,是整個影片的主線,情節的發展都圍繞著這座橋.而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對其內心活動的描寫卻是整個影片中最重的部分.
」老虎」是這次炸橋計劃的組織者.他的睿智,理性和對事情的分析力無疑是位優秀領導者的素養.他識破了」貓頭鷹」的真實面目,計劃終於成功.
本片中性格最為鮮明的人物是爆破能手薩瓦多尼.他是個幽默的義大利人,和自己的小兄弟班賓諾快活地過著危險的生活.而班賓諾,這個快樂又勇敢的少年一直夢想著跟薩瓦多尼回到義大利,去佛羅倫薩.可現實是多麼殘酷.為了尋找在沼澤中偷跑的工程師,班賓諾頭腦發熱般不停吸引著包圍而來的德軍.或許他想殺更多敵人,但沒想到自己的子彈卻打光了.當薩瓦多尼和老虎找到他的時候,班賓諾拖著受傷的腿在沼澤中絕望地喊著薩瓦多尼的名字.可這位爆破能手此刻不得不仍出手中無情的手雷.他歇斯底里般抱頭痛苦,強烈的負罪感充斥了他的內心.於是他將一切的怨火都發在了工程師的身上.性格的突然轉變,讓人不僅無突兀之感,更感覺其內心是多麼重情重義.
」貓頭鷹」是本片中最關鍵的人物.在以往的中國抗日題材電影中,好人與壞人總是一眼即辨.但他的出現讓人摸不著頭腦.他是德國的軍官,將老虎一行人抓獲並且摸透了他們的來路後,帶他們到刑場.正當槍聲響起,人們都准備為這些正義之士惋惜的時候,貓頭鷹卻將身邊的德國兵們槍決.」情報員考斯特前來報到!」
但他遠沒有這么簡單.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樣,貓頭鷹--在暗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原來是為德國人辦事.幸好睿智的老虎看出了他的破綻.
工程師在我看來或許是本片真正的主角.
他沒有多少話語,可內心卻是最復雜的.看著如自己孩子般的橋即將被炸毀,怎能捨得?!倘若不炸,5000人的生命將毀於一旦,怎能忍心?!
他不想,但不得不.
影片的最後,在看到薩瓦多尼中槍後仍想爬上橋完成自己的爆破時.沉默者終於爆發了!他沖到了橋邊,」堅持住,把手給我!」爆破能手跌下了懸崖,工程師和他的橋一起成為了灰燼.剩下的只有他們的奉獻之魂,在風中永久停佇.
」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如果我在戰斗中勝利,請給我一隻美麗的花......如果我在戰斗中犧牲,請把我埋在山岡上......」
這首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義大利名歌,彷彿代表了他們的心.代表了影片的 心.
朋友,是彼此付出,是互相信任.是同甘共苦.
㈥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哪部電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橋》,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
這部影片以飽滿的熱情,塑造了梁日升、老侯頭這樣的新中國工人形象,和以廠長為代表的領導幹部形象。第一次以工人階級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這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6)電影橋以什麼階級為主角擴展閱讀:
內容梗概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持前線,接受了製造搶修松花江鐵橋橋座和鉚釘的任務。當時工廠條件很差,總工程師對完成任務缺乏信心,少數工人也存在著僱傭思想。
工人梁日升在修復煉鋼爐時試驗成功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之後,經充分發動群眾,克服了一系列困難,終於完成了生產任務。工人們又響應了上級的號召,參加了修橋工作,使大橋及時修復通車。
劇本反映了成為國家主人的工人階級在管理工廠中的聰明才智和積極性,說明了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是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㈦ 有關橋的故事
廣濟橋的民間傳說
廣濟橋橫跨韓江兩岸,經歷幾百年風雨依舊牢固如初,在古代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在大江中建造這樣一座大橋,其難度極大,故民間有「仙佛造橋」的傳說。傳說中,廣濟橋是韓湘子和廣濟和尚建造的。當年八仙把鳳凰山的石頭化成豬群,爭先恐後奔向江的東面。橋建到江心,石頭便沒有了,何仙姑將手中的蓮花瓣化作18條木船,廣濟和尚拋下禪杖,化成大藤把18條船系住,這樣,整條大橋就建成了。人們為了紀念仙佛合力造橋的功績,便把此橋稱為「湘子橋」,又叫「廣濟橋」。
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並鑄釒生牛二隻,分置西橋第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牛身上有「鎮橋御水」字樣,是為鎮水和栓系船隻而鑄造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東墩釒生牛被雷電擊墜入江中,後有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兩只釒生牛一隻溜。」而民間的傳說是當時大水為患,數百年鎮守在橋上兩頭釒生牛一頭在上面指揮,一頭跳入水中搬石御洪,最終精疲力盡而沉如江底……
古時候的趙州,就是現在河北的趙縣。趙州有兩座石橋,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橋,看去象長虹架在河上,壯麗雄偉。民間傳說,這座大石橋是魯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橋,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條小白龍,活靈活現,傳說這座小石橋是魯班的妹妹魯姜修的。這兩座橋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還有這樣的唱詞:「趙州石橋魯班爺爺修,玉石的欄桿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這里就唱到了魯班修趙州橋的傳說。
相傳,魯班和他的妹妹周遊天下,走到趙州,一條白茫茫的洨河攔住了去路。河邊上推車的,擔擔的,賣蔥的,賣蒜的,騎馬趕考的,拉驢趕會的,鬧鬧攘攘,爭著過河進城。河裡只有兩只小船擺來擺去,半天也過不了幾個人。魯班看了,就問:「你們怎麼不在河上修座橋呢?」人們都說:「這河又寬、水又深、浪又急,誰敢修呀,打著燈籠,也找不著這樣的能工巧匠!」魯班聽了心裡一動,和妹妹魯姜商量好,要為來往的行人修兩座橋。
魯班對妹妹說:「咱先修大石橋後修小石橋吧!」
魯姜說:「行!」
魯班說;「修橋是苦差事,你可別怕吃苦啊!」
魯姜說:「不怕!」
魯班說:「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煩了。」 這一句話把魯姜惹得不高興了。她不服氣地說:「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個兒,咱倆分開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賽
一賽,看誰修得快,修得好。」
魯班說:「好,賽吧!啥時動工,啥時修完?」
魯姜說:「天黑出星星動工,雞叫天明收工。」一言為定,兄妹分頭准備。
魯班不慌不忙溜溜達達往西向山裡走去了。魯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動手。她一邊修一邊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沒過,就把小石橋修好了。隨後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麼樣子了。來到城南一看,河上連個橋影兒也沒有。魯班也不在河邊。她心想哥哥這回輸定了。可扭頭一看,西邊太行山上,一個人趕著一群綿羊,蹦蹦竄竄地往山下來了。等走近了一看,原來趕羊的是她哥。 哪是趕的羊群呀,分明趕來的是一塊塊象雪花一樣白、象玉石一樣光潤的石頭,這些石頭來到河邊,一眨眼的功夫就變成了加工好的各種石料。有正方形的橋基石,長方形的橋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還有漂亮的欄板。美麗的望柱,凡橋上用的,應有盡有。魯姜一看心裡一驚,這么好的石頭造起橋來該有多結實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個不行,需要趕緊想法補救。重修來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蓋過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動起手來,在欄桿上刻了盤古開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織女、丹鳳朝陽。什麼珍禽異獸、奇花異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樣。刻得鳥兒展翅能飛,刻得花兒香味撲鼻。她自己瞅著這精美的雕刻滿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魯班。乍一看呀,不驚叫了一聲。天上的長虹,怎麼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細一瞅,原來哥哥把橋造好了,只差安好橋頭上最後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賭贏了,就跟哥哥開了個玩笑。她閃身蹲在柳棵子後面,捏住嗓子伸著脖,「咕咕哏——」學了一聲雞叫。她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裡的雞也都叫了起來。魯班聽見雞叫,趕忙把最後一根望柱往橋上一安,橋也算修成了。
這兩座橋,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魯班的大石橋,氣勢雄偉,堅固耐用;魯姜修的小石橋,精巧玲瑰,秀麗喜人。 趙州一夜修起了兩座橋,第二天就轟動了附近的州衙府縣。人人看了,人人贊美。能工巧匠來這里學手藝,巧手姑娘來這里描花樣。每天來參觀的人,象流水一樣。這件奇事很快就傳到了蓬菜仙島仙人張果老的耳朵里。張果老不信,他想魯班哪有這么大的本領!使邀了柴王爺一塊要去看個究竟。張果老騎著一頭小黑毛驢,柴王爺推著一個獨輪小推車,兩人來到趙州大石橋,恰巧遇見魯班正在橋頭上站著,望著過往的行人笑哩!張果老問魯班:「這橋是你修的嗎?」魯班說:「是呀,有什麼不好嗎?」張果老指了指小黑驢和柴王爺的獨輪小推車說:「我們過橋,它經得住嗎?」魯班膘了他倆一眼,說:「大騾於大馬,金車銀輦都過得去,你們這小驢破車還過不去嗎?」張果老一聽,覺得他口氣太大了,便施用法術聚來了太陽和月亮,放在驢背上的褡褳里,左邊裝上太陽,右邊裝上月亮。柴王爺也施用法術,聚來五嶽名山,裝在了車上。兩人微微一笑,推車趕驢上橋。剛一上橋,眼瞅著大橋一忽悠。魯班急忙跳到橋下,舉起右手托住了橋身,保住了大橋。
兩人過去了,張果老回頭瞅了瞅大橋對柴王爺說:「不怪人稱贊,魯班修的這橋真是天下無雙。」柴王爺連連點頭稱是,並對著才回到橋頭上來的魯班,伸出了大拇指,魯班瞅著他倆的背影,心裡說:「這倆人不簡單啦!」
現在,趙州石橋橋面上,還留著張果老騎驢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車軋的一道溝。到趙州石橋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橋下面原來還留有魯班爺托橋的一隻大手印,現在看不清了。
自來橋的傳說
"有病不請醫生-自來瞧(橋)",這一地名歇後語常聽人說,但自來橋這名字的來歷,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一個雙休日,我回了老家明光,走訪了一些老人,這才知道它頗有點神奇的來歷。
自來橋位於明光市東南約40公里的群山之中,和滁州市、來安縣及江蘇的盱眙縣接壤,是歷史上著名的山區古鎮,清朝以前叫太平庵。傳說中北宋楊家軍的楊六郎、李開芳率太平軍北伐途中在這里駐扎過,太平軍失敗後洪秀全手下一個苗將軍也在此安營紮寨佔山為王。1940年春中國共產黨成立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政府就設在自來橋鎮,首任縣長汪道涵。自來橋雖是個山區小集鎮,但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千年歷史。
緊挨著小鎮有一條不寬但也不算窄的清水河。枯水季節河水淺,兩岸過往行人得脫鞋卷褲涉水而過;雨季水深,過往行人及生意人要繞很遠的道,十分不便。早些年河上也架過森橋,不頂用,發了場大水,洪水下來就給沖了。再架,第二年洪水一下來又給沖了。
北宋時,有一年秋天大將呼延慶要到王村(今白沙王)探望舅舅,見兩岸百姓過往十分麻煩,就在太平庵住下來,召集當地有錢大戶出錢、百姓出工要建一座石橋。當橋基建成後橋面卻無合攏石,周圍雖然山多,但大石頭都是圓鼓楞墩的灰麻石,或是不耐壓的沙塵石,必須到較遠的地方去開采。無論是到老嘉山、中嘉山、魯山或是龍山,最近的也有40多里地,就是有合適的合攏石,當時當地也無運輸能力。呼延慶無奈,最後還是用林橋面,學撐兩年就被一場山洪給沖了。那以後一直留下兩個石橋墩。
一八五三年夏,洪秀全部下兩員猛將林鳳祥、李開芳率太平軍精銳部隊二萬餘人從揚州出發,實施洪秀全的北伐計劃,路經太平庵,無意中聽老百姓說起當年呼延慶幫助建橋之事。林、李兩將商議後,將部隊駐紮下來,決心要把這橋修好。這天下午林、李二位將軍帶領軍中幾名干過瓦匠、木匠、石匠的人和幾名偏將前往橋墩處,後又派快馬四處尋找合攏石。第二天早上有人返回稟報,澗溪以東的龍山石質堅硬,塊也大,是花崗石,只是無法運回。林、李二位將軍正犯愁呢,軍中一名偏將略通天文,他說近期有幾場暴雨,定會引起山洪暴發。到時借暴漲的山洪,用人順溜拖來,可使石橋合攏。林、李二將採納了那位偏將的建議,派人去上游開采巨大花崗石,另派人多准備粗長的麻繩。可一連幾天都是烈日當空,北伐任務也緊急,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突然第六天上午飯後烏雲滾滾,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下個不停,機會來了。林、李二位將軍按原計劃立即派人冒雨行動,命令全軍石橋合攏後連夜開拔。
翌日,雨過天晴,河水漸退,人們發現一塊巨大的花崗石,橫擔在橋基上。消息迅速傳遍全鎮,圍觀者無不稱奇,人們七嘴八舌,有的說太平軍為太平庵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對太平軍將士贊不絕口。鎮上有個富戶活龍活現地說,他一連在飛來廟燒了三天的香,感動了玉帝,玉帝派一神龜將花崗石馱來的,並說他親眼見的,那神龜的頭有笆斗大。這可是太平庵的吉祥之兆。在他的鼓動下,很多人又來到飛來廟燒香磕頭,感謝神靈。後來人們主動捐款在石橋的兩邊砌上石欄桿,橋的兩頭還立有石獅,從此自來橋遠近聞名。後來人們就太平庵改叫"自來橋"了。
㈧ 美國電影 橋
鏈接:https://pan..com/s/1gK0M7iTltmS_O6VbmLbr-w
提取碼:5ep7
卡桑德拉大橋的劇情簡介······
《卡桑德拉大橋》是一部英國,義大利和西德聯合拍攝的影片,該片的拍攝手法與內容成為此後災難片的經典模式。
恐怖分子闖進了日內瓦的國際衛生組織總部,欲實施恐怖襲擊,受到了保安人員的阻擊。追捕過程中,警員不小心將實驗品鼠疫細菌打碎濺到罪犯身上。一名歹徒當場感染腐爛而死,另一名竄到一列開往斯特哥爾摩的火車上。病毒感染非常快,整個火車上許多人都給傳染上了這種細菌,國際警局為這種鼠疫細菌不傳染給其他人,對火車進行控制,不許在任何車站停留,並要將其開到卡桑德拉大橋給毀掉。女作家珍妮弗(索菲婭·羅蘭SophiaLoren飾)和丈夫張伯倫醫生(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Harris飾)也被捲入。醫生通過實驗方法使許多人解除細菌,卻不被上級相信,只有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決,列車上的人們與防化部隊發生沖突,人們紛紛拿起武器。眾人的命運跟隨火車一起駛向未知...
㈨ 《橋》的資料
橋 作者:冰心 《橋》是一篇清秀雋美、詩意盎然的短篇小說,可以看作《空巢》的續篇。作品構思精巧而新穎,通過女主人公琳達飛越太平洋時的縷縷情思,打破了時空的間隔,勾勒出僑居異邦的第二代華裔的生活道路,表現出大洋兩岸不同的生活節奏。主人公琳達生在中國,長於異域,她從母親那裡受到了祖國豐富文化的哺育,因而對祖國懷著深厚的情感,她常沉浸在祖國的優美文學的心靈環境里,她神往著祖國的故都和江南秀麗的風物。在異國,她覺得自己好像是一葉在大海上飄盪的孤舟,著不到邊際。可是從台灣傳來的卻是祖國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的陰影,她憂傷,抑鬱,她不敢回到「荒煙衰草」的故國。但是在祖國親人的召喚下,她終於回來了,她目睹了展翅騰飛的祖國的英姿,使她處處感到溫暖、親切,她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了。如果小說這樣結尾,應該說也不失為一篇好作品。但是作者不蹈覆轍,表現海外赤子對祖國的眷戀,鐵的事實清除了謠言的歪曲,加深了對祖國的理解。她獨辟蹊徑,賦予女主人公以嶄新的使命:「你不是一個兩頭夠不著的邊緣人,你是一座橋,兩頭的橋腳都踏在很堅實的土地上,你要讓橋兩邊的人們,不斷地往來在這座橋上,交流著兩國的文化和感情……」親人的臨別贈語,代表著祖國的聲音,像鳴鍾般在她耳邊震響,使主人公從離愁別緒中擺脫出來,自豪地說:「我是一座橋!」它使作品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華,格調轉為昂奮。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導演:王濱 主演:王家乙 呂班 江浩 陳強 劇情簡介: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他們先修復了煉鋼爐;第一次煉鋼失敗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並獲成功。此後,工人們也克服一系列困難,造出了橋座和鉚釘。為按時完成修復鐵橋的任務,鐵路工廠的工人們群策群力,響應上級號召,投身修橋工作,終於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橋導演 哈·克爾瓦瓦茨導演 演員 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 地區 南斯拉夫 類型 經典二戰影片 劇情簡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的重要性,他們部署了一個團的軍力守衛,還安排了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在軍營中,大橋四周可謂戒備森嚴。 游擊隊在步步逼近目標的秘密潛入過程中,不幸被德軍守備隊發現,一名戰士為了掩護全體戰友脫險,孤身留守阻擋頑敵,不幸負傷後又大聲呼叫退走的戰友將手榴彈投向自己,殺身成仁,不當俘虜。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後,多名游擊隊員前仆後繼的犧牲,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他自己也與他最愛的傑作一同玉碎。 影片背景 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是哈克爾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勛演員巴日沃伊諾維奇出演主角游擊隊少校老虎。這部影片承襲了南斯拉夫電影的一貫風格。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鮮明,飛機大炮加游擊隊,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邊緣。為了挽救危局,德軍將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故事就發生在南斯拉夫,德軍撤退將經過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一個游擊小分隊奉命炸橋,如果炸掉了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大橋的重要性,部署了一個團守衛,大橋四周戒備森嚴,另有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經過一系列驚險、曲折、慘烈的斗爭,在橋梁設計工程師的捨命幫助下完成了任務。這部電影最早在中國放映於七十年代,那是一個極度缺乏精神食糧的年代。所以生於七十年代的人對這部電影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他們津津樂道於劇情和台詞,學吹口哨和口琴並高唱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見》。 這首對於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歌,其實不是南斯拉夫民歌,而是二戰時義大利游擊隊之歌。後來被傳到很多地方,南斯拉夫在1975年的電影《橋》中引用了這首歌。這首歌的原唱為義大利語,「Bella 」是姑娘的意思,而漢語卻翻譯成了朋友。 Bella Ciao這首歌在義大利十分流行,據說聽著它的旋律,大多數義大利人能跟著唱出來
橋主演:卡拉拉·伊莎娃 | Linda Rybová | Vladimír Javorský | Ladislav Ondrej 地區:美國 年份:2003 片長:30 min 看點:關於一位父親不得不在愛與責任間做出選擇的充滿詩意又令人震撼的故事... 故事情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有著可愛兒子的單身鐵路工人,故事發生在冬季,火車站台列車發車的那一刻,鏡頭一開始便選擇了在父親抱著的兒子眼中的站台及火車上的人們,這也為以後的故事埋下了'離別'的伏筆,前半段重兒子的聰明懂事可愛及父子之間情深,後半段情節是父親在愛與責任間做出選擇... 另一條主線是開頭兒子眼中的一個開朗紅毛線帽子女孩,主人公與她互不相識,但是他們在故事中都在對方失意時無意識的給予了對方新的希望...
橋簡介 片名:The Bridge/橋 主要演員陣容: · Aaron Douglas 扮演 Frank Leo · Frank Cassini 扮演 Bernie Kantor · Inga Cadranel 扮演 Jill · Michael Murphy 扮演 Ed Wycoff · Ona Grauer 扮演 Abby St. James · Paul Popowich 扮演 Tommy Dunn · Theresa Joy 扮演 Billy 北美首播時間:2010 Midseason 類型:Drama、Crime 預定集數:13集 實際播出集數:12集 製作公司:990 Multi Media Entertainment Company、CBS Television Studios、CTV、 劇情 CBS電視台2010年度新劇「The Bridge 」是續「Flashpoint」後CBS電視台有一次和加拿大台合作拍攝電視劇,故事講述智勇雙全的警官Frank Leo (Aaron Douglas 扮演)剛被投票選為警察聯盟的領袖,雖然這個頭銜來的有些意外但他已經成為警察聯盟中8000多警察的楷模;在工作中警官Frank Leo 一直是盡職盡責地打擊著街道上的各類犯罪活動,但面對警局的內部腐敗傾向和上司對自己施加壓力使得Frank Leo顯得力不從心。Frank Leo唯一信任的人就是他的搭檔兼女友Tommy Dunn (Paul Popowich 扮演),兩人在巡邏時經常走過將貧民區和富人區分開的一座橋,除此之外還有上士Bernie Kantor (Frank Cassini 扮演),一個習慣鼓吹道德和理想思想的傢伙;Jill (Inga Cadranel 扮演),是個心眼狹窄的偵探,如果看到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提拔後牢騷做多就是她了;Billy (Theresa Joy 扮演)是個總是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比男人差的年輕女警察;警局局長 Ed Wycoff (Michael Murphy 扮演),是個精明圓滑的正直「小人」,還有精明能乾的檢舉人Abby St. James (Ona Grauer 扮演) 最近剛剛入伙到警察聯盟,對Frank Leo 有幾分好感。如今的Frank Leo 雖然是名利雙手,但是在警局的幕後政治舞台依然少不了與之對抗的敵人。 參考資料: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