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適合孩子看的電影
小孩可以觀看的電影其實並不局限於動畫形式,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迪士尼動畫系列以及宮崎駿的作品等,也應該嘗試讓孩子看一下適合年齡段的真人扮演的電影。以下推薦的幾部電影,不僅小孩能看得進去,大人也會覺得不錯。
這部電影的起點就非常高了,它改編自19世紀小說《叢林之書》,一本享譽全球100多年的名著,只要拍出五六分的意思,就足以震撼。
坦然接受分離,那也是一種成長。因為結尾太美好了,純凈得容不下一絲雜質。所以它適合3歲以上所有人群觀看。
2. 男朋友突然對我說我們要個孩子吧什麼情況
說明你已經得到她的認可了,想和你結婚了。你也喜歡他的話。就要一個吧。老妹。祝福你幸福。
3. 電影《跑吧孩子》詳細介紹
一部新加坡的電影,故事發生的時間是1965年,講的是小孩子的事情,一對兄妹家裡挺窮的,穿不起鞋,這個男生很喜歡踢足球,但是沒有球鞋,就和他的小夥伴給那些有錢的孩子做功課,穿他們的球鞋,那些小孩還經常欺負他們。他一直很想很想給妹妹買一雙漂亮的布鞋,為了這個,他去參加越野賽,穿了一雙很爛的球鞋,都露腳指頭了,他為了贏得鞋子給妹妹,拚命的跑,跑到一塊泥巴地里,泥吸住了他們的腳,怎麼也拔不出來,眼看著後面的人都追上來了,他腦子里閃現出和妹妹說給她贏鞋子的畫面,他的眼淚出來了,心裡好難過好傷心,他拚命的往上抬腳,終於出來了,可是鞋子卻陷在裡面,他顧不了那麼多了,光著腳在滿是石子的路上狂奔起來~~~~~~~~~~~~~~~~~~~`終於他得了第一名,可是,獎品卻不是鞋子,和他對立的男生也參加了,第三名,獎品是,一雙鞋,他去找這個男生換獎品,可是男生很不服氣輸給他,狠狠的把鞋扔到河裡,到這里,影片也接近尾聲了,結局是他和妹妹做在橋上,那個男生把兩雙鞋子放在他們後邊,告訴他們他就要去英國讀書了,並笑著和他還有那些小夥伴和好~~~~~~~~~
《跑吧孩子》是第一部提名華語金馬獎的新加坡電影電影,影片中小女孩小芳的扮演者10歲的小女孩鄭智允自己報名金馬電影節,並並列獲得2003年最佳新演員獎,另一名獲獎者是在內地影片《盲井〉中扮演風鳴的王寶強。這是新加坡電影第一次獲得金馬獎,作為一個改編作品,獲得觀眾認可,實是可喜可賀。
導演把《跑吧孩子》的故事背景放在60年代初的獨立前後的新加坡,大批失業工人和資本家矛盾對立,社會動盪,下層人民在苦難中掙扎。這些政治因素深刻的影響了導演的故事安排;片中出現了窮人家的孩子與富人家孩子的矛盾,他們的矛盾一度對立惡化;在那些10來歲的孩子們的之間充滿了斗爭,從他們幼小的口中發出了「談判」「敏感」「合作」等政治性詞彙,他們的世界要比《小鞋子》中孩子們的世界紛亂復雜的多;片中安排了一場地痞收保護費的戲,甚至後面又刻意安排了一場罷工工人與警察的暴力沖突,並利用這一事件推進故事發展。
正是因為這些故事的增加,讓我對導演的改編頗有不滿,直覺得這是一個勉強合格的臨摹作品而已。為什麼一個普通的小孩子丟鞋事件在導演的眼裡要攙雜進去很多深層次的社會因素,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又能對社會起到什麼樣的揭露或批判作用呢?為什麼我們的華語電影里總是故作深刻,在政治、社會關系裡做文章;而就不可以像馬基德一樣排出個干凈透明的故事來呢?我不能理解。
或許導演故意這樣處理,如果是這樣的,我想他一定在影片里加上了個人的生命體驗。他一定出生並成長在哪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吧。
伊朗電影的審查制度與中國內地電影的審查制度相比,內地的審查制度簡直是太寬容了——內地電影中可以出現深吻、床戲、甚至背後全裸戲等等,而伊朗電影里幾乎成年女性都是不允許出現的;可為什麼人家伊朗電影能夠在世界電影舞台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而我們的電影總是越來越越不成氣,越來越沒落呢?這真是一種諷刺;這讓我想起了當下鬧的轟轟烈烈的電影審查制度,有些人總把拍不出好作品歸咎與國家電影審查制度,看了伊朗電影你就知道,那就是扯淡,那就是弱智。
新加坡電影因為《跑吧孩子》獲得華語電影大獎,對新加坡來說是在是幸事;也讓我第一看到除內地、香港、台灣以外的華語電影(新加坡的電視劇就算了吧)。盡管覺得該片有些地方的處理欠妥,不過還是應該承認這是部改編的很不錯的電影,尤其是結尾部分的處理,體現了華人的勤勞、堅強、刻苦、善良等傳統美德,也把故事推向高潮,感動觀眾。
文章結尾處也祝福新加坡電影能夠像電影中正在成長的孩子一樣,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小鞋子,穿上它奔向燦爛未來!
4. 念書的孩子2觀後感
念書的孩子2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小和爺爺生活在鄉下,脫離父母關愛的他是個典型的留守兒童。他還有一個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小膽兒。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
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非常值得我們城市裡的孩子學習。
我對主人公開開真是佩服有加,作為留守兒童的他把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裡。當我看到他與小膽兒訴說對父母的思念之苦時,我那感動的淚水禁不住在我的眼眶裡打轉,我彷彿看到了他與父母相聚的幸福情景,然而,這一切永遠都只是開開的夢和奢望!
開開那不屈不撓、熱愛學習的精神深深的影響著我,今後我要像他那樣奮發向上,努力學習。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和開開比我自愧不如。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也要學著自己面對,不再依賴他人。我一定也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