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鼠之謎》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旅鼠之謎》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簡析:
《旅鼠之謎》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課文。這個單元以人與自然環境為主題,用不同的題材,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患與思考。本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警示人類不應該「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文章敘述「我」與丹尼斯的交談,「我」時而懷疑,時而「驚訝」,時而「迷惘」,時而猜測,進而疑惑,最後還有一出滑稽戲,結句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亦庄亦諧。採用這種方式講旅鼠之謎,既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又解人疑惑,發人深思。文章介紹的知識較淺顯,學生閱讀理解不難,重點在於引發人們對一些問題的深入思考,使學生情感受到熏陶,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和培養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
教學設想:
語文新課程標准告訴我們,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課文雖是自讀課,但帶給人們的反思卻是深刻的。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課文,把握主旨;通過合作探究,鍛煉技能;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實現與文本對話與交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旅鼠的三大奧秘。
(2)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寫法上的不同。
2、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給人類帶來的啟示。
(2)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習慾望。
(2)培養學生環境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旅鼠的三大奧秘。(2)多角度理解文章對人類的啟示。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文章對人類的啟示。
教學方法:
多媒體展示法、討論交流法、合作探究法、跳讀品讀法。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了解作者。
1、算一算。(課件展示)
有這樣一種小動物,他們一對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產12個幼崽。更有趣的是,只需二十天,幼崽即可成熟開始生育。試以一年產七胎,每一胎公母各半計算,一對這樣的小動物一年能繁衍出多少?(明確:能繁衍出160多萬只的龐大隊伍。)
(由數學上的計算開課,初步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同時通過計算,讓學生對旅鼠超強的繁殖能力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體現了學科融合的大語文觀。)
2、導出課題。(課件展示:旅鼠之謎)
3、簡要了解作者。(課件展示)
位夢華,1940年生於山東平度,地質學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並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1992年回國後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級》、《南極之夢》等。
二、初讀,整體感知。
1、由題質疑:面對此題,你會提出哪些問題?
(摘要板書:旅鼠是怎樣一種動物?旅鼠有哪些謎還有待解開?)
2、簡要了解旅鼠的外形及生活范圍。(課件展示有關圖片及資料)
3、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旅鼠之謎。
(1)圈劃出有關介紹旅鼠之謎的語句。
(2)學生合作交流。(明確:北極旅鼠繁殖能力超強;旅鼠超出一定數量,它的毛色由灰黑色變成鮮艷的橘紅色,以吸引天敵;如果死不成,幾百萬只旅鼠直奔大海,集體進行自殺。)(課件展示)
(學生自我質疑尋找答案,既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品讀,熏陶情感。
1、跳讀課文,思考:隨著馬洛拉斯先生一步步向「我」介紹旅鼠的三大奧秘過程中,「我」的情感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2、交流明確:半開玩笑、無言以對、遲疑、驚訝——迷惘的沉思——急不可耐、仍不甘心(課件展示)
3、品讀相關段落。(8-10、12-13、16、22-27自然段)(①思考:作者為什麼會產生此情感變化?我們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此時的語境情感?②朗讀體會,讀出語氣與情感。)
(通過對表現作者情感的段落的品讀,既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旅鼠的奧秘的理解,也熏陶學生情感,激發他們環境憂患意識。)
四、研讀,探究啟示。
旅鼠的繁殖能力是驚人的,其怪異的自殺性行為也是震撼人心的。面對這些,我們該從旅鼠的身上學到些什麼呢?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的繁衍下去,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嗎?(課件展示)
資料補充:美國科普作家、未來學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來寫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或每年7 000萬人的速度增長著……完全有理由擔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60億……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每過35年就增加一倍,那麼,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0 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於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00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於已知宇宙的質量!……看來很明顯,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課件展示)。小組合作,研讀探究。匯報交流。(明確:大自然有許多奧秘人類還無法解釋,有待繼續研究;人類也不應該毫無節制的繁衍下去;在位夢華和丹尼斯身上我們看到了為科學的崇高獻身精神;只有創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調節機制,一旦被破壞,就會向新的平衡轉化)
(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鼓勵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通過研讀交流,既強化學生對旅鼠之謎的認識,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激發學生有關人類未來的憂患意識,從而反思自身現在的行為。)
五、比較讀,把握特色。
1、學生將本文與《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比較閱讀,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何特色?依據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優點?
2、匯報交流。
(明確、課件展示:① 作者運用記敘的方式,採取對話描寫的方法,生動形象的介紹科學知識;②科學的內容與文學的形式相結合;③寓知識於敘事之中,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過比較,讓學生對本文寫作特色更有感性的認識,也更容易發現特色。)
六、課堂小結。
《旅鼠之謎》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科學小品。文章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長。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種形式啟發我們。從旅鼠的身上,我們如果反觀人類自身,也許會領悟到很多……
七、拓展延伸(二選一)。
1、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動物也有一些奇異的現象。請你仔細觀察和詳細了解,寫一個300字左右的小片段,說清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
2、以「我是旅鼠」的身份來寫一份自我介紹。(400字左右)
(通過延伸性作業,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延伸學習的激情與慾望,從而實現課內課外的結合,體現學習的廣泛性與持續性。)
板書設計:
繁殖能力強 啟示:
旅鼠之謎 想方設法自殺 旅鼠不能無節制地繁殖
死亡大遷移 人類也不能毫無節制地繁衍
[學習目標]
1、學習作者娓娓動聽的對話中講述故事的 寫作手法。
2、理解說明文知識性很強的這一特點。
3、鍛煉我們的研究能力。
4、自我復述課文內容,解答旅鼠之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旅鼠的三大奧秘
難點: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記敘文、說明文的雜交體);
多角度理解本文給人類的啟示。
[課前准備]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媲美() 挑釁() 篤信() 嚙齒() 迷惘()
2、解釋下列詞語
鼠目寸光: 吵吵嚷嚷:
前赴後繼: 相輔相承:
[課堂導學]
一、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的題目叫「旅鼠之謎」,你知道旅鼠的「謎」有哪些嗎?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旅鼠之「謎」。
2、除了文章里邊提到的三大奧秘之外,其實旅鼠身上還有許多的謎,請大家再次閱讀課文,提出你的疑問。
(1)為什麼旅鼠在死亡大遷移的時候只往西或往北遷移呢?
(2)他們為什麼要跳海呢?
(3)他們明明有驚人的繁殖能力,為什麼還要控制呢?還要採取自殺行為呢?
……
3.同學們,面對旅鼠的奧秘,你想解開這些奧秘嗎?開動自己的腦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測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二、內容探究
一隻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們人呢?正如課文所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麼。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結合下列文字資料,討論一下,從中可獲得哪些啟示?(提示:文中的這些數字的作用,給我們的啟示。)
三、品讀課文
課文主要為我們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知識性強,但讀來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這是因為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那它的寫法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記敘的框架:
對話的方式:
說明的方法:
四、拓展遷移
1、收集或觀察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
示例:瓜地馬拉多基薩地區有一種特產蜘蛛,當地土著居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織窗紗的能手」,又 有人叫它彩蛛,是因為它拉出的絲在陽光下閃出紅、黃、藍、青等多種色彩。彩 蛛結網講述很高,先吐出粗粗的經緯線,然後,順著經緯線吐出細細的絲,織成一張密密的連蚊蟲也鑽不進的彩色網,把整個窗框封得嚴嚴實實,一般三天就能完 工。晚上有趨光蟲撲到窗紗上,它就爬過去捕捉。
2、閱讀短文,完成下列問題
北極昆蟲的絕技
①在北吸地區,由於環境嚴酷,氣候惡劣,昆蟲的種類要少得多,總共也不過幾千種,主要有:蒼蠅、蚊子、蟎、蠓、蜘蛛等。其中,蒼蠅 和蚊子的數量很多,占昆蟲總數的60%~70%。
②大的動物和鳥類,可以靠身上的長絨毛抵禦嚴寒,但昆蟲卻永遠只能赤身裸體。那麼,它們怎樣才能度過北極嚴酷的冬季呢?實際上,絕大多數昆蟲,在一年當中大約有9個月的時間身體都處在冷凍狀態,它們存在於土壤、泥巴或沼澤里,和周圍物質凍在一起。我們知道冰是一種晶體,但是,如果昆蟲的身體結晶的話,就有可能扭斷它的脈管從而破壞其肌體。為 了防止這一點,北極的昆蟲們演化出了一種絕技,就是它們能夠自動地將其細胞中的`水分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有效地避免結晶。還有北極的牛蠅,是一種極可怕的寄生昆蟲,它將卵下在馴鹿的絨毛里,孵化出來之後即 鑽進馴鹿體內,順著血管周遊全身,長大之後又回到馴鹿的脊樑骨附近,穴沒而居,而且開了一個天窗,以便呼吸新鮮空氣,直到長成之後鑽出馴鹿體外,進行 新的一輪繁衍生殖。按理說,小馴鹿細嫩鮮美,又無防禦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餚,但牛蠅卻從不攻擊它們。因為如果牛蠅在小馴鹿身上產卵繁殖,雖然要容易得多,但卻有可能導致馴鹿群的銳減甚至滅種,到那時,牛蠅本身也就難以生存下去了。小小的牛蠅,竟早在人類數十萬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奧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類去深思。不僅如此,牛蠅在每群馴鹿中下卵的數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們使受卵馴鹿的頭數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盡量避免在同一頭馴鹿身上下卵 過多。如果在一群馴鹿的身上下卵過多,就有 可能導致整個馴鹿群的滅絕。而如果在同一頭馴鹿的身上下卵過多,就有可能導致其死亡,或者由於體弱而被天敵吃掉。這樣,它們的後代也就會隨之同歸於盡了。
③生活在北極的昆蟲,還面臨著另外一種特殊的困難。畢竟北極地廣人稀,連動物也很稀少,昆蟲怎樣才能找到自己進攻的對象呢?據生物學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種非常先進的紅外線探測器,能在相當遠的距離,准確無誤地遙感到人和動物身上發射出來的紅外線,從而順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類所用的紅外線控測器,只是最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不僅龐大笨重,而且所顯示出的圖像還模模糊糊。若與小小的蚊子相 比,人類落後了不知有多少個世紀。至於那些蛾子和蝴蝶們,是怎樣相距遙遙就能談情說愛,就更使生物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了。
④在北極的陸地上進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東西是黑蠅。它們有非常靈敏的嗅覺,老遠就能闖到人的氣味,便立即成群結隊地飛來,「嗡嗡」叫著,轟炸機似的,使人心驚 肉跳。因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沒有用,它們那鋼針一般的嘴,連腳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後深深地扎進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與此同時,還吐出一種毒液。被叮咬之處,凸起一個大泡,腫脹疼痛,甚至潰爛,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⑤在北極,昆蟲的世界就是這樣奇妙。
1.生活在北極的大多數昆蟲遇到了哪些困難?它們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如此深奧的道理」指的是什麼?這一點對人類有什麼啟示?
3.本文的主要說明方法是什麼?請舉一個例子說明。
說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例子:
4.從文中介紹的北極昆蟲絕技中,我們可以得出一條什麼自然規律?
Ⅱ 電影黑蠅講的什麼 電影黑蠅講的什麼故事
1、一個問題少年和他哥哥重新聯系起來,引出了一個埋藏著秘密、偏執和謀殺的事件。受真實事件的啟發。
2、 加拿大驚悚電影《黑蠅》由傑森·伯格執導,同時他也是這部影片的編劇與製片人。Noel Henson(Matthew MacCaull飾)和Paula(克里斯蒂·柏克飾)居住在一棟老屋裡,他們養了一隻名叫傑西的狗,有天,Noel的弟弟Jake Henson(Dakota Daulb飾)來找他。哥哥Noel認為弟弟Jake是真正的藝術家,但事實上Jake只是在畫一些漫畫。最初的重逢讓兩個人都找到了童年的回憶,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也逐漸浮出水面。
Ⅲ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哪些奇特的族群
據不完全考證,當今世界存在2700多個民族,其中不乏有「另類」的存在,比如「 禁止女人穿褲子的民族 」、「 只有兩個腳趾的民族 」、「 嘴巴永遠含著盤子的民族」 、「 脖子戴緊箍咒的民族 」以及「 以死人為食的食人族 」等,這篇文章,站長就跟大家聊聊這些或許荒誕、或許殘忍的「另類」民族。
禁止女人穿褲子的民族穿一身漂亮的衣服是每個女人的心願,然而這個再平常不過的願望對位於非洲東部烏干達山區的卡拉莫賈人來說卻是非常奢侈的。
在卡拉莫賈人看來,穿衣服是一件不光榮的事情,甚至會招來災難。所以,在大街小巷,不論男女,這里的人都是一絲不掛的。
進入到新世紀以來,烏干達政府曾在當地強行推行強制穿衣的運動,但遭到了當地人的強烈反對,有些「激進」的年輕人在那場運動中穿上了衣服,但隨即被憤怒的人們撕得粉碎,而且他們甚至在「守舊者」的脅迫下,不得不把穿上的衣服撕成碎片並當場吞下才保住了一命。
只有兩個腳趾的民族眾所周知,人的腳掌上有5隻腳趾,但這也有例外, 位於非洲辛巴威地區的原始森林中就成活著一個被稱為「外星文明」的民族——「龍蝦民族」。
之所以被稱為「龍蝦民族」,原因是這里人的腳上只長兩個腳趾,腳趾非常碩大,腳趾之間還有蹼趾,整個腳看上去非常像龍蝦的兩個大鉗子。
「龍蝦民族」的人雖然每個腳掌上只有兩個腳趾,但這兩個腳趾的靈活性、柔韌性以及力量都絲毫不比5個腳趾的人遜色,能夠很容易地用腳夾住地上的東西撿起來。
那麼,為什麼「龍蝦民族」會只有兩個腳趾呢?
直到18世紀,來自葡萄牙的科學家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 ,「龍蝦民族」的腳趾是由於基因變異而產生的。
根據部落里的人介紹以及科學家的推論,在很多年前,一位只有兩個腳趾的婦女跟這個部落的人結婚,然後繁衍出了有兩個腳趾的人。由於 這個部落人口稀少,且不愛與外族部落交流,只能與本族部落的人通婚。 就這樣,長時間的族內通婚使得基因的多樣性不足,兩個腳趾的人就越來越多了,長此以往就完整的保留了兩個腳趾的基因。
嘴巴永遠含著盤子的民族在非洲的衣索比亞,有一個非常知名的民族——「大嘴族」,常常吸引來世界各地的參觀者 。
這個民族的人在10歲開始就要在下嘴唇里放盤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嘴裡的盤子越放越大。在他們民族的人看來,嘴裡的盤子越大則代表人的地位越高,越受到人們的尊崇。
脖子戴緊箍咒的民族長頸族一般分布在非洲、泰國北部、緬甸以及咱們國家的雲南山區,在這個部落的人看來,女人的脖子越長則越美,所以一般家庭就會讓孩子在五六歲開始就在脖子上套銅圈,一年一個銅圈,藉助外力使脖子拉長。
根據記錄,長頸族的人有的能達到70厘米,被當地人視為爭相模仿的對象。
但是,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長頸族人為了追求美麗給自己戴上了沉重的枷鎖,比如他們洗浴時只能把稻草塞進銅圈內拉鋸般擦洗。
為了向世界展示這「殘酷」的美,要忍受如此「變態」的折磨,實在是夠「另類」的民族了。
8歲就可過性生活的民族在咱們國家,只有16歲以上才算成年,而且只有在年齡達到22歲以後才能結婚,擁有合法的姓生活。
可是,你知道嗎?
在非洲中部的原始森林中生活著一群在「8歲就能結婚過姓生活」的民族,他們被外界稱為「森林之子」,他們以原始森林作為其最高的神,世世代代都不曾離開這片森林,這就是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發育年齡很早,一般在8至9歲時第二性徵已經很明顯,且生理機能就已經發育成熟,開始結婚並生兒育女。
不過,千萬不要羨慕俾格米人8歲就能過姓生活,因為他們可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根據統計,俾格米人由於發育過早,導致其平均身高不足1.5米,且平均壽命僅僅三四十歲。
正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站長所講述的幾個民族僅僅是世界民族多樣性的冰山一角。
你還了解其他有意思或者「奇葩」的民族嗎?
人類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主流生存方式,在當下,我們之所以看一些族群感到比較的奇特,甚至是匪夷所思,是因為有一些族群過著與我們迥然不同的生活。當然,對於不同的生存方式,我們不能單純說哪一種更加的高級,畢竟我們的祖先在幾百萬年前的生活方式在現在看來也是格格不入的。不過,在現代的世界上,確實生活著一群讓多數人都無法理解的人,下面我們就來說幾種「奇特的族群」。
「開胃小菜」-盲族盲族顧名思義就是由一群眼睛看不見的人組成的族群,他們生活在墨西哥馬德雷山區的原始森林中,這個原始部落的人基本都是盲人,而且依然過著原始的生活。不過,盲族並不是天生就眼盲,而是後天形成的,這是因為他們生活的原始森林中有許多的蚋,也稱黑蠅。黑蠅與蚊子一樣都是雌性以動物血液為食,而雄性則以花蜜和植物的汁液為食的。於是,該部落的人就成為了雌性黑蠅的叮咬對象。
僅僅是叮咬還沒有太大關系,最關鍵的是黑蠅是蟠尾絲蟲的宿主,如果多次被黑蠅叮咬極容易感染盤尾絲蟲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河盲症。而且由於這種疾病目前都沒有疫苗,只能是通過預防和治療的手段來免除感染,但是盲族的人衣服很少,再加上與世隔絕,所以,感染了這種疾病後最後只能是看不見。
因此,嚴格意義上說,盲族並不奇特,他們的「盲」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感染形成的,並且在整個的部落中也不是所有人都被感染。
難以想像-摩爾西族摩爾西族是非洲衣索比亞地區的一個原始族群,他們主要棲息在奧莫山谷中,之所以說他們難以想像,是因為在這個部落中,女性一到10歲,就開始往嘴裡塞盤子。沒錯,就是泥巴做的盤子,塞得方法也簡單粗暴,他們先是將女性的下顎的牙齒全部拔掉,然後穿透下唇,再把泥盤放入其中。因此,在這個部落中,看到的女性都是下嘴唇被一個盤子撐著,而且這個部落以塞盤子為美,塞的盤子尺寸越大,就越容易找到丈夫。
除了在下唇塞盤子外,他們還用同樣的方法將耳朵拉伸之後塞盤子,作為一種類似於耳環的裝飾,同樣的塞的盤子越大越美麗。
如此的「美」確實難以想像,而且失去下顎的牙齒還帶著一個大盤子,很難想像這里的女性是如何吃飯的。
毛骨悚然-食人族食人族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過,食人族大都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和傳說中,很少有真正食人族的相關報道。不過,正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根據英國《每日郵報》於2015年3月2日的報道稱:在北印度恆河沿岸生活著一個神秘的部落,這個部落信奉的是Aghori(印度教的教派之一,不過不被印度教所承認),而他們信奉的教之所以不被印度教承認就是因為他們有食人的習性。
他們對死人的力量有著狂熱的追求,因此為了更靠近「死人」,他們在墓地附近安家,以人骨為容器喝水,他們很少或者乾脆不穿衣服,用骨灰塗滿全身,而且最主要的是他們吃死人的肉。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並不會主動殺人,只是對死去的人有想法。
因此,盡管他們不殺人,以人肉為食,人骨為皿的習性還是讓人脊背發涼,毛骨悚然。
頸戴「緊箍」-布島族在緬甸有一個少數民族,這個少數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存在,僅有不足200人。他們相比上面說到的部落來說要先進一些,因為他們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有點像古代人。這個族群也有一個奇特的習慣,那就是每一個女人的脖子上都有銅圈,從5歲開始,女童的脖子上就會被套上一個銅圈,隨著年齡的增加,銅圈的數量也在增加,有些女性的脖子上的銅圈甚至重達10公斤。
眾所周知,脖子是人非常脆弱的一個部位,因此在銅圈的壓迫下,這些人的肩骨慢慢的下沉,頸椎骨被不斷的拉伸,最終成為了「長脖子」。由於頸椎骨的拉伸,這些人的脖子變得異常的脆弱,以至於他們摘下銅圈就會因為脖子失去支撐而骨折,所以,這個少數民族的女性是終身帶著銅圈的。
總結以上列舉了四個真實存在的奇特族群,雖然每一種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但是上面這四種都是由於落後導致的,他們或被宗教影響或與世隔絕受祖輩的影響,尤其是布島族和摩爾西族,這個兩個族群的奇特恰恰反映了對女性的束縛和不公,與我們現代人提倡的人人平等顯然是背道而馳的。你還知道哪些奇特的族群呢?歡迎一起分享~
雖然地球人類整體上都已步入文明,但還是有一些小眾的族群,因為生活在密林中和外界隔離,比如俾格米人、馬賽人等族群,仍然保持著較為原始的生活,放牧打獵,自由婚配。不過也在被現代文明滲透,未來甚至可能消失。
俾格米人是一個特殊的族群,網傳這個地方的居民身高很矮,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男子打獵,女子採集,仍過著比較原始的生活。甚至傳言他們9歲就性成熟開始結婚生育。現實的俾格米人已經沒有這么誇張了,那些已經算是老黃歷,不過俾格米人的整體身高確實不是很高,有研究認為可能是他們生活在密林環境中,整體上缺乏光照,因此容易缺乏維生素D,鈣的轉化吸收較為困難;另一種說法認為他們生活的地方相對濕熱,較小的個頭意味著更大的體表面積比,利於散熱。
不過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遺傳問題,俾格米人屬於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本身也就是一直身材不是很高的人類族群,他們如今分布在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土著)等,身材本身就不是很高。由於身材比較矮小,加上環境的因素,俾格米人的性成熟較早,十多歲甚至十來歲就可能發育成熟,因此曾經俾格米人婚配年齡比較低,十幾歲可能已經有一兩個孩子了。然而叢林生活畢竟艱難,而且因為國家動員的因素,很多俾格米人已經逐漸向外遷徙,逐漸過上了更有質量的生活,這導致很多人不願意再回到原始叢林中,導致俾格米人族群不斷萎縮,未來可能有被融合的趨勢。
馬賽人是另一個極端,他們居住在非洲大草原上,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甚至達到180左右,不過他們在很久之前就馴化了牛群,過著畜牧和打獵的生活。馬賽人的視力很強,傳統生活中有一個強悍的習俗,成年人要去打獅子,他們的技巧十分出色,一群人圍著獅子,一手拿一個大盾牌,當人蹲下的時候盾牌可以把自己整個人遮住,一手執長矛,獅子往前撲可能被盾牌擋住,也可能被伸出來的長矛扎到,最後獅子遍體鱗傷,時不時地還有人偷襲,最終殺死獅子作為成年的標志。如今因為保護獅群的因素,馬賽人的這個習俗逐漸消失了。
和俾格米人遇到的危機一樣,文明的生活總是便利的,有的馬賽人開始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族群到外界討生活,而非洲的一些人也在不斷地股東馬賽人將他們的土地賣掉,然後搬到城裡享受生活。馬賽人的族群也有衰減的趨勢,未來可能隨著周邊的發展被不斷地吸引過去最終被消化。在這些少數族群的保護方面,當地也做得比較粗放,甚至像保護野生動物一樣保護他們,馬賽人就生活在一些獅子保護區的內外,當地也會給他們提供一些優厚的待遇作為離開家鄉的代價。由於這個族群比較有名,到哪裡 旅遊 的人比較多,也使馬賽人察覺到外界的文明生活是多麼有誘惑力。
至於題主所說的龍蝦人之類的是不存在的,為什麼要認為所有的動物進化終點都得是人呢?凡是有這種想法的人就是不理解進化論的人,連初高中生都不如。進化的道路千萬條,適應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生物進化為人的概率基本為零。
1887年8月,西班牙賀斯附近一個山洞當中走出了兩個渾身綠色的孩子。
他們身上穿著面料,當地人從來沒有見過。他們不會說西班牙語。
說的話也十分怪村民都聽不懂,一些專家和研究者也是趕了過去,並且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協會,但是看上去年齡較小的那個綠色男孩並沒有存活多久,綠色女孩活了五年,他還學了一些西班牙語。
據說他來自一個沒有太陽的地方,至於什麼地方是沒有太陽不得而知,而一些聲稱見過外星人的人在談論外星人時總是會將他們描述成身材矮小,發出綠色的類人生物,這不由得讓人聯想西班牙綠色孩子事件。
雖然綠孩子看上去十分奇怪,但在非洲確實存在一隻綠色種族。他們就是希爾瓦人,大概只有3000人左右。
他們不管是皮膚還是血液都是綠色,不過希爾瓦人常年居住在洞穴當中過著原始生活,他們為了適應環境基因或許發生了改變。
人類雖然身體不存在葉綠體,但綠葉、海蝸牛卻含有這種葉綠素。
這種動物十分稀奇,他們可以通過吞噬、藻類將藻類的葉綠體轉移到自己的基因上,從而進行光合作用,這種基因盜取方面,也是目前人們正在研究的基因療法,而且在這方面已經稍微取得了進展。
科學家將一些藻類的葉綠體切入到了雞蛋裡面,在長達一個月的培養下,雞蛋裡面依舊還剩下10%的葉綠體,從理論上來講,人類吸取葉綠體還是可行的。
可以說當今現代化生活已經步入世界的所有角落,很多人會覺得地球上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族群。因為目前地球表面的每一個地方,幾乎都遍布了人類的足跡。但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印度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生活在那個小島上的族群可以說非常危險,印度更是拒絕任何遊客上島,因為遊客上島可能會被居住在那邊的原始部落居民殺死。
與世隔絕的島嶼北森蒂納爾島和原始部落的族群在孟加拉灣印屬安達曼群島的西部,坐落著一座美麗的小島,它周圍被珊瑚焦環繞,島上植被茂密,從衛星地圖上看去,彷彿就是一座無人的小島。而這座小島上,卻生存著可以說是目前地球上最原始的族群---森蒂納爾人。 小島看似美麗,但是卻充滿了危險,因為島上居住的森蒂納爾人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頑強的抵抗著外來者和外來文化的入侵。他們對外界充滿敵意,不允許外界的任何人登島,如果你不聽勸阻強行登島的話,那麼迎接你的就只有死亡。
圖:森蒂納爾人 2018年,一名美國男子不顧印度官方的禁令,強行登上北森蒂納爾島,結果被島上的部落成員殺死。根據媒體的報道,他是想去島上傳教,並在之前試圖登島,但是遭到島上居民的弓箭襲擊。 印度官方明確提醒,禁止任何人進入北森蒂納爾島方圓20公里之內,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島上原始部落居民的安全,防止部落的滅絕。
島上居住的居民依舊過著幾萬年前流傳下來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語言與世隔絕,他們用著非常原始的方法捕魚和採集,甚至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他們會用火,這對現代人來說簡直是沒法想像。
他們對外來文化和外來人充滿了敵意。對於外來入侵者,他們更是一律格殺勿論。
1981年,巴拿馬貨輪「普利姆羅斯號」因台風擱淺在北森蒂納爾島附近,很慶幸的是他們附近就有小島,當船上的船員准備下船登島以等待救援的時候,在船上卻發現島上的居民對他們揮舞著武器。在航海記錄上他們寫道:「大概有50個野蠻人,攜帶不同種類的自製武器,正在建造兩三艘木船,很怕他們趁夜登船,到時候所有船員的性命不保。」
因為當時船上只有幾只斧頭。慶幸的是,印度海軍及時剛到將他們帶走。目前地圖上可以看到擱淺在小島附近的貨輪。 雖然之前人們也一直在嘗試接觸和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但基本都是無功而返,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2004年印度洋海嘯,印度官方當心島民的受災情況,派出直升機查看,當飛到小島上空的時候,迎接他們的只有弓箭和石頭。所以島上的族群一直生活在屬於自己的世界中,他們不接受甚至非常排斥我們當今文明和任何的 科技 成果。印度官方也為了保護他們的生活方式,就禁止任何人靠近或者登陸北森蒂納爾島。
你知道一輩子要結三次婚的女人嗎?把土當成燒餅吃的嗎?還有一輩子住在樹上的人,還有一輩子住在海里的人。
一輩子結三次婚的人
世界上女人結三次婚的族群,大家一定很好奇,難道是嫁給三個男人?並不是的。
他們就是尼泊爾的尼瓦而族,非常古老的一個名族。
第一次結婚是女孩8歲時,和她結婚的對象是一顆果子,這個果子叫木蘋果,是有父母親自挑選的最好的果子。
她們第一次婚禮大多數是集體婚禮,很多女孩在這一天會盛裝打扮,她們會穿上新娘的衣服,戴上新娘的發飾,漂漂亮亮的等下儀式。
然後一起對著父母和木蘋果行禮,婚禮非常嚴肅隆重,從這時期起,女孩便將這果子隨身攜帶在身上。
第二次結婚是嫁給太陽,這次是在女孩第一次來月經的時候,她們會在一個黑屋子裡面呆上11天出來,這樣就算完成了第二次婚禮。
第三次結婚就是嫁給心愛之人,和自己兩情相悅的另一半共度一生。
他們真的是一個奇特的民族,迄今為止她們有100多萬的人口。
吃土的民族
我們經常聽見說窮的吃土了,但在遙遠的一個地方,非洲的沙哈拉沙漠以南有個族群,他們真的吃土,為什麼呢?
他們吃土主要有兩個原因:
原因一:是他們覺得吃土可以治療和預防疾病。
原因二:他們覺得土很有營養,土裡面含有大量礦物質,能夠補充我們身體需要的營養。
他們吃土還是非常講究的,他們會挖取較深的沒有被污染的土,然後去掉渣,過濾出比較細膩的土,然後洗干凈,在加水拌均,在用火來烤,用火烤後可以有效消滅細菌,不得不說在吃土方便他們還是很有智慧的。
最後會把土做成燒餅的模樣或者把土當成零食來吃。
其實在我們中醫裡面土也是一味中葯,在眾多中葯材裡面有一種叫「灶心土」的中葯材。「灶心土」就是一種土,就是我們在農村燒火灶內被燒焦發黃的燒焦土塊,灶心土味辛性溫,具有很好溫中止血,止嘔止瀉的作用。在古時候中醫還用來治療瘟疫。
一輩子在海上生活的人
住在海上的族群,他們叫巴瑤人,巴瑤人常年居住在海上,海上就是家,他們的身體已經進化的非常適合潛入水底。
他們小孩在從小就在水裡遊玩,比我們在陸地上還要靈活哦,他們在海里可以不使用任何工具輕松捕捉到魚和蝦。
他們在海上生活並不是說一輩子不上岸,他們會把從海里捕獲的魚和蝦等海產品拿到陸地上面去賣錢,從而換取必要的生活物質。
真是非常奇特的一個族群,他們的慾望很低,常年在海上游居,過著沒有生活壓力的生活。
住上樹上的人
在世界的一個角落,有一群神秘的人,他們就是科羅威部落,整個部落有三千人左右,他們常年生活在樹上,這是由於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導致的,身處密林,常年有野獸出沒,為了抵禦外界野生動物的傷害,以及各種野獸的入侵,他們想到了住在樹上,不得不說住在樹上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晚上睡覺都不用擔心野獸來襲,估計蚊子都會少很多。
並且他們住的樹通常都很高,每天必須上下爬行很多趟,他們還被世界上公認為是一個有技術的民族。
他們到現在還保留著打獵為生的生活方式,以前都是用樹葉當衣服,現在慢慢已經穿上了現代人的衣服。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奇特族群,他們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為了自己的生活努力著。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和喜好,每個族群都是奇特的,獨一無二,都為這個世界添了一抹光亮。
中國最奇特的部落,男女婚後不能同居,繁衍後代需要藉助竹竿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以後,開始追逐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希望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可以得到豐富和提升。對於年輕人來說,除了自然風光和人文古跡,那些具有獨特風情文化的地方,往往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國家,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甚至還存在著一些奇特的部落,他們至今都還保持著一些非常有趣的習俗。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部落,男女結婚之後使不能同居的。
這個奇特的部落叫做克木人部落,位於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地區,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還有屬於自己的語言體系,一直保持著原始的生活狀態。克木人不僅存在於我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寮國、越南等地也有分布。
關於克木人部落的產生,流傳著很多版本的傳說,其中流傳得最廣的一個版本是,克木人是一個古老而龐大的部落,原來生活在我國的西雙版納,但是後來被傣族征為奴隸,克木人不願意受到這種壓迫,便有一部分逃亡到了周邊的寮國等地。
克木人至今都還處於母系 社會 ,所以關於婚姻,也有著一個非常奇怪的習俗,那就是在結婚之後,男女不能同居,男性必須住在樹上,平時是不允許下來的,到需要繁衍後代的時候,女性便會使用一張長長的竹竿敲打樹屋,男人聽到後便會下來,結束後再回到樹上。
這個部落實行一夫一妻制,並且對於婚姻非常的重視,在結婚當天會舉行盛大的儀式,全族人一起擺酒席跳舞,熱鬧非凡。隨著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深,這個奇特的部落也逐漸展示在世人面前,因此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遊玩,一些現代文明也逐漸被傳入,這個部落也悄然發生了改觀,一些人學會了穿衣服,甚至還懂漢語。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到這里來探尋一下呀。
巴瑤族,沒有國籍的民族。生活在海上,為了更好適應海上生活。很小就把耳骨膜捅破了。
在海中行走如履平沙一般,上岸了會頭暈眼花。
吉普賽人,流浪民族。四海為家,住在大篷車里。能歌善舞,靠著賣藝行走世界各地。
就說我們當地的瓦族,他們很團結,也很堅強,他很直爽性格,聰明的大腦
Ⅳ 電影黑蠅講的什麼 電影黑蠅講的什麼故事
1、一個問題少年和他哥哥重新聯系起來,引出了一個埋藏著秘密、偏執和謀殺的事件。受真實事件的啟發。
2、 加拿大驚悚電影《黑蠅》由傑森·伯格執導,同時他也是這部影片的編劇與製片人。Noel Henson(Matthew MacCaull飾)和Paula(克里斯蒂·柏克飾)居住在一棟老屋裡,他們養了一隻名叫傑西的狗,有天,Noel的弟弟Jake Henson(Dakota Daulb飾)來找他。哥哥Noel認為弟弟Jake是真正的藝術家,但事實上Jake只是在畫一些漫畫。最初的重逢讓兩個人都找到了童年的回憶,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也逐漸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