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班主任》電影觀後感
讀了《班主任》這本書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 讀了《班主任》這本書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
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教師也應該要學會「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或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再聯繫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事兒,我對「尊重」有如下一些體會:
一、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和人格
俗話說:「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思想單純,自尊心也比較強,他們總希望家長、老師的尊重和鼓勵。當他們取得成績時,希望別人能給予贊揚、肯定;當出現錯誤時,在內疚的同時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班主任是學生自尊和人格的直接的保護者,因此,我們要致力於創設一種師生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友愛的氛圍,讓學生能在這個集體中快樂地成長。
二、要尊重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行為的動力,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都與他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學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狀態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若班主任採用專制、冷酷、高壓式的管理方法,極易使學生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感。因此,無論是從學生情感健康發展的立場出發,還是從減少負性情感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出發,班主任都應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悅的、相互信任的和親密的情感關系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
三、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由於社會環境、家庭條件、遺傳素質和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力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僅要認識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該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承認個性差異,鼓勵個性張揚,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所能,各盡其才」。 展開
B. 適合小孩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都有哪些
適合小孩看的電影:(如果要適合小孩子看,就要具有童真或者一定的教育意義,這樣的電影才是適合小孩子看的電影。)
1、《千與千尋》
《飛屋環游記》是由彼特·道格特執導,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第十部動畫電影、首部3D電影。影片在2009年5月29日於美國正式上映。講述了一個老人曾經與老伴約定去一座坐落在遙遠南美洲的瀑布旅行,卻因為生活奔波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政府要強拆自己的老屋時才決定帶著屋子一起飛向瀑布,路上與結識的小胖子羅素一起冒險的經歷。本片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
6、《叫我第一名》
《叫我第一名》是由彼得·沃納執導,Thomas Rickman等編劇,吉米·沃爾克,特里特·威廉斯,多米尼克·斯科特·凱伊, 莎拉·德魯等主演的勵志傳記輕喜劇。影片於2008年12月7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布萊德·科恩與麗莎·維索基合著的同名書籍。敘述了患有妥瑞氏症的布萊德克服病症並且努力達到成為老師的夢想的故事。布萊德為了找到一個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布萊德不拋棄夢想,不放棄信念,默默努力著。最後,經過了大約25所學校的面試後,有一所學校肯招聘他,所以他終於成為了一位二年級導師。
C. 急需《熱血教師》影評
《熱血教師》是TNT的一部電視電影,由馬修派瑞主演,改編自美國教師羅恩克拉克『Ron Clark』的真實事跡。影片選取了克拉克隻身來到紐約執教於黑人區一所學校的一段典型經歷,講述他的為人師表、鞠躬盡瘁,將全校最差的一個班級教導成了全校成績最好的一個。
原形克拉克當老師屬於半路出家,他的經歷非常豐富,應該是個干勁十足思維活躍的傢伙。當老師後,摸索出一套獨特有效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強調對學生的尊重、鼓勵以及和家長的良好溝通,同時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紀律和規范,學會尊重他人,以求在學校以至社會中容易被接受和交際(個人的簡單評論,錯誤之處難免,望見諒)。在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和興趣,他用了種種方法,他編寫有關歷史的RAP歌曲,甚至有時不惜讓自己出醜。他將他的教育經驗寫成了書——《教育的55個細節》(The Essential 55),書問世後大受歡迎,高居2003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七位,順便說一下那年前兩位的是《哈里波特和鳳凰社》和《達芬奇密碼》。
以上克拉克的這些教學特點,都在影片中得到了表現。而影片的風格相當大眾化和平民化,沒有什麼技巧,比起一些著名的也講述教育的電影,藝術性差了不少;也沒有太刻意突出一些沖突和焦點,從挫折起以成功終,相當普通和典型。但這樣一部沒有太多花哨的電影,絲毫不會沉悶,因為這樣的故事,本身就自然的包含著感動,本身的意義也已不僅僅是電影的魅力了。在看過那些著名的電影後,也許會有些平淡,但依然值得你的感動和關注。以幽默和搞笑聞名的馬修派瑞,在這部相對嚴肅的電影里,表演相當克制了,應該說表現還是不錯的。和影片風格一樣,非常大眾和平民化,一股親切感自然而生,很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同。但還是難免有些馬修派瑞的味。離演什麼象什麼,他還是差一些。
和《熱血教師》整體有些相似的,要數是米歇爾菲弗主演的《危險游戲》了(Dangerous Minds)。比起《熱》片的相對純粹,《危險游戲》涉及的就更具社會性了,教師的角色也不再單純,有時難免要遇到進退不得的尷尬。在這里,米歇爾菲弗要對付的是一群更危險、更難以管教的非白人的高中大孩子。雖然她是一名退役的海軍陸戰隊員,但絕不能對學生動手的。她用她的堅韌和耐心,漸漸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她用適當獎勵的方式,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讓他們自己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好處。過程當然沒有敘述的這樣簡單,而且在她取得一定的進展的時候,她發現有更多的困難和阻礙在她的面前。現實環境,教育制度,經濟利益,虛偽作風,等等,而一個向她求助且聽取了她意見的學生的、完全可以避免的死亡,讓矛盾沖突達到了最大。這一度讓她下定決心選擇退出,但學生們的真誠和她本身的品格,讓她最後還是留了下來。
近年來關於教育的電影,最有名的要數《放牛班的春天》了。情節不細說了,克萊門特老師用音樂凈化了那群似乎已經被人們拋棄的孩子的心靈,也許當時他們並沒有察覺到,但正是他給了他們生活的信心、希望和勇氣。他為了學生,反抗制度和權威,最後不得不走人。當寫著祝福的紙飛機飛舞,克來門特已經滿足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沒有白費,他可以繼續上路了。
還有兩部電影不能不提,它們都有被翻譯成《春風化雨》這個名字,一部是《死亡詩社》,另一部是《霍蘭德先生的樂章》(或《生命因你而動聽》)。「春風化雨」這四個字的確很有魅力,包含無盡的詩意,緩緩的透著溫暖和感動。
在我看來,《死亡詩社》讓中國影迷稱贊,最大的原因在於《死》片反映的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經歷和感受、和我們的社會現實最為相似。它不同與上面所說的幾部電影里好老師和壞學生的故事,它反映的相對而言,可謂精英們的故事。他們都是優秀的學生,他們來到了一所悠久、傳統、嚴格的名校,如果沒有基丁老師的出現,他們也都會努力學習,都會考上大學,也都可能獲得自己的成功,甚至還不會發生那樣的悲劇,即便這樣,風波過後,在大部分學生的眼裡,基丁老師更加值得尊敬,依然充滿魅力。這是因為基丁老師教給學生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生活和思想的真理,他為他們指引方向,讓他們在猶豫和迷茫中找到自己。很多人會對這樣的論調毫不在意,說是離經叛道,絕非正統。但事實上這才是教育的根本之道,是對學生的最大的關懷和責任,教育不應該是背誦應試,不應該是簡單的人才的輸送線,只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這點罷了。
與以上電影里表現的人生片段不同,《霍蘭德先生的樂章》描繪的是霍蘭德先生整整三十年的教學生涯。從開始霍蘭德先生充滿了個人的理想和抱負,當音樂老師僅是權益之計而已;到最後教書成了他最想做的事情,當他被迫退休時,充滿了無奈和眷戀。這整整三十年間,有波折和不幸,更充滿了愛和歡樂。就象電影中說的那樣,霍蘭德先生原本想要成為一名作曲家,可以發財成名,可這么多年過去了他還是沒有錢,也不出名,但他譜寫出的卻是最偉大的樂章,那就是他教育和影響的一批又一批學生,上至高官顯貴,下到平民百姓,都成為比他們原來更出色的人。
能夠想到的且看過的類似題材的電影就是以上這些了。這些優秀教師的形象光彩照人,讓人難以忘懷。他們的故事影響著渴求知識和成長的學生們,但更希望他們能夠影響廣大的老師們。他們是絕好的榜樣,他們自身都擁有優秀的素質和高貴的品格,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待學生的態度:耐心、尊敬、信任,且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這最後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現實里幾乎很少看到,我想這也是電影中經常出現老師如何教育「壞」學生這一典型的一個原因吧。
除了教育學生,好老師們還要對付種種的限制和阻礙。小的如不合作的家長、古板的上司,大到社會環境、教育制度、權利利益等。他們會盡全力抗爭,爭取自由和權利。但很多時候個人力量的單薄,使得有時候太過理想化,有時候還要遭遇嚴重的挫折甚至失敗。一方面,老師遭到排擠和彈壓,基丁老師和克來門特老師最後都被辭退,霍蘭德老師也被迫退休;另一方面,學生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危險關系》中一名學生被槍殺,《死亡詩社》中的自殺,以《及霍蘭德先生的樂章》中那名戰死沙場的黑人青年。這不僅有個人的失誤和錯誤,更包含了整個時代的縮影和不幸。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老師;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師能看到這樣的榜樣!
還是用這些電影的結尾來結尾吧,再激昂一回,
克拉克老師和學生們一起為好成績歌唱跳舞慶祝;
學生們運用他們學的詩,把她稱作是他們的「光」,露安(米歇爾菲弗)決定留下來;
克來門特老師要走了,學生們被校長關在教室里不讓送行,於是一架架紙飛機從教室的窗戶里飛了出來,上面寫著對老師的祝福和感謝;
基丁經過教室去收拾自己的東西,學生們一個個都站到了桌子上,高喊「船長,我的船長!」
霍蘭德先生退休那天,三十年來他教過的學生們都來為他送行,坐滿了整個禮堂,在這里,他指揮演奏出他這一生最偉大、最壯美的一個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