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燦比杜淳小幾歲
截止2021年6月4日:王燦比杜淳大7歲6個月
王燦生於1973年11月4日,2021年47歲
杜淳生於1981年5月22日,2021年40歲
杜淳,1981年5月22日生於河北省保定市,中國內地男演員,200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2005年參演胡玫執導歷史劇《漢武大帝》,開始進入演藝圈。2007年主演古龍劇《大旗英雄傳》;憑《51號兵站》榮獲南方影視盛典「年度最佳男主角獎」。
杜淳的發展:
2020年,出演管虎執導的抗戰題材電影《八佰》,飾演524團團附謝晉元。出演都市愛情懸疑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在劇中飾演正義的警方專案組副組長趙廷輝。同年,在東方衛視綜藝節目《追光吧!哥哥》中擔任常駐選手,並憑藉此獲得搜狐時尚盛典年度綜藝明星榮譽。
2021年,出演都市情感劇《我是真的愛你》,飾演兒科醫生莫銘。出演都市生活輕喜劇《先生們請立正》,飾演歷史老師郭崇。出演諜戰劇《沒有硝煙的戰線》,飾演因戰亂與組織失聯的共產黨員李亨。出演廣電總局策劃組織製作的建黨百年獻禮劇《理想照耀中國》之《破冰》,飾演時任壽光縣縣委書記的王伯祥。在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第二季中擔任常駐嘉賓。
『貳』 王伯祥電影觀後感精選5篇
王伯祥電影觀後感
影片聚焦王伯祥擔任山東省壽光縣委書記期間的先進事跡,以王伯祥創建壽光「蔬菜王國」等為敘事線索,再現了王伯祥以民為重,「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精神。
王伯祥於1986年至1991年間任壽光縣委書記,離任24年仍被當地百姓傳頌。
據了解,王伯祥在擔任壽光縣委書記期間,創造性地領導了壽光的蔬菜生產、壽北開發及工業項目的升級改造。他一手抓農業,創建了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把溫室蔬菜大棚種植技術推廣至全國,一手抓企業發展,為工業立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改變了壽光貧窮落後的面貌。
電影由山東省委宣傳部、濰坊市委宣傳部、壽光市委宣傳部等聯合拍攝,由高力強擔任導演,國內知名演員馬躍擔任主演,被國家廣電總局列入年度全國17部重點影片之一
王伯祥電影觀後感
王伯祥,山東原壽光縣委書記,任職5年多,全力推廣冬暖式蔬菜大棚,組織人力連續開發壽北鹽鹼灘。他永懷為民之心,不求私人之利,離任21年,仍為壽光群眾口口相傳——「我們的伯祥書記」。
「百姓書記」就是以老百姓為出發點、為百姓謀福利的書記,他在5年半的縣委書記的職位上,主要幹了3件事:一是推進蔬菜產業化,二是開發壽北鹽鹼灘,三是為工業翻身打基礎。但就是這三件事,卻讓壽光人從此鼓起了口袋、挺起了腰板、走向了世界。
練就「百姓書記」的三大法寶
權為民所用,敢於承擔責任。「烏紗算什麼?百姓最重要!真有什麼政治責任,我一人承擔!」他在5年半的縣委書記的職位上,冒著丟官風險、率先走市場經濟道路組織建設起來,堅決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不貪不佔,乾乾凈凈」,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真正做到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民造福。
情為民所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對群眾有好處,就勇往直前地去干。」多年來,王伯祥嚴格要求自己,秉公辦事。無私奉獻把「為民」刻進了骨子裡,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最高行動准則,經常天黑了都能在田間看到他的身影。他務實不作假「一心一意為群眾辦事,做個事就不難,最怕又想為群眾辦事,又想為自己辦事,結果就是辦不好事。
利為民所謀,帶領百姓發家致富。王伯祥說「富一半,窮一半,半身不遂怎麼行?」因此他帶領百姓們奔小康,幾年就使壽光縣擁有20多萬個年均收入2萬多元的蔬菜大棚,那是他為農民發家致富想出的可行之路,並毫無保留地把這種新型蔬菜種植模式推廣至全國;擁有120萬畝效益可觀的棉田、鹽田、蝦池,那是他率領20多萬壽光人民在北大窪日夜奮戰45天,使千年洪荒的鹽鹼地變成了"聚寶盆"。
王伯祥有為民之心,才有了發展思路;才有了創新的勇氣;才有了務實的作風;才有了從政的根基。以他的堅定信念、他的卓識膽略、他的義無反顧,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接受得了實踐、人民、歷史這「三把尺子」的檢驗,讓黨和國家肯定了他,百姓記住了他。
王伯祥電影觀後感
根據我市「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安排,6月11日,朱蘭璽、楊德峰、侯法強、徐瑩、孫成華、武治強、袁世俊、高翔等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區、市直各部門負責人在市文化中心集體觀看了電影《王伯祥》。
電影《王伯祥》以*點贊的「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王伯祥同志先進事跡為藍本,講述了王伯祥在擔任壽光縣委書記期間,創造性地領導了壽光的蔬菜生產、壽北開發及工業項目的升級改造,並把溫室蔬菜大棚種植技術推廣至全國。電影經過提煉、濃縮、還原當年的歷史畫卷,真實地塑造了一個「活著的焦裕祿」,再現王伯祥「百姓為天、人民至上、務實苦幹、鞠躬盡瘁」的精神和博大的人文情懷。電影放映結束後,觀看電影的黨員幹部紛紛表示,王伯祥書記的事跡感人肺腑,觀影後受到了心靈的震撼,電影《王伯祥》的推出,為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加強黨員幹部教育提供了可信可比可學的生動教材,回去後將自覺弘揚伯祥精神,樹立更高標桿,提升發展境界,以更嚴的精神、更實的作風,凝聚幹事創業、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王伯祥電影觀後感
王伯祥,男,漢族,壽光市化龍鎮北柴西村人,1943年2月出生,196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任壽光縣委書記;自1991年8月,先後任濰坊市副市長,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副書記、市長;2002年12月因病辭去時任職務,2008年1月退休。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王伯祥創造性地領導了壽光的蔬菜生產、壽北開發及工業項目的升級改造,創建了全國聞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為壽光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擔任濰坊市副市長、市長期間,他推動了濰坊市的農業產業化和工業股份制改造以及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為濰坊經濟繁榮貢獻了力量。2009年11月17日,時任******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給王伯祥回信,勉勵他珍惜榮譽,保重身體。2009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同志親切會見了王伯祥及報告團成員,並對其事跡做出了高度評價。
在計劃經濟還佔主導地位的年代裡,王伯祥同志認真貫徹落實「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指示精神,立足壽光市種植蔬菜的傳統優勢,大力發展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全力扶持壽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和推廣,掀起了一場改變農民群眾命運和改寫農業歷史的「綠色革命」。為解決長期困擾壽光經濟發展南北不平衡的問題,王伯祥同志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決策,大膽提出了「突破北部」戰略,制定了「一二三四五」發展規劃,連續三年組織20萬勞動力上陣開發壽北,把佔全縣總面積60%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全縣的「糧倉」和「銀山」。
當年壽北開發會戰號角吹響後,王伯祥同志在窩棚里一住就是40多天,與民工一個鍋里摸勺子,從未單獨開過小灶,中間沒回過一次家,帶領20萬民工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展開了不屈的抗爭。當在會議通報中聽到壽光工業在濰坊市縣市區中位列倒數第三時,他憂心如焚、如坐針氈,當即帶著計委、經委、財政、稅務、銀行的同志,把全縣20多個企業逐一看了個遍,仔細地聽匯報、看廠房,認真地查數據、找問題,又馬不停蹄地帶隊到工業強縣考察,最終找出了問題的症結所在和根治良方。在他任縣委書記期間,全縣企業總產值翻三番,利稅增長近十倍。
擔任壽光縣委書記的多年中,王伯祥同志始終對自己嚴格要求,下基層都是在機關食堂吃便飯,從不允許超標准接待。他對領導幹部與群眾一視同仁,對任何人不開後門,帶頭端正黨風,狠剎歪風邪氣。他廉潔奉公、兩袖清風,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穿著布鞋、綰著褲腿,行走在田間地頭,盤坐在群眾炕頭,是王伯祥同志至今深刻印記在壽光人民記憶中的形象。
王伯祥擔任壽光縣委副書記、書記8年時間,一直住在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4間平房裡。1991年他提拔擔任濰坊市副市長搬家時,全部家當只裝了一輛130卡車,讓前來送行的幹部群眾感動不已,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
王伯祥電影觀後感
按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安排,單位組織收看《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榜樣》大地為鑒《王伯祥》。
一、學習他的主要精神
王伯祥同志是新時期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他們的事跡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通過深入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向他們學習就是要學習致力發展的強烈意識,一心為民的崇高品格,腳踏實地的優良作風,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
(一)堅持第一要務,服務發展,致力發展。王伯祥同志堅持以發展為先、以發展為大。王伯祥同志創造性地領導了壽光的蔬菜生產、壽北開發及工業項目的升級改造,創建了全國聞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為壽光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向王伯祥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求真務實抓發展,開拓創新求突破,當好致力發展的帶頭人。
(二)堅持黨的宗旨,心繫群眾,為民造福。王伯祥同志始終把心思全放在工作中、放在群眾上,心裡始終裝著、想著群眾。工作中,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戰斗在第一線,不畏艱險、身先士卒。時時處處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一心撲在工作上,想幹事,真幹事,能幹事,干成事,勤奮刻苦,無私無畏,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范。向王伯祥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們那樣,思群眾所想,辦群眾所盼,急群眾所需,一心一意為群眾,當好為民造福的帶頭人。
(三)堅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開創局面。【《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榜樣》大地為鑒《王伯祥》觀後感】。王伯祥同志始終都能從實際出發,確定發展方向,明確工作重點,制定工作措施,並對每一件事情、每一項工作,都能直面困難和問題,腳踏實地、全神貫注抓落實。向王伯祥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堅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當好開創局面的帶頭人。
(四)堅持立黨為公,清正廉潔,樹好形象。王伯祥同志從不利用手中的權力謀私利,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向王伯祥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們那樣,清正廉潔,嚴於律已,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做讓組織信任、人民放心的好乾部,當樹好形象的帶頭人。
二、對照先進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思想較保守,進取心不夠強。有時思路不夠清晰,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推一推動一動,撥一撥轉一轉,敷衍塞責,消極怠工,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低下。
(二)學習的主動性不強,方法不佳,心態不正,存在急用、實用、浮躁思想。對目前工作有用的知識則多學、深學,對工作無用的則少學、淺學,突出表現在對政治理論學習重視不夠。缺乏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立場、觀點、方法去指導、分析、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導致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不強,不善於從政治的高度來觀察、分析問題,對事物的認識不清、不深、不全,帶有盲目性。
(三)創新意識不強,工作主動性不夠。工作中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習慣於領導安排,局限於主要領導安排什麼就做什麼。【《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榜樣》大地為鑒《王伯祥》觀後感】。在具體工作中,就如何結合科室實際開拓創新、搞出特色上沒有自己的工作思路,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還不能用全新的思維和方式去開創新的工作局面。有時存在應付過關想法,導致工作缺乏耐心,產生急躁情緒,影響工作效果。
三、以先模人物為榜樣做好三項工作
(一)我將堅定不移的踐行的的群眾路線,圍繞發展大局,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一是踏踏實實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尤其是腳踏實地,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二是樹立務實形象。在工作作風上,要堅持實事求是,做到知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斷提高協調能力、落實能力。
(二)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嚴格遵守三嚴三實不斷推進分管工作上新水平。一是提高工作標准,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立足本職,敬業奉獻;二是刻苦鑽研,提高業務能力,使自己能夠更加准確地把握工作的發展方向,更好地找准工作定位,創新工作思路,自覺地超越過去、超越自我,開創工作新局面;三是要立足於關注的工作重點進行思考和謀劃,當好領導的助手和參謀,認真研究和解決一些重點、難點問題,維護班子團結,增強班子合力。
(三)我將繼續堅持廉潔奉公,提高自身修養。一是築牢思想防線。在思想上「吾日三省吾身」、「日日彈塵」,時時刻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二是遵紀守法。認真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和黨風廉政各項規定,嚴格按照黨紀政紀和法律法規來調整、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三要加強道德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塑造新時期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
王伯祥簡歷:
山東壽光人,1943年2月生,1967年9月參加工作。
1983年6月至1986年4月,任中共壽光縣委副書記。
1986年4月至1991年8月,任中共壽光縣委書記。
1991年8月至1997年7月,任濰坊市副市長,副市長兼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副市長兼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副市長兼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委書記。
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任中共濰坊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兼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任中共濰坊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兼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1999年12月至2000年1月,任中共濰坊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副市長。
2000年1月至2月,任中共濰坊市委副書記、市政府代市長。
2000年2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共濰坊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2002年12月至2008年1月,任山東省政協常委。
2008年1月退休
『叄』 電影王伯祥中有你們這些縣領導帶頭參加什麼
壽南支援壽北,共同奮戰開發壽北的工作。
王伯祥劇情簡介:本片以王伯樣創建蔬菜王國和壽北開發為主要線索,還原了當年歷史畫卷,生動再現伯祥書記「百姓為天、人民至上務實苦幹、鞠躬盡瘁」的精神,真實地塑造了一個「活著的焦裕祿。
『肆』 《北京青年》9年,四個男主,四種人生,現在看還是很勵志
2012年,愛情勵志劇《北京青年》,在幾大衛視同步播出,受到熱捧,掀起一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追劇熱潮。
作為趙寶剛導演「青春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北京青年》用鮮活的人物和故事,再次告訴了觀眾,什麼是飛揚的青春。
有人說:《北京青年》講述的是一群青年放下自己現有的一切「重走青春」,尋覓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青春本應這樣絢爛多彩、無怨無悔。
也有人說:《北京青年》扭曲了青年人的價值觀,是一群衣食無憂的中產,實實在在地過了一把「裝屌絲」的癮,劇中這些80後的逃離本身,就說明中產夢的幻滅。
收視超火,褒貶不一,這就是《北京青年》播出後的狀況。
不管是贊賞也好,貶低也罷,時至今日,很多人對《北京青年》這部電視劇仍然影響深刻。
就像趙寶剛說的那樣: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北京青年》。
趙寶剛自認為是「現實主義」創作的代表,他導演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強的「話題性」。
比如他早期的作品《渴望》是一部萬人空巷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更是以家喻戶曉的情景電視劇。
把三部小說《過把癮就死》《永失我愛》《無人喝彩》三部合並在一起,拍攝的電視劇《過把癮》,被稱為國內第一部「言情劇」,因為題材新穎,瞬間火爆全國。
自此,趙寶剛文思泉湧,開始的大膽的創新。
1996年,執導愛情犯罪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趙寶剛開啟了警匪言情劇的新題材。
1998年,一部《永不瞑目》再次創下當年的收視神話,不僅捧紅了當年的新人陸毅和蘇瑾,也奠定了導演趙寶剛在電視圈不可動搖的地位。
2007年,趙寶剛拉開了「青春系列」的序幕,青春勵志劇《奮斗》播出。
《奮斗》曾被電視台定性為「無主題、無內容、無故事情節」的「三無」 電視劇。
就是這樣一部「三無」電視劇,卻激發了一股思潮。
80後有了自己的代言人,男生們開始學著陸濤、向南那樣把Polo衫的衣領立起來,女生們開始留起夏琳式的短發,還有的人鼓起勇氣北漂或是出國。
而劇中的幾位主演佟大為、文章、朱雨辰、馬伊琍、王珞丹、李小璐等,也一時風光無限。
趙寶剛曾經被譽為「造星神話」。
他導演的電視劇敢於啟用新人,徐靜蕾、陸毅、陳坤、李小冉、佟大為、王珞丹、馬伊琍等一大批從他的電視劇中走出來的「新人」,早已成為了當代影視圈的中流砥柱。
年過六旬,依然執導青春劇
2019年,由趙寶剛執導的《青春斗》上映,引發觀眾熱議,差評不斷,網友稱「50後的導演不懂今天的90後」。
對此趙寶剛表示自己眼界有限:「我的一生太有限了,我只能看到這一點點。這部劇有爭議也很正常,但從我的角度講,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起碼我是付出了心血,它會給人類帶來益處。」
當未來人們想要了解之前的時代,想知道這些年代的人在想什麼做什麼的時候,他們也許能在趙導的作品中看到時代的影子,這就已經讓他滿意了。
《北京青年》是趙寶剛導演繼《奮斗》和《我的青春誰做主》之後的,又一部青春為題材的電視劇,也是趙寶剛導演"青春三部曲"中的完結篇。
講述了以何東為首一群年輕人,面對「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不想碌碌無為的一輩子,開始了重走青春的「旅程」。
一路上經歷了爭執吵鬧,艱難坎坷,也錘煉了幾個年輕人的身心,最終他們找回了自我,收獲了幸福。
劇中的四個男主,分別代表了四種不同性格的人生 。
他們「重新走青春」的過程,是四兄弟對生命的反思,也激發了同齡年輕人對生命的思考。
接下來我們依次看一下這四個角色和演員
李晨(飾何東)
李晨扮演的何東,是一個任職多年的公務員,朝九晚五的生活對他來說,喪失了激情,也埋沒了自己的青春和才能,他決定扔下思想包袱,從新開始走一次自己的青春。
於是開始了一波神操作:在結婚登記處突然反悔,與賢惠的女友權箏(馬蘇飾)分手,然後辭掉了工作,背上旅行包開始了旅程。
作為「重走青春」的發起者,何東的魄力和勇氣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特別是在電視劇結尾,他面試的那段話,至今還在激勵著很多人。
現實中的李晨,活得也很「瀟灑」。
生長在部隊大院,李晨「紅三代」的身份,從起點開始,就比一般人高出了很多。
在《北京青年》這部劇之前,就參演了很多部影視劇的角色。
像《士兵突擊》、《唐山大地震》、《北京愛情故事》等影視劇,都獲得了很高的口碑,李晨的演藝之路也算得上順風順水。
特別是參加了《奔跑吧兄弟》以後,憑借一身健碩的肌肉,李晨便徹底地火起來了。
之後自己又做起了導演,導演了《空天獵》,雖然票房不好,但畢竟是第一次,作品還是可圈可點。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至2019年,李晨和當紅花旦范冰冰的戀情,一直飽受關注。
雖然二人以「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的博文告別,但是二人的人氣卻是互相加持,居高不下。
如今回歸單身的李晨依然活躍,在近期的熱播劇《光榮與夢想》中依然有不錯的表現。
任重(飾何西)
任重扮演的何西,是一個高才的年輕醫生。
何西從小就是一個順從父母的乖孩子,他的人生軌跡如同他的個性一般簡單。
工作以後,他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婚姻大事他想自己做主一回。
而對心理醫生丁香一見鍾情,讓他在追求真愛的路上奮不顧身。
在尋找青春的路上,他遇到了因失戀而精神失常的女孩任知了,他用自己的真情拯救了女孩,並且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任重天生的「暖男」像,自帶一種朴實、穩重的安全感,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他塑造的影視劇人物也多是此類形象。
從1997年出道至今,不論是《北京青年》中的何西,《新戀愛時代》中的鄭海潮,還是《青年醫生》中的程俊,《甜蜜》中的常勝,任重的表演駕輕就熟、游刃有餘,他塑造的角色沉穩,瀟灑,非常到位。
任重常年處在配角的「尷尬」位置,使他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今年《甜蜜》的播出,他才算是「扶正」,這也是對他的敬業精神和扎實演技的一種肯定吧!
賀剛(飾何南)
在劇中的何南是一個「忍辱負重」的角色,早年的經歷讓其一直負重前行。
學成後,為了回報父母,毅然辭掉了加拿大高薪工作回到國內創業。
他的創業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坎坷重重,最終他也在重走青春的路上找回了自我,開始了新的追求。
賀剛是這幾位男星中「最低調」的一個,自2005年出道以來,他參演的作品少之又少,除了《金婚》、《家,N次方》、《武神趙子龍》、《真假美猴王之戰神歸來》、《男人的使命》等寥寥幾部影視片之外,很少見到他的身影。
6月1日,賀剛、程媛媛、王一鳴、許路陽等主演的兒童電影《我的嘟卡弟弟》上映,在影片中賀剛表現不俗,獲得了很好的口碑。
杜淳(飾何北)
劇中的何北就是一個「混混」。
他是家裡「老末兒」,而且家裡有些資本供他揮霍,所以何北雖然有些小聰明、卻整天不務正業、吊兒郎當,成了父母的一塊心病。
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開自己的酒吧,卻因為父親反對,無本錢而煩惱。
在重走青春的路上,何北不僅尋找到了人生方向,也尋找到了愛情,收獲頗豐。
杜淳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是老戲骨杜志國的兒子,有了這樣的背景資源,杜淳的演戲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事實也是如此,從入到前期的《走西口》、《古今大戰秦俑情》、《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再到後來的《北京青年》、《羅曼蒂克消亡史》、《維和步兵營》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影視風格,鍛造杜淳出色的演技,他算是這四人中混得最好的一個了。
在熱播劇《理想照耀中國》的「破冰」章節,杜淳扮演的縣委書記王伯祥。
憑借出色的演技和對角色的理解,杜淳演繹出了一個敢想敢做、勇於擔當的縣委書記,給觀眾們很強的代入感,還很有感染力。
「一部電視劇,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並非是因為它符合人們的普遍認知,而僅僅只是把人們對於出走的渴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北京青年》就做到了。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至今還在影響著很多人,在青春的路上「實現自我」、「我的青春我做主」。
《北京青年》承載了80零後的回憶,盡管毀譽參半,仍然不失為一部有價值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