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小龍的資料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為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身高173厘米,體重64公斤。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著名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人。李小龍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他在香港的3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更是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李小龍隨即風靡東南亞。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總票房達到2.3億美金。就連毛澤東也喜歡觀看李小龍的電影。本拉登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就是李小龍。
中文名: 李小龍
外文名: Bruce Lee
別名: 李源鑫 (族名),李元鑒 (學名)
國籍: 美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美國加州舊金山
出生日期: 1940年11月27日
逝世日期: 1973年7月20日
職業: 演員,導演,武術技擊家
代表作品: 《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
Ⅱ 李小龍詳細資料
李小龍,(Bruce Lee,1940.11.27—1973.7.20)原名李振藩,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佛山。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著名的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人,在全球各地具有極大影響力。他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在香港的4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總票房達2.3億美金。毛澤東,本拉登都喜歡看李小龍的電影。1964年秒殺黑市拳高手弗蘭克陳,1967年將截拳道傳授給拳王阿里,1971年秒殺泰拳王察爾·鋪。
中文名:李小龍外文名:Bruce Lee別名:李源鑫(族名),李元鑒(學名)國籍:美國民族:漢族出生地:美國加州舊金山出生日期:1940年11月27日逝世日期:1973年7月20日職業:演員,導演,武術技擊家代表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主要成就:創立截拳道武道哲學
台灣金馬獎最佳技藝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英國傳媒協會傳奇大獎
美國《黑帶》十大世紀武術家
美國《黑帶》世界七大武術名家
20世紀百大最具影響力藝人
時代周刊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
時代周刊百年地球十大文化偶像星座:射手座血型:O
Ⅲ 李小龍簡介
中文名:李小龍
外文名:Bruce Lee
別名:李源鑫(族名),李元鑒(學名)
國籍:美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美國加州舊金山
出生日期:1940年11月27日
逝世日期:1973年7月20日
職業:演員,導演,武術技擊家
代表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
主要成就:創立截拳道武道哲學,台灣金馬獎最佳技藝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英國傳媒協會傳奇大獎,美國《黑帶》十大世紀武術家,美國《黑帶》世界七大武術名家,20世紀百大最具影響力藝人,時代周刊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時代周刊百年地球十大文化偶像..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為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身高173厘米,體重64公斤。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著名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人。他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在香港的3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李小龍隨即風靡東南亞。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總票房達到2.3億美金。毛澤東,本拉登都喜歡看李小龍的電影。在泰國曼谷拍攝《唐山大兄》時,秒殺泰拳王察爾·鋪
Ⅳ 李小龍個人資料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英語:Bruce Jun Fan Lee,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國際著名華人武打演員、武術家、導演、截拳道創始人。香港粵劇丑生李海泉之子,李小龍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
1、家庭背景
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為香港粵劇四大名丑之一,母親何愛瑜為香港富商何東爵士同母異父之弟何甘棠之養女。李小龍有兩姊李秋源、李秋鳳、兄李忠琛(林燕妮、張瑪莉之前丈夫)及弟李振輝。妻子蓮達·艾米莉為其誕下兒子李國豪和女兒李香凝。
2、童年
1939年,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偕妻子及三個兒女從香港遠赴舊金山唐人街演出粵劇。1940年為庚辰年,中國人稱為龍年,且小龍生於辰(龍)時,後呼應其乳名「細鳳」,而藝名「李小龍」為《細路祥》作者袁步雲取名,在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首次使用。(然而細路祥一片的片頭字幕與當年在報章上所載之名字卻是"李龍"。)而李小龍的英文名「Bruce」的起名者則據說是東華醫院的醫師瑪麗·格洛弗。
1941年,李小龍跟隨父母返回香港,開始時與兄長入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949年因應天主教區要求,所有男生都需轉往德信學校繼續學業,及後再轉讀喇沙書院。盡管少年李小龍家境比較富裕,但其居住的地區由於人口激增而逐漸產生了幫派沖突,變得擁擠,危險。李小龍讀至中四因打架及曠課被趕出校,轉到聖芳濟書院繼續學業。李小龍自幼身體孱弱,其父為了兒子體魄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以鍛煉身體。
1955年16歲時,李小龍重返校院,他在一次幫派沖突中受挫,於是到油麻地利達街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雖然詠春練習並不固定,但李小龍曾因詠春練習單調而放棄,後因與街頭流氓打架時使出一招詠春的日字沖拳擊倒對方而重新回到詠春門下。
在葉問門下學武期間,李小龍曾遇到重重阻力,但李小龍堅持不懈,繼續學習。授業師兄(相當於教練)為有「講手王」之稱的黃淳梁。半年後,葉問搬遷到李鄭屋邨,李小龍比較少到這里。在拳術方面,多與同樣曾習西洋拳的黃淳梁練習。
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功力拳、蔡李佛、太極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節拳等拳種。葉問試圖讓青少年們參加有組織的拳擊,以此阻止他們參與街頭幫派的沖突。作為葉問為數不多的親授學生,李小龍1957年奪得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組冠軍。
3、回港發展
1970年代,邵氏兄弟曾透過李小龍好友小麒麟接洽邀他回港拍片,但當時李小龍提出影片製作成本不能低於60萬港元、要擔任影片的武術指導、有權修改劇本,以及由他邀請的外國演員要以美金支薪等要求,令邵氏高層無法接受,最終合作未能成事。其後,邵氏首席執行官鄒文懷離職出走,另組嘉禾,並派導演羅維的太太劉亮華到美國邀請李小龍回港發展。
(4)李小龍是電影演員嗎擴展閱讀:
猝逝——
1973年5月10日下午17時,李小龍於片場為電影龍爭虎鬥配音時突然嘔吐及抽筋,陷入半昏迷,呼吸困難,情況一度危殆,被送入浸會醫院搶救。2小時後逐漸蘇醒,經醫生診斷證實為發高熱及低血壓,事後李小龍對醫生說:「當我在片場突然暈倒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之後轉到九龍法國醫院,留醫一星期後出院,經醫生檢查一切如常,只是並未照X光檢驗腦部,李又再全情投入電影工作。
1973年7月20日下午15時,李小龍與鄒文懷轉到位於九龍塘筆架山道67號碧華閣A座2樓3室的台灣女星丁佩家中,商談合作拍攝《死亡游戲》。
約20時30分,丁首次進入房內查看,發現李正在熟睡,接著致電餐廳知會鄒文懷,鄒回應給李多休息一會。約21時,丁第二次入房,這時李仍處熟睡狀態,且無法叫醒,遂第二次撥電告知鄒,此時鄒已接近完成晚飯,並謂會回來查看。
21時30至45分,鄒回到丁佩家中,發現李毫無反應,心感不妙,遂致電丁的私人醫生協助。22時10分,住在附近的私人醫生趕到,為李小龍立即檢查,發現他沒有脈搏、心臟停止跳動,毫無生命徵兆,遂於22時30分電召救護車,救護員到場為李小龍施行人工呼吸並用手急救兩分鍾,後轉用氧氣機協助其呼吸,沒有效果後立即將李送往醫院。
23時送抵伊利沙伯醫院後雖經證實瞳孔放大,對光線毫無反應,心跳、呼吸完全停止,但仍被搶救一段時間,包括在左胸注射強心針並作心臟按摩,但情況並無改善,直至23時38分終被簽發死亡證,正式宣告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