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論電影的編劇導演演員

論電影的編劇導演演員

發布時間:2022-12-31 05:56:31

Ⅰ 拍一部電影,導演和演員還有編劇哪個更重要

我覺得編劇是最重要的,因為劇本故事是他們寫的,而電影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啊

Ⅱ 你覺得一部電影中導演和編劇誰更重要為什麼呢

編劇賦予電影以靈魂,而導演則塑造了電影的肉身,導演和編劇誰更重要,不能一概而論。

導演和編劇就好比是廚師和食材一樣

沒有好食材再好的廚師也做不出好口味,只有好食材沒有好廚師,再好的東西也可能做得一團糟,所以導演和編劇同樣的重要,一個經典作品首先要有一個好編劇,精心打磨故事。導演根據編劇的故事設定,考慮合適的角色扮演,再加上燈光攝影等等配合最後才能完美地呈現出來一部優秀作品!

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導演和編劇,兩者間是相輔相成的,都一樣重要

好的編劇是一部電影的基礎,導演是一部電影的核心,怎麼樣把精彩劇情呈現出來,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導演是主導因素,當然這其中離不開優秀的演員,演員對人物的塑造,對劇情的理解演繹,都對一部電影起到關鍵重要。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導演,編劇,演員以及所有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的努力。

Ⅲ 一部好片子,導演、編劇、演員哪個更重要

一部好片子,最重要的是編劇,因為只有編劇把這個劇本寫好了之,後演員照著這個劇本演,才能演出好的戲,不然的話,即使演員演技再好,劇情很爛,這個片子也不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Ⅳ 有關電影的書籍

l 影片分析

1. 《走向電影聖殿》
2. 《榮譽》

l 視聽語言

1. 《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普多夫金
2. 《電影導演基礎》 庫里肖夫
3. 「蒙太奇在1938」,「蒙太奇在1939」兩篇文章,愛森斯坦
4. 《電影語法》馬塞爾 馬爾丹
5. 《電影剪輯技巧》 卡爾 賴茲
6. 《電影語言的語法》 阿里洪

l 影視技術概論

1.《影視技術概論》修訂版
2.《數字時代的影響製作》
3.《數字化電影製片》

補充:

1.《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 本雅明
2.《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阿爾都賽
3.《歷史和階級意識》 盧卡契
4.《快感文化和政治》 詹姆遜
5.《西西弗斯神話》 加繆

其它作家:

1. 黑格爾
2. 康德
3. 費爾巴哈
4. 馬爾庫塞
5. 薩特
6. 葛蘭西

蘇珊朗格《藝術與情感》
愛因漢姆《藝術與視知覺》
[德] 愛因漢姆 《電影作為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匈] 貝拉�6�1巴拉茲 《電影美學》 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 安德烈�6�1巴贊 《電影是什麼》 中國電影出版社
[德] 克拉考爾 《電影的本性 —— 物質現實的復原》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愛森斯坦 《愛森斯坦論文集》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四講》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普多夫金 《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 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 李�6�1R�6�1波布克 《電影的元素》 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 馬塞爾�6�1馬爾丹 《電影語言》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語言的語法》
《電影的觀念》
[英] T�6�1S�6�1馬納兒 《電影導演》 中國電影出版社
[英] 卡雷爾�6�1賴茨 / 蓋文�6�1米勒 《電影剪輯技巧》 中國電影出版社
[英] 歐內斯特�6�1林格倫 《論電影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托馬斯�6�1沙茲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閑情偶寄》
威廉.阿卻《劇作法》
[美] 勞遜 《戲劇與電影的編劇理論與技巧》 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 喬治�6�1布魯斯東 《從小說到電影》 中國電影出版社
[日] 新藤兼人 《電影劇本結構》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弗雷里赫 《銀幕的劇作》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瓦爾坦諾夫等 《電影劇本本性問題》 中國電影出版社
王迪《電影劇作導航》
王迪《現代電影劇作》
汪流《電影劇作概論》
劉一兵《電影劇作100問》
[中] 汪流 《論電影劇作的結構和樣式》 中國電影出版社
《戲劇理論史稿》余秋雨
尼克�6�1布朗 《電影理論史評》 中國電影出版社
邵牧君編 《電影理論論文文選》 中國電影出版社
李恆基/楊遠嬰編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上海文藝出版社
羅藝軍編 《中國電影理論文論》 文化藝術出版社
夏衍 《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觀念討論文選》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的文學性討論文選》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講座》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 《走向電影聖殿》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 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傳基 《電影�6�1電視�6�1廣播中的聲音》 中國電影出版社
王志敏 《電影美學分析原理》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當代電影》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世界電影》 中國電影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北京電影學院

Ⅳ 關於導演、演員、編劇、監制的問題

我來系統回答一下你的這些問題
大部分的商業電影起於劇本,編劇們把自己寫好後的劇本交給電影公司,等待發覺。一旦被人看好,電影公司便開始一方面尋找導演,一方面研究電影的市場預期。如果找到合適的導演肯接這個片子,並且市場收益也令製片方滿意,那麼就正式立項,製片部門就開始一系列的預算工作,建立劇組,並和導演組協商演員及拍攝方面的諸多細節。從此時開始,一個關鍵性的職務開始起作用了,他就是監制。在拍攝中,監制要及時向製片方反映拍攝的進度和開銷,並監督劇組的合理開支,也就是說,監制要平衡導演組和投資人之間的矛盾,說白了就是時間和金錢。
這是一部電影的製作流程,下面說一說分工。
編劇是一部電影的靈魂,這個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故事有沒有意思,這是編劇的工作。李碧華是一個低調的編劇,你對電影這個了解程度竟然知道她也挺讓我吃驚的,開個玩笑。
蘆葦的霸王別姬是改編自小說的,他的工作就是要在深刻理解這個故事的基礎上以七八十場戲(大部分兩個小時電影就是這長度)的方式呈現這些人,這些事。好的編劇在於對故事線的精準把握和人物對白深刻的剖析,他要准確的控制故事發展的進度,刻畫一個個豐滿的人物,這些都要透過語言和動作。通俗的說編劇就是要想出來這兩個小時里發生了什麼事情。
導演最重要的工作是安排鏡頭,也就是場面調度,兩個人的對話場景,鏡頭是內反拍還是外反拍,抑或中景拍半身,這些都是導演要決定的,怎麼表現一個人的驚恐、好奇、悲傷。怎麼調動起觀眾的觀影興趣,用不用特寫,這些都是導演的工作。導演要把文字形式的劇本翻譯成一個個鏡頭,而且要使故事流暢,有趣。
攝影師是個技術活,導演說這個鏡頭拍廣角的全景,畫面顏色要艷,視野要有深度。攝影師就得和美術商量,把畫面色彩搞豐富,然後和燈光師商量用什麼光,最後裝配攝像機,加上各種濾鏡,調節各種參數,把畫面弄漂亮。國內的攝影師里比較知名的,比如呂樂,顧長衛。呂樂的鏡頭永遠跟著故事的節奏,一個俯拍改用大視角還是窄視角都是有講究的,必須和故事節奏相符。導演對鏡頭的把握是宏觀的,側重於鏡頭總體的聯系,而每個鏡頭怎麼表現主題,深化空間感,這是攝影師的工作。
演員我就不用說了,你看看黃渤和黃曉明的戲,比較一下兩人表情的豐富程度,語氣的抑揚,神態的准確。演員首先的要求是准確,就是說哭就是哭,笑就是笑,怎樣准確的傳達角色的情緒動作。其次才要求一個演員的自我再創作,表演感染觀眾,而不是吐台詞的機器。你看陳道明的康熙王朝,裡面的康熙從年少到年老,他說話的語氣能傳達出他的閱歷是怎樣一步步深厚起來的,你能看出他的城府有多深。

Ⅵ 對於一部優秀的電影來說,是導演的貢獻更大,還是編劇更大

就我個人而言,論一部優秀的電影,導演和編劇的貢獻都是非常大的,編劇是創造者,導演是執行者,兩者都是密不可分的,編劇有非常強大的腦洞,非常動人的筆觸,非常的精雕細琢的言語,但編劇不一定具備導演的能力,哪怕內容都么豐富,情節渲染的多麼飽滿,你沒有拍出來也無法讓業界以及大眾所看到,這就無法體現出一個編劇的能力,更無法彰顯一個編劇的貢獻力度。

所以,對於一部優秀的電影來說,導演和編劇的貢獻力度都是非常大的,兩者沒有誰多誰少,編劇和導演就是一部電影的和主創人物。

Ⅶ 一部電影的核心是演員還是導演亦或是編劇一部電影中演員是佔主導地位的嗎

從理論上說佔主導地位的是導演,好比人的身體和大腦的關系,好的導演是會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放在自己的作品裡,從而這部電影會被深深的烙上導演的風格,而其他的成員就像導演的左膀右臂,根據導演的需求來完成這部作品。但有時候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其他的人員的影響會超過導演,比如投資商的要求,過於出名的演員,製片,等等因素會影響到導演的主導作用,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通常這樣的作品會失去導演的個人風格而變成一部很平庸的作品,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

Ⅷ 好電影的精髓在於編劇還是演員

如果想要製作出一部好的電影最重要的關鍵點就在於劇本的好壞。因為一部電影必須要依靠劇情的推動來進行拍攝。一部電影的劇情如果非常的豐滿的話,將會給觀眾帶來非常強的代入感,這樣的話就會使一部電影給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雖然演員在電影當中的發揮也非常的重要,但是演員有的時候只會成為導演或者是編劇想要表達自己想法的工具罷了。

所以一部好電影最關鍵的點就在編劇身上。當然電影導演也非常的重要,因為電影導演是掌握整個電影的調度的關鍵。如果沒有電影導演的把控的話,電影劇本很有可能最後形成流水賬的形式。這樣的話反而會讓觀眾在收看電影的時候有一種非常枯燥的感覺。

Ⅸ 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究竟是導演重要還是編劇重要對此你怎麼看

我們經常聽到就某某導演的作品,重來沒有聽說過某位編劇的作品,是不是意味著在一部影視作品中,導演要比編輯重要呢!我覺得不是,編劇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要優於到導演的,導演是一部影視作品的思想、感官以及風格,編劇則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我認為編劇從劇本一開始的創作情節、章節著筆,到每一個角色的表情、動作、語言,再到環境的描述,情節的策劃,布景的設置等等都需要刻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認為導演的作用是要將編劇做好的劇本,通過各種拍攝手法,盡可能完美的、立體的呈現在觀眾眼前。他更像是澆灌花朵的水分和養分,最終讓這些影視作品結出碩果,收獲好成績。

Ⅹ 編劇和導演的區別

一部電影好看是要說這個導演好還是這個電影的編劇好?其實,一部好的電影是全體幕後台前所有人的努力,單單憑個人是完成不了一部電影的。下面我介紹一下編劇和導演的區別。

一、編劇

1.簡介

編劇,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節目的整體設計,既可原創故事,也可對已有的故事進行改編(個別須獲得授權),一般創作好劇本後,編劇會將劇本交付導演審核,若未通過審核,則可與導演一同進行二次創作(劇本的修改權歸編劇所有)。因為各種編劇所從事的職業領域不同,編劇一般分為:電影編劇、電視編劇、話劇編劇等。

2.能力

A、影視、戲劇、廣告及專題片劇本的前期內容策劃:題材選擇,表現手法及方式創意。

B、編寫劇本,即創作出故事、台詞,主戲以及過場戲,突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

C、把一定內容以劇本或稿本形式表現出來,掌握電視特性及創作規律,善於運用視聽造型來表達事情。和導演一起研究劇本,做出修改,使其更加適合電視表現。

3.要求

A.流程掌握

專業的編劇對中文、影視文學、各種書籍等都較了解;並熟悉影視、戲劇、廣告、專題片運作的相關流程,熟悉電視、戲劇表現手法。非專業編劇並不在此列。

B.影片分析

包括對主題、 結構 、人物、 場景 、景別 、空間 、機位、 光線、影調和對話。

4.編劇地位

編劇為整部電影或電視劇的核心與靈魂。不僅故事要靠他,劇本要靠他,演員對白都要靠他。而劇本的"本"所表示的並不僅僅是本子,還有根本、基本的含義。

在不同的國家地區,編劇的地位都不盡相同。在日本,無論電視、動漫、還是電影,管理整個劇情的往往是編劇,導演反而較次。在美國,編劇年薪大都不低,在一般人年薪最高為五萬美元之際,美國編劇的年薪卻是二十萬美元。在香港地區,編劇新人一般月薪為兩萬港元,逐步可能會提升至三萬到四萬,有好作品的話會更多。而大陸方面,新人則約為一個月三千元(有的按集數而定)。

二、導演

1.簡介

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

導演就好比軍隊的最高指揮者,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視作品的風格,也往往體現導演的藝術風格和性格,更能體現出導演看待事物的價值觀。

2.職責

A.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B.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C.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D.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E.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F.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G.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3.電影導演

電影導演同時運用了演員的身體及情緒/視線的選擇/光線的調度/畫面的構成/剪接的邏輯/音聲的搭配,將某個劇本呈現於影像屏幕上,從而將這個劇本(以及如果有的話:它的思想)表現給觀眾的人。

電影工業涵蓋多元的專業技術,從製片、攝影、燈光、美術指導、場務、演員、錄音、混音、後期特效等,十分龐雜。絕大多數現代電影導演無法廣泛專精以上各項專業技術,但他/她仍可以支配旗下所有各該部門的專業人士,依照他/她的意志工作。

4.舞台劇導演

舞台劇導演的工作是一個貫穿的完整過程,從劇本的閱讀、演員的選擇與合作,到舞台空間、服裝化妝、燈光等的設計,都是導演工作的組成部分。舞台導演有孟欣,米龍等。

我推薦:代表導演人物

1.張藝謀

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最初擔任攝影。他在《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中的攝影,以追求畫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徵性,而廣受贊譽。1987年獨立執導《紅高粱》,之後連續導演了《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有話好好說》《滿城盡帶黃金甲》《山楂樹之戀》等作品。

幾乎所有作品都入圍國際重要電影節,有的獲大獎。張藝謀的作品的突出特點,是那種對中國傳統封建意識的深刻認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是內蘊其中的濃烈的歷史感和生命意識,是古樸民俗的奇特景觀。張藝謀電影在風格和語言上不斷探索、創新,代表了新的電影潮流的崛起。

2.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1947年誕生於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其父是個電子計算機專家,其母是位頗有造詣的古典樂曲演奏家。斯皮爾伯格自小便喜歡冒險與幻想,又勤於思考。1971年,初出茅廬的斯皮爾伯格僅用十天就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視片《決斗》(《Duel》)。這部成本僅為30萬美元的片子在歐洲上映時竟為環球公司賺了幾百萬美元,令圈內人士刮目相看。

不久,他又指揮著一支龐大的攝制隊伍和一條任性的機器鯊魚拍攝了他的首部巨制《大白鯊》(《Jaws》1975)。從1977年開始,陸續執導了和製作了《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Kind》1977)、《外星人》(《Gremlins》1984)、《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和《印第安納·瓊斯》系列(《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Moon》1984、《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1989)等諸多巨片。這些影片都以充滿幻想的故事情節給觀眾以前所未有的離奇感受,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令斯皮爾伯格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同時,他也被提名為奧斯卡獎最佳導演。進入90年代,他更是馬不停蹄,舉措驚人。拍攝了影片《胡克船長》(《Hook》1991)、《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之後他又推出一部與《侏羅紀公園》風格迦異的寫實抒情的人文黑白片《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在該片中,流淌著尤太血液的斯皮爾伯格用史詩般的鏡頭把五十年前二次大戰中德國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慘劇搬上了銀幕。斯皮爾伯格明知冷肅的題材、沉重的主題不被票房看好,但敢於冒險的他卻拋棄了最拿手的玩意兒——電影特技,而採用了黑白底片與手提式攝影機。終於,斯皮爾伯格戰勝了挑戰,他以深沉的激情拍出了影片的真實感、歷史感與人道主義襟懷,影片不僅贏得了高票房,還與《侏羅紀公園》一起,真正實現了他追求已求的奧斯卡之夢。

3.詹姆斯·卡梅隆

1954年8月16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好萊塢著名電影導演。他的父親是一個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個藝術家,這似乎註定他一生下來就會具有工程和藝術兩方面的才華。少年時的詹姆斯·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組織能力,他曾經帶領小夥伴們製造過一個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彈坑的拋石機,以及用一個自製的潛水艇把一隻老鼠送到了尼亞加拉河底。在藝術方面,他曾和母親學習過多年的繪畫,並且曾在家鄉舉辦過畫展,並且很小就開始寫科幻小說,他12歲時所寫的一部科幻小說被看作是他的科幻影片《深淵》故事的原型。在他14歲的時候,他看到了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當時詹姆斯·卡梅隆被驚呆了,在電影院里連續看了10遍之多,從此在他心靈中萌發了製作電影的願望。

卡梅隆擅長拍攝動作片以及科幻電影。他所導演的這些電影經常超出預定計劃以及預算,不過都很賣座。自1984年推出自編自導的科幻片《魔鬼終結者》後,使他一夜成名,之後多才多藝的他除了導演外,又是編劇還是製作和剪輯,他的電影主題往往試圖探討人和技術之間的關系。目前電影票房史上最賣座的兩部電影《泰坦尼克號》(1997)和《阿凡達》(2009)都是他執導的作品。其中《阿凡達》堪稱世界電影之最,全球票房超過27億美元、堪稱世界之最。目前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前兩部電影作品都是他所執導的。而他執導的電影作品更是曾三次打破當時的投資記錄:分別是1991年的《終結者2》、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和09年的上映的3D科幻巨制《阿凡達》。這位神話的締造者將再會締造怎樣的神話?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4.姜文

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便是在唐山度過。父親是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軍人,母親則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在從姥爺家回到父母身邊後,又輾轉到過貴州、湖南。1973年,也就是姜文10歲時,全家才遷到北京定居。四處遷移的生活和部隊的特殊環境對姜文產生了不小影響,同時也大大豐富了他的社會閱歷。

小時候的姜文基本上是個普通的孩子,不過在鄰人說來,姜文卻自覺“長得丑”;少年時代的姜文則相當調皮,愛和人鬥智慧。中學時代姜文遇見了好朋友英達,在交往中受到英達父親英若城的影響,遂喜歡上了表演(演戲)。1979年中學畢業後的姜文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但沒被錄取,寄來的公函里勉勵他“安心工作,安心學習”。第二年姜文又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最終依靠張仁禮的慧眼賞識被破格錄取。同班同學里有呂麗萍、叢珊等,姜文是中戲表演系80班中年級最小的一個,也是成績最好的一個。1986年,謝晉拍攝《芙蓉鎮》,年齡顯小的姜文和劉曉慶大量精彩的對手戲,23歲的姜文就能與在當時最有號召力的“第三代”導演謝晉合作的確是件不簡單的事情。1987年夏天姜文被邀請到了《紅高粱》劇組。1990年後的那段時期,姜文的興趣從表演轉向了導演,盡管他有辦法盡自己所能去改變一部影片的劇本狀況,但卻很難像導演那樣從整體去把握一部影片的風格。《鬼子來了》是2000年由姜文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是一部反映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此後,姜文先後在陸川的《尋槍》、張元的《綠茶》、何平的《天地英雄》、侯詠的《茉莉花開》、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演出,繼續彰顯出姜文作為中國優秀男演員的深厚功力。2003年姜文受邀成為戛納電影節的評委之一。

5.吳宇森(闖盪好萊塢的華人導演)

攜東方導演之名,與西方巨星在好萊塢交流出票房與口碑後,這位東方執導人,已經深受觀眾的認同和好萊塢的肯定。

自從14年前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開始,就是台、港最受影迷喜愛的動作片大導演,吳宇森拍電影,全是暴力與書卷氣,動與靜、正直與邪惡交替有致的故事。他說,凡是有愛心的人,都是我的英雄。

從1993年的《終極標靶》,1996年的《斷箭》到《變臉》、《碟中諜Ⅱ》,看得出吳宇森在好萊塢的戲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從容。投資高達一億美元的《變臉》被美國影評人們認為是最具吳宇森風格的作品,並一舉奪得那年七月份美國電影票房冠軍,同時也為吳宇森帶來了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

代表影片:《英雄本色》台灣電影金馬獎(第二十三屆)最佳導演《喋血雙雄》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辣手神探》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

閱讀全文

與論電影的編劇導演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