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的心願》觀後感
思路:觀後感的寫作要把握兩個要素,一個是「觀」,一個是「感」:首先要體現「觀」,要為讀者介紹所觀電影的主要內容、精彩片段、價值導向等等,使第一次接觸這電影的人也能清晰、快速地掌握;其次是「感」,要在文章中體現出自己的思考,因文章產生的啟發,或者對文章中觀點的反思等等。
今天,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名叫《孩子的心願》。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失去父親的十一歲女孩兒——李小媛,她為了湊錢買一輛輪椅送給殘疾的媽媽而發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李小媛對媽媽的愛深深地感動了我,她為了湊錢,撿易拉罐、教畫畫……經歷了種種磨難,克服了許多困難。她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大家捐錢幫她媽媽買了輪椅,最終實現了她的心願。而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文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卻一點也不知道感恩父母,認為父母對我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如:父母讓我們幫忙幹活,而我們卻嘴上說到,行動做不到:自己想要的,無論父母條件怎樣,一定要買到;當父母做的自己覺得不滿意時,就朝父母大吼,甚至還動手打父母……而李小媛知道媽媽行動不便,想買輪椅給媽媽,讓她外面看一看。李小媛小小年紀就會感恩父母,處處為父母著想,而我們做到了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受感動,我不僅學會了感恩,還學會了要勇敢地面對困難,永不退縮,堅強地生活。
⑵ 孩子的心願這部電影是根據我國的那個城市一所小學真實故事改編的
《孩子的心願(小小心願)》根據河南開封市9歲小女孩與殘疾媽媽相依為命的故事改編而成。
小學生李小媛是個獨生女,爸爸因病早逝,媽媽下肢癱瘓。母女靠社會低保金維持生計。在殘聯,街道居委會的協助下,小媛媽還干點手工加工活。李小媛喜歡畫畫,她經常把外面的新生事物畫給不能出門的媽媽看。每當媽媽看著這一幅幅生動畫時,也是她最開心的時候。
有一天一大早,小媛忙完家務就開始畫畫,在外窗檯上面小媛發現了一隻蝸牛。小媛問媽媽,為什麼蝸牛總是背著又重又硬的殼。
媽媽告訴她,因為蝸牛身體沒有骨骼。小媛說,毛毛蟲也沒骨骼,怎麼沒有背著殼?媽媽說,因為毛毛蟲早晚變成蝴蝶,能飛到天上,天可以保護它。
小媛又問,那蚯蚓為什麼也沒有殼?媽媽說,蚯蚓會鑽土,地可以保護它,而蝸牛沒有天地保護只能背著殼來保護自己。小媛傷感地把這只蝸牛收養起來。
小媛辦了一個畫屋,她給自己的畫屋起名「小蝸牛畫屋」。她用畫筆寫了許多招生簡章並到處散發和張貼。好不容易招到了6個小學生,「小蝸牛畫屋」克服種種困難總算開辦起來了。
後來電視台知道了這事,對「小蝸牛畫屋」進行報道。節目播出後,引起社會各界重視。
教育局,民政局,殘聯,學校,悄悄給她送來了一把嶄新的輪椅,完成了小媛的小小心願,鮮花簇擁中,小媛趴在地上畫畫,她的媽媽坐在輪椅里露出幸福的微笑。
(2)電影孩子的心願擴展閱讀
《孩子的心願》演員表
1、周子陽飾演李小媛
內地女演員,只出演過《孩子的心願》並無其他作品。
2、梁林琳飾演小媛媽媽
1982年3月13日出生於遼寧省撫順市,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2015年,與王志飛、屈玥等合作主演諜戰劇《大上海1931》;9月,與張子健、賀剛等合作主演抗戰劇《飛虎隊》,在劇中飾演機智勇敢、具有堅定的斗爭信念的芳林嫂。
2016年3月,主演由彭澎執導的鄉村喜劇《龍門村的故事》;7月,與宋佳倫、陶思源合作主演紀錄片《毛豐美》,在片中飾演操勞於柴米油鹽家庭瑣事的農村婦女丁桂霞。
⑶ 孩子的心願電影李曉媛的畫筆是誰送的
五年級學生白露說要和甘小華做筆友,甘小華給她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 衢州日報12月26日訊 日報16日5版三個孩子的故事,講出了庫區孩子的心聲——如果我有一個可以寫信的朋友。 短短一個星期,這個心聲引起了一片熱烈的回應——初一年級的孩子打來電...
小小心願國產兒童勵志片——觀後感
答:電影《小小心願》中講述的是李小媛想給媽媽買輪椅的心願。 李小媛只有11歲,她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里,她的爸爸得了重病去死了,媽媽下肢癱瘓不能勞動,家裡的擔子全落在她一個人身上。 有一天,李小媛放學回家看見一位老爺爺坐著輪椅在馬路上...
⑷ 小小的心願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小學幾年級學生
《小小心願》電影主人公是一個五年級的學生。
五年級11歲小學生李小媛是個獨生女,爸爸因病早逝,媽媽下肢癱瘓。母女靠社會低保金維持生計。在殘聯,街道居委會的協助下,小媛媽還干點手工加工活。李小媛喜歡畫畫,她經常把外面的新生事物畫給不能出門的媽媽看。每當媽媽看著這一幅幅生動畫時,也是她最開心的時候。
(4)電影孩子的心願擴展閱讀:
影片意義
該片是現代中小學生和家長們不可多得的一部教育片。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李嘉存加盟演出該片,曾在電視劇《亮劍》、《闖關東》中有出色表現的梁林琳飾演李小媛的媽媽,為影片增色不少。雖然影片的小演員們都是第一次試水,但表現出色,催淚效果不減。我國的助殘日剛過,兒童節如期來到,這部講述殘疾人和兒童故事的影片此時推出意義重大。
⑸ 電影《孩子的心聲》觀後感
五年級學生白露說要和甘小華做筆友,甘小華給她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
衢州日報12月26日訊 日報16日5版三個孩子的故事,講出了庫區孩子的心聲——如果我有一個可以寫信的朋友。
短短一個星期,這個心聲引起了一片熱烈的回應——初一年級的孩子打來電話,說不但要和他們做筆友,還要請他們來家裡做客;剛邁入職場的哥哥姐姐發來簡訊,說要給孩子們寫信,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許多家長和老師打來電話,說願意和孩子們交朋友,無論多忙也會聽孩子說話,給孩子回信……這些充滿愛意的反饋,讓這個寒冷的冬季涌動著暖意。
同齡人:
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的快樂
最先給記者熱線打來電話的是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初一(3)班的班主任姚老師。他告訴記者,班裡的許多學生看了報道,都想和大山裡面的孩子交筆友。
19日,周日的晚自習時間,記者在姚老師的辦公室,見到了其中的兩名學生。是兩個女生,一個叫陳其器,一個叫洪曉晨。兩人都瘦瘦高高的,很文靜的樣子。
洪曉晨說報道中的小珍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外婆家就在舉村鄉,每年過年的時候會去。山裡的條件苦,沒有玩伴,可是小珍卻那麼懂事,那麼愛學習。陳其器是班長,姚老師誇她沉穩懂事,開學時間不長,就和每一個新同學都成了朋友。陳其器說,她曾經有書信來往的朋友,這在同齡人中可是為數不多的。兩個女生都說,想和舉村鄉的小同學們交筆友,彼此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放假了還要請他們到家裡來做客,一起看書寫作業。而且,她倆的想法還都得到了家長的支持。采訪中,她們認真地寫下了自己的家庭地址,還提醒記者說:「如果留學校的地址,寒暑假就收不到信了。」
姚老師說,其實班裡想交筆友的學生有十來個。陳其器和洪曉晨是這些學生中綜合表現最突出的,如交際能力、文字水平等。希望她倆作為初一(3)班的代表,和庫區孩子成為好朋友。
職場新人:
讓我陪伴他們成長
1987年出生的余涵,是今年7月剛參加工作的職場新人。她說看到報道的第一感覺是不可思議,因為之前並不知道在自己的身邊還有這樣一群苦孩子。但她很快就被山裡孩子的淳樸和懂事給打動了。「我覺得像他們這樣大的孩子,一定有許多問題要問,我願意做他們的朋友,聽他們講貓狗打架的故事,回答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余涵說。
余涵還給記者講了一段她的親身經歷。在她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結對了一個農村裡的同齡女孩。她們平時書信往來,寒暑假的時候會被家長接到一起學習生活。女孩的成績很不錯,常常將自己的獎狀寄給余涵。余涵每次收到獎狀都既高興又暗暗較勁兒,兩人在學習上你追我趕。直到高三那年,女孩的成績突然下滑,沒能考上好的大學。家裡考慮到上三流大學的經濟負擔太大,女孩只能外出打工。
當時,余涵還有一位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女同學。高考成績和余涵不相上下,也是因為經濟原因,打算放棄上大學。余涵的父母得知情況後,給這位女同學交了學費。她後來大學畢業,現在成了一名老師。「人生最關鍵的那麼幾步,如果有一個人可以給自己正確的引導,或許一切就能更好。」余涵說,她和這位結對的朋友至今保持著密切地聯系。
家長和老師:
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孩子
在衢江區衛生局工作的張愛珍向記者報名參加交筆友活動時說,她曾經也是庫區里的孩子。
張愛珍的老家在嶺洋鄉,在上大學之前,她一直生活在那裡。「小時候,我可能比現在的孩子還要苦,但是那時候並不覺得。」張愛珍說,如今看到那些孩子,叫人心裡陡然一酸。特別是有自己的孩子作對比,讓她更加心疼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庫區孩子。
張愛珍說,她想交個小筆友,也想盡力給予小筆友一些物質上的幫助,把他(她)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心疼。同時,也給自己8歲的兒子找個夥伴和榜樣。山裡的孩子大多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城市裡的孩子卻大多在蜜罐泡大,難免嬌氣。
衢江區團委:
為孩子送去首批信封和郵票
12月21日,記者陪同衢江區團委副書記甘小華,再次來到了學校。甘小華將首批500個信封和380張郵票交到校長徐志標手中。
在記者拿出熱心讀者名單時,甘小華也拿出了一份名單。她告訴記者,在報紙上讀到孩子們的心聲後,衢江區團委非常關注,將報道在各工作QQ群中作了轉發。結果引來了許多人的響應。有一位老師已經調去杭州工作,也要求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團委的工作人員就一一作了登記。「我們想把交筆友活動作為衢江區春泥計劃的一項活動,長期地開展下去。」甘小華說。
校長徐志標表示,他將把熱心讀者的名單交到班主任和大隊輔導員的手中,讓孩子們自己選擇筆友。
記者手記
截止到22日,記者共接到20多名熱心讀者的電話和簡訊。22日晚上9點,還有一名初三的學生晚自習下課後,給記者打來電話,請記者一定要記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還保證不影響學習。一名高三學生多次給記者發來簡訊,要求和庫區孩子交筆友,並說給孩子准備了許多書籍作為禮物。
另外,在網上,衢州市心理健康志願者協會的許多會員都要求報名,給記者列了一份長長的名單……
許許多多的關愛,來不及一一記錄,所以只能大致概括為同齡人、職場新人、家長和老師三個群體,有請代表發言。
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收到孩子的信,成為孩子的筆友。但仍要感謝,感謝你們的熱心反饋,感謝你們無私無求的愛。
報道延伸
怎樣和孩子交朋友,專家有話說
熱心讀者:我該怎麼和孩子交朋友?
來自常山的熱心市民方水生是日報的老讀者。看到報道的第二天,他就打來了電話,希望能和庫區的孩子交朋友。
方先生簡單介紹自己說,他曾經當過兵,現在常山縣供電局上班。一家三口,女兒在上海讀大學。他自己平時喜歡寫寫畫畫,特別想和庫區孩子結對交筆友。急切表達的心願得到記者的答復後,方先生又有些擔憂起來:「我該怎麼跟孩子交流,第一次寫信和他(她)說點什麼好呢?」
在記者接到了20多個熱心反饋中,許多讀者都表現出了這種擔憂和疑慮,生怕自己做得不妥帖,讓孩子覺得不自在或不舒服。讀者的擔憂和疑慮大概有以下幾類:
第一,第一次的自我介紹之後,我和孩子聊些什麼?我說的話孩子會願意聽嗎?
有這類疑慮的讀者基本上已經參加工作,或是沒有孩子,或是孩子已經長大,平時缺乏和孩子打交道的經驗。他們擔心和孩子找不到共同話題,時間長了,雙方都失去興趣,疲於應付。
第二,我想給我的筆友送些東西,比如衣褲鞋襪、學慣用品,可以嗎?
提出這類問題的讀者有孩子,也有家長。如陳其器和洪曉晨,就都想送學慣用品和書籍給庫區的孩子。而一些家長則希望將自家孩子富餘的生活用品、學慣用品、玩具等送給筆友。但是他們又擔心,這種贈予會不會被視作施捨,讓孩子覺得不自在。
第三,我想在寒暑假的時候,把筆友請到我家來玩,這樣做合適嗎?
有這類想法的讀者以孩子和家長居多。除了想給孩子們提供好一些的生活環境,他們也希望庫區孩子能和他們真正熟悉並親近起來,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向庫區的孩子學習,懂得珍惜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專家建議:用心交友,讓愛細水長流
針對讀者的這些擔憂和疑慮,記者請教了我市青少年教育心理方面的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建英。她結合自身的教育經歷和讀者的疑慮,給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物質上的資助能夠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庫區孩子的物質條件相對差一些,這是無法迴避,也不用刻意迴避的現實。想吃好吃的,想玩好玩的,這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有條件的話,給孩子送一些零食、玩具,哪怕是舊的衣物,生活和學慣用品,只要是孩子需要的,都可以。而且,這種富有愛心的贈予和資助,能夠獲得孩子的好感,容易讓原本陌生的雙方變得親近。
其次,書籍、電視節目等相同的關注點讓交流有載體。
很多人在選擇給孩子的禮物時,會想到書籍。這確實是非常好的禮物,不但贈給孩子知識,其實也為彼此的交流提供了載體。在和孩子寫信的時候,聊聊你們共同看過的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個電視節目,或者你們都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一個時尚明星,可以讓彼此的交流變得有話可說。
當然,在孩子們與你寫信交流這些讀後感、觀後感時,作為大人,最好能細心體察孩子的情感和思想,適時地給予一些積極而樂觀地引導。
再次,讓兩個家庭都熟悉起來。
有的讀者想在寒暑假的時候,將孩子請到家裡來玩。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庫區孩子家在大山裡,環境相對封閉,如果能夠給孩子機會接觸和感受外面的世界,可以豐富孩子的見識,也讓孩子對未來的憧憬和計劃變得豐富而真實。
在這之前,有個建議,讓你的家庭成員也給孩子寫信。比如,在媽媽和孩子交筆友寫信的時候,偶爾也讓爸爸和孩子加入,給孩子寫信。這樣,孩子和家裡的每個人都有了交流,熟悉了,再到家中做客,也就不會拘束了。
另外,也要讓孩子的父母熟悉你,熟悉你的家庭,在讓家長放心的同時,也利於形成合力,共同關心和教育孩子。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有的孩子對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打罵流露出抱怨的情緒時,我們要為父母說話,讓孩子諒解父母的苦心。事後可再與孩子的父母就教育方式進行溝通。
最後,用溫暖的心,讓愛細水長流。
和孩子交朋友,需要緣分,更需要持久的愛心和耐心,不能僅憑一時興趣和熱情。充滿著溫情的書信會被視作珍寶般保留,被反復回味。
希望所有的筆友,能將鼓勵的話語鋪滿信紙,能將溫暖的情誼傳遞下去,讓愛的細水長流不息。
⑹ 觀看孩子的心願觀後感100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今天在學校看了一場電影,這個電影的名字叫《小小心願》。這個電影講的是李小媛給媽媽買輪椅的故事。這個電影讓我很感動,因為李曉媛為了讓媽媽看到外面的世界,做了很多事情,掙錢給媽媽買輪椅。我要跟李小媛學習,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我以後要給爸爸媽媽買好吃的水果,帶他們去玩。我以後還要幫組別人。
⑺ 電影孩子的心願中母女倆靠什麼生活
平時生活中的拍照也是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
⑻ 電影孩子的心願劇情介紹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失去父親的十一歲女孩兒——李小媛,她為了湊錢買一輛輪椅送給殘疾的媽媽而發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李小媛對媽媽的愛深深地感動了我,她為了湊錢,撿易拉罐、教畫畫……經歷了種種磨難,克服了許多困難。她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大家捐錢幫她媽媽買了輪椅,最終實現了她的心願。而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文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卻一點也不知道感恩父母,認為父母對我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8)電影孩子的心願擴展閱讀:
該片是現代中小學生和家長們不可多得的一部教育片。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李嘉存加盟演出該片,曾在電視劇《亮劍》、《闖關東》中有出色表現的梁林琳飾演李小媛的媽媽,為影片增色不少。
雖然影片的小演員們都是第一次試水,但表現出色,催淚效果不減。我國的助殘日剛過,兒童節如期來到,這部講述殘疾人和兒童故事的影片此時推出意義重大。
⑼ 電影《孩子的心願》觀後感
從影片結構上來看,小小的願望片方為了過審、為了偷一番,把一部好片剪成了爛抹布,拼拼湊湊的簡直就是小品的串燒。三位主演全靠彭昱暢提升了電影的質感,魏大勛的表現有驚喜,作為搞笑擔當非常合格,王大陸同學還是扮演著「徐太宇」,4年間演技毫無變化,可能是想一條道走到黑吧。
那麼從幾個經典場面來分析一下幾位演員的演技吧。
首先,彭昱暢在本片中可以說是看得到演技明顯的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給我的驚喜是每次的作品都能看到顯著的提升,說明他有在研究有琢磨而且有悟性。演員的演技可以在多方面去體現,針對本片彭昱暢的表現我只談眼神戲以及台詞部分。
原因是作為演一個漸凍症患者,他除了頭部以上,沒有其他表現餘地。本片最抓人的就是彭彭的哭戲,當他第一次跟兄弟們探討死亡的時候,他的眼神和緩緩流下的眼淚,有著在絕望中壓抑自己到最後對待自己的死亡釋然的心情,是的你沒聽錯,他的眼神戲就是這么的富有層次感,這就是他最大的進步。
同時,搭配這段戲的台詞,台詞的內容並沒有多麼華麗多麼煽情,但是當他用高遠的語氣和狀態說出來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事情真實地發生了,不是在表演,而是真實地發生在你眼前。這就是體驗派演員的演戲方式,你會覺得他把自己就當成了高遠。這段台詞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也沒有抑揚頓挫的煽情,他就是高遠在安慰關心自己的朋友,並且對自己的經歷感到絕望,最有趣的是這兩種情感的表達不是在分開的兩段台詞中表現出來的,而是同時在一句台詞中的同一個語氣表達出來,很想知道這樣的表達方式彭昱暢是怎麼琢磨出來的。但是鏡頭突然一轉,轉向兩兄弟,我情緒立馬散了,剛剛製造出來的電影質感瞬間支離破碎。
⑽ 電影孩子的心願小主人公是誰
該電影小主人公是李媛媛,講述了11歲的小學生(李媛媛)與殘疾媽媽相依為命的感人事跡。
影片講述了11歲的小學生李小媛(化名)與殘疾媽媽相依為命的感人事跡,故事貫穿了聰明懂事的李小媛孝順、好學的優良品德,是新時代獨生子女教育的活教材。
李小媛母女是社會弱勢群體,享受政府低保,但她們「弱勢」不「弱志」,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她們堅強自信的生活著。
從沒喪失前進的勇氣,影片充滿了昂揚的勵志精神,陽光而溫暖。看完影片,每位觀眾幾乎都會流出激動的淚水。
(10)電影孩子的心願擴展閱讀:
影片意義
該片是現代中小學生和家長們不可多得的一部教育片。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李嘉存加盟演出該片,曾在電視劇《亮劍》、《闖關東》中有出色表現的梁林琳飾演李小媛的媽媽,為影片增色不少。
雖然影片的小演員們都是第一次試水,但表現出色,催淚效果不減。我國的助殘日剛過,兒童節如期來到,這部講述殘疾人和兒童故事的影片此時推出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