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幀率的特點與優點
每秒48幀畫面頻率的影片能更好地表達慢動作鏡頭,因為即使把電影放映速度減慢一半,它仍然能達到每秒24幀的電影放映水平。正因如此,在拍攝每秒24幀的電影時如果需要表現慢動作,也可以把相應的部分拍攝為每秒48幀。
畫質更加清晰
每秒24幀電影看起來也許還行,但事實上其每一幀都會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judder)或者頻閃(strobe)。而每秒48幀就可以擺脫這些問題,使得動作場景更加得流暢逼真。
身臨其境體驗更明顯
對於看慣每秒24幀電影的觀眾而言,高幀率改良也許意義不大。但對那些才剛剛開始看電影的人來說,每秒48幀的高幀率電影具備更大的吸引力,他們將無法再接受每秒24幀電影中抖動的搖鏡頭和模糊的畫面感,[3] 高幀率電影也能為院線提供理想的競爭力。
『貳』 視頻中幀率是什麼意思幀率的高與低有什麼區別
幀率(Framerate)是稱為幀的點陣圖圖像連續出現在顯示器上的頻率(速率),就是每秒有多少幀。幀就是影像動畫中最小單位的單幅影像畫面。一幀就是一副靜止的畫面,連續的幀就形成動畫,如電視圖象等。
幀率高低:
幀數越高,畫面越流暢。幀數低了,就明顯的看出畫面跳動,比如低質量的MP4畫面就會這樣。想看到電視一樣流暢的畫面,讓人的眼睛感覺不出畫面是一幅畫一幅畫的跳過的,就必須滿足每秒20幀以上,這是根據人的眼睛對光的閃爍感知能力得到的。
現代視頻幀率:
現代視頻格式利用各種幀速率。由於電網的電源頻率,模擬電視廣播的幀速率為50Hz或60Hz,有時視頻交錯,因此可以在相同的可用廣播帶寬上發送更多的運動信息,有時視頻會在25或30fps,每幀加倍。
電影幾乎普遍以每秒24幀的速度拍攝,無法以其原始幀速率顯示,這需要下拉轉換,通常導致「抖動」:將每秒24幀轉換為每秒60幀,每個奇數幀加倍,每個偶數幀三倍,這會產生不均勻的運動。其他轉換具有類似的不均勻幀加倍。
較新的視頻標准支持每秒120,240或300幀,因此幀可以均勻地乘以常見幀速率,例如24fps電影和30fps視頻,以及在300fps顯示的情況下25和50fps視頻。
這些標准還支持原生在較高幀速率下的視頻,以及在其原始幀之間具有內插幀的視頻。一些現代電影正在試驗幀速率高於24fps,例如48和60fps。
『叄』 幀數率什麼是幀數越高會怎樣60幀與24幀的區別是什麼
所謂的幀數率就是每秒鍾播放的畫面數目。人眼存在視覺滯留效應,一幀圖像在人眼中的停留時間約1/24s。所以當每秒的幀數低於24幀時,人看到的視頻會出現動畫感,而當每秒的幀數達到24幀及以上時,觀看視頻時就不會有動畫感了。
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市電工頻為60Hz(中國為50Hz),為了不使視頻播放的幀數與供電的工頻之間產生差頻,所以日美等國開發的視頻產品幀數大都為60幀。其實只要播放的幀數大於24幀,人眼就不會感覺到動畫效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