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文革兒童電影形象

文革兒童電影形象

發布時間:2023-01-08 11:08:02

A. 當年老電影中的《小兵張嘎》的英子是誰扮演的現在在做什麼職業

蒙古族男孩,內蒙古著名的雙槍女將烏蘭之子。在電影《小兵張嘎》中扮演張嘎子。
目錄[隱藏]

人物簡介
人物介紹安吉斯消失的真相
北京電影學院任教的李慧穎
玉英媽的黃素影
嘎子奶奶的李健
嘎子的母親基本信息
經歷
人物簡介
人物介紹 安吉斯消失的真相
北京電影學院任教的李慧穎
玉英媽的黃素影
嘎子奶奶的李健
嘎子的母親 基本信息
經歷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安吉斯,蒙古族男孩,內蒙古著名的雙槍女將烏蘭之子。在電影《小兵張嘎》中扮演張嘎子,神貌俱佳的表演贏得了觀眾們的喝彩和厚愛,嘎子成為兒童電影畫廊中熠熠生輝的形象。只可惜安吉斯沒有從事演員這一職業。
[編輯本段]人物介紹
電視劇《小兵張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反響強烈。中央電視台還特意搞了一個座談會,把當年老電影安吉斯中許多還健在的演員都請了去,包括「胖墩」吳克勤,但「嘎子」安吉斯沒來。胖墩說,他給嘎子打了電話,但那天正好北京下大雨,車不好走。不知道真是車過不來,還是他不願意來,反正最後他也沒來。
安吉斯消失的真相
這么多年來,安吉斯似乎銷聲匿跡了,很少在媒體上露面。這些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 不久前,「羅金寶」扮演者張瑩的愛人李慧穎揭開這一謎團。據她介紹,「文革」爆發後,張瑩受到很大的沖擊,不僅被批鬥,還被關進了北影廠的牛棚,在牛棚里不許吃好的,只許吃窩頭鹹菜。最令張瑩傷心的是,當時扮演嘎子的安吉斯有十六七歲了,他從內蒙古串聯到北影,對崔嵬、張瑩、於紹康這些《小兵張嘎》中的主創來了個集體批鬥,還動了手……據說他打崔嵬打得最厲害。1969年6月,受到迫害的張瑩因病去世,年僅45歲。
北京電影學院任教的李慧穎
曾經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的李慧穎說,嘎子的確是批鬥過張瑩,但其實我不太願意提他名字的,因為他現在各方面都不錯,我以及劇組中其他人這么多年都沒說過這件事,就是不希望對他有什麼影響。張瑩當年確實非常傷心,因為他對嘎子非常好,嘎子的游泳還是張瑩教會的呢!不過那個年代,大人都有很多瘋狂的行為,何況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呀。我理解他,沒有任何責怪他的意思,也希望大家理解他,都是那個年代造成的。當時有名的演員,哪有沒挨過批鬥的呀,越有名的演員被斗得越很,各地的紅小兵都來斗,後來北影也害怕了,怕出人命。其實當年許多斗人的和挨斗的,後來有機會把當年的那段過結說開了,現在還處得不錯。和嘎子,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坐下來談談。我想這件事對他而言,也是不願意回首的一段過往,我也希望他能放下這個包袱,找時間跟大家聚聚。
玉英媽的黃素影
在電影中扮演玉英媽的黃素影,特別提到了大導演崔嵬對蒙古族男孩安吉斯的知遇知恩:1962年,《小兵張嘎》的拍攝准備工作就開始了,可是嘎子的扮演者一直沒有確定下來。攝制組的同志到北京各小學、少年宮、活動站去物色小演員,好幾個月過去了,他們仍然未找到理想的對象。後來,於藍給北影送去幾張照片,其中的安吉斯(扮嘎子)、吳克勤(扮胖墩)一眼就被崔嵬看中了。胖墩是北京人,而嘎子當時卻在內蒙,於藍跟嘎子的媽媽烏蘭在延安時認識,當年一起在延安呆過,嘎子的父母都是老革命,但不是演員。 要說為這部戲,崔嵬導演沒少費勁,騎馬打槍爬樹,嘎子沒問題,可咬人、擠眉毛弄眼睛這些童真的東西,都是導演調教的,還有小胖墩兒和嘎子打架那場戲,也是導演一點一點「磨」出來的。崔嵬非常有辦法,開拍前,他也不讓小演員排練,就讓嘎子和胖墩都脫光膀子,赤腳跟白洋淀的孩子們一塊兒去玩,十幾天過去了,拍攝開始了。崔嵬選擇了嘎子和胖墩在大堤上摔跤作為第一場戲。這兩個孩子非常鬆弛、自然,毫不顧及周圍的一切。因為當時嘎子正在上小學,為了他們不耽誤學習,崔嵬還特意從北京帶了一個老師到劇組,每天拍完戲後,給孩子們補習功課。嘎子的父母都在內蒙,他就被交給了導演,拍攝那半年他的吃喝拉撒都是導演在照顧,而且中間他還生過病,把導演急得夠戧。拍完戲後,黃素影再也沒有見過嘎子。

B.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的形象分析

在影片中,寧靜表演了一個在十五、六歲男孩心目中完美的女孩,純潔、優雅。給觀眾一種青春朦朧的神秘感。 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的北京。馬小軍是一個軍屬,小夥伴們叫他馬猴.他的父親常年在外,沒人管教的他在大院里結交了一幫「哥們兒」.他們逃課、打架、抽煙,「混街」成了他們這伙人的生活主題。這當中有劉憶苦,有羊搞,還有後來出現的女孩於北菇,當外面的世界鬧得天翻地覆的時候,這群軍人子弟卻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陽光燦爛的日子。 在無聊的夏日裡,馬小軍學會丁撬門壓鎖,進到別人家裡成了馬小軍生活的一大樂 趣.他常常溜出校門,用自製的鑰匙打開一把又一把的鎖,窺探一家又一家的秘密.但馬小軍從來不拿人家東西。有一次,他闖人一個陌生人的家中.一張掛在牆上的彩色照片吸引了他:身著泳裝的少女。馬小軍長久地凝視著她,被她深深地打動了。 大院的人要和另一夥男孩子打架,馬小軍用磚頭照一個人頭上拍了下去,把他打傷 了,對方捎來話說要拉來幾百人報仇,然而在中間人的調和下,這場大規模的爭斗奇跡般地和解了,他們擁進莫斯科餐廳里慶祝。 馬小軍——直沒忘記那個照片上的女孩.他天天像貓一樣在那個房子周圍的鐵皮房頂上轉悠,希望能見到她c終於有一天,一雙美麗的女孩的雙腿從馬小軍身邊經過,馬小軍意識到就是她,於是叫住了她。從此,馬小軍天天都去找她,將別人做過而自己從來不敢做的事都安到自己的頭上,表現自己的英勇…… 那個女孩名叫米蘭,一天她答應馬小軍去見他的那幫哥們兒。看見米蘭和劉憶苦談得那麼親熱,馬小軍有些嫉妒。接下來的日子裡,米蘭一邊和馬小軍好,一邊又和劉憶苦好,馬小軍心裡很亂。 但記憶到這兒發生了混亂,或許馬小軍根本就沒有那種勇氣,根本就沒打架,他們那天玩得很愉快…… 那天晚上,馬小軍騎上腳踏車在雨里瘋狂地飛跑,沖著米蘭的窗口大喊: 「米蘭,馬小軍愛你!」當米蘭下來時,馬小軍竟然沒有勇氣承認,米蘭將馬小軍擁入懷里。可她後來還是跟了劉憶苦。 馬小軍一氣之下跑到了米蘭的住處,沖動之中想要做出越軌之事,但被米蘭打敗了……從此以後,大家冷落了馬小軍。 後來大家分散了,各奔前程,米蘭去了文工團,劉億苦去當兵,後變成殘廢。許多年後,當這群兒時的夥伴再次相聚時,那過去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不再重要了。

C. 如果讓你選一部紅色經典拍成電影,你會有哪些辦法與創意呢設計一份海報來表現吧!

1、《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2、《劉胡蘭》拍攝於1996年,由山西電影製片廠出品,是沈耀庭執導,池華瓊主演的戰爭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女英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

3、《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於1952年上映。

4、《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5、《紅色娘子軍》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謝晉執導 ,祝希娟、王心剛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
我覺得我要是想嗯拍成電影的話,就覺得《智取威虎山》那部電影特別的好,我覺得對於紅色記憶也是一種傳承。
當下影視界興起了新一輪的紅色經典改編熱潮。在此背景下,筆者以《林海雪原》為例,來探討由紅色經典改編的電視劇、電影的若干問題,並對不同藝術形式的描寫手法進行分析,目的在於研究和探尋紅色經典深受人們青睞的原因。

一、紅色經典產生的時代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要從各方面加強,紅色經典成為當時傳播文化意識形態的主力軍和主流的文化意識形態。紅色經典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經典是指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至1976年「文革」結束之前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背景、以革命斗爭為題材內容的文藝作品,包括紅色小說、紅色歌曲、紅色電影、紅色戲劇(主要是「樣板戲」)等。廣義的紅色經典則是指凡以革命年代為時代背景、以英雄事跡或英雄人物為表現內容的所有經典文本,除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紅色經典的母本外,還包括1990年以後出現的各種衍生文本,如重拍或新拍的關於紅色經典的影視劇、由當紅歌星翻唱的紅色經典歌曲等。紅色經典本身是一個在「文革」後期產生的詞彙,最初指的是「文革」時期創作的革命樣板戲,後來被懷舊的人們泛化到用以指稱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範性作品。紅色經典作品主要出現於20世紀50至70年代,這些作品都不可不避免地沾染了當時的政治色彩。紅色經典的建構是有意識、有計劃地把文化生產和經典的兩個過程結合起來,比如作品剛剛創作完成就被奉為經典之作,或開始創作時就當成經典來創作,「文革」期間樣板戲的創作堪稱典型。這似乎違背經典創作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過程,而這種方式又是一種快速的飛躍的創作方式和理念,它與「文革」時期的革命要求完全相符合。這種創作方式也符合「文革」時期的時代特點,以至於在「文革」結束後受到了一些讀者的詬病。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下社會又興起了新一輪的紅色經典的改編熱潮,這說明雖然這些紅色經典有著濃重的政治文化色彩,但是在創作上都吸取了中國文學創作的多種藝術手法,刻畫出了一批生動的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英雄形象,而這些形象有著巨大的榜樣作用,能夠不斷地教育和鼓舞一代代人。當時創作的紅色經典有很多,而《林海雪原》的發行量在紅色經典中位居前列。同時《林海雪原》被後來的人們改編為不同的影視作品,而在不同時代所產生的改編影視劇也有著不同的含義。

二、《林海雪原》的內容與改編

《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據自己的經歷創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壓向東北。在我軍後方,國民黨又組織了一些偽滿洲國官員、地主、惡霸、流氓、大煙鬼等組建所謂的「中央一號隊伍軍」,不斷進行軍事騷擾,瘋狂地燒殺搶掠,聞所未聞的邪惡。為了清除匪患,少劍波帶領一支36人組成的小分隊,插入到白雪皚皚的森林,與不同類型的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小說問世後受到了熱烈的追捧,其中很多經典的橋段被人們牢記,如楊子榮深入土匪老巢與土匪頭子座山雕的對話:「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莫哈莫哈,正晌午說話,誰也沒有家,臉紅什麼?精神煥發,怎麼又黃啦?防冷塗的蠟。」這些經典的話語表現出了小說主人公的機智與勇敢。此後對於這部小說的改編有很多。不同時期改編的版本體現了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於紅色經典的解讀。

D. 紅色電影有哪些,內容是什麼

1,《洪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武漢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革命戰爭題材歌劇藝術片,由謝添執導,王玉珍主演,於1961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同名歌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韓英帶領洪湖赤衛隊與敵人展開艱苦鬥爭,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故事。

2,《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史文熾執導,高保成、李力、李長華、張懷志、霍德集主演的劇情片。於195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寫作的。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3,《渡江偵察記》

《渡江偵察記》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湯曉丹執導的戰爭片,由孫道臨、李玲君主演,於1954年上映。該片講述了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成功的故事。

4,《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5,《地雷戰》

《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E. 哪些老電影比較深入人心

哪些老電影比較深入人心?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對我來說,過去看過很多老電影,基本上都是黑白的,但我覺得都很好。如: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江姐、青春之歌、苦菜花、紅旗譜、野火春風斗古城、小兵張嘎、永不消逝的電波、樣板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龍江頌、奇襲白虎團、杜鵑山、狼牙山五壯士、英雄贊歌、沂蒙頌、黨的女兒、奪印、箭桿河邊、青松嶺、閃閃的紅星、冰山上的來客、海島女民兵、春苗、紅色娘子軍、朝陽溝、青春之歌、鐵道游擊隊、白毛女、敵後武工隊、洪湖赤衛隊、林海雪原。

這些老電影看了之後,真是深入人心,雖然都過去五六十年了,但有些情節仍在腦海里記憶猶新,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白毛女,通過喜兒的新舊 社會 兩種不同命運的遭遇,闡述了一條真理,即舊 社會 讓人變成鬼,新中國讓鬼變成人。白毛女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另外電影春苗,歌頌農村赤腳醫生全心全意為社員看病的故事,現在看來,那真是一部好片。

看一部電影深不深入人心,不是看它如何熱鬧,而是看它有沒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 歷史 意義。我覺得過去那些黑白老電影都很好。看後讓人受益。

太多了,數不勝數,最喜歡的是英雄兒女上甘嶺地道戰,東方紅,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

東方紅,長征組歌

鐵道衛士,
秘密圖紙,
五朵金花,
劉三姐,
鐵道游擊隊,
地道戰,

深入人心的老電影太多了,
按題材分類
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如下:
《上甘嶺》《奇襲》《打擊侵略者》
……
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
《地道戰》《地雷戰》
《小兵張嘎》
……
解放戰爭題材的電影:
《戰上海》《紅色娘子軍》
《東進序曲》
……
文革題材的電影:
《決裂》《紅雨》《春苗》
……
階級斗爭題材的電影:
《艷陽天》《金光大道》
《青松嶺》
……
歌舞題材的電影:
《東方紅》《長征組歌》
《革命 歷史 歌曲表演唱》
……
農村題材的電影:
《奪印》《李雙雙》《江山多嬌》
……
英雄事跡題材的電影:
《雷鋒》《董存瑞》
《焦裕祿》
……
兒童題材的電影:
《紅孩子》《讓我們盪起雙槳》
《阿夏河的密迷》
……
外國電影
《列寧在十月》《寧死不屈》
《追捕》
……
好了就先列出這些電影吧,其實還有很多,太費腦筋和時間了,
在此也敬告各位朋友們,每次答題都是現場發揮,想起那個就寫那個,
都是憑記憶所寫,難免有瑕疵,也請朋友們多多指教,
謝謝。

看過好多電影,最深入人心丶最難忘的是《東方紅》、《英雄兒女》、《上甘嶺》、《鐵道游擊隊》、《偵察兵》、《渡江偵察記》、《地道戰》、《地雷戰》、《小乓張嘎》、《青松嶺》等等精典電影佳作。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見仁見智,千人千面。如何界定老電影呢?我印象中小時候看過的很多黑白電影,人們印象深刻,也可以說是深入人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小時候文化生活過於貧乏,心靈如白紙一般,容易被電影深入進去。那時候人們很少花錢進電影院看電影,電影主要是露天放映。(無法想像花錢看電影,農村干一天農活,記一個工分,當時一個工分才一到兩角錢)我們經常自帶小板凳,步行輾轉於周圍幾個村子觀看,只要是電影就可以,不管什麼片子,哪怕多次重復觀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

小時候看過以下黑白電影,至今印象深刻,主要有:《地道戰》、《地雷戰》、《青松嶺》、《野火春風斗古城》、《小兵張嘎》、《雞毛信》、《白毛女》、《洪湖赤衛隊》、《花木蘭》、《女駙馬》、《朝陽溝》、《天仙配》、《牛郎織女》、《劉巧兒》、《李雙雙》、《永不消逝的電波》、《甲午風雲》、《小二黑結婚》、《林海雪原》、《狼牙山五壯士》《烈火金剛》、《金光大道》、《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英雄虎膽》、《405謀殺案》、《保密局的槍聲》、《冰山上的來客》、《苦菜花》、《柳堡的故事》、《李雙雙》、《鐵道游擊隊》、《英雄兒女》、《董存瑞》、《一江春水向東流》、《永不消逝的電波》、《紅燈記》、《喬老爺上轎》等等……太多啦,至少是深入我心……

老電影能深入人心,主要是 歷史 原因形成,在改革開放前物質文化比較匱乏的年代,大家基本沒有多少文化 娛樂 活動,看露天電影基本上可以算最大的文化享受,而且在每隔一段時間看露天電影時大多重復的片子比較多,因而印象比較深。

第二個原因可能就是在電影製作上比較精益求精,而且全部情節和素材都圍繞一個主題,絕不鬆散。

再就是演員的演技都十分到位,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翻牌亦或小角色,大家都盡心盡力,應了那句話:只有小角色,沒有小演員。

比較深入人心的太多了,比如早期的《閃閃的紅星》《地道戰》《地雷戰》後期的《開國大典》《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還有馮小剛導演,管虎導演的一些作品,等等不一而足。

有比較才有鑒別,現在的影視雖然傳播和製作手段好了許多,但是深入人心的太少。至於許多的抗日神劇就更是不入流。同時重要的還有在市場操縱下,演員的演技簡直不敢恭維。當下走紅的幾名所謂「影星」,其表演簡直做作到令人作嘔。一部電影他們絕對能把即使是真實的故事演成假的。

每個時代的電影不僅是那個年代生活和文化的反映,更是一個時代面貌的整體展現,對於個人來講,就更是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甚或改變自己人生態度的關鍵。

您好。很榮幸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我的九月》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出品、尹力執導的兒童片,由張萌、張國立主演,於1990年上映。該片講述了北京亞運會開幕前,小學生安建軍在高老師的幫助下,努力克服自身的懦弱,重新認識自己,最終爭取到參加開幕式表演資格的故事。

《我的九月》是一部具有非凡意義的兒童片,在某種意義上,它象徵著一代人的青春坐標,無論我們這一代人走多遠,在以這部電影為起點的時代變化得多麼厲害,它都可以當之無愧地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將許多早已變得不同的人們凝聚在一起。如果說美夢使一個人在醒來時感到睡眼惺松的愜意,那麼一代人的美夢呢?它會成為什麼,一個暗號,一種不言自明的真理,安建軍羸弱的身軀以及他傻乎乎的笑臉喻示著八零年代生人的時間之矢,我們總是會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再次與他會面,並且一起歡笑,一起悲傷,他融入我心靈的深處,一如我們寄存了許多美好的情愫於他身上,也許,這就不單單是一部兒童片所能涵蓋的了,還是讓我們開始旅程吧。九零年代的北京城略顯雜亂,但卻有一股勃勃的生機;一群小孩放學回來時的情景將當時的場面很完整地呈現了出來,這同時也是當年所有地區特有的面貌;要准確地說,應該是一種精神,那種昂揚的姿態以其意氣風發為我們所記憶;我隱約的記得小學時,高年級的一位大姐姐在給我們講她當時與其它學校一起參加團體操比賽時,臉上所浮現出來的榮耀感,這種感情之真切,一如安建軍在得知自己的武術動作慢半拍被刷下來後流下來的淚水;我以後一直沒有機會再體驗到那種為了團體的榮譽發自內心的真誠感與不懈的努力。當然在團體里邊,他們並不只是一滴可以忽視的水珠,安建軍,雷振山,劉慶來,安小妹,高老師,所有這些人都是那麼有血有肉,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讓人感到這就是我們身邊一個個熟悉的朋友,不同的是,我們在今天為孤獨所困擾,而他們為了集體的榮譽在努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漸漸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電影 里最為出採的就是他在影片里所扮演的高老師,那是一種沒有任何修飾的的真誠與淳樸,他與「安大傻子」一起被稱為「高二傻子」,二位傻子之間亦師亦友的關系對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是很熟悉的,在那個年代,誰沒有遇到這樣的一位老師呢?他親切,友善,雖然不盡然像高老師那樣能與學生們打成一片,但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在里邊。安建軍在高老師的鼓勵下勇敢地走出自卑的陰霾,而安建軍憨厚老實又不失聰明的性格也很快讓高老師找到了一個知己。安建軍在捐款門事件被劉慶來搶走功勞後,高老師的與他的一段對話完全就是朋友之間的吐露心聲,這也是令人感到驚異的,「我小時候受了委屈,沒人聽我說,只好對著家裡的水缸說話,要是當時有你就好了」,這一下子就打開了安建軍的心扉,使他委曲的面孔又綻露出陽光的笑容。張國立塑造的這位老師一點虛假的痕跡都沒有,很多年過去了,他一直讓人心裡深深懷念。最能打動人的是安建軍和小妹一起在周日把早餐錢買兌獎券,餓著肚子訓練的場面;那時北京後海公園湖邊兩位小朋友在晨曦中「起武弄清影」的畫面顯得那麼的富於詩意,這情節是導致影片最高潮時安建軍的形象從膽小憨厚一下子變得那麼的英姿勃發的伏線。我想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的低谷,在絕望時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一直堅持,總是希望,結果也許是夢想實現,如同安建軍一樣;也許並不那麼盡如人意,但經歷過來的肯定是不後悔自己的這么一個逐夢過程的;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要被生活所挫敗,然後慢慢掙紮起來的經歷,不管是生活,學業,愛情,事業,總是這樣;每個人也都會在某個瞬間放射出閃亮的生命之光,一如比武勝出的安建軍,這光是我們生存下去的源動力。當安建軍和小妹高興的回到家裡,被父親數落獎券的事,然後情節一點點推進到父親不知說什麼好,只是又難過又高興地說:「好孩子,別哭了,要是那什麼……也讓爸替你高興高興」,這樣溫馨的生活場景彌漫於整部影片,夢想融和溫情始終是我們人生的嚮往,我想,這也是電影甚或生活的本質吧。

本片1990年上映,由當時的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出品,尹力執導,張萌、張國立等主演。該片以近似紀錄片的真實手法,展現了幾位九十年代兒童的生動形象,是一部難得的、真正地貼近中國兒童生活的兒童電影。尤其對於出生在那個年代的同學們來說,整部電影都充滿著讓人動容的記憶。電影是成年人拍的,主題是兒童的故事,卻沒有「說教」、沒有「拯救」,沒有從成年人的視角去評判兒童、教 育兒 童。電影中高老師幾次俯下身來的場景,代表一位成年人對兒童、少年的平等之心。不必因為「高大」而自居「老成」,這是被兒童世界接納的入場券,難道不是成年世界裡「少點焦慮、多些恬愉」的高明之道嗎?

F. 能介紹幾部反映文革時期或者知青生活的電影嗎

1. 芳香之旅 (2006)

2. 電影往事 (2004)

3.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2001)

4. 天浴 (1998)

5. 紅提琴 (1998) [非中文]

6. 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5)

7. 活著 (1994)

8. 霸王別姬 (1993)

9. 藍風箏 (1993)

10. 芙蓉鎮 (1986)

11. 張家少奶奶 (1985)

12. 他們並不陌生 (1982)

13. 牧馬人 (1982)

14. 苦戀 (1982)

15. 小街 (1981)

16. 楓 (1980)

17. 皇天後土 (1980)

18. 天雲山傳奇 (1980)

19. 巴山夜雨 (1980)

20. 戴手銬的旅客 (1980)

21. 苦戀 (1980)

22. 苦惱人的笑 (1979)

23. 瞬間 (1979) [未公映]

24. 淚痕 (1979)

G. 文革時期 電影

那十年之間沒什麼好電影,前期幾年基本上顆粒無收,直到後期幾年才逐漸拍攝了一部分作品,一般多集中於74,75,76三年。
京劇樣板戲不推薦了,先看看這幾部好了,電驢上全部有源。
《偵察兵》1973
《艷陽天》1973
《青松嶺》1973
《戰洪圖》1973
《創業》1974
《杜鵑山》1974
《南征北戰》1974
《園丁之歌》1974
《平原游擊隊》1974
《一副保險帶》1974
《火紅的年代》1974
《渡江偵察記》1974
《閃閃的紅星》1974
《向陽院的故事》1974
《海霞》1975
《春苗》1975
《阿勇》1975
《紅雨》1975
《小螺號》1975
《金光大道》1975
《長城新曲》1975
《烽火少年》1975
《車輪滾滾》1975
《碧海紅波》1975
《黃河少年》1975
《年輕的一代》1975
《難忘的戰斗》1975
《第二個春天》1975
《沸騰的群山》1975
《沙漠的春天》1975
《難忘的戰斗》1975
《激戰無名川》1975
《山花》1976
《鎖龍湖》1976
《芒果之歌》1976
《江水滔滔》1976
《雁鳴湖畔》1976
《開山的人》1976
《鋼鐵巨人》1976
《南海風雲》1976
《南海長城》1976
《阿夏河的秘密》1976

H. 如何評價電影《歡騰的小涼河》

太程式化、臉譜化,缺乏主題的深刻性和藝術的觀賞性,在文革普遍帶有左的痕跡的電影中,不算上乘,《創業》《春苗》《決裂》《海霞》《艷陽天》《閃閃的紅星》都要比《歡騰的小涼河》強很多。

I. 電影《看上去很美》的觀後感

《看上去很美》觀後感
《看上去很美》,它改編自王朔的同名小說。
當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心裡卻特別的難受。我在努力地思考著一個問題:看上去很美,它到底美在哪裡呢?是幼兒園的這段時光很美,還是老師的大紅花很美,還是當時老師們的教育方法很美。
方槍槍是一個多麼可愛,多麼靈氣的孩子!他的一舉一動都是那麼天真,那麼可愛。可是,李老師的一把大剪刀卻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也讓我的心跟著方槍槍一起緊張。
園長老師對方槍槍的一句話讓我想了很多:孩子,你應該記住,幼兒園的生活是你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時光,等你長大就明白了。在那個時代,在大人眼裡,幼兒園的時光真的應該是很美很美的。可片中的方槍槍覺得這段童年生活美嗎?他在恐懼、迷茫中過著他的童年。方槍槍認為最美的是那朵老師手裡的日思夜想的大紅花,當他想像著自己能得到一朵朵大紅花時,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從此,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規定的時間認真大便,好好洗手,但也沒有得到大紅花,因為它既不會穿衣服,還經常尿床。百般的努力也沒有得到老師們的認可,孩子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不再為爭奪大紅花而努力了。
在方槍槍的眼裡,李老師已不在是老師,而是吃小孩的大灰狼。方槍槍為自己的發現既緊張又興奮,他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自己的小夥伴,並在小朋友中開展了清查大灰狼的行動。在方槍槍的領導下,小朋友們組織了對李大灰狼的「圍捕」行動,但因力量懸殊,李老師迅速控制了局面,並清查謠言的源頭。面對來勢洶洶的李老師,方槍槍十分恐懼,但由於謠言傳播的無序性,一個替罪羔羊的出現使方槍槍迅速擺脫了困境。方槍槍發現,所謂「做錯了事,就要受懲罰」的定律並非那麼靈驗,而貌似強大的李老師也並非想像中那樣強大。從此,方槍槍徹底改變了,他不再馴服,到處惹事生非,成為害群之馬。
老師們知道,對方槍槍這樣的人,最大的懲罰就是孤立他,不給他恣意妄為的舞台。經過數天的禁閉,方槍槍終於又回到了群體中。在隊伍行進過程中,他手舞足蹈,大喊:看啊,我又脫隊了,快告訴老師啊!小朋友們卻始終熟視無睹。方槍槍終於明白,他的表演結束了,他的舞台不再有了。但讓方槍槍不明白的是,這一切是如何開始,又為什麼結束呢?一路走來,他始終在反抗,卻從未逃出過;他始終在融入,卻從未被接受過。
故事的結尾讓人看著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單、無助、渴望被關注。
我們不得不反思在當時那個年代中國的教育方式。有多少幼小的心靈被深深的傷害,這將會成為他們那一代童年抹不去的記憶。

J. 彭德懷的電影

沒有。看書吧,,《彭德懷傳》。好幾部關於他的電影都只是描述他某一段時間的經歷,比如《少年彭德懷》,顧名思義,講述少年成長過程;《彭大將軍》,講述文革前後的經歷,還有其他戰斗片,解放大西北 鐵血大動脈 破襲戰 山雨欲來 悠悠故人情 進軍 ,,我就不多說了- -

閱讀全文

與文革兒童電影形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