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戲人情之《五女拜壽》
戲曲頻道上又在播放越劇電影《五女拜壽》了,我不由又重溫了一遍。這部老片子記憶里不知看了多少遍了,一搜,才知道拍攝於1984年,比我在世的時間都長遠。
小時候和家人一起看年戲,那時候的村子,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請戲班子來唱年戲,唱的什麼現在早已記不清了,唯一記住的就是這部《五女拜壽》,講了一個家庭的聚散離合故事,在當年很是流行。這部戲里流派紛呈,扮相精美,據說何賽飛就是通過這部電影走向的大熒屏,被張藝謀看到後,成了《大紅燈籠高高掛》里的梅珊——一個京劇名角,其實何賽飛的氣質還是更適合溫婉抒情的越劇,但京劇更國粹嘛,也更北方味兒。雖說戲曲的流程都是相通的,但看著唱京劇的何賽飛總感覺怪怪的。anyway,這部越劇電影改變了何的命運,此後,她從一個越劇演員華麗轉型為影視劇里的「姨太太專業戶」——哎,當年老謀子怎麼就把她塑造成梅珊了呢。
《五女拜壽》的劇情很簡單,就是一個老父親的兩次過壽五個女兒的不同表現。同一切的老戲一樣,寓教於樂、善惡分明、在講故事的時候述說做人的道理。戲看完了,道理也就明白了。古中國識字的人少,戲曲是非常重要的「說教工具」——席勒認為游戲是人類受教育的本質心態,小孩子做游戲的時候最快樂,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從這點看,老戲就是最好的「游戲的教育」,眾人樂樂,大家怡怡。朱元璋很推崇的《琵琶記》就是講了一個「有始有終、有情有義」的愛情故事。中國人的愛情跟西式的重感覺不同,而是強調一種穩定的關系。夫妻是儒家五倫之一,是為孔子所重視的倫理道德建設。子對於女人,有過一句名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大概是說年輕姑娘,對於已經為人婦為人母的女人,子還是厚道的。正因為已有家室的女人已經具備了穩定的身份成為倫理的一部分,所以,中式婚姻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得變更的。古代離婚很難,有針對女子的」七出」——看上去有七條罪名可列舉,似乎容易,但其實很不易,因為還有「三不去」:為公婆守孝過的不去,有兒子的不去,糟糠之妻不下堂(就是嫁過來時夫家窮,後來丈夫發達了,這種情況是不能離婚的。陳世美之所以被唾罵就是因為觸犯了這條道德。)對照這些,就知道婚姻世界裡是「穩定壓倒一切」了。西諺雲,好婚姻是忍出來的,這種「忍」就是舊式婚姻的一劑良葯了。以前讀書,看到五四那輩人的舊式婚姻就一口否定,認為舊式婚姻必然是不好的,後來看到一位名人總結:舊式婚姻是先苦後甜,因為一開始就知道要忍耐著過完一輩子;新婚姻是先甜後苦,一開始是甜蜜的,一旦觸霉頭就抱怨,就沒忍心和耐心,只想著「自由選擇」。他說的也是一理。
還是言歸正傳,「五女拜壽」的劇情是這樣的。明朝京官楊繼康有五個女兒,大女兒嫁了南京姑爺(尚書之子),二女兒嫁了蘇州富商,三女兒是義女,嫁了自小有婚約的書生鄒文龍,四女兒和五女兒嫁給了同窗好友的兩個兒子,住在杭州。他有一個老伴,比較懼內。六十大壽那天,女兒、女婿們攜帶厚禮上門來拜壽,老夫婦喜上眉梢,無限歡喜。唯獨三女兒夫婦晚到,原來在路上遭遇了山賊,只得兩手空空上門,這惹得老夫人很不開心,將他們貶到後廚吃飯。三姑娘連夜為爹娘趕制了一雙壽鞋——卻被老夫人丟給了下人。眾姐妹們在廳堂言笑晏晏,三姑娘兩口子在客房蜷縮了一夜,多虧侍女翠雲(何賽飛飾演)相助,才有口熱湯喝。人情在這里第一次彰顯:老爺子的昏聵、老夫人的勢利、二姑娘的刁鑽、三姑娘的人貧受欺,都映入眼簾,讓人擔心。
不久,一道聖旨下,老爺子被抄家罷官,二女兒率先跑了,其餘女兒也散了。老夫妻失去了一切,只得離京去投奔女兒們。原先爭著要盡孝的女兒們在這個時候再次表演了孝心。口蜜腹劍的二姑娘惦記著母親的體己,搶著從大姐家接來父母,但聽到二老囊中空空後,變了臉,將父母變相趕了出去……大女兒在家是做不了主的,只得含淚目送二老上路。二老前往杭州,楊老的昔日同窗懼禍不想收留,於是老夫妻只得出門流浪。走到南京郊外,巧遇三姑娘……最好事實證明,三姑娘的心眼最好,就跟李爾王的三女兒一樣。
故事的結局自然是大團圓,在一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後,老爺子再次做壽,五個女兒們(二女人的位子被侍女翠雲頂替了)雙雙來拜壽。這個家庭雖然有過聚散離合,但最後還是圓滿的,這就是中國人所憧憬的生活吧,有坎坷,但終會「大團圓」。魯迅曾批判過國人都是「團圓迷」,這也是國民性之一吧。中國沒有西式的悲劇,有些人一直以為憾事,但趙樹理說的好,外國人也不懂得欣賞中國人的「大團圓」啊。
春節將至,穿越浩浩盪盪的春運也要趕回家,這就是中國人。這份回家的心思,就是團圓的心結。有人說,春節其實是「春劫」,勞心勞力,但國人就是樂此不疲啊。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流了十年,終於回歸家園,這顆回家的心,古今中外是相通的。
春節是一場大合唱,絕對的主旋律,沒有人能出戲。團圓迷,作為一種民族潛意識,是會遺傳下去的。
『貳』 何賽飛簡介
何賽飛個人簡介:
賽飛出生在一個名叫岱山的海島。從小便對越劇著迷,後來考入岱山縣文工團真成了一名越劇演員。
憑著過人的天賦和刻苦精神,她很快脫穎而出,因出演《終身大事(越劇)》,在浙江省內會演時得了一個學員獎,之後便進入浙江省小百花越劇團。
八十年代中期,何賽飛這個名字在越劇界很響亮,享譽國內外,也深受鄧穎超奶奶的喜歡,多次參與中南海以及國內外的大型演出。
後來,她參加過戲曲片《五女拜壽》的拍攝。1987年,她又在影片《紅樓夢一部》、《紅樓夢二部》、《紅樓夢三部》、《紅樓夢四部》、《紅樓夢五部》、《紅樓夢六部》中飾演妙玉,這是她走上銀幕的開始。
1990年,她因在張藝謀執導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扮演三姨太梅珊而一舉成名,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何賽飛苦練京劇。片中,那位舉手投足都透著京劇味的票友使人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會是一位越劇演員。
1995年,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她在李少紅導演的《紅粉》中出任女主角,一位青樓女子。她在片中的表演非常成功,准確地把握了角色的性格,演得不溫不火,恰到好處。這部影片的上映進一步提高了何賽飛的知名度。
接下來的一部影片更使她成為焦點人物,那就是陳凱歌執導的《風月》,該片在拍攝時就被媒介炒得沸沸揚揚,雖然女主角幾度易人,但何賽飛卻穩坐女二號的位置。她踏入影壇後,吉星高照,有機會與名導演合作的演員寥寥無幾,這不能不讓人妒忌。
主要作品:
《五女拜壽》飾翠雲,獲長影廠最佳女主角獎;《紅樓夢》飾妙玉;《大紅燈籠高高掛》飾三姨太梅珊;《紅粉》飾小萼;《天涯歌女》飾小紅;《風月》飾秀儀;《大紅燈籠高高掛》《紅樓夢一部》《紅樓夢二部》《紅樓夢三部》《紅樓夢四部》《紅樓夢五部》
《紅樓夢六部》《紅粉》《風月》《敵後武工隊》(於1996年獲第十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
賽飛最近作品:
2006年《家門》飾江萍合作演員:杜雨露
2006年《婆婆》飾譚超然
2006年《婆媳過招》飾馮雪梅合作演員:侯長榮,趙敏芬
2006年《愛在來時/錯愛天使》飾蘇拉合作演員:舒暢,蓋麗麗
2006年《血色殘陽》飾三太太雅芝合作演員:宋春麗,史可
2006年《最好的時光/一世情緣》飾許心梅(沈母)
2006年《舞台姐妹》飾商水花合作演員:李成儒,史依泓,梅婷
2006年《紅幡》飾吳美雲合作演員:胡可,聶遠
2007年《夢里花落知多少》飾林母合作演員:張峻寧王雅捷
2007年《江湖兄弟》飾王美菊合作演員:杜志國
2008年《紙醉金迷》飾朱四奶奶合作演員:陳好,胡可,羅海瓊
2008年《祈望》飾馮麗萍合作演員:孫淳,茹萍
2008年《嫁衣》飾王月合作演員:劉蓓
賽飛五女拜壽視頻合輯: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E%E5%C5%AE%B0%DD%CA%D9%20%BA%CE%C8%FC%B7%C9
何賽飛網路貼吧:http://tieba..com/f?ct=&tn=&rn=&pn=&lm=&cm=0&kw=%BA%CE%C8%FC%B7%C9&rs2=0&sc=&un=&rs1=&rs5=&sn=&rs6=&myselectvalue=0&word=%BA%CE%C8%FC%B7%C9&tb=on
歡迎來貼吧玩~~
『叄』 越劇《五女拜壽》
《越劇-五女拜壽》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20年團慶
「五朵金花」,—茅威濤、董柯娣、何英,何賽飛、方雪雯
《五女拜壽 》演員表:楊繼康:董柯娣 楊夫人:徐愛武
大小姐(大梅?)——周美姣(戚派);大姑爺(俞志雲)——邵雁(徐派)
二小姐(雙桃)——吳海麗;二姑爺(丁大富)——陳筱珍
三小姐(三春)——何英(傅派);三姑爺(鄒應龍)——方雪雯(范派)
四小姐(四香)——應惠珠;四姑爺(陳文新)——傅江風
五小姐(五鳳)——陶慧敏(王派);五姑爺(陳文華)——江瑤
翠雲——何賽飛(張雲霞張派);鄒士龍——茅威濤(不用說吧)
春蘭——洪瑛;夏蓮——陳輝玲(呂派);
親家公(陳松年)——王連琴;陳夫人——俞會珍
門童(一句台詞,龍套呢)——夏賽麗(陸派)
『肆』 《五女拜壽》中的五個女兒、女婿都叫什麼
大小姐(大梅):周美姣(戚派);大姑爺(俞志雲):邵雁(徐派)
二小姐(雙桃):吳海麗;二姑爺(丁大富):陳筱珍
三小姐(三春):何英(傅派);三姑爺(鄒應龍):方雪雯(范派)
四小姐(四香):應惠珠;四姑爺(陳文新):傅江風
五小姐(五鳳):陶慧敏(王派);五姑爺(陳文華):江瑤
翠雲:何賽飛(張雲霞張派);鄒士龍:茅威濤
春蘭:洪瑛;夏蓮:陳輝玲(呂派);
親家公(陳松年)——王連琴;陳夫人——俞會珍
門童:夏賽麗(陸派)
『伍』 五女拜壽越劇中大姐飾演者是誰
電影版的是周美姣,女,戚派花旦,師從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戚派創始人戚雅仙。曾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中青年演員。
現在一般是
洪瑛,女,中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攻旦角,師承王派。浙江省戲劇家協會會員。17歲高中畢業,工作一年後進嵊泗越劇團學藝。1982年參加全省「小百花」會演後被選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為浙江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省劇協會員。
『陸』 五女拜壽越劇全集劇情
《五女拜壽》劇情簡介:明朝嘉靖年裡,戶部侍郎楊繼康因不滿意朝里佞臣嚴嵩獨斷專行,托詞年逾古稀,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時,眾閨女及夫君前去祝壽,並競相明確提出贍養父母。三女楊三春攜夫君鄒應龍前去祝壽,因禮薄遭老丈人冷臉。
二姐持寵欺侮親妹妹和妹夫,並教唆楊夫人將三春和應龍趕出楊府。因受族弟誅連,楊繼康全家人被趕出京都。二姐見父親窮困潦倒,回絕養育,昔日同窗好友攝佞臣催殘,也不敢收容楊繼康夫妻,致二老和丫鬟翠雲流落街頭。
絕地中,三女楊三春念倫常,將二老接回家了敬養。三姑爺鄒應龍設計方案整倒嚴嵩,李家冤假錯案沉冤昭雪。
《五女拜壽》背後製做:1982年由顧錫東精編。本劇因趣味性,行業齊備,生旦多對,唱法派系設計方案精彩紛呈,為眾多越劇迷所鍾愛。尤其是「五朵金花」——茅威濤、董柯娣、何英、何賽飛、方雪雯的表演,使本片廣受五星好評。
這劇不但趣味性,且行業齊備,生旦多對,使唱法設計方案派系精彩紛呈,有益藝人的實踐活動與塑造。由浙江嘉興地域青年人越劇團首映。造型藝術咨詢顧問邢竹琴,電影導演朱順慶、朱敏,編曲朱國柱,舞台設計劉祖鵬。
『柒』 越劇五女拜壽楊三春的扮演者是誰
越劇五女拜壽電影中楊三春是何英扮演的,幾年前在杭州紅星劇院看的版本前半場是顏恝扮演,後半場是何英扮演。
『捌』 越劇五女拜壽演員都是哪年出生的當年演出是都多大呢
茅威濤:演鄒士龍
1962年出生
當年演出的時候21歲
方雪雯:演三女婿鄒應龍
1966年出生
當年演出時17歲
何英:演
三女兒楊三春
1962年出生
當年演出時候21歲
何賽飛:演丫鬟翠雲
1963年出生
當年演出的時候20歲
董柯娣:演老父楊繼康
1960年出生
當年演出的時候23歲
以上是當年演五女拜壽一時走紅的五多金花
『玖』 求:電視連續劇《五女拜壽》演員祥表。謝謝!
《越劇-五女拜壽》浙江小百花越劇團20年團慶「五朵金花」,—茅威濤、董柯娣、何英,何賽飛、方雪雯《五女拜壽》演員表:楊繼康:董柯娣楊夫人:徐愛武大小姐(大梅?)——周美姣(戚派);大姑爺(俞志雲)——邵雁(徐派)二小姐(雙桃)——吳海麗;二姑爺(丁大富)——陳筱珍三小姐(三春)——何英(傅派);三姑爺(鄒應龍)——方雪雯(范派)四小姐(四香)——應惠珠;四姑爺(陳文新)——傅江風五小姐(五鳳)——陶慧敏(王派);五姑爺(陳文華)——江瑤翠雲——何賽飛(張雲霞張派);鄒士龍——茅威濤(不用說吧)春蘭——洪瑛;夏蓮——陳輝玲(呂派);親家公(陳松年)——王連琴;陳夫人——俞會珍門童(一句台詞,龍套呢)——夏賽麗(陸派)『拾』 越劇《五女拜壽》當中所有的人物扮演者,及所唱流派!
楊繼康(岳父):董柯娣(張桂鳳 張派);楊夫人(岳母):徐愛武
大小姐(元芳):周美姣(戚派);大姑爺(俞志雲):邵雁(徐派)
二小姐(雙桃):吳海麗(傅派);二姑爺(丁大富):陳筱珍(徐派)
吳海麗(右)飾二小姐 陳筱珍(左)飾二姑爺三小姐(三春):何英(傅派);三姑爺(鄒應龍):方雪雯(范派)
四小姐(四香):應惠珠;四姑爺(陳文新):傅江風(尹派)
五小姐(五鳳):陶慧敏(王派);五姑爺(陳文華):江瑤(范派)
翠雲:何賽飛(張雲霞 張派);鄒士龍:茅威濤(尹派)
陳松年(親家公):王連琴;陳夫人(親家母)——俞會珍
春蘭:洪瑛(王派);夏蓮:陳輝玲(呂派)
門童:夏賽麗(陸派)
【選段唱詞】
《五女拜壽·哭別》
演唱:董柯娣[3]
女兒~~~~啊~~~~~
小夫妻雙雙對對跪地上
忍不住淚眼模糊話凄涼
在朝堂我不傷虎無大志
卻難避惡虎傷人遭禍殃
可悲我骨氣沒有繼盛硬
甘忍讓保身保命保門牆
《五女拜壽·哭別》董柯娣飾楊繼康想不到勢去財盡人倒運
哪來的樂敘天倫享安康
嘗夠了人間苦味枉奔走
到如今忍無可忍把心橫
恨惡婿認賊做父黑心腸
恨嚴嵩橫行當朝害忠良
我怎能低頭下拜無廉恥
我怎能趨炎附勢求原諒
叫夫人與翠雲打起精神往外走
(啊~~~爹爹母親)兒啊~~~
小女兒哀聲哭得我心慘傷
縱然有千言萬語何必再言講
生離死別鐵心腸
【選段唱詞】
《五女拜壽·奉湯》[1]
鄒士龍:茅威濤[4] 演唱
翠 雲:何賽飛[5] 演唱
鄒士龍:姑娘,你喝姜湯。姑娘,請喝姜湯。姑娘,請喝姜湯。
鄒士龍:姑娘,姑娘,噯,姑娘。姑娘醒醒。
翠 雲:啊,你,你是誰?這是什麼地方?
鄒士龍:姑娘,姑娘啊
請姑娘放心喝下這暖肚湯,
這里是南京城外鄒家莊。
只為我兄長趕考無音訊,
奉嫂命打聽京報上街坊。
半路上見你昏昏倒在地,
怎禁得冰雪滿地朔風狂。
看左右無人經過相救你,
顧不得男女之間有大防。
這草房是我嫂嫂一人住,
救你來與她作伴也無妨。
姑娘啊因何落難對我講,
不要悲傷淚汪汪。
姑娘一定身寒冷,
你只管披上我嫂嫂舊衣裳。
翠 雲:聞言感激暗窺望
堪敬書生少年郎
走盡了人間坎坷不平路
看透了世態炎涼恨滿腔
鄒士龍:姑娘受了何人害
含冤抱屈走他鄉
翠 雲:翠雲不為自身恨
只為奸臣害忠良
老爺削職為民後
親友不認受凄涼
小婢乞討奉二老
冒著寒風忍飢腸
昏迷若無恩公救
只怕一命赴汪洋
鄒士龍:姑娘,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