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個電影叫什麼名字感覺講的是韓國話,像是戰爭片。
是《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國電影資料館完成了該片4K精緻修復,使其再現銀幕。已完成4K修復的電影《上甘嶺》是目前觀眾能看到的最清晰的版本。
劇情簡介
1952年秋,美軍在朝鮮中部三八線附近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企圖奪取上甘嶺主峰陣地五聖山。上甘嶺戰役爆發。八連連長張忠發奉命執行主峰陣地的堅守任務,師指揮所要求他們堅守24小時以待後援。可就在一個上午,敵人竟進攻23次,我軍傷亡慘重。敵人繼續增兵,師指揮所命令張忠發暫時撤進坑道。
第二天,敵人大舉進攻五聖山。張忠發命令連隊配合其他部隊主動出擊,打退了大股敵人。師指揮所要求張忠發拖住敵人,使後方爭取時間調度兵力,補充彈葯。坑道內的戰士每天都有傷亡,他們不僅要跟頭頂上的敵人作戰,還要為生存而斗爭。
坑道與後方的聯系被敵人切斷,坑道內嚴重缺水,戰士們相互鼓勵、互相關心,頑強地堅持戰斗。在朝鮮人民的支援和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他們頑強戰鬥了24天,讓我軍做好了大反攻的准備,最後一舉殲滅了敵人。上甘嶺戰役改變了朝鮮戰爭的形勢。
Ⅱ 張譯演的抗美援朝的電影叫什麼
張譯演的抗美援朝的電影叫《金剛川》。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該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
《金剛川》影評
時隔70年回望抗美援朝,《金剛川》主創團隊傾注心力,以戰時小人物的獨到視角,呈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景象。
與以往的戰爭片角度不同,除了盡可能展現當年這段實力懸殊的較量,《金剛川》著重以個體角度去感受戰爭,在意人物細節的把控,力求產生共情。
在《金剛川》首支預告片中,志願軍戰士們以「通過那座橋」為共同目標。同步釋出的人物關系海報,則讓人感受到戰時小人物之間的珍貴情義。
各主演化身炮手、工兵等不同兵種,或共同御敵,或動情交談,又或並肩前行,展露出戰場上生死相托的兄弟情義以及上下同心、協作堅守的戰斗精神。
Ⅲ 電影《長津湖》,從四個維度讓我徹底明白了,為什麼要打這一仗
從知道電影《長津湖》開拍的那一刻,就有太多疑問縈繞在我的心中,甚至對於這部電影即期待又害怕!期待,它是一部講好那段 歷史 的電影;害怕,它沒能做到。
而這些疑問和復雜的情緒都結束在了《長津湖》放映後,影廳響起觀眾自發的掌聲和片尾字幕滾動許久卻依舊沒人捨得離場的事實中。
我想這是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最大的認可和尊重吧,因為電影幾乎完美地解答了一個很多人的疑惑,我們為什麼要去抗美援朝?畢竟有戰爭就會有犧牲。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還能經得起一場與當時世界最強軍隊的較量嗎?
關於為什麼要打這一仗,電影從四個維度給出了答案:
第一,國的維度
1950年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韓國仁川登陸並迅速逼近三八線。「三八線」即當時韓國與朝鮮兩個同一民族但政治體制不同政權的臨時分界線。越過三八線就構成侵略朝鮮的事實,如果朝鮮被佔領將會直接威脅到我國,正所謂「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毛主席(唐國強 飾)用最精煉的語言解釋了不得已而參戰的意義:「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其實,這也是毛主席用最樸素的語言為廣大人民和官兵詮釋了老祖宗所留下的深邃智慧,春秋時期兵書《司馬法》中對待國家與戰爭的關系早就總結過: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這句話不僅辯證地分析了戰爭與國家興衰的關系,也恰好准確地反映了這場戰爭雙方的區別所在: 誰是正義的,誰是非正義的?
我認為,前者用來形容美軍再合適不過,自恃國力強大而頻頻發動戰爭,終究會自食苦果;後者充分說明了我國出兵的緣由,苟且偷安,懈怠戰備會導致喪師失地(失去軍隊和國土),甚至國破家亡的下場。
所以老祖宗的智慧強調了,既不能「好戰」也不能「忘戰」,回到這場戰爭上也就是說,我們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慎戰」但絕不可「畏戰」!
因為事實就擺在面前,美國飛機已經轟炸了中國安東(今遼寧丹東),在我國的領土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情形下,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誠然,新中國剛剛誕生,中國人民已經承受了太多戰爭之苦,我們當然渴望和平厭惡戰爭。但我們「厭惡戰爭」絕不等於「畏懼戰爭」。而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就是你要戰那便戰,勿謂言之不預也。(意為「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
具體到這場戰爭便是在我方一再向美國表示如跨過三八線就會出兵的警告無效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參戰。
第二,家的維度
剛剛結束了解放戰爭,七連連長伍千里(吳京 飾)帶著兄長伍百里烈士的骨灰回到家鄉,得知政府給一輩子住在船上的父母分了地,他吃著家裡的飯菜,終於盼到了和平安穩的日子,暢想著給家裡蓋房,再給弟弟伍萬里(易烊千璽 飾)娶個媳婦,而就在這時又被緊急召回了部隊,准備赴朝。
在動員會上,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張涵予 飾)對廣大戰士又講了一個大白話,也是大實話。更是從每個人的小家出發,解釋了不得已而參戰的意義: 「這地給了咱,不能再讓人給搶回去。」
這是每一個中國老百姓都懂的道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經歷了百年的疾苦和戰爭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剛剛過上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日子,這時有人來搶,我們只能誓死捍衛。人民子弟兵不正是老百姓的孩子嗎?
正像電影中毛岸英(黃軒 飾)請求彭總(周小斌 飾)讓自己上前線時說的:老百姓家的孩子一句話就上了戰場,我為什麼不行?
在電影《長津湖》里,不僅有伍千里,伍萬里的小家,更有剛成立的國家;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全盤考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誓死守護。電影通過幾個小情節用不同的視角也清晰地告訴了大家,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 歷史 的抉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意義我們必須明白和牢記。
第三,未來的維度
弟弟伍萬里也要跟著哥哥伍千里去前線,伍千里說: 「老大(伍百里)說了,我們倆把該打的仗都打了,不讓你打!」
一句話讓我瞬間破防,眼睛濕潤。因為這句台詞把這個人物寫得太生動了:一是讓人感動於當哥哥的對弟弟的保護與疼愛;二是從戰士的自身,以另一個維度解釋了打這場仗的初衷——守護每個人心中都期盼的美好未來!
原本已經復員的七連指導員梅生(朱亞文 飾)知道這戰爭無可避免後放棄復員,帶著女兒的照片緊急歸隊。連長伍千里問他為啥?他說:
「我希望我的女兒可以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年代」
一句話,再次破防!
他們那一代人所付出的巨大犧牲,為的就是在他們手裡打出一個朗朗乾坤,讓子孫後代不再遭受戰爭的威脅。
我至今還深深地記得老爺子淡淡地說: 輪到你了,你就得上。
其實無論是從國,從家,還是從未來這三個維度去看,最終都總結為那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真正是打得一仗開,免得百仗來,為新中國打出了71年的和平發展,如今71年過去了,但我中華兒女的膽氣絕不能隨風飄去!只有我們做好了輪到了就上的准備,才有可能永遠不會輪上的。
第四,電影的維度
說電影《長津湖》拍好了這場戰爭,不如說《長津湖》帶領著觀眾們走進了這場戰爭!首先從故事的講述上《長津湖》彷彿是有生命的,因為敘事的節奏自始至終保持著張弛有度的呼吸感。
故事以連長伍千里帶領的七連入朝參戰為視角展開,志願軍戰士們自登上入朝的火車,就不停地遇上生死難題,然後又迅速而慘烈地解決難題。
火車遇到敵人飛機轟炸,志願軍戰士們只得丟棄大部分口糧迅速轉移進入山林隱蔽。還沒來得及放鬆,下一個升級了難度的生死難題又拋在眼前,在護送電台途中七連偶遇兄弟部隊被美軍圍困,分兵救援,打贏一場驚險的遭遇戰。
戰斗間隙,觀眾們又能夠跟著戰士們稍作休整,獲得短暫又珍貴的歡快時光,進一步感受到戰士們的可愛,可熱乎飯剛進嘴又接到命令進入零下40度的深山老林作戰,棉衣還沒拿齊敵人又來轟炸......
緊張,擔心,又充滿戰勝困難的決心,觀眾們就這樣跟隨著七連一起跌跌撞撞地前行。又因逐漸對他們的了解而更加擔心下一次戰斗所要面臨的危險,這種節奏無疑將觀眾們自然而然地帶進一種最真實的戰斗狀態和緊張心理,既擔心時間太快任務難以完成,又擔心時間太慢戰士們能否脫離危險,在這種極為矛盾的情緒中,三個小時一晃而過,意猶未盡,甚至無法完全走出來,想要繼續跟隨七連進入下一場戰斗。
這也是文章開頭所形容的片尾字幕滾動許久卻依舊沒人捨得離場的一個原因,電影雖然已謝幕,但給觀眾們的感覺是抗美援朝戰爭還遠未結束,七連戰士們的安危依然牽動著觀眾的心,可以說影片帶來了一種罕見的延展性,後勁兒太大了。
那是一種讓所有人與七連,與所有志願軍戰士同呼吸共命運的後勁兒。因為在上世紀50年代,他們也不過是一群正值青春年華的普通年輕人。
電影《長津湖》從電影本身的維度讓我們如今的年輕人牢記: 是那個時代的那群年輕人冒著埋骨異國他鄉的風險,守護住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這群年輕人的自由幸福。
電影中有一個畫面,特別特別美,美到攝人心魄,美到無人不落淚的程度。
這群年輕的志願軍戰士乘坐火車前往前線的途中,火車門被伍萬里打開,突然來到他們和觀眾眼前的是一片祖國的壯美河山和萬里長城。
這群望向祖國山河大地的志願軍戰士,便是守護這片大好河山,不容他人侵略一寸一毫,最可愛的人。
是幾個人分吃一個凍得邦邦硬的土豆的他們才有了我們今天為三餐選擇吃什麼發愁的機會,是在天寒地凍中只穿著單衣與敵人英勇作戰,被凍犧牲時還保持戰斗姿態的他們才有了我們今天是買這個牌子還是那個牌子棉服的機會。
他們中的很多人再也沒機會看見他們守護的這片錦綉山河如今有多麼的美麗壯闊,他們看不見了是為了我們能看見,而無論是在71年後,還是在多麼遙遠的未來,我們都必須能看見他們。國慶走進電影院,看《長津湖》,致敬先烈們!
Ⅳ 如何評價電影長津湖
電影對當時的細節復原的很到位,比如在火車站,臨時配發冬季棉服,甚至守備部隊直接脫了身上的棉衣給到要入朝的部隊,這些都是史實;記得姥爺所在的部隊是當時的第九兵團27軍,本來是備戰准備收復台灣的,結果從華東地區緊急調到東北,隨時准備入朝,但是當時27軍配發的是薄冬衣,甚至我姥爺所在的連隊還穿的是秋裝,只是多套了幾層而已,姥爺的原話是:「穿著那些衣服,在站台邊休息等出發的時候,就已經凍的渾身哆嗦了」可是戰況緊急,根本來不及換裝,幸虧當地駐防部隊打開倉庫給他們換了厚冬裝,可是數量不足,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我姥爺當時抖了個機靈,領了大號棉服,原來的秋裝沒有上交,接著穿在里邊,用他的話說整個人就跟纏著棉布的土豆一樣,腿都打不了彎;當時在朝鮮零下40度的環境里,志願軍所擁有的冬裝防護都無濟於事,據姥爺說,在那深山裡迎著風雪急行軍,經常有前邊的人走著走著,耳朵被樹枝颳了一下,竟然掉了而不知道,後邊的人再撿起來;沒辦法只能用所有能用的東西把身體每一寸能裹起來的地方包緊,即便這樣,卻也不能抵擋酷寒,依然很多人在進行潛伏的時候,再也沒有站起來,成了長津湖永遠的冰雕豐碑,以至於美軍見到也會敬禮,他們無法理解對手的堅韌和信仰,但是他們尊敬這支無畏的隊伍!
透過電影細節可見,製片方走訪了很多軍史學者,甚至健在的志願軍老兵,無論是服裝道具,還是戰爭場面的搭建,足以看出製片方的用心,另外從演員陣容和發揮來看,絲毫沒有出戲,吳京、胡軍、朱亞文、李晨等人等演技自不必說,易洋千璽對一個志願軍新戰士的成長刻畫的十分到位,在我看來,這不單單是一部描寫長津湖戰役的電影,更像是描寫新中國成立後抵禦外來入侵的一部史詩;如果說《上甘嶺》帶給我們的是民族氣節與精神,那麼《長津湖》告訴我們的就是,什麼是戰爭的慘烈,誰又去背負著戰爭的慘烈,讓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而我們也沒讓先輩失望,當今盛世,如您所願!
Ⅳ 找一部韓國拍的電影講的是政變時部隊槍殺平民最後有一個少校用機槍打大樓里的軍人
片名:華麗的假期(華麗的休假)
譯名:Remember
導演:金志勛
編劇:羅賢、朴尚妍
主演:安聖基
李俊基
李耀苑
金相慶
類型:劇情
片長:118分鍾
級別:12歲以上可以觀看(韓國)
發行:CJ ENTERTAINMENT
上映日期:2007年7月26日(韓國)
推薦指數:★★★★★
平凡人一生都難以忘記的十天回憶,1980年5月,光州,那天難以相信,不,是不想相信。
在光州生活的計程車司機民宇(金相慶飾),在他小的時候父母就已去世,他和弟弟振宇(李俊基飾)相依為命過著很平凡的日子。民宇喜歡上了與振宇一起去教會的護士信愛(李耀苑飾),青春期的愛情攻勢在平日里成為了民宇的必修課。不過突然有一天,發生了無法想像的驚恐事件……
關於影片
導演自述
我們過去的歷史是走過黑暗迎來希望的一個歷史。能夠帶來希望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百姓。通過《華麗的假期》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一直以來尋求的自由和民主,不是因某個英雄而一瞬間形成的,而是通過我們普通百姓的不懈努力而形成的。我想通過這部電影帶給大家一份真摯的感情。雖然這部電影的力量很小,但是通過這部電影我希望能打開人們的心扉,彼此間有矛盾的不再有矛盾,而是多一些寬容。
那天的故事,那天的人們,那天的感動
《華麗的假期》講述的是很多人已經忘記的故事,也許也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回憶的故事。看著這部《華麗的假期》大家也許會想起周邊珍惜的人,而影片里平凡市民的細微感情變化也會讓觀眾有很深的體會。
韓國實力派演員大集合
《華麗的假期》演員陣容十分強大,演員安聖基曾通過電影《實尾島》動員了1000萬觀眾,通過《廣播明星》進一步證明了作為實力派演員的實力。演員金相慶則是向來給大家一個很舒服和自然的演技,另外還有通過《外科一生奉達熙》身價倍增的演員李耀苑,最後還有《王的男人》李俊基。
另外,還有中堅力量羅文姬、非常認真投入演技的朴哲民、朴元相等。在拍戲的5個月里,他們暫時忘掉了自己,用現在的自己去演藝了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
幕後花絮
Ready
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電影中故事本身有多真實是很重要的事情,而它的關鍵點是如何將歷史的那一天完美的再現出來。要把那個時代的所有都完美的反映出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華麗的假期》製作組把當時國內外輿論報道和電視台相關紀錄片資料全部搜集了起來,通過徹底的考證製作出了當年的布景,另外還通過直接與事件經歷者的交流,把當時的情景完成的更加逼真。
5個月的拍攝期、100億的製作費
2006年7月開始拍攝的《華麗的假期》經過長達5個月的拍攝,把1980年5月的特別十天再現了出來。在光州北區尖端科學產業區佔用1萬7千多平建設的金南路布景地投入了30億韓元的製作費,再現了當年的情景。道廳和道廳周圍的建築更是通過考證來完全原原本本的展現給了大家。道廳是安1比1的比例完成,其他建築是按原建築的85%建造的。
精心准備服飾和道具
總製作費達100億韓元的《華麗的假期》中除了金南路外,還有光州的巴士、計程車等等。
演員們出演時的服飾是從中國進口過來的,1萬多套服飾將展現當時的流行風格和特點。
Action
演員們的不懈努力,才有了真實的《華麗的假期》
《華麗的假期》動作戲不比任何一部動作電影差,投入的彈葯和爆炸物非常多,坦克和裝甲車等體現了當時的激烈槍戰場面。演員們在這樣危險的場面中不惜自己的身體完全投入到了這場危險的戲中。
Ⅵ 韓國災難電影《流感》,不僅拷問人性,更凸顯韓國人的什麼
韓國著名災難電影《流感》上映於2013年,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這部電影再次引起了廣泛關注,片中那個美國駐軍代表的話即使放在在現在也非常適合。
此外,《流感》雖然只是把傳染病當成一個故事的載體,不論是發病、傳染、防疫和治療各個階段敘述的都比較簡單粗暴。但我們依然能從電影的緊張和恐怖的氣氛中感受到傳染病的可怕。
相信看完這部充滿了韓國式焦慮的《流感》,很多中國觀眾都會有一個感想,慶幸我們生在了一個負責任有實力的大國。
Ⅶ 你看完電影《兵臨城下》的感慨,幾句話就行
看了,兵臨城下,這部電影,感慨很深。
讓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這是非國產戰爭電影的特點,以前總是看國產的戰爭片,感覺很讓人熱血,會認為戰爭也是很刺激的事情,但韓國的《太極旗飄揚》和這部
《兵臨城下》兩部電影之中都把人性這部分也拍到電影中了,讓人更感覺戰爭的殘酷
中國是不會拍這種電影的,現在都是拍一些古裝片或者是香港的喜劇和警匪片,愛情片,現在再拍戰爭片是很困難的。即使拍也不會把戰爭拍成這樣殘酷,why?如果讓
國人看了,還有誰想參軍,還有誰會去打台灣(如果會發生台海戰爭)
《兵臨城下》,讓我深思的鏡頭
1,男女主角在集體宿舍里做愛,(其他人睡著的時候)在現在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事,但在當時,情況就是這樣,能活一天就應該感謝上帝了,在死之前趕緊嘗一下性愛。而且當時條件也是這樣,外面又很冷,而且有德軍,裡面又都是戰友,哪裡有更好的地方做愛呀。《天煞,地球反擊戰》,這部電影是外星人侵略地球的很經典的電影,個人認為比《世界大戰》要經典,其中有一個鏡頭我記憶猶新,當時的情況是外星人佔了壓倒性的優勢,地球人都認為是沒救了,所有在一個防空洞里,一個男的問一個陌生的女的,明天也許我們都會死,我想在死之前嘗一下性愛,女方說,我想在死的時候仍然是
處女。
2,一個擦皮鞋的小男孩,德軍kill了他後,還把他吊起來,蘇方人員知道他dead了
但在告訴他的母親的時候卻說,小男孩投降了德軍,(在他們看來投降比dead要好,因為至少還是活著的),男孩的母親也很難過,但可以看出來,比認為他dead會好過一些
而且她還說,她現在倒希望德軍會勝利,這樣她的兒子就可以在那邊很好地生活了。
情況確實了這樣,戰爭只是雙方觀點不和而引起的,不過怎樣都是死人,而且在他們成為戰士之前,他們都是平民百姓呀,所以在他們認為沒有勝利的可能的時候,就會選擇投降,美國士兵總是隨身帶著一塊牌,其上用很多種語言寫著,我投降。
在他們看來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戰爭也是為了人,但如果戰爭讓更多的人死了,那戰爭還有什麼意義呢?
而在中國總是說,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某戰地,而不管死傷多少人。這讓我想起了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一個鏡頭,當時為什麼這么緊急,因為我方已經吹響了沖鋒號,但
明知道前方有一個碉堡,而且還是在狂噴火舌的情況下,都要沖鋒,不斷有人倒下,但後面還是有很多人向前沖,為什麼就不能先等把碉堡幹掉之後再沖鋒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美國侵略伊拉克的時候的作戰,都是飛機先轟炸很多天,等敵方死得差不多了,再派坦克上,最後才是士兵,所有你會看到美軍死很少人,就算死也是自己方面的飛機墜毀這類的事情。
3,在中國方面絕對不會出現的鏡頭是,沖鋒的時候,己方在後面有督戰隊,如果你後退就會被督戰隊kill,前進有會被敵人kill,《兵臨城下》中就是這樣。從這點可以看到戰爭是多麼殘酷。
4,男主角上戰場的時候,是每兩個人一把槍,前面的人倒下後面的那個再撿起他的槍。在男主角前面的那個人倒下的時候,男主角剛想撿起他的槍,卻被另一個旁邊的戰友
搶先把槍撿起。這意味著很可能在上戰場的時候,你沒有開一槍,甚至都沒有摸到槍就
死了。
5,影片中一個很人性的地方是,一個和男主角同樣是從死人堆里爬回來的戰友,他們兩個都喜歡上同一個姑娘,在那個戰友看到男主角和那個姑娘親熱之後,他很嫉妒對方
於是就向上級報告男主角有反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