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推薦幾部講述(大學)留學生生活的電影唄
以前流行《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曾獲過國際大獎.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影《兄弟》《我自己的德意志》 《新宿事件》 《暗物質》《小留學生》《無法忘記你》
其他還有《我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秋天的童話 》《北京的西瓜》《櫻桃》《風雨哈佛路》
在悉尼等我(電視劇)
楊,這種電影我都不太建議你看,看了後你會對國外的生活失去信心,的確在國外也不容易。
關於紐西蘭的我沒找到,希望諒解!
⑵ 求一部關於留學生的電影名(有情節)
電影名:時差7小時
導演: 阿甘
編劇: Jennifer Li / Kiefer Liu
主演: 陳冠希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 英國
語言: 國語 / 英語
官方網站: http://www.lifetranslated.com/
上映日期: 2005-10-07
又名: Life, Translated
16歲的中國女孩珍(妞妞 飾)獨身赴英國留學,當她在倫敦機場徘徊之際,校方派來接站的香港留學生DJ(陳冠希 飾)心不在焉的出現了,DJ索要了珍的小費之後帶她參觀校園,珍的土氣舉動讓DJ啼笑皆非。因為自己的音樂夢想,DJ被負責任的鋼琴教師盯住不放,昔日的橄欖球隊友湯姆看著DJ遠去的背影只能徒呼奈何。
珍在周圍同學的捉弄中漸漸適應著留學生活,陰差陽錯又接下橄欖球隊後勤經理的苦差,但珍用自己的樂觀勤勉打動同學們並最終扭轉了他們的態度。橄欖球隊成績不佳,珍出面招募新隊員的同時DJ和湯姆為爭奪珍暗中較勁。校際橄欖球比賽開始了,曾經是球隊主力的DJ無法在琴房中安心練琴,他最終還是奔向了心愛的球場……
⑶ 推薦關於中國留學生的電影吧。。
小留學生(電視劇)
劇情介紹:
近年來出國留學潮為背景,以中國大陸小留學生劉純、熊立、溫小小、裘知文等人在加拿大的學習生活為主線,真實深刻地講述了一群中國大陸青少年在異國文化沖擊下的人生經歷,演繹出一部大陸小留學生在海外成長的感人故事。
=======================================
我自己的德意志
劇情介紹:
過慣了優越舒適生活的肖揚從上海來到慕尼黑留學。辦理入學手續那些日子,肖楊遇見了在上海時的鐵哥們張大寬。為慶祝肖楊入學,大寬特意張羅了一次同學聚會。聚會上,和不學無術虛度光陰的張大寬及其女友於樂比起來,肖楊顯得雛氣十足而讓人喜歡。聚會還沒有結束,大寬和於樂趁肖楊不注意,偷走了肖楊自上所有的錢......
=======================================
我的法蘭西歲月
劇情介紹:
上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列強入侵,軍閥混戰,民不聊生。16歲的年輕學子鄧希賢苦於報國無門,遂懷一腔救國的熱忱,踏上赴法勤工儉學之旅。
然而,剛到法國,鄧希賢和與他一同抵達法國的同鄉鄧紹聖、紀德銘就面臨著生存的困境。命運考驗著年輕的鄧希賢和與他一起赴法勤工儉學的中國學子。
當廣大留法中國學生的思想在活躍中出現混亂之際,先進青年張申府、趙世炎、周恩來引領時代潮頭,在巴黎創建共產主義小組,播撒革命火種。
自此,鄧希賢完成了求學求生存的人生階段,開始了九死不悔地追隨共產主義理想的人生之旅和精神之旅。
歲月如梭,光陰荏苒。1973年,當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訪問法國時,鄧小平在法國朋友為他鋪上的紅地毯前深情地說:「我們感謝法國,是其用自由浪漫的思想和當時苦難的現實,鍛造出最早和最堅定的一批中國共產黨人。」
=======================================
啤酒花
劇情介紹:
出機場,換列車,陳東獨自出現不來梅郊外火車站站台焦急等待過後,陳東見到了霍夫曼派來接他阿楠姑娘能異國他鄉見到一個中國人,陳東如同見到親人一樣,激動地走上前去將阿楠擁抱入懷阿楠一個中國人,五歲那年,她就被貝爾太太從孤兒院領養,到現長大成人,跟著霍夫曼學習啤酒釀造,經營小鎮上酒吧
對於並不非真心前來學習啤酒釀造技術陳東,霍夫曼不顧與陳東爸爸交情,第二天早上就對陳東下了逐客令要不阿楠媽媽貝爾太太從中說情,陳東打著留學德國,前來尋找他不來梅學習音樂女朋友林麗計劃就要泡湯要知道,陳東德國簽證霍夫曼用自己啤酒作坊做抵押但盡管如此,霍夫曼給陳東寬限時間一個月,一個月後如果不能用德語對話,還得收拾東西回國霍夫曼寬限,讓陳東情不自禁地又一次將阿楠姑娘擁抱入懷阿楠和貝爾太太兒子邁克幫助下,陳東德語進步很快一個月差兩天時候,陳東被阿楠帶到了不來梅,這里,陳東見到了林麗出乎陳東意外,林麗對於他到來並不熱情,而留下一個電話號碼匆匆離去
從不來梅回到鄉下啤酒作坊,陳東尋褻滋事酒鬼面前表現出來勇敢,讓霍夫曼改變了對陳東看法,繼續收留了陳東其實,陳東盡管有些孩子氣,但他到來給貝爾太太一家帶了歡樂,給阿楠帶來了一種從未體驗過甜蜜感覺不久一個周五,陳東唐突地出現林麗住處讓陳東感到憤慨,此時林麗為生存所迫,一個德國老頭面前出賣了自己
林麗出賣了自己,陳東也就沒有繼續留不來梅必要了以擁抱阿楠姑娘方式掩飾內心痛苦之後,陳東跟霍夫曼告別此時,陳東才發現出國前爸爸帶給霍夫曼一份文件丟了機場回到機場,陳東認領回記載著中國最早釀造啤酒文獻資料,並試著將他翻譯成德語逐漸成熟堅強起來陳東並沒有就此回國,直到親臨萊茵河,靠打工挺過來陳東最終遠遠看見霍夫曼啤酒作坊那一刻,手裡拿著啤酒花陳東明顯消瘦,但消瘦臉上鐫刻著男人成熟和堅強
=======================================
暗物質
劇情介紹:
安·柯萊瑞是衣阿華大學最有權威的女性之一。她的父親曾到中國傳教,她出生在上海,對中國很有感情,並對中國留學生相當愛護。1991年11月1日萬聖節這天,中國留學生盧剛在剛剛獲得衣阿華大學太空物理博士學位的時候,開槍射殺了3位教授和副校長安-柯萊瑞以及一位和盧剛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槍殺五人之後,盧剛隨即當場飲彈自盡。
開槍殺人的盧剛是北京市人,出生於普通工人家庭,18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84年通過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學交流計劃選拔,畢業後旋即以交換學生身份公費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就讀於衣阿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時年22歲。聰明但自負的盧剛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獲得諾貝爾獎學金,但因學校人際關系糾紛從而對導師心懷不滿,最終釀成悲慘血案。
=======================================
時差七小時
劇情介紹:
16歲的妞妞(妞妞飾)從中國來到倫敦,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在機場,她認識了被學校安排來接機的香港留學生DJ(陳冠希飾),也為青春期萌動的一段感情拉開了序幕。
學校的生活剛開始並不是那麼好過:同宿舍的女生就向妞妞規定了三條「不平等條約」;被幾個女孩捉弄脫掉了外衣被推到陽台外,樓下的同班男生也都跟著起鬨;男生故意捉弄她讓她當所謂的橄欖球隊的經理,幫他們收拾臟衣服臟襪子,打掃更衣室,而妞妞卻毫無怨言,快樂地為同學服務……
通過自己的努力,妞妞終於漸漸融入了新的生活,昔日捉弄她的同學成了好朋友,那份萌動的初戀也在心中慢慢生長,一切都中止於妞妞考進了紐約的大學。感情究竟會走向何方,誰也不知道,未來的交集仍是一個未知數……
============================================================
在悉尼等我(電視劇)
劇情介紹:
好強任性的高三女孩貝蕾,為了對初戀男友的一個承諾,故意考砸高考要赴澳留學。從上海到悉尼,她投身於生身父親劉瑋在澳洲組建的一個國際家庭。劉瑋千方百計資助貝蕾,幫她辦理移民,引發了妻子達芙妮的誤會,陷入棘手的離婚官司。貝蕾在上海的父母為了籌錢供女兒讀書,落入詐騙陷阱,舉家負債;初戀男友的背叛,令她無法面對自己的好朋友……
LS
⑷ 找一些有關於留學生的電影或電視劇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影《兄弟》
《我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新宿事件》
《暗物質》
《秋天的童話》
電視劇:
《小留學生》
《無法忘記你》
《我在悉尼等你》
《李小龍傳奇》
⑸ 中國學生留學蘇聯回國造飛機的電視劇叫什麼
《血色童心》,梅婷和陸毅主演的。故事內容和電影《紅櫻桃》一樣的。仔細看電視的話,中間很多鏡頭用的都是電影中的鏡頭。
⑹ 什麼電影適合出國留學看
現今電影產業在中國發展的勢頭正猛,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才渴望更好的,更優的教育資源,所以多數選擇了影視製作留學,去電影產業、理念,教育比較完善的國家去深造、學習。這樣一來也可以擴展自己看事物的角度,學電影去哪裡留學好?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所著名電影院校。
1、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是美國最為歷史悠久的電影學院,它也為電影工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佔地60250平方英尺的互動媒體大樓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硬體資源,如:4K數字投影、Oblong g-speak gesture-control computing、多點觸控屏幕等等。
USC的影視製作下分為七個方向:導演、製片、寫作、攝影、聲音、剪輯、美術。學生進入到學校後,即可開始大量的實踐運用。
校友:George Lucas 《星球大戰》、Robert Zemeckis 《阿甘正傳》、Bryan Singer 《X特警》系列、Ron Howard 《美麗心靈》等
2. 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
美國電影學院( American Film Institute,簡稱AFI)為兩年制的研究生院。學費昂貴,且只招研究生,全部培養電影電視的製片、導演、設計、攝像、編輯及劇本創作人員,並不培養電影演員。一年有三千個不計算學分的表演課程供人選讀,相當強調「做中學」,要學生不僅理解知識,還得親自實際體驗,並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該學院尤其注重實踐,學生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就立即投入實踐。從檢查攝像機等各種電影製作設備的最基本常識學起。然後學拍攝、製作,開始拍攝2—3分鍾的敘事片,對攝制工作進行初步了解和體驗,之後再步步深入。
學生按專業分科,但並不封閉。大家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也開展聯合作戰。通常從每個專業選一個人組成一個攝制組,在練習拍片的同時,培養協作精神。步驟一般是由劇本創作專業的學生先拿出劇本,然後製片人根據這個劇本,考慮如何酬款,接下來是導演,他的任務是協調和指揮拍攝工作。至於演員,學院有一個機構,專門聯絡外面的演員,很多好萊塢的大牌演員都樂意被邀請參加拍片。
3.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紐約大學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心。Tisch學院主要分為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和新媒體三個學部。其中電影學院就是培養出很多著名導演與電影人的地方。相比西海岸的學校,NYU不但注重於商業電影,更加聚焦於文藝與獨立電影,形成自己特有的培養學生的風格。
校友:Martin Scorsese《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華爾街之狼》Oliver Stone《野戰排》、《刺殺肯尼迪》 李安 《卧虎藏龍》、《life of pi》
4.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School of Theater , Film and Television
UCLA的Westwood-based film school 主要有兩大學科,一個是戲劇部門,另一個是影視數字媒體部門。在整個電影工業教育里,UCLA的寫作編劇技巧被視為是最有特色的,也是最強的一個項目。UCLA的MFA項目多是3至4年,較其他電影學校MFA,學習時間較長。
校友: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Francis Ford Coppola)、編劇Eric Roth《阿甘正傳》等。
5. 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加州藝術學院(英文名稱: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簡稱:CalArts),是一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頂尖藝術學院。由華特 迪士尼(Walt Disney)投資成立,創辦於1961年。原本是由迪士尼集團投資興建的非贏利性高等藝術學院,被譽為迪士尼背後的種子工廠,迪士尼動畫師的發源地。
它一共包括6所學院:藝術、評論、舞蹈、電影與錄影、音樂、戲劇。至今約有五十餘年歷史,曾培養出無數的傑出藝術創作者,其專業藝術家、表演藝術工作者、電影製片、動畫製作等創意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
學電影去哪裡留學好?以上就是小編介紹的幾所電影專業院校,希望對申請影視製作留學的小夥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藝術留學資訊歡迎咨詢美行思遠藝術留學專家。
⑺ 誰能告訴我一些關於留學生的電影。(中國人到外國去,或是外國人到中國來)謝謝!越多越好~~
電影《我自己的德意志》。
⑻ 關於出國留學的電影
(一)北京電視台以前播過紀錄片《留學生》第一部 「英倫的天空」——留學英國 16集
第二部 「楓葉的誘惑」——留學加拿大 15集
第三部 「浪漫法蘭西」——留學法國 15集
第四部 「夢牽德意志」——留學德國 18集
第五部 「勇闖美利堅」——留學美國 15集
第六部 「曠野的生靈」——留學澳大利亞,紐西蘭 15集
第七部 「黃色的反差」——留學日本,韓國 15集 第八部 「重泛俄羅斯」——留學俄羅斯 15
在網路上搜索視頻可以找到
(二)《大洋彼岸》也不錯(三)一部關於歐洲留學的電影《英倫的天空》(四)央視《我們真實的留學生活》(五)曾在英國獲獎的《夢尋深圳》(六)《戰斗在法國》(七)《藍天車站—美國夢》(八)《小留學生在加拿大》希望以上資料,可以幫助到你
⑼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範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九零後》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零後》是一部由徐蓓執導,楊振寧等主演的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它講述了西南聯大的學生,在抗日戰爭與新中國的過程中的成長,努力。對於西南聯大西方媒體曾如此評論:世界上有三個教育中心——美國,英國,中國昆明。
因為中國昆明,曾有一座西南聯大。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與傳奇。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師生南遷昆明,合而為一,先後培養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師,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紀錄電影《九零後》,讓紙上的故事變活了,從時間和人物上,展現西南聯大這四個字背後燦爛的本貌,這所「中國最傳奇大學」最鮮活、原本的校園生活。
我記得日軍轟炸昆明時,一個學生回憶,在一個堡壘的後面全是屍骨,分離的肢體。楊振寧先生一開始就提到的查良錚,也就是筆名為穆旦的那位先生,在緬甸的叢林中消失了五個多月。在滿是蚊蟲的叢林,我無法想像查先生是如何度過野獸的嘶吼,毒蟲的侵蝕。我們之所以能夠生在和平年代,不過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罷了。5月19日,《九零後》在清華大學舉辦特別放映,清華大禮堂的席位幾近滿座,全校的師生、家長帶領的小朋友們、已退休的教授、90多歲的聯大親屬等齊聚現場。一位聯大後人在觀影後百感交集,「聽了這些曾經同是西南聯大畢業、與父親同齡的前輩們講述的往事,讓我頓時想起父親曾經對母校的熱愛及多次深情回憶。」
盡管讀書時身處特殊時代,但每一位受訪的先生們,都有屬於自己青澀少年的動人故事。在現場播放的《少年篇》的片花里,許多受訪者回憶起當年戀愛、逃課的故事。百歲的許淵沖先生提起故去的老同學,依然充滿孩子氣的勝負欲,「我法文90分,他才考70幾分」。馬識途先生,一位正在中央大學就讀的學生,領命前往西南聯大潛伏。改名後的他,談到考西南聯大,直接「凡爾賽」地說到:「西南聯大,我一考就考上了」。
在民族存亡之際,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保住了珍貴的文化命脈。《九零後》雖然呈現的是老一輩知識分子的青春故事,但我相信,它與今天的「90後」「00後」觀眾,依然能夠同頻共振。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華誕,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革命歷程,謳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光輝歷程,學校選擇在今天,6月中最為平凡的一天,組織我們去觀看電影《九零後》。幾位老人平實的語言,雲淡風輕間,在我的內心掀起萬丈波瀾。
藝術工作者們選擇以紀錄片的形式,用楊振寧、許淵沖、王希季等前輩們的講述和先輩們書信日記中的描述,盡量還原歷史,帶領我們回到那個戰火紛飛,但群星閃耀的年代。大氣磅礴的畫面,貼合情節的背景音樂,流暢細膩的分鏡剪輯,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能體會到工作人員們的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工作人員的用心,才讓我們感受到眾多「九零後」身處於戰亂之中仍堅守那顆赤子之心的家國情懷。
故土在戰爭中淪陷,大學被炸毀,家園被佔領。一群十八、九歲的青年學生,他們匆匆出發,徒步南遷,橫穿湘黔滇,最終在昆明高原組建臨時大學——由清華、北大、南開聯合成立的西南聯大。他們橫跨半個中國,自詡為「湘黔滇步行團」,他們穿越過一座城市去聽「史上最好的國文課」,聽托賽里的《小夜曲》,也和先生們一起抱著書跑警報、加入飛虎隊……對這些今已年過九旬的「九零後」老人而言,西南聯大不是一段塵封的歷史,而是依然鮮活如初的青春記憶。如今談起,有的老人熱淚盈眶,難以自已;有的前輩淡淡微笑,平靜面對。各位老人都早已不復青春,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當年身處於戰亂之中,卻仍能秉持那顆求知之心,雖各懷其志但都一心報國,雖缺衣少食但仍苦中作樂。所謂「西南聯大」,正是一個在戰亂與貧窮中仍然盛放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殿堂,崇尚科學民主的氣氛興盛,人文藝術百舸爭流,堪稱建構起近現代中國各行各業中流砥柱的脊樑,真乃「曠百世而難遇者哉」!
真是那群星的存在,才能有我們如今強盛的國家,才能有我們如今先進的科技水平。而如今處於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前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每代人都有自己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而我們要做的正是從痛苦中創作希望,並努力把希望變成事實。
最近一段時間「躺平」這個詞在社會上非常流行,「躺平」青年也成為很多人談論的焦點。「躺平」指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無欲無求的年輕人,他們不談戀愛、不結婚、不想著買車也不想著買房,每天以極低的標准生活,工作一不開心就辭職。他們多是90後年輕人,90後一直都是被社會重點關注的人群,而近期一部冷門紀錄片電影《九零後》正在熱映,在觀看過後給我感觸頗多。
當然,此《九零後》非彼90後,紀錄片《九零後》是徐蓓導演的作品,記錄的是在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學子的故事,著名的人物有物理學家楊振寧、鄧稼先、穆旦、費孝通等人。那時國雖破,但群星閃耀。看這個片子時候,內心的火彷彿被點燃,正值青春熱血階段的青年們,為了讀書救國,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學業,有的學生從南京繞過越南,緬甸來到雲南昆明念書,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驚人的毅力讓我佩服。那時的校園戀愛也談得含蓄,寫信,一起去圖書館看書,樹林里散步。
他們是年齡在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是用一技之長終身報國的大師是西南聯大輝煌歷史的經歷者和見證者,他們是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九零後」。但對於199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我們是在各行各業努力奮斗的蓬勃後生,是牢記歷史使命的新時代青年。但他們更是年輕有為的「90」後。
《九零後》用真實記錄的`方式呈現了一群年齡都是九十歲的長壽老人,講述他們充滿青春時光的歷史往事,這十六位曾經年少的主角,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九」是一個星光璀璨的「九零後天團」。《九零後》是一批國寶級的「九零後」與當今年輕的九零後、零零後,在新時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對話」。「九零後」們把母校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歷練,把愛國、科學、民主的抱負,把自強不息的成長經歷,以這種特殊的對話方式,呈現給當今的年輕人。
他們是「90」後,我們也是「90」後,跨越了好幾個年代的人,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人說他們那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報國,我們這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分數,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學生的壓力特別大。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人,心裡一定裝著一個沉甸甸的夢想。
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聯大學子立志讀書、投筆從戎、許黨報國的光輝事跡,讓我們深深感染觸動內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離不開先輩的努力和犧牲。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學習黨的歷史,時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練強專業本領,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對得住先烈的犧牲和奉獻。
初接觸這個名稱時,就存有疑惑,此90後,可是指的現在初成年的「90後」們,在看清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地位舉足輕重的大師們:98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獲得者許淵沖;101歲《呼嘯山莊》譯者、翻譯家楊苡;106歲《讓子彈飛》原著者、作家馬識途……16位「九零後」國寶級大師聯袂「出演」。
就頓感,「九零後」這個片名,有點取巧。取巧之外,也恰當。其一,影片中的人物接受采訪的時候,基本上都過了90歲,他們是妥妥的「九零後」。其二,影片主要講述他們在「中國曾經最好的大學」西南聯大求學的故事,那時候,他們風華正茂,一如當下的「九零後」。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強的一屆「九零後」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三位「兩彈一星」元勛等等。影片還呈現了他們可愛可親的一面,「口無遮攔」的巫寧坤、「狂妄自大」的許淵沖、「孩子般pure」的鄧稼先等等。遺憾的是,影片創作期間有3位拍攝對象已經離開人世,本片的「搶救式」拍攝也為他們留下了珍貴的絕筆影像。
一所在戰火中臨時「聯合」的大學;一所以簡陋的磚瓦房為教室、以茅草房為宿舍的大學;一所師生時刻准備著「跑警報」的大學;一所僅僅維系了九年的大學;卻大師雲集,更培養了史上最強的一屆「九零後」。
其中,「蒙太奇」式的兩位大師回答,也是可愛到我們這些年輕一輩了。原來,西南聯大的「文學課」,採取的教學法很特別,吳宓、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等大師每位講兩周,完全拋棄了常見的系統性的教學法。理科生楊振寧坦言:「這樣完全沒有系統性,不是很好。」下一秒,文科生許淵沖卻激動地表示:「這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學課。」
西南聯大對一年級新生實行「通識教育」,學子們齊聚一堂,不分科。許淵沖、楊振寧、王希季分別屬文科、理科、工科,卻因為「通識教育」成為同學,其後,他們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泰斗級人物。而這樣的「通識教育」,很可能是西南聯大大師輩出的重要基石。
活著的「九零後」是這部影片的主角,而鄧稼先、穆旦、汪曾祺、繆弘等他們都是西南聯大的「可愛的人」。穆旦、繆弘的人生際遇與其他人大不相同,穆旦命運坎坷,煉獄重生後,詩風、文風大為不同。繆弘大概是影片中唯一沒有留下學號的聯大學生,用生命在述說自我的救贖。
曾經,我有對鄧稼先先生的'提問,為何如今誕生不出當年的那一批名垂青史的偉人,現在的我可能有了答案。
這是一部剪輯紀錄片,號稱《西南聯大》姊妹篇。《西南聯大》我沒看過,但聽說是史詩般弘大,這部電影則聚焦個體,技術角度有點散,但是因為主角們太閃亮了,掩蓋了這個小缺陷。
盧溝橋事變之後,隨著北平天津相繼失陷,東部高校倉促內遷。幾千名西南聯大學生「文軍長征」,輾轉湘貴滇。炮火連天中,他們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保存了中國的文化血脈。
那真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啊,天才們成群結隊而來。不過想想也是,那個年代,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身就是萬里挑一,國家和民族又處在承前啟後的時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要能選定一門專業,踏踏實實做學問,深耕下去,必然能成祖師爺。
尤其這些能活到的90+老人,身體基礎好,歷經過大風大浪,內心堅韌,物質條件也還可以,身體心態物質都符合長壽條件,可謂翹楚中的翹楚。尤其是那種的精神氣,令人佩服。
這些老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人。
一是楊苡,《呼嘯山莊》的譯者。這是九零後中為數不多的女性。老太太一百多歲了,卻聲音洪亮,眼裡有光。提及過去,娓娓道來,直截了當,很有感染力。一百多歲的人了,回憶自己對巴金二哥李堯林的暗戀,回憶跟巴金持續百年友情,回憶第一次見其先生趙瑞蕻(也是翻譯學界泰斗)的場景,回憶日軍轟炸昆明時沈從文的痛哭流涕……坦坦盪盪,娓娓道來,中氣十足,完全不是一個百歲老人,就是一個小姑娘!當被問及其先生去世二十多年,怎麼過來的,她耿直說:還好,我本來就是比較獨立的。我覺得這位老人,比林徽茵更接地氣,比楊絳更自然,比冰心更活潑(當然不是說她們幾位大家不好,也個個都是巾幗英雄),眼裡有光,心裡有火,堪稱我輩之典範。
第二個人,是繆弘,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繆弘父親是繆斌,汪偽政權的立法院院長。可是這樣一位大漢奸父親,卻生了兩個熱血兒子。繆弘和繆中兄弟倆,與家庭割裂,隱瞞身份,考入西南聯大,後投筆從戎, 走向炮火前線。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繆弘為國捐軀,犧牲時才十九歲。
這樣一位英雄,卻因為政治原因,過去八十多年裡幾乎被世人遺忘。其兄繆中,雖然因加入緬甸作戰軍,未與敵軍正面交鋒而倖免於難,但估計後來漫長歲月中,大漢奸兒子+國軍軍官的身份,足以讓這位留在上海發展的年輕人飽受磨難。
第三個人,巫寧坤,《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譯者,《星際穿越》中那句著名的「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也是出自其手。西南聯大外文系高材生,飛虎隊翻譯,留美博士,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海外留學生回國效力的倡導者。
在影片中,巫寧坤回憶起日寇兵臨城下,揚州中學解散前夕,女同學在主席台上唱《松花江上》,這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忍不住嗚嗚哭了起來。巫寧坤當年放棄國外舒適生活,帶著建設新中國的滿腔情懷回國,豈料1957年就被打成右派三十年,差點死在勞改農場,嘗遍人間冷暖。
看過巫寧坤的晚年回憶錄《一滴淚》,1951年,巫應燕京大學的邀請從美國回到祖國,為此還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學位。在回國前,送他登船的是好友李政道,巫問李:「你為什麼不回祖國」,李說:「我怕回去被洗腦子」。巫對於這樣的回答感到很奇怪,可是後來的經歷讓這樣的回復一語成讖。1979年,巫寧坤見到了當年送他登船的李政道,此時的李作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早已名滿天下,而巫寧坤早已失去了自己最好的三十年。巫1991年便移民美國,前幾年99歲高齡去世。一個當年「中國問題研究小組」的核心成員,歷盡千辛萬苦回國的熱情學者,卻在四十年後毅然返回美國。這中間經歷過什麼磨難,難以言述,都凝縮在「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這九個字(巫晚年自我總結)中了。
除了這三位,影片中還有很多閃閃發光的人物。他們的樂觀、堅韌、執著,代表了時代的精神和民族脊樑。
另外,插個題外話,我看電影時,還深深感受到,選專業,還是得學理工科啊!這些存活到九十多歲的大家們,幾乎全是工科人才,畢竟大國重器,理工科是可以拯救世界的,一心搞技術,也能遠離很多是非。
相對比下,那些學文科的西南聯大人,估計下場都比較慘,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統計?尤其是學法律的,研究階級統治工具,更是慘中之慘。《南方周末》2003年曾經刊登過一篇《被遺忘了三十年的法律精英》,就是講了這個事情,讓人看了很觸動,很傷感。
總體而言,《九零後》這部電影,因為聚焦於個體,過於散,且囿於篇幅,很多情節未能深挖,只能是浮光掠影。但瑕不掩瑜,從紀錄片的角度,仍然是部好電影。這部片子我覺得很適合帶娃去看。不過當影片後半段,原子彈轟隆隆爆炸時,兩個娃都已經是昏昏欲睡,只有我一個人清醒著。
;⑽ 求幾部關於中國留學生在德國經歷的電影
我自己的德意志.
過慣了優越舒適生活的肖揚從上海來到慕尼黑留學。辦理入學手續那些日子,肖楊遇見了在上海時的鐵哥們張大寬。為慶祝肖楊入學,大寬特意張羅了一次同學聚會。聚會上,和不學無術虛度光陰的張大寬及其女友於樂比起來,肖楊顯得雛氣十足而讓人喜歡。聚會還沒有結束,大寬和於樂趁肖楊不注意,偷走了肖楊自上所有的錢。
身無分文的肖揚當晚就被房東許曼趕出門外。流落街頭的肖揚本以為可以求助於遠在上海的父母,誰知此時爸爸因貪污受賄被檢察機關起訴。孤獨、無助、飢餓和恐懼同時向肖揚襲來的時候,肖楊想起了大寬。始終無法聯繫上大寬,嚴峻的現實把身無分文露宿街頭的肖揚「逼」上自謀生路的絕境。放下在父母身邊生活時的嬌慣和顏面,開始尋找工作的那些日子,肖揚吃盡了苦頭。及至精神崩潰邊緣,肖揚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到酒吧做鋼琴師的工作。這份工作解決了他暫時的困難,更給肖揚帶來了機會。許曼一次路過酒吧,被酒吧里傳出的琴聲所吸引。發現演奏鋼琴的是人肖揚,許曼將他領回了家。以先前落在家裡的DV作抵押,許曼收留了肖揚。從這以後,肖揚邊上學邊打工。一個人身處異國的艱辛,肖揚在諸如刷飛機、送外賣這些最低級的勞動中體會得真真切切。
艱苦的環境給了肖揚堅韌的意志,更培養鍛煉了肖揚感恩別人的心靈。當打工賺來的錢解決生活還有些許存余的時候,肖揚在許曼的鼓勵下,逐漸走向獨立和自強。不僅如此,肖揚還善意地騙取媽媽的寬慰。就在肖揚的處境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大寬的故伎重演又一次改變了肖揚的生活。大寬偷走了許曼准備捐給教堂的錢。在債主和移民局的追查下,無路可走的大寬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看著意志頹廢的大寬,肖楊再一次收留了他。萬念俱灰的大寬決定回國。臨行前,大寬希望肖揚能幫他找到女朋友於樂。送走大寬,肖揚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深深影響著許曼,使許曼逐漸走出感情的陰霾。尋找於樂的日子裡,肖楊散發了大量的尋人啟事。一天,當肖揚路過一個廣場,廣場上一尊模擬的雕塑流下了眼淚。肖揚不曾知道,模擬雕塑里的人就是於樂。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4&word=%CE%D2%D7%D4%BC%BA%B5%C4%B5%C2%D2%E2%D6%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