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問一下這是一個俄羅斯電影媽媽的使命裡面的一個女演員,叫什麼名字,親們可以給科普一下嗎
這個女明星挺漂亮,一身紅更漂亮!她的名字叫娜塔莎·愛娃
② 漂亮媽媽影評
關於母親節,總有許多欲說還休的苦痛。於許多人而言,懷擁溫暖的日子已然遠去,只有回憶悄悄留存,空盪盪地發炎,卻有小小的甜蜜揮之不去。還是那個暖洋洋的午後,住在隔壁的爺爺鼓著眼睛跟我說話,孩子呵,你有沒有發現,那麼多年了,最終只有母親會陪在你身邊,即便她不在了,卻像從來都沒有老去。
直到後來,我在書里看到這樣的話:「母愛是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凈土。」我才終於體味老人的慨嘆。
母愛培植的凈土,有多麼柔軟的質地啊,我們一生都小心翼翼地觸摸它,就像觸摸女媧娘娘的絲制長裙。安之若素。紀念母親節,如是:看一部電影,泡一杯濃茶,給家裡掛個電話,道聲晚安,一切都好,夢鄉里有母親甜甜的笑和不老的容顏。
《漂亮媽媽》。是為校園影評協會第一部紀念母親節的電影。我一直以為這是孫周導演最好的作品。比之於他之後嘩眾取寵的《周漁的火車》,我寧願被揉碎在《漂亮媽媽》平凡的感動里。猶記得那一年的柏林電影節,《漂亮媽媽》成為一抹令人心碎的「中國紅」。生性高傲的維姆?文德斯是如何「垂憐」於此。透過暗暗的光影,他是否看見了自己心愛的母親?酸痛,苦楚,依戀,緬懷……他可曾想到,若干年後,失語多年的安東尼奧尼也將成為母愛般永遠的回憶。當安東的棺蓋別上最後一枚釘的時候,文德斯流淚了吧?歐洲文藝電影已死的言辭鋪天蓋地,沒有人顧及文德斯的孤獨。安東借他之手完成遺作《雲上的日子》,卻終於先他而逝。歐洲電影失去了太多的「鼓手」,再也回不去了。是誰說的,真正的電影已然喪失了母地。
還是那些陽光暖暖的午後。先輩們像歲月一樣流逝了,但惦念和傳承的基因猶在,熱愛大師的孩子彷彿雨後春筍一般簇擁你。就像母親至死都是你心中最最柔軟的凈土,就像隔壁爺爺喃喃的慨嘆。
回到孫周的《漂亮媽媽》。這之後人們都說,這是一部「在柏林電影節上讓高傲的文德斯心碎的電影」。或許許多人會將榮譽歸功於鞏俐的深情演出,但我以為,真正感人的物質蘊藏於故事本身。難得精緻的架構,把一個簡單的故事打造得憂傷卻不濫情,平凡而不庸俗。故事內容只言片語就可概括,而真正打動人心的是故事的細節。孫麗英(鞏俐主演的母親)為了幫自己的聾啞孩子鄭大找回生活的信心,費勁心力。鄭大第一次學會念「花」,孫麗英狂喜了好久,陽光底下,任何人都有生存的權利,縱使現實再殘酷,希望卻依然像花兒一樣綻放。命運給予每個人的都是充滿幸福的聲響,沒有卑劣尊貴之分,沒有殘障健全之分,只有心中的枷鎖才是劃分人群的「道具」。就像影片的英文名:breakingthesilence。打破沉默。孫麗英幫兒子找回「聲音」的同時,其實也成就了對自己的一次「救贖」,這種救贖的力量是生活本身給予的,是一種強大的期許,一種刻骨的體悟。
《漂亮媽媽》無疑是一部主旋律電影,由此看來,它雖則搭了「母愛」題材的順風車,但成功卻是不諍的事實。是主旋律的勝利還是人性的復甦?這不由另我想及不久前馮小剛的《集結號》,從上央視新聞引起觀影熱潮至今,還在被許多人談論著。那確是一種勝利吧?《漂亮媽媽》亦如是。至於人性的復甦,我以為一部電影的力量還沒有這么大。當且僅當是一次對母愛深邃的懷戀吧。盡管電影牽涉到關愛聾啞兒童的社會問題,但任何藝術形式對社會而言也只局限於影響和促進,權當催化劑倒可以,要想決定社會問題的積極走向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觀影之餘,我們莫忘一件事:給母親奉一杯濃茶,道一聲晚安。
信筆記下了影片中的一個美麗的細節——
父親死了。孫麗英拿了兩只龍蝦給兒子鄭大演示生死的大戲。她說,你看,這只龍蝦會動,它是活的。孩子重復道,活的。她拿出另一隻說,你看,這只蝦不會動,它是死的。孩子生氣地說,是紅的。她說,他(爸爸)死了。她說得振振有辭。孩子憤怒道,它紅了。
以此作結。致敬全天下所有的母親。
③ 漂亮媽媽電影里的鄭大演員
12年前和鞏俐主演《漂亮媽媽》感動億萬觀眾
還在襁褓中的時候,他便聽不到母親的呼喚,也聽不到轟隆駛過的汽車和婉轉清脆的鳥鳴。兩歲多的時候,他便來到廣州聾人學校。都三歲大了,他才第一次叫出「媽媽」。
10歲那年,還在聾人學校的高炘被電影《漂亮媽媽》的劇組選中,前往北京跟鞏俐搭檔拍電影。電影拍完了,高炘多了一個媽媽——鞏俐。
2010年7月,高炘收到了來自廣州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錄取通知書。他告訴記者,自己想學航空航天,做一個航天科學家。
1998年高炘剛好10歲,正在聾人學校口語訓練班上學。9月份的一天,幾個北京人來到了學校,他們是《漂亮媽媽》劇組的工作人員。劇組人員把高炘的錄像寄給導演和鞏俐看。鞏俐看完後說:「就要高炘吧。」
與鞏俐同吃同住同勞動
高炘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北京,正式加入《漂亮媽媽》劇組。第一次見到鞏俐時,高炘怯怯地叫了一聲「媽媽」,鞏俐則一見面就喜歡上了機靈活潑的高炘。鞏俐聯系了西門子公司,給高炘配了高級助聽器。「母子倆」一起到京郊農村體驗生活,同吃同住同勞動。
高炘每天和劇組人員一起工作、打鬧。大家都很喜歡高炘,管他叫「炘爺」。拍戲那半年裡,高炘的溝通能力突飛猛進。
《漂亮媽媽》感動柏林
《漂亮媽媽》後來榮獲了25屆優秀故事片金雞獎。在柏林電影節開幕式上,《漂亮媽媽》剛放完的一刻,當高炘從後台走出來時,全場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台下的鞏俐也被感動得熱淚盈眶。電影拍完了,高炘多了一個媽媽——鞏俐。直到現在,鞏俐還常常發來簡訊給這個「兒子」打氣,叮囑他好好學習。
求學故事:
刻苦學習成榜樣
拍完電影《漂亮媽媽》後,高炘回到廣州,進入丹桂里小學讀書。來到班級的第一天,老師就對全班說,今天來了個新同學,他是帶助聽器的,你們誰都不許動他。為了把這個特殊的小學生教好,丹桂里小學的校長特意安排了李智揚做高炘的班主任。李老師教語文,常常一個字一個字地教高炘怎樣寫作,高炘聽不懂的時候,李老師就一遍遍地和他對口形,反復解釋。「李老師就像我的父親一樣。」高炘說。
高炘的中學是在廣州大學實驗中學度過的,那裡的老師對這個特殊學生也是照顧有加。班主任王文老師說,當時高炘已經是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所有學生的榜樣了,只要他坐在那裡,就能激勵其他同學刻苦學習。
習武故事:
練武為保護媽媽
高炘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感冒,生病。為了讓兒子強壯起來,甄妙蓮給他報了課外的武術學習班。高炘自己把練武的目的總結成了四個字,「保護媽媽」。
上初中以後,高炘喜歡上空手道,主動提出要去學。練空手道本身是不需要聽力的,可為了接收教練或裁判的口令,高炘需要戴著助聽器。有次練習的時候,高炘被對手一拳打到耳朵上,打得助聽器飛出好遠,讓在場外觀看的甄妙蓮心裡一驚。由於之前有武術基礎,高炘的步伐穩健,出拳速度極快,經常讓對手躲閃不及。高二的時候高炘晉級空手道黑帶二段,成為所在的震威道場里最出色的選手之一。
媽媽看兒子:
希望他做男子漢
「我對他沒什麼高的要求,只要做個男子漢就可以了。」甄妙蓮說話的時候顯得坦然而自信,畢竟,22歲的高炘現在儼然已經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了。為了高炘,甄妙蓮辭去了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照顧、培養他。
拍完《漂亮媽媽》回來,高炘再次進入普通小學,從此一路讀完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和普通孩子在一起。廣州聾人學校校長鄭偉杭說,能進入普通學校的失聰孩子很少,除了客觀原因外,家庭良好的康復訓練是重要前提條件。像高炘這樣的重度耳聾,即使戴上高級助聽器,聽力也只能恢復50%左右。他聽一句話要使用三種能力,分別是聽聲音、看口形和意會,這三種能力培養起來的難度非常大。正是因為家庭、學校幾十年來的艱辛付出,高炘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④ 媽媽電影演員表
電影媽媽演員表:
1、吳彥姝飾媽媽
2、奚美娟飾女兒
3、文淇飾周夏
4、朱時茂飾醫生
5、李曉川飾警察
6、楊恩又飾小女孩
7、劉洋飾醉酒男
電影《媽媽!》劇情
《媽媽!》是由楊荔鈉自編自導,吳彥姝、奚美娟領銜主演,文淇特別主演,朱時茂友情出演的現實主義親情電影,於2022年9月1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媽媽!》從女性視角切入,通過細膩的鏡像語言,講述了一對大學教授退休母女,85歲母親照顧65歲患阿爾茲海默症女兒的故事。
影片首度正面呈現阿爾茨海默病的種種病狀及因此而生的真實困境,不僅填補了國內該類題材的空缺,也藉由影片的生動表達,讓觀眾重新認識阿爾茲海默病這一現代公共衛生的大挑戰,電影的上映引發了大眾層面的激烈討論。
⑤ 母親的電影
導語:母親更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母愛是最平淡朴實而又無私的。下面就由我為大家帶來關於母親的電影大全,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1《母親》
蘇聯,1926
導演:弗謝沃羅德·普多夫金
這是一部描述一個“自私”的母親怎樣走上革命道路的影片,去除其宣傳教育的部分,普多夫金對電影語言的貢獻是在蒙太奇表現性上的努力,那時電影才剛剛誕生不到30年。普多夫金的蒙太奇有別於愛森斯坦的直接,相對柔和,或者說更加詩意。
2《神女》
中國,1934
導演:吳永剛
中國最偉大的默片作品。阮玲玉扮演了一位職業為妓女的母親,展現了病態社會對女性的荼毒。更重要的是創作者發掘了底層婦女深沉的母愛以及反抗意識。無疑,阮玲玉塑造了一位偉大、高貴的“神女”或者說聖母形象。
3《母親》
日本,1952
導演:成瀨巳喜男
田中絹代扮演的母親,一個人獨自撫養亡夫留下的三個孩子,同時還要經營乾洗店,雙重的艱辛可想而知。影片用大女兒的視角講述故事,描繪了戰後日本庶民女性重建家園的生活細節。這部電影被稱為成瀨巳喜男最好的作品之一。小津安二郎用《晚春》鋪陳父愛,成瀨巳喜男用《母親》致敬母愛。
4《大橋下面》
中國,1984
導演:白沉
中國銀幕上少有的未婚媽媽形象,80年代中國最美麗演員,龔雪扮演的上海姑娘秦楠,有一個兒子冬冬,面對封建思想和世俗偏見,秦楠選擇了堅強面對。龔雪的演技含蓄內斂,隱忍之中又不失爆發力,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無比動人。這也是中國影片第一次入圍威尼斯電影節。
5《母親》
日本,1988
導演:松山善三
為了專心照料全身癱瘓的丈夫,磯村家的母親不惜與子女斷絕關系。雖然三餐不愁,小孩自此卻成無主孤兒。十五年過去,孩子嫁的嫁,娶的娶,正當最小的一個亦披上嫁衣,五小福漸漸體會到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6《媽媽再愛我一次》
台灣,1988
導演:陳朱煌
本片堪稱台灣最催淚的母愛電影,改編自台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以倒敘方式進行,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尋找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的故事。主演是楊貴媚。1988年在台灣上映時並沒有多大的反響,1990年在大陸上映時幾乎哭倒了長城,影片主題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更是風靡神州大地。
7《媽媽》
中國,1990
導演:張元
張元導演處女作,被稱為中國最早的獨立電影之一。影片講述了一位被丈夫拋棄,獨立撫養大腦殘疾兒子的年輕母親的故事;影片大膽地採用黑白和彩色膠片並用的手段,並在虛構故事裡穿插了紀錄片的影像,大大地增加了影片的紀實力度。兒子的扮演者黃海波初登銀幕就令人驚艷。
8《情迷高跟鞋》
西班牙,1999
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麗貝卡是電視台的播報員,她小時候,作為當紅歌手的母親為了事業更好的發展遠走墨西哥。麗貝卡的記憶中只有隻有母親出門演出時遠去的高跟鞋聲。母親是麗貝卡的偶像,她渴望成為母親那樣光芒萬丈的人,可母親的.高度她永遠無法企及。阿莫多瓦沒有浪漫化母愛,而是在愛恨交織的情緒中刻畫了兩個女性各自的強烈個性。
9《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西班牙,1999
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護士馬努艾拉是一位單身母親,與18歲的兒子相依為命,出於特殊原因她隱瞞了孩子父親的事。在一次劇院演出過後,兒子被飛馳而過的汽車撞死。絕望的馬努艾拉在整理兒子遺物的時候發現他對父親的渴望。為了完成孩子的心願,她決定獨自踏上尋找孩子父親的旅程,在孩子死後達成他生命的完滿。
10《折翼母親》
英國,1994
導演:肯·洛奇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是以關注底層生活而著稱的肯·洛奇又一部社會寫實作品。單身母親瑪吉,不堪忍受相似的家庭暴力,先後離開了四個男人,而艱辛地養育他們遺留下來的孩子。影片女主角精彩的表演為她贏得了柏林電影節影後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