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教父3最後,麥克是怎麼死的
麥克是老死的,他女兒死他後心灰意冷,回到了西西里島。倒在地上的人就是他,他死了以後,生意已經給文森去做了。
《教父3》是1990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是繼1974年《教父續集》之後十六年的1990年才上映的《教父》三部曲完結篇。本片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再次執導,主要演員有阿爾·帕西諾、黛安·基頓、安迪·加西亞等。
該片講述了,1979年,第二代教父麥克·柯里昂到了垂暮之年,為了靈魂的救贖,麥克慢慢結束家族的黑道事業,轉投正當生意。
(1)麥克電影老師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麥克·柯里昂
二代教父麥克,想要棄惡從善,他不僅放棄了柯里昂家族中大多的犯罪勢力,甚至創立了以父親為名的維托·柯里昂基金會。獲得了吉爾戴大主教所頒發的聖巴斯弟盎勛章。
2、文森·柯里昂
麥可大哥桑尼的私生子文森·曼西尼,文森是個野心勃勃、風流瀟灑的年輕後輩,他與柯里昂家族手下的一名黑幫頭目喬伊·札薩有相當嚴重的沖突,兩人甚至在麥可面前大打出手。
3、凱·柯里昂
麥克多年未見的妻子,與麥克在西西里旅遊,他們最後也打開了彼此的心門互訴心聲,麥可希望得到凱的諒解,而凱也告訴麥可她始終愛著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教父3
Ⅱ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主人公叫麥克 一個孤兒 然後遇到一個女老師收養了他 他還擅長打籃球 他還有句台詞
如樓上所說。盲點。主角打得是橄欖球不是籃球,女主角也不是老師,應該算個家庭主婦,由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現在《地心引力》女主),確實是部好電影,而且改編自真人真事,麥克也即是現實生活中2009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首輪選秀球員邁克爾·奧赫。希望能幫助你了解電影背後的故事。
Ⅲ 發於欲止於情——電影《朗讀者》
8年後麥克是法律系學生跟老師去旁聽一場關於納粹衛兵的審判,而其中一個被告就是韓娜。說不出麥克有多震驚,8年離別重見沒想到是這番景象。
在審判過程中,有6個被告,除了韓娜其他人對之前的事情都盡量不說,只有韓娜面對法官的提問時,她如實相告,很多讓人不可思議的問題,在她眼裡卻是那樣的理所當然。為什麼會得到這份工作,在她眼裡沒有什麼政黨,沒有什麼自不自願的問題,而是那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所以她去了,而她在集中營表現的種種「不人道」在她眼裡,她只是在履行工作職責。法官問他,為什麼明知挑選出來的人要拿去送死她還是這么做?而她只是說每天有很多人送進來,空間不夠,只能處理一些人,這樣才能騰出空間容納新來的人,如果不這么做,那法官你要怎麼做?問的法官啞口無言!她就像被洗腦一樣,眼裡沒有沒有所謂的同情心,沒有人道可言,有的只是做好工作。
審判時提到每次韓娜挑選被處死的人時,都是挑選少女,而且把她們叫到一個房間,叫她們給她朗讀。而且這些少女都是看起來比較弱,需要人照顧的。麥克聽了非常震驚,感覺自己就像是那些少女也被韓娜同樣如此對待。看他生病照顧他,跟他糾纏,讓他給她朗讀。那是一種羞憤的情感。
面對300個猶太人在教堂里被活活燒死,法官問為什麼不開門,有什麼理由不開門?而韓娜的回答也很簡單,因為如果開門他們就會逃走,就會引起騷亂,而她們就6個人根本無法控制這樣的場面,所以不能開門。在場的人都無比震驚,就這樣如此簡單的理由,讓他們眼睜睜的看著300人被活活的燒死。
當其餘5個衛兵都說當時事後報告是韓娜寫的時候,韓娜是主謀時,她百口難辯,因為這些都是大家一起商量的結果,怎麼就變成她一個人的決定了。當法官要鑒定韓娜的筆記時,為了掩飾自己是文盲,大字不識,為了維護僅剩的尊嚴,她只好承認報告是自己寫的。而麥克非常清楚,韓娜是文盲,她根本不可能會寫報告,這樣就談不上主謀了,如果他說出這個秘密,那麼就可以挽救韓娜,至少可以減刑。可是麥克對他們的過往覺得羞恥,覺得韓娜是納粹分子,就應該受到懲罰。在無比糾結中麥克去過去的集中營看過後,打算去監獄看望韓娜,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韓娜被判終身監禁。
在韓娜在監獄中呆了10年後,麥克開始定期給他寄他朗讀的磁帶。韓娜根據他的朗讀對應書本,開始學習識字。慢慢的可以給麥克寫信,可麥克從來不回信。
終於韓娜在監獄度過20年,可以出獄了,麥克來監獄看他。韓娜伸出手想握著麥克是手,可麥克卻縮回了自己的手。漢娜知道麥克結婚又離婚,有個女兒但不常見,仍一個人生活,她以為自己出獄後有希望,不需要一個人面對新的世界,可以跟麥克在一起。可麥克卻為韓娜安排了一個另外的住處和工作,可麥克的種種表現讓她失望了。最後她留下遺書自縊了。
麥克按韓娜的遺願把她畢生的積蓄捐給那位倖存者猶太人,雖然他不得不說明他跟韓娜的關系,但終究也是隨意交代。最後麥克帶著女兒來到韓娜的墓碑前終於可以坦然的跟人訴說自己和韓娜的故事了。
這是德國對二戰後的反思,納粹分子可以讓一個熱愛文學的文盲,樂於助人的普通女人變成一個毫無人性,只知道服從的機器。一段忘年戀,從基本的情慾開始,卻在有愛時不辭而別。再次相見卻要在道德,法律,愛恨,羞愧中抉擇,最後在愧歉與救贖中完結。
看的電影版本感覺被剪切了不少,有些地方有點交代不清楚,搞得有些地方不是特別好銜接,但真的是一部好電影,非常值得看。
Ⅳ 電影教父里麥克的扮演者是誰
麥克的扮演者是艾爾·帕西諾。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1940年4月25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美國演員。
1969年,帕西諾首次出現在電影銀幕上,在《我,娜塔麗》和《毒海鴛鴦》中出演。1971年,他出演了他的成名作《教父》。之後連續4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3年,他憑借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演出獲得第6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5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2007,他獲得美國電影學會頒布的終身成就獎。2012年被授予美國國家藝術勛章。
(4)麥克電影老師擴展閱讀:
個人演藝經歷
1973年,阿爾憑借在《教父》中的精彩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1973年,派拉蒙公司出資六十萬美元加上總利潤的百分之一,邀請三十三歲的阿爾在《教父2》中再塑邁克爾·柯里昂一角。
1985,他出演成本為二千八百萬美元的電影《革命》上映,影片的美國本土票房不足一百萬,阿爾·帕西諾因此息影4年。
1989年,他重回到百老匯演舞台劇,出演了《凱撒大帝》、《李察三世》和獲得東尼獎的《帕洛漢姆的基本訓練》。
1989年,他出演的《午夜驚情》上映,而由他自己參與拍攝並製作了一部片長一小時的影片《本地的污點》在現代藝術博物館中放映給小觀眾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爾·帕西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父
Ⅳ 電影《教父》中,為什麼麥克的妻子不能像老教父的妻子那樣支持麥克
《教父》安排Michael有這樣一個妻子,在小的層面上,是表現教父家庭內部的沖突;在大的層面上,是展示在兩種價值觀的對撞下,一個傳統的義大利黑幫集團,如何在現代化的美國生存。
Kay是一個新式女性,她的獨立自主體現在,她可以為愛嫁入黑幫家庭,她也可以為自由離開那個地方。她希望過的是平靜正常的生活,一種美國式的生活,哪怕是犯罪帝國的王後,也非她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