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建國初期最著名的二十二位著名演員
1961年,周總理提出評選中國電影界自己的明星的事宜,最後確定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謝添、崔嵬、陳強、張平、於藍、於洋、謝芳、李亞林、張圓、龐學勤、金迪、田華、王心剛、王曉棠、祝希娟等22人,他們被定名為「新中國人民演員」,俗稱「二十二大電影明星」。
㈡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在哪一年推出了續集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在1963年推出了續集。
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由李亞林、梁音、金迪、宋雪娟、劉增慶參演,講述了大隊派孔淑貞和李克明去學習,本來是要他們回來領導修電站,然後在一次次的經歷之中,最終任職峨眉電影製片廠導演的故事。
演員簡介
李亞林,中國影視演員、導演。生於遼寧金縣,1951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前身)。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主演《水庫上的人們》、《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烽火列車》等影片。1975年起任峨眉電影製片廠導演。參與導演的影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為什麼生我》,分別獲文化部1981年、1984年優秀影片獎。
㈢ 十歲父親自殺去世,與劉曉慶齊名,被封世界十大影星,吃素32年
如今的她被評為「惡婆婆專業戶」,雖然已年近65歲,但是她年輕時卻是在國內,甚至國際影壇能夠呼風喚雨的人物。27歲得全國大獎,29歲得國際大獎,32歲獲「世界十大影星」稱號,並且是首位登上《時代周刊》上的華人,她就是潘虹。
文/娛樂教研室
潘虹,1954年11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中國大陸女演員,表演藝術家。她是首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藝人。
潘虹原名劉蓉華,可在報戶口的時候,戶籍警錯寫成了劉榮華。潘虹的祖父是俄羅斯人,祖母是中國人。祖母姓劉,潘虹的父親隨母姓,也姓劉。家中有兩個妹妹,父姓劉,母姓潘,均為上海人。當潘虹上幼兒園時,父親在一場「斗爭」中落網了。在潘虹10歲那年,父親自殺去世。上小學二年級時,上海外國語學院附屬小學來校招優秀學生,潘虹也去報考了。但是,她沒有通過而落榜了。1972年之後,緊接著又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潘虹畢業了,便也在這運動中離開了上海,當時,她17歲,在長江中的崇明島插隊落戶了。1973年,上海戲劇學院來崇明島招生,潘虹報考後,被錄取在了表演系。在崇明島做「知青」在學校期間她參與了《青春》、《歡騰的小涼河》與《朝霞異彩》三部影片的拍攝,但都是潘虹畢業後才製作完成並公映的
1973年,潘虹以自己朴實無華的表演贏得了老師們的贊許,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1976年冬,在成都峨眉電影製片廠的影片《奴隸的女兒》擔任主角。也是由於潘虹耐人尋味的眼睛,潘虹被導演楊延晉選中作了電影《苦惱人的笑》女主角———一位在講真話還是說謊中徘徊的女性———並一舉成名。這也是潘虹拍過的第一部電影。並受邀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展映。獲得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潘虹由此成名。1979年,主演由瀟湘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透過雲層的霞光》,是導演歐陽山尊在十年動亂之後拍攝的第一部故事影片。1980年,《漩渦里的歌》是峨影廠攝制的一部以音樂為題材的影片,潘虹第一次在影片中飾演一位思想開放的現代女性形象
同年,主演根據文學家巴金從1944年開始創作的長篇小說而改編的影片《寒夜》。潘虹飾演的女主人公「曾樹生」,是一個很有時代感的「花瓶」。她是那種既忍辱負重,卻又找不到出路的另一種悲劇女性。獲得了華表獎優秀影片和第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榮譽證書,以及第三十八屆戛納電影節優秀影片榮譽證書,並成為中國第一次成功入圍參賽戛納電影節的影片。1984年末,應香港導演李翰祥之邀,接拍由他執導的電影《火龍》,飾演溥儀特赦出獄後與之再婚的妻子李淑賢。此片獲198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的六項提名殊榮
1985年,主演陳家林執導的《末代皇後》,飾演時間跨越度從民國十一年到三十幾年的皇後婉容。影片於1988年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上映,潘虹又再次奪得了最佳女主角殊榮。1986年,主演電影劇作家張弦根據作家陸文夫的中長篇小說《井》改編,由李亞林執導的電影《井》。飾演女主角徐麗莎,故事中她已不是接受過現代科學文化洗禮的女子,而是舊式的柔弱女性。她有舊女性的軟弱,又有「五四」以來女性的覺醒,是一個矛盾復合體。1987年5月,影片《井》被送到戛納電影節公映,公映六場。獲得義大利第十九屆陶米爾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二等獎,同時她也憑借徐麗莎奪得了最佳女演員獎
1988年秋天,主演謝晉執導的電影《最後的貴族》,同年,潘虹還成為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照片是由一位美國記者在《最後的貴族》拍片現場拍攝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中第一位成為《時代周刊》雜志封面人物的是鄧小平,第二位就是潘虹。1990年,潘虹主演的《獨身女人》上映。影片中,她飾演的歐陽若雲是90年代經濟潮中女強人,渴望愛情,對男性持極端審慎的態度。1992年,主演中國第一部以股市為題材的影片《股瘋》,也是大陸和香港聯合拍攝的第一部以「股票」為題材的影片。影片用輕喜劇的形式充滿善意地描繪了1990年代全民炒股的瘋狂熱潮。通過對股票市場的漲落起伏和人們生活的戲劇變化,從側面流露出中國民眾對於經濟觀念的轉化。憑藉此片潘虹奪得了第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第十七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首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第五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首屆長春電影節金鹿獎、首屆上海影評人獎等多個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
可以說曾經潘虹在華人女星中算是領軍人物,不僅僅是在中國,國外也非常高的認知度。這一點讓人很輕易的想起同一年代的另外一位人物,劉曉慶。兩人年齡、地位都十分相仿。然而她們似乎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潘虹從不利用話題等給自己提高曝光度,她的「新聞」卻顯得相當少。而且懂得定位自己,在很多電視劇電影中也從曾經的主角到如今的各種婆婆,媽媽之類的角色,不過對於這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老藝術家來說無論飾演什麼樣的角色依然都盡力去演到最好,即使是配角又如何。
在潘虹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之時,她的感情卻出現了危機。那一年潘虹還在法國,著名導演謝晉又邀請她回國在新片《最後的貴族》中飾演女主角李彤。也許是因為太投入於事業了,潘虹和米家山結婚8年,他倆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足380天。終於有一天,米家山開口了,他說:「我們不能這樣下去了,潘虹,也許離婚對我們倆會更好一點。」在拍完《最後的貴族》之後,經過了一段時間思考的潘虹和米家山終於決定分手。1990年4月,潘虹回到四川成都,他倆在街道辦事處辦理了離婚手續。潘虹在1994年自己出版《潘虹獨語》中寫道:「尷尬如我。」「陽光下的我,是別人眼中燦爛的輝煌。一個23歲就出名,27歲得全國大獎,29歲得國際大獎,32歲獲『世界十大影星』稱號的命運的寵兒。」「月色中的我,是自己心裡空洞的失落。一個從小遭人白眼的右派的女兒,一個10歲父親就自殺的小姑娘,一個24歲結婚、32歲離婚的獨身女子。」
離婚多年,潘虹一直獨自生活,無兒無女。獨自一人,心靈總歸要有個寄託。所以潘虹選擇了皈依空門,成為一個有著屬於自己信仰的居士。而且自那開始她就開始吃素了。說起皈依的理由,潘虹坦言:「作為演員,我們都是常年在外拍戲,跟家人、親人團聚的日子非常的少,這免不了有許多的牽掛。當自己有了信仰,即使不能跟家人見面,我也可以在異地給他們祈福呀。」「現在的社會無論怎麼精彩,我的心卻很靜,我很享受這種用心沉下來的感覺。」
潘虹是位樸素、大方、高雅、文靜的女性,恬淡中潛藏著激情,柔弱中不乏執拗和堅忍,她是蜚聲中外的電影明星,卻待人親切誠懇。潘虹被稱為80年代的「悲劇女皇」,她在多部影片中塑造的悲劇形象令人時隔多年仍記憶猶新,她的出色表演已經被觀眾所公認。潘虹的表演天賦極高,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貴族氣質和文化涵養常給人一種清冷、孤傲的感覺,扮演的角色也多屬於內斂型
㈣ 李亞林的生平簡介
李亞林,男,1968年7月生,籍貫陝西,博士、教授
㈤ 60年代22大電影明星之外,還有哪些演員讓你難以忘懷呢
1962年的中國22大電影明星,是在當時的四大電影廠提交上來的名單中選定的。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電影廠並沒有把最好的演員全部提交上去,造成了很多明星遺憾出局,因此,這次評選是不太公平的。
首先,這是評選新中國的影星,那些在解放前大放異彩,但已經離世,或者建國後沒有太大作為的老牌影星就都沒有計算在內。這一點是沒問題的,畢竟我們選的是新中國影星。
建國前就已經去世的胡蝶,阮玲玉肯定是被排除在外了,不過像金焰、石揮、周璇、藍馬和張伐等著名演員也被排除在外,也確實比較可惜。比如藍馬在1959年,還曾主演了反映紅軍長征題材的電影《萬水千山》。
當時的評選結果,是由文化部發布文件通告的,包括:上影廠的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祝希娟,北影廠的謝添、崔嵬、陳強、張平、於藍、於洋、謝芳,長影廠的李亞林、張圓、龐學勤、金迪,八一廠的田華、王心剛、王曉棠共22個人,定名為“新中國優秀電影演員”,俗稱“22大明星”。
這22名演員,也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新中國電影的發展。如果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演員中既有演技派,也有偶像派。有一身正氣的主角,也有甘作綠葉的配角。
但其中也有一些演員的入選充滿了爭議,比如祝希娟,當時只主演了一部《紅色娘子軍》,金迪也只演了一部《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張圓塑造的角色比較多,但這些電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角色也沒有給人留下過深刻印象。他們的入圍,也稀釋了“22大影星”的號召力。
另外同樣落選的還有出演《奇襲》中方連長的張勇手,出演《女籃五號》的老演員劉瓊等人。而那些入圍的演員,也並沒有因為入選而多發一分錢的工資,甚至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當選。更多人是從各大影劇院懸掛著的大幅照片中才知道自己入圍的。
不得不說,現在看來有很多經典的影片,都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生產出來的。無論資金和技術,都無法與現在相比。但那個年代的影片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卻是我們現代人所缺乏的。
㈥ 跪求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bGj6RBUaGK-Z5cNEHf2Ulw
作品相關簡介: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是由峨眉電影製片廠於1981年9月2日推出的一部愛情片。
該片由張其,李亞林執導,由沈丹萍、賀小書等主演。
該片主要講荒妹從小對男生產生戒備心到喜歡榮樹,再到被迫嫁人還錢反抗,恰好趕上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她終於勇敢面對愛情的故事。
2018年8月18日,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
㈦ 抗美援朝有哪些電影
抗美援朝的電影有《上甘嶺》、《烽火列車》、《英雄坦克手》、《集結號》、《我的戰爭》等。
1、《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7)電影演員李亞林簡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上甘嶺 網路
烽火列車 網路
英雄坦克手 網路
集結號 網路
㈧ 北京市太子峪陵園怎麼樣
北京西郊,永定河畔,有一片凈土,這里就是北京市規模最大,安葬骨灰數量最多的太子峪陵園。據《地方誌》記載:昔日為明太子陵寢,故稱「太子峪」。東與燕京八景「盧溝曉月」、宛平古城相鄰;西接燕山山脈,形成西北靠山,東南臨水,面對華北平原之格局。
北京市豐台區太子峪陵園介紹
太子峪陵園南臨京石高速公路,東接永定河,北依燕山山脈,坐北朝南、三面環山,地勢優越、風調水順。陵園始建於1988年,現已安葬骨灰兩萬余份。安葬在這里的已故名人有著名作家鮑昌,著名電影演員李亞林,我國 第一代播音員費寄平。園內蒼松翠柏、四季常青,兼天地之瑞氣,明堂廣大,風阜豐衍,林茂草郁,聚氣藏風,為亡靈建造安息聖地。
㈨ 太子峪陵園怎麼樣位置在哪裡
太子峪陵園環境優美,春天鮮花開滿山,夏有清荷撲鼻香,深秋碩果累累、滿山紅,冬有皚皚白雪、滿山崗。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陵園南邊是京石高速公墓,東邊有永定河,北有燕山山脈,整體呈坐北朝南向,可謂是逝者嚮往的往生凈土了。
㈩ 王心剛去世了嗎
截止到2021年6月王心剛沒有去世。
王心剛,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演員。
195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寂靜的山林》,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
1990年,與菲力浦·博薩斯聯合執導劇情電影《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該片獲得全國優秀影片獎特別獎。
2006年,主演獻禮電影《我的長征》。
2009年,獲得第12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終身成就獎。
2012年,獲得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2014年,王心剛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王心剛早年經歷
王心剛自小喜好文藝,尤其對舞台表演有濃厚興趣。進入中學後,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他參加了業余文藝演出活動。
1949年,即將中學畢業時參加了沈陽市舉辦的文藝骨幹訓練班。之後,加入東北軍工局文工團(後改為抗敵話劇團),成為話劇演員,後為沈陽部隊抗敵話劇團演員。
1950年9月,王心剛入伍。之後,成為沈陽軍區軍工局文工團演員。
1951年9月,成為東北軍區文工團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