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柏林會戰的第二部
1949年
外文片名:The Fall of Berlin,Part Two.....(literal English title)
導演:Mikheil Chiaureli
編劇:
Mikheil Chiaureli
Pyotr Pavlenko
主演: 影片類型:劇情 / 戰爭
國家/地區:蘇聯
上映:1949年
對白語言:俄語
色彩:彩色
混音: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製作公司:Gosudarstvenii Komitet po Kinematografii (Goskino
發行公司:Artkino Pictures Inc.[美國](1952) (USA) (subtitled)
其他公司:Kinostudiya Mosfilmproction unit
kheil Chiaureli是斯大林的御用導演,《攻克柏林》長達近五個小時,分上下兩部,處處著重突出最高統帥的高瞻遠矚。影片結尾,斯大林乘飛機抵達陷落的柏林,接受蘇軍的歡呼。其實這是「藝術虛構」。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一樣,這場實際主要由朱可夫將軍指揮的戰役,影片中絲毫沒有他的影子。當時朱可夫已經因為功高震主,被羅織罪名,發配到烏拉爾軍區去了,這是1946年的事。這部1949年的電影很自然地就將朱可夫的功勞「藝術虛構」到偉大領袖的頭上了。因為這部影片,導演連續獲得了兩次國家獎金,包括1950年的斯大林獎金。中國觀眾熟悉的《難忘的1919》(1952)也是出自這位導演的手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影片都是由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譜曲的。
Ⅱ 二戰猶太小孩逃生電影有哪些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八歲男孩布魯諾(Asa Butterfield 飾)一家隨著納粹軍官父親的一紙調令,由柏林搬遷到了鄉下。失去了朋友們的布魯諾很快對新家附近的「農庄」產生了興趣,那裡有一群身穿「條紋睡衣」的人終日忙碌,並且其中一個為布魯諾一家服務,他形容骯臟,態度慎微。周遭環境和布魯諾的舉止讓母親暗暗擔憂,但納粹父親制止家中任何懷疑既定政策的行為。 布魯諾偷偷結識了鐵絲網另一邊的同齡男孩施穆爾,並時常帶給他食物吃。在緊張的家庭氛圍和姐姐向成人世界的變化中,施穆爾是布魯諾惟一的朋友。某日布魯諾決定,去鐵絲網的另一邊,以便見到施穆爾的父親…… 本片根據約翰·伯恩的同名小說改編,獲2008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獎
《莎拉的鑰匙》
法國影片《莎拉的鑰匙》以二戰期間真實的「冬賽館事件」為背景展開,在1942年的7月份,巴黎警察受納粹之命,拘捕了上萬猶太人,其中包括數千名兒童,他們先被集中在冬季自行車競賽體育館,之後分批送往集中營,死於毒氣室。故事的主人公莎拉就是被慘遭逮捕的兒童之一。年幼的莎拉並不知道發生什麼,在警察命令她的父母收拾東西跟他們走時,為保護四歲的弟弟,她把他鎖在家中他們平時玩捉迷藏的密櫃里。密櫃里有點水和食物,還有手電筒。她以為不多久就能回家把弟弟放出來。殊不知,她和家人即將踏上的,是一段沒有回程的死亡之旅。眼見自己被迫擠在巴士和火車里,離巴黎越來越遠,莎拉手裡緊握著鑰匙,心裡越來越焦慮。她決心一定要回去,遵守她和弟弟的約定。 六十年後,嫁到法國的美國女記者茱莉亞,受命撰寫一篇有關「冬賽館事件」的文章,卻不料因此挖掘出一樁丈夫家隱瞞了數十年的秘密。原來在莎拉一家被捕幾個月後,茱莉亞丈夫的祖父母一家人,搬進了原來莎拉家租住的公寓。莎拉並不在「冬賽館事件」遇害者的名單里,茱莉亞發誓要找出莎拉去向的真相。但如果真相的揭示,可能會造成更多痛苦,人類應該怎樣面對自己留下的瘡疤。
《二戰男孩逃生記》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根據尤里·奧萊夫的暢銷小說改編。猶太小男孩蘇里克本來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是德國納粹的入侵改變原本平靜的生活。1942年,納粹佔領下的波蘭,9歲的少年蘇里克逃離了華沙猶太人區。蘇里克的爸爸為了掩護他逃跑,死在了納粹的槍下;蘇里克的媽媽和兄妹都生死未卜。為了活命,8歲的蘇里克不得不隱姓埋名,用尤萊克這個名字過上逃亡的生活。他隻身生活在樹林中,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冬天的寒冷和孤獨時刻會摧毀他,納粹的搜捕也時時威脅著他。在一個冰雪交加的寒冬,他終於在一戶房子前暈倒,一位波蘭中年女子救了他。在那時,雖然猶太人被波蘭人所敵視,但是這位女子卻對小尤萊克萬分心疼,想盡一切辦法幫他偽裝成波蘭人。然而,為了防止尤萊克的身份被暴露,他不得不繼續逃亡。在逃亡之路上,尤萊克遇到了為了賞金而出賣他的人,也遇到了不惜一切願意幫助他的人。不幸的是一次意外,尤萊克失去了一隻胳膊,他很難再找到工作,但他仍然沒有放棄生存的希望。終於俄國軍隊來到了村莊,尤萊克找到了一個願意收留自己的家庭,然而他又一次遭到了背叛。尤萊克被人帶回了他的家鄉,但他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猶太人。因為在漫長的逃亡歷程中他對猶太的信念被逐漸的消磨,他必須在真實的身份和偽裝之間做出選擇。最後,尤萊克在猶太孤兒院工作人員摩斯切·弗蘭奇的幫助下到達華沙孤兒院,從此他過上了穩定的生活。
《美麗人生》
猶太青年圭多(羅伯托·貝尼尼)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尼可萊塔·布拉斯基),他彬彬有禮的向多拉鞠躬:「早安!公主!」。歷經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後,天遂人願,兩人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 然而好景不長,法西斯政權下,圭多和兒子被強行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毅然同行,與丈夫兒子分開關押在一個集中營里。聰明樂天的圭多哄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獎品就是一輛大坦克,兒子快樂、天真的生活在納粹的陰霾之中。盡管集中營的生活艱苦寂寞,圭多仍然帶給他人很多快樂,他還趁機在納粹的廣播里問候妻子:「早安!公主!」法西斯政權即將傾覆,納粹的集中營很快就要接受最後的清理,圭多編給兒子的游戲該怎麼結束?他們一家能否平安的度過這黑暗的年代呢?電影結尾讓人感動,令人深思。
Ⅲ 柏林會戰的第一部
更多外文片名:
Padeniye Berlina
The Fall of Berlin,Part One.....(literal English title)
The Fall of Berlin
混音: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反法西斯的最後戰場。
該片描寫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後期,紅軍經過頑強的激戰,擊潰了法西斯駐柏林守軍,一舉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的故事。
1941年,德軍佔領了煉鋼工人伊凡洛夫的故鄉,掠走了他的愛人娜塔莎。曾經受過斯大林接見的伊凡洛夫參加了紅軍,走上了戰場……
影片以點帶面,從一個普通人物遭逢戰爭的磨練開始講起。1941年,德軍佔領了煉鋼工人伊凡洛夫的故鄉,掠走他的愛人娜塔莎。伊凡洛夫參加了紅軍,走上戰場。從此影片由點轉向面,以大規模和大氣勢來描述蘇聯紅軍衛國戰爭的全景以及斯大林的高大形象。 本片與後來攝制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統稱為《解放三部曲》。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以國家名義調用雄厚資金與大量軍隊,故場景異常壯觀。導演齊阿烏列里原是喬治亞的雕刻家,他繼承俄國前輩創作嚴謹的體驗派電影理論,同時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性美好的一面。風格既帶有歌頌英雄的奔放熱情,也呈現了中古民間藝匠那種與原始時代畫家相類似的簡潔手法。當然影片帶有當年蘇聯意識形態的烙印,可視為對二戰的蘇聯觀點。片中塑造的希特勒形象在當時的中國內地是第一次,他狂放傲慢、瘋狂而歇斯底里的表演給那一代人留下最深刻的回憶印象。本片音樂由肖斯塔科維奇創作。
Ⅳ 有沒有柏林會戰的電影
電影《攻克柏林》、《解放》。
Ⅳ 柏林防空塔電影叫啥在哪裡看
柏林會戰,騰訊視頻。柏林防空塔配置128毫米雙聯裝重型高射炮,在電影《柏林會戰》中出現。《柏林會戰》是由MikheilChiaureli執導的一部二戰戰爭電影,於1950年上映。
Ⅵ 求1945柏林保衛戰的情節
柏林會戰
[url=http://ke..com/image/0fb505d5d17998d751da4b0f]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0fb505d5d17998d751da4b0f.jpg[/img]
[/url]Berlin,Battle of
[[url=http://ke..com/view/552668.htm?fr=ala0_1_1#]編輯本段[/url]]概述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162個師共250萬部隊,另配屬7500架飛機、4.2萬門火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當面之敵為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共100萬人。戰役於1945年4月16日發起,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又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於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8 日德軍統帥部代表W.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簽署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消滅德軍93個師,殲滅德軍近100萬人,其中俘獲官兵約48萬人,繳獲火炮8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飛機4500架。蘇軍傷亡30.4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輛、火炮 1220門和飛機527架。柏林戰役的結局,標志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的終結。
[[url=http://ke..com/view/552668.htm?fr=ala0_1_1#]編輯本段[/url]]戰役經過 1945年春,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已在德國本土作戰。蘇軍距柏林僅60公里,准備給德軍以最後殲滅性打擊。美、英軍的先頭部隊則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國首都100—120公里。4月中旬,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戈沃羅夫)在同德軍庫爾蘭集團作戰;白俄羅斯第3方(司令為巴格拉米揚大將)面軍肅清了東普魯士集團(參見東普魯士戰役);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徹底殲滅了格丁尼亞地域德軍集團殘部,其一部兵力在但澤(格但斯克)西北前出到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抵達奧得河,在屈斯特林地域奪占數個登陸場,並於粉碎德軍波美拉尼亞集團後著手變更部署,以佔領施韋特至大加斯特羅澤一線,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大加斯特羅澤至彭齊希間逼近尼斯河,並在諾伊施塔特、拉蒂博爾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邊境;烏克蘭第4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大將)進抵拉蒂博爾、日利那一線,烏克蘭第3(司令為蘇聯元帥托爾布欣)、第2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於4月13日攻佔了維也納(參見維也納戰役)。
德軍主力此時仍集中對付蘇軍。至4月16日前,在蘇德戰場作戰的共有214個師(其中34個坦克師,15個摩托化師),又14個旅。而當時對美、英軍作戰的只有60個人員裝備不齊的德國師,包括5個坦克師,僅有約200輛坦克。防守柏林方向的是G.海因里希上將指揮的「維斯瓦」集團軍群(轄坦克第3集團軍、第9集團軍),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第17集團軍(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坦克師,以及許多其他部隊和兵團,共約10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104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輛、作戰飛機3300架)。陸軍總部預備隊有8個師。此外,在柏林市還組建了200多個國民突擊隊營,守軍總兵力超過20萬人。德軍在柏林方向的防禦是重兵密集的縱深防禦,包括奧得河——尼斯河地區及柏林防禦地域:奧得河——尼斯河地區構築三道防禦地帶,縱深20—40公里;柏林防禦地域包括外層、內層和市區三道環形圍郭。在屈斯特林登陸場之前和科特布斯方向,防禦工事尤為堅固,這里集中了最強的軍隊集團。屈斯特林登陸場當面之德每3公里正面1個師,每1公里正面60門火炮、17輛坦克。德軍統帥部採取了各種措施,阻止蘇軍奪取柏林。而盟國也想搶占柏林,盡管反希特勒同盟各大國就柏林劃歸蘇軍作戰區已達成有協議。英、美兩國政治軍事首腦急欲使其軍隊先於蘇軍進占柏林。但英、美軍要完成此項任務卻力不從心,於是盟軍統帥部放棄了這項行動計劃。
蘇軍最高統帥部在准備對德軍的最後一戰——強擊柏林時,嚴守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商定和宣布的迫使德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無條件投降的政策。參加柏林戰役的有: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為特裡布茨海軍上將)一部,空軍遠程航空兵第18集團軍(飛機800架,司令為空軍主帥戈洛瓦諾夫),國土防空軍及第聶伯河區艦隊。此外,還有波蘭第1、2集團軍。蘇軍集團共有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25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約4.2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餘輛、作戰飛機7500架。這樣就造成了數倍於德軍的優勢:人員比德軍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飛機多1.3倍。各方面軍主要突擊方向的對德軍優勢更大。柏林戰役目的是,粉碎防守柏林方向的德軍集團,攻佔德國首都柏林,並於戰役結束前使蘇軍前出易北河與盟軍會師。戰役企圖規定,在寬大正面實施數個猛烈突擊,合圍柏林集團,同時予以分割,逐一消滅。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特別重視時間這一因素,要求戰役高速度進行,在12—15晝夜內結束。各方面軍司令根據大本營的企圖定下了決心。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朱可夫)奉命以第47集團軍(司令為佩爾霍羅維奇少將)、突擊第3集團軍(加強有坦克第9軍,司令為庫茲涅佐夫上將)、突擊第5集團軍(司令為別爾扎林上將)和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為崔可夫上將)的兵力從屈斯特林登陸場實施主要突擊,於戰役第一日突破第一、第二防禦地帶,保障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加強有坦克第11軍,司令為卡圖科夫坦克兵上將)、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司令為拉濟耶夫斯基少將)進入交戰(在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攻佔塞洛高地支撐點後)。至戰役第六日,方面軍主要集團應攻佔柏林,爾後,突擊第3集團軍轄坦克第9軍務於第八晝夜進至柏林以西地域;第47集團軍則於第十一日前出易北河一線。第61集團軍(司令為別洛夫上將)和波蘭第1集團軍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北,而第69(司令為科爾帕克奇上將)、第33集團軍(司令為茨韋塔耶夫上將)和近衛騎兵第2軍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南分別實施輔助突擊。第3集團軍(司令為戈爾巴托夫上將)為方面軍第二梯隊。近衛騎兵第7軍擔任預備隊。步兵和坦克應利用夜暗於拂曉前1.5—2小時,在30分鍾炮火准備之後發起沖擊。為了沖擊時對地面照明,共准備了140多部探照燈。
蘇軍計劃以三路進擊柏林:以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作為最強大的集團和攻擊的先頭部隊突破奧德河東、西兩岸防線和附近若乾地段,從東面攻擊。 以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前出到尼斯河東岸的南部直到蘇台德山麓,從南面攻擊。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前進到奧德河下游,從北面攻擊。
進逼柏林
4月16日凌晨5時整,朱可夫下達了攻擊命令,蘇軍的炮彈呼嘯著傾泄到德軍的防禦陣地上,轟炸機轟鳴著向德軍頭頂投擲下大量炸彈,整個大地都在可怕的顫抖之中。20分鍾後,140多個探照燈一下子全部亮了起來,把德軍陣地照得通明,德軍士兵們目旋眼花,蘇軍乘機向對方陣地沖去。很快,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了德軍在柏林外圍的第一道防禦地帶。與此同時,南面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亦於4月16日晨在尼斯河畔發起進攻,迅速渡過了尼斯河。
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防禦地帶後,當天中午即進抵到德軍第二道防禦地帶,但是,當蘇軍推進到該防禦地帶的樞紐澤洛夫高地時,卻遭到德軍的頑強抵抗,德軍憑借有利地形,頑強扼守每一條戰壕,每一個散兵坑,給予蘇軍很大的殺傷。朱可夫不斷增加突擊力量,並將兩個坦克集團軍投入戰斗,但幾次進攻都被德軍打退。4月17日晨,朱可夫集中了方面軍的幾乎所有炮火,在猛烈的炮火准備後,近千輛坦克排成一列縱隊向前推進,前面的一批坦克被擊中起火,後面的頂走它繼續前進。蘇軍士兵高喊著口號向前沖擊,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接著往上沖。此時防守在高地上的數師德軍已是傷痕累累,最終經受不住蘇軍狂潮般的沖擊,開始向柏林市區方向退卻,4月18日晨,蘇軍終於攻佔了澤洛夫高地,殲滅守敵近3萬人,並繼續向柏林城挺進。20日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先頭部隊第3突擊集團軍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率領下,抵達柏林近郊,使整個柏林城市區處於其榴彈炮和加農炮的射程之內。20日下午1時30分,蘇軍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內轟擊。
南面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強渡了尼斯河後,突破了德軍在尼斯河的防禦地帶,爾後強渡了斯普雷河,前進了30公里。當朱可夫的部隊在澤洛夫高地受阻時,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各坦克集團軍首先從南面向柏林突擊,至4月20日夜間,第3坦克集團軍突入了柏林市南郊,第4坦克集團軍也突進到柏林市西南郊。北面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於4月18日發起進攻,至19日強渡了東奧德河,牽制住了柏林以北地區的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的兵力。
至此,德軍在奧德河——尼斯河的防禦體系被蘇軍突破,蘇軍3個方面軍晝夜不停地向前突進,開始對柏林實施合圍。至4月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左翼部隊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柏林東南會合,切斷了德軍第9集團軍與柏林的聯系,並合圍了該集團軍。4月25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北面迂迴柏林的部隊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柏林以西會合,從而完成了對柏林的合圍。柏林以北地區的德軍集團,也遭到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右翼部隊的夾擊,處境十分困難。同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所屬近衛第5集團軍西進到易北河,在托爾高地與西線美軍第1集團軍會師。
市區激戰
鑒於蘇軍已兵臨柏林城下,希特勒決定德軍統帥部撤離柏林,他本人則留下「與柏林共存亡」。他下令軍事機關的所有參謀和文職人員都毫無例外地參加戰斗,並決定對按兵不動的指揮官要在5小時內處決,對退卻的官兵不僅要處死,還要在他們的屍體上掛起「逃兵」、「膽小鬼」、「他背叛了國家、玷污了德意志民族」的牌子示眾。
4月20日下午3點,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編制內的第3突擊集團軍第79軍的遠程炮兵首先向柏林開炮。經過近一天的戰斗,柏林接近地的德軍防線被突破。德軍防禦部隊在先前的戰斗中遭到慘重損失,已極度疲憊,無法阻擋占據優勢的蘇聯紅軍的強大突擊。
4月21日,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和第47集團軍突破到柏林城下,由於道路狹窄,蘇軍調整戰術,將坦克集團軍和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協同起來准備肅清殘敵。同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坦克部隊也接近柏林防禦圈。科涅夫將炮兵第10軍、突擊第25師、高射炮第23師加強給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殲擊航空兵第2軍擔任空中掩護。同日,蘇軍從後方調來了大口徑要塞炮用於摧毀德軍堅固據點,每發炮彈重量達到500公斤,在後面13天的戰斗中,要塞炮共發射約180萬發炮彈,戰斗到了空前慘烈的地步。
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蘇軍數千架飛機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萬噸的炸彈和汽油彈。在地上,平均每英里已部署到近千門的各種火炮集中射擊,柏林轉眼間成了一個昏暗的世界。轟炸和射擊結束後,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派出無數個突擊群和突擊分隊,從四面八方向市區突進。由於有了斯大林格勒的經驗,蘇軍戰士們知道如何去攻佔一個城市。蘇軍在進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飛機對目標地域進行轟擊,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噴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護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進,從後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鐵道和下水道滲透進去,攻佔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樓房。但柏林是德軍精心設防的城市,防禦體系完整,工事非常堅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蘇軍前進越艱難。堅固的樓房、隱蔽的地下室、地下鐵道、排水溝壕等等,都為德軍提供了發揚火力的支撐點。因此,蘇軍不得不逐棟樓房爭奪,逐條街道攻取,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此時希特勒仍在做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對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說「局勢會好轉的,我們的第9集團軍即將到達柏林,同第12集團軍一起,對敵人實施反突擊,俄國人將在柏林遭到最慘重的失敗。」一向對希特勒「報喜不報憂」的德軍將領,使他們的元首不了解,部署在柏林東南的布施將軍指揮的第9集團軍已被蘇軍分割包圍了,無法向柏林運動。在柏林西南防守易北河的第12集團軍,由溫克將軍率領拚命向柏林靠近,但終因受到美軍的牽制和蘇軍的阻擊,在進至費爾希地域後就再也前進不了了。幾乎與世隔絕的希特勒,呆在總理府的地下暗堡里不清楚上述情況,仍不斷地發出由他簽署的無線電報,調兵譴將。實際上,一些將領已不再那麼堅決地執行他的命令了。
4月27日,蘇軍已攻入柏林市的第9區,凱特爾才給柏林打來一個道出實情的電報,電報承認第12集團軍不能繼續前進,第9集團軍也無法突出合圍。希特勒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向希特勒提出了守軍從首都突圍的計劃,並保證「國家元首安全撤離柏林」,他還報告說,彈葯只夠2晝夜了,糧食和葯品幾乎告罄。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支持魏德林的突圍建議,認為從軍事的觀點看,這個計劃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希特勒意識到他已徹底輸掉了到這場由他發動的戰爭,他拒絕離開柏林,他要在這里堅持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4月28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所屬的第3突擊集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逼進了柏林的蒂爾花園區,這個花園區是柏林守軍最後一處支撐點,由於該陣地有政府辦公廳、國會大廈、最高統帥部等象徵第三帝國權力的最高首腦機關,所以,柏林守備司令部把黨衛軍最精銳的部隊部署在這里。崔可夫上將指揮的近衛第8集團軍首先向該陣地發起了進攻,當天下午跨過了蘭德維爾運河,佔領了德軍的通訊樞紐,掐斷了柏林與外界的主要通訊聯絡。深夜,第3突擊集團軍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指揮下向國會大廈外圍的內務部大樓發起強攻,德軍進行著絕望卻又是最頑固的抵抗,戰斗一直持續到29日深夜,在守敵幾乎全部陣亡的情況下,這座大樓才被蘇軍攻佔。
29日凌晨1時,希特勒宣布與等了他12年的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婚禮之後,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遺囑,指定海軍元帥鄧尼茨為他的接班人,他決定自殺並希望他們夫婦的遺體在總理府進行火化。30日下午3點30分,希特勒與結婚才一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寢室里雙雙服毒自殺,並且,希特勒在服毒的同時,還舉槍對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接著,戈培爾等人將希特勒和愛娃的遺體抬到總理府花園的一個彈坑裡,澆上汽油進行火化。
4月30日21時50分,蘇軍戰士將勝利的紅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圓頂
蘇軍攻佔國會大廈的戰斗還在激烈地進行著,第3突擊集團軍第150步兵師是最接近國會大廈的部隊。30日下午6時,蘇軍士兵又一次向這座大廈發起沖擊。盤踞在這里的近2000名德軍,不愧是第三帝國的「御林軍」,他們的頑強抵抗,使蘇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血戰中,即使蘇軍佔領了大廈下面的樓層,在上面樓層守備的德軍也不肯投降,蘇軍只好一層樓一層樓地與守敵搏鬥,在大廈的任何一角,都在進行激戰。蘇軍靠著源源不斷涌進大廈內的強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敵的抵抗。21時50分,蘇聯英雄米哈伊爾.耶果羅夫中士和麥利唐.坎塔里亞下士將蘇聯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主樓的圓頂。
30日深夜,德軍通過廣播請求臨時停火,要求與蘇軍進行談判。5月1日凌晨3時55分,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打著白旗鑽出帝國辦公廳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蘇近衛第8集團軍的前線指揮所談判,克萊勃斯對崔可夫說:「我想告訴您一件絕對機密的事,您是我通報此事的第一位外國人,希特勒已於昨天自殺了」。克萊勃斯接著要求蘇軍先停戰,然後等到德國組成新的政府後再進行談判。崔可夫立即用電話將情況向朱可夫做了報告。十幾分鍾後,斯大林從莫斯科發來了最高指令:「德軍只能無條件投降,不進行任何談判,不同克萊勃斯談,也不同任何其他法西斯分子談」。9時45分,朱可夫根據斯大林的指示精神,代表蘇軍向柏林德軍發出最後通牒:德軍必須徹底投降,否則蘇軍將在10時40分對德軍實施最後強攻。崔可夫讓克萊勃斯把這份通牒帶回給戈培爾等人,戈培爾見到通牒後,知道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了,傍晚便與妻子及六個孩子自殺了。
5月2日7時,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將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時分,柏林剩餘守軍約15萬人全部投降。至此,蘇德戰爭最後一次決戰——柏林會戰結束。此役蘇軍共殲滅德軍100萬人,俘虜48餘萬人,摧毀和繳獲坦克和自行火炮1.2萬余輛,摧毀和繳獲飛機6000餘架,摧毀和繳獲各種火炮2.3萬門。而蘇軍也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代價。
1945年5月9日,受希特勒繼承人鄧尼茨的委託,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什圖姆普弗上將、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在柏林軍事工程學院的食堂大廳內,向蘇聯及其盟國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3個月後,隨著日本的戰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以同盟國的徹底勝利而告結束。
柏林會戰
1945年4月16日,蘇軍為盡快結束歐洲戰爭發起了柏林戰役。經過近 二十天的激烈戰斗,蘇軍擊潰德國100萬大軍,佔領柏林,希特勒被迫自殺身亡,法西斯德國宣告滅 戰役也是.希特勒自殺身亡。與此同時,蘇軍在進攻國會大廈時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盤踞在這里的近2000名德軍不愧是第三帝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重大戰役。蘇軍在以巨大的代價進入柏林市區後,30日下午3點30分,眼看無望翻盤的「御林軍」,他們使蘇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大廈的任何一角,都在進行激戰。蘇軍靠著源源不斷涌進大廈內的強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敵的抵抗。21時50分,蘇軍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主樓的圓 5月2日7時,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將前往朱可夫的前沿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時分,柏林守軍全部投降。至此,蘇德戰爭最後一次決戰———柏林會戰結束。此役蘇軍俘虜德軍38萬人,而蘇軍也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代價。
=================================================================
[b]電影《攻克柏林》1949年[/b]
[url=http://ke..com/image/bbe0d3117490ec30b9127b18]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bbe0d3117490ec30b9127b18.jpg[/img]
[/url]外文名稱:The Battle of Berlin
更多中文片名: 攻克柏林 第1部
更多外文片名:
Padeniye Berlina
The Fall of Berlin, Part One[i].....(literal English title)[/i]
The Fall of Berlin
導演: Mikheil Chiaureli
編劇:
Mikheil Chiaureli
Pyotr Pavlenko
主演:
Mikheil Gelovani [i]....Marshal Iosef Stalin[/i]
V. Savelyev [i]....Adolf Hitler[/i]
鮑里斯·安德列耶夫 Andreyev Boris [i]....Alexei Ivanov[/i]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國家/地區: 蘇聯
對白語言: 俄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劇情:
反法西斯的最後戰場。
該片描寫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後期,紅軍經過頑強的激戰,擊潰了法西斯駐柏林守軍,一舉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的故事。
1941年,德軍佔領了煉鋼工人伊凡洛夫的故鄉,掠走了他的愛人娜塔莎。曾經受過斯大林接見的伊凡洛夫參加了紅軍,走上了戰場……
影片以點帶面,從一個普通人物遭逢戰爭的磨練開始講起。1941年,德軍佔領了煉鋼工人伊凡洛夫的故鄉,掠走他的愛人娜塔莎。伊凡洛夫參加了紅軍,走上戰場。從此影片由點轉向面,以大規模和大氣勢來描述蘇聯紅軍衛國戰爭的全景以及斯大林的高大形象。
幕後製作:
本片與後來攝制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統稱為《解放三部曲》。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以國家名義調用雄厚資金與大量軍隊,故場景異常壯觀。導演齊阿烏列里原是喬治亞的雕刻家,他繼承俄國前輩創作嚴謹的體驗派電影理論,同時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性美好的一面。風格既帶有歌頌英雄的奔放熱情,也呈現了中古民間藝匠那種與原始時代畫家相類似的簡潔手法。當然影片帶有當年蘇聯意識形態的烙印,可視為對二戰的蘇聯觀點。片中塑造的希特勒形象在當時的中國內地是第一次,他狂放傲慢、瘋狂而歇斯底里的表演給那一代人留下最深刻的回憶印象。本片音樂由肖斯塔科維奇創作。
=====================================
[b]攻克柏林 第2部 1949年[/b]
[url=http://ke..com/image/a75fb6d31730f514970a16f5]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a75fb6d31730f514970a16f5.jpg[/img]
[/url]外文片名: The Fall of Berlin, Part Two[i].....(literal English title)[/i]
導演: Mikheil Chiaureli
編劇:
Mikheil Chiaureli
Pyotr Pavlenko
主演:
Mikheil Gelovani [i]....Iosef Stalin[/i]
V. Savelyev [i]....Adolf Hitler[/i]
M. Petrunkin [i]....Joseph Goebbels[/i]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國家/地區: 蘇聯
上映:1949年
對白語言: 俄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公司:Gosudarstvenii Komitet po Kinematografii (Goskino
發行公司:Artkino Pictures Inc.[美國][i](1952) (USA) (subtitled)[/i]
Ⅶ 想找一個電影,不記得名字 內容是關於猶太人,二戰,德國集中營,還有一個軍官的小孩和猶太人小孩的故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1940年代的柏林,八歲的小男孩布魯諾和同學在外面玩耍後回到家裡,發現家裡正忙得不可開交。原來身為納粹軍官的父親被升職將要調遣,母親正在准備一次聚會。只不過布魯諾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父親的新職務是在柏林外的一個偏遠郊區,全家都要搬過去,這樣他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家和夥伴們。 一開始布魯諾很難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很快就覺得無聊起來。沒有同齡人陪他玩,母親也禁止他到處走。倒是姐姐從來不討厭跟他聊天,因為姐姐忙於擺弄自己的布娃娃,或者是跟父親的下屬——一位年輕英俊的中尉聊天。布魯諾從自己房間的窗戶往外看,有一處很奇怪的農場,人們都穿著條紋睡衣在幹活。正當他想試著多去了解一些的時候,他被母親警告不許接近那裡。實際上就連母親也不太清楚這里,她以為只是住在某個勞動營的隔壁,丈夫隱瞞了這里是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真相。 有一天布魯諾在花園里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把膝蓋碰傷了。在廚房幹活的穿著條紋睡衣的帕維爾趕過來幫助他包紮了傷口。一次,布魯諾為了製作鞦韆,偶然發現自家的後花園的一個小小雜物間內,有個窗戶,可以輕易的爬出這個牢籠般的住所。某天,趁母親不在意,在房子周圍晃悠了幾周之後,布魯諾終於決定越過這個界限。當他開心的跑了一段路,竟來到了一個用電線網製成的圍牆邊,看到圍牆的另一邊有一個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在用手推車倒碎石子。他很驚訝終於在這里發現了可以一起玩的同齡人,布魯諾以後每天都要偷偷來這里和新朋友什穆埃爾見面。 幾天後布魯諾盪在盪鞦韆,他發現天空中有黑色而又刺鼻的煙霧,他問姐姐,而姐姐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這時,那位年輕的中尉無意中向布魯諾的母親透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事情,布魯諾媽媽知道了以後,覺得丈夫太殘忍並且還欺騙她,她不能忍受。她去質問丈夫,而丈夫對她說這是關系全家人的性命,這是機密。自從這件事以後,布魯諾媽媽精神不振,每天都唉聲嘆氣,並且經常用言語諷刺布魯諾爸爸。布魯諾爸爸考慮到這對孩子影響也不好,決定把他們送到海德堡的姑姑家。 數周過去,布魯諾對於自己的所見所聞愈加感到困惑,家人教導他所有猶太人都是魔鬼而他與什穆埃爾的關系卻越來越緊密。另一方面,父親決定把他們和媽媽送到海德堡的姑姑那裡去。一想到從此無法再見到這位最好的新朋友,布魯諾感到很絕望。什穆埃爾告訴布魯諾自己的父親失蹤了三天,布魯諾決定利用最後的時間為他做些事情,於是他穿上了一件什穆埃爾拿來的條紋睡衣,拿來鐵鍬,在鐵絲網下挖了一個很大的洞,鑽了進去。 然而,無情的命運卻與小男孩布魯諾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的生命也將從此劃上句號...在毒氣室里,布魯諾抓住了什穆埃爾的手,他們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他們覺得等外面的大雨停了就能回家了。然而抬起頭時,毒氣室屋頂的小洞里,一股黑色的毒氣(實為齊克隆B)正彌漫下來。 當父親最終尋到那間空空如也的牢房時,絕望地喊著兒子的名字,而與此同時,母親跪倒在冰冷的鐵絲網前,捧著布魯諾原本的衣服,放聲大哭... 鏡頭靜靜地對著布魯諾最後走入的那扇門,門外堆滿了那些所謂的,條紋睡衣
Ⅷ 有一部專門描寫營救墨索里尼的電影 應該是部老片 求名字
蘇聯有一部長篇電影《解放》前蘇聯戰爭史詩巨片。1972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耗時4年拍攝共5集《解放》。每一集的片名分別為:《炮火弧線》、《突圍》、《主攻方向》、《柏林戰役》、《最後一擊》。柏林戰役之中,有一個解救墨索里尼的片段。
《墨索里尼與我》(Mussolini: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Il Duce) (1985)
Ⅸ 有沒有什麼著重描寫柏林戰役的電影
一,蘇聯電影《解放》的最後一部。
二,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
Ⅹ 有沒有以德軍為主角講柏林保衛戰的電影啊
<帝國的毀滅>,這是唯一一部從德國視角闡述柏林最後日子的電影
這個角度很尷尬,俄國人自然要拍攝表現自己武功的片子
而德國人不敢拍,一拍就容易被人家說成是懷念NAZI
所以只有帝國的毀滅這一部